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1页
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2页
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3页
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4页
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南京工程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创新,追求卓越”为指导,坚持高质量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培养模式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致力构建一条主线(能力培养),两个支撑(学校、企业),三个维度(学校教育、企业培养、个性发挥),四个平台(专业资质认证、创新创业、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目前,学校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专业7个专业方向进入“卓越计划”,培养层次为本科生,从2010级开始实施,参与学生人数共922人。二、组织管理1、组织架构成立了“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为教务处、评估办、人事处、学工处、财务处以及相关教学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重要政策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协调,领导“卓越计划”的实施。与合作企业联合组建了南京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合作企业专家担任,成员为合作企业代表、实施专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运行管理协调等工作。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2、保障体系学校整合资源,成立了集创新学院、校内实践、科技竞赛多功能为一体的“工业中心”,与合作企业建设了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27个合作教育基地,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环境保障;学校将试点专业列为“教改特区”,划拨专项经费,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费保障;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卓越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与评估,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质量管理的机制保障。3、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学校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三层次是指:学校、院系、专业负责人,两结合是指:常规培养阶段注重教学部门与学工部门相结合,企业培养阶段注重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明确了职责,调动了各方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三、政策措施1、经费保障学校将“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列为教学改革特区,实行经费优先特殊政策,近三年共拨发教学运行经费及教学改革经费281.5万元,教学条件建设费2106万元(含中央地方共建),试点专业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了2万元,充足了试点专业教学要求。2、学生遴选为增强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采用随机遴选模式,每年在每个试点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试点班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与普通班进行对比试验,以便不断推广,扩大实施范围,最终实现专业整体进入“卓越计划”培养。3、学籍管理学习依据试点班教学模式特点,采取了新的学籍管理办法:(1)在企业培养阶段的注册方式上,只要符合注册条件并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可允许学生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网上注册等方式远程办理注册手续,以便实习地离学校距离远的学生办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2)只有符合下列条件者才可升入高一年级:一年级学生获得一年级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后,才能升入二年级;二年级学生在补修完成一年级所缺课程的学分以及二年级课程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后,才能升入三年级;三年级学生在补修完成一二年级所缺课程的学分以及三年级课程总学分的四分之三后,才能升入三年级。第7学期在企业从事的工程实践总结报告合格,才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为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增加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考核,合格者才准予毕业。为保证学生第四学年在企业实习的质量,未通过的课程,按原有重修程序办理后,可允许其自行修读或为学生提供定期网络远程修读支持,学生可提前返校集中复习后参加考试,亦可直接返校考试。4、教师评聘与考核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试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要求。一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必须由教授担任;二是专业课教师要求具备二年实践工作经验;三是聘请了20名退休资深工程师参与校内实践教学;四是在合作培养单位聘用了32名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学校加强对试点专业任课教师的考核力度,一是质量管理办公室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评估、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评估;二是依据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评估,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水平。四、培养模式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学校依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联合研究制定了试点专业的学校培养标准。在标准制定中注重了以下三点:一是现场工程师与研究型、高职类人才在规格要求上的区别;二是依据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以及产业升级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了现代技术交叉融合特征;三是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问题,体现“大工程”教育观念,强调了对职业道德以及非专业素质的要求。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采用“倒推法”技术路线,即:企业调研——岗位群分析——知识结构与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学校、行业、企业共同论证,制定了全新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增强了与行业发展需求的符合度。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学校遵循现代产业技术的交叉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是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知识逻辑关系划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注重知识综合运用,开设综合实践教学和系列化项目教学,构建完成现场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质标准,要求专业课程的工程案例不低于10%;四是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形成了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环环相扣的新型课程体系。3.教学方法改革学校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五个注重、五化改革”。五个注重是: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五化改革是:课程体系模块化,项目教学系列化,科技竞赛普及化,学习评价多样化,师资构成多元化,目前已经实施的改革有:一是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以强身健体、培养兴趣为目的,将传统大学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爱好和体能状况选择参加,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以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试点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参加CET考试,通过者选修翻译、口语、第二外语等课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增强实效为目的,改革思政类课程教学方法,实行多模式教学多环节教育,《形式政策》课程体现紧跟形势,《思想道德》课程强调“三课一体”,《法律基础》注重案例教学、贴近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采用专题教学,通过精讲多看、强化实践等方法,使思政类课程变成了学生想听、爱听、可信课程。高等数学采用“微元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授,结合数学建模的开展,使抽象知识变为鲜活工程实例,有效调动了学习兴趣。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行模块化组合,避免了与后续课程的重复讲授。实施计算机类课程改革,注重计算机的工具性和语言的应用性,改变了以往只学不用状况。二是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学校依据“卓越计划”“3+1”培养模式要求,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目的性,注重各环节之间的相关性,依据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增设了综合性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校注重大学生工程意识与能力培养,全面实施项目教学系列化,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互补,讲授与实践并重,主线清晰、目的明确、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现场工程师的完备训练。三是专业课程改革。学校针对人才培养学时有限内容过多导致学生不分主次影响效率问题,明确提出要注重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每个试点明确8门专业核心课程(含核心实践教学环节)且通过校企论证,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若干意见》,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任课资格、教材选定提出了较高要求,实施了“名师大班讲授,助教小班辅导”的讲授模式,改革专业核心课程工作量计算办法,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学分绩点,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切实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学校以课程体系模块化为抓手,实施专业带头人、模块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三级课程建设管理体制,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四是考试方法改革。学校注重学习评价方法改革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革的导向作用,以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目的,依据课程类型与环节区别,分别设计各门课程、各种环节的考试考核方法,通过开卷、闭卷、课程论文、现场答辩、阶段测试等多种方法,从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主动培养自身能力。五、师资队伍1.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注重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精心遴选,制定了试点专业任课教师资格评审制度,对职称、实践经验、工作态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更新知识,实行了教师“充电”制度,要求教师每年下企业考察时间不低于2个月,确保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进课堂,避免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脱节。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2013年下半年,我校2010级本科生将进入企业培养阶段。目前,参与我校卓越计划的31个企业均已完成兼职教师遴选工作,共聘请兼职教师34人,要求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熟悉培养规律,责任心强。学校注重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定了企业兼职导师管理办法,按每人每月3000元发放指导酬金,期中进行问卷调查,期末进行效果评估,确保企业导师质量和培养效果。六、校企合作1.综述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情况。目前参与我校卓越计划的企业共有31个,分别为: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家港沙洲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望亭发电厂、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规模符合相关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为接待学生见习、第七学期集中培养和毕业设计,相关专业与合作企业均成立了联合培养领导小组,选定了企业导师,企业实习期间采用校企联合管理、企业为主的运行机制,覆盖了6个专业领域,学生受益面达到38.24%。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目前我校共建有与卓越计划相关的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4个,校级27个,完全满足卓越计划实施要求。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包括企业学习活动、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等的进展情况。目前,我校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企业培养方案已经制定并通过了校企联合论证,拟从2010级开始实施,本年度将有8个班进入企业培养阶段。七、国际化我校的卓越计划尚未进入国际化培养阶段,目前拟发挥以往校企共建基础优势,与博世—力士乐、三菱、西门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遴选试点班10%的优秀学生进行短期境外实训或定向培养。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1.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的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我校实施卓越计划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一是转变了工程教育思想观念,明晰了现场工程师的规格标准;二是促进了教学改革,学校所有工科专业均按照卓越计划的思想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相关改革;三是密切了校企关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实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