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_第1页
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_第2页
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_第3页
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_第4页
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日期:20xx年X月《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期中考试(含答案)班级:13级农水(1)班学号:74姓名:薛福刚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成绩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水循环-地球表面的广大水体,随气流运动向各地传送。水分的这种往复不断的循环过程称为自然界的水循环。分水线-地形向两侧倾斜,使雨水分别汇入两条不同的河流中去,这一地形上的脊线起着分水作用,称为分水线。分水线是相邻两流域的分界线。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面积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径流能够全部经过该流域出口断面排出者,称该流域为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与闭合流域相反,或者因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河道下切过浅,出口断面流出的径流并不正好是流域地面集水区上降水产生的径流时,称这种情况的流域为非闭合流域。径流-流域上的雨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地下的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简称径流。经验频率曲线-以水文变量为纵坐标,以经验频率为横坐标,点绘经验频率点据,根据点群趋势,绘出一条平滑曲线,称为经验频率曲线。离势系数-水文统计中用均方差与均值之比作为衡量系列相对离散程度的一个参数,称为离势系数,用Cv表示。偏态系数-水文统计中用离均差的三次方的平均值与均方差的三次方的比值,作为衡量系列是否对称及不对称的参数,称为偏态系数,用Cs表示。适线法-是以经验频率点据为基础,给它选配一条拟合最好的理论频率曲线,以此估计水文系列总体的统计规律。也称配线法。流域汇流过程-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过河网汇集成流域出口径流。这个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题,共15分)1.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B)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2.蓄满产流地区的一次降雨的产流量与该次降雨的(A)有关。总量强度时间流量3.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等于乙之外其他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4.日降水量50-100mm的降水称为(C)小雨中雨大雨暴雨5.年雨量的保证率P(X>x)=,则其重现期为(C)年。6.五年一遇枯水,是指小于或等于这样的枯水多年间(B)每隔五年可能发生一次平均五年可能发生一次每隔五年必然发生一次五年内一次也不发生7.相关分析的先决条件是(A)两变量存在成因联系参正变量系数较长相关系数大于一相关系数等于零8.降雨形成的地面条件是(A)雨强大于下渗能力雨强小于下渗能力雨强等于于下渗能力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9.一般情况,洪量系列的离势系数比洪峰系列的离势系数(B)大小相等不确定10.推求设计洪峰流量,洪峰系列的组成采用(A)年最大量法年内各次洪峰流量平均值一年多次法超定量法11.一次暴雨洪水地面净雨深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B)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不确定降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是单位变化主要原因之一,当暴雨中心在上游时,分析出单位线(B)洪峰高,历时短洪峰低,历时长不变化洪峰高,历时长13.当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且不等时距观测时,计算日平均水位应采用(A)A.算术平均法时观测法C20时观测值D面积包围法14.其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B)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15.单位线包围的面积换算为地面径流深是(B)A.5毫米B.10毫米C.15毫米D.1毫米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推求设计洪峰流量时,洪峰流量样本系列应具备(ADE)A.一致性B.随机性C.重复性D.可靠性E.代表性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有(ABE)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土壤植被地形,地质水的物理三态的转化降雨形成径流过程中损失量有(ABCD)植物截留量雨间蒸发量填洼量补充土壤缺水雨量河川径流量水库特征水位指(ABCDE)死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放大法有(BC)年最大值法同倍比法同频率法列表计算法半图解法设计洪峰流量,流量年内分配放大法(BC)年最大值法B.同倍比法C.同频率法D.典型代表年法E.移置法设计兴利库容确定常采用方法有(AB)长系列法设计代表年法同频率法同倍比法年最大值法流域汇流计算常采用的方法有(DE)同倍比法同频率法水文比拟法等流时线法单位线法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取决于(BCD)历时降雨量降雨强度前期土壤含水量后期土壤含水量水文资料三性审查是指(CDE)合理性连续性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简答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列举描述降雨的时程变化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答:(1)降雨强度过程线。将时段雨量除以时段长,得时段平均降雨强度,简称雨强。以雨强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可点绘出一次降雨的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过程线。当时段取很小时,曲线变为一条光滑的曲线,称为瞬时降雨强度过程线。累积降雨过程线。降雨强度过程线随时间积分,即累积降雨过程线。河流的分段及其各自特点。答: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向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区5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特点是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中游河段坡度渐缓,下切力减弱,旁蚀力加强,急流,瀑布消失,河槽变宽,两岸有滩地,河床较稳定;下游是河流的下段,河槽宽、坡度缓、流速小,淤积为主,河滩沙洲多,河曲发育;河口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或内陆湖的地区,这一段因流速骤减,泥沙大量淤积,往往形成三角洲。列举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方法,并简要说明。答:(1)算数平均法;计算公式:P平均=(P1+P2+...+Pn)/n=1/n式中P平均表示某段的流域平均雨量;Pi表示该时段第i站的降雨量;n表示流域内雨量站数。泰森多边形法;P平均=(P1f1+P2f2+...+Pnfn)/F=等雨量线法;P平均=1/F4.什么是水量平衡原理写出多年平均情况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解释其表示含义。答:水文循环过程中,任意地区一定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其蓄水的变化量,此即水量平衡原理。+=+;陆地和海洋的多年平均年蒸发量=陆地上和海洋上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具体说明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步骤。答: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两端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v2=1/2(vm1+vm2);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v1=αvm1;6.适线法的计算步骤。答:(1)计算并点绘经验频率点。计算样本系列的统计参数。选定线型。计算理论频率曲线。适线。求指定频率的水文变量设计值。7.水文比拟法的适用情况和具体方法。答:所谓水文比拟法,就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植到设计流域上来的一种方法。计算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的设计年径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计算年径流离势系数Cv的计算年径流偏态系数Cs的计算8.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计算程序。答:(1)洪水资料审查,以取得具有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的系列洪水资料选样,从每年洪水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洪峰流量和洪量,以组成各种统计系列频率计算,主要考虑特大洪水加入统计系列后造成系列不连续的问题,称为特大洪水处理,以求得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根据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放大,得设计洪水过程线。9洪水经验频率的估算中的统一样本法经验频率公式,以及说明公式含义。答:PM=PM,a+(1-PM,a)(m-1)/(n+1+l)Pm-n年一般洪水中第M年洪水经验频率N-自最远的调查考证期年份至今的年数a-N年中能够连续排位的特大洪水项数n-实测洪水系列的项数l-n年中的特大洪水项数m-实测洪水在n中的序位,m=l+1,l+2,...,n.10.典型洪水过程线选择的原则。答:(1)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峰高量大、尽可能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要求典型洪水过程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从工程防洪安全着眼,选对安全不利的典型。如果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应考虑与下游洪水遭遇不利的典范。11.什么是地下径流标准退水曲线。答:对许多次洪水消退过程综合的流域退水曲线,上面的曲线簇主要反映地面蓄水的消退,因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都不一致,下包线Q-t反映地下蓄水消退,甚为稳定,称为地下径流标准退水曲线。12.前期流域蓄水量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含义。答:Wm=P-E-RWm-流域蓄水容量P-流域平均降水量R-P产生的总径流深E-雨期蒸发;(降雨历时短可以忽略不计)13.入库洪水的组成。答:(1)水库回水末端附近干支流水文站或某些计算断面以上流域形成的洪水,称为入库断面洪水;入库断面以下到水库周边之间的陆面区间上降水形成的洪水,称为区间陆面洪水;水库库面上的降水形成的洪水,称为库面洪水。14.依据水量平衡原理,一场降雨所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