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件_第1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_第2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_第3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_第4页
游褒禅山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游褒禅山记课件2褒禅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的15里处。海拔204米,相对高度180米左右,风景秀美,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其西原名华山,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并建褒禅寺,华山为慧空禅院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今统称褒禅山。在文革前,慧空禅院还是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的山腰有大小二塔。但是在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存两洞。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流水潺潺。出前洞翻过一座山至后洞,后洞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后洞之深,至今也无人能探其底。前后洞并不相通。褒禅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的15里处。3←褒禅寺←褒禅寺4华阳洞华阳洞5华阳洞华阳洞6华阳洞华阳洞7华阳洞华阳洞8华阳洞华阳洞9华阳洞华阳洞10华阳洞华阳洞11华阳洞华阳洞12华阳洞华阳洞13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华阳洞王安石的名言:华阳洞14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绿登飞来峰15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16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陂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17临川:王安石塑像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在南京半山园的故居

临川:王安石塑像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临川:王安石纪念馆18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19本课学习目标:

1、学习相关的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作者“尽吾志可以无悔”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本课学习目标:20游褒禅山记课件21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4、有穴窈()然5、则或咎()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之7、何可胜()道也哉8、王回深父()朗读正音zhǒnɡmiùyǎojiùxiànɡshēnɡfǔhuáhuáhuá1、庐冢()朗读正音zhǒnɡmiùyǎoj22读准几个节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读准几个节奏:23第一段第一段2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作动死因为(这个)缘故名作动命名因为倒碑文……者……也,判断句动词文字辨认说大概因为错误山脚是山南水北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名作动25第一段重点字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而:连词,表并列,不译。)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距其院东五里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判断动词,是,为。)第一段重点字词:26第一段重点的句子: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以上三个句子均为判断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倒装句状语后置)有碑仆道,……(省略句有碑仆“于”道)第一段重点的句子:271、这一段作者依次介绍了褒禅山的哪些事物?山名慧空禅院华山洞路碑及碑文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什么说“华山”是谬音?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交代了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1、这一段作者依次介绍了褒禅山的哪些事物?山名慧空禅院华28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古文无“花”字,“华”小篆中作,像花之形,本义就是“花”,后来又引申为华丽、美丽、精华等意思。当“華”字引申为其他意思之后,人们又为它的本义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花”。到了后世,凡是开花的“華”,就不再写“華”,而写成“花”了。“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就分开了。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29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华阳洞、前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五六里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30第二段第二段3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完于是一起动作名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空旷名作状从旁32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踪那些到的人更正在体力还用来动词,照明已经有人埋怨自己他尽情享受副词用作动词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大概所到的(地33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照明。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动→名,见到的景象。古今异义,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更。有人/责怪,埋怨。有泉侧出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34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叙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35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⑵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⑷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36平旷记游华山洞的经过略述前洞后洞概况详记游后洞的经过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

对比深

→→难

怠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议论作铺垫。平旷记游华山略述前洞后洞概况详记游后洞的经过前洞后洞记游者甚37

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一、介绍褒禅山概况二、记游华山洞经过前洞记叙简略后洞记叙详细

第一部分:一、介绍褒禅山概况38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景观,名词到达/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往往有得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39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此余之所得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至于幽暗昏惑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40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41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42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

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三段43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44

游山洞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随之出者——

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博大精深大学问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求学之力求学之客观条件求学应深思而慎取游山洞做学问

前洞夷以45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游洞入之愈深→

进愈难

→见愈奇

随怠者出,所以见少记少乐少悔:不得极游之乐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记叙——补叙同游者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46理清思路一二三(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中心句——(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构——理清思路一(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中心句——(47课堂小结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课堂小结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48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写作手法1、因事见理写作手法49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乃盖副词,表判断50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道文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名词,学说,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名词,文字名词,纹路名词,文章动词,掩饰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道文名词,路,道路51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然得代词,如此,这样52[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文言知识积累]53[文言知识积累](二)词类活用①始舍于其址②距其院东五里③有泉侧出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则其至又加少矣⑥火尚足以明也⑦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⑧常在于险远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⑩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文言知识积累]54①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距其院东五里名词作状语,向东。③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走到尽头。⑤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⑥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⑦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

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观。⑧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阻偏远的地方。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叫人迷乱的地方。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识其本名,说出名称。①始舍于其址55[文言知识积累](三)古今异义

而卒葬之

于是予有叹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文言知识积累]56[文言知识积累](三)古今异义(1)而卒葬之古:最终,终于;今:士兵,完毕。(2)于是予有叹焉

古:对于这种情况;今: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十一。(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了;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古: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文言知识积累]57[文言知识积累](四)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此余之所得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文言知识积累]58[文言知识积累](四)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判断句)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不随以止也。(省略句省略了“之”应该是“不随‘之’以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文言知识积累]59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1、以故其后名之曰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60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8、而余亦悔其之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6117、亦各言其志也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自己的代词,这种副词,表祈使,一定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表假设,如果代词,你的,指赵太后副词,表祈使,一定其“”字的用法17、亦各言其志也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62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指示63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1、慧褒始舍于其址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64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形→动,照明65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1、非常之观古:不同寻常古:到达(某地)知识归纳——古今异66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华山67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知识归纳——语句翻译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68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69谢谢!谢谢!70游褒禅山记课件71

【文体知识】

“记”是一种文体,是散文的一种。它包括游记、杂记。它可以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文体知识】72【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专门记写游历山水,观赏风物的文章,是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描绘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抒发内心情怀的一种文章。【文体知识】73【温故知新,比较阅读】1.亭台楼阁名胜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游褒禅山记》3.杂物书画记:《核舟记》【温故知新,比较阅读】74“记”可以记叙,记叙游览的经过;“记”也可以描写,描写所见到的景物;“记”可以说明,说明与游览相关的情况;“记”还可以抒情,抒发因景而生的各种感情;“记”还可以议论,借游生议,即景说理。游褒禅山记课件7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76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77读准几个节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读准几个节奏:78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最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上面残存的字还勉强能辨认,是“花山”二字。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最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79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学习目标:80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8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82游褒禅山记课件83褒禅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的15里处。海拔204米,相对高度180米左右,风景秀美,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其西原名华山,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并建褒禅寺,华山为慧空禅院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今统称褒禅山。在文革前,慧空禅院还是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的山腰有大小二塔。但是在十年浩劫中,塔被炸毁,寺院被拆除,现仅存两洞。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流水潺潺。出前洞翻过一座山至后洞,后洞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后洞之深,至今也无人能探其底。前后洞并不相通。褒禅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的15里处。84←褒禅寺←褒禅寺85华阳洞华阳洞86华阳洞华阳洞87华阳洞华阳洞88华阳洞华阳洞89华阳洞华阳洞90华阳洞华阳洞91华阳洞华阳洞92华阳洞华阳洞93华阳洞华阳洞94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华阳洞王安石的名言:华阳洞95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绿登飞来峰9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97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陂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98临川:王安石塑像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在南京半山园的故居

临川:王安石塑像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临川:王安石纪念馆99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100本课学习目标:

1、学习相关的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作者“尽吾志可以无悔”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本课学习目标:101游褒禅山记课件1021、庐冢()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4、有穴窈()然5、则或咎()其欲出者6、无物以相()之7、何可胜()道也哉8、王回深父()朗读正音zhǒnɡmiùyǎojiùxiànɡshēnɡfǔhuáhuáhuá1、庐冢()朗读正音zhǒnɡmiùyǎoj103读准几个节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读准几个节奏:104第一段第一段105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作动死因为(这个)缘故名作动命名因为倒碑文……者……也,判断句动词文字辨认说大概因为错误山脚是山南水北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名作动106第一段重点字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而:连词,表并列,不译。)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距其院东五里

(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判断动词,是,为。)第一段重点字词:107第一段重点的句子: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以上三个句子均为判断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倒装句状语后置)有碑仆道,……(省略句有碑仆“于”道)第一段重点的句子:1081、这一段作者依次介绍了褒禅山的哪些事物?山名慧空禅院华山洞路碑及碑文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什么说“华山”是谬音?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交代了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1、这一段作者依次介绍了褒禅山的哪些事物?山名慧空禅院华109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古文无“花”字,“华”小篆中作,像花之形,本义就是“花”,后来又引申为华丽、美丽、精华等意思。当“華”字引申为其他意思之后,人们又为它的本义造了一个新的形声字“花”。到了后世,凡是开花的“華”,就不再写“華”,而写成“花”了。“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就分开了。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110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华阳洞、前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五六里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111第二段第二段11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完于是一起动作名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空旷名作状从旁113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踪那些到的人更正在体力还用来动词,照明已经有人埋怨自己他尽情享受副词用作动词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大概所到的(地114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照明。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动→名,见到的景象。古今异义,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更。有人/责怪,埋怨。有泉侧出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115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叙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116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⑵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⑷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117平旷记游华山洞的经过略述前洞后洞概况详记游后洞的经过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

对比深

→→难

怠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议论作铺垫。平旷记游华山略述前洞后洞概况详记游后洞的经过前洞后洞记游者甚118

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一、介绍褒禅山概况二、记游华山洞经过前洞记叙简略后洞记叙详细

第一部分:一、介绍褒禅山概况119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景观,名词到达/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往往有得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120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

此余之所得也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至于幽暗昏惑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121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122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123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

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三段124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议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125

游山洞做学问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随之出者——

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博大精深大学问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求学之力求学之客观条件求学应深思而慎取游山洞做学问

前洞夷以126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游洞入之愈深→

进愈难

→见愈奇

随怠者出,所以见少记少乐少悔:不得极游之乐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记叙——补叙同游者游褒禅山记记叙议论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127理清思路一二三(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中心句——(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构——理清思路一(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中心句——(128课堂小结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课堂小结本文把______和__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129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写作手法1、因事见理写作手法130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乃盖副词,表判断131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废先王之道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道文名词,路,道路名词,道理名词,学说,主张动词,说,讲名词,方法名词,文字名词,纹路名词,文章动词,掩饰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道文名词,路,道路132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吴广以为然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然得代词,如此,这样133[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文言知识积累]134[文言知识积累](二)词类活用①始舍于其址②距其院东五里③有泉侧出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则其至又加少矣⑥火尚足以明也⑦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⑧常在于险远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⑩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文言知识积累]135①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距其院东五里名词作状语,向东。③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走到尽头。⑤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⑥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⑦其进欲难,而其见欲奇

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观。⑧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阻偏远的地方。⑨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叫人迷乱的地方。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识其本名,说出名称。①始舍于其址136[文言知识积累](三)古今异义

而卒葬之

于是予有叹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文言知识积累]137[文言知识积累](三)古今异义(1)而卒葬之古:最终,终于;今:士兵,完毕。(2)于是予有叹焉

古:对于这种情况;今: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十一。(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了;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古: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文言知识积累]138[文言知识积累](四)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此余之所得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文言知识积累]139[文言知识积累](四)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判断句)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不随以止也。(省略句省略了“之”应该是“不随‘之’以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文言知识积累]140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1、以故其后名之曰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141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8、而余亦悔其之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14217、亦各言其志也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自己的代词,这种副词,表祈使,一定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表假设,如果代词,你的,指赵太后副词,表祈使,一定其“”字的用法17、亦各言其志也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143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指示144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1、慧褒始舍于其址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145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12、后世之谬其传13、莫能名者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形→动,照明146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1、非常之观古:不同寻常古:到达(某地)知识归纳——古今异147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