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_第1页
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_第2页
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_第3页
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_第4页
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海岸知识补充第一页,共23页。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2.考试科目、时长与分值文科综合150分钟

300分知彼第二页,共23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己第三页,共23页。一、笔答注意事项(一)字迹清晰,布局合理。第四页,共23页。(二)题号层次清晰。第五页,共23页。下图为江苏省纬度位置及部分海岸线变化(1)描述MN一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34.531.5陆地海洋第六页,共23页。二、语言描述准确推进退缩(1)描述MN一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第七页,共23页。(1)描述MN一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第八页,共23页。知识链接-----海岸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岸环境及其变化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重大。人们对海岸范围的理解是多样的,在自然地理中,海岸含海岸线和海岸带两种含义。第九页,共23页。海岸带示意图第十页,共23页。1、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一般分为岛屿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它是发展优良港口的先天条件。曲折的海岸线极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运输。分析海岸线进退的影响因素1)在地质历史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转换,引起海平面升降,导致海岸线进退。

冰期水被大量结成冰保留在陆地上,海水量减少导致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海岸线向海洋推进。2)地壳运动导致地面升降。3)河流、海浪的外力作用也是影响海岸线进退的因素。人为因素第十一页,共23页。2、海岸: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流水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其中有众多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称为滩。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指海滨或滨海的陆地边界、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1)海岸分类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第十二页,共23页。砂质海岸

砂质海岸通常为堆积性海岸,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堆积物颗粒通常较粗,经海水冲刷和搬运,形成向海洋缓缓倾斜的沙滩。海滩多宽阔平坦,常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研磨和分选请叙述海岸地区的沙丘、沙滩、沙堤形成过程。第十三页,共23页。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河口和平原地区。由于平原河流流速较缓慢,只能携带颗粒较细的物质,故海岸物质组成以淤泥为主。海岸带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大多数淤泥质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但缺乏建造海港与浴场的条件。第十四页,共23页。基岩海岸基岩海岸独特的岬湾地形,加之沿岸有众多岛屿,常在海湾一带形成海阔水深、利于避风浪的天然良港。基岩海岸在海浪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第十五页,共23页。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是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红树林海岸具有很强的抵御风浪的能力,又是鸟类和潮间带动物的栖息地,物种丰富。因此,红树林海岸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第十六页,共23页。珊瑚礁海岸是由生物堆积作用而成的一种特殊海岸,珊瑚是由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珊瑚虫生长在温暖、清洁、光线充足的热带浅海环境中,多依托岩石生长,因此,热带基岩海岸边缘常发育珊瑚海岸。珊瑚对保护海岸、抵御海浪侵蚀起到良好作用。第十七页,共23页。(2012年·北京文综)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链接高考第十八页,共23页。36.(22分)阅读图文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答案: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2分)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2分)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2分)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2分)

第十九页,共23页。河口:河流与受水水体的连接地段。河流的受水水体可能是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河口区实为河水与海水互为消长的交汇区。在水文上兼有河流与海洋的部分特征。第二十页,共23页。(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3分)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分)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