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_第1页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_第2页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_第3页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_第4页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极其法律问题研究(一)

一、绪论:跨国公司并购概述

(一)企业并购及跨国公司并购

1.企业并购

所谓并购,英文mergersandacquisitions,缩写“M&A”,亦称兼并收购,是指一家或数家公司重新组合的手段和形式。[1]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兼并这样给予解释的: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2]而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用现金、股票或债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或者称为目标公司)本身或其资产实际控制权的行为。”[3]

兼并与收购的表现形式及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但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企业产权有偿转让的民事法律行为,反映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讲,公司兼并和收购行为的目的都是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规模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简单地将兼并和收购区别开来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现今社会并购浪潮向广泛和纵深推进,二者区别逐渐减少,“并购”已经成为企业经常性的活动,它也成为经济、法律上的常用语。笔者认为,公司并购实际上就是指经由收购行为而完成的兼并。这里的“收购”既包括上市公司的收购,又包括股市外通过产权而完成的收购。而这里的兼并既包括吸收合并,又包括对另一公司控股权的获取和新设合并。

2.跨国公司并购及其分类

谈及跨国公司并购,我们首先必须对跨国公司作一个简单的论述。事实上,在英文文献中,有关跨国公司的名称多种多样,而跨国公司的定义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众多的跨国公司的定义中,《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所表述的跨国公司的定义最具代表性。其解释是这样的:“本守则中的‘跨国公司’一词,系指一种企业,构成这种企业的实体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各个实体通过一个或数个决策中心,在一个决策系统的统辖之下开展经营活动,彼此有着共同的战略并执行一致的政策。由于所有权关系或其他因素,各个实体相互联系,其中的一个或数个实体,对其他实体的活动能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甚至还能分享其他实体的知识、资源、并为它们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并购就是指某一家跨国性企业或若干家跨国性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股东权益之特定归属权即企业产权进行重组的自主性商业活动,跨国公司通过收购而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兼并。[4]从该定义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并购是公司并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跨国公司并购可以分为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或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其实质与国内企业并购相同,而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Cross-borderMergers&Acquisitions或InternationalMergers&Acquisitions)更是一国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众所周知,某一国企业以并购他国企业的形式进入他国市场,即可成为跨国公司。因此,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就是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而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是指某一跨国性企业在其国内以某种形式并购本国企业。跨国公司并购还可以按照下列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依取得企业经营权的方式,可以将跨国公司并购区分为跨国合并和跨国收购。

跨国合并是指属于不同国家的两个公司把其资产和运营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法律实体。

跨国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一家公司获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一家公司资产和运营的控制权,使其成为自身的一个分支或附属机构。

(2)依行业的相互关系,可以将跨国公司并购区分为发生在相同产业内部的竞争性企业之间的平行型并购,基于顾客和供应方或其他买卖双方关系的垂直型并购,以及以分散风险、追求规模效益为目的的无关联产业之间的集团型并购,即,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亦称水平并购、垂直并购和复合并购)。

平行型并购,系指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平行型并购有利于迅速扩大世界市场份额或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垄断或寡占实力,且风险较小,并购双方容易整合。但是,由于此种并购方式容易形成垄断,有碍市场竞争,因而许多国家皆持谨慎态度,它一直是反托拉斯法的管制重点。

垂直型并购,指处于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的跨国公司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垂直型并购中,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供应者和产成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情况比较熟悉,有利于并购后的相互融合。垂直型并购的优点除了扩大生产规模,节约共同费用的基本特性外,主要是可以使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资源和能源。但是由于垂直型并购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没有参与合并的生产商再不可能与合并了的销售商进行交易;第二如果生产商在其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该势力对受控制的销售商所处的市场也将发生影响,这即是说,垂直型并购所损害的竞争不是参与合并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损害他们之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与第三方企业开展的竞争,它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集团型并购,系指平行型跨国并购与垂直型跨国并购相结合的企业并购,即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集团型并购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组合,它有助于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危险,兼具平行型并购和垂直型并购的优点,有利于实现经营的多元化,另外由于它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有客户或供应商关系的公司间的并购,因此,它们对竞争没有直接的限制性影响。

(3)依跨国公司并购的付款方式,可以将跨国公司并购区分为现金收购、换股收购和杠杆收购。

所谓现金收购,是指以现金作为并购目标公司的支付方式。现金的形式可以是银行汇票、支票、电汇或现金付款证书。

所谓换股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由目标公司的股东将其所持有的目标公司的股票作为对价交付给收购方,并从收购方处取得收购方所发行的股票;或者目标公司的股东将目标公司的资产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收购方股份,将该资产交付给收购方并从收购方处取得相应数量的收购方的股票,其结果是收购方取得了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资产成了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目标公司的一些原股东成了收购方的一些新股东。其又被称为“纸对纸交易”。

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又称举债收购或融资收购,是指收购方以目标企业资产及未来收益作抵押,通过大规模的融资借款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

(4)依并购双方买卖意愿标准划分,可以分为善意收购、敌意收购。

善意收购,是指目标公司同意并购企业提出的并购条件并承诺给予协助,故双方高层通过协商来决定并购的具体安排。

恶意收购,是与善意收购相对立的一种收购方式,是指并购企业在目标公司对其并购意图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强行收购的行为。

(5)依跨国公司并购是否通过中介机构,可以将公司并购区分为直接并购和间接并购等。

直接并购,是指不通过中介机构,由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磋商,共同商定完成收购的各项条件,并进而在协议商定的条件下实现公司并购。

间接并购,系指不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并购要求,而是经由中介机构完成公司的并购。

(6)依目标公司是否是上市公司,可以分为非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并购。

非上市公司并购,即并购公司是在非证券交易所对非上市公司的收购。

上市公司并购,即并购公司是在证券交易所通过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收购实现并购的。

(二)跨国公司并购的理论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作为一种可以与贸易、金融和理论对跨国公司并购的适用

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英国的约翰·邓宁(John.H.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被公认为西方指导跨国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他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博采西方国家跨国公司理论之长,将斯蒂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优势论”和韦伯的“区位优势论”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类优势,并把这三类优势的拥有程度作为判断企业跨国经营方式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1)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SpecificAdvantage)

这主要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某些无形资产,特别是专利、专有技术和其他知识产权。实际上,此种优势是海默等人所称的垄断优势的另一种提法。不过,邓宁认为,仅仅具有某种产品或知识的所有权优势,并不能导致企业一定作出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在其他两种优势不具有的条件下,出口和非股权的技术转让也是实现所有权优势的可行性途径。

(2)内部化激励优势(InternalizationIncentiveAdvantage)

内部化激励优势是指跨国公司为保护或利用市场不足将所有权特定优势进行内部化转移的优势。它包括跨国公司避免实施转移所有权的成本。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避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可以利用市场转移价格机会控制市场产品。

(3)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SpecificAdvantage)

这是指特定国家或地区存在的阻碍出口而不得不选择直接投资,或者使直接投资比出口更有利的各种因素。前者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后者如优惠的政策等。

包括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激励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在内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是,在肯定其重大意义的同时,也不无遗憾的说,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并没有回答跨国公司为何以并购形式进行扩张。我们只能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对跨国公司来说,当其在国外开设工厂、建立生产基地时,较之与当地企业,它的成本可能更高,而收入生产率更低。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并不了解国外市场情况、投资法律法规以及诸多相关因素,而学习这些通常是极为昂贵的。但若以并购的形式进入他国市场,跨国公司可省去许多麻烦。这比如说,通过并购帮助他国企业摆脱困境、解决生产从而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广泛支持与合作等等。此时跨国公司的成本更低或者说净收入生产率更高,其更愿意运用内部管理协调而非外部市场。当然这一点同样可以适用于跨国公司对本国企业的并购。

2.公司并购理论对跨国公司并购的适用

(1)效率理论(Efficiency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活动不仅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能提高交易参与者的效率。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层的效率改进或形成协同效应之上。所谓协同效应,指的是两个企业组成一个企业之后,其效益要大于原先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算术和的情况,即2+2>4效应。效益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理论:

a.规模效益理论

又称经营协同效应理论。它是西方经济学(5)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理论是从税收对公司并购有利的角度来考虑并购活动的。从并购方看,取得税收减免的优惠是激发公司并购发生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亏损递延条款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即如果某公司在一年中出现亏损该公司不但可以免付当年的所得税,它的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消以后几年的盈利,企业根据抵消后的赢余交纳所得税。另外,并购还可以为公司的剩余资金提供出路。

税收效应理论在跨国公司并购中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它在对跨国公司并购的解释中并不发挥主要的作用,这使得税收效应理论适用性大打折扣。

总之,公司并购理论对跨国公司并购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由于其不能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跨国公司并购的影响问题,因此,它的局限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跨国公司并购的原因与特点

跨国公司并购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它的发生、发展有其自己独特的原因和特点。

1.跨国公司并购的原因

(1)追求利润

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目的,跨国公司亦不例外。并购作为一种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它的产生最初动力就是源于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提高经济的规模与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乐此不疲地用并购的形式获得更大的利益。

(2)提高竞争力

跨国公司并购的另一动力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因此,跨国公司想尽办法降低企业的单位成本,以图获得更多取胜的机会。为了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3)增长

增长是跨国公司并购最重要的原因。从福利经济学角度讲,增长对任何企业的福利都很重要。[5]并购为跨国公司迅速增长提供了机会,这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浪潮中独占鳌头。

(4)技术

技术也是影响跨国公司并购的因素之一。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为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并购;技术上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有优势的目标企业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5)多样化经营

多样化经营为企业利用优良的信誉在不同的产品领域上进行扩张,并形成规模化效应提供了条件。同时,多样化经营有助于企业在不同的产品领域中扩大优势,避免因为产品结构单一而受到影响。

(6)政府政策、法规

政府的政策、法规在许多方面影响跨国公司的并购。东道国为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而建立的有关限制性措施,如关税和配额等,给跨国公司对其出口造成困难。但是,这些限制往往有助于跨国公司以并购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跨国公司母国也常常依据本国的有关法律左右跨国公司并购,为其并购提供或宽松或严格的法律环境。

(7)汇率的影响

外汇汇率也从多个方面影响跨国公司并购,尤其是跨国公司国际并购。由于外汇汇率能够影响收购的实际价格、筹集资金、管理成本以及利润的返回,所以当本币对外币相对坚挺时,跨国公司并购大量发生;当本币对外币相对疲软时,外国跨国公司以并购形式进入本国市场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8)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

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性是吸引跨国公司国际并购的主要因素。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将会大幅度增加并购的风险,而这是跨国公司极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只有在充分考虑政府干预的可能性和经济增长的乐观程度等因素之后,跨国公司才会作出反映。

(9)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会直接引起跨国公司并购行为。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中的重要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跨国公司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较高的生产率刺激下,以并购形式占领市场也是相当可能的。

(10)追随顾客(尤其是银行)

在银行业并购中,长期的银行关系的重要性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当银行的顾2.跨国公司并购的特点

(1)跨国公司并购日益活跃,并购规模越来越大,交易额不断上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数翻了近三番。1990-1999年期间,全球并购案从9000家上升到25000家;并购值从2900亿美元上升到23810亿美元,增长了八倍,到了2000年并购再次被推向一个颠峰。根据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ThomsonFinancialSecuritiesData)的统计显示,2000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3.409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并购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从1988年“金融买家”KKR以近250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寡头RJRNabisco,到1997—1998年间世界10大并购案中金额最高的埃克森并购美孚达860亿美元,再到2000年美国在线以15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沃达丰以1850亿美元收购曼内斯曼,每一次并购都可以达到一个中小国家国民生产总值。[6]

(2)跨国公司并购范围广泛,涉及各行各业

跨国公司并购波及面极大,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并购的洗礼。例如,汽车工业在两年的整合后形成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六大巨头;通讯业领域内,郎讯、北方电讯和西斯科等三大巨头分割全球市场;金融业内,美、日、欧三家的十几家跨国银行争抢世界金融超级市场第一的位置;传媒界中默多克集团所带动的并购浪潮更是引起各国政府的联手干预;制药领域,辉瑞(Pfizer)收购沃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葛兰素威康与史克必成合并;互联网领域,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公司;能源领域,谢夫隆换股收购德士古;食品行业,联合利华收购贝斯特食品公司;饮料行业,百事可乐兼并魁克等等。总之,跨国公司并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它已成为其在各个商业领域的重组工具。

(3)跨国家、跨洲的并购案持续增长,地区性的并购案明显增多。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使得跨国家、跨洲并购案持续增长,地区性并购案明显增多。而在这种并购浪潮中,美欧之间、欧洲内部的并购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跨国公司并购的90%发生在美、欧等发达国家之间,其主要是因为它们之间产业发展水平、经济、金融和法律制度差异较小,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也较小,企业并购成本较低。此外,欧美国家之间的共同传统,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创造效应”以及近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等一些因素也对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有着直接的影响。

(4)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中的主要方式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644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9%,其中发达国家企业的跨国并购涉及资金4110亿美元,成为导致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主导因素。同时,企业并购规模也不断扩大,1996年超过30亿美元的兼并案为8起、1997年为15起,而1998年则达到32起。这说明,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企业的兼并、收购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随着世界贸易和投资活动自由化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全球化进一步的加剧,更多的国二、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并购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这一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7]它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过程。[8]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国与国的民族经济通过产品、服务、资金和技术的跨越国界流动,摆脱国家管制,互为联系,互为依存,并且使这种联系与依存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其中生产国际化是其核心。

经济全球化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以各种方式开始,但是在最近一些年中其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本以及体现在资本中的技术的流动性的增大和配置效率的提高。[9]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企业的合并与兼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加大监管职能;经济全球化给欠发达国家追赶世界水平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协调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互作用,人类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说它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因为它使生产活动全球化,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各国金融日益结合,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范围框架开始形成,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人才的流动呈现世界性。说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文化可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说它是一种政治现象,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要求各个民族国家承认、维护和促进世界政治体系的共同标准。它要求各个民族国家必须把自己的政治发展纳入全球化的轨道。

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全球化使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主权得到削弱,使权力集中在几乎不受任何监督控制的少数几个经济单位(如跨国公司)的手里;经济全球化使工会的权利受到损害等等。

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上述问题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分不开的。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其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今天,世界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并不会导致市场竞争削减,反而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基础上继续下去,超大规模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无情,尤其是在许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竞争失败者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哪怕是昔日不可一世的巨型跨国公司。

(4)跨国公司并购产生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在引起广泛关注

轮番升级的跨国公司并购浪潮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国际竞争之中。跨国公司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市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导致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仅在1998年一年中,美国因国内和跨国并购造成的失业人口约为73000人,占该年美国失业人口的11%。正如2000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一份非政府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公司全球化导致劳动力朝不保夕,非正式行业中体弱多病的劳动力受到排斥,这种趋势正在蔓延。”

(5)跨国公司并购对反垄断法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出挑战。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并设立了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反托拉斯法规定的管理重点、标准和程序并不相同,这给跨国公司并购带来了不便,甚至冲突。跨国公司并购往往需要花费数以千万美元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到头来可能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如何协调各国的反垄断法、解决法律冲突成为当务之急。

(二)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

毋庸置疑,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今后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呢。笔者认为,在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作用下,跨国公司并购将会出现以下一些走势:

1.跨国公司并购将进入相对平缓的调整期,但全球性并购活动仍将继续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在一定期间内其走势呈现周期性变化。世界经济往往在一定期间内从波谷上升至波峰,再从波峰下降至波谷。跨国公司并购浪潮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是随着经济活动呈一定的周期变化的。200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安,新经济浪潮在美国的降温迅速蔓延到世界范围内,市场调整了对企业价值的在不断进行同行业平行型并购的同时,其进行恶意并购的情况也在增加。1999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1月4日,美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布取消实行了大半个世纪的限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跨界经营的法律。这两项法案的实施无疑是为了适应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但它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提供了方便。当前跨国公司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际资本市场上资本经营能力的竞争,伴随着直接融资的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跨国公司多数已是上市公司,因而就有了价格的表现形式,使跨国公司作为交易标的物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企业作为交易对象成为可能。通过直接融资或并购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优化,形成优质资产,这正是资本实力竞争阶段跨国公司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

5.传统产业的并购活动将日益活跃

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传统产业重新受到重视,跨国公司在传统产业中的并购有日益活跃的趋势。在石油工业领域,英国石油公司兼并阿莫科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菲纳合并埃尔夫—阿奎坦、日本石油公司合并三菱石油公司、美国谢夫隆石油公司收购德士古;在汽车工业领域,戴姆勒—克莱斯勒收购日本三菱、法国雷诺公司并购三星汽车、大众购买劳斯莱斯、福特并购陆虎;在钢铁工业领域,韩国浦项制铁与新日铁相互持股,法国尤西诺(Usinor)、卢森堡亚贝德(Arbed)及西班牙阿塞拉里亚(Aceralca)宣布合并,上海宝钢与浦项制铁结盟。此外,在农业和森林产业领域里,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也在增加。跨国公司在传统产业中并购活动的增长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高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有助于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亦有助于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总而言之,在新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建立在新的发展平台之上,为未来跨国公司再掀并购浪潮埋下伏笔。

6.第三产业中并购的比重将呈上升趋势,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并购引人注目

在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以计算机、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信息产业为主,这些产业获利高,成长性强,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带动性,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活水平。目前工业发达并购的法律管制

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对世界经济和各国民族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利弊也是同时存在的。为了发挥跨国公司在并购中的积极作用,限制其给民族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对跨国公司并购活动进行法律管制。而对跨国公司并购的这种管制,一般分为国家的、区域的和国际的管制。

(一)国家对跨国公司并购的管制

1.国家对跨国公司并购进行法律管制的效力根据

作为国际法主体,国家有权力对与该国有关的跨国公司并购活动进行管制,其行使管辖权的效力依据是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原则,具体而言,是根据由国家主权原则引伸出来的经济主权原则。经济主权原则明确肯定了国家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12]这种管理监督权是由国家通过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和效果管辖来行使其权利的:

(1)属地管辖

作为国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确定的地域范围,第二是定居的居民,第三是政府,第四是主权。国家的管辖权首先是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的。在原则上,根据“领土内的一切都属于领土”的法律格言,一个国家可以对其领土上的所有人、财产和行为享有管辖权,这即是国家的属地优越权,也称领域管辖权。属地管辖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体现,所以,国家在行使这种管辖权时,领土范围非常重要。根据国际法原则,国家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国家属地管辖权为国家干预其领土范围内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提供了法理依据。

(2)属人管辖

国家的属人管辖权是指国家有权对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国民包括法人和自然人实行管辖。属人管辖为国家管制本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理依据,它有助于扩大本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但是,同时,它使各国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