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防火安全规章简_第1页
澳门防火安全规章简_第2页
澳门防火安全规章简_第3页
澳门防火安全规章简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澳门防火安全规章[简]消防安全规章章节及条款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适用标的及范围1.1本消防安全规章(RSC1)以确定及设立楼宇设计与建筑应符之条件为目的,以便限制火灾发生与发展之风险,遏止其向邻近楼宇扩散与蔓延,方便使用人疏散及有助于消防部门人员介入。在未预先实施保证楼宇或邻近楼宇使用人之安全必不可少之防护工程前,即使是临时者,亦不允许任何楼宇或楼宇之一部分与所许可之用途相异,而造成较大失火风险。本规章经必要配合后亦适用于现有之楼宇,但仅以重大改装或更改用途者为限。第二条定义2.1为本规章之效カ,下列词语之定义为:1)准线:由土地工务运输司用以界定道路或公共街道与地段而确定之线。2)庇檐或遮檐:伸出主墙而大于0.75m之结构,用于遮挡阳光与雨水并具有低于1000N/m2(100kgf/m2!不通行)负荷者。3)楼宇之高度:由楼宇之外墙计算之垂直长度,即行人道面或靠近楼宇之街道面与顶楼楼面之长度。4)投影面积:乃由下列所指之线而界定之公共道路面积:a)构成楼宇正面之线;b)与道路轴心垂直并从上项确定之线之端点发出之线:c)由从楼宇外墙上部,或从与外墙最远之投影线相一致之楼宇之其它平面,按与水平平面成?60角之平面,在经过靠近道路之楼宇基础中点之水平平面上之投影所确定之线。5)消防喉:连接主干或支干管道以及软管,包括相应操纵装置之构件。注:消防喉之直径应为65mm(21/2"),其接口系统应为混合式,且须与澳门消防部门所使用者相同。6)配备完善之消防喉:由消防喉,有操纵装置且与主干及支干水管道连接及分隔构件之喷头,以及软管所组成之整体。该卷软管之长度不应超过25m,而其直径不得少于40mm(11/2")。7)固定泵:与消防专用贮水库相连之电动或热能发动之泵,用于为消防网供水,以保证灭火时所需之压カ与流量。8)硬质软管卷盘:由一卷盘或旋转绞盘,有操纵装置且与主干、支干水管道连接及分隔构件之喷头,以及绕在卷盘上之橡皮管所组成之整体。橡皮管长度不应超过30.0m,而其直径不得小于20nmi(3/4")。9)楼宇之等级:根据现行法例之规定,按楼宇之高度而定之等级。10)遇火反应等级:表示建筑材料遇火时对火灾之发生与发展作用之特征之指针,该指针应通过从为此目的而进行之材料标准试验中观察之现象之重要性及意义来评定。建筑材料依其遇火反应,定为五个等级,而每ー个等级相应于以下惯常定义:M0级——不可燃材料;Ml级——防燃材料;M2级——难易燃材料:M3级——中性易燃材料;M4级——易易燃材料。11)耐火等级(CRF);受标准试验之结构或分隔构件可保持其稳定、完整及绝缘特性之时间,即在时间后将出现构件塌陷或失去应有之性能,火焰或易燃气体窜入或因在未受波及之构件面过热起火。结构或分隔构件依其耐火能力,定为九个等级,而每ー个等级为;15、30、45、60、90、120、180、240、360分钟构件之耐火等级以CRF之符号加上对其耐火能力所确定之有效等级表示(如CRF90)12)湿主干管道口:直径适当,用于消防人员使用,每层楼均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消防喉垂直金属管。该管无论通过公共供水网,还是通过髙处水库、泵、水压器或其它类似设备,须常处于贮水状态。13)与水源相连之主干管道:直径适当,但决不小于80mm之垂直金属管,由该管引出分支管道向安装于每层之装备完善之消防喉供水。14)干主干管道:直径不小于80mm,在每层装备有一消防喉及两个在地层之供水喉,以直接与消防车相连接并为其供水。15)隔火间:由具有适合减弱楼宇火灾负荷及阻止火势向邻近空间蔓延之耐火等级之墙壁与地板隔开之隐蔽空间。16)水幕:通过各种喷水器可为大洞口造成防热及防辐射之水幕设施。17)消防专用贮水库:盛有一定容量之水而专用于灭火之容器。18)经过长度:楼宇使用人从楼宇内ー处之任何ー点,到达通往受保护之楼梯、通往室外之出口、直接通往室外(公共信道)或公共信道之空间须经过之长度。19)DSS0PT:土地工务运输司。20)预计定员:预计将同时使用ー处地方,一层楼或一座楼宇之人数之上限。21)手提式灭火器:装有灭火剂,用于扑灭火灾中较小火源之手提式容器。22)用途:建筑计划为楼宇、楼宇部分或隐蔽空间所规定之一种或几种用途。23)楼宇之正面:楼宇与公共道路相邻之任何正面。24)土地占用指数:以百分率表示,即楼宇之覆盖面积与楼宇所在地总面积之比。25)地方之占用指数:即一人占用以平方米计算之实用面积。26)土地使用指数:楼宇总建筑面积与建造该楼宇所在地总面积之比。27)地段:具有专门用于工程建筑通往公共信道之土地面积。28)建筑物之公共空地:属于地块及其附属物的未占用场地。当公共地带位于后面和地块之内边界时,称为“背面或后部公共场地”,当公共地带位于侧立面之一与地块相应的内侧边界之间时,则被称为“侧公共空地”。29)电流换向器:整流器。30)消防栓:专门为消防车供水之设备,包括一个与公共供水网相连之主干管道,其出水口之直径与消防部门使用之软管相配合并装备有使每个出水口独立运作之单独阀门。31)不可燃材料:受人或其它作用下,仍不燃烧,也不引起释放有毒及易燃气体,更不引起释放热量,可使建筑材料引致起火点之化学反应之材料。32)疏散手段:引导使用人往室外(门、楼梯、走廊、斜坡)之任何建筑装置。33)占用:见《用途》。34)高度火灾风险之占用:预计有火灾高度风险,或火势蔓延,以及爆炸之危险和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及烟之情况下而占用。35)垂直占用:由楼宇通过下列情况而占用之空间:a)与侧立面相对之主立面之前立面之投影;b)任何种类或形状之阳台。36)楼宇之前平面或外墙:用以界定楼宇之伸出部分,包括阳台、遮檐及垂直占用之垂直平面。37)边平面:与准线垂直之平面。38)街区:以公共道路为界,由楼宇占用或将要占用之土地面积。39)安全电网:保证设备在缺电情况下运转之电网,以方便疏散楼宇内之使用人及消防员之介入。40)配套之消防管网:由与水源相连之主干湿管道支管道,配备完善之消防喉,硬质软管卷盘,在某些情况下还有消防专用贮水库组成之装置。41)警报系统:用以将火灾之发生通知楼宇之使用人,以便对其疏散采取必要措施之自动或手动装置。42)报警系统:用以将火灾之发生通知外援,以便介入并采取必要措施之自动或手动装置。43)火灾自动探测系统(SADI):在没有人员介入之情况下,能够自动探测出现火灾,并将对灭火采取适当措施之信息传达到ー安全岗(火灾控制中心)之装置。44)自动灭火系统:主要由管道、喷水器、阀门、声响警报器,以及能够自动探测火灾且可用适当之灭火剂扑灭并发出警报之操作构件所组成之装置。注:最常用之灭火剂是水,尽管为确定之目的可以使用其它种类之灭火剂(化学粉末、泡沫、二氧化碳、及其它气体灭火产品等)。•个自动灭火系统至少应可通过两个供水口由消防车供水。45)使用:建筑计划为楼宇、楼宇部分或空间所规定之一种或多种占用之用途。46)阳台:从楼宇外墙之平面伸出之结构,其底部有支托或支柱承托,且可承载1000N/m2(100Kgf/m2)以上之负荷。第三条建筑材料由一称为“遇火反应”之指标,表示建筑材料对火灾之发生及发展作用之特征,该指针应通过在为此目的而进行之材料标准试验中观察之现象之重要性及意义来评定。3.2建筑材料依其遇火反应,定为下述五个等级:MO级 不可燃材料;Ml级——防燃材料;M2级——难易燃材料;M3级——中性易燃材料;M4级——易易燃材料。给予任何材料遇火反应之等级,均应根据葡萄牙适用标准(NP)或在无该标准之情况下,根据国家土木工程实验室技术规格(建筑材料遇火反应——分类标准及试验技术),或英国标准(BS)BS:476;第七部分;1971所定之标准,或由土地工务运输司提出之其它方法,以标准试验结果为基础。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之建筑材料,应具有阻碍燃烧及火焰扩散,且不产生大量烟或有毒气体之遇火反应特点。i种材料之遇火反应等级,可以通过耐火处理得到改善。经耐火处理之材料之遇火反应等级之有效期,等同具有与进行所用耐火处理产品试验之实验室所发出之“证明”所确定之有效期。耐火处理之有效期过后,材料应由经耐火处理获得相同遇火反应等级之另ー种材料代替,或进行恢复最初耐火条件之重新处理。第四条结构及分隔构件结构或分隔构件在火中保持构件于遇火时应起之作用,由一称为“耐火”之指标表示,通过从构件所处标准热过程开始至不能满足与上述作用有关之要求时,所经过之时间来评定。对于只要求起支撑作用之构件,如:柱及梁,当在上述热过程中,置于变形性作用(对稳定性之要求)之构件之耐火能力竭尽时,允许不起该作用。在此情况下,构件定为在火中有稳定性,但须符合所要求之时间,而该评定则以EF符号表示。对于只要求起分隔作用之构件,如:分隔墙及管线墙,当在上指受热过程中,证实不论以穿入或因温度升高而产生在未暴露于火中之构件面释放烟或易燃气体,或当在同一受热过程中,未暴露于火中之构件面达到温度之某临界值时,允许不起该作用。在此情况下,只考虑不泄漏之要求时,构件定为具防火能力,以在指定之时间内满足有关要求,而该资格系以PC符号表示;同时考虑不泄漏和热绝缘之要求时,构件定为具隔火能力,以在指定时间内满足此两项要求,而该资格系以CF符号表示。对于同时要求起支撑及分隔作用之构件,如:耐用地板及墙壁,在上述受热过程中,仅不能满足稳定性及不泄漏之要求,或同时不能满足以上各款所指之稳定性、不泄漏及热绝缘要求时,允许不起该作用。当同时考虑稳定性及不泄漏之要求,构件定为具防火能力,以指定之时间内满足此两项要求,而该资格系以PC符号表示:当同时考虑稳定性、不泄漏及热绝缘要求时,构件定为具隔火能力,以在指定之时间内满足此三项要求,而该资格系以CF符号表示。5结构或分隔构件依其耐火性能定为三个等级中之每一等级均包括遇火稳定性(EF),防火能力(PC)及隔火能力(CP),与下述时间梯级相应,按每个梯级之下限,用分钟表示之九个等级:15、30、45、60、90、120、180、240、3606构件之耐火等级以CRF之符号加上对其耐火能力所确定之有效等级表示。结构或分隔构件耐火等级之给予,当不是由遵守特定规章所确定之计算规则或建筑规定而引致时,应根据葡萄牙标准(NP)或在没有该标准时,根据国家上木工程实验室技术规格(建筑构件之耐火能力——实验方法及分类标准)之方案,或英国标准(BC)BC:476:8F部分1972,或按土地工务运输司提出之其它方法,以在标准试验中所得之结果为依据进行。在未制定上款所指之计算规则及建筑规则之特定规章时,附件中所指之文件可为构件分类之依据。在分隔构件中存在之开口保护构件,如:门,尤其像管线套管孔,应按其所归属之构件所指之相同标准分类。除本规章考虑之分类外,其它建筑材料、组件或构件之遇火等级,得根据规范在楼宇中所使用之系统、设施或设备所规定之效カ而定。第五条楼宇之分类

“高度5.1楼宇按其用途及占用种类,分为不同之“使用组”,且按其高度分为不同之等级”。“高度2按照使用特征及根据表I之规定,“组”又分为“分组”。表I按用途所确定之楼宇分类及W喙分经 用途/と用岸引A工驾法左住毛电多B陵Aタ注奖之生ちイ手正ウ入N,.及0円:Sり41:.加行士:之ミマ市争,C立匕卷至君含,4W韩、之堂•发でス二2/と那手»づ学?!*円さ之はユカA仔ヨセセ育ZS2千ミ、r.tH*:へ客よ、J52・公アマ-ウ!:會!2チ是だ之建勺汽A弓父、苟る、變韓式公共で安王百5Jハ线紀里人自主Nス丰二!!手隹分。3a3.安お范夕当产、疙マ产、・ず£く石在二無ダ;及:ズヱ之二々辽典故・B丹れ加国人无戈罕/N岭なM「二へぐチ©三五王みてヨ手安・字军分e8穽、ラ養笠、»務なヽホ・年す号おラ:C用父覧子交洽玩N修子!X7手部分•果父、U管、す月直扉,件ラ信Wげ案A三公な黑。不多N4去ぢ父趁布尸公至・行软あ巴•ヌフ年'«PX3B8公2为%多之ビ豉ぞ門豐行'急ケヒ*q攀所、・长大中ヨア»C0人里与ド手・猛え收計ヨ、缪豐B'鬣dさあ»V件空靈專之之2燮リA再公と七夕旦・ぎRセ昌之小王犢吊手或吊手記分»0W、発震さ器,B笆公出包东要覧さR二呈之大无ゆイ手左・于25分•疑貫手《«60^4、隻そ五笠MiW帯»根据表II之规定及现行法例之规定,楼宇按其高度分为不同“高度等级”。表II

S三<-分建屈建/占用◎例VI作エ我用这Nil整松A為理不デ公蛀可文可ド之・間、XCKfrS・セ以®?瑟セ苜或な量去牖よ星冷うあス,具答食風、TH及拜佥キ・黄品工宴等•B窟纽セ口之マセ・エ言无なオ•王以セロ之!!ふ、e愛笠エナ电け上W次氏失火靈修七ろ來。ce,某モ木利及公kヽ仅『・金基巡品“エ貝eC名理變口之豆セ・エR五包五・受以丝メ之性貫、お最交二作电视上ヲ本マ失火《结オas•更缘、臼修修为、幡3、ー«T«W、火力貝ス金、堂・注守・ロ作公と2裏用法之过爱找A用犬主妻を二均修匸下名集之・手赃褶亨臣今•耳影星、9さ•&M&技后安ナ、な日日、a0、お士蠢'ネ台及ユ女去播£(慢性公看)及国W之其佬戏县ケ•B足英豬Nm盛匕下g奏且未内入A妇之・宇交空手品分•««/WB、U父、話4、^^nfcasn、必&中心、保娈85、林文呈スセ舁祭35燈、會見E、豈WB(除R入簿V及な外)會議口文W58之X七ヨ字,c4ttK(lT•篁内卢次・匕嘖至がヨイ(右03萬)及る:«之共セ“亨・D用安曼2・济土・2*TCWS文0吿金之あ天建»ッ•工堂鑑セ、!:甘式、公ヒ看台'森大とと子、3R反面R之其佬・手,ゝ1其电不更毎ヨ炯擅さ修之舟予我用手85分・楼宇按高度之分类驀度等也定義P15(ほ)高度最多”或有区窓取位之横手。mg■髙度と9a以上至20.5=或多笑D但單位之楫手»At5(K)A!一分15A2—分收為度在20.5マ以上至うg之用子Z高度妥於或等笑31.5ヨ之椿宇;妾度喪於31.“之年ナ〇MA15(特答)髙度尊是うS之序字c 1在送交土地工务运输司或其它实体,以发出工程或经营准照之程序中,应按照本规章之规定明确说明楼宇之分类。在上款所指之分类应载ア在发出准照之卷宗封面上,并作为卷宗之组成部分,先按用途,后按高度表明楼宇之分类。具有多种用途之楼宇,应按各用途而分类,并在分类内表明每种用途之面积在楼宇总面积所占之比率。5.?更改楼宇或其楼宇部分之用途,无论在其建筑之前,建筑期间还是建筑之后,只能通过重新申请准照之发出为之。如楼宇由高度不同之各部分所组成时,应按其各部分之最大高度分类。在具有第VI使用组(工业用途之建筑物)之多层楼宇中,设立不同种类エ业,而现行法例及规章不要求或在无或缺项之情况下,而国际法例及规章亦不要求须按其危险性和风险程度设立在专有、独立及具有特别特征之楼宇中时,应遵守按高度分级之下述标准:a)按国际标准之分类定为重大风险(RG)——无论生产还是贮藏者,只能在第一层设AL;b)按国际标准之分类定为第三组——特别(R03E)之一般风险之工业及第三组(R03)之一般风险之工业,无论生产还是贮藏者,只能在9m以下或第三层设立:c)按国际标准之分类定为第二组(R02)之一般风险之工业,无论生产还是贮藏者,只能在20.5m下或第七层设立;d)按国际标准之分类定为第一组(R01)之一般风险之工业,无论生产还是贮藏者,只能在31.5m下或第十层设立;e)按国际标准之分类定为轻度风险(RL)之エ业,无论生产还是贮藏者,只能在50.0m下设立。5.10除制鞋外之服装工业及针织生产エ业,由于其在澳门纺织エ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及具特殊性质,得设立于第九层及第九层以下。11具有第VI使用组(工业用途之建筑物)之楼宇之最大高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50.0m〇第六条一般之安全标准1体现与楼宇有关之规范消防安全规定之标准为:a)楼宇应由具有适当耐火性能之墙及地板分隔,以减弱其内之热负荷及阻止火势在该分隔所确定之空间内蔓延:b)各层之分隔应按照在局部火灾情况下不阻碍有关使用大撤往楼宇外之方式而设立;c)楼宇之水平公用信道及楼梯设立之方式,应以方便用其作为从受火势波及或威胁之楼宇部分迅速安全疏散之通道;为此,应受到保护以防失火,有必要时透过自动启动通风之机械方法防止烟涌入,以及装备安全照明设施;d)建筑构件应具将倒塌之危险降至最低限度之耐火性能,尤其是在人员疏散和灭火行动所需时间方面:e)楼宇外墙之建造及外形,以及其中存在洞口之设置,应以在连续楼层之间或邻近或相连楼宇之间火势难以从室外蔓延,以及不危及从楼宇之室外进入楼宇之通道为条件而定;f)楼宇应有可使消防车进入之道路:g)在楼宇附近应设有随时供灭火使用之水源。第七条消防安全设计对楼宇、楼宇部分或空间发出建筑准照,或对须领有特定准照之行业发出经营准照时,必须就消防安全之事宜上听取消防部门之意见。发出建筑准照或向楼宇、楼宇部分或空间发出营业执照之实体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负责监察对本规章之全面遵守。与消防安全有关之意见,无论是关于建筑设计或特别设施设计,均应由技术人员或有资格之实体制定。在设计期间,即使在初步研究阶段,均可要求消防部门提供有关可使解决方案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之数据。在不影响可适用之现行法例规定之情况下,建造第I及第IV组之A级及MA级,第VI组之P级、M级及A级以及其余各组之P级、M级、A级及MA级楼宇,取决于有关被定为特别设施之消防安全设计之核准。第三款所指之意见,在认为适宜时,得包括就验查与楼宇消防安全有关所建造设施及设备之操作性能,而指定之检查性质及周期性。对作为发出准照决定依据之消防安全意见,得根据一般法律之规定提起诉愿。第二章消防员介入之方便第八条进入及介入之条件8.1楼宇之所在地及其在都市内之建立,得受消防员进入及介入之条件限制。8.2楼宇应提供使消防车及云梯车靠近、停泊、移动及操作之道路,目的是方便从室外直接,或从楼宇正面之水平公用通道穿入各层之独立单位;此等道路,即使是设在私产内,亦应常与公共道路相通。3道路应具有下述特征:a)自由宽度最小为3.50m;b)自由高度最小为5.00m;c)轴心半径最小为13.00m〇8.4道路应在第十二款所指之墻壁之相连区内,设有符合下述条件之消防车辆及云梯车停泊、移动及操作之地带:a)地带边缘至墙与云梯车运作距离之范围相一致;b)长度最小为16.00m;c)自由宽度最小为6.00m;在无出口之道路中该宽度应加宽至8.00m;d)楼宇穿入点之平面距离不少于8.00m,以使消防车及云梯车可在距离最前面之外墙不少于3.00m也不大于10.00m之处停泊;e)处于可自由通往楼宇正面而完全未有遮盖之状态;f)最大之倾斜度为10%;g)能支撑ー总重230KN之车辆,即后轴负荷155KN,前轴负荷75KN,两轴间距50m;h)能抵受分布于直径20mm范围内之150KN力量之穿刺カ;i)绝不能有条凳、树木、花槽、路灯、路墩或阻碍前述车辆进入之其它障碍物。除第VII组外之所有P级及M级楼宇,除第VI组、第VII组及第VIII组外之所有A级及A1分级,以及第I组之A级及A2分级楼宇,应有可以通行之道路及拥有使最低限度靠近楼宇一个正面及在整个范围内停泊、移动及操作消防车之地带。6第VII组之A级及A!分级楼宇,第VI组、第VII组及第VHI组之A级及除第I组外A2级之P级及M级楼宇,以及MA级楼宇应有可以通行之道路并拥有使最低限度靠近建筑物两个正面及在其整个范围内停泊和移动消防车及云梯乍之地带。在第I组之P级楼宇中,允许消防车及云梯车之停泊及移动区域设于自楼宇疏散道路至所有及任何出口处之距离不超过30.0m0当因地段之形状不可能遵守第五款及第六款所指之规定时,除第I组、第VI组、第VII组及第VIII组外之A级及A2分级楼宇,以及除第VII组及第VIII组之MA级楼宇,应有可以通行之道路并拥有最低限度可接近之一个正面,在至少12.0m之范围内停泊、移动及操作消防车及云梯车之区域,且具备下述任一条件:a)具有ー避火层。如属A级及A2分级楼宇,避火层标高不低于楼宇一半之高度,且不高于31.5m;如属MA级楼宇,避火层标高不低于楼宇一半之高度,且不高于47.0m。在后ー种情况下,无论楼宇多高,避火层标髙不得髙于47.0m;b)拥有直接为有关正面使用之室外垂直信道及水平信道。注:本款所指之至少33.4%之可通达之外墙,应有穿入楼宇之点。第VI组之楼宇不得超过A级楼宇之高度,此外,A2分级楼宇,应设一避火层,其标高不低于楼宇高度一半,且不高于31.5m。10超过三十层,或高度超过90.0m之楼宇,除第I组之楼宇外,均应设有避火层,且避火层间之距离不得超过十五层,但以楼宇之层数与高度之间之最大数值为准。8.11独立单位面向可使消防车及云梯车通行、停泊、移动及操作之公共道路之第IV组A级A2分级,以及第I组及第IV组MA级楼宇无须遵守第六款之规定。8.12可供进行抢救及灭火工作用之楼宇外墙(可通达之外墙),不应设置阻碍进入楼宇之穿入点(窗、阳台、走廊等)之突出物且该等穿入点也不应有阻止或阻碍进入之固定构件(花栅、格栅、围栏等);除此之外,如果穿入点是窗洞时,窗槛下之窗台至少0.50m长度之厚度不应超过0.30m,以便能够挂梯。8.13根据表III及表IV之规定,楼宇按照其高度应具有一定“数目”及与“外周长比例”一致之可通达正面且具有通道之地带,以使消防车及云梯车进入、停泊、移动及操作。表III可通达正面之数目

便用通分籍। 用建/占用可き遠正を之戳目P板Mt.A絞MAeAl■A2I作居住层途之建要物A=srse1(B)1伯)©1(c)1(c>2i(f)伊B度本殳在塁之住宅膚字1(8»1<b)(a1(c)1<c>2(D(g)C象約三传(〇)J(b)(c)1(c)1-tel2if)<s>I作先纥妾用途N證篓襁A作钱注性賞之居住1(e>1(c)1(c)2(f)02ばMgJS峠灶會纥備用進之建異匕ゝ用絵困ヨ法、年技或公共治安る拘留人安聲!奪人套色之禧さ或車手気分31(C)(c>1(c)2<f>⑷2I:)(s>B用於對痛人交天三筋需峙气至般之人蛇予父ヌ线ミ浮之书于无播字或分,©1(C)看2住乂ジ2ば》甲C可英段學或培都之標手支用手お分,1(01(c»1(c)2(ft(Cl2mダ!NA・公金??q不多之行跋防ク101(C)占2中(g)2Ifl⑼作事務セ行案居之之建ス方B與公な接与多之行政濟門一1(O一<n<g>(n(9)c令人服務-(〇1©-2(D<S>2(り(爭]v作马N用二之建芟殍A用公成モ或触善名M経星之小而咕博宇或书字部分。1©10(c)2(f)(g»2(门必B生“展士或第?!各与之大无柏博宗弍d宇85分0:右1(c»2げMg)2ば),爭VI任工妾甩ユ之錢展サA虎浮不可处或可マ材の之處宜、ェえ茨むは,但以封れ卷背えお髪不稱戌堂金おら毁。!(e)22fc,(力B先我ザ4之班閭、エ家线由市,隼エ和ハ之セる、お堂二エW乏陸上可續女失火ぜ卷者ろ5s,|I(G)©二<f>2<c>(f>jc先理紆バ之東問、工定立。r1,マ二、ザス;之セぉ、れ量沱エなき先上す桟五髙マ失大風省労42。京1(c>2(f*21>e,(f,V!柞公之ぎ英用A再笑主霎えヨ誥接年下名集之祥ず或博字当分合二:2七.い2i用・非罡事修宗下窓条至未用人二铝之落于无ス字務分っ2fd)2(d>2(f)j2(:J2Ic埸拄三權手e2(d)20j2(:)(2 2<f>D用,隻含、演出、ぎ行(S吉发文W法处之あ天建其電っ21¢)(国2(fJ2(ft21_貝楚_[不日をぞ君び多培分:3C之權字五?!す圈分。1।(c).1(c>2(f).2ほ》2J

表IV可通达外周长之最小百分率便弓經分扭用途/占骞可遇:1N戲小ぎ分辜P15MisA应MA綾」一A2作春左里途之建築物,A擊常君任25%®Sirb>(cl2S%25*(O必,■B笈太受左剳之士生虚亨即(a)&(b)<e)25%©2S%50%げ,⑷;c集宣・在25%(a)25%(b)<c)25%(c>:=■;<c)爲

11作際纽亲月途之違熒里1Ai作整整性ヌ之居住i<C>25X(C)25%(c):KX甲引5C%(f)<gFS作肚會笈管用境之建獎クA常於因司法、遒教或公共治安を花漢人威對呆人自由之車手花ホキ88分:;25%(c)レ25%ゆ5CKIfI(G;50%if)(S)B用於费矣人死因三弟熏峙殊を話之人給予教灣或W蓮之年字或国手第分0--•(c>25X",25%5C%(f>(9)し「ば)®C再於就學先宅切之權字或厚字交分。25エ(c)25%(C)25X(c>50%(D(5)50%j(f>(9)IV作聲務性行妾爼志之建貝わA现公士接う不多之行就藻巧25%1c»25X(c>25%ゆ5CX<D<9»50%(f)(9>B鼻公上歩。多之行政BBn25%9)*25X*c)25%(0SCImg)ぶ|(f»(g)C保人強居卑(c)2$x⑹25%©5C%1fHg>5C%।げ)(g1V柞灣家用途之建築むA爱英亮出线消似名n岩益之小王质禮字先樓于S3分。25:(c,!5S2S1(C)50%lf>(s>50%j(f)珍リB用於展出五饵•名第鹿品之大面精槽手或椿手超分。25%(c)(C)25;(c)5C%<f)<§>3I<f1<9>jyr住工突用途之建整物A志W不可隹五可;3巧4之率實«TE-iea•S^SKIbsIぬ呈天極女&&者さ!8a本(C,耳5<njsox(e)(f)處茸材・之車闇'エ后龙倉才・但以何・Z性貝'セ雙支工作品根と可犠え失火三將キ》笈=25x<c>」55C%げ)江%<e)(f>C京置タ為之車冏・エK交含為,但以,以之之若、ざ长支工作え理上可横或裏芟夫火王險者25%(e)25%i5¢%函SO%;(•)(D|V1作公な交轻用・途之江黄當A用於主要を黑言爆"下息集之塔字或夜手京分。5C%(d)l明!叫①;50%!苗150%jB用鼠打常茫修¢下公哭且夫ペ入A経之擇字式修字路分。SC%(dd50%;叫50<*D:2;i<f>5C%।Cを館式種字e5C*;S办砧|W.(f>|SO%(D150%声片要合'演と、M行性R及文0号劾之鋒天近獎れユ 丨5cゝ叫5G%!〈的・・<fi,*:50Xい其セス包括を箕建台矮中之穆手无稱字第分。25ゼ⑹12$%(C?50%(ヵ:50%ID15CU注:a)如为新城市规划区,得允许停泊及移动消防车及云梯乍之区域,设于作为疏散通路部分之所有或任何出口之50.0m范围内;如为旧城区,因都市规划之条件限制而不能使一建或将建之楼宇符合本规章之规定时,得允许该区域设于出口之30.0m范围内:b)如为旧城区,因都市规划之条件限制而不能使已建或将建之楼宇符合本规章之规定时,土地工务运输司,经幣讯消防队之意见后得许可停泊及操作消防车及云梯车之区域,按下述之条件设于作为楼宇疏散通路部分之所有或任何出口之50.0m范围内:ー在具有自由宽度至少等同或多于4.00m街道之区域上,M级楼宇之高度不得超过17.60m或六层;——在具有不少于4.00m自由宽度,但等同或多于2.00m街道之区域匕M级楼宇之高度不得超过12.20m或四层;c)允许仅在楼宇中之一正面附近设有通达楼宇之道路,以停泊、移动及操作消防车及云梯车,但该道路须占该正面之整个范围;如在该正面设有属作为疏散通路部分之出口,则第I组之A级(A1分级)及A级(A2分级)之M级楼宇,以及第II、第III、第IV及第V组之A级(A1分级)之P级、M级楼宇之正面范围分别不小于楼宇最大之正面面积之33.4%、41.7%及50机如属第VI及第VIH级P级及M级之楼宇,可通达之正面范围分别不小于楼宇最大之正面面积之41.7%及50%;d)允许仅在楼宇中之一正面附近设有通达楼宇之道路,但须有用以停泊、操作及移动消防车及云梯车之区域,且楼宇之使用人数须不超过500人,而正面之宽度不少于8.00m及面向公共道路;该区域应占该正面之整个范围(最少占楼宇最大之正面面积之50%);如楼宇之使用人数超过500人,则最低限度至少须有两个向不同之街道之可通达正面,其一得为私人街道且宽度最低限度为8.00m,而另一为公共街道:亠e)属该组及等级之楼宇,应设有一避火层,其标高不得低于楼宇高度之一半,且不得高于31.5m;f)允许在楼宇之两正面附近设通达楼宇之道路,以停泊、操作及移动消防车及云梯车,但该道路须占该等正面之整个范围,如该等正面设有属作为疏散通路部分之出口,则其每一正面范围不小于楼宇最大正面面积之50%;g)因地段之形状,得免除该百分率之要件,但至少须在楼宇之任一正面附近设有通道,且须有可容许消防车及云梯车停泊、操作、移动之区域,且该区域所占之范围不得少于12.0m并须具备下述之任一条件:——设有避火层。如属A级及A2分级之楼宇,避火层之标高不得低于楼宇高度之ー半,且不高于31.5m;如属MA级楼宇,避火层之标高不得低于楼宇高度之一半,且不高于47.0m〇在后一种情况下,无论楼宇多高,避火层之标高不得高于47.0m;——有可直接通达该正面之室外垂直信道及水平信道。14楼宇或建筑综合体由若干座或幢组成时,本条之规定分别适用于每一座或每ー幢。第九条供水!灭火用水之供应,应由公共配水网供水之室外消防龙头保证。室外消防龙头应由标准式之消防喉及消防栓组成。室外消防龙头之类型及位置,应由有权限之实体订定,但须听取消防部门之意见,并符合现行特定规章之可适用规定。消防喉之出口直径应为65mm(21/2"),其接口系统应为混合式,且须与澳门消防部门所使用者相同。消防喉应优先设在用以进行抢救及灭火之楼宇外墙旁边;通常每一段20.00m之墙应设ー个消防喉,而剩余之墙长超过5.00m时,亦应设有一"个消防喉。9.6消防喉应设置在高热路面0.60m至1.00m处之人行道旁,或在前款所指之楼宇之外墙上;如为后者,消防喉之门应装在墙内之0.10m处。9.7消防栓应设在靠近通行道路边缘之人行道之路沿处:通常在楼宇之每一作疏散道路用之出口处不超过3〇.0m之距离内设有一消防栓。第三章失火时之疏散手段第十条概况楼宇应按可在火灾时为所有使用人在每ー层提供方便、迅速及安全疏散手段之方式设计。楼宇应拥有撤往公共道路或与公共道路相通之露天空地之直接手段;该空旷地在其整个范围内应拥有与楼宇岀ロー样之宽度及安全条件。疏散手段之数目、大小、位置及设立应按用途、高度、预计定员、经过长度、楼层面积及建筑结构,以及分隔构件之耐火性能而定,以便使用人在失火时能迅速安全疏散。保持疏散道路在宽度及长度上畅通无阻;在疏散道路上,禁止即使是临时性,但可造成损害楼宇之安全,或在失火时可阻碍疏散之任何利用或阻塞。应避免有造成误导使用人或可使其下到通往外部街道出口以下楼层之出口或建筑设置,因此所有出口及其有关通道,均须有日夜可见之标准安全讯号之照明及标志。楼宇之分隔应按在失火时,在任何ー间起火之间隔中不阻碍任何一位使用人使用楼宇之水平公用通道,或在特殊情况下穿越阳台或与间隔间相通之其它外部手段到达室外出ロ或垂直疏散信道之方式设立;反之,则应为被围困之间隔预先规定可供选择之紧急出口。

第十一条预计定员ー处地方、ー层楼或一座楼宇之预计定员是根据占用种类及实用面积而确定,并适用表V之“占用指数”。表V占用指数使用品占咫/用途:ヌ用滚結/人--I住宅用字一ー情况 10后住柒ヤ 8色會 3Q族久累钱窕更 收情況⑹niitSS拘留場用 10»i合設資日院及詁以歯所 (b)學校及流以歯所 1.5IV行政あ門一段情沈 S妥居雑行X在以公太泰女之居求僧人笠務3一段情況 5v敬关を薄一髻花,、先下及二序受妾&E 3茶—也那曆設置 6的ェ某<c>工電反車闇 4•エ笑2事12一亞易25V!公士过关MI匹C7•••••••••(d)公なE柴号き定在过 酒簿/なな (e)占n 0.75—•ftetKKil 1會議空或大禮堂•黒座位或有モ移n之斐位 ク、ヰス交通X•••••••••2.5・で宛及耳匕 44注:a)“旅馆业场所”之预计定员应按每间房可由两人占用,并在上述数值中加5%比例之酒店职エ来确定:房客2人(至少)/房间:—职工房客人数之5乐b)确定“医疗场所”之预计定员需增加下述部分:—病人数目与床位数目相同—医生、护士及辅助人员床位数目之10%—探病者床位数目之50%“エ业楼宇”之预计定员应根据生产及贮存之实用面积及每个劳动岗位之实用面积之有关指标确定,并按下述公式计算:EP=AUP/4m+AUA/12mEP——预计定员之人数AUP——生产之实用面积AUA——贮存之实用面积(总实用面积之25%)为快速计算,可使用下述公式:22EP=2.5AUT/12m2AUT=总实用面积”公众聚集场所”之预计定员,当有固定座位时,应根据下述之方法计算:占用人1人/椅或0.50m凳(排凳)/人“餐厅及类似场所”之预计定员按经营方式确定:——座位区1.00m2/人——柜台区0.50m2/人 等候区0.50m2/人“拜祭场所”之预计定员应根据下述之方法计算:—座位区1人/椅或0.50m之凳/人 站席区0.50m2/人・为计算定员,工业单位中与生产有关之面积,不应低于每个单位总实用面积之75%,在该百分率中要保留包括行政辅助及卫生间之面积;**为计算定员,在エ业单位中仓库之面积,不应超过每个单位总实用面积之25%:**预计定员应根据用于进餐之场所之面积计算;***预计定员应根据用于跳舞之场所之面积计算。同时具有不同用途之楼宇之预计定员,应根据每ー地方之用途而确定之定员相加而得到。地方可用于多种用途时,定员之确定应根据使用人数目最多之用途为之。11.4对于表v中未列明之占用,应向土地工务运输司要求提供适用之占用指数。在必须阐明理由之个别情况下,土地工务运输司在听取消防部门意见后,得按需要减少或增加表V中所指之占用指数。每层及楼宇之总预计定员以及不同区域之使用用途,均应载于须获准照发出之楼宇建筑设计内。第十二条疏散出口及通路每一处地方之间隔或楼层,均应有与预计定员成比例之一定数目独立疏散出口及通路。由规章规定之出口,应按有关之标准分配,且应座于可确保使用人迅速疏散及可避免各出口同时受任何灾害影响之地点。独立疏散出口及通路之最低数目及其大小,取决于预计定员、经过长度、占用种类及楼宇等级。该等数值由表VI及表VII根据预计定员而确定。表VI出口——第I、第口、第口1、第IV、第V组

定員へ看*1卜岀ご最小雙頁ア13,重学已二之数0、支支ー門改戰乏談11•た我海談至25nC…---•••iOl—23C18022CS;•SエJユ—3“42SC2記,?c::コ31:—5C-43333CCョ工50.—75C|3く5。45S122:J2Q751—1C00*マ600SCC】ギ12Z:1CC:—125Cc.7SC7S01351351251—153C6SCO900135135运きI5:07及更手3CC3Z50A,»〇 115C(叫注:ー处地方、ー个间隔或ー楼层之预计定员:ー个间隔之出口或ー楼层独立疏散通路之最小数目;c)由有权限实体确定;d)应按所指之数值计算。表VII出口——第VI及第VII组*AE»1さロ之嚴三(no.)-Xg第信,匚之最小え宴ts,門破的宜務鬥女發ぜ爲至2523-SO1100110(e)no12C<e)51—25。225025012012C251—5SC2383C0120©12う©5C1—75G2453450135(c>[ 135<c>751—1DG0 く士・二八600135(c>[ 23う。1031—1253575G750150 , 15C1251—150059C0SOG150153,途!SC07或更多id)(«)153150注;ー处地方、一个间隔或ー楼层之预计定员;ー个间隔之出口或ー楼层独立疏散通路之最小数目;c)如属表演厅,出口之最小净宽不得小于1.50m;d)由有权限之实体确定;e)应按所指之数值计算。12.4在同一座楼宇中同时存在用于住宅楼宇之空间及为其它不矛盾之用途保留之空间时,撤往住宅楼宇空间外部之通路应与其余空间之通路分开;除用于第IV组之(服务性行业之建筑物)占用空间之情况下,在该空间中每个被看成独立空间之50%之疏散通路可以是共有,只要每种空间至少拥有一个完全独立之疏散通路即可。12.5在第VI使用组楼宇中之地下之人员通道,应独立与货物通道。第十三条经过长度13.1楼宇之使用人在ー楼层中从任何在表VIH以米表示由一点到达公共道路、空旷地或受保护之楼梯,应经过之最大经过长度不能大于根据流通通路轴线测量之数值。表VIII经过长度(米)UJL- ーーー1、3、1、I7及丫VI及VI便在空下,と各出口之間有宣珏之可整性:40a3C«地下•を各出口之間黑名澤之可疑慢»30120a各椿«在各出口之間有意序之可範性S303(e)(b)20i(a)(b)(f)各译,を各出口之M無名毋之可_辭性» 18a(c)24a(e)16a(d)(f)注:a)由一楼梯间通往另ー•楼梯间,如属第I至第V使用组之楼宇,经过长度不得多于48.0m;如属第VI及VH使用组之楼宇,经过长度不得多于28.0m,且不少于10.0m。该长度得按楼梯之间之水平公用通道(走廊或地道)之长度计算;b)由在楼梯之冋之水平公用通道所引出之支路上之独立单位之门至该支路之分支点须经过长度不得超过10.0m,但仅以第I至第V使用组楼宇为限,而第VI及VII使用组,则不得超过8.0m;c)由在楼梯之间之室内水平公用信道之延长区域(袋型走廊)上之独立单位之门,至最近楼梯间之出口须经过长度沿走廊之延长部分,测量不得超过12.0m;d)由在楼梯之间之室内或室外水平公用信道之延长区域上(袋型走廊或地道)之独立单位之门,至最近楼梯间之出口须经过长度沿走廊或地道之延长部分,测量不得超过10.0m;e)由在楼梯之间之室外水平公用通道之延长区城(袋型地道)上之独立单位之门,至最近楼梯间之出口须经长度沿门廊之延长部分,测量不得超过18.0m;f)为产生本条之效カ,I・楼层」之定义包含地下以上及以下(楼及地库)之楼层。第十四条楼梯数目1出于消防安全之理由,预计之楼梯数目及其位置取决于经过长度、经过条件、每层预计定员、楼宇总预计定员及楼宇之等级。楼宇应在每层至少设有两乘与水平公用通道相通之楼梯,且该通道应具有可使使用人在安全条件下疏散之特点。符合下述各条件时,楼宇可设有一乘楼梯:a)楼宇之高度不超过20.5m(P级及M级);b)各层专用于第I或第IV使用组之楼宇,但符合下述之条件时,其地下及阁楼(倘有)得作商业或停车之用:一楼梯在地下与二楼之间,须以有足够耐火性能之墙与楼宇其余部分分开及隔离;——分隔楼梯之墙应沿商店或车房正面之墙至少延长1.00m。c)楼层中任何一独立单位入口门与楼梯间入口之间经过长度,如按走廊测量,不得超过12.0m;如按地道测量,不得超过18.0m;在任何情况下,楼层之任何一点与楼梯间入ロ之间经过长度分别不得超过18.0m及24.0m;d)如为P级楼宇,每层之实用面积不得超过260m2,而M级楼宇则不得超过160m2;e)楼宇之建筑应使楼层之每个独立之单位至少有一扇窗,以方便消防员之垂直疏散手段通达,如为旧城区,因都市规划之条件而不能使已建或将建之楼宇符合本规章之规定时,上地工务运输司,经咨询消防部门之意见后,得许可楼宇建筑每层最多有两个消防员之垂宜疏散手段不能通达之独立单位;f)在M级楼宇中,分隔楼梯及最小自由宽度为1.20m之楼梯延长至楼顶且通往楼层楼梯间应透过隔火门为之,其耐火等级为CRF60,且具有自动关门装置,使其经常保持关闭,并完全不漏烟气,不具有阻碍其易打开或允许其固定在打开状态之门闩。隔火门以向楼梯方向开启之方式安装。表IX楼梯之最少数目權字之専依使用組備腔I、U、同、IV及VVIVIP2 (a)(b)22M2 (a)2-2AAl222A2222MA22注:a)第I及第IV使用组之楼宇,符合第三款所指之条件,方可设有一乘楼梯。b)第III及第V使用组之楼宇,如符合经适当配合后之第三款c项、e项及f项所指之条件,且每层之实用面积不超过100m2,方可设有一乘楼梯。在适用本规章时,设有一乘楼梯以上之楼宇,应遵守下述规定:a)楼梯应设在独立及离开之楼梯间内;b)楼宇之疏散通路应以不需要经过ー楼梯间而到达另ー楼梯之方式设计。c)ー楼梯间与最近之楼梯间之间经过长度不应少于10.0m;独立及隔开之楼梯集中于ー共同之楼梯间时(交叉楼梯),该长度可少于10.0m,但有关之入口应处于楼梯间相对之位置并可在该楼梯间之周围完全绕过。第十五条楼梯・之最小净宽15.!ー乘楼梯之最小净宽,应根据使用该楼梯之楼层之预计定员、楼宇之等级及可能存在之其它楼梯之数目及宽度来确定。

15,2楼梯之最小宽度,根据楼宇之等级不应低于表X及XI所列之数值。表X根据楼宇之等级(m)确定之室内公用楼梯之最小宽度壤事之寻15使用及I及1V1、E、及VVIVIP:二1.001.201.20(a)Mし- --01.20(a)AAl51.35(a)A51.35(a)MA1.201.351.35(a)注:a)如为表演厅,最小宽度不能少于1.50m。表XI根据楼宇之等级所)确定之室外楼梯之最小宽度桂宇之等義:1、1、及V1*VIJroxP1.001.001.101.10(a>M1.】。1.12L2c1.2C(a)A01.20(8)AA21.201.351.35(a)MA '1.23 .ーー 1.351.35(e)注:a)如为表演厅,最小净宽不能少于1.50m。根据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及上款之规定,确定楼梯数目及规定其最小宽度后,应计算楼梯之排疏能力及检查其是否足够保证整幢楼宇预计定员之疏散,或是否有必要为该保证增加楼梯之宽度。楼宇楼梯之总排疏能力取决于地上层以上或以下之楼层之数冃及容量,而楼层之楼梯之数目及宽度,应透过下列方式计算:——如楼宇只有一乘楼梯,通过表I为之;——如楼宇有不只一乘楼梯,通过表口、表口I及表IV为之。如楼宇有两乘或多乘宽度ー样之楼梯时,其总排疏能力(由楼梯疏散之总定员,或由楼梯通达楼层之最大能力)应用下列公式计算:E=(n-0.25)cE=由楼梯疏散各楼层之总定员n=楼梯之数目c=通过表格口获得之数值之仅ー乘楼梯之排疏能力例1:一座九层高之写字楼有五乘宽1.35m之楼梯。求从楼梯排疏之总定员人数是多少?答:地下层以上之层数=8楼梯数目=5排疏能力c=735E=(5-0.25)X735=约3491楼宇之楼梯宽度不同时,将各乘楼梯之排疏能力相加,再从如此得到之和中扣除最宽ー乘楼梯(或在有几个同一宽度之楼梯时,显宽楼梯之一)25%之排疏能力。例2:一座九层高之写字楼,有两乘1.10m宽之楼梯,两乘1.35m宽之楼梯及ー乘1.50m宽之楼梯。求从楼梯排疏总定员人数是多少?答:地下层以上之楼层=8排疏能力:两乘1.10m宽楼梯2X545=1090两乘1.35m宽楼梯2X735=1470ー乘1.50m宽楼梯0.75X830=622.5总定员3182.5例3:一座九层高之写字楼,有两乘1.10m宽之楼梯,一乘1.35m宽之楼梯及两乘L50m宽之楼梯。求从楼梯排疏总定员人数是多少?答:地下层以上层数=8排疏能力:两乘1.10m宽楼梯2X545=1090ー乘1.35m宽楼梯!X735=735两乘1.50m宽楼梯!.75X830=1452.5总定员3277.5楼梯从地面(地下)出口往下延长时,该楼层之楼梯下段应与上段分开计算,故可具不同之特征。楼梯平台之宽度不能低于该段楼梯之宽度,且应符合表XII所载有关楼宇等级之最低数值。表XII楼梯平台之最小宽度摟字之等級使用相價註I反N!、・、及VVI1 P0(a)M0(a)1AAI5(a)A5(a)MA1.201.351.35(a)注:a)如为表演厅,最小净宽不得小于1.50m。应在上款所定之楼梯与梯台之最小宽度范围内至2.00m高度保持没有任何障碍物,也不允许开设门或有任何物体或装饰,包括扶手。10平台应以保证有完全畅通之通行地带而设计及建造,且其宽度不小于楼梯之宽度。宽度大于1.2m之楼梯应在其两边有扶手;如宽度等于或少于该值,则仅ー边应有扶手。扶手应具备下述要件:—高度在0.85m及1.10m之间;—从墙壁表面伸出之扶手不得超过9cm,即最多可减少楼梯宽度9cm;—各段楼梯之扶手应是连续,且不得在平台中断。第十六条楼梯之最大宽度1楼梯之最大宽度不应超过2.00m,但经适当分隔者,不在此限。16.2宽度超过2.00m时,应设有扶手且应在宽度不少于1.00m也不超过2.00m之楼梯地带分隔:除在某些情况下,出于美观或实用之原因,在第・、第III、第IV、第V及第VII组之楼宇中连接地下至二楼之各段楼梯,方应有理由取消分隔之扶手。第十七条楼梯之一般特征1楼梯之直梯段之斜度不应超过78%(380),并在楼梯平台内装备连续之扶平:每段楼梯之梯级数目不应少于3级,且楼梯之梯级均应有竖板。2楼梯应用M0遇火反应等级之材料建造。3楼梯应通过其延至楼顶之部分直接与该楼宇之楼顶相通,对于第I及第IV使用组之P级及M级之楼宇,由于技术及财产问题明确显示,上述延长不可行或不可取,则可以通过最后ー层之楼梯平台与楼顶之间之辅助楼梯通达,但高度不得超过2.80m。应对楼顶之通达设定限制之条件,以免发生不当使用之风险,并须在紧急情况下不严重影响其使用者为限。4楼梯之标高不得少于2.20m。为使楼梯在火灾时能安全使用,应防止暴露于火中及免受烟气侵袭及滞留,为此,应用M0遇火反应等级之材料之墙,将楼梯与建筑物之其余部分隔开,且其耐火等级取决于楼宇之等级,其它应符合之条件应根据室外或室内楼梯而定,因为室外楼梯可是露天或可设有通风,而室内楼梯,则可设有非天然通风。分隔及保护楼梯之墙,其耐火等级之最低数值为表XIII所列之数值。表XIII分隔及保护楼梯之墙之耐火等级標字等政史尼絵,I、h■ n,一ヽ!、!V,爻vt=V.tiVIUPしH1VVし0,CR三62Mrsrcへ7Q二二へCRF9こAAIAACCSrSu1CR〕丄としCRr12wA21fr-1し.CRテ1エ二MACR二,g*楼梯在地下应有可直接通往或透过空地通往公共道路之独立出口;允许楼梯以在地下之前厅(大堂)为尽头,但该前厅必须为宽敞及具有透过足够防火性能及加以M0遇火反应等级材料粉饰部分隔绝,且与公共道路直接相通及在其整体之范围内有等同通往前厅之楼梯宽度起码之宽度,而不引致任何挤拥或樽颈情况之由现。在任何情况下,如楼梯与上款所指以公用前厅(大堂)为尽头,任一乘楼梯第一级(梯级)之竖板与通往室外出口门之间之距离不应超过10.0m。两旁设有平常门,方得许可有旋转之设置。17.10第I使用组之P级、M级及A级楼宇,以及第IV使用组之P级及M级楼宇,方可设置交叉楼梯。17.11第I使用组之MA级而不高于三十层之楼宇,经听取消防部门之意见后,得设置交叉楼梯,但须采用适当之建筑设置,以明确及绝对保证每乘楼梯之完整性,且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围绕楼梯之共通楼梯间,透过一水平公用通道在其周围完全围绕;——楼梯之门设于楼梯间之相对面;——楼梯完全独立、隔开及不泄漏;ーー每乘楼梯有独立及适当之通风设备;一楼梯之间之・般隔离(隔离墻)以钢筋混凝土为之,其最小厚度为15cm。第十八条室外楼梯之特征18.1楼梯之栏杆应有不低于1.10m之高度并用M0遇火反应等级之材料建造。2应最低限度通过在楼梯整个高度上.有扣除围栏高度不低于楼底高度之高度之楼梯,固定通风ロ来保证外部楼梯之通风。固定通风ロ应设于楼宇外墙上可能存在之洞口上,以便在失火时从楼梯上经过之人不暴露于由洞口散发之火焰或强烈辐射中;为此,该通风ロ不应包括在由经过上述空位端点岔开之与所说外部墙壁成450角之垂直平面界定之地方;相反,应通过插入经适当布局之第四款中所指之最小耐火等级墙来保证楼梯之保护。室外楼梯之保护构件(插入方式)之耐火等级最小数值为表XIV所列之数值。表XIV保护室外楼梯插入墙之耐火等级便用母厚中等蝮 I、n、1、IV及V铝%於*超PCRF6CCRF60CRF50MCSF60CRF9CCRr901AAlCRF90CRF90CRF90jA2CRF9CCRF120CRF120MACHF120CRF120I第十九条室内楼梯之特征1楼梯内饰面之遇火反应等级应为M0级,但非工业(VI组)及非公众聚集(VII组)用途之楼宇内之楼层饰面可为M2级。2室内楼梯墙壁上可能存在与楼宇室外墙壁上存在之洞口相对之装有玻璃之洞口之位置,应符合第十八条第三款之规定,以便在失火时从楼梯上经过之人不暴露于由来自该等洞口之火焰或强辐射之风险。在楼梯间不应设有升降机,且不应有电、煤气、水、排污及倒垃圾之管道;但可安装楼梯照明电线管及仅为金属之落水管,以及灭火装置之非充水式或充水式主干管道。楼梯之通风应符合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地下楼层所使用之楼梯不应为其它楼层所使用之楼梯之直接延长部分;即楼宇之楼梯在通往室外出口以上或以下楼层间不应有连续性,但在火势蔓延及气体通过之风险方面,采取将两段楼梯变为独立之建筑设置者,不在此限。第二十条水平公用综合通道各楼层之间隔应有容易通达楼梯或楼宇出口之通道;为此,出口之数冃、面积及水平公用通道之几何形状及界线应根据预计定员确定。连接各楼梯之水平公用通道应具有不少于与之相连之楼梯之最大宽度,即至少具有1.10m之宽度。楼宇之水平公用通道应避免暴露于火中或受烟侵袭及使之滞留,目的是在失火时能安全使用之。其它应符合之条件应根据室外或室内楼梯而定,因为室外楼梯是露天或应设有通风,而室内楼梯则设有非天然之通风。水平公用通道应有适当之照明及标志;在假设有不只一个排疏方向时,应明确指明疏散方向。在第I使用组之楼宇或楼宇部分中之独立单位,如仅有一个通往水平公用通道之n,厨房及储物室之入口不应安排在独立单位之室内疏散道路上;在完全不能符合前述第I组要求之情况下,应采用下述安排;a)厨房及储物室之门至少应具有三十分钟之耐火等级(CRF30),装备保持门常关闭及不泄露烟气之自动装置;b)每独立单位之预计定员应少于10人。在第VI及VII使用组之楼宇或楼宇部分中,各场所及/或间隔之出口门应朝外方向开并装备安全推闩。在第VI使用组之楼宇或楼宇部分中,人与货物之水平通行空间,应根据表XV所列之数值确定。表XV人与货物水平通行之空间1人之專をW垣最大直慶貨物之專有過通最大H度人、貨之錚合壊道最大實度造拄塞盘[イ道之早受2.20aL5X較大计密之最大に墙L5X較大雷那之最大U看度放式之至外城埴1.3Cs1.83a3℃室大也行之_ぜ垣2.10a2,40a4.0C1位于沿水平公用通道之门之最小宽度,对于单扇门不得少于0.90m,有两扇门不得少于!.20m〇水平公用通道之最小宽度范围内至2.00m高度保持畅通无阻,且不允许存在任何障碍物或装饰物:其宽度之计算系按墙内侧面间之距离为之,且不允许有樽颈或漏斗形之情况之出现。10水平公用通道必须克服若干微小不平处时,应优先采用斜度不超过10%之斜坡之方法解决。在集中于同一地方设置不得少于3级台阶之方法亦可以接受。11在水平公用通道设置窗洞口只能在窗外设置,但至少距离楼梯3.00m,且其窗台应距离地面1.20m。窗不得安装于可阻碍通行或减少水平公用信道宽度之位置上。为使间隔采光及通风,得使用水平摇窗,但其窗台须设于水平公用通道地面2.10m以上之处。楼宇之室外水平公用通道应在隔离及通风方面符合下述条件:a)通风应由通道之固定之开口确保;该开口之高度不得少于经扣除护栏高度后之标高,且面积则根据地道或前厅分别为通道平面图之100%或50机b)护栏之高度应不少于1.10m,并用M0遇火反应等级材料建造。楼宇之室内水平通道应在隔离及通风方面,符合下述条件:a)界定水平公用通道范围之墙之耐火等级最小数值为XVI表所列之数值;表XVI界定室内水平公用通道范围之墙之耐火等级(CRF)

櫻手専板使用后I、u、国、!VJ£Vt§・梏VIt=PCRF45CRF60CRF60MCRF60CRF60CRF60A1A L・ー・ ・CRF90CRF90CRFSOA2CRFSOCRF120CRF120MACRF120CRF120b)除第VI及第vn使用组之楼宇外,P级、M级及Al分级之A级楼宇水平通道之内饰面,至少应为M2遇火反应等级,但地面之饰面得为M3遇火反应等级:第VI及第vn使用组之P级及M级楼宇水平通道之内饰物应为Ml遇火反应等级,但地面之饰面得为M2遇火反应等级:c)除第VI组及VII组使用组之楼宇外,A级、A2分级及MA级楼宇水平通道之内饰面,至少应有Ml遇火反应等级,但A级、A2分级之楼宇地面之饰面得为M2遇火反应等级;第VI及VH使用组之A级楼宇,以及第VII组之MA级楼宇水平综合通道之内饰面应为M0遇火反应等级,但A级楼宇地面之遇火反应等级得为Ml;表XVII水平公用信道内饰面之遇火反应等级理字等餃内告直看丝及天花板地板I—Vf=VI—VII—Vigvi>5VigpM2MiM3M2MM2MiM3M2A--■1-M2MOM3MlA2MlMOM2MlMAMlMC(a)MiM0(a)注:(a)只适用于第vn使用组之楼宇(作公众聚集用途之建筑物):d)水平公用通道得透过装有自动关闭装置及具有耐火等级为CRF30之门分段。如门朝两个方向开,则在其上部嵌有一透明板;e)各独立单位之出口门之耐火等级至少为CRF30,应装有自动关闭装置并应保持经常关闭及不泄漏烟与气体,但对第I使用组之P级及M级之楼宇及第IV使用组之M级楼宇不要求任何之耐火等级而第VI及VII使用组之A级A2分级,以及第VII使用组MA级楼宇之门应具有CRF60之耐火等级;表XVIII水平公用信道各独立单位出口门之耐火等级建字等短段之皇位出口門!及ル坦1'1及V相VI13V!鎧PCRF30CRF30CRF3C: MCRF30(e>CRF30CRF30CRF3CAAlCRF30CRF30CRF30CRF30A2CRF30CRF30CRF60CRF6CMACRF30CRF30CRr6t.注:(a)只适用于第IV使用组之楼宇(作服务性行业之建筑物);f)水平通道之通风应符合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第二4""一条水平公用通道与楼梯之间之连接水平公用通道与楼梯间之连接处,应由装无门闩,但有自动关闭装置之隔火门,或隔火室保护,以阻止烟、火及气体入侵。各使用组之P级楼宇,及第I及第IV使用组之M级楼宇之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内楼梯间之连接处应由装有自动关闭装置,并保持经常关闭及不漏烟气装置之门保护,但不得有阻碍其易于打开,或使之固定于打开位置及朝通往楼梯方向打开之门闩。21.3在第I及第IV使用组之P级楼宇中,如采用之建筑设置容许,则上款中所指之保护可以免除。21.4除第I及第IV使用组外之M级楼宇及各组之A级及MA级楼宇之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内楼梯间之连接处,应由具有下述特征之隔火室保护:a)最小面积为4.00m2,但在第I及第IV使用组之楼宇中,该数值可减至3.00m2;b)最小长度为1.40m,但在第I及第IV使用组之楼宇中,该数值可减至1.30m;c)内饰面之遇火反应等级为M0级,但在第VI及VII使用组之楼宇中,地面饰而遇火反应等级可为M2级:d)隔火室之门之耐火等级应为CRF30,并且应装有自动关闭装置,并保持经常关闭及不漏烟气,但不得有阻碍其易于打开,或使之固定于打开位置之门闩:在第VI及VII使用组A级,以及MA级之楼宇,其耐火等级应为CRF60;e)隔火室间之门之设置,应保证门框间至少有1.20m之距离;f)隔火室之门应有不少于0.90m之通行宽度,且朝向楼梯方向开;g)根据第十七条第六款之规定,隔火室应用分隔及保护与之相连楼梯间之墙之耐火等级相同之建筑构件与楼宇其余部分分隔;h)隔火室仅与水平公用通道及楼梯间相接,且不得有通往其它地点之综合通道;i)隔火室之通风应符合第二十二条之规定;j)在隔火室内不应设升降机,及煤气、电、水、排污及倾倒垃圾之管道;1)在隔火室之门上应张贴用中葡文写有“隔火室门不得启开”字样之指示标记,该标记应以白底红字或红底白字制作。表XIX水平公用通道与楼梯之间之连接樓宇等級水平公用通道與樓梯之間之連接I及!V組U、!!、V及V!組V!組P無保護府火門隔火門M隔火門隔火室點火室iAAl隔火室隔火室隔火室A2隔火室隔火室一隔火室,MA隔火室陶火室在仅有一乘楼梯之第I及第IV使用组M级楼宇中,水平通道与楼梯之间之连接处应用具有第十四条第三款f项所指特征之隔火门加以保护。室外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内楼梯之间之连接处,无设有可保证楼梯内部性质之门,即使对该门不要求具有任何耐火等级,但基于谨慎,应采用耐火等级为CRF30之门。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外楼梯之间之连接处,应用宽度不小于0.90m,朝通往楼梯方向开,耐火等级为CRF60,且至少由装有保持经常关闭之自动关闭装置,但不得有防碍其易于打开或使之固定于打开位置之门闩之隔火门保护。室外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外楼梯不要求任何保护。第二十二条疏散通道之通风!为在失火时排烟之通风包括在室内水平公用通道或室内楼梯之疏散通路必须有通风,但所使用之通风手段,应针对可能发生之各种情况而按上数条及下列各款为每ー情况所定之规定为之。如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内楼梯相连及此连结为设有自动关闭装置之隔火门时,水平通道之通风可独立于楼梯之通风,且二者通风应分别根据本条第六款及第七款之规定,按被动方式,即通过自然通风进行。室内水平公用通道透过室内隔火室与室内楼梯相连时,通风装置应同时兼顾各水平通道、各隔火室及各楼梯:且在通过烟量探测发现火灾时,该通风应按自动起动之主动方式进行(机械通风),且其运作应在公共配电网供电不足时得以保证。在上款所指之情况下,如隔火间或同等空间设有宽度足以不造成烟气滞留风险的朝外之开口时(至少有不少于隔火间面积之15%的面积),水平通道之通风可独立于楼梯之通风,且二者通风应分别根据本条第六款及第七款之规定,按被动方式,即通过自然通风进行。如在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与楼梯相连,或室外水平公用通道与室内楼梯相连,疏散通路之通风可仅限于室内部分,且应采用本条第六款及第七款所指之解决办法按被动方式进行。6室内水平公用通道之通风无论是通过相对正面之间因风之作用所产生之压差形成之空气水平循环进行,还是通过管道抽热进行,该过程分别为下述所指方法之根据:a)窗户布局之设计应使空气循环吹达整个通风空间;此种情况下,每扇窗面应有不小于1.50m2之面积,且此窗面中不少于0.50m2之面积应保持在打开状态;b)用于输入外部空气及排除烟气,用不可燃材料制成且附有一层楼高度之集合性支管道之设置应使开口之间之空气循环吹达整个通风空间;外部空气之输出通过设于楼宇底部之开口及各楼层地板处之开口进行;室内烟气之排放通过设于各楼层天花板处及楼顶之开口进行;此种情况下,每楼层输入外部空气与排放烟气开口之数冃至少应为每15.00m2之通风水平通道设ー个,且每个输入外部空气与排放烟气之开口的最小面积应分别为0.10m2及〇.20m2。22.7室内楼梯之通风无论可通过自然通风,还是通过抽热进行,此过程分别为下述所指方法之根据:a)在镶有向外打开之玻璃空位之楼梯中,每层楼该空位处于经常打开之面积至少不少于0.25m2;b)在未镶有向外打开之玻璃空位之楼梯中,设于楼梯间顶部ー个或多个排放烟气之开ロ之总面积不少于1.20m2,而设于楼梯间底部之外部空气之开口之总面积不少于0.60m2,如果设在楼梯间顶部之开口不是经常性打开的,挡风板之控制装置应可在楼宇入口楼层启动。8如水平公用通道位于地下楼层及与内部楼梯相连时,采用之通风方法应根据楼层数、其占用性质及各楼层与楼宇外部可能之相连而确定,且不应将这些楼梯与为较高楼层所用之楼梯分开。9如疏散道路之排放烟气是通过主动方式进行,此方式应由在这方面有资格之专责单位看护及保养,此单位应通过与楼宇之业主签订合约为这些方法在发生火灾时之运作承担责任(与第六十三条规定相似)。第二十三条安全标志与指示I所有楼宇及楼宇部分应在设施及公用空间内有适当之标志,但第I使用组P级及M级楼宇不在此限。疏散通路应有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便于使用该通路之标志,包括:楼层、出口方向及在紧急情况下不能使用电梯而使用楼梯之忠告等信息。楼宇中可使用之警报、报警、探测及灭火手段应加以适当之标志,以提供有关其性质及使用方法之数据。楼宇或楼宇部分在入口之明眼处,应张贴在火灾时人员及/或公众应采取之行为之明确指示,并放置适当比例尺之全套设施之平面图,以通知消防员:a)楼梯及疏散通路之位置;b)可利用之介入手段之位置;c)切断气体及电源分配设施之位置;d)切断通风系统之装置之位置;e)探测、灭火及警报系统总掣之位置;f)有特别危险之设施及地点之位置。所有出口及相应通道,均应有适当之标志,以避免任何假出口,或使使用人迷路或下至室外街道以下楼层。在不许吸烟、生火或携带火柴、点火器或其它可产生火焰或火花之对象之地点上(生产、操纵、使用或贮存爆炸性、可燃性或易燃性物质之地点),应有适当之标志。在第II使用组之楼宇或楼宇部分中,应在房间明眼处放置说明火灾时应采取之行为,并考虑到该场所常客之国籍而将之译成多种语言之明示指示;该指示应附上楼层之简单平面图,简明扼要地说明房间与疏散通路、楼梯及/或出口之相对位置,以及介入、警报和警报手段之位置。在第VI使用组之楼宇中,生产场所之室内通行道路应以适当之标志确定,并明确指明出口方向。安全指示应适用现行之葡萄牙规则(NP)或获承认并经常使用及为土地工务运输司(DSSOPT)所接受之国际规定,且放置在可实时了解该指示内容之地点及加以照明。第二十四条安全照明1在疏散通路上应设置安全照明装置,以方便人员疏散及消防员介入,但该装置应在中止楼宇电力正常供应时,可实时自动运作。安全照明装置之数冃与位置,应根据水平公用综合通道及楼梯之外形及界线,以及确保在该等地点上安全指示之能见度之需要而个别选定。安全照明仪器应有用M0遇火反应等级之材料造之外罩,且在公共电网供电不足时,可独立运作或可透过所并入之安全应急电カ照明设施运作。第四章建筑构件之耐火能力第二十五条分隔之・般特征楼宇之隔火分隔应由地板确保;楼宇平面面积较大者,应按表XX及XXI为每一情况而定之数值,将该面积由隔火墙分隔为等同或小于该值之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面积应按分隔墻•之内侧面测量。在复式住宅建筑中,即由两层组成,且有私用楼梯连接之住宅,分层地板无须具隔火作用,但其面积应计算在上款所定之限制内。3在第VI使用组之楼宇或楼宇部分内,允许标高不少于4.00m之地下间隔兴建专用于贮藏及安放物品之中国式阁楼(阁仔),但须保持地下之标高不少于2.20m。在第V使用组之楼宇中,“阁仔”之面积不得超过所在间隔之一半面积,而在第VI使用组之楼宇中,则不得超过用于生产之实用面积之25%。尽管“阁仔”地板无间隔作用,但其面积应计算在第一款所定之限制内。4楼梯间、电梯井或货梯间以及管道套管,应根据本规章之特定规定建造,以便尽量减少其存在对隔火间隔之效力造成妨碍。第二十六条隔火间隔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