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2020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2020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2020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2020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2--3--3--4--4--5-考向标近年来,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鲜明的倾向性,也有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三年9首诗歌均是唐宋时期的作品,选材均为诗,没有词,体裁以律诗为主,兼有古体诗;命题不避名家作品,唐代三大顶峰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都先后出现,李贺、陆游、欧阳修、苏轼的诗歌也有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均有涉及;自2017年起命题出现了选择题,考查面更宽,更全面。-5-考向标近年来,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鲜明的倾向性,也有明显-6-古代诗歌的鉴赏流程

诗歌鉴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具体每一句都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要想在高考中赢得诗歌鉴赏的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的一般流程是“看标题”→“读作者”→“看正文”→“研题目”。怎样才算读懂?一要明白表层意思,即能了解大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二要领会深层意思,即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怎样表达的(表达技巧)。-6-古代诗歌的鉴赏流程-7-一、看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2018年天津卷的诗歌鉴赏是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癸卯岁”“始春”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怀古田舍”透露了写作的对象和情感基调。再如:2017年全国Ⅰ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直接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7-一、看标题-8-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如2018年全国Ⅲ卷王建的《精卫词》,从题目可知,这首词与古代神话传说“精卫”有关,结合精卫的故事,可大体推知诗歌运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2017年的北京卷《晓行巴峡》和2017年的山东卷《早上五盘岭》,“晓行”和“早上”交代时间,“巴峡”“五盘岭”交代地点,暗示了诗歌将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如2018年全国Ⅱ卷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从题目可获知如下内容信息:这是一首题卷诗,诗歌是诗人醉后所作。联系陆游的生平经历,不难推知“醉中”包含的情感。再如2017年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作者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8-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9-二、读作者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他所处的时代特点、他的创作倾向、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风格特点等。如2018年全国Ⅱ卷诗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的作者陆游,是宋代爱国诗人,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诗的成就最突出。其诗作中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社会生活。如: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同情下层劳动人民,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9-二、读作者-10-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诗词自然大多选择忧国爱国题材。除时代信息外,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也有着许多带有共性的地方,这对把握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特点,也有一定作用。此外,如果有注释,无论是针对诗人的,还是针对诗歌创作背景的,或者解释字句的,都不可漏过。-10-④北宋诗重义理;-11-三、看正文诗歌正文是阅读鉴赏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中国古代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即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力求还原诗歌所描述的画面,迅速捕捉作者抒发的情感。-11-三、看正文-12-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抓表明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②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孤”“独”“闲”就是情感语言,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12-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13-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要读懂诗歌,除了把握关键字词,吃透景、事、情间的关系,还要多留心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14-四、研题目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还要细研题目。以选择题为例,首先要审清题干问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选项,然后对选项从整体到细节,仔细研读,并注意以下问题:①语言理解不当;②形象概括不准;③技巧确认不对;④效果分析牵强;⑤情感态度强加。解题策略如下:-14-四、研题目-15-例题(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5-例题(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7-【思考角度】

第一步1.从诗歌的标题看,这首诗是诗人为“醉”中所写的草书而作的“跋”,是补充交代创作的缘由、目的之类的文字。2.陆游作此诗时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其擅长草书。诗人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宛如临阵杀敌,蓄势、疾书、书成的整个过程,其踌躇满志的神情,分明表现了其报国杀敌的壮志和高昂的爱国热情。-17-【思考角度】第一步-18-3.①抓关键字:诗歌的题目中有“醉”字,诗中两处有“酒”字,再加上“无路空峥嵘”五字,可知诗人借“酒”浇“报国无门”之愁。②抓情、景、事:诗中写诗人胸藏五兵,却“无路空峥嵘”,只好以酒为旗,以笔刀为槊,在纸上一番“从天而降”“烛光相射”“驰骋纵横”后,才感觉到痛快。③抓尾联:诗歌的尾联,写诗人在纸上一番“草书”之后,重新把酒临视,顿感有“温酒斩华雄”的痛快,似乎看到了大宋的疆域不再有烽火狼烟。这恰恰反衬了诗人的痛苦。-18-3.①抓关键字:诗歌的题目中有“醉”字,诗中两处有“-19-第二步

-19-第二步-20-【答案整合】

D-20-【答案整合】D考法一-2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因此,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要注意三个考查角度: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考法一-2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法一-22-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人物形象题点·必备知识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外的其他人物形象。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愁、悯农怜农、热爱山川、怀古伤今等。考法一-22-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人物形象考法一-23-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考法一-23-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考法一-24-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角度考法一-24-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考法一-25-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分析。①概说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②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这些特征。③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考法一-25-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考法一-26-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例1诗人的形象(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子由使契丹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考法一-26-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考法一-27-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①从背景看:由注释①可知,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隔千里。从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写此诗是为弟弟壮行。②从描写看:“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虽天各一方,无法送行,但不会“沾巾”,显得乐观。③从意图看: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首联中“那因远适更沾巾”表现了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答案整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考法一-27-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①从背景看考法一-28-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考法一-28-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考法一-29-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①从背景看:——②从描写看:“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爱喝酒,行为潇洒;“愁时引睡”“醒来推户寻诗去”“亭角寻诗满袖风”,情趣高雅,沉迷于诗歌创作。③从意图看:作者写的寻诗之人陈居士,也可以理解为写的是诗人自己。【答案整合】

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考法一-29-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①从背景看考法一-30-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梅

雨①

[唐]柳宗元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素衣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素衣:本句是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考法一-30-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考法一-3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腹忧愁的诗人形象。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上是因为自己内心烦忧。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首先要结合诗歌的颔联及注释“作者当时被贬谪于此”,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结合颔联中相关的语句进行具体分析。考法一-31-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被贬-3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景物形象题点·必备知识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群体景物形象。此类试题常常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方面,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3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景物形象-3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3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3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赏析景物形象“三法”-3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3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1)如果是概括,则抓住主要意象,写清景物特征,再现诗歌展现的画面。可用“诗歌描绘了……一幅……(特征)的画面”。(2)如果是分析,则先指出景物或意境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景物(意境)形象常用词语:活泼、热烈、喧闹、高亢、繁丽、富庶、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宁谧、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朦胧、缠绵、幽静、清丽、淳朴、和谐……-3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3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例1概括描述画面(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3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找意象,组画面:“平畴”“远风”——→平坦开阔的田地上,微风从远处吹来;“良苗”“怀新”——→长势喜人的禾苗,孕育着勃勃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整合】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找意象,组-3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分析意境意象(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金陵望汉江

白汉江回万里,派①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②沦亡后,三吴③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3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例2分析意境意象-3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①找意象,组画面:“回万里”“九龙盘”→汉江水势浩渺,一泻万里,支流众多,流域广大②抓特点,联意境:“豁中国”“飞迅湍”→气势磅礴,景象阔大③表感情,明作用:开头这样写,下文有“众流安”→铺垫,对比反衬【答案整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①找意象,-4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西湖春日

王安国争得①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浓吐杂芳熏山献崿②,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注①争得:怎得。②山献崿(yǎn

è):指山峦。本诗的颔联、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怎样的特点?(6分)-4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4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

描写寺院香火旺盛,在春烟氤氲中响起茶鼓;楼台于夕阳斜照中矗立,酒旗在风中招展;起伏的山峦被“杂芳”熏染,花香四溢;西湖水面平静,画舫来去划出层层涟漪。诗人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各种角度,动静结合,描绘出西湖一派赏心悦目、春意盎然的旖旎风光。解析

诗歌的颔联、颈联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工笔刻画来描写景物。“敲茶鼓”,听觉,写声音。“卓酒旗”,视觉,写形象。“吐杂芳”,嗅觉,写气味。“湿”,触觉,写感受。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敲茶鼓”与“破涟漪”是动,其他为静。回答本题先逐句将画面描绘出来,再概括所体现的西湖特点。-4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描写寺院香火旺-4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事物形象题点·必备知识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兰、菊、柳、蝉、山泉、瀑布等。这些形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4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事物形象-4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

-4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备考·关键能力-4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4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4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第一步,总结概括诗歌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诗中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采用“事物特点+人物品格”的作答模式表述。-4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4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例题赏析事物形象(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野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4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典题·满分解构-4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

①抓住事物特点:有“幽色”,有“妙香”。②挖掘事物内涵:虽生长在“半山碧”,但不随流俗,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少香气,羡慕陶潜,崇尚高洁品行。③联系作者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答案整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4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考角度】①抓住事物-4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①

[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①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酷的现实使敏锐于思考的年轻龚自珍认识到时世与人才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4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即学即练-4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飞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了“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物象特征、象征意义两个角度来思考。首先把握诗歌描写的“孤花”的特点,然后概括其体现的词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描写了孤花在芜杂的环境中灿烂开放的状态,其孤高的状态,恰恰象征了词人不随波逐流的个人品格。-4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5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诗歌形象,不要忽视意象“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意象即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形象就是由若干意象叠加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所蕴含的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鉴赏诗歌形象,千万不要忽视意象。-5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鉴赏诗歌形象,不要忽视意-5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南

子秋暮村居

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①归骑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注①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5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5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5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错因分析这个题目,“我的答案”只答出了大致的图景和意境,没有抓住意象做具体、准确的分析,因而失分严重。解答本题,要先抓住主要景物,“寒溪”“空山”“万木”“烟笼”“十里陂”“吠犬”“鸣鸡”“灯火”,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红叶”说明是秋天,描绘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山水田园景色;诗人的情感要通过“满”“空”“迷”等词语体会。思路规范第一步,抓住景物特点。第二步,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第三步,关注作者的情感。-5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错因分析这个题目,“我的-5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重难特训-5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重难特训-5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品味“炼字”之妙题点·必备知识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1.动词动词的提炼是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重难特训-5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品味“炼字”之妙重难特训-5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描写茫茫沙漠,用“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用“孤”字状其醒目;“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3.数量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用“千里”写了江南入春之地域的广阔。重难特训-5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形容词重难特训-5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4.叠音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词。“时时”表明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5.拟声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重难特训-5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4.叠音词重难特训-5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6.渲染颜色的词诗中表现颜色的词语可以给人以色彩感和画面感,从而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的色彩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如姜虁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作者以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繁盛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7.体现修辞手法的词含有修辞手法的字词比较容易进入命题人的“法眼”,成为命题对象。如“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重难特训-5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6.渲染颜色的词重难特训-5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重难特训-5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重难特训-6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炼字“三关注”重难特训-6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6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第一步,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题目,此步省略)第二步,释字义。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手法。如果该字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指明这种手法并简要分析。第四步,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重难特训-6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6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例1动词妙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更加生动。要特别注意多义的动词和活用的动词,这些词,往往一字传神,使一句或全篇光彩顿生。重难特训-6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重难特训-6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早上五盘岭①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4分)重难特训-6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6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①关注词语含义:两边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太阳从地面升起,阳光被群山遮挡,山峰却高“攒”入云天,巍然耸立。②关注词语手法:“斗”和“攒”字均采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③关注词语作用:“斗”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崖壁耸立对峙的形态;“攒”字刻画了群峰耸立、峰峦叠嶂的特点。【答案整合】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重难特训-6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①关注词语含义:两边-6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形容词妙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鉴赏形容词,要密切关注其修饰的对象和表露的情感。(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劳

驿①

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①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所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重难特训-6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形容词重难特训-6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①关注词语含义:“荒”形容“烟”,有野外之意,“瘦”修饰“野”,有贫瘠之意。②关注词语手法:“瘦”字,采用了拟人手法。③关注词语作用:表现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答案整合】

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重难特训-6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①关注词语含义:“荒-6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妙用副词,可以疏通文气,突出呼应,表现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态度。(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暮吟望

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4分)重难特训-6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副词重难特训-6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①关注词语含义:“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常”字表频率,“偏”字表情态。②关注词语手法:“偏”字,有拟人的特点,含“故意”之意,似有意为之。③关注词语作用:“常”字,凸显了山的常态;“偏”字化偶然为有意,凸显了诗人的心情。【答案整合】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重难特训-6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①关注词语含义:“寒-6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鹧鸪天·赏荷

蔡松年秀樾①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注①樾:树荫,道旁林荫树。“胭脂雪瘦熏沉水”一句,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认为“莲体实肥,不宜言瘦”,并尝试以“腻”替之,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全词特点分析。(6分)重难特训-6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重难特训-7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

不合适。“瘦”写出了荷花突出于宽大荷叶之上的亭亭之貌,与“胭脂”搭配使用,表现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的高洁;如用“腻”字只是表现其颜色的艳丽,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不协调。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胭脂雪瘦”描写荷花之形、之色,如果改成“腻”字,就体现不出荷的亭亭玉立的气质,与词中“秀、静、远”等描绘的清新、雅致的整体风格不协调。重难特训-7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不合适。“瘦”写出了荷花-7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赏析“炼句”之美题点·必备知识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表达凝练、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是赏析诗人炼句之妙。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重难特训-7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赏析“炼句”之美重难特训-7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1.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重难特训-7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重难特训-7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诗句里常有句式倒装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重难特训-7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倒装重难特训-7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重难特训-7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5.列锦重难特训-7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1.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2.中间句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某种景衬托某种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重难特训-7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重难特训-7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重难特训-7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重难特训-7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炼句“五角度”重难特训-7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7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重难特训-7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7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例1主旨句(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重难特训-7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重难特训-8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①含意角度: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技巧角度:这两句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③位置角度:这是诗歌的尾联,具有总结全诗、升华主旨的作用。诗人认为,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柳丝条条,迎风招展。④情感角度:联系诗人现在的不得志,可知诗人不甘于沉沦,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全诗带有自励自勉之意。【答案整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重难特训-8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①含意角度:凛冽的寒-8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修辞句(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重难特训-8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修辞句重难特训-8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①从含意角度:诗人用春蚕食叶的声音形容考生书写的声音,显示了考场纪律的良好。②从技巧角度:这句话以声写声,动中见静,把考生写字的声音想象为春蚕食叶的声音,生动、形象、贴切。③从位置角度:这句是诗歌的第四句,具体描写考场作答的情景,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④从情感角度:表现了作为主考官的诗人的喜悦之情。【答案整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重难特训-8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①从含意角度:诗人用-8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比较诗句优劣(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内宴奉诏作

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重难特训-8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比较诗句优劣重难特训-8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重难特训-8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重难特训-8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答案整合】

(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重难特训-8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答案整合】(观点一):作“弱”-8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珏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珠殿瓦: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作“鸳鸯锦”。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6分)重难特训-8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重难特训-8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

①颔联生动描写鸳鸯的多情重情。②“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顿挫传神,形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缠绵、深挚感人。该联表达了诗人对鸳鸯的喜爱之情。③运用细节描写: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两个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用“暂分”和“只渡”对举,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句,可重点从句意、句式、手法角度分析。颔联这两句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鸳鸯鸟的不离不弃;在语句形式上,对偶工整。重难特训-8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①颔联生动描写鸳鸯的多情-8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品鉴语言风格题点·必备知识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重难特训-8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品鉴语言风格重难特训-8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8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9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9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9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重难特训-9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备考·关键能力重难特训-9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赏析风格要注意两点(1)明确风格类型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先要用一两个能具体体现风格的词语概括。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2)多角度分析表现①从意象的选用上看风格,如边塞、长天、战马等意象,风格往往雄浑豪放;花鸟、秋露、枫叶,风格多为婉约。②从手法的使用上看风格,如用典、夸张等,多为豪放;双关、映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常为婉约。③从表露的情感看风格。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多为豪放,闺怨思乡、羁旅行役等多为婉约。重难特训-9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9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重难特训-9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9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例题(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重难特训-9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典题·满分解构重难特训-9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重难特训-9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9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

重难特训-9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思考角度】重难特训-9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答案整合】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重难特训-9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答案整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9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白,那么鲍照的“俊逸”风格在其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分)重难特训-9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即学即练重难特训-9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

①从情感来看,诗人将爱国豪情与眼前边塞之景紧密结合起来,以情驭景,展现豪放之情;②从意象选用来看,诗人着意选取疾风、战马、劲弓等特殊意象,将爱国豪情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③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善用比喻,视角宽广,勾连时空,虚实结合,将君臣吏民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豪壮生动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解析

题目给出了该诗的风格类型即“俊逸”,因此,可从意象、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俊逸”这一特点的。重难特训-9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参考答案①从情感来看,诗人将爱国-10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多角度寻找并鉴赏“诗眼”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关键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诗眼,可以指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句。-10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多角度寻找并鉴赏“诗眼-10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一、多角度寻找“诗眼”1.从词性角度看,重点找动词。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词,因而成为诗人锤炼“诗眼”的重要对象。当然,有些重要的形容词、副词也不可放过。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关”和“出”是“诗眼”。一“关”一“出”,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生命活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直”和“圆”是“诗眼”。“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副词“空”和“已”是“诗眼”,描摹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101-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一、多角度寻找“诗眼”-10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从用法角度看,关注活用词。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往往是“诗眼”所在。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3.从修辞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如:“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王建《江陵即事》),“烧”字采用了通感手法,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102-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从用法角度看,关注-10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4.从语言色彩角度,关注色彩词。古人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色彩的物理属性客观引发欣赏者内在情感的兴奋与沉静、活泼与忧郁、快乐与悲伤等。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中将江、鸟、山、花四景分别赋予碧绿、白色、青色、火红四种颜色。“江碧”衬“鸟”之白,“山青”衬“花”之红,色彩鲜明,令人赏心悦目。-103-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4.从语言色彩角度,关-10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二、多角度鉴赏“诗眼”1.从多个角度对“诗眼”的作用定位。“诗眼”要具备以下特点: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能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抓住这些特点分析“诗眼”的作用是最有效的。2.从多个角度分析“诗眼”的意义。“诗眼”可出现在诗歌的不同位置;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作用。-104-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二、多角度鉴赏“诗眼”-10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要有“诗眼”鉴赏的“多角度”意识。鉴赏“诗眼”与重点字词,不宜笼统解说,也不宜从一个角度分析,应该有多角度意识。主要角度有两个:一是内容角度,二是艺术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诗句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诗人情感等方面来理解“诗眼”与重点字词。艺术角度又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方面。-105-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3.要有“诗眼”鉴赏的-10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寄和州刘使君①张

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106-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2018·江苏卷)阅-10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107-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10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错因分析“我的答案”只答对了“闲”的表现,明显没有站在“诗眼”的高度分析“闲”的原因。通观这首小诗,“闲”是全诗的诗眼,诗中的“闲”不是“闲适”“悠闲”,而是“赋闲”“无事可做”“不被重用”的意思。这既可以从诗歌的首句“别离已久犹为郡”这一句看出,也可以结合尾句“醉中高咏有谁听”体会。如果对刘禹锡的生平有所了解,还会知道,刘禹锡是被贬为和州刺史的,并长期不得重用,故张籍说刘禹锡“犹为郡”。因此,这“闲”字就有些正话反说了,不是“刘禹锡对和州生活的热爱”,而是因被“搁置”产生的“寂寞无聊”,所以诗的结尾会有“醉中高咏有谁听”的伤感。-10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错因分析“我的答案”只-10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路规范第一步,审题要准确。“诗眼”有多层意思,既可以是一句诗中的一个字词,也可能是一首诗中的一个句子,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某一个字。这是与“炼字”的不同之处。第二步,要多角度分析。对“诗眼”的分析,一般要兼顾内容和手法,如果是全诗的“诗眼”,还要兼顾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第三步,答题要分层次。如果要求分析的是某一词语的表达妙处,答题模式和分析“炼字”相同;如果要求分析某一诗句,则按照“解释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所运用的手法,分析诗句对表现主旨和结构所起的作用”的步骤来答题。-109-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重难特训思路规范第一步,审题要-110-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四审答规范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也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