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 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 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 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 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促进高低纬2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B(冷)A(热)C(冷)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热力环流直接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B(冷)A(热3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假设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思考: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假设思考:4030N60N90N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总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030N60N90N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总结:赤5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6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低纬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低纬环流7WENS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3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被迫下沉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热力原因动力原因上升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WENS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30°上空8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9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副极地低压带低纬环流----三圈环流思考:\\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否为热力因素所致。

动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副极10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11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12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7个)和风带(6个)关于赤道南北对称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13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从高空(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45°N、40—60°N),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盛行西风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14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15假设1.地球表面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假设16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假设1.地球表面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17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18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秋分日南半球:夏季位置偏南、冬季位置偏北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19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低纬间地转太阳直射点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20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至南移、冬至北移;夏半年位置偏北、冬半年位置偏南。

----南半球:?夏至北移、冬至南移;夏半年位置偏南、冬半年位置偏北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1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cc巩固练习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22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A.向东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ABB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B、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C、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A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23思考: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这个假设否定掉,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思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2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5高压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带26低压副热带高压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27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冬季陆地海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低低高高陆地海洋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冬季陆地28

图2.13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返回冬季600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图2.13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29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高压)

图2.14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30°30°60°夏季300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压带,因为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图2.14730东亚的位置东亚的位置31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前缘32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33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34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35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什么是气候气候要素有哪些?气候: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什么是气候气候要素有哪些?气36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3)大气环流。4)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37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38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39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

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类型40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类型41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三)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暖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终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三)类型42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①②⑥⑦⑧西北风东南风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①②⑥⑦⑧西北风东南风43A热带雨林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南北纬100—回归线全年高温,干湿两季C热带沙漠回归线—30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少雨D热带季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全年高温,旱雨两季AABCBCD问题:热带气候类型有哪些?分布规律是什么?BA热带雨林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南北纬100—回归线44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45问题:亚热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300—40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250—350大陆东岸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开普敦(南非)问题:亚热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300—446地中海气候罗马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罗马亚热带季风气候4730°60°0°问题:温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EFGE:温带海洋性气候400—60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F: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温差大,降水少G:温带季风气候350—550大陆东岸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30°60°0°问题:温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EFG48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49怎样来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呢?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根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怎样来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呢?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根据气温判501)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2)B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该气候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3)C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练习1.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1)A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51ABCD2.四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

.B

.C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BCD2.四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523.判断下图的气候类型。1)此地位于哪个半球:2)最此地的气候类型: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3.判断下图的气候类型。1)此地位于哪个半球:534.读下表,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A为

B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4.读下表,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A为54谢谢谢谢55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56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作用促进高低纬57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B(冷)A(热)C(冷)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热力环流直接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B(冷)A(热58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假设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思考: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少?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假设思考:59030N60N90N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总结: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030N60N90N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总结:赤60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理想状态下的地球表面的“单圈环流”61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低纬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低纬环流62WENS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30°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被迫下沉高压。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热力原因动力原因上升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WENS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北纬30°上空63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64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副极地低压带低纬环流----三圈环流思考:\\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否为热力因素所致。

动力因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副极65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66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67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7个)和风带(6个)关于赤道南北对称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68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从高空(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45°N、40—60°N),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妇女去森林里昼夜监护。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盛行西风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气象学家荒川秀6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70假设1.地球表面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假设71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假设1.地球表面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72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73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秋分日南半球:夏季位置偏南、冬季位置偏北赤道南极圈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太阳位置低压带高压带春分日夏7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高低纬间地转太阳直射点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75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4、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至南移、冬至北移;夏半年位置偏北、冬半年位置偏南。

----南半球:?夏至北移、冬至南移;夏半年位置偏南、冬半年位置偏北归纳小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76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cc巩固练习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77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4、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A.向东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南飘扬D.向东南飘扬ABB3、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B、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C、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A

①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赤道78思考:如果把“地球表面性质均一”这个假设否定掉,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应该是一种什么状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思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7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80高压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带81低压副热带高压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82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冬季陆地海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低低高高陆地海洋海陆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冬季陆地83

图2.13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返回冬季600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图2.13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84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高压)

图2.14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30°30°60°夏季300N附近原为副热带高压带,因为陆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图2.14785东亚的位置东亚的位置86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前缘87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林景观,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也生机勃勃。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形成森88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梁、大豆、土豆等。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8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90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什么是气候气候要素有哪些?气候: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什么是气候气候要素有哪些?气91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3)大气环流。4)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92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9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气压带与风带》课件94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

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高温少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类型95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的东岸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二)类型96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三)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暖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中部常年受大陆气团的影响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终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三)类型97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①②⑥⑦⑧西北风东南风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①②⑥⑦⑧西北风东南风98A热带雨林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南北纬100—回归线全年高温,干湿两季C热带沙漠回归线—300之间大陆内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