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页共31页《钓鱼的启示》教学方案精选三篇《钓鱼的启示》教学方案教学目的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间隔、纽约、抉择、理论、获得"等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老实守纪的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联络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阔读者所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终究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2、理解题目意思。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二、初步理解课文〔一〕学习生字词1、生字读音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课件显示〕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理论勇气力量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2、局部词语的意思。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2、课文内容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答复〕〔板书:钓鱼放鱼启示〕三、深化体验课文情感1、初步理解情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拟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谢〕〔对获得启示以后感谢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二〕深化体验“我”的情感。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2、指导与交流〔1〕出示语句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络《江上渔者》体会〔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迫地问道。〔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渐渐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三〕父亲的情感1、自读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2、交流与指导。〔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2、逐句指导: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渐渐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3、讨论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谢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五、课外作业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2、朗读课文。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4、预习课文的后半局部,提出疑难问题。附板书设计29、钓鱼的启示我父亲钓鱼得意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听写生字词。启示抛〔出去〕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沮丧纽约抉择曾经理论获得〔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二〕学习“钓鱼”局部的体会。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二、学习课文后半局部〔一〕默读考虑: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二〕学生读书考虑,并画出有关语句。〔二〕交流与指导: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答复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理论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理论道德很难,理论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理论道德。〕6、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7、指导朗读这段话。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方: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助,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五、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觉察的时候做些什么。”附板书设计28、钓鱼的启示严格教育道德理论勇气和力量设计说明《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拟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拟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究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化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的、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拟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的〔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根据。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才能已根本形成,语言开展也初步标准,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场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展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标准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才能,语感训练那么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拟,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开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那么确定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的,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3〕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设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展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络生活,把抽象的概念详细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1)降低起点层层打破〔逐步进步〕刚开场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场,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展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进步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拟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假如一开场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场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挑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饱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展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打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络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详细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络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详细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钓鱼的启示》教学方案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黄昏,“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非常“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开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局部一些句子的含义比拟深化,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欢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得意,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得意,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理论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理解到第二层意思,父亲会离我们更近,也更能让人体会到“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理论起来却很难。”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祥──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理论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犯了孩子的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统统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顺和深情。②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沮丧”:灰心绝望。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之间有什么联络?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句子“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懂得这一点很不容易,也许花了数十年时间;懂得这一点又很了不起,他能让人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他后来能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对父亲从小严格教育的最好回报。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比拟难懂,需要引导联络实际。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会经常碰到。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理论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理论道德之难,理论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2〕对词语的理解。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忽略。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亮堂而洁白。乞求:恳求〔对方〕容许。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二、教学目的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理论”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风光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承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理论的勇气和力量,进步抵抗”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才能。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鼓励学生寻找、查阅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资料。初步理解定时禁捕对保护鲈鱼繁衍生长的意义。2.根本教学思路:可抓住三个主干问题构成教学的三大板块,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理解课文。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我”对大鲈鱼的喜欢,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抓住描写爸爸神态的细节和相关词句,体会父亲对“我”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爱。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络生活实际,用详细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详细化,来加深对“启示”的理解。3.理解“我”的心情变化时,可以抓以下重点词句。〔1〕“得意”。如“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可引导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快乐、兴高采烈〕〔2〕“急迫”、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为什么?”〔3〕委屈、难受的心情。如“‘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5〕无可奈何、“依依不舍”、遗憾……。如“我渐渐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到湖里。”4.抓住描写爸爸动作神态细节,体会爸爸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爸爸和我一样喜欢这鱼。“爸爸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情感说,爸爸也很舍不得放掉这条漂亮的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父亲平静地说。”──爸爸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又是不容争辩的,爸爸在道德抉择和理论上毫不模糊。5.理解课文含义深化的词句,从中得到启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在落实这一单元重点时,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应基于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适度联络学生生活实际,受到真实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篇章。6.文中有描写美丽月夜的句子,可结合课后第三题,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以帮助积累,促进运用。四、教学案例课堂作业设计:1.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化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也可直接用课后的第二题,进展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做详细说明和补充。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括号里的答案供参考〕“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鲈鱼这么大,这么美,很诱惑人。〕“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限制和批评。〕从中体会”我”理论道德的困难〔诱惑难挡〕。3.根据提示,写句子。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五、相关链接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觉察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钓鱼的启示》教学方案教材分析^p: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规那么,自觉是一个公民应有的修养。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6个。2、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那么的必要性。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那么。教学重难点:1、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描写得特别细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并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那么的必要性。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生动形象的课文故事,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那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钓鱼的启示。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钓鱼的启示是什么呢?〕老师们往往逢公开课或优质课评选时费尽脑汁设计各种出人意料把戏繁多的导课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却是本末倒置,占用了学生去读文考虑的时间。倒不如,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导入新课。像李老师的这种导课方式,用时短,直接切入课文内容,同时在学生主动质疑当中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可谓多快好省。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1、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35页,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屏显生字:船坞遛狗压抑詹姆斯逆行扭动教导嗖沉甸甸〔1〕自由读〔2〕开火车读〔3〕重点指导:沉甸甸〔4〕齐读两遍。3、交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1岁的詹姆斯钓到了他所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但那是一条鲈鱼,按规定只有凌晨以后才可以钓鲈鱼,当时还差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让他放掉,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他最终放掉了那条鱼。从中得到了启示。整体感知课文与学习文中生词,是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不可缺、不可丢的环节。但这个过程不可像蜻蜓点水,应该扎扎实实根据学情夯实。李老师在带着学生学习生词的时候,发现“沉甸甸”这个词语读不准,于是,停下了,对这个词语做了专门的指导。扎实,有效,表达了学生为本。三、紧扣文本,熟读体悟。1、那么从开场钓鱼到把鱼放走,小詹姆斯的内心都有哪些感受?自由朗读课文2—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书中做旁批。2、交流:我们首先交流一下钓鱼时詹姆斯的心情。〔1〕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的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场渐渐的遛那个大家伙。〔我体会到詹姆斯当时非常紧张,非常兴奋,所以才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那你能把小詹姆斯紧张冲动的心情读出来吗?〔生朗读〕〔2〕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体会到他内心非常快乐、非常惊讶、欣喜假设狂〕10公斤是多沉?〔20斤〕一条2斤的鱼有这么大,那20斤得有多大?那小詹姆斯该有多快乐,多冲动,多兴奋啊!快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李老师采用了用2斤来比20斤的以小比大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会出了鱼大的特点。〔3〕詹姆斯尽力压抑住紧张和冲动的心情,仔细的观察自己的战利品……(体会到他的心情非常冲动、非常紧张,冲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好,你来读一下。〔4〕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遛得筋疲力尽了,詹姆斯开场渐渐的收钩。〔我体会到詹姆斯钓到这条鱼非常不容易,所以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3、如今你就是詹姆斯,你正抱着这条鱼,第一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一条鱼,什么心情?〔冲动、紧张、兴奋〕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鱼。〕那么如今你抱着它最想干什么?〔回家向亲人、朋友夸耀/好好做成鱼宴/……〕可如今没有了,它被放掉了,小詹姆斯的内心又是什么感受呢?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李老师攥紧拳头,脸色通红,这样的场景让在座的听课老师忍不住会心一笑。是啊,假如文本不能把老师感染,老师又怎能去感染学生呢?所以,李老师先冲动了,先遗憾了,先悲哀了,先痛苦了,很快,她的学生们也进入了情境。4、交流:〔1〕“爸爸!”詹姆斯大叫起来。〔小詹姆斯非常不情愿〕〔2〕“可哪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小詹姆斯在抗议,不愿把鱼放掉。〕〔3〕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毒理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多元社会与全球化(商务世界中的跨文化交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文理学院《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文华学院《水工程实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内科见习及病案训练(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特殊儿童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汉语知识百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货物运输框架合同书
- 劳务分包合同钢筋工
- 2024版口腔癌术后口腔冲洗技术培训课件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初级)安全生产实务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4新版英语英语3500个单词分类大全
- Unit8 Bens first trip to Beijing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五年级下册
- 《灰尘的旅行》导读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 《自然教育》课件-概述与发展
- 山东省济宁地区(SWZ)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中考模拟试题(一)化学试题含解析
- 奥体中心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
- HXD3型机车主变压器讲解
- JT-T-1045-2016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规范
- 2024年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