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_第1页
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_第2页
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_第3页
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_第4页
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荆门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建立稳定、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保证本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用能需要,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能源发展现状(一)、“十一五”期间能源发展主要特点“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长迅猛,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节能降耗工作初见成效,能源供应基本保证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1、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十一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能源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470.92万吨标煤,比2006年增长30.6%。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64.2%;石油消费量增长16.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64倍;电力消费量增长57.9%。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1.13亿千瓦时,比2006年增加50%。“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情况表指

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48.73420.08520.4600.53730.07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准煤)1126.371266.861218.421374.971470.922、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十一五”期间,荆门市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电力为主。其中,由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增长迅速,煤炭占能源消费用比重不断上升,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耗总量由2006年的35.1%上升到2010年的44.1%,上升了9个百分点。油品消费占能源消耗总量由2006年的49.2%下降到2010年的43.1%,下降了6.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由2006年的4.3%上升到2010年的5.2%,上升了0.9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天然气消费达到0.64亿立方米,城区已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55000余户,公服及商业用户380余户,工业用户25户。生物质能利用从无到有,2010年达到4.07万吨标煤,建成一座2.4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站。“十一五”期间分品种能源消耗情况表单位:万吨标准煤、%2006年2010年总量折标比重总量折标比重能源消耗总量1126.37100%1470.92100%煤炭(万吨)553.3435.1%908.6144.1%油品(万吨)432.755.3%502.3249.2%电力(亿千瓦时)39.784.3%62.825.2%注:煤炭(含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粉煤、焦炭)综合折标系数0.714;油品(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综合折算系数1.44,电力折算系数1.229。3、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现有煤矿进行了安全技术改造,煤炭生产稳中有升;炼油设施和能力不断改善提高,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00万吨/年;电力建设进度加快,建成了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三期工程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国家电网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落户沙洋县沈集镇,葛洲坝至上海500千伏直流综合改造工程(葛沪直流)500千伏团林换流站建成投产;供气管道里程不断延伸,已建成高中压管线144公里,庭院管道416公里。随着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源供给能力也得到提高,2006年能源生产量合计853.08万吨标煤,2010年达到927.034、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被列入政府考核内容,大力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工作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18.5%,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二)、能源利用现状总体来看,荆门市少煤、无油、无气,主要能源需从市外调入。(一)煤炭境内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2900万吨,现有煤矿43个,年生产能力180万吨。2006年全市产原煤175.25万吨,消费原煤543.54万吨,2010年全市产原煤165.88万吨,消费原煤898.84万吨,煤炭自给率由2006年的32.2%下降到2010年的18.4%。(二)电力荆门位居三峡电网之内,是三峡电力外送的主力走廊,西电东送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华中电网南北联接的主要汇集点。电源方面。总装机容量184.8万千瓦。其中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总装机容量164万千瓦;小水电35座,总装机为3.3万千瓦;企业余热及自备发电厂10座,总装机容量为13.9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厂1座,装机2.4万千瓦;煤矸石电厂一座,装机容量1.2万千瓦。电网方面。荆门电网是以荆门热电厂和220千伏枣山变、胡集变、南桥变、郢中变、马家塝变和长林变为电源支撑,以110千伏电网为主体,35至10千伏为配网辐射的网络体系。在境内与500千伏双河变、500千伏斗笠变和荆门热电厂相连,境外与襄樊电网、荆州电网、武汉电网、宜昌电网相连接。境内拥有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1座,500千伏变电站2座,葛沪直流团林500千伏换流站也已落户。到2010年,220千伏电网达到变电站7座,主变13台,总容量183万千伏安;110千伏电网达到变电站31座,主变44台,变电容量150.3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05座,主变222台,735.67兆伏安。(三)石油成品油生产企业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现有原油年加工能力为600万吨,年产成品油约310.9万吨,石油液化气30万吨,燃料油1.4万吨。(四)天然气天然气来自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四川忠县,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和忠武线,最终由忠武线襄荆支线输入我市。现有天然气公司2个,CNG加气站2座。供气范围包括市区以及京山、钟祥、沙洋城区,供气能力0.8亿立方米(五)水能全境有大小河流600余条,湖泊58处,水库518座。水域面积达1849平方千米,正常蓄水容积44亿立方米。其中漳河水库总面积104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0亿立方米,为全国八大水库之一。水能资源可开发量28万千瓦。(六)风能建成华山观风电场一座,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装机容量2.25万千瓦。(七)太阳能荆门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光伏资源,大部分地区年平均辐射大于100大卡/平方厘米,全市接受太阳能辐射17.2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潜力大。目前荆门市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是单户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采暖、空调与建筑一体化、光电转换、光化学转换技术还没有起步。(八)生物质能荆门生物质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能源作物、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林业副产品、城市有机废水及垃圾等。2010年主要农产品秸杆产量约为310万吨,折合152万吨标煤。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主要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等。全市稻壳年产量达63万吨,是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首选。目前,京山县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一期工程已完工,新建2台65t/h次高压中温循环硫化床秸秆锅炉、2台1.2万千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主要原料为稻壳和秸秆,年消耗稻壳量近20万吨。(三)、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供需矛盾突出。受地质环境的制约,荆门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规模较小,能源供应基本上靠市外输入。能源的组织、运输压力较大,再加上能源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持续走高,对荆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能源保障形势严竣。(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荆门能源消费构成主要是煤炭、石油制品、外来电力,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仍然不高。小水电、沼气池普遍规模较小,生物质能起步较晚。(三)电力供应能力不足。荆门虽然电力通道密集,但主要为供端网络,本地电源有限,电网供电可靠性有待加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过快,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压力较大。加之全省存在用电缺口,拉闸限电现象仍有发生。(四)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天然气用气量每年以20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增,现有门站设计日供气能力为20万立方米,实际运行日供气量最大可达到29万立方米,已大大超过设计能力,在用气高峰时无法满足城市用气需求,二是整个城市没有储气能力,在遇到上游限气和突发情况时无法保证安全平稳供气。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足1%,远低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五)节能工作亟待加强。经过多年努力,荆门节能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思想观念、政策引导、宏观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二、“十二五”能源需求分析按照《荆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将出现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各行业调查,预测“十二五”期间荆门能源消费总量年均递增7.5%左右,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2100万吨标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之比)为0.47,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煤炭需求。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市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随着国电四期、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的投产,能源工业对煤炭的需求仍将不断上升。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15年后,随着其它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应用,比重会有所下降。二、电力需求。电力作为清洁能源,随着用电紧张状况逐步得到缓解,环保政策的推动和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也会逐步上升,未来五年,电力消费增速应高于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速。三、石油需求。随着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各种营运车辆、过境车辆和私人车辆的增加使得全市油品消耗总量会有较高增加。2015年后,新能源汽车逐渐成熟并得到大量推广使用,成品油消费增速趋缓,增幅将出现回落。“十二五”期间分品种能源消耗预测表单位:万吨标准煤、%2011年2015年“十二五”年年均增长总量折标比重总量折标比重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1582100%2112100%7.5%煤炭(万吨)99845%146149.4%10%油品(万吨)51446.8%59940.8%3.9%电力(亿千瓦时)705.4%1015.9%9.5%注:煤炭(含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粉煤、焦炭)综合折标系数0.714;油品(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等)综合折算系数1.44,电力折算系数1.229。三、“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能源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安全可靠、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强化科学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主要目标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物质保障,发展既要考虑与经济社会目标相适应,也要考虑现有外部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要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控制能源需求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大力开展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开发产业化进程。“十二五”荆门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大力推广使用电力、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全面推动风能、生物质能、沼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节能规划,强力推广节能装置和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监督和服务。重点在工业上推广采用洁净煤技术,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关停小型燃煤锅炉。——积极引进区外能源。做好煤炭的供应保障工作,确保煤炭供应顺畅。利用本市为三峡电网通道的区位优势,结合国家电网用电计划,尽可能多引进三峡水电。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在经过我市的天然气管线上下载更多份额的资源。——加快电力建设。在发展传统的火电项目基础上,推动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地区电网基本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要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抓好风能、生物能资源开发利用,倡导太阳能光、热、电综合利用,探索能源作物种植和能源林综合开发途径。(三)、发展规划与主要项目通过推进新能源产业化,调整能源结构,以及实施节能环保政策,到2015年,全市清洁能源比例将得到提升,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用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能源保障。1、煤炭煤炭是我市重要和短缺的能源。重点是稳定煤矿生产,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以及综合利用能力。1、加大对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确保煤炭资源按照规划有序开采。将现有43家煤矿开采企业整合为5-6家年产3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标准。2、将煤炭的开发重点转移到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培育和发展一批煤及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工业基地,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3、进一步做好煤炭的运输、存储、供应物流体系。由于我市煤炭供应主要来自市外,需积极争取富煤省份和铁路部门的支持,制定切实有效的供应运输方案,保证煤炭供应,确保火电、化肥等行业的稳定生产。2、电力逐步提高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鼓励以电代柴、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12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57%。大力引进境外水电,搞好境内电力生产和项目建设,规划2015装机容量达到252.3千瓦。电源项目:1、重点实施华能荆门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2×35万千瓦级国产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套建设热网工程,关停荆门境内12.55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形成635吨/时供热能力,拆除供热区内61台分散工业小锅炉。规划于2013年投产,电厂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同时向城区居民生活供热。2、加快推进国电长源荆门热电厂四期2×60万千瓦项目。关停2×22万千瓦机组,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规划“十二五”末期开工建设2×60万千瓦机组。3、加快建设北山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10万千瓦。3、建设屈家岭管理区、钟祥市、沙洋县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屈家岭管理区、钟祥市、沙洋县各建设一座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4、建设企业余热发电厂两座,装机3.6万千瓦。湖北钟厦水泥1.8万千瓦,大峪口化工二期1.8万千瓦。电网项目:支持建设晋东南—荆门—长沙、万县—荆门—武汉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扩建500千伏斗笠开关站,建成220千伏开关站;新建220千伏南棚变、罗集变、五里变、永兴变、屈家岭变,扩建220千伏枣山变、南桥变、长林变。建成以500千伏双河变、荆门热电厂二期、三期、四期及华能热电联产为电源支撑、以12座220千伏变电站为主网架的供电格局,基本形成220千伏区内环网的电网结构,逐步满足220千伏电网与周边电网开环运行的基本要求。3、石油争取中石化集团的支持,确保成品油供应。抓好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中石化荆门分公司1000万吨原油加工技改项目,提升成品油产能,2015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各类成品油520万吨;支持建设荆门至襄阳、荆门至宜昌两条成品输油管线;实施石化产业链条延伸和深加工,积极发展液态烃、苯深加工系列。4、天然气积极推动天然气管网建设,将天然气管网向乡镇延伸,提高天然气的普及率和入户率。提升供气和储气能力,2015年达到年供气能力2.5亿立方米1、新建输气门站。在207国道复线靠近分输站位置新建日输气能力120万立方米,年供气能力4.4亿立方米的输气门站一座。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荆门城区和京山、沙洋、钟祥用气需求。2、建环城储气管网。在二0七国道复线伴随襄荆支线从高店收费站到高新区建立储气管网。管网长26公里,管径1米,储气能力50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实现应急调峰、增加供气途径、保证新增工业用气的供气需要。3、建LNG调峰站。引进投资建设LNG物流园及调峰站,缓解旺季供气不足的问题。4、新建CNG母站及CNG标准站。新建CNG母站一座,直接从分输站取气,向没有输气管网的工业用户、城镇供气;新建CNG标准站二座,满足城市公交及出租车加气需求。5、新能源1、太阳能。推动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在各类公共工程中,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2、风能。建设钟祥华山观二期、东宝、京山发电项目,2015年达到装机容量30万千瓦。3、核能。加快推进钟祥核电前期。规划建设4×125万千瓦机组,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2×125万千瓦机组。4、生物质能。大力推动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多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6、节能降耗重点抓好石化、磷化、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能耗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实施荆门石化3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工业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