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科护理学习题集1.简述精神病学的概念以及它的分支学科情况?2.简述精神疾病的原因?3.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4.何谓幻觉?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5.正常人思维具有哪些特征?6.如何理解妄想?7.如何理解注意及注意障碍?8.简述遗忘的常见分型及其临床表现?9.如何理解定向力?10.如何理解情绪、情感、激情及心境?11.试述焦虑与恐惧的异同点?12.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13.何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有哪些类型?14.何为木僵状态?常见有哪些类型?15.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16.如何理解自知力?17.简述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与意义?18.行为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其理论核心是什么?19.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要点?20.简述奥瑞姆自护理论的五个重要概念?21.简述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22.简述对精神病人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23.精神科的观察内容与方法有哪些?24.治疗性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有哪些?25.治疗性人际关系建立过程中工作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26.治疗性沟通概念及影响因素有哪些?27.简述精神科约束带使用的护理措施?28.简述精神病人的睡眠护理措施?29.试述精神科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30.兴奋躁动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31.简述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预防和处理?32.如何对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进行评估?33.请说出精神病人自杀的预防措施?34.试述精神科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35.案例分析题:有一位病人近几天来,常独处一偶,明显表现出言语减少,愁面苦脸闷闷不乐,唉声叹气,有时说活在世上无意义,生不如死,食欲锐减,入睡困难。问题:你将采取哪些护理措施?36.案例分析题:某病房有一位病人,卧床不起,不言不动,不饮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对刺激缺乏反应,大小便潴留,今已第三天。问题:你将采取哪些护理措施?37.简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38.简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39.简述药物维持治疗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中的意义和疗程?40.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效应特41.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42.简述锂中毒的原因和中毒的早期表现?43.简述苯二氮卓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4.电抽搐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45.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46.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包括哪些?47.谵妄的临床表现是什么?48.痴呆的早期表现包括?49.痴呆的晚期表现包括?50.简述依赖的概念及分类51.简述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52.简述慢性酒依赖的治疗原则.53.如何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5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55.简述心境障碍的概念?56.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57.简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58.何为抑郁性木僵?59.简述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60.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哪些?61.简述躁狂发作的治疗?62.简述抑郁发作的治疗?63.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64.简述SSRIs的常见不良反应?65.锂盐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中毒的处理原则?66.简述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及主要症状?67.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精神症状?68.简述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的健康宣教?69.简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70.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措施?71.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31岁,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多疑、敏感,认为邻居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感到马路上的人也议论他,诋毁他的名誉。近一个月病情加重,认为邻居收买了公安局的人派人跟踪监视他,想害死他,并用高科技仪器控制他的脑子,让他头痛,使他生不如死。为此,患者多次拿刀找邻居,被家人及时制止。近三天,患者拒食,听到有声音告诉他:“饭里有毒,不能吃。”医生与其交谈时,病人表情变化不明显,语声偏低,反应慢,很少抬头看医生。否认自己有病。要求:指出病例的主要精神症状,提出疾病诊断及主要的护理措施。72.试述神经症的基本概念和共同特征?73.简述神经症的病因?74.试述焦虑症的临床特点和基本类型?75.试述神经症的的诊断标准?76.如何鉴别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伴发的神经症症状?77.简述焦虑症的治疗?78.试述癔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79.试述癔症的暗示治疗?80.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81.简述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症状?82.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行为治疗的方法?83.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特殊护理及早期干预的模式与教学方法?84.精神发育迟滞有哪些特殊教育及补偿教育的原则?85.简述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护理措施?参考答案1答: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往往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病学,即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研究精神疾病、行为问题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司法问题(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病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评价或鉴定精神病人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与安置问题的一门学科);特殊人群(如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近年来精神药物层出不穷,大大改善了精神病人的治疗与预后,精神药理学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特色;精神病理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传统分支,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是对思维、异常情感体验、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等,并研究精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深层心理活动等的关系;而从生物学角度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预后又成了精神病学的另一主要分支——生物精神病学。2答: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虽然生物学因素是必要因素,但它仍不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纵观上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方法学问题,我们很难确定导致常见精神障碍的确切病因,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对精神健康及精神障碍领域的理解远远不够完善。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原因,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3.简述精神病学的四次革新运动?答:第一次:十八世纪末,精神病人开始进入医院接受照顾和治疗,被人道的对待;第二次:二十世纪初,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突破了精神疾病器质性病因学的瓶颈,使精神医学进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第三次:是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使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回归社会;第四次是精神药物的问世与生物精神病学的发展。3答: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某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所形成的总的整体印象。如果感觉或知觉体验与外界客观事物或事实不相符,则分别称为感觉障碍或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正确感知,如知道是某个人或某种动物等,但对该客体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距离、位置等,却产生错误的感知。4答: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幻听既有言语性幻听,也有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依据幻听内容,常可分为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幻听常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5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及实践性。6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7答: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的特点;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而清晰。注意可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指对现实目标的主动指向及集中的精神活动,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及既往体验有关。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由于外界或内在的刺激而引起的被动的指向及集中,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注意障碍可分为:①注意强度方面的障碍:注意增强及注意减弱;②注意范围方面的障碍:注意狭窄及随境转移;③注意稳定性方面的障碍:注意涣散及注意固定。8答:遗忘是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常可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及界限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是指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常常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所致,如脑震荡及脑挫伤患者。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紧接着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常见于脑外伤及急性脑血管疾病。上述两种遗忘阶段的长短及预后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心因性遗忘,是指把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遗忘的发生常与强烈的精神刺激及情绪的波动有关,遗忘的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常与强烈的恐惧、愤怒及羞辱的情景及场面有关,多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9答: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时间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时间的认识及年、月、日的认识;地点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认识,包括街道、楼层及毗邻关系等;人物定向是指辨别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关系;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或脑器质性精神病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时。此外,精神病人尚可出现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判断或解释。10答:情感及情绪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情感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原始的、低级的情感逐渐发展成为复杂、高级的情感,原始情感常与本能欲望有关,而高级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激情是指突然产生的、猛烈而爆发的情感,如愤怒、狂喜、绝望等。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它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通常所说的情感障碍就是指心境障碍。11答:焦虑是指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患者感到顾虑重重,紧张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脚,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可出现濒死感、失控感、呼吸困难等,常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等疾病。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病态的恐惧是一类不以人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病人会对一些本身不具有威胁性的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极度紧张恐惧的心情,虽然患者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感是没有必要的,但无法摆脱,并出现明显的回避行为,常见于恐惧症,也可见于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恐惧症患者常有明显的焦虑,且焦虑程度较重,脱离恐惧对象后,焦虑情绪会减轻。12答: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外部表情愁苦,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内心深感痛苦,悲观绝望,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常伴有明显的思维迟缓,言语动作的减少,以及食欲减退、早醒等生物学症状,常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患者外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对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病人。13答: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思维、情感及行为的多种形式的兴奋,通常可分为协调性及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躁狂性兴奋:指行为动作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与环境密切联系,行为具有目的性、可理解性,可引起共鸣,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给人以感染力,多见于躁狂症。②青春性兴奋:指行为动作与其他精神活动之间的同一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行为动作无明显目的及指向性,以致杂乱无章,不可理解,本能意向可能增强,严重时出现意向倒错,整个行为动作显得愚蠢幼稚、荒谬离奇,不能引起共鸣,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③紧张性兴奋:常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兴奋常突然发作,强烈而粗暴,具有冲动性,往往无端攻击他人或毁物,既无明确原因,也无明确的目的和指向,使人无法捉摸,难以预防,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④器质性兴奋:行为动作杂乱,带有冲动性,甚至可出现攻击性行为,日常活动常常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思维活动迟缓,情感脆弱不稳,易激惹,可出现欣快,也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患者。14答: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轻度木僵称为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解大小便。木僵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紧张性木僵:是紧张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类运动性抑制表现,木僵程度不一,轻时言语、动作及行为显著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呈典型木僵状态,僵住不动。在木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这种现象称为蜡样屈曲。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姿势,患者也可维持很长时间不动,称为空气枕头。患者意识一般清晰,对外界仍能感知,事后能回忆发作过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②心因性木僵:是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普遍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显著减少,呆滞、缄默、拒食,甚至呈现僵住状态,躯体方面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及瞳孔的变化,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一般当环境改变或外因消除后,木僵症状就可消失,事后患者常不能完全回忆。③抑郁性木僵:常由急性严重抑郁引起,患者反应极端迟钝,经常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且缄默不语,在反复劝导或追问下,有时对外界刺激尚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或摇头,在木僵之前、之中及之后尚有抑郁情绪表现,有时有消极观念或行为,病人的表情或姿势与其内心体验是一致的,常见于抑郁症。④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肿瘤、癫痫、脑外伤或中毒的患者,病人可呈木僵或亚木僵表现,此外,患者尚有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病史或体征。15答:意识是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重要作用。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③思维迟钝、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可分为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及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可分为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及人格转换。16答: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知力”;否认自己的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常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患者的自知力会逐渐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神经症患者常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17.答:弗洛伊德认为人在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焦虑会引发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这些心理防御机制的无意识的运用,可使个体不知不觉之间的解除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保持精神活动的平衡与稳定。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内射、合理化、转移、升华、幽默等。18.答:行为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巴浦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等。最重要的理论核心就是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后天环境的影响决定的。19.答:罗杰斯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是实现自己理想的自我实现者,其主要观点有:①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重视个体的经验,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②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发展的潜能。每个人都尽可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人都有一种力争超过自己现有水平的基本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当自我理想和自我实现愈加接近时,才会愈感愉快;③人都是希望自己自由的,有意识和有责任心的,由自己的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计划自己的命运,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④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当人们的期望过高,所追求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自我实现时,就会有失落和挫折感,出现焦虑、委屈,有的人则出现颓废、消极和抑郁。从而引起整个人格的瓦解而导致精神疾病。20.答:(1)自护: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节行为.(2)自护能力:是人进行自护活动的能力,即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自护能力又包括:①重视和警惕危害因素的能力;②控制和利用体能的能力;③控制体位的能力;④认识疾病和预防复发的能力;⑤动机;⑥对健康问题的判断能力;⑦学习和运用与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⑧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的能力;⑨安排和自我照顾的能力;⑩从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寻求支持和帮助的能力。(3)自护体:是指完成自护活动的人。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自护体是其自身,但儿童、老年、病人或残疾人等的自护体部分是自己、部分是健康服务者或照顾者.(4)治疗性自护需要:是指在特定时期,自护活动的总称,即是指以有效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行为以满足自护需要,一般的需要、成长需要和健康不佳时的自护需要。(5)自护需要:是为了满足自护需要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般的需要、成长需要和健康不佳时的自护需要。21.答: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包括6个步骤,即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干预和评价。一级评估是对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有关输出行为的评估;二级评估着重于对影响行为的三种刺激因素(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的评估;护理诊断主要是根据评估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关刺激因素;制定目标是根据护理问题提出护理干预后病人最后应到达的行为结果;干预是制定并实施控制刺激的护理计划;评价则是将干预后病人的最终行为与目标期望到达的行为进行比较。22.答:1)一般观察:包括意识状态、仪表、神态、生活自理能力等。2)精神活动的观察:包括认识活动、情感状态、意志行为活动。3)躯体情况:生命体征、有无躯体合并症。4)心理问题及需要,心理治疗效果的观察。5)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的观察,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治疗的观察。23.答:观察内容1)一般情况2)精神症状3)心理状态4)躯体情况5)治疗情况6)参加工娱活动的情况7)社会功能观察方法: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24.答:概念:治疗性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为了治疗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关系。特征:1)提供治疗性环境2)真诚的态度3)同理性(同感心)4)尊重护理对象5)持续性和一致性6)自我了解25.答:1)接纳护理对象,尊重他们在推动治疗性关系上所扮演的积极角色。2)较广较深入地开展会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制定出护理计划。3)协助护理对象调适不良情绪。4)协助护理对象行使“建设性行为”。5)帮助护理对象克服抗阻作用。6)不断评估,达到预期的目的。26.答:概念:治疗性沟通是护士利用沟通的过程,来达到收集资料,确定问题;予以情绪支持或提供咨询。借此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并进行护理处置。影响因素:1)护理人员未事先计划2)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3)注意力不集中4)情绪的影响5)疾病的影响27.答:1)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放进两指为宜。过紧容易损失皮肤,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病人解脱后易发生危险。2)密切观察,每2——3小时松解约束带一次,适度活动肢体。保持床铺干净整齐,随时观察病人的皮肤有无擦伤、受压症状(水肿、青紫等)如病人已安静,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约束。3)约束病人应住监护室,由专人看护,防止受到其他病人的伤害或其他病人任意将约束带解开。必要时向其他病人说明约束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避免其他病友会同情被约束者擅自为其解除约束而造成不良后果。4)供给充分的水分和营养,并做记录,做好基础护理。28.答: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制度。2)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不看刺激性书报或电视,不剧烈运动,不饮可引起兴奋的饮料。3)护士应为病人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如病室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4)对因环境陌生而情绪紧张者,要多安慰,帮助其稳定情绪。5)对心因因素而失眠者,应加强心理护理,诱导病人入睡。6)对有躯体不适者,要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7)对严重失眠者,可给药物辅助入睡,并密切观察给药后的效果及反应。8)对兴奋躁动者,在病人集体入睡前,给予适当药物处理,以免干扰他人。9)夜间巡回要有重点,对辗转反侧,蒙头睡觉者要多加注意,以免发生意外。10)护士要熟悉常用催眠药种类及药理知识,避免病人在短时间内多次服用安眠药物。29.答:1)病房设备的安全管理:病房的防护设备要符合精神科的特点,以不给病人造成伤害事故及逃跑的条件为原则,另外,医院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安全保障。2)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1)病人使用刀、剪、针线,要在护士的监督下使用。(2)医疗器械带入病房使用,要注意保护,用完后要清点数目,放回原处。(3)病房的钥匙、安全带等物品要放在固定地方进行交接3)安全检查要经常化,至少每周一次4)患者的安全管理:(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2)定时巡回观察,每15-20分钟巡回一次,包括病房、厕所、角落等(3)患者外出检查、治疗、活动时,要有护士陪伴,随时观察其行为、情绪(4)护理操作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物品使用之后放回原处。30.答:1)安置在色彩柔和、宽敞安静的环境内。2)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要正面耐心劝导,安定情绪。3)鼓励积极参加某些适当的工娱活动或户外活动。4)有伤人毁物行为的病人,应安置在重症病室内,避免一切激惹的因素。必要时用约束带暂行约束。5)对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应安置在重症室内以于予约束带保护。6)夜间及时做好安睡处理,必要时延长睡眠时间。31.答:1)预防出走①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②加强安全管理。③丰富住院病人的生活。④加强与病人家属或单位的联系,减少其社会隔离感。⑤对于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者以及处于谵妄状态的病人,应加强监护。2)出走的处理①发现病人出走,应立即通知其他人员,分析与判断病人出走的时间、方式、去向,并立即组织人员追踪。②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应注意病人是否攀高或徘徊在河边、海边。③如果病人因逃避治疗或不想住院而回家,医护人员应与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其返院,继续治疗。32.答:1)行为评估:一些早期的兴奋行为如踱步、握拳、面部肌肉紧张等,以及一些语言的暗示可能预示暴力行为的发生。2)情感评估:在评估时,还应注意与逐步升级的兴奋行为相伴随的情感表现。如愤怒、不适宜的欣快、激动等。3)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能提示着暴力行为的即将发生。33.答:1)将有自杀危险的病人通知其他医护人员2)保证环境安全:将有自杀意念的病人置于安全环境中。3)密切观察:根据病情进行持续性观察(一对一的监护)或间隔性观察(10~15分钟巡视一次)。4)与病人建立治疗性关系:接纳、理解、尊重、支持病人。5)倾听病人诉说:护理人员的倾听显示了对病人的安慰及支持,在帮助病人渡过自杀危机中具有重要作用。6)安全契约:与病人签定不伤害或不自杀契约。7)给病人提供希望:想自杀的人都将生命看作毫无希望,没有改善的可能性。8)提高病人自尊:企图自杀者一般自尊都较低,护理人员应将其看作值得关注的人来对待。9)参加有益活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帮助释放紧张和愤怒的情绪,如洗衣服、打扫卫生、修理家具等。10)动员家庭、社会支持:自杀行为常常反映了内在与外在资源的缺乏。34.答:1)暴力行为的预防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建立适宜环境;③减少诱发因素④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⑤及时控制精神症状。2)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①寻求帮助,集体行动;②控制场面,解除武装;③隔离病人,身体保护;④药物治疗。3)暴力行为发生后的处理①心理认知治疗重建个体的价值系统②行为重建(是目前采取较多的方式)35.答:1)将病人安置在安全、光线明亮等环境中或安置在重症室内24小时监护,或请家属陪护。2)与病人接触要做到和蔼可亲,诚恳热情,满怀同情心。3)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护理。4)鼓励病人积极参加适宜的工娱及体育活动。5)要做到对消极病人心中有数,要重点巡视,密切观察。6)对症状“突然好转”的消极病人,更密切观察动态。7)发药、量体温、户外活动及洗澡时重点看护,以防意外。8)病室环境设施做到完好无损。9)夜间护理时,要特别关心睡眠情况,及做好饮食护理。10)一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并立即通知医生。11)对自杀未遂的病人应作妥善的事后处理,耐心劝尉,千万不能批评、责难、讽刺,严防再次自杀。36.答:1)将病人安置在光线暗淡的单人隔离室内。2)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尤其是言语刺激,并重视做好心理护理。3)做好口腔护理。4)根据不同病情做好饮食护理。5)注意观察大小便情况,必要时给以灌肠或导尿。6)做好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护理。7)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作好记录与交班。37.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阻断中脑边缘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从而出现抗精神病作用。其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同时有非特异性镇静作用和预防复发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控制躁狂发作,也可用于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38.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为5-HT2A和D2受体阻断作用,一般认为其不仅具有抗幻觉妄想作用,还因有激活作用而能改善阴性症状。临床应用中锥体外系副作用等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在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中,目前认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有取代传统(典型)药物的趋势。39.答: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资料表明,持续2年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可以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降至40%,而2年的安慰剂对照治疗却有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对于首发的、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需要2~3年。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病人,维持治疗时间可以较短。反复发作、经常波动或缓解不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终身治疗。40.答:三环类抗抑郁药阻断了NE能和5-HT能神经末梢对NE和5-HT的再摄取,以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症状改善。抗抑郁药物对递质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是立即发生的,而长期用药后则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性(下调作用),这与抗抑郁药物的临床效应滞后即用药2~3周后才起效密切相关。41.答:超量服用或误服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发生严重的毒性反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昏迷、癫痫发作、心律失常三联征。还可有高热、低血压、肠麻痹、瞳孔扩大、呼吸抑制、心脏骤停。处理:试用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每0.5~1小时重复给药1mg~2mg。及时洗胃、输液,积极处理心律不齐、控制癫痫发作。由于三环类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使胃内容物排空延迟,即使过量服入后数小时,仍应采取洗胃措施。42.答:引起锂中毒的原因有肾锂廓清率下降、肾脏疾病的影响、钠摄入减少、患者自服过量、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的不当等。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此时,应立即检测血锂浓度,如血锂超过1.4mmol/L时应减量。如临床症状严重则应立即停止锂盐治疗。血锂浓度越高,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因而监测脑电图有一定价值。43.答:苯二氮卓类既是抗焦虑药也是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各型神经症、各种失眠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紧张、失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也可用于各类伴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的精神病以及激越性抑郁、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癫痫治疗和急性酒依赖患者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凡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病、药物过敏、药瘾、妊娠头3月、青光眼、重症肌无力、酒精及中枢抑制剂使用时应慎用或禁用。44.答:常见的并发症有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可逆性的记忆减退、全身肌肉酸痛,这些症状无需处理。由于肌肉的突然剧烈收缩,关节脱位和骨折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脱位以下颌关节脱位为多,发生后应立即复位。骨折以4~8胸椎压缩性骨折为多,应立即做相应处理。年龄大、治疗期间应用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药物的病人,较易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此时,应停用电抽搐治疗。死亡极为罕见,多与潜在躯体疾病有关。45.答:突出的近事记忆障碍,远事记忆相对保存。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障碍,常以虚构填充遗忘的内容。患者对自己的记忆障碍常不能觉察,无自知力。46.答:1)急性脑病综合征2)慢性脑病综合征3)脑衰弱综合征4)精神病性综合征5)情感综合征47.答:常为急性发作,表现多方面症状:1)注意不容易集中,易于随境转移2)逻辑思维能力降低,或出现思维混乱3)记忆能力减退或出现记忆错误,症状好转后不能充分回忆4)定向障碍5)认知功能中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也明显受损6)情感淡漠或强烈,焦虑、恐惧等,情感不稳也很常见7)错觉、幻觉常带有恐怖的内容8)行为障碍常与思维障碍、感知障碍相协调9)症状的波动性,日轻夜重48.答:1)记忆力下降2)学习新的知识能力下降3)对自身状况常表现出焦虑等情绪反应4)个性变化 49.答1)智能、人格严重衰退2)记忆力极差3)个人生活能力丧失4)言语表达能力丧失5)行为刻板6)最后躯体功能也衰竭50.答:依赖指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群,包括强烈的精神活性物质渴求,反复使用,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分为:1)心理依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地用药行为。2)躯体依赖:指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机体病理性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51.答:1)酒精性幻觉症2)酒精性妄想症3)酒精中毒所致脑病(1)遗忘综合征(2)酒精中毒性痴呆综合征4)人格改变52.答:1)戒酒治疗:一次性戒断或采用递减法逐渐戒酒。2)对症治疗:根据病人症状用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3)支持治疗:给予神经营养剂,同时补充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4)心理治疗:支持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群体治疗和行为治疗有助于戒酒和预防复发。53.答:1)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对有成瘾性物质的警惕性。2)严格执行药政管理法,加强药品管理和处方监管,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控制未成年人饮酒。3)预防和控制对成瘾药的非法需求,打击非法种植和贩运毒品的违法行为。4)加强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5)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及管理。54.答:1)护理诊断:(1)
急性意识障碍(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
暴力危险(针对自己或针对他人)(4)自我概念变化(5)个人应对无效2)护理措施(1)
生理功能方面.
生活护理:饮食、睡眠护理。安全护理。对症护理:戒断症状、药物副作用、急性中毒。防止交叉感染。(2)心理功能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但不迁就病人。加强认知干预,让病人认识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危害,自觉抵制毒品。指导病人正确运用应对机制,建立正确心理防御机制。对症处理病人的心理问题:如否认、依赖、低自尊、操纵行为、易激惹、再犯行为等。(3)
社会功能方面
争取家庭、社会支持。
自助团体。过渡性安置机构。55.答: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56.答: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情感高涨为患者的主观体验,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特别好,自我评价高,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这种情感高涨有感染性,与自身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时可出现自我评价过高,出现夸大或富贵妄想,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不持久。2)思维奔逸思维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内容丰富多变,有时感到舌头与思维赛跑,语言赶不上思维的速度。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注意力容易分散,随境转移,意念飘忽,可出现音联意联。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增多,动作快速敏捷,忙碌,做事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挥霍、慷慨,喜欢惹人注意,狂妄自大,喜欢社交,轻浮,好接近异性,睡眠减少,自我控制力下降,可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4)躯体症状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瞳孔扩大,心率加快,易出现失水,体重减轻。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对睡眠需要减少。5)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记忆增强,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可有片段幻听,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等(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丧失自知力。57.答: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患者。典型的抑郁发作有晨重夜轻的特点。自我评价低,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想过去,一事无成;看将来,前途渺茫。觉孤独无援,自责自罪,重者可有罪恶妄想、疑病观念、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可有幻觉,以幻听为常见。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主动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觉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3)意志活动减退行动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边,重者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出现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伴有焦虑者,可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或走来走去。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可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4)躯体症状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睡眠障碍主要为早醒,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有诊断意义5)其它抑郁发作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58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但经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59答:老年抑郁发作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情绪不稳等。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多。可有抑郁性假性痴呆表现。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病程较长,易发展成为慢性。60.答:影响抑郁复发的主要因素有:1.抗抑郁药维持治疗的剂量不够和/或时间不足,一般是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维持治疗。2.生活事件和应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3.社会适应不良。4.同时患有慢性躯体疾病。5.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6.有阳性情感障碍家族史。61.答:躁狂发作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①锂盐:常用碳酸锂,可用于躁狂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急性发作时剂量为600mg-2000mg/日,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加到治疗量,分2-3次服用;维持治疗剂量为500mg-1500mg/日。老年及体弱者、与抗抑郁药或其它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适当减少。一般起效时间为7-10天。急性期血药浓度为0.8mmol/L-1.2mmol/L,维持治疗时血药浓度为0.4mmol/L-0.8mmol/L,血锂浓度上限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中毒。②抗惊厥药: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其治疗剂量均为400mg-1200mg/日。也可与碳酸锂合用。③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均对控制躁狂发作有效。电抽搐治疗: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可单独使用或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一次,4-10次为一疗程。62.答:抑郁发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和心理治疗。抗抑郁药①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为: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及多塞平,主要用于抑郁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对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疗效较差。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300mg/日,分2次口服,也可睡觉前一次顿服,急性期治疗6-8周。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若使用治疗量4-6周仍无明显疗效应考虑换药;若有效,用治疗量维持治疗6-8个月,以后再逐步减量。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其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相似,有镇静作用,但起效快(约4-7天),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250mg/日。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如吗氯贝胺是一种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抗抑郁作用与米帕明相当,有效治疗剂量为300mg-600mg/日。③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临床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治疗剂量分别为: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各20mg/日,舍曲林50mg/日,氟伏草胺100mg/日。④其它抗抑郁新药:曲唑酮、文拉法新、米他扎平等也可选用。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使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4-10次为一个疗程。电抽搐治疗后仍需要应用药物维持治疗。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63.答: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等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改变等。老年和体弱者用药剂量应减小,必要时应注意监护。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都有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64.答:SSRIs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偶尔出现皮疹,少数患者能诱发轻躁狂,不能与MAOI合用。65.答:锂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偶尔有呕吐,轻度的静止性震颤,还可引起粒细胞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发音不清,共济失调、抽搐发作、昏迷、死亡(中毒反应),导致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此外,对皮肤、性功能、肝脏、肾脏、神经系统也有影响。锂盐中毒的处理:无特效拮抗剂,只能进行一般支持对症处理,包括:①立即停用锂盐;②促进锂盐的排出,如利尿、大量补液;③严重者用透析疗法。66.答:1)偏执型分裂症:以妄想为主。2)青春型分裂症:以思维、情感、行为不协调,或行为紊乱为主。3)紧张型分裂症:以紧张综合征为主。4)单纯型分裂症: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为主。5)未定型分裂症:无法判定主要临床相者。67.答:1)思维障碍2)知觉障碍:最常见为言语性幻听。3)情感障碍:主要为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4)意志障碍:意志减退,孤僻、懒散等。5)行为动作障碍:如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等。68.答:了解疾病知识;定时门诊随访;避免精神刺激;维持药物治疗,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尽早发现病情复发先兆;加强生活和社会功能训练,早日回归社会。69.答:1)减轻或缓解症状,并减少其他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2)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制定全面的全程综合性治疗计划。4)努力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增强依从性。5)常作为指导者,最大程度地改善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6)提供健康教育。70.答:1)安全和生活护理(1)提供良好病房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3)减少外界刺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2)心理护理3)特殊护理(1)了解病情)(2)密切观察和防止病人因幻觉妄想引发的意外行为。(3)加强巡视,掌握住院病人自杀、自伤等发生的规律。(4)一旦发生自杀、自伤等,应立即隔离病人,与医生合作实施有效抢救措施。(5)发生冲动时,酌情隔离或保护约束病人,执行保护约束护理常规。(6)发生外走时,要立即报告医生组织力量及时寻找并通知家属。(7)对木僵病人要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8)对意志减退、退缩淡漠的病人开展针对性行为治疗。(9)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治疗制度,密切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4)健康教育71.答:1)要精神症状:被害妄想、幻听、情感淡漠、无自知力。2)疾病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3)主要护理措施:(1)躯体方面:纠正营养失调;改善患者睡眠;观察药物副作用;协助料理个人卫生;躯体疾病护理。(2)心理功能方面:对被害妄想:耐心护理,说服劝解,保证进食,注意安全。对情感淡漠的护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改善其情绪衰退。(3)社会功能方面:强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工作能力训练;娱乐能力训练。(4)安全护理72.答: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多种躯体不适感等,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其共同特征为: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73.答:神经症的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神应激因素和内在的素质因素在其发生中缺一不可。1)精神应激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患者较他人遭受更多的的生活事件,主要以人际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2)素质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亲代的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一般认为,患者的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如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为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者易患神经症;Eysenck等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内向性格的人易患神经症。其次,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的倾向,如巴甫洛夫认为,在神经类型弱型者中间,属于艺术型(第一信号系统较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者易患癔症;属于思维型(第二信号系统较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者易患强迫症;而中间型者易患神经衰弱。74.答: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焦虑性神经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是继发于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的焦虑都不属于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有以下两种常见类型:1)广泛性焦虑症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缓慢起病,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如过分担心、紧张、害怕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口干、出汗、气急、尿频、尿急等与运动症状,如轻微震颤、坐立不安等。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通常无明显诱因,在没有任何客观危险和特殊恐惧处境下,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过度换气或呼吸困难等。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醒,高度警觉,发作之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不过这时焦虑的体验不再突出而是代之以虚弱无力,需经若干天才能恢复。75.答:CCMD3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则要求一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76.答:1)器质性精神障碍各类器质性精神障碍均可出现神经症的症状,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但其有几个特点是神经症所不具备的:①生物源性的病因,如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的存在及其引起的脑功能性改变,依赖或非依赖性精神活性物质的应用等;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最常见为谵妄)、智能障碍、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③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2)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中最常需要鉴别的是精神分裂症。一些精神分裂症早期常表现为神经症样症状,如头痛、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情绪出现一些变化,或出现一些强迫症状。鉴别的要点是,对有神经症症状的患者,要认真找寻有无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尤其是易忽略的阴性症状,如懒散、孤僻、情感淡漠、意志力下降等;如有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存在则更易于确定诊断。临床上有些强迫症患者可持续几年后才出现分裂症症状,此时应及早改变诊断与治疗方案。3)心境障碍尤其是抑郁相患者,许多伴有焦虑、强迫以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此时的鉴别点是心境障碍的患者以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而神经症的患者虽然也可以有抑郁情绪,但大多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不是主要临床相,大多继发于心因或其它神经症症状。77.答:焦虑症的治疗包括心理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1)心理治疗最常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是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应用认知方法改变病人对疾病性质的不合理和歪曲的认知,运用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处理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往往有效。2)药物治疗(1)苯二氮卓类应用最广,其作用强、起效快、安全。基本药理作用包括缓解焦虑、松弛肌肉、镇静、镇痛及催眠,并对抗抑郁药有增效作用。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及临床特点选用药物,如发作性焦虑选用短程作用药物;持续性焦虑则多选用中、长程作用药物;入睡困难者一般选用短程作用药物;易惊醒者,选用中、长程作用药物。临床应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到最佳有效治疗量,维持2-6周后逐渐停药,停药过程不应短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目前,由于三环类如多塞平等和SSRI类如百忧解等抗抑郁剂对某些焦虑病人有良效,且无成瘾性,故临床上多采用苯二氮卓类起效快的特点,在早期与三环类或SSRI类药物合用,然后逐渐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很少单独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作为一种长期的治疗手段,以防依赖。但有些病人服用SSRI类可引起焦虑,此时不宜使用。(2)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最常用为心得安。这类药物对于减轻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所致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心动过速、震颤、多汗、气促或窒息感等有较好疗效,但对减轻精神焦虑和防止惊恐发作效果不大。一般与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常用剂量20mg-90mg/天。应注意,有哮喘史者禁用。(3)其他药物抗抑郁剂、芳香族哌嗪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因无依赖性,也常用于焦虑的治疗。缺点是起效慢,治疗初期一般需合用苯二氮卓类药物。78.答:癔症多在精神因素的促发下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三类。1)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性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①意识障碍:癔症患者的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和自我意识障碍,前者又称意识改变状态,主要指意识范围的狭窄,以朦胧状态或昏睡状态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癔症性神游;自我意识障碍又称癔症性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②情感暴发:这是癔症发作的常见表现,表现为在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捶胸顿足、吵闹不安,有的自伤、伤人、损物,有明显的发泄情绪的特征。在人多时,可表现得更明显,内容更丰富。历时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多伴有选择性遗忘。③癔症性痴呆:为假性痴呆的一种,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称Ganser综合征;表现为明显的幼稚行为时称童样痴呆。④癔症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其遗忘往往能达到回避的目的,往往表现为遗忘了与精神创伤有关的某一阶段的经历或某一性质的事件。⑤癔症性精神病:为癔症性精神障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通常在意识朦胧或漫游症的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断的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但一般不超过3周,缓解后无遗留症状。2)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①运动障碍:较常见者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痉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其中痉挛发作与癫痫大发作类似,但无口舌咬伤、跌伤及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也较长,多发生于人群中。局部肌肉抽动和肌阵挛与癫痫局部发作或舞蹈症十分相似,两者区别主要靠脑电图与临床观察。癔症性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强或弛缓,无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但病程持久者可有废用性肌萎缩。部分患者可出现言语运动障碍,表现为失音、缄默等。②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局部或全身的感觉缺失,缺失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觉异常(如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头部紧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多发生在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似的人群中,起初一人发病,周围目睹者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类似的症状,一般历时短暂。其他还有赔偿性神经症、职业性神经症等。79.答:暗示治疗是治疗癔症的经典方法,一个世纪前由Charcot首创,至今仍通用于世界。诱导疗法是经改良的一种暗示治疗。以乙醚0.5ml静注并配合言语暗示,告之嗅到某种特殊气味后“老病”便会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发电项目土地征用及补偿合同(2024年度)2篇
- 2024版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协议范本2篇
- 2024年度水处理设备行业人才培养与交流合同
- 2024年度太阳能光伏设备购销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甲方作为投资者与乙方作为目标公司的投资协议2篇
- 2024年员工保密协议(含竞业限制)
- 2024专业餐饮技术服务合同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市场推广合作协议保密条款3篇
- 二零二四年水产养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许可协议3篇
- 2024年度股权质押贷款服务合同详细条款2篇
- 2023年高校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二篇)
- 心脏动脉静脉淋巴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考试卷和答案
- 化学发光常见问题集锦 107问
- 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
- JJG 1029-2007涡街流量计
- GB/T 39784-2021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
- GB/T 3880.3-2006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 山东省威海市2023年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版)
- 小学英语比较级和最高级优秀课件
- 小学2023学年春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