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市场信息学(完整版适合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朋友)_第1页
课程市场信息学(完整版适合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朋友)_第2页
课程市场信息学(完整版适合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朋友)_第3页
课程市场信息学(完整版适合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朋友)_第4页
课程市场信息学(完整版适合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朋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场信息学

教材:《市场信息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市场信息学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市场信息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信息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市场信息第三章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信息技术第五章信息的组织第六章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一章信息的基本概念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信息和数据二、信息的特征及其分类三、信息的度量四、信息的生命期五、信息的作用六、组织中的信息资源第一节信息和数据1、信息的概念:即已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在行动和决策中具有实际的和可觉察到的价值2、数据的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是载荷信息的非随即的符号组。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原始数据信息系统信息第二节信息的特征及其分类一、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2)无限性——

信息时空膨胀规律(3)客观性(4)主观性(5)抽象性(二重性)(6)整体性(系统性)

(7)层次性(8)时效性(9)可变换(加工)性(10)可转移性(11)共享性——

与物质和能量的区别(12)不完全性第二节信息的特征及其分类二、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1、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2、原始信息和派生信息

3、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

4、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

5、事务信息、管理信息和战略信息

6、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第三节信息的度量一、信息度量的两个方面

1、量:即信息的多少问题;用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来衡量;同时必须结合具体的问题、使用者和决策环境。

2、质:即信息的好坏问题;同样离不开具体使用者。二、影响信息质量的主要方面:

1、信息的真实性

2、信息的精确程度

3、信息的全面性

4、信息的及时性

5、信息的提供方式

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信息的生命期:指按需求和目标获取信息、对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服务直到信息衰退的整个过程。

传递存储加工维护使用识别收集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一、信息识别

信息识别的途径主要有二、信息收集

1.信息收集的方法:①自下而上的广幅收集②有目的地专项收集③随即积累法

2.信息收集的方式:①发放调查表、实地调查②全面铺开与采样调查③人工收集与计算机收集A.逐一分析B.选择性分析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三、信息传递

1.信息传递的要求:准确、及时、安全

2.香农信息传输模型:信源编码器信道译码器接受器噪音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3.香农信息论实质——统计的通信理论(1)香农第一编码定理: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待存储的信息速率压缩到不低于待存信息的熵值为止,信息可以不失真。(2)香农第二编码定理:在有噪声的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时候,可以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编码,只要所传输的信息速率不超过信道的容量,只要编码足够复杂,就总可以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信息传输的差错率无限逼近于零,同时保证单位时间所传输的信息量无限逼近于信道的容量。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3)香农第三编码定理:在信号的输出速率不低于信息率-失真函数值的限制下,可对信号无失真地压缩编码。四、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的基本问题:①有效性②可靠性③安全性第四节信息的生命期五、信息加工概念:对信息所采取的任何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操作或变换,都可以称之为“信息加工”或“信息处理”。六、信息维护使用

1.信息维护:保持信息处于适合使用的状态。狭义上包括更新存储介质中数据,使其保持正常状态。广义上包括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2.信息使用:包括两个方面①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给使用者;②如何实现信息内容的价值转化。现代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最基本公式可表述为:“人——信息——物”信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信息的认识作用

2.信息的决策作用

3.信息的控制作用

4.信息的组织作用

5.信息的管理作用

6.信息的实践作用第五节信息的作用第六节组织中的信息资源一、信息在社会组织中的意义●管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获得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生产工具由获取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处理和再生信息的工具、利用信息的工具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物质、能源和信息。二、组织中的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核心:合理配置+共享●第六节组织中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的配置:

①时间——过去、现在、将来②空间——部门、地区、使用方向③数量——存量、增量

3.信息资源共享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①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与越境数据流的关系②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③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与国内信息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④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第六节组织中的信息资源3.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①共享原则

②系统原则

③科学原则

④安全原则第一章小结●介绍了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以及信息的特征和分类,指出信息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客观性、主观性、抽象性、层次性、时效性、可变换性和可加工性、可转移性、共享性及不完全性;以及信息度量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信息的生命周期:识别、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维护使用六个生命阶段;●介绍了信息的作用以及组织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配置及其管理原则。※难点: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香农通信模型第二章市场信息与市场效率本章主要内容:

一、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二、市场信息的作用三、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四、信息不对称的社会经济后果五、激励机制与市场信号

§2.1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一、市场信息的内涵1.市场信息:市场信息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是市场参与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市场信息显示、传递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直接影响着市场机制的作用。2.市场信息的分类:①市场营销信息——核心和主体②市场管理信息③市场科技信息④市场环境信息二、市场信息的特征

1.目的性——受特定目的的支配

2.利益性——费用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3.竞争性——利益主体的竞争手段

4.变换性——市场环境的多变性

5.层次性——A.市场层次的反映

B.信息层次的反映§2.1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2.1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三、市场信息的发展趋势

1.

信息量急剧增加——“信息爆炸”

2.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速度加快

3.信息处理方法复杂化

4.市场信息处理的系统化

5.市场信息网络化§2.1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四、市场信息网络化形成的原因

1.对信息的要求更加迫切

2.对于信息的时效性更加关注

3.向更大范围发布信息的迫切要求

4.与更多人、更多企业联系的需要

5.对更有效的信息加工方法的要求●我国的联机服务机构常见的三种模式:

A.以新闻媒体为主的服务

B.国家信息化重点项目

C.商业协会及公司创办的服务机构

§2.2市场信息的作用一、市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活动以市场信息交流为前提条件●市场信息在市场活动中的重要性由市场的重要性和信息的重要性共同决定●市场信息是市场参与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其显示、传递的程度、方式和范围直接影响着市场机制的作用具体表现:1.是生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启动器

2.是各类要素市场发展的动力

3.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要素

4.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向导和参谋

5.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2.2市场信息的作用二、Internet的发展与市场信息

●Internet是目前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最佳方式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发展的历史Ⅰ.1969年ARPA-NET国防PacketSwitch美国国防部Ⅱ.70’—1994NSF-NET教育与科研TCP/IPWWW自然科学基金会粒子研究中心Ⅲ.1994—今INTERNET商业应用HTTP[美]伊利诺大学§2.2市场信息的作用●我国从1994年4月正式加入Internet。●我国目前有四大互联网络与Internet连接:①中国科技网(CSTNET)②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③中国互联网(CHINANET)④金桥网(GBNET)●Internet提供的市场信息服务:

Ⅰ.电子邮件(E-mail)Ⅱ.电子公告版(BBS)

Ⅲ.商业信息检索服务Ⅳ.专利信息服务

Ⅴ.金融信息服务Ⅵ.商品与贸易信息服务§2.2市场信息的作用三、市场信息提高企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言之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即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外部网(Extranet)以及互联网(Internet)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进行的商务活动。

●一般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经历的阶段:

商情发布办公自动化与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2.2市场信息的作用●电子商务的基本类型:

Ⅰ.B2C(BusinesstoCustomer)

Ⅱ.B2B(BusinesstoBusiness)

Ⅲ.C2C(CustomertoCustomer)●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

Ⅰ.市场与售前服务

Ⅱ.销售活动

Ⅲ.电子购物和电子交易

Ⅳ.客户服务§2.3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信息经济学通常将市场信息的基本形式分为:

Ⅰ.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Ⅱ.公共信息私人信息

Ⅲ.对称信息不对称信息一、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1.完全信息:就是市场参加者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静态的理想状态,如瓦尔拉斯假定。)

2.不完全信息:相对于完全信息的部分信息。(更具现实经济意义,但可能造成市场失灵。)

二、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

1.公共信息: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能被所有的市场参加者获取的信息。公共信息导致市场支配力。

2.私人信息:指个别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质的市场信息。经验是最宝贵的私人信息。

3.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关系

A.信息优势—某时点上,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私人信息优于市场公共信息,也称信息领先。

B.信息劣势—某时点上,市场参加者所具有的私人信息优于市场公共信息的状态。§2.3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2.3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私人信息假定:就是假设拖延行动和其他具有成本的活动为市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经济信号。※※结论:

Ⅰ.公共信息是市场运行的基础;而私人信息是市场存在的基础。公共信息使市场参加者成为市场活动中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受支配者;而私人信息则推动市场参加者成为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支配者。

Ⅱ.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相互依存,在这组互相矛盾的信息交流中,社会稀缺资源得到不同效率的配置。

§2.3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三、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1.对称信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有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

信息的对称性:可供利用的有关风险类别的信息同时被买卖双方观察到,并对实际双方都发生作用的环境状况。

2.非对称信息:相对于对称信息而言。●

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导致了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信息非对称性是市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动力。§2.3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四、对称市场与非对称市场

1.对称市场:

A.双方都缺乏信息的对称市场

——市场专家、政府

B.双方都掌握有不完全信息,且大致相同

——经纪人、智囊团

C.双方都具备有完全信息(双边垄断)

——唯有政府

2.非对称市场:——信息经纪人

A.买主与买主间信息差别B.卖主与买主间

C.卖主与卖主间信息差别

§2.4信息不对称的社会经济后果一、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的不良经济后果:

1.劣货驱逐良货

2.市场缩小或使市场不存在

3.需求缺口与供给过剩并存

4.造成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

5.造成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扭曲或不能合理决策二、不利选择与败德行为(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关系:事实上就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居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信息非对称的划分:

A.事前非对称——导致不利选择

B.事后非对称——导致败德行为§2.4信息不对称的社会经济后果§2.4信息不对称的社会经济后果

1.不利选择:指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了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代理人利用这些对委托人不利的信息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而委托人则由于信息劣势而处于对自己不利的选择位置上。

※例如:人寿保险

2.败德行为:也叫道德风险,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的行为,主要涉及到无法在契约中明确规定的代理人的行动选择,代理人利用隐蔽的私人信息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例如:财产保险§2.5激励机制与市场信号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市场失灵不利选择、道德风险纠正方法A.激励机制的设计B.制造与传播市场信号C.中间商和经纪人§2.5激励机制与市场信号一、激励机制

※关键:如何能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恰好使委托人的收益最大化。●激励——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觉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即“我怎样使某人为我做某事”。●●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将“说谎”和“偷懒”的成本增加到至少与“不说谎”和“不偷懒”时相等。

§2.5激励机制与市场信号

激励机制的对象和目标对策行动机制激励目标隐蔽信息(不利选择)激励机制如何让人“说真话”隐蔽行动(败德行为)如何让人“不偷懒”●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信息刺激一致性※注:刺激一致性的信息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非对称信息产生的各种市场问题,但有可能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次优状态。§2.5激励机制与市场信号二、市场信号●制造与传播市场信号的经济学原理:低质量产品或者无法提供类似信号,或者制造类似信号的成本大大高于高质量厂商制造信号的成本,从而使市场信号值得信赖。

1.制造信号例如:质量保证书、优质名牌等。

2.传播信号例如:广告等。三、市场信用

●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信用;即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对委托代理合同的信任,就难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所以市场经济需要:规则、道德。第二章小结(1)●介绍了市场信息的内涵和特征。按照其内容和性质划分为市场营销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科技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并说明了市场信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市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国际互联网下市场信息的作用等。●重点讨论了市场信息的主要形式: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强调了不同形式的市场信息对市场的影响;讨论了三种典型的对称市场与三种典型的非对称市场,以及各种市场状态应该采取的政策策略。第二章小结(2)●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造成市场失灵,出现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后果。●讨论了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方法——激励机制的设计,重点介绍了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激励目标和具体思路;还讨论了制造与传播市场信号和借助经纪人的力量纠正市场失灵;介绍了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信用。第三章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2.市场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化

3.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

4.市场信息建设

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市场信息资源的配置

1.市场信息资源

A.狭义——指市场信息内容本身。

B.广义——指除市场信息内容本身之外,还包括相关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C.与物质、能量资源相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开发市场信息资源:就是要在外延上发掘信息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数据库,加速信息流;在内涵上不断充足和加工市场信息本身。§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3.市场信息资源配置

A.时间上的配置:过去、现在和将来

B.空间上的配置:不同的部门、地区

C.数量上的配置:增量配置、存量配置⊙市场信息资源在增量配置中边际生产率递增。

●信息资源配置从信息内容来讲,要注重属性或资信方面的开发。●知识:Ⅰ.技术知识—不平均分布—知识差距

Ⅱ.属性知识—不平衡分布—信息问题§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二、市场信息采集的原则与机制

1.主动、及时的原则

2.真实、可靠的原则

3.针对、使用的原则

4.系统、连续的原则

5.适度、经济的原则

6.计划、预见的原则注意:①时效性②企业机制③开发和利用既独立又重合

§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三、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1.市场信息采集:指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采掘和积聚起来的过程,它是市场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市场信息源:

Ⅰ个人信息源:①及时性②强化感知性③主观随意性

Ⅱ实物信息源:①直观性②真实性③隐蔽性④零散性

Ⅲ文献信息源;①系统性②稳定性③易用性④时滞性

Ⅳ数据库信息源:①多用性②动态管理性

Ⅴ组织机构信息源:①权威性②垄断性§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3.市场信息采集的途径

●不同用户、不同类型的信息采集途径有别以企业为例,信息采集主要有两种途径:

Ⅰ.企业内部信息采集途径:①管理监督部门②研究开发部门③市场营销部门④“葡萄藤”渠道⑤内部信息网络§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Ⅱ.企业外部信息采集途径:①大众传播媒介②政府部门③社团组织④各种会议⑤个人关系⑥协作伙伴(如:EXTRANET)⑦用户和消费者⑧外部信息网络(如:INTERNET)§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4.市场信息采集的方法动态信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观考察法、专家咨询法等。

静态信息——采购法、信息检索法等。四、市场信息整序

●目的就是把无序信息转化为有序信息,形成更高级的信息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

●信息整序过程:信息选择确定目标组织排序改编重组§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1.优化选择

方法——比较法、核查法、专家评估法。

2.确定标识

选取数据项的原则:①完整性原则②标准化原则③方便性原则④低冗余原则

3.组织排序

方法——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号码组织法§3.1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

4.改编重组方法——汇编法、摘要法、综述法。

五、市场信息分析

●强调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加工,使其针对性和功能性更强。工作程序:①选题②设计研究框架③信息收集与整序④信息分析与综合⑤编写研究报告一、市场信息数据库

1.概念:市场信息数据库指有关公司、厂商、产品供销、市场行情、贸易统计、金融活动、经济政策法规、专利、商标、标准等方面信息的数据库。

2.发展方向:以市场为驱动力、以用户为主导、走商品化、市场化道路。●我国数据库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容量只及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我国数据库业的问题在于宏观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不充分,小规模重复建设影响质量和用户使用。§3.2市场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化§3.2市场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化

二、市场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宏观管理

1.国家应发展宏观发展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

2.应多方筹集发展资金;

3.完善数据库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三、市场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微观管理●微观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库产品质量问题。

1.市场信息采集科学化

2.市场信息加工处理标准化

3.数据库服务形式多样化§3.3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

●市场信息产业活动是专门从事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工、分配和交换活动。

一、市场经济推动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信息配置信息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具体:A.政府宏观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B.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C.个人消费决策的需要二、现代市场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

1.市场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2.市场信息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3.市场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3.3市场信息服务的产业化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A.政府——宏观管理与规划

B.企业:1.明确目标、发展特色服务

2.应提供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服务

3.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信息服务人才建设

※市场信息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产业,是以信息专家为核心的产业,专家队伍决定了信息服务业的竞争力。

§3.4信息市场建设

●开发和利用市场信息资源,培育信息市场是关键。一、信息市场含义

1.含义:狭义——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指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分类:

Ⅰ.一次信息市场:主要经营人们在生产、管理和科研等活动中的原始信息成果。

Ⅱ.二次和三次信息市场:主要以信息工作成果和信息系统提供的产品为交易对象。§3.4信息市场建设

二、信息市场的特征:

1.竞争的激烈性(全球争夺的焦点)

2.信息市场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信息市场的隐蔽性

4.市场交易的广域性

5.信息市场的双重性

(基于其他市场又高于其他市场)

§3.4信息市场建设

三、培育信息市场,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提高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提高全民信息意识;②建立正确的市场信息资源开发体系和机制;③完善市场管理,实施规范运作;④统一规划,发挥资源与市场的整体效益;⑤引入竞争机制,注重人才培养;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3.4信息市场建设●我国信息市场还很不成熟,培育信息市场任务紧迫。

2.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市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二是发展中应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三是实行开放政策,改变封闭状态;四是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开拓国外信息市场;五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合理配置信息资源。§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一、信息资源的测度方法——“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

丰裕系数模型:

R=R1+R2

⊙R:信息资源丰裕系数⊙R1: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该模型选择数据库资源、专利商标资源、图书报刊资源和视听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基本要素。并认为这四类信息资源基本上表达了信息资源的范畴和内容。即:R1=(P1+P2+P3+P4)/M

⊙P1:数据库的数量⊙P2: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P3:图书报刊出版数量⊙P4:视听产品生产数量

M: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该模型将信息资源的传播、存储和处理能力称为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即:R2=(S1+S2)⊙S1: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包括人均计算机、文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等的拥有量。)⊙S2: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包括测度范围内的识字率、教育机构普及率、科研机构普及率、政府部门人数和咨询机构人数等)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校度。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二、信息化理论与测度

1.信息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内涵——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产业及信息咨询服务业高度发达和完善;外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2.信息化测度的经典理论:

A.[美国]波拉特模型

B.[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A.波拉特模型——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主要观点:①经信息产业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区分了一级信息部门和二级信息部门。

※一级信息部门:面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构成社会信息市场的主体。

※二级信息部门:提供的信息产品仅供内部消费。为政府或非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信息的部门。②提出衡量信息产业规模的两个指数:信息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B.信息化指数法:[日本]小宋崎情介观点:用4类11个指数衡量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信息量(包括人均年函件数、通话次数、百人天报纸发行数、万人书籍销售点数、人口密度等)⊙信息装备率(包括百人机量、电视机量、万人电视机拥有量)⊙通信主体水平(包括第三产业人数比重、百人在校大学生数)⊙信息系数(包括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行外杂费的比例)

§3.5信息资源与经济发展

●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从6个方面24项指标来概括反映国家信息化水平。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的支柱)⊙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成功之本)⊙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第三章小结首先介绍了信息资源的概念;介绍了信息资源的采集原则和机制;各类市场信息源的特点;以及市场信息采集的途径、方法和市场信息整序、市场信息分析研究的步骤。随后讨论了市场信息资源数据库化的必要性和宏观与微观管理措施;介绍了市场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市场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中政府和企业应该注重的问题。介绍了信息市场的含义、分类;介绍了信息市场的特征;以及提高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注意的问题,培育和发展我国信息市场应该采取的措施。第三章小结重点介绍了信息资源的测度方法——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模型介绍了信息化的含义,以及两种经典的信息化测度理论——美国学者波拉特提出的的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以及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介绍了我国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制定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第四章信息技术

●IT——计算机、通讯和自动化的统称。本章介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包括:

1.信息技术概述

2.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

3.计算机硬件设备

4.计算机软件

5.信息组织与数据处理

6.网络与通信

§4.1信息技术概述

一、现代信息技术

●硬技术——工具设备软技术——方法技能

1.信息技术分为四大类:①信息获取技术——信息采集技术②信息传送技术——通信技术③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④信息存取技术——A.信息记载技术

B.微缩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信息检索技术§4.1信息技术概述

2.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Ⅰ卫星技术Ⅱ信息高速公路

Ⅲ多媒体技术Ⅳ虚拟现实

Ⅴ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二、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①算术运算功能②逻辑判断功能③具有“记忆”功能

2.特点:①运算速度快

②计算精度高③高度自动化§4.1信息技术概述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分析确定算法编码检验试验结果结束算法有错编码有错否否否是是是§4.1信息技术概述

1.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1)问题分析——明确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可行性分析

B.用户需求分析(2)确定算法——确定解决问题的计算机处理方案

A.数据转换

B.功能转换(3)编程与调试——实现所设计的算法

源程序目标程序执行结果§4.1信息技术概述

2.计算机程序的特征

①程序是用以解决某一问题的(任何程序都有特定的任务和功能)

②程序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步骤(程序必须按照算法所规定的语法格式和步骤)

③程序是供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必须符合计算机的逻辑及处理方式)

④程序是由人提供的(实质是用计算机能接受和执行的语言描述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程序可以连续自动运行●程序是由语言编写的§4.1信息技术概述

3.计算机使用的语言

●按照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和与人类语言的习惯划分(1)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2)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3)第三代语言——面向过程的语言(如:C)(4)第四代语言——面向应用的语言(如:C++、VF)

(5)第五代语言——智能化语言⊙低级语言:第一、第二代语言⊙高级语言:第三代以上的语言§4.1信息技术概述

四、计算机数据处理原理

●任何数据,无论数值、文字、声音还是图像,其在计算机内部都表现为二进制数字形式,用0、1两个代码组成,并以这种形式存储、运算和传递。

1.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运算形式⊙位(Bit):二进制的一个数位,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字节(Byte):由八个二进制位组成,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基本单位,不可分割的存储单元。⊙字符(Character):用字母、数字和符号表示,是数据可拆分的最小单位。§4.1信息技术概述●人必须把声音、文字、图片、图像等通过某种方式转换为二进制数传送给计算机,让它识别和处理,再将处理结果转换为人所能识别的各种媒体信息输送出来。

数值

西文

汉字西文键盘

声音、图像计算机十—二进制转换ASC码机外码机内码模/数转换二—十进制转换西文字型码汉字字型码数/模转换§4.1信息技术概述

2.信息编码:⊙编码:就是对各种信息的原形式到“码”之间进行的某种变换操作。⊙编码的目的:提高传输和存储的有效性。(1)文字转换处理分三个步骤:

Ⅰ.输入编码①西文信息编码②汉字信息编码

Ⅱ.文字信息运算

Ⅲ.输出编码

机外码(输入码)机内码国标码(交换码)§4.1信息技术概述

(2)音频信息的处理

Ⅰ.声波采样与数字化﹡﹡﹡振幅●采点——模/数数/模转换●指标:A.振幅——表示声音音量的大小

B.采样频率——每秒钟的采样数§4.1信息技术概述

Ⅱ.音频的处理与存放

A.波形音频(对外部音源进行录制和重放)

B.CD音频(进行CD唱片重放)

C.MIDI音频(利用MIDI作音乐合成)(3)视频图形图像的处理●帧是视频信息构成的最小和最基本的单位。●指标:A.采样频率B.采样深度●压缩标准:A.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B.MPEG动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

●硬件(HardWare)是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Neuman(冯诺伊曼)对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来分,无论大型机还是微型机,其硬件均可划分为:Ⅰ.运算器: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Ⅱ.控制器:发布控制指令、指挥各部分协调运作。Ⅲ.存储器:临时或长期存放各种数据、程序及运算结果。Ⅳ.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至计算机内部并转换为可处理的信号。Ⅴ.输出设备:把计算机所处理过的信息和相应输送出来。§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

●以微型机为例:计算机⊙各个部件通过系统板(主板)相联系。主机外设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RAM、ROM、Cache)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存储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一、主板(系统板)

●是微机硬件系统集中管理的核心载体,性能直接影响微机各部件的相互配合。●控制着各部分之间的指令流和数据流。扩展槽总线内存条CPU芯片§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二、中央处理器(CPU)⊙把计算机的主要部件运算器、控制器以及寄存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便形成了CPU。⊙CPU是微型机的心脏,决定微型机的档次和主要性能。●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1.主频:CPU内部时钟晶体振荡频率,是协调同步各部件行动的基准,主频越高,CPU运算速度越快。

2.总线性能:是CPU连接各部件的枢纽和CPU传送数据的通道。总线上传输三种信号:

A.数据信号B.地址信号C.控制信号⊙微机的性能优劣直接依赖于总线的宽度、质量及传输速度。§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三、内存储器——主存⊙内存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内存大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程序的运行。●主要分为:

1.随机存储器(RAM):是内存的主要部分,是仅次于CPU的宝贵资源,是程序和数据的临时存放地和中转站,可随时读写,断电后内容消失。

2.只读存储器(ROM):是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存储器,断电后,内容仍存在。

3.高速缓存(Cache):逻辑上介于CPU和内存之间,作用是加快CPU与RAM之间的数据交换速率,被集成在CPU芯片中。§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

四、功能插卡和扩展槽●系统主板上有一系列的扩展槽,用来连接各种插卡(接口板),用户可选择使用。●功能在于扩展微机功能,并减少软件占用内存空间。

1.显示卡——显示器适配卡⊙连接显示器和主机、体现显示效果;⊙加速图形数据处理、加速图形显示。

2.声卡:⊙增加播放效果;⊙A/D和D/A转换功能;⊙把数字信号记录到硬盘和读取重放。

3.视频卡:⊙把视频信号数字化,并压缩和解压缩;⊙机外动态图像以数字形式捕获、编辑、播放。§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五、输入/输出接口——设备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I/O)就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通过总线与CPU相连。●现代微机上也称为“多功能适配卡”。六、系统BIOS及CMOS⊙BIOS软件固化在主板上,负责对基本I/O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CMOS存储存储口令、启动信息。用户可利用CMOS对微机的基本参数进行修改。

※此外还有连接其他设备的串并行通信接口。§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七、外存储器

1.软盘存储器⊙包括软盘驱动器、软盘及软盘适配器。⊙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便宜,但传输速率低容量小。

2.硬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是微机最主要的外存储器。⊙磁盘容量大、存取速度快、可靠性高、存储成本低。

3.光盘存储器——利用激光照射技术记录信息

A.只读型(CD-ROM)B.只写一次型(WROM)

C.可擦写型(EOD)如:MO§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八、输入设备

1.键盘:键盘内的控制电路根据该键位置,把该字符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并送入主机。

2.鼠标:利用平面移动控制显示屏幕光标移动位置,并向主机输送用户所选信号的输入设备。⊙常用的有:机械式和光电式。●其他输入设备有:

数码照相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语音手笔识别系统等。§4.2.1信息处理的硬件设备九、输出设备

1.显示器:利用电子屏幕显示输出结果的输出设备。

Ⅰ.CRT显示器——以阴极射线管为核心

Ⅱ.LCD显示器——用液晶显示材料制成

2.打印机:击打式(已淘汰)和非击打式

Ⅰ.点阵打印机

Ⅱ.喷墨打印机

Ⅲ.激光打印机●其他输出设备有:投影仪、绘图仪、音箱、VCD等。§4.2.2计算机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的精神和灵魂。

●包括指挥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并能完成各种功能的程序和各种数据。

●计算机软件基本上分为两大类:

Ⅰ.系统软件:为计算机硬件和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之间提供了一个接口,其作用是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应用软件的需要。如:WINDOWS98等。

Ⅱ.应用软件:帮助人们完成特定任务的软件。如:字处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4.2.2计算机软件

一、系统软件

●通常分为三大类:操作系统、语言处理软件、实用管理服务程序。

1.操作系统(OS):——”总管家”⊙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任何其它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帮助用户使用、管理计算机的一组程序。§4.2.2计算机软件

(1)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

Ⅰ.合理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

Ⅱ.提供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友好界面;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环境。⊙从资源管理角度看,OS主要有五种功能:

Ⅰ.作业管理

Ⅱ.进程管理

Ⅲ.存储管理

Ⅳ.设备管理

Ⅴ.文件管理§4.2.2计算机软件

(2)操作系统的分类:

A.按运行环境分:Ⅰ.实时操作系统

Ⅱ.分时操作系统

Ⅲ.批处理操作系统

B.按管理用户数量分:Ⅰ.单用户操作系统

Ⅱ.多用户操作系统

C.按同时管理的作业数:Ⅰ.单任务操作系统

Ⅱ.多任务操作系统

D.按与用户交互界面分:Ⅰ.字符命令界面操作系统

Ⅱ.视窗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E.按使用范围:Ⅰ.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Ⅱ.网络操作系统§4.2.2计算机软件●常用微机操作系统

A.CP/M操作系统:字符界面、多用户实(分)时网络操作系统;用于商业和事务管理。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

C.UNIX操作系统:多用户多任务;易于移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D.Windows操作系统:单用户多任务视窗操作系统。

E.Linux操作系统:运行在个人机上的UNIX,开放的源代码,配置灵活、开发自由。

F.网络操作系统:通常包含服务器部分和客户部分。§4.2.2计算机软件

2.语言处理程序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机不能识别和执行。首先要通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机器指令,然后供计算机执行。⊙源程序:指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目标程序:已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

※翻译有两种方式:编译和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4.2.2计算机软件

A.编译方式:是通过相应的语言编译程序将源程序一次全部翻译成目标程序,再经过连接程序的连接,最终处理成可执行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可执行程序编译链接执行结果编译程序连接程序§4.2.2计算机软件

B.解释方式:是通过相应的解释程序将源程序逐句读入,边解释边执行。源程序(高级语言)执行结果解释程序解释并执行※大部分高级语言只有编译方式,小部分高级语言有两种方式,如:BASIC、VisualFoxPro等。§4.2.2计算机软件

3.

实用管理服务程序

●指一些公用的工具性程序,方便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维护。大致有:

A.编辑程序如:Windows中的“写字板”

B.联结装配程序

C.测试、诊断程序

D.网络管理程序

E.文件格式转换程序

F.磁盘压缩程序

G.备份程序§4.2.2计算机软件

二、应用软件

●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专业和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软件。

A.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PageMaker等)

B.电子制表软件(如:Execel、Lotus等)

C.数据库管理软件(如:CorelParadox、Acess等)

D.多媒体制作软件(如:WaveStudio、3DS、

PowerPoint、FrontPage等)

E.其他应用事务软件(如:建筑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软件等等)§4.3数据组织与管理一、数据组织与管理的发展

自由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

1.自由管理阶段(50年代)

⊙没有磁盘,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特点如下:

A.数据不保存;

B.数据与程序合在一起;

C.程序必须与物理设备打交道,效率低;

D.数据面向应用,多个程序用到相同数据需各自定义。●缺陷:高度冗余且不能共享。§4.3数据组织与管理2.文件系统阶段(60年代)

⊙有了磁盘直接存取设备,有操作系统。特点如下:

A.数据可保存在磁盘;

B.数据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有了区别;

C.文件系统提供了数据存取方法;

D.数据不再属于特定程序,一定程度共享。●本质是把数据组织成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缺陷:A.文件面向特定用途;

B.数据冗余大;

C.数据可能发生矛盾,不支持并发访问;

D.数据联系弱。§4.3数据组织与管理3.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后)●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DBA)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组成。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1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nDBA§4.3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库:是按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在一起的、为特定应用服务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专门用于数据管理的软件,帮助用户实现对DB的访问、操作及安全控制,提供DB与用户或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特点: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并发访问;

C.减少了数据冗余;

D.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物理、逻辑独立);

E.用户接口。§4.3数据组织与管理

二、数据库建模

●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相应的方法或模型来组织、存储数据。⊙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数据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

A.静态特性——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联系

B.动态特性——对数据操作上的定义和规则

C.完整性约束——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

※※数据模型既要面向客观世界、面向用户,又要面向实现、面向计算机。于是,就需要抽象和转化。§4.3数据组织与管理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DBMS支持的数据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用数据模型抽取数据示意图§4.3数据组织与管理

1.概念数据模型

⊙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通常包括了解具体业务问题并对解决方案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与具体的DBMS无关。●描述的方法: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图)实体间的联系形式:①一对一的联系(如:夫—妻)②一对多的联系(如:班级—学生)

③多对多的联系(如:学生—课程)§4.3数据组织与管理

2.逻辑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逻辑抽象,描述数据间逻辑关系的工具。⊙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库进行构架和组织,以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包括明确各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并有序地对它们进行分组。⊙逻辑模型决定DBMS的类型。⊙逻辑数据模型既要面向用户,也要面向实现。●数据库通常采用三种逻辑模型来组织数据: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4.3数据组织与管理

3.物理数据模型⊙是反映数据存储结构的数据模型。⊙主要任务是选择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存取路径,以及确定数据存放介质。⊙物理模型DBMS、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物理数据模型面向实现。●概念数据模型只用于数据库的设计,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用于DBMS的实现。§4.3数据组织与管理三、数据模式

●数据模式≠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的手段;而数据模式是用给定数据模型对具体数据的描述。⊙数据模式是对型(type)的描述。◆数据有型(type)和值(value)之分例:型——“商品名”、“价格”值——“皮鞋”、“258”⊙数据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4.3数据组织与管理●在DBMS中,用多级数据模型,相应有多级数据模式。●世界上大量的数据库的类型和规模差别很大,但采用大体相同的模式——SPARC三级模式⊙SPARC三级模式为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NSI)于1975年公布,从内到外分为三个层次:

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三级模式之间存在两种映射(DBMS提供)内模式/模式模式/外模式§4.3数据组织与管理SPARC三级模式结构应用A应用B应用n应用外模式2外模式1外模式n模式内模式DBMS映射映射§4.3数据组织与管理(1)概念模式(简称模式):

⊙也称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的整体逻辑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故DBA视图⊙概念级数据库⊙体现了数据库的总体观

(2)外模式:

⊙也称子模式,是对用户所用到的局部数据库的描述⊙是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用户视图⊙部分逻辑描述⊙体现了数据库的应用观§4.3数据组织与管理(3)内模式:

⊙又称存储模式⊙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物理级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存储观⊙系统程序员视图

※※模式是内模式的逻辑表示;内模式是模式的物理实现;外模式是模式的部分抽取。总体观和存储观只有一个,而用户观可能有多个,一个用户一个应用。§4.3数据组织与管理●三个模式之间的映射:三级模式只有内模式才能真正存储数据,而模式和外模式仅是一种逻辑表示,用户却可以大胆地使用,靠的是DBMS提供的映射。⊙采用映射技术的好处是:

A.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

B.保证了数据共享;

C.方便了用户使用数据库;

D.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保密。§4.3数据组织与管理四、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的组成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组成的数据集合,以二维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并确定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几个术语:

A.元组(记录):关系表中的每一行称为元组或纪录,是某个实体(对象)的相关事实(属性)的集合。

B.属性:表中的各列称为属性,表示所描述实体(对象)的各种特征,每个属性有属性名。

C.域:属性或列的取值范围,表明对象的共同特征、类型和取值范围。

D.码(键):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属性组)。§4.3数据组织与管理术语对应关系●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组织的层次:

A.数据项:数据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B.记录:逻辑相关的数据项的集合。

C.文件:逻辑相关的记录的集合。

D.数据库:逻辑相关文件的集合,数据组织的最高层次。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表关系计算机世界事物类实体集二维表关系文件事物实体行元组记录性质属性列域/属性数据项§4.3数据组织与管理●关系举例:

学生关系※实际中各DBMS叫法不同。如FoxPro中关系也称“表”或“数据库文件”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助学金0101丁一男84/02/123000103王二男78/12/012800104张思女80/12/24240属性名(字段名)元组(记录)域§4.3数据组织与管理

五、数据库的管理

●数据库的管理工具——DBMS●DBMS是一组程序,用作数据库与应用程序间或数据库与用户间的接口。⊙DBMS具有以下数据管理功能:(1)存储及检索数据(2)提供用户视图(3)创建及修改数据库(DDL—数据定义语言)(4)操纵数据和生成报表(DML—数据操纵语言)§4.3数据组织与管理六、数据库技术的新趋势

A.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ionDatabase)通过通讯设备将分散在不同场所的小数据库联结起来。

B.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专为DSS设计的关系型的非常庞大的数据库。

C.数据集市(DataMarket)为某特定领域提供数据的数据仓库。

D.面向对象的数据库(ObjectOrientedDatabase)数据以对象进行存储。§4.4网络与通信一、信息处理与数据通信

1.当一个组织使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时,会用到以下三种基本数据处理策略:

A.集中式处理——所有的处理均发生在单个位置。⊙集中式处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