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_第1页
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_第2页
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_第3页
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_第4页
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初探〔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符合国内外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规定,心理辅导课是老师在班级中以团体动力学为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心理学帮助的心理安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的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和形式化等误区,多因培训不力所致。论文联盟自二十世纪末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将逻辑起点作为各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倍加关注,有关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由于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逻辑构造的起始范畴,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1],所以,逻辑起点对于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非常重要,对于学校心理辅导课也同样如此。笔者查阅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与著作,发现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的目的在于期望通过讨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对我国心理辅导课程建立的理论研究与理论以及对整个学校心理安康教育有所助益。一、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是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单位。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论体系,每一种体系都有各自的逻辑构造,因此必有一个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并起制约作用。由此可见,逻辑起点不管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逻辑起点确实定有其特定的标准。一般说来,对逻辑起点确实定是根据其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对此,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一书中曾为逻辑起点提出三条质的规定性[2]:第一,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应提醒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根底,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开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第三,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一样〕。黑格尔认为必须同时满足这三条规定性的范畴才能作为逻辑起点。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从商品这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起点出发,展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阐述,马克思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多样性都以胚芽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之中。国内一些著名学者通过考察?资本论?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进展理论建构的过程及经历,提出一个重要建议:关于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除了黑格尔提出的三条以外,还应补充两条[3]:一是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保持一致性〔即逻辑起点的抽象性应受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限制既不可抽象缺乏,也不应抽象过度〕;二是逻辑起点应当以直接存在的形态承当一定的社会关系。目前这两条补充规定性只是局部学者的观点,还没有为学术界普遍承受,因此在实际确定详细学科的逻辑起点时,一般只是根据黑格尔提出的三条规定性,而仅把后来补充的一条〔或两条〕作为参考。这种变化应该说表达了逻辑起点研究的时代语言和思维方式特点,对于逻辑起点的研究不无裨益。理解逻辑起点的质的规定性以后,我们就可以确定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了。二、心理安康课逻辑起点确实定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的根本问题进展答复所依赖的关键概念。通过考察心理辅导课的本质,即心理辅导课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根底,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开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那么心理辅导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规定又是什么呢?1.心理辅导课的本质心理辅导课程是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辅导课是学校按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社会需要,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在班级教学中,通过老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体验、感悟和交流分享,消除学生成长的烦恼,增进学生适应才能和健全人格的一种心理安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程的特征:以班级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团体动力学和其他心理安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开展和预防为主要功能;以班级团体为活动载体;通过活动、体验、感悟、交流分享,实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2.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心理安康课的逻辑起点除了满足逻辑起点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是心理辅导课本身独有或加以特殊规定的根本范畴,与研究对象的范畴在性质上一样或相近。按照这个逻辑,在心理辅导课的范畴中,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适度抽象的这样一个范畴上,即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常包括辅导者和一定数量的被辅导者,由几次到十几次团体活动构成,团体辅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究自我、接纳自我并调整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开发个体潜能,以进步适应才能,预防或解决心理问题。辅导的含义是帮助和指导,咨询的含义是询问、商量、磋商。从帮助学生成长的角度,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和超前的干预方式,辅导更为确切一些。因为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有诸多的穿插与重合的缘故,两者在学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中普遍通用,在香港和台湾早就如此。当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都应该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作必要的区分。心理辅导的对象往往是处在转变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安康状况相对良好。关注对象的将来,心理干预的重点是预防,超前干预,其目的是防止将来心理问题的发生,解决轻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是以遇到心理困惑或有强烈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学生为对象,关注对象的如今,解决那些较重的心理问题,干预的重点是解决现实的心理问题以促进开展,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个体的心理机能,进步心理安康程度。团体心理辅导在逻辑上被认作心理辅导课中最为简单的范畴,是因为它可以用来说明其他事物,特别是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团体动力等,而本身那么不需要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所表现出的最简单,为它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提供了量的规定性。而其最根本,那么为它作为起点又提供了质的规定性。所谓最根本,是指它保持了逻辑和逻辑所反映的对象的一致性。团体心理辅导的逻辑对象就是辅导者通过以团体动力学的原理为指导的人际互动对多人提供心理学帮助,一旦对此作出变更,其逻辑和对象的一致性就被破坏,逻辑的对象就发生质变,不再是原来的对象了,从而逻辑也就失去特定目的和意义。在这里,假如把团体去掉,与之亲密相连的团体动力学便无从谈起,成为了个体心理辅导;假如将心理改变,那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辅导。逻辑起点质的约束一旦失去,量的任意性就给逻辑起点确实定带来纷争。如,比团体心理辅导简单的是心理辅导,比心理辅导简单的是辅导,比辅导简单的是帮助最简单的范畴同时也必须是最根本的范畴。对于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中最根本的范畴,可以进展如下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课中必不可少的根本范畴。心理辅导课的根本范畴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联络,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其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活动方式范畴,心理辅导课的互动取自团体心理辅导;在活动目的范畴,心理辅导课的开展与预防来自团体心理辅导,其实团体心理辅导的长项是开展和预防,以及对轻度心理问题进展干预;在理论技术范畴,心理辅导课的团体动力学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根底;在群体构成范畴,心理辅导课中辅导老师引导班级学生活动,团体心理辅导那么是辅导者与一定数量的被辅导者;在活动机制范畴,心理辅导课的互动、体验、感悟、交流分享,皆来自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课最常见的现象。不管是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活动目的、群体构成,还是理论根底和技术,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三、对心理辅导课逻辑起点的验证为了证明上面通过逻辑推理导出的心理辅导课逻辑起点确实具有科学性、有效性,还应通过严格的检验。检验的方法就是运用上面列出的、关于逻辑起点的五个方面的质的规定性:第一,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课中最简单也是最抽象的范畴。它可以用来说明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制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说明心理辅导者〔对学生施行心理辅导的老师〕、说明被辅导者〔学生是承受心理辅导的人〕、说明辅导内容〔用来规定心理辅导做什么〕、说明辅导目的〔用以规定心理辅导所要实现的总目的和详细目的〕、说明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包括团体动力学在内的各种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说明心理辅导环境〔在团体之中〕、说明心理辅导机制〔互动、体验、感悟、交流分享〕,等等,而它本身一般是无需说明的,就像数学上不证自明的公理一样。一旦要对团体心理辅导作出进一步的说明,就要引入心理辅导心理安康团体等复杂得多的概念和范畴。可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符合黑格尔的第一条规定性〕。第二,由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推演出心理辅导课领域的所有范畴与学科。例如,由团体心理辅导的认知属性,可以产生出心理辅导心理常识传授心理辅导方法心理辅导形式心理辅导理论心理辅导资源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的家校合作等范畴,以及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心理辅导课程一般心理辅导与特殊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课设计心理辅导课程资源开发等学科;而由团体心理辅导的社会属性那么可产生出辅导目的人格开展心理辅导的职业道德等范畴,以及心理辅导概论心理辅导开展史心理辅导的评估等学科。可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确实是整个心理辅导课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根底,心理辅导课理论体系的全部开展都包含在教育活动这个胚芽之中〔可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符合黑格尔的第二条规定性〕。第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心理辅导课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一样。诚如团体心理辅导自身开展的历程所显示的那样,二十世纪初,借助心理卫生运动、指导运动和心理测验,团体心理辅导出如今心理治疗领域,当时就具备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形态和要素。所以,假设是选团体心理辅导作为逻辑起点,那么历史的开端就必定也是逻辑的开端〔可见团体心理辅导符合黑格尔的第三条规定性〕。第四,作为逻辑起点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心理辅导课研究对象完全一致,所以不可能存在抽象缺乏或抽象过度的问题〔符合瞿葆奎的第一条补充规定性〕[4]。第五,作为逻辑起点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直接存在的形态承当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心理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在心理辅导课中表达为心理辅导老师与承受心理辅导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只是一种观念或意识形态,而是直接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符合瞿葆奎的第二条补充规定性〕[5]。以上分析说明,团体心理辅导确实能经得起逻辑起点五个方面的质的规定性的严格检验。因此我们不妨在此断定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四、由心理辅导课逻辑起点引发的考虑借助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考虑当前心理辅导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促进心理辅导课的理论研究和推进心理辅导课的开展。这里,只就心理辅导课定义、心理辅导课误区和心理辅导课理论体系建构三个方面,结合国内有关研究成果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心理辅导课的定义课程的定义直接决定该学科的体系框架及内容,国内关于心理辅导课的定义很多,所表述的内涵大同小异,并无本质的差异;存在的差异在于名称的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可以分成以下四种:1.心理辅导课[6]这个定义根本表达了心理辅导课的内涵,缺乏之处是作为定义尚有待精炼。2.心理辅导活动课[7]钟志农于2022年出版的?心理安康辅导活动课操作指导?一书,就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书名的[8]。类似的表述还有心理辅导活动课程[9]。从心理辅导课的内涵来看,已经包括了游戏、活动、心理剧、座谈、讨论等方式,在心理辅导课的名称上加活动难免有外延过窄之嫌。3.心理安康课[10]名称不同。该表述外延更加广泛,还包括专门讲座、研讨等上课形式。4.班级心理辅导[11]这里强调了心理辅导中班级的元素。这四种关于心理辅导课表述除名称不同外,共同点有:第一,这种心理辅导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和技术指导;第二,是以活动为主的课程;第三,这种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展;第四,这种心理辅导的功能是开展性的;第五,这种活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开展性目的,二是预防性目的;第六,这种活动由承受辅导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进展。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还是心理辅导课这个名称更能确切地反映学校心理安康课程的内涵与本质。除此之外的其他类似表述要么定义过于涵盖过宽,如夏海鹰关于心理安康教育课程的表述[12];要么将心理辅导课称之为活动,不在课程之列,称之为心理安康活动[13],多少有失确切,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综上所述,笔者赞同心理辅导课的名称。在此,我们把心理辅导课定义为:心理辅导课是学校按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社会需要,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在班级通过老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体验、感悟和交流分享,消除学生成长的烦恼,增进学生适应才能和健全人格的一种心理安康教育形式。〔二〕心理辅导课存在的几种误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心理安康教育工作在国内学校教育中全面开展,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适应才能、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不管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实际工论文联盟作中,在心理辅导课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对于该项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心理辅导课方面现存的误区中以下四种比拟具有代表性,在此逐一剖析。1.德育化心理辅导课德育化倾向表如今用德育工作的方式做心理辅导工作,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势头,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影响,在过去由于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缺位,人们习惯于把心理问题同归于品德问题,这种思维形式的惯性还在起作用;二是认识原因,没有看到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在功能、内容、目的和方法上的差异;三是近年来德育对心理辅导方法的借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容易给人一种心理辅导等同于德育的印象,甚至误以为德育引入心理辅导方法就可以将心理辅导取而代之;四是对心理辅导的片面认识,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只是外表的皮毛的东西,没有认识到心理辅导的本质。2.医学化医学化在心理辅导方面的主要表现是把学生成长中的一般心理问题看作具有临床意义病症,贴标签。把临床干预引入课堂,工作目的是消除病症而不是促进学生成长。这种倾向的原因在于不理解心理辅导的功能是开展和预防,是一种超前干预形式,把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混淆于心理病症。论文联盟3.学科化心理辅导课中的学科化倾向也同样存在,心理辅导课学科化表如今没有区分心理辅导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以致于内容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雷同。但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明确:反对心理辅导课的学科化并不等于说心理辅导课不是一门课程。政府的有关文件已经明确规定要开设心理安康教育课程[14]。心理辅导课学科化倾向的原因是对心理辅导课的专业功能缺乏科学的认识,用学科知识讲解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强调心理学的知识构造的完好而忽略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后者作为学生成长的资源意义重大。4.形式化心理辅导形式化的倾向就是出于应付检查、参观等面子需要才开展此项工作。这种情况原因很多,许多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有诸多实际困难(如缺乏师资、教材等)不得已而为之;有的是对心理辅导课的重要意义认识缺乏而硬充门面。上述误区的存在,对心理辅导课的开展非常不利。我们看到这些误区的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缺乏或有误,科学的专业化培训需求之迫切由此可见一斑。〔三〕关于心理辅导课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对心理辅导课的内涵有了比拟深化、确切的理解,并对心理辅导课的定义有了比拟科学、全面的把握以后,我们就不难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建构出关于心理辅导课的完好理论体系。任何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都应由三个局部组成:一是关于该学科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所要答复的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一学科;二是关于该学科的根本原理要对该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内在联络及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答复是什么的问题;三是关于如何运用该学科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答复的是怎样做的问题。心理辅导课的理论体系也应由这三局部组成:一是涉及对心理辅导课意义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