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总论31张课件_第1页
伤寒论总论31张课件_第2页
伤寒论总论31张课件_第3页
伤寒论总论31张课件_第4页
伤寒论总论31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总论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回里有你。伤寒论总论伤寒论总论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回里有你。《伤寒论》总论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8/20/20212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伤寒论》的现存版本、伤寒的涵义、六经病证的传变及治则。2.熟悉《伤寒论》的评价、学术渊源及成就、六经及六经病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3.了解张仲景的生平、时代背景及伤寒论学习方法等。计划学时:2时8/20/20213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一、情境创设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语言交际学习,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当某一学习目标达成而教学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时,教师应该提升情境创设的多层面,注重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帮助学生在情境交际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触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1.多元化设计情境以导入课文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通过对学生多元智能的挖掘,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需求和不同需求,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常见的有音乐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有时还可运用朗朗上口的吟诵来唤起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关注。如教学现在进行时,就特别适用这种多元化情境设计导入。一上课,笔者首先播放一首英语儿歌:“Monkeymonkey,whatareyoudoing?I'mjumping,I'mjumping…”“啪啪啪!”学生们一边跟着朗诵做跳跃动作,一边拍三下手,然后对儿歌中提到的各种动物的爬、走、游等动作一一动脑、动口、动手、动脚地模仿,一节课下来,连班上学习能力最弱的学生也掌握了现在进行时的运用。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特长进行教学,他们有的擅长视觉认知,有的擅长听觉认知,有的擅长乐感认知……引入儿歌并要求学生模仿儿歌中提到的各种动作,充分调动了不同的学生的认知特长,使其积极投入语言学习,提高了交际能力。可见,这种多元化的情境设置,能充分调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角色。2.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多元化地展示情境材料。以7BUint5AbilitiesReadingⅠ为例,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了一些图片,利用图片创设两个情境。情境材料一:ZhangHua把水浇在夹克衫上,用毛毯扑灭火。情境材料二:ZhangHua为救火受伤住院,人们手捧鲜花和礼物来看望他。笔者通过图片教授单词、演练句型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开发学生的语言逻辑智能,帮助学生克服在交际中遇到生词、句型的困难;通过多媒体播放ZhangHua冲进厨房救邻居的Flash动画,让学生观察、讨论、描述自己的发现,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使得交际继续进行;在学生进行情景描述后,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和互动,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开发学生的“交往—交流智能”;通过动作模仿、扮演角色和各种游戏,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这种多元化的情境设计,既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又激活了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在课堂语言交际中,除有师生交流外,还应有生与生、生与集体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能在全方位的交流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二、情境创设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增加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托,以学生身边的素材为题材,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优先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境创设。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乐于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读到的,经过认真的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1.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求新求异是现代青少年的显著特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如在教授校本课程《MiluDeerinChinaToday》一课时,笔者先用一个“怪兽”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Itsheadislikeahorse's,itsbodyislikeadonkey's(驴),itshoofs(蹄)arelikeanox's,anditsantlers(角)arelikeadeer's.“怪兽”展现在课堂上后,学生们显得无比兴奋,对这个“怪兽”——麋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了解有关麇鹿的知识,同时设置问题:“麇鹿现在在中国受到怎样的保护?”以此留下悬念,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疑惑和主动思考中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这样教学,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中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主动交际的兴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情境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游戏心理特征非常显著,学生常常能够在互动的游戏式学习中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对口令”、“做与指令相反的动作”等方式进行教学情境设置,能高度集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游戏式情境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了活泼、积极的学习经验,又使学生融入想象和挑战的趣味情境,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教学7BUnit6pets一课时,笔者利用彩色粉笔画出可爱的动物简笔画,开始只是勾勒出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请学生猜笔者所画的动物名称和身体部位名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扫清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生词障碍。然后,笔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编写动物谜语,使得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在接下来的竞猜动物的游戏中,学生争着开口,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去,提高了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三、情境创设生活化生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源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贴近生活,巧设实物情境。所谓实物情境,是通过实物的帮助,来增加英语学习的直观性,让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英语课堂不能总是用趣味环节当调味剂,当学生产生懈怠和厌倦心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设计出动态实物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在教授牛津英语7AUnit1Mydreamhome中的方位介词时,笔者预先让学生在课前把英语课本、手表、笔袋等藏在教室各处(如讲台下、课桌里、书包里、门背后等),这样的情境铺设,为英语课堂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场所,并指定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真实地找物品这一情境,既有效学习了between,over,behind,opposite等介词,又在教学中自然地引出“寻物启事”的写法,使教学任务为生活服务,真正加强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如教学牛津英语7AUnit2MyDay一课,在讨论新学校的schoollife时,笔者用自己拍摄的学校的照片、学生参加运动会和艺术节的照片等来创设生活情境,使英语课堂形象化、生活化。另外,活学活用已学知识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如出游、购物等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平时多将英语运用于生活中的日常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电视及广播里的英语信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之多元化、生活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责编雷靖)问题解决是近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问题”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载体,“问题解决”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并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使“问题解决”更强调先有“问题”后解决,更好地体现“问题解决”的目标、策略与过程。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不少教师存在模糊认识。如,有的教师认为,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分析、掌握数量关系,担心禁锢学生的思维,回到传统应用题套用解题思路的老路上,怕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反之,又会降低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综合思维,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而无法正确处理解决问题与分析数量关系的关系,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训练,造成解决问题的教学效益不高。如何更有效地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问题解决”提出的目标,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研究,把教给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当作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问题解决耕耘播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数学问题解决”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要合理地构建“数学问题”体系,在构建数学问题体系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发现新知的成功感进行点拨,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初步感知如何确定同一象限内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师: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能确定熊猫馆和狮虎山的位置吗?生:不能确定。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两个馆都在北偏东的位置上。师:怎样区分熊猫馆和狮虎山的位置呢?生:知道熊猫馆北偏东多少度,狮虎山北偏东多少度。(初步感知如何确定同一象限内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师:请小导游再来介绍动物园其他场馆的位置。(学生介绍)师:小导游说长颈鹿和大象馆在北偏西60°的方向上,这一次能确定这两个馆的位置吗?生:也不能。师:为什么?生:这两个馆都在北偏西60°的方向上,但不知道离喷泉广场的距离。师:也就是距离(课件出示),如何描述这两个馆的位置呢?学生思考,汇报。这节课教师抓住了两个关键问题入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认识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二、变换问题训练,为求异思维浇水施肥“数学问题解决”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而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与他的求异思维能力成正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数学开放型题”,这种题目往往条件不充分和结论不确定,以至于解题的方法和策略也是开放的。而发散思维正好和这种开放性相呼应。例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探索规律》,在探索规律的教学中如何很好地体现求异思维。某学校食堂按下图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课本第88页第3题)。■师:1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摆桌子,完成表格(表略)。(课件)桌子张数张(1,2,3,4,5…,n),可坐人数人。变式练习:师:若按照上图的摆法摆放桌子和椅子,完成下表(表略)。桌子张数张(1,2,3,4,5…,n),可坐人数人。这样,通过变式练习,充分运用了变化的观点,不断变换问题的情境,纵横变通,纵深发展。能使学生在发现、认识、掌握数学知识间的变与不变的联系中,提高了求异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三、多途径的引领,为数学化学习开枝散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让他们认真观察、收集数据,联想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真实的数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依此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由于“问题解决”教学始终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随时运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应用的时机,体会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在头脑里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学认知结构,因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进一步寻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创新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后续发展服务。伤寒论总论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伤寒论总论伤寒论《伤寒论》总论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10/17/20222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10/15/2022《伤寒论》总论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伤寒论》的现存版本、伤寒的涵义、六经病证的传变及治则。2.熟悉《伤寒论》的评价、学术渊源及成就、六经及六经病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3.了解张仲景的生平、时代背景及伤寒论学习方法等。计划学时:2时10/17/20223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教学目的及要求10/15/20223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三、伤寒的涵义 四、六经的概念 五、《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 (一)《伤寒论》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关系 (三)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四)六经病证的传变六、《伤寒论》的论治法则七、《伤寒论》的学习方法

10/17/20224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10/15/20224《伤寒论》总论《伤寒论》的评价《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外感病及杂病中医四大经典著作。10/17/20225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10/15/20225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总论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1.《伤寒论》的作者: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公元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后世尊称为医圣。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无传。现代所本者为后世医家记述:10/17/20226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10/15/20226《伤寒论》总论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张仲景为王仲宣望色诊病的故事;唐•甘伯宗《名医录》最早记载其籍贯、姓名、师授、官职等。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

明•李濂撰写“张机补传”;清•陆九芝撰写“补后汉书张机传”;现代黄竹斋撰写《医圣张仲景传》。10/17/20227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张仲景为王仲宣望色诊《伤寒论》总论2.时代背景:①政治黑暗:东汉末年,外戚内宦轮流专政;②战乱频繁:农民起义,群雄割据,三国战乱;③疫疠流行171、173、179、182、185、217。10/17/20228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2.时代背景:10/15/20228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3.著作沿革:《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约成书于公元200~205年;因为战乱而散失。亦作《伤寒卒病论》。

①早期传本:A西晋·王叔和收集重新整理编次为《张仲景方论》36卷,并收入《脉经》(315条)。B隋、唐·孙思邈撰《千金翼方》时,收载于卷九、卷十之中。计392条,109方。C唐·王焘收入《外台秘要》。10/17/20229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3.著作沿革:10/15/20229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②正式版本:A宋本《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于1065刊行单行本《伤寒论》;现存明·赵开美(1599年)的仿宋影摹复刻本。B宋本《金匮玉函经》:北宋“校正医书局”于1066刊行《金匮玉函经》,同体异名别本。C南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1144年):既是《伤寒论》的版本之一,又是第一部系统的全文注释阐发书。10/17/202210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②正式版本:10/15/202210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③其他版本:国外两种:A康治本《伤寒论》:1849年日本发现,仅有60条原文,50首方剂。上载系“写于唐贞元乙酉岁(805年),沙门了纯重抄于康治二年(1143年)”。B康平本《伤寒论》:日本发现,侍医丹波雅忠抄于康平三年(1060年),后来又经过多次转抄,1937年大冢敬节校勘印行。10/17/202211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③其他版本:10/15/202211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国内三种C湖南本《伤寒杂病论》:1933年刘昆湘、刘宗迈在长沙石印;浏阳刘昆湘在江西山中遇张隐君得是书。D四川本《伤寒杂病论》:刘熔经1934年石印;刘熔经←张齐五←袁某←涪陵山中某石洞的石匣内。E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黄竹斋1939年刻印黄竹斋(1934年)←罗哲初←左盛德←张绍祖;罗哲初→罗继寿1956年交出,196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铅印出版。10/17/202212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国内三种10/15/202212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总论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学术渊源:《伤寒杂病论·自序》学术成就:A方法学:创立六经辨证体系,确立辨证论治原则;B治法学:完善并且具体应用治疗八法;C方剂学:集汉以前方药之大成,方书之祖,群方之冠;此外:用药剂型多样,重视药后调护。10/17/202213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10/15/20《伤寒论》总论三、“伤寒”的涵义1.广义: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2.狭义:指感受风寒邪气,感而即发的外感病。《伤寒论》所论者是广义?狭义?考察《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可知。西医学所说的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TyphoidFever),其涵义与《伤寒论》概念完全不同,不可混淆。10/17/202214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三、“伤寒”的涵义10/15/202214陕西《伤寒论》总论四、《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1.六经的概念①何谓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②六经的本义:阴阳本是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阴阳定性、三阳三阴定量。《内经》:“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阳三阴”③六经的来源:《内经》其用法主要有三10/17/202215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四、《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10/15/《伤寒论》总论2.六经病:是指六经所属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证候。3.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和体系。以六经所属经络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正气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借以判断其病位、性质和病机,并据此作出诊断、提出治法方药,说明调养护理,指出预后转归等。10/17/202216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2.六经病:是指六经所属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伤寒论》总论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应用六经辨证方法去辨析处理六经病证是《伤寒论》核心内容。张仲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归纳外感病的证治,是通过对以脉证为中心的六经病证,进行综合、分析,辨明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等,并给予立法处方,说明煎服禁忌,调养护理,指出预后转归。10/17/202217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应用六经辨证方法去《伤寒论》总论五、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1.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早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中应用了八纲辨证的分析方法。2.与经络脏腑辨证: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经络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六经所属的经络与脏腑是六经病证产生的生理病理基础,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转归,不能脱离经络脏腑而孤立存在,所以经络脏腑辨证是六经辨证的基础,六经辨证中包含了经络脏腑辨证的内容。10/17/202218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五、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10/15/202《伤寒论》总论六.六经病证的传变①传变的含义:②影响传变的因素:A正气,B邪气,C治疗,D宿疾等。③传变的方式:

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等。④特殊类型:

A合病,B并病,C直中,D两感10/17/202219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六.六经病证的传变10/15/202219陕西《伤寒论》总论七、《伤寒论》的论治法则包括治则和治法。治则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防治疾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大原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伤寒论》的治则可概述为四个方面,而具体治法则贯穿其中(一)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治疗学原则,含有预防医学意义。。10/17/202220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七、《伤寒论》的论治法则10/15/20222《伤寒论》总论(二)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治疗原则。这里的“本”就是病因,就是病源,就是病机,即疾病的本质所在。治病求本包括了正治和反治。

(三)调理阴阳,祛邪扶正,以平为期调理阴阳是指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恢复阴阳相对平衡的治疗原则。(四)明确标本,区分缓急

10/17/202221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二)治病求本10/15/202221陕西中医《伤寒论》总论八、《伤寒论》的学习方法简介首先要明确从《伤寒论》中学什么?1、掌握《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包括六经病证,各经病证的本证、兼证、主要变证的辨证要点、治法方药)2、熟悉《伤寒论》临床辨证思维的原则和方法3、培养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奠定基础。10/17/202222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八、《伤寒论》的学习方法简介10/15/202《伤寒论》总论八、《伤寒论》的学习方法简介(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二)了解文法特点,弄清字词含义(三)熟读背诵原文,领会精神实质(四)以六经病为纲,以方证为目(五)学以致用,联系临床实践(六)适当参阅注本,结合现代研究10/17/202223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八、《伤寒论》的学习方法简介10/15/202《伤寒论》总论常用参考书籍文献研究1.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学苑出版社,19932.李顺保《伤寒论版本大全》学苑出版社出版,20013.张启基、王辉武合编《伤寒论手册》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年出版。4.刘渡舟主编《伤寒论辞典》,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杜雨茂主编《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1988年陕西科技出版社6.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10/17/202224陕西中医学院董正华《伤寒论》总论常用参考书籍10/15/202224陕西中医学《伤寒论》总论原文注释阐发7.李心机编著《伤寒论通释》2003年8.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译释》,1992年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