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课件_第1页
血液循环课件_第2页
血液循环课件_第3页
血液循环课件_第4页
血液循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四章

血液循环11、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在于实现血液的各项功能,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2第一节心脏生理第一节心脏生理3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①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即一次心跳。②心率(HR):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①心动42、心率的生理变动①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

②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30次;③成年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④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⑤体温每↑1℃→心率↑10次/分。2、心率的生理变动53、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60/心率,心率越快,心动周期越短。如心率75次/分时,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为0.8s心房收缩占0.1s,舒张占0.7s;心室收缩占0.3s,舒张占0.5s。从心室开始舒张到心房开始收缩之前这段时间,心房、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3、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如心率75次/分时,一个心动周期的时6123456781234567874、心泵血特点:①左右一致,上下不同步②舒张期>收缩期,当HR↑时,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二)心脏泵血过程4、心泵血特点: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同。现以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1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2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3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1=主A内压2=左心室内压3=左心房内压4=心音5=心室容积⑦=心房收缩期①=等容收缩期②=快速射血期③=缓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⑤=快速充盈期⑥=减慢充盈期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14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5(三)心输出量1、概念:①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人60~80ml。②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三)心输出量1、概念:②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6③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按心率75次/分算,心输出量为4.5~6.0L,平均5L。③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17④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一般成人体表面积为1.6~1.7m2,安静时心输出量4.5~6L,故心指数为3.0~3.5L/(m2·min)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指标。④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18⑤心脏做功量心室收缩一次,向动脉内射血要克服动脉压所形成的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称搏出功。左心室每搏出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13.6×9.807/1000⑤心脏做功量19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指心室射血前心室内的血量。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若前负荷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20(3)心室肌收缩能力:指心室肌细胞本身的功能状态。心室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2)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阻力。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少。(3)心室肌收缩能力:指心室肌细胞本身的功能状态。(2)心肌21(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心率>150次/分或<40次/分时,心输出量均↓。(4)心率:22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23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心力贮备主要表现在搏出量和心率两个方面。健康成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180~200次/分,搏出量可提高到150~170ml,正常成人心力贮备为25L/min。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24(四)心音1、定义: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它是由心室肌舒缩、瓣膜开闭、血液流动等引起机械振动而产生的。用听诊器一般可听见清晰的两个心音,第1心音“咚”和第2心音“嗒”。(四)心音1、定义: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用听诊器一25项目第1心音第2心音特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音调高,响度小,持续时间短主要成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标志意义心室收缩开始反映心室肌收缩力强弱和房室瓣的功能心室舒张开始反映动脉血压高低和动脉瓣功能项目第1心音第2心音特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音调高,响26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①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收缩性,无自律性。也称为工作细胞。②自律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有自律性,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特殊传导系2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28(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复杂,其特点是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共分5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期历时较长,有2期平台。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2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3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310期(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化过程)32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33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34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354期(静息期)4期(静息期)36自律细胞的共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缓慢去极化。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即爆发动作电位。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是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律性的基础。(二)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自律细胞的共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缓慢去极化。去极化3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38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1)概念:心肌细胞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2)心肌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心脏的自律性源于心肌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心肌的生理特性1.自动39(2)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每分钟100次;房室交界次之,

约每分钟50次;室内传导最低,约每分钟20~40次。

(3)几个概念:1)正常起搏点:正常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2)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3)几个概念:1)正常起搏点:402)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节律。

3)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于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

4)异位起搏点: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或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

升高,心脏活动将由潜在起搏点控制,这时的潜在起搏点,称为异位起搏点。

2)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节律。3415)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

2、传导性(1)传导机制: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工作细胞都有传导性。与神经纤维传导机制相同,即通过局部电流学说而实现。

5)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242

(2)传导途径简示如下:(2)传导途径简示如下:43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44(3)房室延搁及意义: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延搁时间较长,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意义: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即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始兴奋和收缩。因此,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收缩的重叠现象,使心室得以充足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射血。

(3)房室延搁及意义:453.兴奋性

(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3.兴奋性(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4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4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48(2)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功能。(2)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49(3)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①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的或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时,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②代偿性间歇:期前兴奋和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3)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5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51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524、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大

(3)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4)“绞拧”作用4、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2)对细53(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温度、pH值影响: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体温降低,心率变慢。体温↑1℃,心率↑10bpm;血液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pH值升高,心肌舒张不全,以至于停止于收缩状态。

(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温度、pH值影响:542、离子对心肌的影响K+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血K+降低时,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收缩性均升高,但传导性降低。血K+升高时,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下降,严重时心脏停止在舒张状态。2、离子对心肌的影响K+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552)Ca2+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血Ca2+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

3)Na+高Na+,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升高,收缩力减弱。低Na+,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降低,收缩力增强。

2)Ca2+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3)Na+56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形。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0.2s,竖的1格为0.1mv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5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5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59ⅠⅡⅢaVRaVLaVFⅠⅡⅢaVRaVLaVF6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61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ANP):作用: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ANP):62第二节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切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2、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管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小,是血流阻力最大的部位,被称为阻力血管。第二节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单位时633、血压:1)定义: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BP)。2)血压的特征:ⅰ各血管的压力: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这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

ⅱ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心缩期↑,心舒期↓ⅲ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心房的过程,由于克服血流阻力而不断消耗能量,血压逐渐下降。3、血压:2)血压的特征:ⅱ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心缩期↑,64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65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1、几个概念1)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2)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664)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

5)平均动脉压: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3)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4)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5)平均动脉压:6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68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脉压:30~40mmHg(4.0~5.3kPa)临床上动脉血压的记录方法为: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100~120mmHg(13.369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动脉血压随年龄逐渐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升高。

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703、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保证各器官足够的血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压过低,器官血流量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造成严重后果;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肌收缩的后负荷,久之可导致心室肥厚,心室扩大,心力衰竭。

3、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71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高血压”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低血压:收缩压<90mmHg72(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肌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③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73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74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5)大动脉管壁的弹性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75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76(三)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脉搏的频率与节律是心率和心律的反映,紧张度取决于收缩压的高低。(三)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脉搏77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一)微循环1、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2、微循环的7个组成部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

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一)微循环1、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7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7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80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网→微静脉。作用:这条通路由于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大,血管曲折迂回,穿行于细胞间隙中,血流缓慢等因素,所以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血液经微动脉→81

(2)直捷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作用:此通路血流速度快,经常开放,主要功能是使部分血液快速回心。

(3)动静脉短路:血液由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此通路多分布于皮肤,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直捷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82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834、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1)毛细血管前阻力:前阻力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可控制所属整个微循环的血流量,有微循环“总闸门”之称。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组织的血液灌流减少;反之,增加。4、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1)毛细血管前阻力:84

(2)毛细血管后阻力:指微静脉,也称为“后闸门”。微静脉收缩时,后阻力增大,毛细血管网血液淤滞。但在正常情况下,微静脉舒缩不明显。(2)毛细血管后阻力:85(二)组织液更新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

(1)来源: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生成的。

(2)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成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毛细血管壁。

(二)组织液更新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1)来源:组织液是由8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87(3)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公式如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33kPa;静脉端为-1.07kPa。即在动脉端有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又回流血管,另一小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由淋巴管运回血液。

(3)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882、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3、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调节体液平衡2)回收蛋白质3)运输脂肪、脂溶性维生素4)防御和免疫功能2、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3、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调节体液平8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90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CVP):通常把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4~12cmH2O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913、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意义:

①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②作为临床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观察指标。(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静脉回心血量:单位时间内由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量。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3、中心静脉压测定的意义:①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92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舒期室内压↓→抽吸心房、大静脉血的作用↑→中心静脉压↓。(2)重力和体位:平卧位时对静脉回流影响不大。由卧位突然直立时,大量血液滞留于心水平以下血管中,静脉回流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头晕眼花)2、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肌收缩力:(2)重力和体位:93(3)骨骼肌挤压作用:骨骼肌的节律性舒缩,挤压血管,加之静脉瓣的作用,对静脉血回流有利。

(3)骨骼肌挤压作用:94(4)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膜腔内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流↑。相反,呼气时静脉回流减少(4)呼吸运动:95五、心、肺、脑的血流特点(自学)五、心、肺、脑的血流特点96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心接受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大部分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小部分接受交感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1、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97起源神经递质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BP心迷走神经延髓乙酰胆碱↓↓↓↓↓心交感神经脊髓胸段1~5节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比较起源神经递质心率房室传导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BP心迷走神经延髓982、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作用:1)由脊髓发出2)分布到全身血管平滑肌3)释放去甲肾上腺素4)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血压↑。2、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作用:993、舒血管神经及其作用1)交感舒血管神经: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血管上,通常只在机体处于激动或做剧烈运动时才发挥作用,使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主要分布于肝、脑、唾液腺、外生殖器等处的血管。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起调节局部血流量作用。

3、舒血管神经及其作用1)交感舒血管神经: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血100(二)心血管中枢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群,称为心血管中枢。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包括心血管交感中枢和心迷走中枢。他们共同作用,使心脏活动协调、统一。(二)心血管中枢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调节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101安静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较高→心率↓血压↓激动及运动时:心交感中枢及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升高→心率↑血压↑安静时:激动及运动时:102(三)心血管活动的放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三)心血管活动的放射性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103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04(2)颈动脉小球和主动脉小球化学感受性反射平时主要对呼吸中枢有调节作用,但对心血管中枢无明显作用。只是在窒息、低氧、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发挥作用,通过交感缩血管中枢调节,使血压上升,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又称为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2)颈动脉小球和主动脉小球化学感受性反射105二、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因素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比较见下表二、体液调节(一)全身性体液因素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06项目心脏血管临床应用肾上腺素HR↑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腹腔和皮肤血管收缩,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强心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减压反射使HR↓除冠状血管外的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升压项目心脏血管临床应用肾上腺素HR↑腹腔和皮肤血管收缩,冠状血107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有三种。1)血管紧张素I无生理活性。2)血管紧张素Ⅱ和Ⅲ具有升压作用(在某些原因使血压明显下降时发挥作用)。3)血管紧张素Ⅱ和Ⅲ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有三种。108(二)局部性体液因素局部性体液因素包括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和组织代谢产物(CO2、乳酸、H+、腺苷等)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引起局部组织中的微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局部组织器官活动。(二)局部性体液因素局部性体液因素包括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和109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四章

血液循环1101、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在于实现血液的各项功能,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周而复始地定向流动,称为血111第一节心脏生理第一节心脏生理112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①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即一次心跳。②心率(HR):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一、心动周期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动周期与心率1、概念①心动1132、心率的生理变动①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60~100次/分,平均75次/分;

②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30次;③成年女性心率比男性稍快;④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⑤体温每↑1℃→心率↑10次/分。2、心率的生理变动1143、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动周期=60/心率,心率越快,心动周期越短。如心率75次/分时,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为0.8s心房收缩占0.1s,舒张占0.7s;心室收缩占0.3s,舒张占0.5s。从心室开始舒张到心房开始收缩之前这段时间,心房、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3、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如心率75次/分时,一个心动周期的时11512345678123456781164、心泵血特点:①左右一致,上下不同步②舒张期>收缩期,当HR↑时,舒张期缩短更明显。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同。现以左心室为例说明:(二)心脏泵血过程4、心泵血特点: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左右心室基本相同。现以11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1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1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2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21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22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1=主A内压2=左心室内压3=左心房内压4=心音5=心室容积⑦=心房收缩期①=等容收缩期②=快速射血期③=缓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⑤=快速充盈期⑥=减慢充盈期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123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24(三)心输出量1、概念:①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人60~80ml。②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成人射血分数为55%~65%(三)心输出量1、概念:②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25③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按心率75次/分算,心输出量为4.5~6.0L,平均5L。③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心输出量,简126④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一般成人体表面积为1.6~1.7m2,安静时心输出量4.5~6L,故心指数为3.0~3.5L/(m2·min)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指标。④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127⑤心脏做功量心室收缩一次,向动脉内射血要克服动脉压所形成的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或做功量称搏出功。左心室每搏出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13.6×9.807/1000⑤心脏做功量128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指心室射血前心室内的血量。一定范围内,心肌前负荷↑→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若前负荷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129(3)心室肌收缩能力:指心室肌细胞本身的功能状态。心室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2)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阻力。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心肌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少。(3)心室肌收缩能力:指心室肌细胞本身的功能状态。(2)心肌130(4)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心输出量↑。心率>150次/分或<40次/分时,心输出量均↓。(4)心率:131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32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心力贮备主要表现在搏出量和心率两个方面。健康成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180~200次/分,搏出量可提高到150~170ml,正常成人心力贮备为25L/min。3、心力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133(四)心音1、定义: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它是由心室肌舒缩、瓣膜开闭、血液流动等引起机械振动而产生的。用听诊器一般可听见清晰的两个心音,第1心音“咚”和第2心音“嗒”。(四)心音1、定义: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用听诊器一134项目第1心音第2心音特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音调高,响度小,持续时间短主要成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标志意义心室收缩开始反映心室肌收缩力强弱和房室瓣的功能心室舒张开始反映动脉血压高低和动脉瓣功能项目第1心音第2心音特点音调低,响度大,持续时间长音调高,响135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①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有收缩性,无自律性。也称为工作细胞。②自律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有自律性,无收缩性。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可分为2大类:特殊传导系13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37(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复杂,其特点是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共分5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期历时较长,有2期平台。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13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3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400期(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化过程)141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142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143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1444期(静息期)4期(静息期)145自律细胞的共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缓慢去极化。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即爆发动作电位。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是与非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也是形成自律性的基础。(二)窦房结细胞和蒲肯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自律细胞的共同点: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缓慢去极化。去极化14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47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1)概念:心肌细胞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2)心肌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心脏的自律性源于心肌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心肌的生理特性1.自动148(2)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每分钟100次;房室交界次之,

约每分钟50次;室内传导最低,约每分钟20~40次。

(3)几个概念:1)正常起搏点:正常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故窦房结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2)自律组织各部的自律性:(3)几个概念:1)正常起搏点:1492)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节律。

3)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由于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

4)异位起搏点: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的自律性下降,或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

升高,心脏活动将由潜在起搏点控制,这时的潜在起搏点,称为异位起搏点。

2)窦性节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窦性节律。31505)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

2、传导性(1)传导机制: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工作细胞都有传导性。与神经纤维传导机制相同,即通过局部电流学说而实现。

5)异位心律: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2151

(2)传导途径简示如下:(2)传导途径简示如下:152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53(3)房室延搁及意义: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延搁时间较长,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意义: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即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始兴奋和收缩。因此,心房和心室不会发生收缩的重叠现象,使心室得以充足血液充盈,有利于心室射血。

(3)房室延搁及意义:1543.兴奋性

(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3.兴奋性(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会155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5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57(2)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以保证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功能。(2)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意义:158(3)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①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之前,心室受到一次人工的或异位起搏点传来的刺激时,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②代偿性间歇:期前兴奋和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3)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15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60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614、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

(1)不发生强直收缩

(2)对细胞外液Ca2+依赖性大

(3)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4)“绞拧”作用4、收缩性心肌收缩的特点:(1)不发生强直收缩(2)对细162(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温度、pH值影响: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体温降低,心率变慢。体温↑1℃,心率↑10bpm;血液pH值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pH值升高,心肌舒张不全,以至于停止于收缩状态。

(二)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1、温度、pH值影响:1632、离子对心肌的影响K+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血K+降低时,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收缩性均升高,但传导性降低。血K+升高时,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下降,严重时心脏停止在舒张状态。2、离子对心肌的影响K+对心肌细胞有抑制作用。1642)Ca2+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血Ca2+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

3)Na+高Na+,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升高,收缩力减弱。低Na+,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降低,收缩力增强。

2)Ca2+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3)Na+165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形。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0.2s,竖的1格为0.1mv四、正常体表心电图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一定部16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6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68ⅠⅡⅢaVRaVLaVFⅠⅡⅢaVRaVLaVF169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70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ANP):作用: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房钠尿肽(ANP):171第二节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切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也称为容积速度。2、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血流阻力。主要取决于血管管径。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小,是血流阻力最大的部位,被称为阻力血管。第二节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1、血流量:单位时1723、血压:1)定义: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BP)。2)血压的特征:ⅰ各血管的压力: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这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基本动力。

ⅱ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心缩期↑,心舒期↓ⅲ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心房的过程,由于克服血流阻力而不断消耗能量,血压逐渐下降。3、血压:2)血压的特征:ⅱ动脉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心缩期↑,173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74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1、几个概念1)动脉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2)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1754)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

5)平均动脉压: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3)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降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4)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值,称为脉压。5)平均动脉压:176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77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脉压:30~40mmHg(4.0~5.3kPa)临床上动脉血压的记录方法为:收缩压/舒张压mmHg(kPa)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100~120mmHg(13.3178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动脉血压随年龄逐渐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体力劳动、运动、情绪激动时可暂时升高。

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动:1793、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循环,保证各器官足够的血流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血压过低,器官血流量供应不足,尤其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造成严重后果;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肌收缩的后负荷,久之可导致心室肥厚,心室扩大,心力衰竭。

3、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水平的平均动脉血压对于推动血液180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高血压”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低血压:收缩压<90mmHg181(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肌射血和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③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以及保持血液的连续流动。(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1、动脉血压的形成①前提条件:182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83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5)大动脉管壁的弹性2、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184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85(三)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脉搏的频率与节律是心率和心律的反映,紧张度取决于收缩压的高低。(三)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动,简称脉搏。脉搏186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一)微循环1、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2、微循环的7个组成部分: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

三、微循环和组织液更新(一)微循环1、定义:微动脉与微静脉187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8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89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网→微静脉。作用:这条通路由于毛细血管壁薄,通透性大,血管曲折迂回,穿行于细胞间隙中,血流缓慢等因素,所以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3、微循环的三条通路及其功能(1)迂回通路:血液经微动脉→190

(2)直捷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作用:此通路血流速度快,经常开放,主要功能是使部分血液快速回心。

(3)动静脉短路:血液由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此通路多分布于皮肤,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2)直捷通路:血液经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191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924、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1)毛细血管前阻力:前阻力血管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可控制所属整个微循环的血流量,有微循环“总闸门”之称。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组织的血液灌流减少;反之,增加。4、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1)毛细血管前阻力:193

(2)毛细血管后阻力:指微静脉,也称为“后闸门”。微静脉收缩时,后阻力增大,毛细血管网血液淤滞。但在正常情况下,微静脉舒缩不明显。(2)毛细血管后阻力:194(二)组织液更新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

(1)来源:组织液是由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而生成的。

(2)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血浆成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毛细血管壁。

(二)组织液更新1、组织液生成和回流(1)来源:组织液是由195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96(3)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公式如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33kPa;静脉端为-1.07kPa。即在动脉端有组织液生成,在静脉端大部分组织液又回流血管,另一小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由淋巴管运回血液。

(3)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1972、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3、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调节体液平衡2)回收蛋白质3)运输脂肪、脂溶性维生素4)防御和免疫功能2、影响组织液循环的因素3、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1)调节体液平198第四章血液循环课件199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CVP):通常把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4~12cmH2O1、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四、静脉血压与血流(一)静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2、中心静脉压(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