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完整版课件_第1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完整版课件_第2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完整版课件_第3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完整版课件_第4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评价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结构: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必修2,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对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上一节曲线与方程更系统,更完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本节奠定了基础;而对本节的学习是坐标法的又一次深入,它为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范例。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思想

本节主要体现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这种思想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一、教材分析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难点成因:①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不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浅。②运算能力低,遇到问题太依赖于课本,缺乏积极的动脑习惯。③逻辑思维不是很强,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并根据条件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运算能力,加强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教法与学法分析①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自觉的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且加入鼓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

1.教法分析课堂结构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拓展引申,对比分析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启发引导,推导方程动手实验,归纳概念范例教学,巩固提高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经历椭圆图形的形成过程、定义的归纳概括过程、方程的推导化简过程,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2.学法分析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①学生准备:铅笔,图钉,细绳②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典型例题3、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由神七搭载我国三名宇航员成功完成舱外行走,实现历史性突破入手,提问:“你知道神七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形状吗?”预设学生回答为椭圆,补充“由椭圆在近地点变轨为圆。为什么要变轨?何处是近地点?你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吗,就让我们从学习椭圆开始吧!

接着用课件展示神七运动轨迹的图片,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椭圆形状的物体,并看图片,从而引入本课。四、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神七的成功发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更积极的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四、教学过程设计(二)动手实验,归纳概念

提问:”你还记得不用圆规怎样画出圆形吗?又是怎样给圆下定义的?”在学生回答后,用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

动手实验。将细绳两端固定,用笔将细绳拉紧并运动,看能得到怎样的图形?待学生画完后,用课件演示画椭圆的过程。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画椭圆的过程,类比圆的定义,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吗?”先让某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给予补充,逐步完善,概括出椭圆的定义。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F1,F2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定义,提出:“为何‘常数’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呢?等于、小于又如何呢?”

四、教学过程设计(三)启发引导,推导方程

为了更好的研究椭圆的性质,需要建立椭圆的方程。怎样建立椭圆的方程呢?本环节我预设如下几个步骤进行:(1)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动点的坐标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建系方案:方案1:以定点F1为原点,两定点所在直线为X轴;方案2:以定点F2为原点,两定点所在直线为X轴;方案3:以两定点所在直线为X轴,其垂直平分线为Y轴;方案4:以两定点所在直线为Y轴,其垂直平分线为X轴。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

四、教学过程设计我加以引导:建立坐标系的一般原则:尽量使曲线对于坐标轴具有较多的对称性,让一些关键点的坐标尽可能简单,以便于计算。经过讨论,先按方案3建系,引导学生设出动点M的坐标及相关常数。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对如何建坐标系这一问题,不是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比较适当的坐标系,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设计(2)写出动点M满足的集合学生根据椭圆的定义,写出动点M满足的集合,即:P={M||MF1|+|MF2|=2a

}(3)列方程这里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方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4)化简方程

带根式的方程的化简,学生会感到困难,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建议学生不要急于动笔,先思考如何化简。师生共同探究如下几种方式:①平方化简:如何平方?直接平方化简时左边式子将很复杂。因此考虑将两个根式放在方程的两边,平方两次去掉根号。②等差数列法:上式和等差中项公式(A+C=2B)形式类似,即把,a,看成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的三项,从而设对(1)(2)两式平方后作差可表示出d,在将d代入(1)式进行变换和整理即可,过程显得简捷,运算也轻松多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③分子有理化法:

即将(3)的左式进行分子有理化,变形整理得(4)在将(3)(4)两式相减得(5)

将(5)式两边平方即可。

设计意图是:课堂上时间有限,不一定要按照上述方法去一一推导,这些工作可以留给学生课后去做。但是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有价值的,这样做至少有利于突破课本框框,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让学生开始动手化简。几分钟后将我发现的学生中出现的典型和普遍错误找同学板演,以便点评纠正,形成最后结果:之后让学生观察图形:

提出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表示a、c、的线段吗?”通过观察,学生容易得出结论。从而将方程简化为:告诉学生:它就是椭圆的标准方程。四、教学过程设计(四)拓展引申,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如何推导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呢?”学生可能回答:“按方案4建系再推一遍”。我启发:“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经过观察思考会发现,只要交换坐标轴就可以得到了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接下来,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图形方程焦点F(±c,0)F(0,±c)a,b,c之间的关系c2=a2-b2|MF1|+|MF2|=2a(2a>2c>0)定义12yoFFMx1oFyx2FM注:共同点:椭圆的标准方程表示的一定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的左边是平方和,右边是1.不同点:焦点在x轴的椭圆项分母较大.

焦点在y轴的椭圆项分母较大.四、教学过程设计(五)范例教学,巩固提高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是F1

(-4,0)、F2(4,0),椭圆上任一点到F1,F2的距离之和为10,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

例2

将圆上的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得曲线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例3

已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m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是:通过例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例2体会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通过例3巩固和强化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1)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概括。(2)布置作业1.必做题:习题2.2A组1,22.选做题:求与圆外切,且与圆内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设计意图是:归纳小结由学生来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板书设计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