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路难李白乐府诗乐府旧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了解乐府诗节奏鲜明的特点。2.学习浪漫的笔法,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3.把握诗歌中的用典手法。读准字音金樽(zūn)珍羞(xiū)箸(zhù)塞(sè)形式特点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节奏鲜明浪漫的笔法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请大家找出来。诗句和意境的额夸张,往往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词语的夸张:“金樽”、“玉盘”、“斗十千”、“值万钱”诗句的夸张:“拔剑四顾心茫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运用典故(用典)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姜尚、伊尹的故事,用典,表明理想仍在。2.“长风破浪会有时”用宗悫的故事,用典,表明壮志未减。主旨《行路难》(其一)以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写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洛阳,途经扬州,遇到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作者名片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名篇:《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七言律诗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侧畔(pàn)长(zhǎng)精神参考诗意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被贬流放置身此地。怀念老朋友,白白地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好像“烂掉斧柄”的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腐朽有病的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这首诗,暂借这杯酒,重新振作起精神。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2.品读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明确: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2)“千帆过”和“万木春”指什么呢?明确: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3)这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腐朽有病的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翻译)它蕴含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的哲理(哲理)(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来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长期被贬谪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之情,表现出作者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拓展——刘禹锡的乐观精神《秋词》——对秋天的赞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陋室铭》——身处逆境却坦然自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2.运用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悼念和对岁月的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4.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关月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水调歌头——苏轼词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词的内容。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阙(què)转(zhuǎn)绮(qǐ)

品读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品读——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小序部分交代了什么?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和目的。2.一个“兼”字有什么意义?兼:同时,指同时思念弟弟。请给词的上、下阕各拟一个四字标题,标题中要含“月”字。

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人概括诗的内容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tiáo溪渔隐业话后集》品读——上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1.此句写了哪几个意象?2.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3.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明月、酒、青天。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高亢激昂的情感。点明饮酒赏月;这两句化用唐代诗仙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为何会“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的是天上的时间,词人向往天上,但也迷茫。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这“欲”和“恐”字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作者又犹豫了,通过“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2.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指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背景链接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品读——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此句在词中有何作用?转朱阁,低绮户是承上望月,照无眠是启下怀人。2.赏析词“转”“低”“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作者的情感变化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责备,埋怨乐观,豁达主题

《水调歌头》词的上片写词人饮酒问月,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