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第7章雨水排水系统课件_第1页
建筑给排水第7章雨水排水系统课件_第2页
建筑给排水第7章雨水排水系统课件_第3页
建筑给排水第7章雨水排水系统课件_第4页
建筑给排水第7章雨水排水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

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

7.2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7.3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

7.3.2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的计算

7.4.2普通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7.4.3天沟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7.4.4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总目录7.1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总目录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本章概述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系统介绍。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本章概述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第7章建筑雨外排水是指,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系统的分类屋面雨水系统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檐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外排水是指,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一般用于居住建筑,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檐沟外排水雨水斗承雨斗檐沟立管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1檐沟外排水一般用于居住建筑,檐沟外排水雨水斗承雨斗檐沟立管天沟外排水天沟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特别是多跨度的厂房屋面,多采用天沟外排水。溢流口山墙泄压管消能池检查井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天沟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溢流口山墙泄压管消能池检天沟外排水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形成的排水沟,接受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的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天沟消能池检查井雨水斗沉降缝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天沟消能池检雨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方式优点:1、在屋面不设雨水斗,管道不穿过屋面,排水安全可靠,不会因施工不善而造成屋面漏水或检查井冒水。2、节省管材,施工方便,有利于厂房内空间利用,也可减少厂区雨水管的埋深。缺点:1、天沟有一定的坡度,而且较长,排水立管在山墙外,寒冷地区排水立管可能冻裂。2、屋面垫层厚,结构负荷大;3、晴天屋面堆积灰尘大,雨天天沟排水不畅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雨水外排水系统

7.1雨水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特点: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1概述雨水内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系统根据出户埋地干管是否有自水面密闭系统敞开系统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按雨水管中水流的设计流态可分为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压力流雨水系统(虹吸式雨水系统)根据出户埋地干管是否有自水面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的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统的排水能力大于多斗系统。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80%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第7章建筑雨敞开系统:为非满流的重力排水,检查井设置在室内,敞开式可以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的排出管,但在暴雨时可能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密闭系统: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室内不设检查井。密闭式排出管为压力排水。一般为安全可靠,宜采用密闭式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敞开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采用虹吸式雨水斗,管道中是全充满的压力流状态,屋面雨水的排水过程是一个虹吸排水过程。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的作用下流动,也称为87雨水斗系统。设计水流状态为半有压流,系统的设计流量、管材、管道布置等考虑了水流压力的作用。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等部分组成。雨水斗

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设置在屋面或天沟的最低处,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水具有整流、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87型雨水斗、平蓖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等.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整流罩下沉式雨水斗进水格栅排出管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虹吸式雨水斗整流罩下沉式雨水斗进水格栅排出管第7章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连接管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短管。悬吊管

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见雨水内排水系统图,对于一些重要的厂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不能设置埋地横管时,必须设置悬吊管。

管径不得小于连接管管径,但不得大于300mm。对于塑料管坡度不小于0.005;对于铸铁管坡度不小于0.01。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立管

接纳雨水斗或悬吊管的雨水,与排出管连接。一根立管连接的悬吊管根数不多于两根,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排出管

将立管的水输送到地下管道中,雨水排出管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管径不得小于立管管径。埋地横管

密闭系统一般采用悬吊管架空排至室外的,不设埋地横管;敞开系统,室内设有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为埋地敷设。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检查井雨水常常把屋顶的一些杂物冲进管道,为便于清通,室内雨水埋地管之间要设置检查井。设计时应注意,为防止检查井冒水,检查井深度不得小于0.7m。检查井内接管应采用管顶平接,而且平面上水流转角不得小于135º。具体方式见下页示意图所示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检查井内接管方式135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4雨水排水系统的选用选择建筑物屋面雨水系统时考虑的因素:

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生活生产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安全又经济的原则选择。安全:能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屋面溢水频率低,室内管道不漏水,地面不冒水。经济: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系统的造价低,寿命长。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排水系统

7.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规律

屋面雨水进入雨水斗时,会挟带一部分空气进入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中泄流的是水、气两种介质水面深度h进气口的大小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少降雨历时汇水面积天沟水深压力波动水流状态重力无压流、重力半有压流、有压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讨论:

雨水斗和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埋地干管雨水斗和连接管水气流动状态:

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斗泄流量Qy与天沟水深h、掺气量比K(进入雨水斗的空气量与雨水量之比)、雨水入口处压力值P1、流量递增时间t等诸参数的关系见下页图。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讨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①初始阶段(0≤t<ta,ɑ<1/3)

Q-h:泄流量和h↑速度缓慢。

Q-K:K急剧上升,在tA处达到最大。

Q-P:

压力增加但变化缓慢。

——

水气两相重力流②过渡阶段(ta≤t<tb,1/3≤ɑ<1)

Q-h:h增加缓慢近似线性,泄流量增长速率小。

Q-K:K↓,tB时K=0。

Q-P:管内压力增加较快。

——水气两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③饱和阶段(tb<t

,ɑ=1)

Q-h:

Q基本不增加。

Q-K:K=0,Q不增加,h↑,泄水由抽力进行。

——单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QyQyhL1ttBtAABQAh

泄流量Qy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2h

天沟水深hL1

临界水深T

流量递增时间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QyQyhL1ttBtAABQAh泄流量Qy与各个参泄流量Qy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1k

渗气量比。P1

雨水入口处压力值。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QykQyP1QA泄流量Qy与各个参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悬吊管与立管系统水气流状态悬吊管的泄流能力远小于立管,随着天沟水深的变化,悬吊管内出现不同的压力状态:重力流状态气水混合两相流压力流状态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悬吊管与立管系统水气流状态重力流状态气水混合压力流状态初始阶段:因在初始阶段泻流量较小,管内充满度较小,是非满流,大气可以自由流通,悬吊管内压力变化小。立管内也是附壁水膜流,立管内流速大于悬吊管内流速,雨水会挟带部分空气向下流动,其空间会由经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的空气来补充,所以压力变化也很小。(重力流状态)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初始阶段: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过渡阶段:

悬吊管内:天沟水位增加,泄流量增大,悬吊管内压力会出现壅水状态的气水两相流。管内压力波动大,悬吊管的水头损失迅速增加,可利用的水头几乎不变,管内的负压不断增大。

在立管中,随着水流向下流动,可利用的水头迅速增加,立管内的负压迅速减少,至某一高度时压力为零。再向下管内压力为正,立管底部压力达到最大值。气水混合两相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饱和阶段:

雨水斗被完全淹没不进气,悬吊管和立管属于单相流,受位能和系统管路压力损失的制约,悬吊管起端压力可能是负压也可能是正压。随悬吊管的延伸,管内压力逐渐减少,负压值增大,在悬吊管和立管连接处负压值最大,形成虹吸,立管内的压力变化规律同上。(压力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埋地干管水气流状态初始阶段:充满度很小有自由水面的波浪流、脉动流,系统内压力变化很小(重力流状态)过渡阶段:密闭系统:水中挟带的气体随水流运动的同时,受浮力作用作垂直运动扰动水流,使水流掺气现象激烈,形成满管的汽水乳化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的增加。但随着气泡能量减少,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气室,水力坡度增加,增加了埋地管的排水能力。(水气两相重力半有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埋地干管水气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敞开式内排水系统:高速水流进入检查井,流速骤减,动能转化为势能,检查井内水位上升。夹气水流在检查井内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挠水流进入下游埋地管。饱和阶段:随着水的流动,水头损失增加,埋地干管正压值逐渐减少。(压力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敞开式内排水系统:高速水流进入检查井,流速骤减,动能转化为势结论:初始阶段:泄流量较少,管内气流畅通,压力稳定,是水气两相重力无压流;过渡阶段:泄流量较大,管内气流不通畅,管内压力不稳定,变化大,雨水靠重力和负压抽吸流动,是水气两相重力半有压流;饱和阶段:管内满流不掺气,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流量达到最大值,雨水靠负压抽吸流动,是水单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结论:压力流状态系统泻流量最大,重力流最小。重力半有压流和压力流状态下泄水能力取决于天沟位置高度、天沟水深、管道摩阻及雨水斗局部阻力。结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一根悬吊管上接几个(一般不超过4个)雨水斗。特点:一根悬吊管上的不同位置的雨水斗的泄流能力不同,距离立管越远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小,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实测:近斗泄流能力为远斗泄流能力的数十倍,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2多斗雨水系统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1.

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应有重现期p

和屋面集水时间t两个参数。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及建筑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性建筑采用2~5年,重要公共建筑不小于10年;工业建筑由生产工艺、重要程度等因素决定可参考下页表各种数据确定。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1.设计暴雨强度q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

工业企业特征P(年)

1生产工业因素生产和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可能因水受损害,但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不会因水受影响,但机械设备可能因水受损害生产和机械均可能因水受损害0.51.01.52.0

2土建因素

房屋最低层地板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天窗玻璃位于天沟之上低于10cm

屋顶各方面被房屋高出部分包围,妨碍雨水流动0.50.50.57.4.1雨水量计算

工业建筑雨水设计重现期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工业企业特征P(年)1生产工业因素2土建因素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公式所需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5min,所以屋面集水时间按5min计算2.

汇水面积F(m2)屋面汇水面积一般较小,一般以m2计算。屋面有一定的坡度,汇水面积应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3.

径流系数ψ屋面径流系数一般取ψ=0.9。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公式所需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4.雨水量计算公式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L/s;——

屋面设计汇水面积,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暴雨强度,L/(s•104

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h;——

径流系数QFq5h5ψ4.雨水量计算公式第7章建筑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

重力流状态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在有压流和压力流状态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2.天沟流量Q—天沟排水流量,m3/s;v—流速m/s;不小于0.75m/s,埋地横干管流速小于1.8m/sn—天沟粗糙度系数,见表6-2;i—天沟坡度,不小于0.003;ω—天沟过水断面积,m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天沟壁面材料n水泥砂浆光滑抹面0.011普通水泥砂浆抹面0.012-0.013无抹面0.014-0.017喷浆护面0.016-0.021不整齐表面0.020豆砂沥青玛地脂表面0.025各种抹面天沟n值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天沟壁面材料n水泥砂浆光滑抹面0.011普通水泥砂浆抹面0.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3.横管横管包括悬吊管、管道层的汇合管、埋地横干管和出户管,横管可以近似地按圆管均匀流计算。4.立管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排水立管按水膜流计算,即式中:Q—立管排水流量,L/s;KP—粗糙高度,m;

α—充水率;d—管道计算内径,m。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重力半有压流状态下雨水排水立管按水塞流计算。单斗系统立管的管径与雨水斗口径、悬吊管管径相同,多斗系统立管管径根据立管设计排水量按表6-3确定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5.溢流口功能:雨水系统事故时排水和超量雨水排除。溢流口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式中:Q—溢流口服务面积内的最大降雨量,L/s;

b—溢流口宽度,m;

h—溢流孔口高度,m;

m—流量系数,取385;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按重力无压流设计根据屋面坡度和建筑无立面要求等情况,按经验布置立管,划分并计算每根立管的汇水面积,计算每根立管需排泄的雨水量Q。查附录14使设计雨水量不大于表中最大设计泄流量,确定雨水立管管径。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3普通外排水设计计算按重力无压流设计第7章建筑雨水排

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形状、几何尺寸、坡度、材料和汇水面积,校核重现期是否满足要求,其设计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过水断面积ω。(2)求流速v。(3)求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4)计算汇水面积F。(5)由,求5min的暴雨强度。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重力半有压流设计)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形状、几何尺寸、坡度、材

(6)求计算重现期P计,若计算重现期大于等于设计重现期P设;确定立管管径;若计算重现期小于设计重现期P设,改变天沟几何尺寸,增大过水断面积,重新计算,校核重现期。另一种是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坡度、材料、汇水面积和设计重现期,确定天沟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其设计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水线求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F。

(2)求5min的暴雨强度q5。

(3)求天沟设计流量Q。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6)求计算重现期P计,若计算重现期大于等于设计(4)初步确定天沟形状和几何尺寸。

(5)求天沟过水断水面积ω。

(6)求流速v。

(7)求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

(8)若天沟的设计流量Q设小于等于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确定立管管径;若天沟的设计流量Q设大于天沟允许边过的流量Q允,改变天沟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增大天沟的过水断水面积ω,更新计算。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4)初步确定天沟形状和几何尺寸。例:某一般性公共建筑全长90m,宽72m。利用拱形屋架及大型屋面板构成的矩形凹槽作为天沟,向两端排水。每条天沟长45m,宽B=0.35m,积水深度H=0.15m,天沟坡度i=0.006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天沟表面铺设豆石,n=0.025。屋面径流系数ψ=0.9,天沟平面布置如图。根据该地的气象特征和建筑物的重要程度,设计重现期取4年,5min暴雨强度为243L/(s·104m2),验证天沟设计是否合理,选用雨水斗,确定雨落水管管径和溢流口的泄流量。例:某一般性公共建筑全长90m,宽72m。利用拱形屋架及大型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例题解(1)天沟的过水断面积(2)天沟的水力半径(3)天沟的水流速度

(4)天沟的允许泄流量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例题(5)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

(6)天沟的雨水设计流量天沟允许泻流量大于雨水设计流量,满足要求。(7)雨水斗的选用按重力伴有压流设计,查表6-1选用150mm87式雨水斗,最大允许泄流量32L/s,满足要求。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例题

(8)立管选用按每根立管的雨水设计流量17.71L/s,查表4.3.3,立管可选用100mm。但单斗系统雨落水管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口径,所以雨落水管选用150mm。(9)溢流口计算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例题

在天沟末端山墙上没溢流口,溢流口宽取0.35m,堰上水头取0.15m,溢流口排水量为大于雨水设计流量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包括选择布置雨水斗,布置并确定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和埋地管。根据最大允许泄流量换算成最大允许汇水面积: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5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FQψ——

最大允许汇水面积,m2;——

最大允许泄流量;——

径流系数;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包括选择布置雨水斗,布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5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步骤

(1)根据建筑物内部墙、梁、柱的位置,屋面的构造和坡度划分为几个系统,确定立管的数量和位置。

(2)根据各个系统的汇水面积,查附录6-6确定雨水斗的规格和数量。

(3)确定连接管管径,连接管管径与雨水斗出水管管径相同。对于单斗系统,悬吊管、立管、排出横管的管径均与连接管管径相同。

(4)计算悬吊管连接的各雨水斗流量之和,确定(重力流)或计算(重力有压流)水力坡度,查附录6-1或附录6-2确定悬吊管的管径,悬吊管的管径宜保持不变。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5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

(5)计算立管连接的雨水斗泄流量之和,查立管最大允许泄流量表确定立管管径,当立管只连接一根悬吊管时,因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所以立管管径与悬吊管管径相同。

(6)排出管管径一般与立管管径相同,如果为了改善整个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水能力,排出管也可以比立管放大1级管径。

(7)计算埋地干管的设计排水量,确定(重力流)或计算(重力有压流)水力坡度,为保障排水通畅,埋地管坡度应不小于0.003,合附录6-3确定埋地横干管的管径。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抓安全细节着眼,防隐患消除着手。11月-2211月-22Monday,November7,2022产品的质量是拓展的翅膀,航程无限,辉煌有期。01:49:0701:49:0701:4911/7/20221:49:07AM防微杜渐,警钟长鸣。11月-2201:49:0701:49Nov-2207-Nov-22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01:49:0701:49:0701:49Monday,November7,2022生产是可喜的收获,安全是金色的种子。11月-2211月-2201:49:0701:49:07November7,2022产品批次能鉴别,问题产生以解决。2022年11月7日1:49上午11月-2211月-22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07十一月20221:49:07上午01:49:0711月-22安全是幸福的源泉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十一月221:49上午11月-2201:49November7,2022十起事故九起违章,三令五申常抓常讲。2022/11/71:49:0701:49:0707November2022合理搬运周转,爱惜劳动成果。1:49:07上午1:49上午01:49:0711月-22危险源点挂上牌,安全操作记心怀。11月-2211月-2201:4901:49:0701:49:07Nov-22贯标认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2022/11/71:49:07Monday,November7,2022以安全之浆,撑发展之舟。11月-222022/11/71:49:0711月-22谢谢大家!抓安全细节着眼,防隐患消除着手。11月-2211月-22We

7.1

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

7.2

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

7.3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

7.3.2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的计算

7.4.2普通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7.4.3天沟外排水的设计计算

7.4.4内排水系统设计计算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总目录7.1屋面雨水外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总目录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本章概述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系统介绍。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本章概述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系统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屋面雨水系统按照管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第7章建筑雨外排水是指,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系统的分类屋面雨水系统外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檐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外排水是指,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一般用于居住建筑,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檐沟外排水雨水斗承雨斗檐沟立管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1檐沟外排水一般用于居住建筑,檐沟外排水雨水斗承雨斗檐沟立管天沟外排水天沟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特别是多跨度的厂房屋面,多采用天沟外排水。溢流口山墙泄压管消能池检查井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天沟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溢流口山墙泄压管消能池检天沟外排水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形成的排水沟,接受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的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天沟消能池检查井雨水斗沉降缝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天沟消能池检雨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雨水外排水系统

7.1.2天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方式优点:1、在屋面不设雨水斗,管道不穿过屋面,排水安全可靠,不会因施工不善而造成屋面漏水或检查井冒水。2、节省管材,施工方便,有利于厂房内空间利用,也可减少厂区雨水管的埋深。缺点:1、天沟有一定的坡度,而且较长,排水立管在山墙外,寒冷地区排水立管可能冻裂。2、屋面垫层厚,结构负荷大;3、晴天屋面堆积灰尘大,雨天天沟排水不畅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雨水外排水系统

7.1雨水内排水系统内排水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特点: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1概述雨水内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系统根据出户埋地干管是否有自水面密闭系统敞开系统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多斗雨水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按雨水管中水流的设计流态可分为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压力流雨水系统(虹吸式雨水系统)根据出户埋地干管是否有自水面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多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的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统的排水能力大于多斗系统。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80%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单斗雨水排水系统系统:第7章建筑雨敞开系统:为非满流的重力排水,检查井设置在室内,敞开式可以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的排出管,但在暴雨时可能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密闭系统: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室内不设检查井。密闭式排出管为压力排水。一般为安全可靠,宜采用密闭式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敞开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采用虹吸式雨水斗,管道中是全充满的压力流状态,屋面雨水的排水过程是一个虹吸排水过程。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的作用下流动,也称为87雨水斗系统。设计水流状态为半有压流,系统的设计流量、管材、管道布置等考虑了水流压力的作用。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排水系统

7.2.2排水系统分类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内排水系统由天沟、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等部分组成。雨水斗

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设置在屋面或天沟的最低处,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水具有整流、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87型雨水斗、平蓖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等.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整流罩下沉式雨水斗进水格栅排出管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虹吸式雨水斗整流罩下沉式雨水斗进水格栅排出管第7章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连接管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短管。悬吊管

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见雨水内排水系统图,对于一些重要的厂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不能设置埋地横管时,必须设置悬吊管。

管径不得小于连接管管径,但不得大于300mm。对于塑料管坡度不小于0.005;对于铸铁管坡度不小于0.01。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立管

接纳雨水斗或悬吊管的雨水,与排出管连接。一根立管连接的悬吊管根数不多于两根,立管管径不得小于悬吊管管径排出管

将立管的水输送到地下管道中,雨水排出管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管径不得小于立管管径。埋地横管

密闭系统一般采用悬吊管架空排至室外的,不设埋地横管;敞开系统,室内设有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为埋地敷设。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检查井雨水常常把屋顶的一些杂物冲进管道,为便于清通,室内雨水埋地管之间要设置检查井。设计时应注意,为防止检查井冒水,检查井深度不得小于0.7m。检查井内接管应采用管顶平接,而且平面上水流转角不得小于135º。具体方式见下页示意图所示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3内排水系统组成检查井内接管方式135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

雨水内排水系统

7.2.4雨水排水系统的选用选择建筑物屋面雨水系统时考虑的因素:

建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生活生产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安全又经济的原则选择。安全:能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屋面溢水频率低,室内管道不漏水,地面不冒水。经济: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系统的造价低,寿命长。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2雨水内排水系统

7.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规律

屋面雨水进入雨水斗时,会挟带一部分空气进入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中泄流的是水、气两种介质水面深度h进气口的大小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少降雨历时汇水面积天沟水深压力波动水流状态重力无压流、重力半有压流、有压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雨水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讨论:

雨水斗和连接管;悬吊管和立管;埋地干管雨水斗和连接管水气流动状态:

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斗泄流量Qy与天沟水深h、掺气量比K(进入雨水斗的空气量与雨水量之比)、雨水入口处压力值P1、流量递增时间t等诸参数的关系见下页图。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讨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①初始阶段(0≤t<ta,ɑ<1/3)

Q-h:泄流量和h↑速度缓慢。

Q-K:K急剧上升,在tA处达到最大。

Q-P:

压力增加但变化缓慢。

——

水气两相重力流②过渡阶段(ta≤t<tb,1/3≤ɑ<1)

Q-h:h增加缓慢近似线性,泄流量增长速率小。

Q-K:K↓,tB时K=0。

Q-P:管内压力增加较快。

——水气两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③饱和阶段(tb<t

,ɑ=1)

Q-h:

Q基本不增加。

Q-K:K=0,Q不增加,h↑,泄水由抽力进行。

——单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QyQyhL1ttBtAABQAh

泄流量Qy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2h

天沟水深hL1

临界水深T

流量递增时间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QyQyhL1ttBtAABQAh泄流量Qy与各个参泄流量Qy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1k

渗气量比。P1

雨水入口处压力值。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QykQyP1QA泄流量Qy与各个参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悬吊管与立管系统水气流状态悬吊管的泄流能力远小于立管,随着天沟水深的变化,悬吊管内出现不同的压力状态:重力流状态气水混合两相流压力流状态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悬吊管与立管系统水气流状态重力流状态气水混合压力流状态初始阶段:因在初始阶段泻流量较小,管内充满度较小,是非满流,大气可以自由流通,悬吊管内压力变化小。立管内也是附壁水膜流,立管内流速大于悬吊管内流速,雨水会挟带部分空气向下流动,其空间会由经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的空气来补充,所以压力变化也很小。(重力流状态)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初始阶段: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过渡阶段:

悬吊管内:天沟水位增加,泄流量增大,悬吊管内压力会出现壅水状态的气水两相流。管内压力波动大,悬吊管的水头损失迅速增加,可利用的水头几乎不变,管内的负压不断增大。

在立管中,随着水流向下流动,可利用的水头迅速增加,立管内的负压迅速减少,至某一高度时压力为零。再向下管内压力为正,立管底部压力达到最大值。气水混合两相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饱和阶段:

雨水斗被完全淹没不进气,悬吊管和立管属于单相流,受位能和系统管路压力损失的制约,悬吊管起端压力可能是负压也可能是正压。随悬吊管的延伸,管内压力逐渐减少,负压值增大,在悬吊管和立管连接处负压值最大,形成虹吸,立管内的压力变化规律同上。(压力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埋地干管水气流状态初始阶段:充满度很小有自由水面的波浪流、脉动流,系统内压力变化很小(重力流状态)过渡阶段:密闭系统:水中挟带的气体随水流运动的同时,受浮力作用作垂直运动扰动水流,使水流掺气现象激烈,形成满管的汽水乳化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的增加。但随着气泡能量减少,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气室,水力坡度增加,增加了埋地管的排水能力。(水气两相重力半有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埋地干管水气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敞开式内排水系统:高速水流进入检查井,流速骤减,动能转化为势能,检查井内水位上升。夹气水流在检查井内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挠水流进入下游埋地管。饱和阶段:随着水的流动,水头损失增加,埋地干管正压值逐渐减少。(压力流状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敞开式内排水系统:高速水流进入检查井,流速骤减,动能转化为势结论:初始阶段:泄流量较少,管内气流畅通,压力稳定,是水气两相重力无压流;过渡阶段:泄流量较大,管内气流不通畅,管内压力不稳定,变化大,雨水靠重力和负压抽吸流动,是水气两相重力半有压流;饱和阶段:管内满流不掺气,雨水排水系统的泄流量达到最大值,雨水靠负压抽吸流动,是水单相压力流。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1单斗雨水系统结论:压力流状态系统泻流量最大,重力流最小。重力半有压流和压力流状态下泄水能力取决于天沟位置高度、天沟水深、管道摩阻及雨水斗局部阻力。结论: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一根悬吊管上接几个(一般不超过4个)雨水斗。特点:一根悬吊管上的不同位置的雨水斗的泄流能力不同,距离立管越远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小,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实测:近斗泄流能力为远斗泄流能力的数十倍,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3

内排水系统中的水气流动物理现象

7.3.2多斗雨水系统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第7章建筑雨水排1.

设计暴雨强度q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中应有重现期p

和屋面集水时间t两个参数。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及建筑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性建筑采用2~5年,重要公共建筑不小于10年;工业建筑由生产工艺、重要程度等因素决定可参考下页表各种数据确定。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1.设计暴雨强度q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

工业企业特征P(年)

1生产工业因素生产和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可能因水受损害,但机械设备不会因水受损害生产不会因水受影响,但机械设备可能因水受损害生产和机械均可能因水受损害0.51.01.52.0

2土建因素

房屋最低层地板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天窗玻璃位于天沟之上低于10cm

屋顶各方面被房屋高出部分包围,妨碍雨水流动0.50.50.57.4.1雨水量计算

工业建筑雨水设计重现期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工业企业特征P(年)1生产工业因素2土建因素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公式所需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5min,所以屋面集水时间按5min计算2.

汇水面积F(m2)屋面汇水面积一般较小,一般以m2计算。屋面有一定的坡度,汇水面积应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高出屋面的侧墙,应附加其最大受雨面正投影的一半作为有效汇水面积。3.

径流系数ψ屋面径流系数一般取ψ=0.9。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因为我国推导暴雨强度公式所需实测降雨资料的最小时段为4.雨水量计算公式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1雨水量计算——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L/s;——

屋面设计汇水面积,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暴雨强度,L/(s•104

m2);——

当地降雨历时5min时的小时降雨厚度,mm/h;——

径流系数QFq5h5ψ4.雨水量计算公式第7章建筑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

重力流状态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1.雨水斗泄流量计算(单斗)在有压流和压力流状态下,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2.天沟流量Q—天沟排水流量,m3/s;v—流速m/s;不小于0.75m/s,埋地横干管流速小于1.8m/sn—天沟粗糙度系数,见表6-2;i—天沟坡度,不小于0.003;ω—天沟过水断面积,m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天沟壁面材料n水泥砂浆光滑抹面0.011普通水泥砂浆抹面0.012-0.013无抹面0.014-0.017喷浆护面0.016-0.021不整齐表面0.020豆砂沥青玛地脂表面0.025各种抹面天沟n值

总目录本章总目录天沟壁面材料n水泥砂浆光滑抹面0.011普通水泥砂浆抹面0.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3.横管横管包括悬吊管、管道层的汇合管、埋地横干管和出户管,横管可以近似地按圆管均匀流计算。4.立管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排水立管按水膜流计算,即式中:Q—立管排水流量,L/s;KP—粗糙高度,m;

α—充水率;d—管道计算内径,m。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重力半有压流状态下雨水排水立管按水塞流计算。单斗系统立管的管径与雨水斗口径、悬吊管管径相同,多斗系统立管管径根据立管设计排水量按表6-3确定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7.4.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5.溢流口功能:雨水系统事故时排水和超量雨水排除。溢流口的排水能力应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式中:Q—溢流口服务面积内的最大降雨量,L/s;

b—溢流口宽度,m;

h—溢流孔口高度,m;

m—流量系数,取385;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雨水排

按重力无压流设计根据屋面坡度和建筑无立面要求等情况,按经验布置立管,划分并计算每根立管的汇水面积,计算每根立管需排泄的雨水量Q。查附录14使设计雨水量不大于表中最大设计泄流量,确定雨水立管管径。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3普通外排水设计计算按重力无压流设计第7章建筑雨水排

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形状、几何尺寸、坡度、材料和汇水面积,校核重现期是否满足要求,其设计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过水断面积ω。(2)求流速v。(3)求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4)计算汇水面积F。(5)由,求5min的暴雨强度。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重力半有压流设计)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形状、几何尺寸、坡度、材

(6)求计算重现期P计,若计算重现期大于等于设计重现期P设;确定立管管径;若计算重现期小于设计重现期P设,改变天沟几何尺寸,增大过水断面积,重新计算,校核重现期。另一种是已经确定天沟的长度、坡度、材料、汇水面积和设计重现期,确定天沟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其设计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分水线求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F。

(2)求5min的暴雨强度q5。

(3)求天沟设计流量Q。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6)求计算重现期P计,若计算重现期大于等于设计(4)初步确定天沟形状和几何尺寸。

(5)求天沟过水断水面积ω。

(6)求流速v。

(7)求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

(8)若天沟的设计流量Q设小于等于天沟允许通过的流量Q允,确定立管管径;若天沟的设计流量Q设大于天沟允许边过的流量Q允,改变天沟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增大天沟的过水断水面积ω,更新计算。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4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7.4.4天沟外排水设计计算(4)初步确定天沟形状和几何尺寸。例:某一般性公共建筑全长90m,宽72m。利用拱形屋架及大型屋面板构成的矩形凹槽作为天沟,向两端排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