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重点难点_第1页
中药学重点难点_第2页
中药学重点难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胎药:白术能补气安胎,续断能补肝肾止血安胎,杜仲能补肝肾安胎,三者均是安胎良子,川断,杜仲,补血安胎的有阿胶等。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及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症,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ft药、ft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地榆等。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此外,据古籍记载,海风藤、大蓟等也有一定的安胎作用。治疗乳痈的常用中药有:瓜蒌,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漏芦,半边莲等。教育网收集整理治疗肠痈的常用中药有:大黄,丹皮,芒硝,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冬瓜仁,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瓜蒌仁,桃仁,紫花地丁等。初期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治法:清热散邪。方药:银翘散。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宜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豉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揭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郁金宽胸理气。·成痈期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肺化瘀消痈。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金苇茎汤中,苇茎清解肺热;苡仁、冬瓜仁化浊祛痰;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之功。如金解毒散中,黄芩、黄连、ft栀、黄柏降火解毒;甘草、桔梗解毒祛痰,宜肺散结以消痈。两方合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痰,活血散瘀,解痰、瘀、热毒之壅滞,以散结消痈。另可酌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肺泄浊。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散结消痈。·溃脓期症状:突然咯吐大量血痰,或痰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治法:排脓解毒。·方药:加味桔梗汤。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壅;白及凉血止血。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咯血酌加丹皮、ft栀、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痈脓排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ft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益气托里排脓。津伤明显,口干舌燥者,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恢复期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清肺。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方中黄芪、太子参、粳米、北沙参、麦冬等益气养阴;石膏清肺泄热;桔梗、薏苡仁、冬瓜仁、半夏等排脓祛痰消痈;白及、合欢皮止血祛腐生肌。低热可酌加功劳叶、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若脾虚食少便溏者,加白术、茯苓、ft药补益脾气,培土生金。若邪恋正虚,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迁延不愈,当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排脓解毒,酌加鱼腥草、败酱草、野荞麦根等清热解毒消痈。【转归预后】血热发斑:徐长卿,牡丹皮,玄参,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青黛:咸,寒。归肝、肺经。◆共同点: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血热毒盛,温毒发斑、吐衄。痈肿疮毒,丹毒。咽痛、喉痹、痄腮、口疮。

大青叶、板蓝根: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不同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

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青黛:长于清肝泻火,息风定惊: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注:入丸散,1.5~3g.透疹:荆芥,防风,蝉衣,白僵蚕,浮萍,地肤子,白鲜皮,苦参,云苓皮,桑白皮,防己,苏木,丹皮,赤芍,全虫,生首乌。利咽:金银花,连翘,射干,ft豆根,牛蒡子,薄荷,蝉衣,僵蚕,木蝴蝶,锦灯笼,玄参。桔梗,桑叶,菊花。平喘:麻黄,杏仁,桑白皮,葶苈子,地龙,枇杷叶,金荞麦,瓜蒌,旋复花,白前,苏子,沉香,五味子,半夏,白芥子有痰的话用款冬花或制半夏,无痰的话用杏仁或桑白皮15151012156101012121566106ft10101264.5一般婴儿哺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