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_第1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_第2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_第3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_第4页
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大家!欢迎大家!(五)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最近发展区因人而异;好的教学是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学。(五)最近发展区:考点十三: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婴儿期或乳儿期(0-1岁)(动作和心理)二、1~3岁(先学前期)动作和心理三、3~6岁(幼儿期心理)3~4初期4~5中期5~6晚期考点十三: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一、婴儿期或乳儿期(第三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或乳儿期(0-1岁)(一)初生到满月

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1、无条件反射,心理发生的基础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怀抱反射;吸吮反射(食物性)眨眼反射第三节学前期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迈步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触及新生儿的脚掌;巴步金反射;游泳反射;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2、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标志(1)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生活的意义(2)心理的发生(出生后不久)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1)认识世界的开始

(2)人际交往的开端

(跟妈妈的交流)2、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的标志(二)满月到半岁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4.5个月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4、开始认生。(二)满月到半岁(三)半岁到周岁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准确、专门化的动作。b.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c.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d.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e.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三)半岁到周岁(2)坐、爬、站、走的发展坐、爬、站、走这些动作都是在6~12个月期间学习的(3翻6坐8爬)(2)坐、爬、站、走的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2)双手配合。六个月以后(3)摆弄物体。(4)重复连锁动作。3、语言开始萌芽(能听懂大人的话)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二、1~3岁(先学前期)动作发展(一)学会直立行走(1岁走,1.5爬楼梯,3岁单腿跳。)(二)使用工具(用勺子。。)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二、1~3岁(先学前期)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心理方面(三)语言的形成表象思维的发展(直觉行动性)(四)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左右出现独立性(掌握代名词我)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8.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

C.握住手里的东西

D.玩弄手指8.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A.无意触摸到东西4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A2-3个月B4-5个月C7-8月D9-10十月4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三岁看老)幼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三、3~6岁(一)3~4岁(小班)1、生活范围扩大,能够生活自理

2、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认识依靠行动,先做后想)3、行动受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平行游戏)三、3~6岁(二)4~5岁(中班)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借助实物,要用教具,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3、开始接受任务(值日,发东西)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的高峰期,安排角色制定规则。(二)4~5岁(中班)(三)5~6岁(大班)1、好问、好学求知欲的表现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分左右,分类,理解一些物理现象3、开始掌握认知方式(观察,注意,记忆)4、个性初具雏形(活泼,有特长)(三)5~6岁(大班)1、小班特点:(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1、小班特点:2、中班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2、中班特点3、大班特点(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那么外露。3、大班特点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

A.0~1岁

B.6~12月

C.1~6月

D.0~1月

2.有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因此学前期被看做是儿童学习口语的(

A.关键期

B.转折期

C.危机期

D.最近发展区

3.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是在(

A.先学前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1.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A.1~3岁

B.4~5岁

C.5~6岁

D.3~4岁

5.具体形象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这种特点在(

A.先学前期尤为突出

B.幼儿中班尤为突出C.幼儿小班尤为突出

D.幼儿大班尤为突出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第四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考点十四、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十四。方向和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十五、发展过程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考点十四、十五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十四。方向和趋势:十1、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抽象、概括

(思维)3、从被动到主动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比如:婴儿一会笑一会哭,

一会说东,一会说西。2、从具体到抽象总之,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是按照从不齐全到基本齐全、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非常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完全被动到最初的主动、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规律进行的。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方向性:进步性

顺序性: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不同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过程的质的差异。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的不均衡(个体差异性)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均衡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

——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

——人生儿童心理发展方面不平衡性举例

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出现,10岁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5、6岁出现,20岁左右成熟。儿童心理发展方面不平衡性举例

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出现,10岁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如有的发育早,心理成熟早,有的晚;在个性、兴趣、性格及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不同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虽然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唐朝诗人王勃6岁写文章,9岁读《汉书》,13岁写《滕王阁序》。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唐朝诗人王勃6岁写文章,9岁读《汉书》,13岁写《滕王阁序》白痴学者/天才:是指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而同时在某(些)方面具有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特殊才能可表现在日期推算、计算数字、音乐、绘画、背诵、查阅字典、下象棋,甚至是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白痴学者/天才:是指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2012年真题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不,一百种是在那里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

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有一百种快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

一百种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种世界去发明一百种世界去梦想

(1)你能从诗中读到幼儿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2)依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幼JL?2012年真题.【答案要点】

瑞吉欧理论体系创始人马拉古兹的UL童的一百种语言》这首诗歌,这个标题饱含了瑞吉欧创办者对儿童无限潜能的尊重、赞赏和期待,要追随儿童,真正尊重、体现并维护儿童的权利。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真正地追随儿童,真正地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他们十分强调要尊重、体现并维护儿童的权利。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1)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积极个体,是一个主动的环境探索者。

(2)儿童有其自身发展的差异性,每个儿童心理发展都有自身的优势领域,如有的儿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有的儿童在动作发展上有着相当强的协调能力。在同样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每个儿童在其发展水平上呈现出差异性。

.【答案要点】

瑞吉欧理论体系创始人马拉古兹的UL童的一百种给教师的启示:

我们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现代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告诉我们,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教育不是教教材,而是教儿童,儿童有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学前课程必须遵循这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给教师的启示:

我们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现代的儿考点十六、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熟悉)1.小动作发展较早,出生时眼球就会转动,眼睛会看东西(主要是指反射动作)。2.儿童出生后1-2年后才会走路,期间经历了抬头、翻身、坐、爬、站等动作。3.儿童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关系密切,主要是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而中枢神经系统是人的心理活动所在。考点十六、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熟悉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记住,简答、选择)1.由整体到局部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的,以后逐渐分化、局部化、精确化和专门化。2.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到下部)即从头到脚的发展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颈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婴儿2-3个月,侧卧时自主地向左右转头。到5个月,俯卧时能将头抬起。7个月能独立坐起来,9个月时婴儿向扶着东西站立,1岁时能独立站直。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记住,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3.近远规律(即从中央到边缘)儿童动作发展离躯干越近越先发展,离躯干越远,发展越慢。通常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是手指的精细动作。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3.近远规律(即从中央到边缘)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4.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动作开始,然后才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5.无有规律(即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儿童动作最初是无意识的,后来慢慢越来越受意识的支配。一、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4.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延伸到小肌肉动作发展的阶段反射阶段(0-4个月)最初动作阶段(4个月-2岁)基础动作阶段(2岁-7岁)专门化动作阶段(7-14岁)动作发展的阶段反射阶段(0-4个月)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与语言的关系:(一)区别1.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称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2.言语则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行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二)联系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言语的种类幼儿期主要发展的是口头言语言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对话独白写作。默读。朗读言语的种类幼儿期主要发展的是口头言语言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口头第二节儿童言语的发生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l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0~1岁)和言语发展期(l岁以后)两大阶段。而言语发展期又可细分为言语形成期(1~3岁)和发展期(3岁以后)。

第二节儿童言语的发生人们常把儿童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言语的发生和形成言语的准备期1.言语发音的准备2.言语理解的准备言语的形成期1.不完整句阶段2.完整句阶段言语的发生和形成言语的准备期一、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一)发音的准备婴儿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1~3月)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2、连续音节阶段(4~8月)3、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一、儿童言语的准备(0~1岁)(二)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2、语词理解的准备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二)语音理解的准备

这足以证明,儿童反应的主要对象是语调和说话时的整个情景,而不是词,他还不能把词从语言复合情境中区分出来。一般到了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直到此时,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义。这足以证明,儿童反应的主要对象是语调和说话时的二、儿童言语的形成(1—3岁)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不完整句阶段(1-2岁)不完整句指表面结构不完整,但能表示一个句子意思。(主要指单词句和电报句)其中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二、儿童言语的形成(1—3岁)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1、单词句阶段(l~1.5岁)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①单音重叠。【典型表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②一词多义。【典型表现】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③以词代句。【典型表现】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1、单词句阶段(l~1.5岁)2、双词句阶段电报句(l.5~2岁)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如“妈妈抱抱”等。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较单词句明确,但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故也称为“电报句”或“电报式语言”。2、双词句阶段电报句(l.5~2岁)这时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句子简单:这一阶段孩子说出的句子都很简单、短小,只有3~5个字,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简单的主谓句。如“妈妈来”,“皮球掉了”。(2)简单的谓宾句。如“要娃娃”,“拿糖”。(3)简单的主谓宾句。如“XX吃饭”,“妈妈穿衣”。句子不完整:如“妈妈,穿鞋”(妈妈,给我穿鞋)词序颠倒:1岁半至2岁孩子所说的句子,时常有颠倒词序的情况。例如,“不对起”(对不起),“不拿动”(拿不动)。这时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此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对妈妈说:“昆昆的耳朵流血了,吴老师哭了。”原来,托儿所的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把耳朵碰破了,带班的年轻老师急得哭了。事情过去1~2个星期,孩子还时时提起此事。例如,老师问一个2岁半的孩子:“为什么打人?”他答道:“他抢我的积木。”2、词汇量迅速增加。2~3岁孩子的词汇增长非常迅速。到3岁时,孩子已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一)语句的发展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1~1.5岁)→双词句(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2岁开始)→复合句(2.5岁开始)。但整个幼儿期还是以简单句为主。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三.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2.言语和儿童的认知3.言语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三.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四.幼儿言语的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幼儿口语的发展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言表达能力(一)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3-4岁最迅速但发音不准。掌握本民族语言(母语)的全部语音,包括准确分辨和正确发出母语语音两个方面。四.幼儿言语的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幼儿口语的发展二、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日益扩大(一)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幼儿期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3岁幼儿的词汇约达1000~1100个,4岁约为1600~2000个,5岁增至2200~3000个,6岁则达3000~4000个。(二)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最后是数量词。(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1、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幼儿所能理解的词基本仍以具体的词为主。2、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词义。但整个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仍难理解词的隐喻和转义。二、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类范围日益扩大三、初步掌握语法四、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如下:(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二)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三)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四)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中,有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言语障碍——“口吃”,其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阻。三、初步掌握语法五、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一)内部言语的产生中班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1、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2、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五、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二、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1、掌握口语词汇2、掌握语音3、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4、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二、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1、掌握口语词汇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活动一、活动中学前儿童言语的特点分析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三、在实践中提高学前儿童的言语能力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活动一、活动中学前儿童言语的特点分析活动中学前儿童言语的特点分析

1.自我中心语言2.社会化言语(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威胁,问题与回答)活动中学前儿童言语的特点分析

1.自我中心语言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音准差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方言影响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语气的掌握口吃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音准差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1、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即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3、模仿。矫正方式

消除紧张、积极训练、杜绝模仿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有几种因素会导致口吃: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一)创设良好的语言条件,提供儿童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学前儿童的一日活动之中(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学前儿童言语的培养(一)创设良好的语言条件,提供儿童交往与活班级“小喇叭广播站”

在“小喇叭广播站”里,幼儿可以为同伴讲故事、念儿歌、出谜语等;可以为大家讲述当天的天气情况,提醒同伴根据天气情况学习自我保护等;可以结合餐点,让值日生表述午餐的菜谱;可以在外出活动前,请幼儿当小老师来为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班级“小喇叭广播站”“小小说新闻”

利用每日晨间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小小说新闻活动,鼓励幼儿将电视里看到的、听长辈说到的、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爸爸妈妈在报纸上看来的说给自己听的,或者自己书上看到的、家里发生的事情到新闻角里来讲给小朋友听,与同伴进行分享。慢慢地还可引导孩子就自己听后产生的疑点或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让幼儿在相互探讨中进一步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

“小小说新闻”

利用每日晨间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小小说新闻“亲亲玩具日”

每周五是“亲亲玩具日”,这一刻也是幼儿最兴奋,最自由宽松,最乐意期待的时刻。利用自带玩具,引导孩子交流介绍自己的玩具,与同伴协商玩,交换玩具玩。带领孩子进行各种跨班玩:如平行班、跨年级等,为幼儿创设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使幼儿在交往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亲亲玩具日”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五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六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三、幼儿的注意和幼儿的活动第一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主要特征。

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

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2、保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注意的外部表现:一、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呢?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第二、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活动前,注意可以“激活”儿童的意识,使之进入活动的准备状态;活动中,则可以保持“警觉”,使精力始终指向活动任务,加强与完成任务有关的行动的力量。大量调查表明,婴幼儿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的,不见得都是智商很高的孩子,而往往是注意力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一、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殊二、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注意。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二、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对比鲜明、运动变化的事物、新异性。主观因素: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生活经验,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对无意注意有影响。一、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注意。儿童在2岁以后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依赖于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有:(1)幼儿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程度。(2)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方式。(3)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活动的开展。(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5)幼儿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三、幼儿的注意和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选择性表现在对一类刺激注意的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的少。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经验有密切关系。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常见方式有表扬鼓励惩罚批评三、幼儿的注意和幼儿的活动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二)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使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4)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年龄差异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增强。(二)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三)注意的广度(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越紧张注意范围越小还取决于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及本人的知识经验。(三)注意的广度(范围)与幼儿的活动(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及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关。(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或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2、疲劳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会引起疲。3、儿童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要求儿童所做的事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只有当新内容与儿童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儿童的注意。4、注意转移能力差由于年龄的原因,儿童注意转移的品质还没有发展,因而常常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上,这也是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或分散)的原因(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方式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儿童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儿童的普遍特点。因此,成人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为儿童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2、有规律的生活儿童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儿童的生活作息。不要睡的太晚,周末不要玩的太久。让儿童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方式3、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力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儿童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4、培养儿童注意事物的广度儿童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成人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注意广度。如:“猜物游戏”3、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力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兴趣与需要是儿童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儿童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儿童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教师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儿童的水平,既要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6、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儿童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儿童,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兴趣与需要是儿童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儿童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儿童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教师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儿童的水平,既要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6、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儿童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儿童,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第二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第二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觉和知觉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感知觉。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出生以后就有了感知觉。二、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儿童最初的2年,即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知觉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然占有优势。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总之,在幼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幼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总之,在幼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在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

2岁左右,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3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一)视觉的发生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个体视觉可能在4~5个月的胎儿期内已经发生。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出生后便能立即察觉眼前的亮光。新生儿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低于成人。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视觉的发生与发展(二)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视力主要依靠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二)视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晶状体不能变形,不能聚焦,因而投射到婴儿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模糊。即便是从近处看人的面孔,也是模糊的。新生儿的晶状体不能变形,不能聚焦,因而投射到婴

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2岁儿童的视敏度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4~5岁以后视力趋于稳定。要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文字图画要大些,教室采光要足,这样有利于幼儿视敏度的发展。父母和幼儿工作者要注意了解视力有障碍的儿童。

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22、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称辨色能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在他们的眼里,世界被知觉为黑、白、灰的世界。

一般认为,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2、颜色视觉的发展

5岁的儿童基本能区别各种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幼儿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掌握颜色顺序是:基本色——近似色——颜色名称调色。

幼儿对颜色的辨认,主要在能否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

5岁的儿童基本能区别各种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与近视有密切的关系;光线照明不足或光线过分强烈;儿童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合适,读写姿势习惯不好等 缺乏户外活动和身体锻炼,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等;4.色盲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异常3.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听觉的发生5、6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他们对不同的乐声有不同的反应;(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正常健康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听觉,听觉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二、儿童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指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言的细小差别;三。言语听觉随年龄增长,在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迅速发展。幼儿晚期,儿童基本上能辨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听觉。(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二、儿童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绝对感受性和差三、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三、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一、儿童触觉的发生二、口腔的触觉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可以说,整个人生第一年,婴儿的口腔触觉都是一种探索手段。二、口腔的触觉三。视触的协调

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亦即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活动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大约出现在生后5个月左右。三。视触的协调四、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觉,也就是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感觉。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的动作越来越准确。系统训练有利于提高动觉感受性。注意: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晚,对幼儿写字、画画等活动的精确性不能要求过高。四、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1、形状知觉队物体形状的知觉幼儿形状知觉发展很快

幼儿辨别图形的难易程度: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棱形

幼儿对形状的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名称在后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的很快,2.大小知觉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3.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儿童很小就有方向定位的能力幼儿更多的依靠视觉、听觉及动觉的联合活动进行方向定位。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3.方位知觉的发展3岁的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的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3岁的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距离知觉也是对物体空间位置的知觉。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婴儿很早就有深度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觉悬崖”。4.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他们设计了一个“幻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板上方格图案的设计使“悬崖”的一边形成一种深度的错觉,另一边没有错觉。实验中,婴儿在没有错觉的一边很快就爬过去了,但是他们不肯向看上去有深度的那一边爬过去,甚至,他们的母亲站在那边招呼他们过去时,婴儿也拒绝爬过去。实验说明了幼小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他们设计了一个“幻觉悬崖”,悬崖是一块盖着玻璃的平板,板上方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沃克(1978)的研究表明,孩子开始学习爬行的年龄,影响深度知觉的发展。10~13个月才开始爬行的幼儿,其深度知觉与正常的7~9个月婴儿相似,因为他们积累的经验太少。小婴儿常常爬到床边,并掉在地上,大婴儿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也是与经验有关。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4~7岁儿童感知时间是顺序是,最早感知的是一日中的早中晚,然后是感知一周内的时序,最后是认识一年四个季节的时序。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物相联系。生活制度在幼儿对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儿童先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月”、“分钟”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元。在“天”中,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天”、“明天”。先理解“现在”,再理解“已经”和“就要”。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四、幼儿观察的发展1.观察和观察力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如果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逐渐形成稳定,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四、幼儿观察的发展1.观察和观察力(一)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⒈观察的目的性加强⒉观察的持续性延长⒊观察的细致性增加⒋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一)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四、幼儿观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一)观察的目的性幼儿期,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观察,知觉和观察常常容易受到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干扰。到了中大班,开始能按照成人的要求进行观察。(二)观察的持续性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转移注意对象,这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不强有关。四、幼儿观察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三)观察的细致性幼儿初期,观察的细致性较差,只能观察到事物粗浅的轮廓,只能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特征。而到了中晚期,观察逐渐细致,能从事物的一些属性来观察,如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来观察,不再遗漏主要部分。(四)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幼儿初期,在观察中得到的是零散的、孤立的现象。中晚期能够有顺序的观察,从而获得事物的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印象。(三)观察的细致性(五)观察方法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进行的,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

幼儿观察方法的特点: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五)观察方法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一、适应现象——是指感觉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如光适应现象、暗适应现象,嗅觉适应现象二、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包括先后对比(继时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一、适应现象——是指感觉因刺激持1、先后对比:如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觉苹果发酸;尝过苦味之后再和纯净水,会感觉纯净水是甜的。所以,为幼儿准备膳食要考虑味觉的对比现象。

2、同时对比:比如,灰色的图案方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些,放在黑色背景上就显得亮一些,这叫明度对比或色彩对比。教学过程中,考虑到颜色对比,可以使教室的美术装饰互相衬托,让幼儿看得更清楚。1、先后对比:如吃过甜食以后再吃苹果,会感觉苹果发酸;尝过苦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强度等方面的差别,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则不易被区分。 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应尽量的使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幻灯、录像等活动教材,帮助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绘图时,要保证图形之间的距离或加上不同的色彩,使幼儿易于区分。

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如果加上教师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运用直观材料时,必须与教师正确的言语讲解结合起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补充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二)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那么幼儿喜欢观察什么呢?1、喜欢活的、动的东西,不喜欢静的东西。2、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不喜欢无色彩或不鲜艳的东西。3、喜欢大而且清晰的物体和图像。4、喜欢新奇的、未见过的事物。(三)教给幼儿观察方法(四)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补充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概述一、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环节。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二、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按内容)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按时间)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概述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1、条件反射的建立

2、习惯化—去习惯化(三)婴儿的记忆认生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儿童的记忆起初是依靠大脑皮质的反应性活动进行的,表现为短时记忆。随着大脑皮质细胞的成熟,逐渐可以进行长时记忆。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记忆发生的时间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1.幼儿期健忘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幼儿期健忘”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二)记忆容量不断增加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一般人的记忆广度是5——9个信息单位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二)记忆容量不断增加(三)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儿童记忆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这四种记忆的发展规律: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情绪记忆(半岁左右)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难忘初恋:不能释怀的情绪记忆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难忘初恋:不能释怀的情绪记忆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学前期,形象记忆处于优势地位。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形象记忆形象记忆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四、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方面:1.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2.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且选择记忆方法。3.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元记忆的发展表明了记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儿童最初的记忆是无意记忆。2~3岁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但是有意记忆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四、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是以语言材料为内容的记忆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记忆策略是以语言材料为内容的记忆四、幼儿记忆的发展

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概念: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四、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都在不断发展。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两个原因: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都在不断发展。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无意义图形的比较年龄常见物体无意义图形比率447411·75:1564125·33:1672262·77:1777481·6:1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无意义图形的比较年龄常见物体无意义图形比率3、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

3、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10个物或词中回忆的数量)年龄熟悉的物体熟悉的词生疏的词3-43﹒91﹒804-54﹒43﹒60﹒35-65﹒14﹒60﹒46-75﹒64﹒81﹒2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保持和遗忘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地再认和回忆。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记忆内容的消失。

保持和遗忘与幼儿活动的关系保持和遗忘

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幼儿记忆力的培养1、引导激发幼儿记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2、明确识记的目的性;3、提供吸引幼儿注意的记忆材料(生动、形象、具体、鲜明的教材教具);幼儿记忆力的培养1、引导激发幼儿记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4、帮助儿童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5、教会幼儿记忆的方法和策略:重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4、帮助儿童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儿童记忆中的问题偶发记忆说谎问题儿童记忆中的问题偶发记忆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概述一、什么事想象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想象的特点:形象性和新颖性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第一节概述想象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依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才可以进行。(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第一,想象依靠记忆。儿童想象依靠原有表象;第二,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儿童的识记、保持、回忆等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幼儿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不同于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深入现实、反映现实本质的。因此,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一)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孩子的情绪情感常常是由于想象而引发的。

如打针时,一位幼儿一边卷衣袖,一边大声宣称:“我是解放军!我不怕打针!”这是由想象带来的“自居”作用,以减轻恐惧和焦虑感。(二)情绪影响想象很多实事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幼儿由于同情被捉去的小鸡,就产生了“把小鸡救回来”的想象。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学前儿童进行的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种游戏活动中,想象都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想象的发张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就是想象{知觉,灵感,想象)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与。二、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简单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

2.简单的相似联想。比如,别人称她为小妹妹,她也把自己的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想象发生的年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发展;2.从单纯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发展;3.从极大夸张符合现实逻辑发展。学前心理学课件完整版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幼儿的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最简单的、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内容零散、无系统

3.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4、想象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总之,无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逐渐克服一定困难。但总体来说,6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在有意想象之中,根据想象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独立地去构造新形象的过程。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一)再造想象的发展

1、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幼儿的想象缺乏新颖性(一)再造想象的发展

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幼儿期的想象,大多是再造想象。原因分析:第一,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比,它要求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较少,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第二,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幼儿期是大量吸收知识的时期,幼儿依靠再造想象来理解间接知识。他们听故事、看图形需要再造想象,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也需要再造想象。第三、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二)创造想象的发展

1、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能够独立的从新角度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独立性:这类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受暗示性很少。

二是新颖性:他改变原先知觉的形象,摆脱原有知觉的约束,更多从新的角度进行联系和联想。(二)创造想象的发展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严格的来说还不是创造。▼幼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即是模仿,又不全是模仿。▼幼儿创造想象发生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以及能够从不同种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三、想象具有极大的夸张性(一)夸张的表现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假象与真实3.游戏里的情绪反应(二)夸张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对想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