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安装工程监理工作指导书SRIBSSRIBS××××××××××××××××××××××监理部年月目录一、强制性标准1.国家强制性标准………………………11.1给水和排水设备强制性标准………31.2燃气设备强制性标准…………………41.3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强制性标准…………………111.4电气和防雷设备强制性标准…………131.5电梯设备强制性标准…………………181.6设备安装质量强制性标准……………192.上海市强制性标准……………………282.1给水和排水设备强制性标准…………282.2燃气设备强制性标准…………………292.3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强制性标准…………………372.4电气和防雷设备强制性标准…………382.5设备安装质量强制性标准……………39二、监理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要点1.采暖卫生和燃气安装分部工程质量检查要点………422.通风与空调工程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493.电气安装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514.电梯安装分部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要点………………58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核验程序及要点1.安装工程质量核验标准化程序………752.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核验标准化程序……………………763.民用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核验要点(1997年修改版)……………774.多层房屋建筑塑料给水管道质量监督核验要点………821.1给水和排水设备强制性标准给水和排水管道布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7.1.2图书馆书库内不得设置配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书库。生活污水立管水应安装在与水库相邻的内墙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JGJ25-20006.1.2档案馆库区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库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GB50015-20032.4.2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3.7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3.9排水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主副食操作烹调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GB50038-20056.1.15防空地下室的给水管道,当地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门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6.2.11透气管如需穿过防空地下室维护结构时,在其内侧应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防爆波阀门。6.2.16压力排出管在穿越外墙或顶板处的内侧设公称压力不小于1Mpa的防爆波阀门。6.4.8柴油发电机房的输油管当从出入口引入时,应在防护密闭内设置防爆波阀门。当从围护结构引入时,应在外墙内侧或顶板内侧设置防爆波阀门,其抗力不应小于1Mpa。(二)水质和防回流污染《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GB50015-20032.2.3生活饮用水不得因回流而被污染,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给水管配水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二、给水管配水出口高出用水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配水出口处给水管管径的2.5倍。三、特殊器具和生产用水设备不可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防污隔断器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隔断措施。2.2.5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2.2.7埋地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与粪池的净距,不应小于10m。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应采取生活饮用水贮水池不被污染的措施。2.2.10生活或生活用水与其他用水合用的水池、水箱的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底结构作为水池池壁和水箱箱壁。3.3.3下列设备和容器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一、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二、厨房内食品制备及洗涤设备的排水。三、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四、蒸发式冷却器、空气冷却塔等空调设备的排水。五、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间、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三)卫生设备和处理《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5.2.3下列用房的洗涤池,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一、诊查室、诊断室、产房、手术室、检验科、医生办公室、护士室、治疗室、配方室、无菌室。二、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交叉感染的用房。5.2.6洗婴池的热水供应应有控温、稳压装置。《建筑给水设计规范》GBJ15-88GB10015-20033.2.11卫生器具和工业废水受水器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注:卫生器具构造内已有存水湾时,不必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3.3.2室内排水沟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水封装置。3.9.17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当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单独进行专门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或城市排水管道。3.8.6E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除臭系统。3.8.6F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在建筑物内运行噪声较大的机械应独立隔间。1.2燃气设备强制性标准(一)室内燃气管道设计《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GB50028-20067.2.1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不应大于表7.2.1的规定/用户室内燃气管道的最高压力(表压Mpa)表7.2.1燃气用户最高压力工业拥护及单独的锅炉房0.4公共建筑和居民用户(中压进户)0.2公共建筑和居民用户(低压进户)0.0057.2.3在城镇供气管道上严禁直接安装加压设备。7.2.4当供气压力不能满足用气设备要求而需要加压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加压设备必须设浮动式缓冲罐。缓冲罐的容量应保证加压时不影响地区管网的压力工况;(2)缓冲罐前应设管网低压保护装置;(3)缓冲罐应设贮量下限位与加压设备联锁的自动切断网;(4)加压设备应设旁通阀和出口止回阀。7.2.10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地下室、易燃或易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7.2.11燃气引入管进入密闭室时,密闭室必须进行改造,并设置换气口,有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7.2.13燃气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墙或管沟时,均应设置在套管中,并应考虑沉降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补偿措施。7.2.14燃气引入管的最小公称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输送人工煤气和矿井气等燃气时,不应小于25mm;(2)当输送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气时,不应小于15mm。7.2.16建、构筑物内部的燃气管道应明设。当建筑或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暗设,但必须便于安装和检修。(1)暗设的燃气管道的管槽应设活动门和通风孔;暗设的燃气管道的管沟应设活动盖板,并填充干沙;(2)管道管道应有防腐绝缘层;(3)燃气管道不得敷设在可能渗人腐蚀性介质的管沟中;(4)当敷设燃气管道的管沟与其他管沟相交时,管沟之间应密封,燃气管道应敷设在钢套管中;(5)敷设燃气管道的设备层和管道井应通风良好,每层的管道井应设与楼板耐火极限相同的防火隔断层,并应有进出方便的检修门;7.2.18室内燃气管道不得穿过易燃易爆品仓库、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7.2.19室内燃气管道不应敷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内。当必须敷设时,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7.2.20燃气管道严禁引入卧室。当燃气水平管道穿过卧室、浴室或地下室时,必须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并必须设置在套管中。燃气管道的立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或地下室时,必须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并必须设置在套管中。燃气管道的立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或厕所中。7.2.21当室内燃气管道穿过楼板、楼梯平台、墙壁和隔墙时,必须安装在套管中。7.2.24燃气管道必须考虑在工作环境温度下的极限变形。7.2.25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敷设在气温低于0。C的房间或输送气相液化石油气管道处的环境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时,均应采取保温措施。7.2.26室内燃气管道和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7.2.26的规定。燃气管道和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表7.2.26管道和设备与燃气管道的净距(cm)平行敷设交叉敷设电气设备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2510(注)暗装的或放在管子中的绝缘电缆5(从所作的槽或管子的边缘算起)1电压小于100V的裸露电线的导电部分100100配电盘或配电箱30不允许相邻管道应保证燃气管道和相邻管道的安装、安全维护和修理2注:当明装电线与燃气管道交叉净距小于10cm时,电线加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两端各伸出燃气管道10cm。7.2.28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层敷设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净高不应小于2.2m;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地下室或地下设备层内应有机械通风和事故排风设施;应设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当燃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一起敷设时,应敷设在其他管道的外侧;燃气管道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应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与电话间、变电室、修理间和储藏室隔开;地下室内燃气管道末端应设放散管,并应引出地上。放散管的出口位置应保证吹扫放散时的安全和卫生要求。7.2.29液化石油管道不应敷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设备层内。7.2.30室内燃气管道阀门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燃气表前;用气设备和燃烧器前;点火器和测压点前;放散管前。7.2.31大中型用气设备的燃气管道上应设放散管;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屋脊1m以上,并应采取防止雨雪进入管道和吹洗放散物进入房间的措施。当建筑物位于防雷区之外时,放散管的引线应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7.2.32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有承重支撑和消除燃气附加压力的措施。7.2.34当燃气燃烧设备与燃气管道为软管连接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家用燃气灶和实验室用的燃烧器,其连接软管的长度不应超过2m,并不应有接口;燃气用软管应采用耐油橡胶管;软管与燃气管道、接头管、燃烧设备的连接处应采用压紧螺帽(锁母)或管卡固定;软管不得穿墙、窗和门。瓶装液化石油气《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6.6.2设置在室内的单瓶供应系统气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气瓶与燃具的净距不应小于0.5m;(2)气瓶与散热器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散热器设置隔热板时,可减少到0.5m;(3)气瓶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通风不良的场所。6.6.6当瓶组供应系统的气瓶总容积小于1m3时,可将其设置在建筑物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耐火等级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不低于“二级”设计的规定;(2)应是通风良好,并设有直通室外的门;(3)与其他房间相邻的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4)室温不应高于45oC,并不应低于0oC。燃气的计量《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GB50028-20067.3.2由管道供应燃气的用户,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7.3.3用户计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放处,以及与上述情况类似的地方;(2)安装隔膜表的工作环境温度,当使用人工煤气和天然气时,应高于0oC;当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应高于其露点。7.3.4燃气表的安装应满足抄表、检修、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当燃气表在燃气灶具上方时,燃气表与燃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cm。(四)居民生活用气《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GB50028-20067.4.1居民生活使用的各类用气设备应采用低压燃气。7.4.2居民生活用气设备严禁安装在卧室内。7.4.3居民住宅厨房内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时应设排气扇。7.4.5燃气表与燃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0cm。(1)燃气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厨房内,利用卧室的套间或用户单独使用的走廊作厨房时,应设门并与卧室隔开;(2)安装燃气灶的房间净高不得低于2.2m;(3)燃气灶与可燃或难燃烧的墙壁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燃气灶的灶面边缘和烤箱的侧壁距木质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20cm;燃气灶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7.4.6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或过道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接排气式热水器严禁安装在浴室内;(2)平衡式热水器可安装在浴室内;(3)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或烟道式热水器的房间、房间门或墙的下部应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m3的格栅,或在门与地面之间留有不小于30mm的间隙。(4)房间净高应大于2.4m。(5)可燃或难燃烧的墙壁上安装热水器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6)热水器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7.4.7燃气采暖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暖装置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和排烟设施;(2)容积式热水采暖炉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走廊或其他非居住房间内,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3)采暖装置设置在可燃或难燃烧的地板上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五)公共建筑用气《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GB50028-20067.5.1公共建筑用气设备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专用房间内。公共建筑用气设备不得安装在卧室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堆存处。7.5.2公共建筑用气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气设备与可燃或难燃的墙壁、地板和家具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7.5.3公共建筑用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大锅灶和中餐炒菜灶应有排烟设施。大锅灶的炉膛和烟道处必须设爆破门;(六)燃烧烟气的排除《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GB50028-20067.7.1燃具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应排出室外。7.7.2安装生活用的直接排气式燃具的厨房,应符合燃具热负荷对厨房容积和换气次数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7.7.3浴室用燃气热水器的给排水气口应直接通向室外。排气系统与浴室必须有防止烟气泄漏的措施。7.7.4公共建筑用厨房中的燃具上方应设排气扇或吸气罩。7.7.5用气设备的排烟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与使用固体燃料的设备共用一套排烟设施;(2)当多台设备合用一个总烟道时,应保证排烟进互不影响;(3)在容易积聚烟气的地方,应设置防爆装置;(4)应设有防止倒风的装置。7.7.6高层建筑的共用烟道,各层排烟不得互相影响。7.7.7当用气设备的烟囱伸出室外时,其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烟囱离屋脊小于1.5m时(水平距离),应高出屋脊0.5m;(2)当烟囱离屋脊1.5~3.0m时(水平距离),烟囱可与屋脊等高;(3)当烟囱离屋脊的距离大于3.0m时(水平距离),烟囱应在屋脊水平线10o的直线上;(4)在任何情况下,烟囱应高出屋面0.5m;(5)当烟囱的位置临近高层建筑时,烟囱应高出沿高层建筑物45o的阴影线;(6)烟囱出口应有防止雨雪进入的保护罩。7.7.8用气设备排烟设施的烟道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负荷30KW以下的居民用气设备,烟道的抽力不应小于3Pa;(2)热负荷为30KW以上的公共建筑用气设备,烟道抽力不应小于10Pa;7.7.11烟道排气式热水器的安全排气罩上部,应有不小于0.25m的垂直上升烟气导管,其直径不得小于热水器排烟口的直径。热水器的烟道上下不应设置闸板。7.7.12居民用气设备的烟道距难燃或非燃顶棚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5cm;距易燃的顶棚或墙的净距不应小于25cm。7.7.13有安全排气罩的用气设备不得设置烟道闸板。无安全排气罩的用气设备,在烟道上应设置闸板,闸板上应有直径大于15cm的孔。7.7.14烟囱出口的排烟温度应高于烟气露点15oC以上。7.7.15烟囱出口应设置风帽或其他防倒风装置。(七)燃气设备工程《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几验收规格》CJJ12-993.1.1没有给排水条件的房间严禁安装非密闭式燃具。3.1.3安装内的燃具必须是密闭式燃具。3.1.4自然排气的烟道上严禁安装强制排气燃具和机械换气设备。3.1.6排气筒、给排水筒上严禁安装档板。3.1.11楼房的换气风道上严禁安装燃具排气筒。3.1.12安装有风扇排气筒繁荣直排式燃具和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热水器严禁共用一个排气筒。3.1.14室内换气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2.1直排式和半密闭式燃具的给排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燃具的房间应设给气口,并且上部宜设排气口或气窗(设排气扇时除外)。2.热流量(也称热负荷)大于11.6KW的燃具应安装排气筒;当不具备安装条件时,可采用带排气扇的排烟罩或带联动装置的排气扇;或将燃具安装在敞开的阳台、走廊上设置的封闭隔间内。3.热流量小于或等于11.6KW的燃具,应装设下列任意一种排烟设备;1)在燃具上面装排气筒;2)在燃具上面装带排烟罩的排气筒;3)在外墙上安装与热水器联动的排气扇或带排气扇的排烟罩。4.设在外墙或外窗上的排气扇向室外排烟时,应防止气流短路。3.2.2排气筒、排气管的材料应由不可燃、耐热、耐腐蚀材料制成。3.2.6排气扇联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具动作时,排气扇应随之转动;或当排气扇动作后方可启动燃具的控制装置。2.排气扇的能力和安装位置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2.8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燃具排气筒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气筒应有效地排除烟气,其尺寸应大于燃具连接部位的尺寸。2.排气筒的高度应大于规定计算值。3.排气筒水平部分的长度宜小于5m,水平前端不得朝下倾斜,并应有稍坡向燃具的坡度。4.排气筒的弯头宜为90o,弯头总数不应多于4个。5.排气筒的高度宜小于10m.6.防倒风罩以上的排气筒室内垂直部分不得小于250mm。7.排气筒顶端必须安装有效的防风、雨、雪的风帽,其位置不应处于风压带内。3.2.9安装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燃具的室内给气口和换气口的断面积均应大于排气筒的断面积。给气口和换气口均应在直通大气的地点。3.2.10风机在燃具外的半密闭强制排气式燃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机停转时应能自动切断燃具燃气供给,而风机恢复运转时不应放出未燃烧的燃气;风机排烟能力应能克服排气筒阻力和风压,并应是燃具理论烟气量的2倍以上;强制排气式燃具排气管风帽可安装在风压带内。2.排畦管直径、长度、弯头数应在确保排气能力范围内选用。风帽应是配套产品,形状和结构不得改变;排畦管上应有防脱、防漏措施。3.排气管穿墙部位与强间的间隙应密封,不得使烟气回流入室内。4.给气口的面积应大于排气管断面积。4.1.2安装燃具的部位应是由不可燃材料建造。4.2.1排气筒、排气管、给排气管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安装距离应符合表4.2.1的规定。安装距离(mm)表4.2.1烟气温度260oC及其以上260oC以下部位排气筒、排气管给排气管开放部位无隔热15mm以上D/2以上0mm以上有隔热有10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有2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隔蔽部位有10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有2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20mm以上穿越部位措施应有下述措施之一:(1)150mm以上的空间(2)150mm以上的铁制保护板(3)100mm以上的非金属不燃材料保护板(混凝土制)应有下述措施之一:(1)D/2以上的空间(2)D/2以上的铁制保护板(3)20mm以上的非金属不燃材料卷制或缠绕0mm以上注:D为排气筒直径。4.3.1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燃具的排气筒风帽与屋顶、屋檐间的相互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气筒伸出屋面顶到风帽间的垂直高度必须大于600mm。2.当排气筒水平方向1m范围内有建筑物,而且该建筑物有屋檐时,排气筒的高度必须高出该建筑物屋檐600mm以上。4.3.2风帽排气出口与以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表4.3.2的规定(图4.3.2-1~5)风帽排气出口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距离(mm)表4.3.2隔离方向吹出方向上方侧方下方前方向下吹300150600(300)150垂直吹360o600(300)150150150斜吹360o600(300)150150300斜吹向下300150300300水平吹300150150600(300)注:()内为有防热板的距离。5.0.4燃具安装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燃具的地面、墙壁应能承受荷重。2.燃具不应安装在有易燃物堆存的地方。3.直排式和半密闭式燃具不应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和灰尘多的地方。4.燃具不应装在对其他燃具设备或电气设备有影响的地方。5.安装时应考虑满流、安全阀动作及冷凝水的影响,地面应做防水处理或设排水管。1.3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强制性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GB50019-20034.6.29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包括空气调节的新风系统)的风管,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可每隔五层设水平集合管,分别连接各层的送排风支管;当送排风支管采取防止回留措施时,每个垂直风管所管辖的楼层数,不应超过十层。4.6.30可燃气体管道、可燃液体管道和电线,不应穿过风管的内腔,也不得沿风管的外墙敷设。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机室。4.6.31热媒温度高于110oC的供热管道,不应穿过输送有爆炸危险物质或可燃物质的风管,亦不得沿上述风管外壁敷设。4.6.33输送温度高度80oC的空气或气体混合物的风管,在穿过建筑物的可燃或难燃烧体结构处,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隔热层,其厚度应按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不超过80oC确定。4.6.35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等,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当风管内设有电热器时,电加热器前后各0.8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间的风管,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6.4.1厨房排油烟机的排气管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壁风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构件。当排油烟机的排气管排至竖向通风道时,竖向通风道的断面应根据所担负的排气量计算确定,应采取支管无会流、竖井无泄露的措施。6.4.3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三)空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GB50019-20035.1.3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值不应大于50Pa(5mmH2O)5.2.13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的确定,并应计人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风管、水泵、冷水管和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5.3.8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民用建筑宜按表3-3-2采用;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表5.3.8房间名称每人最小新风量(mm)吸烟情况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商店办公室、图书馆、会议室、餐厅、舞厅、医院的门诊部和普通病房、旅馆客房81730无无少量5.3.10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无窗建筑物或过度季节使用大量新风的空气调节系统,应有排风出路,且应满足新风量变化的需要。5.5.6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用盐水作冷媒;采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时,严禁用氨作制冷剂。《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GB50096-20036.4.5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和等于25℃地区,每套住宅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条件。制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GB50019-20036.1.10闭式冷水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和排气、泄水装置。6.2.4风冷式冷凝器的空气进出口温差,不应大于8oC。6.2.5压缩机气缸水套的冷却水出口温度,不应高于45oC。6.2.6所有贮存制冷剂且在压力下工作的制冷设备和容器,均应设置安全阀。氨制冷系统的排氨口必须装设排放管,排放管的出口,应高于周围50m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m。6.2.7当设置两台或两台以上氟利昂压缩式制冷机时,各台的制冷剂管道,不得连通。6.4.5氨制冷机房应设置两个互相尽量远离的出口,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出口,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出口直接对外,且应由室内外开门。6.4.6氨制冷机房的电源开关,应布置在外门附近。发生事故时,应有立即切断电源的可能性,但事故电源不得切断。6.4.7氨制冷机房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和安全器材(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6.4.8设置集中采暖的制冷机房,其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5oC。氨制冷机房严禁采用明火采暖。(五)自动控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GB50019-20037.1.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一、采用自动控制、方能防止事故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时;二、采用自动控制可合理利用能量实现节能时;三、工艺或使用条件对室内温度波动范围有一定要求时。7.4.1压缩式制冷装置,应设下列安全保护:一、压缩机的安全保护:1.排气压力的高压保护和吸气压力的低压保护;2.润滑系统的油压差保护;3.电动机过载及单相运行保护;4.冷却水套断水保护;5.离心式压缩机轴承的高温保护;二、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冷水的防冻保护三、冷凝器冷却水断水保护及蒸发式冷凝器通风机的事故保护7.4.2吸收式制冷装置,应设下列安全保护:一、冷水或冷剂水的低温保护;二、溴化锂溶液的防结晶保护;1.发生器出口浓溶液的高温保护;2.冷剂水的液位保护;3.冷却水断水或流量过低保护;4.停机时防结晶保护。三、冷却水温度过低保护;四、屏蔽泵过载及防汽蚀保护;五、蒸发器中冷剂水温度过高保护。(六)消声和隔振《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GB50019-20038.2.3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器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系统所需的消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8.2.8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处,其孔洞四周的缝隙,应填充密实。8.3.1当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程度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取其他隔振措施。1.4电气和防雷设备强制性标准防雷设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2.0.1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2.0.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晶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0.3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华分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钮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区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2.0.4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3.1.1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2.0.3第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3.1.2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如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3.3.5二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三、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四、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S>4.24K2C六、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3.3.10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一、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二、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三、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四、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3.4.10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3.10条一、二、四款的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壁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5.1.1接头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一、独立避雷针;二、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三、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5.2.1接闪器布置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接闪器布置表5.2.1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h1(m)避雷网网格尺寸(m)一类防雷建筑物30<5×5或<6×4二类防雷建筑物45<10×10或<12×8三类防雷建筑物60<20×20或<24×16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0.1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扰需较大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三、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2.0.2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3.0.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2.2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2.2的规定。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表2.2.2敷设方式最小芯线截面(mm2)铜芯铝芯裸导线敷设于绝缘子上1010绝缘导线敷设于绝缘子上室内L<2m室外L<2m室内外2>L<6m2<L<16m16<L<25m1.01.52.5462.52.54610绝缘导线穿管敷设1.02.5绝缘导线槽敷设绝缘导线线槽敷设塑料绝缘护套导线扎头直敷1.00.751.02.52.52.52.2.11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线。2.2.12在TN-C系统中,PEN线严禁接入开关发备。3.2.1在有人的一般场所,有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3.2.2标称电压超过交流水帐25V(均方根值)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分类》(GB4208-84)的IP2X级。4.4.4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联结;一、PE、PEN干线;二、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三、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四、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4.4.7相线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路,不大于5s;二、供电给手握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4.4.21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超过0.5A。4.5.6在TT或TN-S系统中,N线上不装设电器将N线断开,当需要断开N线时,应装设相线和N线一起切断的保护电器。当装设漏电电流动作的保护器时,应能将其所保护的回路所有带电导线断开。在TN系统中,当能可靠地保持N线为地电位时,N线可不需断开。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线,不得装设断开PEN线的任何电器。当需要在PEN线装设电器时,只能相应断开相线回路。变电设备《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0-94GB50053-942.0.5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场所:一、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二、挑檐为燃烧体或难燃体和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旁;三、附近有棉、粮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场;四、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灰尘或导电尘埃且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4.2.1室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电气安全净距,应符合表4.2.1的规定。室内、外配电装置的最小电气安全净距(mm)表4.2.1符号适用范围场所额定电压(KV)<0.53610无遮拦裸带电部分至地(楼)面之间室内屏前2500屏后2300250025002500室外2500270027002700有IP2X防护等级遮拦的通道净高室内1900190019001900A裸带电部分至接地和不同相的裸带电部分之间室内2075100125室外75200200200B距地(楼)面2500mm以下裸带电部分的遮拦防护等级为IP2X时,裸带电部分与遮护物间水平室内100175200225室外175300300300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裸导体之间的水平距离室内1875187519001925室外2000220022002200裸带电部分至无孔固定遮拦室内50105130155C裸带电部分至用钥匙或工具才能打开或拆卸的栅栏室内800825850875室外825950950950低压母排引出线或高压引出线的套管至屋外人行通道地面室外3650400040004000注:海拔高度超过100m时,表中符号A项数值应按每升高100m增大1%进行修正。B、C两项数值应加上A项的修正值。4.2.6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6.1.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和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应为二级。6.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一、变压器室位于车间内;二、变压器室位于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三、变压器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四、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内;五、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6.1.5民用主体建筑内的附近变电所的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油量的贮油池。6.1.7附设变电所、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中,油量为1000kg及以上的变压器,应设置容量为100%油量的挡油设施。6.1.8在多层和高层主体建筑物的底层布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时,其底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防火挑檐。多油开关室和高压电容器室均应设有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1.5电梯设备强制性标准《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10-88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1.5钢丝绳应擦试干净,严禁有死弯、松股及断丝现象。2.2.3导轨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焊接时,双面焊牢,焊缝饱满。2.6.3安全钳试验: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降,使安全钳动作,电梯必须能可靠的停止。动作后应能正常恢复。《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器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10-882.0.1电梯电源专用,并应由建筑物配电间直接送至机房。2.0.3机房照明电源与电梯电源分开,并应在机房内靠近入口处设置照明开关。2.0.5.1每台电梯均应设置能切断该电梯最大负荷电流的主开关。2.0.5.2主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1)轿厢照明、通风和报警;(2)机房、隔层和井道照明;(3)机房、轿顶和底坑电源插座。2.0.5.3主开关的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2.0.5.4在同一机房安装多台电梯时,各台电梯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装设识别标志。2.0.10.1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可靠接地或接零。2.0.10.3在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的接零保护(即TN)系统中,严禁使用可燃性材料制成的电线管或电线槽。3.0.10.1动力线和控制线应隔离敷设。3.0.10.2保护线端子和电压为220V及以上的端子应有明显的标志。3.0.11.2随行电缆安装前,必须预先自由悬吊,消除扭曲。3.0.11.3随行电缆的敷设长度应使轿厢缓冲器完全压缩后略有余量,但不得拖地。3.0.12随行电缆在运动中有可能与井道内其他部件挂、碰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4.0.4井道和较顶传感器(感应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4.0.4.2支架应用螺栓固定,不得焊接。4.0.4.3应能上下、左右调整,调整后必须可靠锁紧,不得松动。4.0.6具有消防功能的电梯,必须在基站或撤离层设置消防开关。4.0.7层门闭锁装置应采用机械—电气联锁装置,其电气触点必须有足够的断开能力,并使其在触点熔接的情况下可靠断开。4.0.8.2层门关闭后,锁紧元件应可靠锁紧,其最小啮合长度不应小于7mm。4.0.8.3层门锁的电气触点接通时,层门必须可靠的锁紧在关闭位置上。5.0.1电梯的各种安全保护开关必须可靠牢固,不得采用焊接牢固;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时的碰撞和钢绳、钢带、皮带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5.0.2与机械相配合的各安全保护开关,在下列情况时应可靠断开,使电梯不能起动或立即停止运行:5.0.2.7任一厅、轿门未关闭或未锁紧时;5.0.2.8安全窗开启时;5.0.2.9液压缓冲器被压缩时;5.0.5极限开关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应始终保持断开状态。1.6设备安装质量强制性标准燃气设备《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993.1.1没有给排水条件的房间严禁安装密闭式燃具。3.1.3安装在浴室内的燃具必须是密闭式燃具。3.1.4自然排气烟道上严禁安装强制排气失燃具和机械换气设备。3.1.6排气筒、给排气筒上严禁安装挡板。3.1.11楼房的换气风道上严禁安装燃具排气筒。3.1.12安装有风扇排气筒的直排式燃具和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热水器严禁共用一个排气筒。3.1.14室内换气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2.1直排式和半密闭式燃具的给排气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燃具的房间应设给气口。2.热流量(也称热负荷)大于11.6KW的燃具应安装排气筒。3.热流量小于或等于11.6KW的燃具,应安装设下列任意一种排烟设备:1)在燃具上面装排气筒;2)在燃具上面装带排烟罩的排气筒;3)在外墙上安装与热水器联动的排气扇的排烟罩。4.设在外墙或外窗上排气扇向室外排烟时,应防止气流短路。3.2.2排气筒、排气管的材料应由不可燃、耐热、应防止气流短路。3.2.6排气扇联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具动作时,排气扇应随之转动;或当排气扇动作后方可启动燃具的控制装置。2.排气扇的能力和安装位置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3.2.8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燃具排气筒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气筒应有效地排除烟气,其尺寸应大于燃具连接部位的尺寸。2.排气筒的高度应大于规定的计算值。3.排气筒水平部分前端不得朝下倾斜,并应有稍坡向燃具的坡度。4.排气筒的弯头总数不应多于4个。6.防倒风罩以上的排气筒室内垂直部分不得小于250mm。7.排气筒顶端必须安装有效的防风、雨、雪的风帽,其位置不应处于风压带内。3.2.10风机在燃具外的半密闭强制排气式燃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机停转时应能自动切断燃具燃气供给,而风机恢复运转时不应放出未燃烧的燃气。2.排气管直径、长度、弯头数应在确保排气能力范围内选用。风帽应是配套产品,形状和结构不得改变;排气管上应有防脱、防漏措施。3.排气管穿墙部位与强间的间隙应密封,不得使烟气回流入室内。4.给气口的面积应大于排气管断面积。4.1.2安装燃具的部位应是由不可燃材料、难燃材料建造。4.2.1排气筒、排气管、给气管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安装距离应符合表4.2.1规定。安装距离(mm)表4.2.1烟气温度260oC及其以上260oC以下部位排气筒、排气管给排气管开放部位无隔热150mm以上D/2以上0mm以上有隔热有10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有2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隔蔽部位有10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有20mm以上隔热层,取0mm以上安装20mm以上穿越部位措施应有下述措施之一:(1)150mm以上的空间(2)150mm以上的铁制保护板(3)100mm以上的非金属不燃材料保护板(混凝土制)应有下述措施之一:(1)D/2以上的空间(2)D/2以上的铁制保护板(3)20mm以上的非金属不燃材料卷制或缠绕0mm以上注:D为排气筒直径。4.3.1半密闭自然排气式燃具的排气筒风帽与屋顶、屋檐间的相互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气筒伸出屋顶到风帽间的垂直高度必须大于600mm。2.当排气筒水平方向1m范围内有建筑物,而且该建筑物有屋檐时,排气筒的高度必须高出该建筑物屋檐600mm以上。4.3.2风帽排气出口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表4.3.2的规定。风帽排气出口与可燃材料、难燃材料装修的建筑物的距离(mm)表4.3.2隔离方向吹出方向上方侧方下方前方向下吹300150600(300)150垂直吹360o600(300)150150150斜吹360o600(300)150150300斜吹方向300150300300水平吹300150150600(300)注:()内为有防热板的距离。5.0.4燃具安装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燃具的地面、墙壁应能承受荷重。2.燃具不应安装在有易燃物堆存的地方。3.直排式和半密闭式燃具不应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和灰尘多的地方。4.燃具不应装在其他燃气设备或电气设备有影响的地方。5.安装时应考虑满流、安全阀动作及冷凝水的影响,地面应做防水处理或设排水管。6.燃具安装应考虑检修的方便;排气筒、给排气筒应在易安装和检修处安装。5.0.8室内燃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时应考虑人的动作、门的开闭、窗帘、家具等对燃具的影响。2.安装时应考虑门等部位对燃具的遮挡。3.直排式和半密闭式热水器不应装在无防护装置的灶、烤箱等燃具的上方。4.室外用燃具不应安装在室内。5.0.9室外燃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用燃具安装在室外时,应采取防风、雨的措施,不影响燃具的正常燃烧。2.在靠近公共走廊处安装燃具时,应有防火、防落下物、防投弃物等措施。3.室外燃具的排气筒不得穿过室内。4.两侧有居室的外走廊,或两端封闭的外走廊,严禁安装室外用燃具。6.0.4将燃气阀打开,关闭燃具燃气阀,用肥皂液或测漏仪检查燃气管道和接头,不应有漏气现象。6.0.5打开自来水阀和燃具冷水进口阀,关闭燃具热水出口阀,目测检查自来水系统不应有水渗漏现象。6.0.6按燃具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燃具运行,燃烧器燃烧应正常,各种阀的开关应灵活。附录A室内换气A.0.1室内自然换气应符合表A.0.1的规定。室内自然换气表A.0.1排气装置排气筒(接外墙排烟口)烟道(排气筒)(接燃具排烟口)带排烟罩的排气筒I型排烟罩II型排烟罩要求排气量(m3/h)40VQ2VQ30VQ20VQ排气筒等的有效面积(m2)A1=A2=A3=A4=排气口位置顶棚下80cm以内适当位置适当位置适当位置给气口位置顶棚高度1/2以下适当位置顶棚高度1/2以下顶棚高度1/2以下有效面积A1A2A3A4注:V——每单位燃气的理论烟气量,取1.02m3/kw;Q——燃具热流量(kw);n1、l1、h1——排气筒转弯次数;从排气筒入口中心到风帽高度1/2处的长度(m);排气筒室外垂直部分高度(m);n2、l2、h2——烟道转弯次数;从防倒风罩开口部位下端到风帽高度1/2处的长度(m)。烟道高度(m)h2适用于l2≤8m;n3、l3、h3——排气筒转弯次数;从排烟罩下端到风帽高度1/2处的长度(m);排烟罩下端到风帽高度1/2处的高度(m)。A.0.2排烟罩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I型排烟罩的安装高度应小于1m,应安全覆盖火源,并做成利用捕集烟气的形状。2.II型排烟罩的安装高度应小于1m,应覆盖火源的周围部分(宽应达到火源外H/2以上的地方,H——安装高度),烟罩主体下部应有50mm以上的垂直部分,集气部分应有对水平面10o以上的夹角。A.0.3室内机械换气应符合表A.0.3的规定。室内机械换气表A.0.3排气装置排气筒(接外墙排烟口)带排气扇的排气筒(接燃具排烟口)带排气扇的排烟罩I型排烟罩II型排烟罩要求排气量(m3/h)40VQ2VQ30VQ20VQ排气筒等的有效面积(m2)————排气口位置顶棚下800mm内适当位置适当位置适当位置给气口位置适当位置适当位置适当位置适当位置有效面积————注:1.文字符号同表A.0.1;2.排气筒、给气口等的有效面积可根据机械换气设备的能力设计。A.0.7厨房内直排式燃具与排气扇的对应关系可按表A.0.7的规定采用。排气扇的风压应大于80Pa(静压)。直排式燃具与排气扇的对应关系表A.0.7排气扇叶轮直径15cm20cm25cm排气扇风量(标准风量)150m3/h600m3/h900m3/h排烟罩无有无有无有允许最大热流量(KW)11.114.814.819.622.229.1通风和空调设备《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GB50243-20021.0.3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及半成品按标准生产的产品,并具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文件。3.1.1圆形风管应优先采用基本系列,矩形风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4:1。风管应为外径或外边长;砖、混凝土风道应为内径或内边长。3.1.9风管与法兰连接采用翻边时,翻边应平整、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6mm,并不得有开裂与孔洞。3.1.11无法兰连接风管的接口应采用机械加工,其尺寸应正确、形状应规则,接口处应严密。无法兰矩形风管接口处的四角应有固定措施。采用C型及S型插条连接时,凤管长边尺寸不得大于630mm。3.1.14风管的强度及严密性要求符合设计规定与风管系统的要求。不同系统的风管应符合相应的密封要求,各系统风管单位面积允许漏风量应符合表3.1.14的规定。风管单位面积允许漏风量(m3/h·m2)表3.1.14工作压力(Pa)系统类别低压系统中压系统高压系统1002.11——2003.31——3004.30——4005.19——5006.002.00—600—2.25—800—2.71—1000—3.14—1200—3.53—1500—4.081.361800——1.532000——1.642500——1.903.1.16当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630mm和保温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800mm,且其管段长度大于1200mm时,均应采取加固措施。3.3.1不锈钢板风管和配件的制作,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厚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不锈钢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mm)表3.3.1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不锈钢板厚度100~5000.5530~11200.751180~20001.02500~40001.23.4.1铝板风管和配件的制作,应采用纯铝板或防锈铝合金板,板材厚度应符合表3.4.1的规定。铝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mm)表3.4.1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铝板厚度100~3201.0340~6301.5370~20002.02500~40002.54.3.3含绝热层的复合材料风管,其绝热层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覆层与绝热层的结合应牢固,不得分层。风管的绝热层不得外露,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与风管连接应可靠。4.3.4树脂玻纤布及其他复合材料制成的柔性风管不得漏风,个支撑环的间距应均匀。柔性管与法兰的连接处应牢固和严密。5.2.1风阀的结构应牢固,调节应灵活,定位应准确、可靠,并应标明风阀的启闭方向及调节角度。5.3.5空气净化系统的阀门,其活动件、拉杆以及螺钉、螺帽、垫圈等表面均应作防腐处理(如镀锌等)。阀体与外界相通的缝隙处应采取密封措施。5.6.4检查门应启闭灵活,关闭严密;其与风管或空气处理室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并不得渗漏。有人员进出的检查门,其尺寸不应小于600mm×400mm。空气净化系统风管检查门的密闭垫料,应采用软橡胶条或成型橡胶条制作。6.4.4除尘器壳体拼接应平整,纵向拼缝应错开;焊接变形应矫正;法兰连接处及装有检查门的部位应严密。在设计工作压力下除尘器的允许漏风率为5%,其中离心式除尘器为3%7.1.2风管和空气处理室,不得敷设电线、电缆以及输送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管道。7.1.3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及调节机构,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7.2.4风管穿出屋面外应设置防雨罩。穿出屋面超过1.5m的力管应设拉索固定,拉索不得固定在风管法兰上,严禁拉在避雷针或避雷网上。7.3.1输送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和安装在易燃、易爆环境的风管系统均应有良好的接地,并应减少接口。输送易燃、易爆气体的风管,通过生活间或其他辅助生产房间必须严密,并不得设置接口。7.3.8空气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安装应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不得颠倒。(2)风管、净压箱及其他部件,在安装前内壁必须擦试干净,做到无油污和浮尘,当施工完毕或停顿时,应封好端口。(3)风管、净压箱、风口及设计(空气吹淋室、余压阀等)安装在或穿过围护结构时,其接缝应采取密封措施,做到清洁、严密。(4)法兰垫片和清扫口、检查门等的密封垫料应选用不漏气、不产尘、弹性好、不易老化和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闭孔海绵橡胶板,软橡胶板等,厚度应为5~8mm。严禁采用厚纸板、石棉绳、铅油麻丝以及泡沫塑料、乳胶海绵等易产尘材料。(5)法兰垫片应减少接头,接头必须采用梯形或榫形连接,垫片应干净,并涂密封胶粘牢。7.4.3防火阀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易熔件应应气流方向,安装后应做动作试验,其阀板的启闭应灵活,动作应可靠。7.4.4排烟阀(排烟口)及手控装置(包括预埋导管)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管不应有死弯及瘪陷。排烟阀安装后应做动作试验,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敏、可靠,阀板关闭时应严密。7.4.12风帽的滴水盘、滴水槽安装应牢固,不得渗漏。凝结水应引流到指定的位置。7.4.13自动排气活门安装,活门的垂锤必须垂直向下,其开启方向应与方向一致。《通风与空调工程验收规范》GB50243-97GB50243-20028.2.14通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4的规定。通风机安装的允许偏差表8.2.14中心线的平面位移(mm)标高(mm)皮带轮轮宽中央平面位移(mm)传动轴水平度联轴器同心度纵向横向径向位移轴向倾斜101010.2/10000.3/10000.050.2/10008.5.3现场组装的空调机组,应做漏风量测试。空调机组静压力700Pa,漏风率不应大于3%;用于空气净系统的机组。静压应为1000Pa,当室内洁净度低于1000级时,漏风率不应大于2%;洁净度高于或等于1000级时,漏风率不应大于1%。8.6.1风冷分体与整体式空调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体式室外机组和风冷整体式机组的安装周边空间除应满足冷却风循环要求外,尚应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要求;(2)室内机组安装应位置正确,目测应呈水平,冷凝水排放应畅通;(3)制冷剂管道连接必须严密无渗漏;(4)管道穿过的墙孔必须密封,雨水不得渗人。8.9.4安装II级生物安全柜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搬运时严禁横倒和碰撞。安装位置必须按设计要求。(2)柜的周边必须留有维修空间。排风过滤器更换口方向应满足操作需要。8.9.5生物安全柜在每次安装、移动后应进行现场试验,当设计无规定时,柜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对所有接缝(包括柜与地面的接缝)进行密封处理;(2)柜缝进行密封处理后,应进行压力渗漏试验,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渗漏试验、操作口负压试验、操作区及操作口气流速度试验、洗涤盆漏水程度试验以及接地装置的接地线路电阻试验。8.10.3电加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加热器应有良好的接地。连接电加热器前后风管的法兰垫片,应采用耐热不燃材料。(2)电加热器固定在钢板的构架上时,应采用不燃绝热材料作绝热层。外露接线柱应加设安全防护罩。(3)电加热器必须在通风情况下才能通电使用。电加热与通风机启闭装置应联锁。9.2.4活塞式制冷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体安装的活塞式制冷机组,其机身纵、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2/1000,测量部位应在主轴外露部分或其他基准面上,对于有公共底座的冷水机组,应按主机结构选择适当位置作基准面;(2)制冷设备的拆卸和清洗;(a)用油封的活塞式制冷机,如在技术文件规定期限内,外观完整,机体无损伤和锈蚀等现象,可仅拆卸缸盖、活塞,气缸内壁、吸排气阀、曲轴箱等均应清洗干净,油系统应畅通,检查紧固件是否牢固,并更换曲轴箱的润滑油,如在技术文件规定期限外,或机体有损伤和锈蚀等现象,则必须全面检查,并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拆洗装配,调整各部位间隙,并做好记录;(b)充人保护气体的机组在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期限内,外观完整和封压力无变化的情况下。不作内部清洗,仅作外表擦洗,如需清洗时,严禁混入水汽;(c)制冷系统中的浮球阀和过滤器均应检查和清洗。(3)制冷机的辅助设备,单体安装前必须吹污,并保持内壁清洁。承受压力的辅助设备,应在制造厂进行强度试验,并具有合格证,在技术文件规定的期限内,设备无损伤和锈蚀现象条件下,可不做强度试验。(4)辅助设备的安装:(a)辅助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各管口必须畅通;(b)立式设备的垂直度,卧室设备的水平度允许偏差均为1/000;(c)卧式冷凝器、管壳式蒸发器和贮液器,应坡向集油的一端,其倾斜度为1/1000~2/1000;(d)贮液器及洗涤式油氨分离器的进液口均应低于冷凝器的出液口。(5)直接膨胀表面式冷却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完整,安装时空气与制冷集应呈逆向流动。冷却器四周的缝隙应堵严,冷凝水排除应畅通。(6)卧式及组合式冷凝器、贮液器在室外露天布置时,应有遮阳与防冻措施。9.2.10冷却塔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却塔安装应平稳,地脚螺栓的固定应牢固。(2)冷却塔的出水管道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布水均匀。有转动布水器的冷却塔,其转动部分必须灵活,喷水出口宜向下与水平呈30o夹角,且方向一致,不应垂直向下。(3)玻璃钢冷却塔和用塑料制品作填料的冷却塔,安装应严格执行防火规定。9.3.4制冷剂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6)安全阀放空管末端宜做成η形或Γ形,排放口应朝向安全地带。安全阀与设备间若设关断阀门,在运动中必须处于全开位置,并予铅封。9.3.5氨系统管道不得采用铜管,管内不得镀锌,系统中的附件,阀门及填料不得用铜制或铜合金材料(磷青铜除外)。9.3.6冷冻水(载冷剂)系统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2)管道安装前必须将管内的污物及锈蚀清楚干净;安装停顿期间对管道开口应采取封闭保护措施。(5)管道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最低不小于0.6Mpa。水压试验时,在10min内,压力下降大于0.02Mpa,且外观检查不漏为合格。《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GB50243-20029.4.7制冷系统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缩式制冷系统应进行系统吹污,压力应取0.6Mpa,介质应采用干燥空气,氟利昂系统可用惰性气体,用布检查,5min无污物为合格。吹污后应将系统中阀门的阀芯拆下清洗(除安全阀外)。(2)系统气密性试验应按表9.4.7的试验压力保持24h,前6h压力下降不应大于0.03Mpa,后18h除去因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外,压力无变化为合格;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绝对压力Mpa)表9.4.7系统压力活塞制冷机离心式制冷机R717R502R22R12R134aR11R123低压系统1.81.81.20.3高压系统2.02.51.60.3(3)真空试验的剩余压力,氨系统不应高于5.3Kpa,保持24h,氨系统压力以无变化为合格;氟利昂系统压力回升不应大于0.53Kpa。离心式制冷机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执行。(4)活塞式制冷机充注制冷剂应按下列步骤进行:首先充注适量制冷剂,氨系统加压到0.1~0.2Mpa,用酚酞试纸检漏。氟利昂系统加压到0.2~0.3Mpa,用卤素喷灯或卤素检漏仪检漏,无渗漏时,再按技术文件规定继续加液,充注时应防止吸人空气和杂质,严禁用高于40的温水或其他方法对钢瓶加热。11.1.3净化系统的绝热工程不得采用易产尘的材料(如玻璃纤维、短纤维矿棉等)。11.2.3电加热器前后800mm范围内的风管绝热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11.3.2管道穿墙、穿楼板套管处的绝热,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软、散绝热材料填实。11.3.3管道绝热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绝热制品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粘贴应牢固,铺设平整,绑扎紧密,无滑动、松弛、断裂现象。(2)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之间的缝隙,保温不应大于5mm,保冷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社在侧下方100mm时,绝热层应分层铺设,层间应压缝。(3)硬质或板硬质管壳应用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捆扎,其间距300~350mm,且每节至少捆扎两道。(4)用松散及软质材料作绝热层,应按规定的容重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