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与血液安全(孙新华)_第1页
艾滋病防治与血液安全(孙新华)_第2页
艾滋病防治与血液安全(孙新华)_第3页
艾滋病防治与血液安全(孙新华)_第4页
艾滋病防治与血液安全(孙新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流行现状(xiànzhuàng)、工作进展与血液平安卫生部疾病(jíbìng)预防控制局艾滋病预防控制管理处2006年8月第一页,共六十一页。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感染了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美国1981年首先发现5名同性恋中患卡氏肺孢子(bāozǐ)虫肺炎,数月后又在另外数例同性恋中发现卡波济氏肉瘤,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科学家注意到这两种罕见的疾病都与免疫功能减退有关,主要表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同年6月美国CDC最先向全世界报道AIDS,1983年5月法国科学家Montagnier首次别离鉴定了该病病毒。艾滋病第二页,共六十一页。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对人类生存开展和社会进步构成了威胁,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将其作为关系经济开展、社会稳定、国家平安(ānquán)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机制和社会环境。第三页,共六十一页。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xiànzhuàng)

截至2005年底

到2005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总计3860万(3340–4600万)

成人3630万(3140–4340万) 妇女1730万(1480–2060万) 15岁以下儿童230万(170–350万)2005年新感染(gǎnrǎn)艾滋病病毒人数 总计410万(340–620万)

成人360万(300–540万)

15岁以下儿童54万(42–67万)2005年一年艾滋病死亡人数 总计280万(240–330万〕

成人240万(200–280万)

15岁以下儿童38万(29–50万)第四页,共六十一页。到2005年底(niándǐ)估计的成人和儿童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活人数总计:3860万(3340–4600万)

感染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570万;感染率最高的国家:斯威士兰(sīwēishìlán)33.4%〔资料来源:2006年UNAIDS〕中、西欧(Xīōu)72万[55–95万]北非和中东44万[25–72万]次撒哈拉非洲2450万[2160–2740万]东欧和中亚150万[100–230万]南亚和东南亚 760万[510–1170万]大洋洲7.8万[4–17万]北美130万[77–210万]加勒比33万[24–42万]拉丁美洲160万[120–240万]东亚68万[42

–110万]第五页,共六十一页。估计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的成人(chéngrén)与儿童数总计(zǒngjì):410万(340–620万)

中、西欧(Xīōu)2.2万[1.8–3.3万]北非和中东6.4万[3–21万]次撒哈拉非洲270万[230–310万]东欧和中亚22万

[15–65万]南亚和东南亚 83万 [53–230万]大洋州7200[3500–55000]北美4.3万[3.4–6.5万]加勒比3.7万[2.6–5.4万]拉丁美洲14万[100000–420000]东亚9.7万[5.5–29万]第六页,共六十一页。2005年每天有超过11000人新感染(gǎnrǎn)艾滋病病毒95%以上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

大约1500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10000人是15以上的成人(chéngrén)

其中:

约50%是妇女40%以上是15-24岁的青年人第七页,共六十一页。我国艾滋病流行(liúxíng)形势和特点第八页,共六十一页。流行形势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截止(jiézhǐ)到2006年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6502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6058例,死亡9280人。根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最新评估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2005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7万人,死亡约2.5万人。平均每天新感染190多人。第九页,共六十一页。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流行范围(fànwéi)的变化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bìnglì);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第十页,共六十一页。流行特点1、疫情仍呈上升趋势(qūshì)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4年的6.48%;暗娼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4年的0.93%;高流行地区孕产妇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从1997年的0上升到2004年的0.26%。第十一页,共六十一页。1985-2005年全国报告HIV感染者按年份分布

〔2005年报告数降低(jiàngdī),因2004年开展了大筛查〕第十二页,共六十一页。流行特点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截至(jiézhì)2006年5月底,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累计超过30,000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超过20,000例的有:广西;超过10,000例的有:新疆和广东省(区〕;低于100例:青海、西藏2个省〔区〕。不同地区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地理(dìlǐ)分布地图

〔截至2006年5月31日〕第十四页,共六十一页。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评估(pínɡɡū)结果显示,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3%,经性传播占43.6%,经采供血/血制品传播占10.7%,母婴传播占1.4%。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2004—2005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占累计报告病人总数的60.7%,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总数的63.4%。流行特点第十五页,共六十一页。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报告(bàogào)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图

输血2.6%母婴0.9%血制品0.2%采血21.9%不详25.9%同性0.3%异性8.9%静脉注射毒品39.3%第十六页,共六十一页。第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历年报告的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构成比第十八页,共六十一页。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监测资料说明,疫情正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在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区〕的局部地区中,孕产妇、婚检及临床检测(jiǎncè)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到达或超过1%。流行特点第十九页,共六十一页。6、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疫情监测,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11%的吸毒者有危险性行为,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间的传播加剧。感染者的流动成为加快传播重要(zhòngyào)因素。大量人口流动、性乱行为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长的性病发病,也都是促进艾滋病蔓延的重要(zhòngyào)因素。流行特点第二十页,共六十一页。

1.静脉吸毒据公安部门公布,目前我国注册吸毒人数已达100万。全国涉毒县为2084个(总县数72.7%)。经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约为20-30%,共用注射器比例很高。2.人口流动(liúdòng)频繁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效劳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度。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我国艾滋病的主要(zhǔyào)流行因素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一页。3.不平安性行为(1).暗娼人群:哨点监测资料说明,暗娼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5年的1.2%: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由1995年的0.02%上升到2005年的1.5%。(2).男性同性恋人群:根据研究估测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为1500万。1998—2001年四次调查发现,该人群HIV感染率在2.5—17.7%之间。在4个城市(chéngshì)进行的调查说明有近38%的对象在同性性活动中支付或索取金钱。4.群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5.采供血机构不按照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一页。流行(liúxíng)趋势解读既往非法采供血者:经采供血造成HIV传播根本控制。目前的任务是对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效劳和社会支持。注射吸毒者:在未来的数年里,经注射吸毒方式传播仍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异性性接触(jiēchù):艾滋病在未来的数年里性乱行为增长,性乱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HIV感染增加会持续上升,将逐步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男性同性性性接触:涉及同性恋的人员数量很大,HIV已经进入这一人群。绝大多数男性同性/双性恋实际上是以同女性组成婚姻家庭的形式存在,对女性构成威胁。母婴传播:随着经性途径感染的人增多,女性感染者将增加,母婴传播将会增加。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一页。我国艾滋病防治(fángzhì)工作进展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一页。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bùmén)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屡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看望(kànwàng)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04年,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huìyì)。实施了“四免一关心〞等一系列积极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措施。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0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九项重要措施。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电视会议,吴仪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今后(jīnhòu)艾滋病防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全国31个省〔区、市〕和88%的地〔市〕级政府都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协调领导机构。卫生部、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铁道部、全国妇联和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团体〕建立了协调工作机制,有关(yǒuguān)部门制订了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8月,25个省份制定了基层领导干部培训方案,25个省份制定了落实“四免一关心〞的相关配套政策。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积极落实(luòshí)“四免一关心〞政策组织生产6种国产抗病毒药物,以较低价格进口了2种药物,根本满足了目前的治疗需求。目前正在考虑二线药物的问题.制定了“国家根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明确了6种抗病毒药物为甲类药物,并在乙类药品中新增5种抗病毒药物。启动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信息系统。目前,抗病毒治疗覆盖了31个省〔区、市〕的605个县〔区〕,累计治疗20453人,中医药治疗逐步扩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已经推广到28个省的271个县〔区〕。在河南、安徽等8省启动了儿童抗病毒治疗试点工程,为150名儿童提供了儿童剂型抗病毒治疗。全国共有因艾滋病致孤儿童8644人,其中学龄致孤儿童4730人,获得免费上学的学龄致孤儿童4385人〔免费入学率92.7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jiǎncè)由2003年15个省扩展到2005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的2850个门诊,累计检测(jiǎncè)467287人,发现阳性6868人。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加强疫情(yìqíng)监测和筛查建立(jiànlì)了网络指标信息系统,增设国家级和省级疫情监测哨点。到2006年5月,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增加到552个,对9类人群开展监测。建立了57个确认实验室和3756个筛查实验室。2004年,在全国开展对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和监狱、劳教所羁押收教人员的艾滋病筛查工作。第三十页,共六十一页。监测哨点

(截止(jiézhǐ)2006年5月)监测点类型合计监测对象暗娼吸毒者性病就诊者长卡司机男同性恋嫖客孕产妇青年学生结核病人综合监测点1588727189600110HIV哨点394829714525433413总计5521691241633410334122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一页。男性同性恋长卡司机孕产妇性病门诊就诊者CSW暗娼吸毒者国家级HIV监测(jiāncè)哨点分布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一页。1996-2004年国家级HIV监测(jiāncè)哨点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一页。举行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进村入校启动大会〞,为全国74万个村、5万个居委会、2100所大学和9万所中学(zhōngxué)发放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的宣传海报。开展(kāizhǎn)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一页。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了针对妇女和青少年的“面对面〞防治艾滋病宣教活动(huódòng)和“青春红丝带〞行动。开展了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一页。中央党校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讲课内容(nèiróng)。6月28日国艾办在中央党校利用电教网络对31个省2000多个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大宣讲,启动了全国的宣讲活动.铁路、民航和交通部门在大中城市的地铁、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张贴艾滋病公益广告。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一页。开展了全国(quánɡuó)农民健康促进行动。2005年国艾委十个成员单位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启动了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一页。充分发挥社会知名人士的宣传(xuānchuán)作用。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一页。

学生知识(zhīshi)竞赛上街(shànɡjiē)宣传各省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2亿份;累计接受(jiēshòu)艾滋病培训及“面对面〞宣传教育人数达3490万人。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一页。感染者参与预防艾滋病和反歧视(qíshì)宣传更多的HIV感染者愿意公开自己(zìjǐ)的身份,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第四十页,共六十一页。卫生部等6部委(bùwěi)下发了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平安套实施意见,明确了在高危场所推广使用平安套的策略、方法和部门职责。各级疾控预防机构成立了2686个“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共有队员19938人,组织、开展对以性传播为主的高危人群预防干预工作。推广行为(xíngwéi)干预和综合预防措施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一页。

卫生部、公安部和国家药监局启动了美沙酮门诊试点工作,目前以批准185个门诊。清洁针具交换(jiāohuàn)试点工程扩展到91个。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一页。批准的美沙酮门诊分布(fēnbù)情况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一页。美沙酮维持(wéichí)治疗截止到2006年7月1日,101家美沙酮门诊开诊。累计治疗15678人,目前在治人数10754人。

其中(qízhōng)15个门诊对2525人进行了HI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21.11%7个门诊对1499人进行了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5.84%乐山市门诊对参加维持治疗1年以上92位HIV阴性者复查,无一阳转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一页。1995年-2005年暗娼(ànchāng)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时使用平安套情况〔数据(shùjù)来源:国家级HIV监测哨点〕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一页。2003年3.9亿2004年8.1亿2005年8.01亿2006年8.5亿?(含每年中央经费1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tóurù)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省级财政2003年为0.98亿元,2004年为1.9亿元,2005年为2.8亿元。

加大防治(fángzhì)经费投入人民币百万元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一页。2004\2005年经费分类(fēnlèi)情况〔万元〕分类2004年2005年经费数量百分比经费数量百分比监测检测2743139.6%13,78919.7%宣传教育干预11574.716.7%16,65023.8%母婴阻断2473.33.6%4,4016.3%治疗关怀1352019.5%20,40529.1%中医中药27363.9%2,7333.9%综合示范区61028.8%6,0508.6%德宏、驻马店22003.2%2,2003.1%血液安全16942.5%2,2733.2%综合效果评价15502.2%1,6002.3%合计69281100%70101100%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一页。血液平安(ānquán)经费情况2004年,中央(zhōngyāng)艾滋病转移支付地方经费1694万元,用于12个省的血液平安工作。2005年,中央艾滋病转移支付地方经费2273万元,用于27个省和兵团的血液平安工作。中央(zhōngyāng)本级经费〔万元〕年度血液管理血液监督2001年18402002年21002003年5002004年5401002005年3901002006年540100合计5910300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一页。艾滋病综合防治(fángzhì)示范区取得初步成效2003年卫生部相继在全国28个省127个县建立了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各示范区政府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检测、行为干预、母婴阻断、医疗救助和关心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效劳,率先落实国家各项防治措施和政策。到达了挽救艾滋病患者生命、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对于(duìy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一页。全国(quánɡuó)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第一批51个示范区覆盖人口(rénkǒu)3760万第二批76个示范区覆盖人口4565万共覆盖27省/自治区、1直辖市及新疆兵团〔除北京、天津、上海、台湾、香港、澳门〕第五十页,共六十一页。公布实施?艾滋病防治(fángzhì)条例?200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艾滋病防治条例?。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gōngbù)该条例并于3月1日起实施。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一页。?艾滋病防治(fángzhì)条例?规定第三十五条:血站、单采血浆站应当对采集的人体血液、血浆进行艾滋病检测;不得向医疗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给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人体血液、血浆。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在原料血浆投产前对每一份血浆进行艾滋病检测;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浆,不得作为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医疗机构应当对因应急用血而临时采集的血液进行艾滋病检测,对临床用血艾滋病检测结果进行核查;对未经艾滋病检测、核查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液,不得采集或者使用。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等明确(míngquè)了在采集、生产、销售、使用血液、血浆等过程应承担的有关法律责任。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一页。?中国遏制(èzhì)与防治艾滋病行动方案

〔2006-2022年〕?目标和工作指标:到2007年底,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zìyuàn)无偿献血。临床用血10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一页。〔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2、完善血站、单采血浆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要加强对血站、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对所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检测。要积极推进单采血浆站GMP认证工作。新开设的单采血浆站必须符合GMP标准。要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建立对原料血浆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年度审核制度,加强原料血浆采集、收购和血液制品生产的监管,要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艾滋病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逐步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检疫期〞制度;血液制品生产必须采取有效的病毒去除(qùchú)或灭活措施,确保产品的平安性。3、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分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三、防治(fángzhì)策略和行动措施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一页。艾滋病对我国血液(xuèyè)平安的挑战1、艾滋病流行的地区越来越大、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多、艾滋病的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播散;2、大局部的单采血浆站分布在目前艾滋病经吸毒和性传播有流行的地区,特别是后者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