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山西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测验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四大发明”长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但它还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例如,水稻、大豆、茶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基于科技史界的长期研究,我们评选出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将它们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为慎重起见,我们未推选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或原创性的发明。在推选的发明创造中,有些可能未持续发展或实用功能有限,却体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艺;还有些在技术的复杂性方面不甚突出,却曾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影响。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盛唐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长期被认为偏安积弱的宋代却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进入缓慢发展阶段,鲜有重大发明创造,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我们希望以全球史视野考察中国传统科技,将古代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比较,从而审慎地判断哪些发明创造是中国人做出的或具有鲜明的中国技术特点。纵观古代历史,科技知识可能是多地起源的,也可能是通过传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中国人向世界贡献了多种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还有一些发明创造属于传播基础上的再次创新,其创新成就依然堪称杰出。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流的通道,也是科技知识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区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科技史学科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我们期待,先贤发明创造的智慧能够成为激励当代国人持续创新的动力,透过悠远的历史传递智慧的回响!(摘编自《〈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前言》)材料二:准确掌控船行方向是航行中首要的大事。在初期,由于船只比较小,一般利用篙和桨直接控制船行方向。随着船只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深水区域,篙用不上了,而船只体积增大,桨的数量增加,需要许多人来划,大的桨得几个人才能划动,这时候桨要兼负推进和制导方向的职能,操纵起来就很不容易了。于是,桨分成两种,一种专管划行,一种专管控制方向。专管控制方向的舵桨逐渐从船舷移到船尾中央,从划动改变为不离开水面的左右摆动,是舵的前身。在广州西汉末年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桨的形状跟划行用的长桨不同,桨翼短而宽,增大桨翼伸入水中的面积,增强了控制方向的性能。不过,舵桨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舵桨长长地伸在船尾的后面,在狭窄的航道或靠岸的时候不容易操纵;又如,大型船舶舵桨的桨翼也要扩大,操纵起来很费力,尤其是遇到大的风浪,操纵就更困难了。因此人们进一步改进了舵桨的形状和安装方式,真正的舵终于产生了。舵的作用原理跟桨不同。桨是通过划水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船只前进的。舵不划水,但是当船舶航行的时候,船尾所产生的水流会在舵面上形成水压——舵压。虽然舵压很小,但是根据杠杆原理,它推动船舶转动的功效不小,即使是满载的大船也能转换方向。舵最迟在东汉已经出现和使用。由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比较大,跟舵桨已经没有相似之处。舵柱用十字状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的后方,表明这已是一种转轴舵。在舵柱的顶端有个洞孔,可能是用来安装舵把的。它应用杠杆原理,只要转动舵把就可以使桨面偏转,调节、控制船行的方向和路线。早期的舵柱斜伸出船尾。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装置。中国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翘起的,尾部后端边缘通常呈弯月形,成为安装垂直舵的理想位置。由于航线上的水有深有浅,舵逐渐演进成可升可降的升降舵,依据水的深浅随时调节舵的高低。宋代以后出现了平衡舵,把一部分舵面积分布在舵柱的前方,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减少转舵力矩,使操纵更加轻便;同时,还增大了舵面面积,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开孔舵,在舵面上打许多小孔,这样不但转舵省力,而且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舵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发明。我国是最早发明舵的国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发明,在十世纪末叶以前已经被引进阿拉伯文化区域。”欧洲使用的舵可能是十二世纪引入的。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史研究的推进,需要突破“四大发明”这一提法的局限,全面考察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B.中国古代科技创造在时间上并非均匀分布,先秦两汉成果众多,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C.不同文明之间的科技交流,既有可能通过实物的形式,也有可能通过知识分享的形式来进行。D.“全球史视野”要求拓展科技史研究的范围,例如将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科技交流纳入考察视野。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使用舵来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桨并不具备优势。B.广州西汉末年墓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桨的形状,说明划水性能并非舵桨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C.垂直舵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因此它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D.从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可以看出,古人在舵的改进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减少舵压以便操控。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输出和引进的不同特点。B.材料二中以东汉陶船模型为例,说明早期舵的形制,也佐证了舵的产生时间。C.材料一主要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材料二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D.材料二中李约瑟的论断,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关于科技知识传播的观点。4.舵入选了材料一提到的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请根据材料内容,说明其入选的理由。5.通过上面的材料,读者对于科技史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价值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二)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节选)汪曾祺文本一: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禅宗?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我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以为这是一种很美的生活态度。我欣赏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纯正的儒家。“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我喜欢这样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这是蔼然仁者之言,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有人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出我的思路,我想了想,说:我大概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不了解前些时报上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的实质和背景。我愿意看看这样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力量去作哲学上的论辩。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讲一点人道主义有什么不好呢?说老实话,不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不是经过拨乱反正,我不会产生对于人道主义的追求,不会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人,不会去发掘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也不会感到周围生活生意盎然,不会有透明的幽默感,不会有我近几年的作品。关于现代派。我的意见很简单: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外来影响,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派的某些表现手法。最新的现代派我不了解,我知道一点的是老一代的现代派。我曾经很爱读弗·沃尔芙和阿索林的作品(通过翻译)。我觉得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旗帜下的某些苏联作家是吸收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的。比如安东诺夫的《在电车上》,显然是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来的。意识流是可以表现社会主义内容的,意识流和社会主义内容不是不相容,而是可以给社会主义文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的。我的一些颇带土气的作品偶尔也吸取了一点现代派手法,比如我在《钓人的孩子》一开头写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大西门外的忙乱纷杂的气氛,用了一系列静态的,只有名词,而无主语、无动词的短句,后面才说出“每个人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这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我写过一篇《求雨》,写栽秧时节不下雨,望儿的爸爸和妈妈一天抬头看天好多次,天蓝得要命,望儿的爸爸和妈妈的眼睛是蓝的。望儿看着爸爸和妈妈,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望儿和一群孩子上街求雨,路上的行人看着这支幼弱、褴褛、有些污脏而又神圣的小小的队伍,行人的眼睛也是蓝的。这也颇有点现代派的味道(把人的眼睛画蓝了,这是后期印象派的办法)。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我觉得只有这样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可以说,这样写是为了主题的需要。我觉得现实主义是可以、应该、甚至是必须吸收一点现代派的手法的,为了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但是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爱护祖国的语言。一个作家应该精通语言。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外来影响和民族风格不是对立的矛盾,民族风格的决定因素是语言。“五四”以后不少着力学习西方文学的格律和方法的作家,同时也在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徐志摩(他是浙江硖石人)、闻一多(湖北浠水人),都努力地用北京话写作。中国第一个有意识地运用意识流方法,作品很像弗·沃尔芙的女作家林徽因(福州人),她写的《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语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这样的作品带洋味儿,可是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外国的现代派作家,我想也是精通他自己的国家的语言的。用一种不合语法,不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的,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语言写作,以为这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恐怕是不行的。我的作品和我的某些意见,大概不怎么招人喜欢。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许我有一天会像齐白石似的“衰年变法”,但目前还没有这意思。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有删改)文本二: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是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与此相关,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批评家常以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境界,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可感的图画之中,尽量避免枯燥的说理和严谨的论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也有些随笔重在描述对文学的印象、感受,并不注重对知识的阐述,这类文章感情充沛,讲求文采,可读性很强,但学理性相对稍弱。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笔下,“人道主义”是儒家思想根基加上政治风波淘洗后的结果,是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B.文中引用孔孟、陶渊明等诸多古人之言,传递出“儒家是讲人情”“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C.“我仍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有点孤独,也不赖”,由此逆推齐白石“衰年变法”意在达到“招人喜欢”的艺术境地。D.几位作家名字后的括号,作用是“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说明他们虽非北京人,却能用北京话进行写作。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莫春者”一段,在作者看来,之所以体现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动,是因为它是“很美的生活态度”。B.《求雨》中,为服务主题,作者从后期印象派中吸收方法,将望儿、爸爸、妈妈和行人的眼睛都描绘成蓝色的。C.《窗子以外》等优秀作品,所用语言都是很讲究的中国话,说明凡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D.作者的作品因为加入了“现代派”的手法而大放异彩,所以作者提倡在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现代派手法。8.结合原文简析“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句话的含义。9.请结合文本二提供的信息,评析汪曾祺这篇文章具有“文艺随笔”哪些写作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之太守,去古诸侯也无几,辟除赏罚兵刑赋役皆得以专制,而县令听命如其臣,故宣帝诏曰:“与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太守之权重,则县令之任轻,故天子详于二千石之予夺,而治道毕举矣。唐、宋以降,虽有府州以统县,有秉承稽核之任,而诛赏废置之权不得而专,县令皆可自行其意以令其民,于是天下之治乱,生民之生死,惟县令之仁暴贪廉是视,而县令之重也甚矣。玄宗敕在京官五品以上、外官刺史、四府上佐,各举县令,诚重之也。重之于举之之始,必将以保任①分功罪,其得也,但得文饰治具之士,葸弱免咎,而无以利民;其失也,举主畏连坐之罚,而互相揜蔽以盖其奸;则保举之法,不足以肃官常、泽民生,固已。重之者,岂徒在选举之日乎?夫县令之任重矣,而其秩则卑,故后世多以为筮仕①之官,才不才非有前效之可验,欲先辨而使克副其职,虽具知人之鉴者未易也。然士当初受一命,初试一邑,苟非繇胥史异途而升,则其不畏清议、甘为败类、以病国虐民者,固鲜矣。无以激之,其浊不惩;无以扬之,其清不展;轧于上官,其用不登;责以奔趋,其节不立;夫亦存乎上之所以用之者耳。重宪纪以纠其不若则有所戒也县清要以待其拔擢则有所劝也。成法之外,许以因地而便民,则权可任也;供顿驿递之役,委之簿尉,而弗效亵役之劳,则节可砺也。夫然,则贤者志得,而不才者亦勉而自惜;若其尤不肖者,固比类相形,愆尤易见,持法以议其后,亦不患稂莠之难除矣。何事于未试之前,以不可保之始终绳荐举者,而责以所难知哉?开元之制,乍行之以昭示上意之所重,可也;据以为法,而弊即在焉。重者,用之重也,非一选举而可毕任贤养民之道也,用之重而治可几矣。(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玄宗》)【注】①保任:保荐、推荐。②筮仕:初出做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重宪纪以纠A其B不若C则有所戒也D县清要以待E其F拨擢G则有所H劝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表示揣测语气,与《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意思和用法不相同。B.举,指举荐、推举,与《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相同。C.异途,指非正规的仕途,文中是指非科举出身。异途入仕者在擢用上受限更多。D.委,指委托、交办,与《过秦论》中“委命下吏”的“委”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郡守官秩二千石,并且还拥有任命官员、施行赏罚、管理司法、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等权力,权责重大,所以天子非常重视对各地郡守的任免。B.唐玄宗非常重视县令的作用,曾下诏让在京高官、地方刺史等人举荐县令,且举荐者负有连带责任。而作者则认为县令品秩较低,导致这种做法效果并不明显。C.唐、宋以来,州郡一级的地方官员权力有所削弱,而县令施政的自由度变大,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者主张应加强对县令这一群体的监督、考核与赏罚。D.作者认为,那些县令们刚踏入仕途就作奸犯科、祸国殃民的,并非普遍现象。执政者要注意激浊扬清,保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中发掘优秀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失也,举主畏连坐之罚,而互相揜蔽以盖其奸。(2)重者,用之重也,非一选举而可毕任贤养民之道也,用之重而治可几矣。14.作者认为唐玄宗开元年间让官员们举荐县令的做法“据以为法,而弊即在焉”的原因有哪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悲秋黄公度①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萧瑟的西风中,诗人独立书斋,因时令变迁、暮色降临而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B.“迢迢”两句写了作者远眺时所见景象,营造出了渺远空旷、萧瑟落寞的氛围。C.诗歌写景由远及近、以动衬静,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形象表达了出来。D.诗歌未直接点“秋”,而是通过“西风”“寒声”“井梧”等事物刻画出秋的意境。16.诗题为“悲秋”,请分析诗人“悲”从何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别人比自己好就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就看不起,个别同学的表现引起王老师的注意。他引用《论语·里仁》中的“,”,引导同学们要学会在与别人相处中提高自己的水平。(2)小王航拍了南京长江的美景后,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两句给视频配上文字,突出金陵一带山水的壮丽与开阔高远的意境。(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直接或间接描绘战争惨烈场面的名句,比如“,”,使人惊心动魄。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是太阳第25个活动周期的峰值年,太阳活动明显增强,这也导致我国多个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红色、橙色、紫色的极光相互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在夜空中舞蹈、歌唱,演绎了一首首的协奏曲。“超级月亮”每每升起,总能收获一大波流量。2024年,我国一共出现4次“超级月亮”。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千百年来,我们望月抒怀,看到的只是月亮的正面。始终背对我们的那一面,神秘而古老。踏月凌天探星河。2024年11月,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有心人纪录下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点亮”夜空的精彩画面,如璀灿流星划破沧穹。18.文中加点词语与划横线的词语“踏月”构词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增强B.抒怀C.圆满D.夜空19.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引号的作用。22.请根据以上材料,以“2024年”开头提取文段主要信息,写一组排比句,不超过80字。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画面有人喜欢用截图的形式表达分享,有人喜欢用拍照的形式表达分享,最后发现,或许分享不需要答案。以上材料看似矛盾,实则浓缩着人生成长的经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B2.B3.A4.①大量考古证据证明,舵是由中国最早发明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技术成就。②中国古代的舵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体现先进的技术能力。③舵的应用对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作用。5.①研究内容:梳理科技成就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分析科技创造与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联系,考察不同文明之间科技传播与交流。②研究方法:主要是综合运用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进行实证研究。③研究价值:阐明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科技创造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对过往的科技成就做出准确评价,为当下的创新提供动力。【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第3段“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可知,材料中并未对比先秦两汉的成果与其他时期的成果对推动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程度。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二第1段“在初期,由于船只比较小,一般利用篙和桨直接控制船行方向。随着船只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深水区域……是舵的前身”可知,材料中并没有将舵和篙、桨在船只体积较小或行驶于浅水区域时在操控航向方面具备的优势进行对比,选项中“并不具备优势”表述绝对化。C项,无中生有,材料二第4段提到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便于垂直舵的装置,但没有说明“垂直舵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也未表明垂直舵“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D项,根据材料二第4段中对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的介绍可知,古人改进舵时关注的除了减少舵压以便操控,还有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并且从材料中看不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减少舵压以便操控”。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材料一主要是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评选情况、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历史脉络以及科技史界的研究方向等内容,并没有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输出和引进的不同特点。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中关键词语“入选的理由”可将答题区间定位在材料一第2段,总结为: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其原创性,能体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艺,曾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影响。然后,从材料二中找出对舵产生、发展进程的相关描述,与上述入选理由进行匹配。材料二第3段提到“由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比较大,跟舵桨已经没有相似之处……表明这已是一种转轴舵”,可见有可靠的考古证据证明舵的存在及其形制等,能证明其原创性。从材料二整体来看,舵经历了舵桨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存在缺陷的舵桨逐步改进产生真正的舵,后来又演变出垂直舵、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多种形式,体现了中国人非凡的智慧和技艺。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可知,舵在航海领域有较大影响,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作用。综上所述,即舵的入选理由。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其中提及科技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价值,相关评选标准又融汇着科技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舵的演变、形制、作用原理和影响等,属于科技史学科的研究。考生可综合两则材料,整合零散信息并加以简述。原文材料一第3段“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先秦两汉……盛唐……宋代……大约从元末开始,鲜有重大发明创造”和材料一第4段“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纵观古代历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可知研究内容:科技史学科考察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关注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并以全球史视野考察不同文明间的科技传播与交流。材料一第2段“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及材料二通过古墓出土的木船、陶船模型等考古证据来分析舵的发展演变情况等内容可知研究方法:科技史学科重视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记载与出土实物等进行考察研究材料一最后一段“科技史学科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我们期待,先贤发明创造的智慧能够成为激励当代国人持续创新的动力,透过悠远的历史传递智慧的回响”和材料二最后一段“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可知研究价值:科技史学科揭示了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科技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能借助古人的智慧激发当代国人的创新热情,凸显出其在促进当代发展所具备的独特价值。6.C7.B8.①“中国式的”,是说作家在情感更受儒家思想影响;②“抒情的”,是说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对环境、对物、对生活,都表现出深沉的感情;③“人道主义者”,是说作者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9.①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②笔调轻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③思想深刻,注重见解的独特性。【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齐白石‘衰年变法’意在达到‘招人喜欢’的艺术境地”错误。齐白石晚年变法,是为了自出新意,变通画法。作者引用齐白石“衰年变法”只是想表明自己要改变,不能由此逆推齐白石“衰年变法”意在达到“招人喜欢”的艺术境地。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之所以体现了‘富于人情味’的生动,是因为它是‘很美的生活态度’”错误,作者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是因为“《论语》里的孔夫子是一个活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着急,赌咒发誓”。C.“说明凡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错误。由原文“一个作家,如果是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即使他吸收了外来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所用的语言是很漂亮的地道的京片子。这样的作品带洋味儿,可是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可知,《窗子以外》所用的语言是很讲究的中国话,说明用很讲究的中国话写作,作品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不是说明凡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都能赢得读者尊重。D.“所以作者提倡在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吸收现代派手法”错误,原文是“我觉的现实主义是可以、应该、甚至是必须吸收一点现代派的手法的,为了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但是我不赞成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理解“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的含义,需要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中国式”“抒情”“人道主义者”进行分析。结合“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可知,此处的“中国式”是指作者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结合“我很熟悉这样的充满人的气息的‘人境’,我觉得很亲切”“这是蔼然仁者之言,这样的诗人总是想到别人”等句可知,“抒情的”是指作者内心的深沉情感。结合“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可知,作者关心人,尊重和欣赏人,因此是“人道主义者”。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分析文本写作特点的能力。①旁征博引,注重知识的丰富性。比如在谈“人道主义”时,曾祺列举了孔子、孟子、陶渊明的言论、作品来说明作者所认可推崇的“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在谈“现代派”时,作者列举自己作品中的情节设计来说明加入“现代派”的笔法可以为现实主义增色;在谈“爱护祖国语言”时,列举了几位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语言来佐证。②笔调轻松,注意行文的理趣性。比如作者在文末用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俗语来自谦,也用了“齐白石衰年变法”的事例来类比;用“颜带土气”戏谑自己的作品,用“使现实主义返老还童”等拟人的修辞来谈现代派的笔法。③思想深刻,注重见解的独特性。比如作者在文中肯定了作为中国的作家,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以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熟稔,反对把西方的理论原封不动地搬来中国,同时表达了自己“坚持此路,不怕孤独”的文艺坚持。10.CDG11.D12.B13.(1)如果举荐失当,举荐者害怕连坐的处罚,就会互相遮掩来掩盖他们的罪责。(2)重视县令,要在任用的过程中重视,不是靠一次举荐就能够完成任用贤才、治理百姓的任务,重视任用的过程,那么天下太平就差不多了。14.①举荐法无法确保举荐的效果。举荐者难以事先判断被举荐者是否称职。②举荐法无法真正整肃吏治,造福百姓。即使举荐得当,被举荐以后却表现平庸的人并不受影响。而如果举荐失当,举荐者为逃避连带责任会选择遮掩别人的过错。③举荐法只重举荐环节,不重视官员任职过程中的考核赏罚环节。【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重视法纪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他们就会有所警惕;空缺出职权高、任务轻的官职来等待他们被提拔,那么他们就会努力。“以纠其不若”表目的,中间不可断开,“则”做连词,承接上句,故在前面的C处断开。“则有所戒也”是判断句,在后面的D处断开。“则有所劝也”,单独成句,照应前面的“则有所戒也”,故在前面的G处断开。故选CDG。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表示揣测语气,大概/表祈使语气,千万,一定。句意:大概是二千石的官员吧。/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B.正确。举荐、推举。句意:各自举荐县令。/后来益州的刺史名荣举荐我为秀才。C.正确。句意:如果不是通过胥吏或异途升迁到这个官职的。D.错误。委托、交办。句意:交给属吏们去办。/把性命交给秦朝的下级官吏处置。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县令品秩较低,导致……”错误,“这种做法效果并不明显”的原因是在举荐的时候重视县令,而在任用的过程中却缺乏有力措施。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失”,失当;“揜蔽”,遮掩。(2)“重”,重视;“毕”,完成;“几”,差不多。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让官员们举荐县令的做法”的弊端,作答时,要理清论证思路。在介绍这种做法后,作者从“其得也……;其失也……”两个方面分析举荐得当与否产生弊端的原因,在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其不利处“无法真正整肃吏治”即可。作者进一步分析原因“才不才非有前效之可验”“于未试之前,以不可保之始终”,指出举荐前不能预想到举荐后的效果。对于其弊端,作者指出规避的办法:“夫亦存乎上之所以用之者耳……”。而这一“考核赏罚环节”是“只重举荐环节”举荐法所缺少的。综合以上原因,分条作答,先概括后分析。参考译文:汉代的太守,与古代的诸侯相比也差不多了,官员的任命、赏罚的实施、兵事司法、赋税徭役等事务都能自己做主,县令听从他们的命令,就像他们的臣属一样。所以汉宣帝的诏令中说:“和我共治天下的,大概是二千石的官员吧!”太守的权力大,那么县令的职责就轻。所以天子对于二千石的官员的任免很审慎,这样治国之道就齐备了。唐宋以来,虽然有府州来管辖县,有秉承朝廷旨意稽查巡视地方的职权,但是诛杀、赏赐、废黜、设置的权力却不能独享,县令都能够推行自己的想法来号令百姓,这时候天下的治乱、百姓的生死,都只看县令是仁慈还是残暴,贪婪还是廉洁,县令也太重要了。唐玄宗下令,让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地方刺史,京兆、河南、河中、太原四府的府尹,各自举荐县令,确实是重视县令啊。在开始举荐的时候重视,就一定会根据举荐来区分功劳与罪过,如果举荐得当,也只是得到了善于粉饰理政才能的人,平庸软弱的县令未受责罚,这样无法造福百姓;如果举荐失当,举荐者害怕连坐的处罚,就会互相遮掩来掩盖他们的罪责。那么举荐的办法,不能整肃官场风纪、不能泽被百姓,道理很明显啊。对县令的重视,怎能只在举荐的时候呢?县令的权责很大,但是他们的品级很低,所以后世大多把县令当成仕途的起点,他们是否有才能,无法通过之前的效果来检验,想要事先辨别从而让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职位,即使是知人善任的人也不容易做到。然而,士子在刚接受一项任命,刚开始在一个县做官的时候,如果不是通过胥吏或异途升迁到这个官职的,那么他们不害怕舆论、甘心沦为败类,来祸国殃民的,本来也少见啊。没有人抨击他们,他们不好的做法就不会改变;没有人表扬他们,他们好的做法就不能彰显;被上司倾轧,他们就不能得到重用提拔;责令他们奔走效劳,他们的节操就不能树立。这也要看君主使用他们的方法。重视法纪来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他们就会有所警惕;空缺出职权高、任务轻的官职来等待他们被提拔,那么他们就会努力。固定的法令以外,允许他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形推行便民的措施,那么他们就能胜任职权;驿站迎来送往的事务,交给属吏们去办,不需要为这些杂役效劳,那么他们的节操就能够得到磨砺。这样的话,贤能的人抱负得以施展,且没有才能的人也会爱惜自己更加努力;像那些特别没有才能的,本来也可以相互比较,让他们的过错更容易显现出来,用法律对其进行约束,也不用担心害群之马无法清除。为什么要在还未任用之前,用无法保证的开始和结局来惩治举荐的人,用他们难以知道的情况去责难他们呢?开元年间的制度,刚开始的时候推行它来昭示君主对县令的重视,是可以的;但把它当作固定不变的法则(做法),弊端就在其中了。重视(县令),是要在任用过程中重视,不是靠一次举荐就能完成任用贤才牧养百姓的任务,任用的时候重视他们,天下太平就差不多了吧。(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玄宗》)15.C16.①时令之悲。秋天、黄昏,自古便令人生悲。诗人在秋天的黄昏怅望远方,悲从中来。②羁旅之悲。颔联中看到“别浦帆双去”“平芜天四垂”,想到自己被贬肇庆,引发自己的羁旅之思。③国事之悲。尾联直抒胸臆,写出自己对时事的关注,对国家的担忧。【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动衬静”错误,诗中景物动静结合,远去的帆、欢乐的山鸟都是动景,“漠漠平芜”、四垂的天幕、井边的苍梧,都是静景,全诗动静结合,营造出秋天特有的氛围。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万里西风入晚扉”中“西风”点明了季节是秋天,“晚”指出了时间是黄昏。秋天本就容易让人产生萧瑟、凄凉之感,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往往会引发人们的惆怅情绪。诗人在这样的时令背景下,“高斋怅望独移时”,独自在高处的书斋中怅然远望,时间很长,充分体现了因秋天的黄昏时令而产生的悲伤情绪。“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别浦”即通往大江的水河汊,看到远处水滨上船只双双离去,暗示了诗人如同这远去的船只一般,漂泊在外。而“平芜天四垂”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人此时被贬肇庆,远离家乡和京城,这种羁旅漂泊的状态引发了他的羁旅之思和悲伤情绪。“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诗人明确表示自己作为大丈夫,感慨的是国家时事。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因反对朝廷投降求和政策而被贬,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家的前途充满担忧。这种对时事的关注和忧虑直接体现了他的国事之悲。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澄”“簇”“勋”“蔽”。18.B19.“纪录”改成“记录”,“璀灿”改成“璀璨”,“沧穹”改成“苍穹”。20.无与伦比情有独钟21.“超级月亮”使用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突出强调这是一种关于月球的天文现象。“点亮”使用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指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就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既表现了景象的壮观,又彰显了其成功着陆的历史意义。22.示例:2024年中国与星空相约,多地与美丽极光邂逅;四次与超级月亮抒怀;成功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会师。【解析】18.“踏月”是动宾型复合词,A是补充型复合词,B是动宾型复合词,C是联合型复合词,D是偏正型复合词19.略20.略21.略22.略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画面有人喜欢用截图的形式表达分享,有人喜欢用拍照的形式表达分享,最后发现,或许分享不需要答案。以上材料看似矛盾,实则浓缩着人生成长的经验。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分析本题材料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人们分享方式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材料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中,有人偏好以截图形式分享,有人则倾向于拍照分享,但最终发现“分享不需要答案”。从表面看,截图与拍照是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代表着不同的分享习惯。截图能精准捕捉特定页面信息,突出重点内容;拍照则能记录真实场景,带有即时性与现场感。然而,材料强调“分享不需要答案”,这里的“答案”可理解为一种预设的、固定的分享模式或目的。它暗示着,在分享行为中,人们不应被某种既定的形式或期望所束缚。进一步剖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救生员行业发展的趋势与试题及答案
- 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
- 2024年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复习的重点关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体育经纪人考试突围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办公空间提升装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试题及答案
- 怎样才能通过裁判员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篮球裁判员考试的必要准备清单及试题及答案
- 关于2024年篮球裁判员考试的必考内容 试题及答案
- 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考试环境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森林管护员面试题及答案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疥疮的防治及治疗》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 技术转让合同备忘录协议备忘录(2024年版)
-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题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