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1.gif)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2.gif)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3.gif)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4.gif)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891c2e995886d4ee1bdafb79784a82f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部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知识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书戴嵩画牛》一文通过讲述牧童指出戴嵩画的《斗牛图》的问题的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迷信权威。《月光曲》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蜡烛被风吹灭,月光照进窗子,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所产生的美妙的景象,则是兄妹俩产生的联想,把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京剧趣谈》一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小技巧1.借助语言文字,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展开想象。如一提到“秋风”就会想到落叶。
2.借助语言文字,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想象。如由“飞舞的柳絮”想到“飘落的雪花”。
3.借助语言文字,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展开想象。如《落花生》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石榴、苹果那样……这就是由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阅读技巧点睛:学会辨别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联想和想象本单元课文中有对事物的实写,也有联想和想象。辨别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联想和想象,在现代文阅读中经常考查。那么,如何区分呢?(1)了解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实写是对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进行描写,如《月光曲》中“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的眼睛”是实写。联想和想象是虚写,如《伯牙鼓琴》中“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由伯牙的琴声联想到的景象;《月光曲》第9段中“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是皮鞋匠由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和想象的画面。(2)读清题目要求,总结要点。在试卷中,这一考点常常以填空题、画线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找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联想和想象)。作答时要先找出实写和虚写的内容,确定描写的对象,然后答题。有时会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作答时要分开写,使答案更清晰。有的题目还会考查使用联想和想象的好处,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等要点。一、(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类文阅读天堂音乐(节选)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乘船出海……”爱丽丝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美妙的音乐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老人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到了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突然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风,越来越大,浪,一阵高过一阵,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好似要吞噬一切。就在这时,曲调又有了变化,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微风吹来,轻抚起阵阵的涟漪。“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选入时有删改)1.【字词理解】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病重将要死亡。()(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2.【语段理解】(1)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第一幅画面: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第二幅画面:第三幅画面:(2)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联系第4自然段内容想一想:老人至少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资料袋:《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结构是ABACA的形式。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B段出现一个新的曲调。伴奏采用重复音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音乐从弱起,渐渐变强,情绪亦随之紧张,然后再松下来。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来,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A.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优美与温和B.严肃而稳重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C.热烈而紧张温柔而亲切优美与温和D.老人的联想与音乐的旋律无关3.【整体感知】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贝多芬被爱丽丝的美丽所感染,忘情地创作出了这首音乐,命名为“献给爱丽丝”。B.爱丽丝、老人的穷困让贝多芬深感同情。以“献给爱丽丝”为名,是为了激励自己发奋努力,改变命运。C.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经过长期的酝酿,他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D.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4.【迁移运用】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吧,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1.弥留
穷困潦倒
2.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
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
A
3.D
4.在舒缓的钢琴前奏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往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棵火红的枫树,一片片枫叶正随着连绵悠长的乐曲有节奏地下落……继续前行,一条小溪随着乐曲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往前流,它的对岸是一间正冒着炊烟的田间小屋,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地歌唱,好似在告诉我:“秋来了,秋来了,欢迎来到秋的世界。”二、(江苏无锡·六年级期中)阅读短文。书香作伴丁立梅①年幼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艳丽夺目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馋涎欲滴
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
锐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惶恐不安
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⑤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⑥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⑦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⑧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⑨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⑩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有删改)5.选择第④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依次写下来。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6.找出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的一句句子,写在下面。7.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写了书香作伴的三件事:(1);(2);(3)高中时,我拼命学好语文讨好老师到他家借书看。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扑”的意思是__________,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__________的情形,表现了“我”______。(2)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这句话中的“房子”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但在作者眼中“却如童话中的城堡”,是因为9.文章最后一句“如果书也是一朵花,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说说“书”和“花”有哪些相似之处。5.垂涎不已
势不可当
心惊肉跳
6.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7.时间
年幼时,我攒钱到老街上租书看
小学时,我常常走夜路到班主任家借书看
8.冲过去
急着赶去看书
对书的热切渴望
旧平房,门上铜环生锈了,屋顶长着草
房子里有许多书,书中有许多美好的人、事、物
9.(1)书的内容像花一样美好。(2)读书的快乐就像赏花的快乐。(3)好书对自己的熏陶就像花香浸润。(4)书与我作伴的经历像花儿绽放。(5)对好书的渴盼就像对美丽的花的期盼。三、(江苏常州·六年级期末)阅读。感恩的习惯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您!”有时是:“姑姑,您辛苦了!”我问小侄儿:“千嘛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bó
báo)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的脖子撒(sā
sǎ)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而且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10.给文中加点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1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A.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B.由于受到感染,思想和行为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12.文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说(
)A.亲人之间,也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B.亲人之间,可以安心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13.用“”划出文中表示承上启下的一句话。1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15.文中有一句“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1)请问“我”为母亲创造了什么快乐?(2)文中哪几句写出了母亲的快乐?请用“﹏﹏﹏”画下来。1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联系实际简要写一写。10.báo
sā
11.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12.A
13.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还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14.短文主要写了侄儿向“我”表示感恩,“我”向父亲母亲表示感恩,女儿向老师表示感恩的事。
15.(1)“我”在生日的时候,买羊绒衫给母亲,母亲感受到了“我”对她的感恩之心,感受到了女儿对她的爱,心里感到很快乐。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未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时,骂我浪费。
16.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即使对自己的亲人也不能疏忽。四、(江苏徐州·小升初真题试卷)阅读理解。老海棠树(节选)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②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在树上玩耍的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③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在树上射弹弓的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完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的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④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了。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为的是劳动,为的是有一份工作,这大概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⑤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⑥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奶奶仍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节选自史铁生《老海棠树》,有删改)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奶奶做的四件事,每空不超过5个字。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短文为什么以“老海棠树”为题?请至少写出两点原因:;。文中写到“我”对奶奶行为的不理解,这对塑造奶奶这——形象的作用是。19.“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你的理解是()A.奶奶干活累了,直起腰,喘口气,向远处张望,目的是休息一下。B.奶奶的张望是她的习惯动作,每当干活时都会这样做。C.奶奶的张望是寻求“我”对她的帮助。D.奶奶的张望是希望有一份工作,能跟上时代,自己不被时光抛弃。20.短文在用词和标点上都十分精当。第⑤段中有两处画线句,第一句中“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的“凑”字,好在哪里?第二处画线句子中,“‘奶奶。’‘奶奶!’‘奶奶——’”,作者三次喊“奶奶”语气不同,用的标点也不同,请简要写出“我”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21.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种“永生的痛悔”。那么,作为晚辈,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17.糊纸袋
缝补花
扫院子
学知识
18.发生的每一件事里面都有老海棠树的影子
海棠树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也是我和奶奶的美好回忆。
反衬
19.D
20.第一个“凑”字写出了奶奶的小心翼翼,形象的写出了奶奶不想被时代所抛弃,努力学习,求知若渴的心态,和自己的不耐烦形成了对比。加深人物形象。第一问是试探性的询问,看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第二问是是心里有所悔意,想看到奶奶的反映,第三问是彻彻底底的后悔,感到无力弥补对奶奶造成的伤害。试探——有所悔意——彻底后悔。
21.我们不应该轻视老人的问题,更不应该用无理的行为来对待他们的诉求。我们应该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需求。不要造成一辈子的遗憾以及后悔。五、(江苏·六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丁立梅的散文《满架秋风扁豆花》,完成下列各题。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中翩然舞蹈,欢天喜地。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有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房,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⑧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22.“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23.季敏同学觉得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比较啰嗦,不如改成“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树和树枝爬”。你认为呢?请将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横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商业空间设计趋势与挑战应对
- 国庆节中秋快乐活动方案
- 16《朱德扁担》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2 Healthy Lifestyle Reading and Thinking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Module4 Unit1 It's re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Lesson 6(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1《天地人》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 会考知识点说课稿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站在国际舞台上》说课稿 辽师大版001
- 6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17版)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工程防渗漏培训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课件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冷喷涂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