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半期考试卷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半期考试卷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半期考试卷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半期考试卷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半期考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潭岚华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命题老师:倪政宝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这表明当时()A.鲁国文明开发落后B.仁政理念广受推崇C.鲁国漠视礼仪教化D.周礼制度影响深远2.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3.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4.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5.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6.《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则材料不能说明()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

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7.“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ABCD8.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油画B.彩陶画C.文人画D.风俗画9.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10.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1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1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13.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15.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16.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1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

1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19.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同之处有()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中国革命分两步走③反帝反封建④两类矛盾学说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0.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体现这种“成熟”的理论成果是()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21.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来源:Zxxk.Com]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19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主张或实践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23.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事例是()A.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C.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D.召开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给人民指明光明前途24.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三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了()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分卷II非选择题(52分)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路问政子曰:义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论语》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4分)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分)2.(14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图2宋徽宗画《芙蓉锦鸡图》图3《红楼梦》请回答:图1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种书体的特点是什么?擅长此种书体的书法家还有哪些?(4分)(2)图2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该画种的特点是什么?(4分)(3)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分)28.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14分)材料一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材料二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材料一中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2)依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