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人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日期:20xx年X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童趣》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童稚藐小微物项为之强鹤唳云端凹凸二、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1.A解释词语。张秋毫拟项强素徐唳怡然方鞭驱B翻译句子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蹲其身,使与台齐。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

3、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A.明察秋毫B.物外之趣C.怡然称快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二)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

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6.第一段主要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儿时的。7.“又留蚊于素帐中”“素”的意思是,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8.“唳”的读音是。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三)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苏州人,__代作家。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A余忆童稚时B、又留蚊于素帐中故时有物外之趣于土墙凹凸处C使其冲烟飞鸣D、项为之强E、余忆童稚时常蹲其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3、翻译下列句子。①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5、“鞭打蛤蟆,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句话既是夸张又是比喻,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7、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任选一处)三、中考题(2007福州)1.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比较阅读[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或(有人)请得以(用来)贴室中。至夜蚊愈多,往咎(责怪)道士。道士曰:“吾前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8.[甲]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沈复。(1分)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项为之强()() (2)鞭数十()(3)果如鹤唳云端()() (4)方出神()10.[甲][乙]两文中表示“我”的意思的词语各是什么(

1分)[甲] [乙]11.从[甲]文中任选两个你最喜欢的成语写下来,并就其中的一个释义。(2分)成语:释义:12.[甲]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1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甲]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2分)14.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乙]文这则笑话所蕴含的道理。(2分)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的人。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的人。15.[乙]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和“留”之间的不同。(2分)驱:留:《〈论语〉十则》练习一、默写1.《〈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来表示。3.《〈论语〉十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4.《〈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强调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新发现的人才可以做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生活中,表示要善于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或随时以周围的人为鉴的意思,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来表示。9.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11.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12.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3.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14.《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15.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二、比较阅读(一)(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择其善者而从之从:(2)学而不思则罔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好:2.翻译下面的句子。(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思而不学则殆。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二)(2007年湖北武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知之为知之为:(2)是知也是:(3)思而不学则殆殆:(4)满则覆覆: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1)诲女知之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古代诗歌四首〉练习1.《观沧海》中的“”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抱负。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2.《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抒发作者浓浓乡愁的诗句是:,。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3.《钱塘湖春行》的颈联是:,。交待诗人游踪,勾勒早春轮廓的句子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最能体现“春行”特征的诗句是:,。而“,”表达了作者陶醉在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情怀。用“,”的诗句,描绘了春意从秋冬中苏醒,早春充满活力的画面。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看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花儿次第开放,小草蓬勃生长。漫步在田野里的人们目睹这种景象,禁不住脱口吟道:,。(《钱塘湖春行》)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5.乡愁是什么?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顾盼与希冀,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山市》练习一、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shèn()景 (2)县邑() (3)青冥() (4)飞méng()(5)高垣() (6)睥()nì() (7)禅()院 (8)yú()时(9)连gèn() (10)倏()忽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2)或凭或立,不一状。()()(3)层层指数()(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4.填空。(1)本文节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字留仙,别号________。(2)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过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________神奇。二、阅读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相顾惊疑(2)裁如星点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文中的山市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文章结尾为什么写早行者的所见?(二)5.“山市”从产生到消失一共经过次景物变化,其中第次规模最大,第次写得最详。6.翻译下列句子。①然数年恒不一见。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④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7.这次“山市”最早出现的是“”,最后消失的是“”一座。8.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9.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世说新语》两则练习《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词语积累[内集][儿女]指[讲论文义][俄而][欣然][似][差(chà)][拟]。[未若][因]二、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一门。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的才能。四、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期日中][舍(shě)去][乃]。[时年]。[戏]。[客]。[尊君]。[委]。[君]。[家君]。[无信]。[引]。[顾](二)通假字[不]:同“”。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更写出了他的的道理。四、阅读探究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2.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9.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0.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1.“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2.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二)2.解释字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D.故时有物外之趣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比较阅读(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1.①fǒu②shí(2分,各1分)

2.①约定②丢下,舍弃③才④害怕,担心(4分,各1分)

3.C(2分)

4.(4分,各2分)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5.(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十一)阅读《期行》和《乘船》回答下列问题:(14分)《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歆辄难之()遂携拯如初()俱乘船避难()宁可以急相弃邪()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王欲舍所携人()

既已纳其自托()待君久不至()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B.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15.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期行》和《乘船》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4分)

17.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3分)

18、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多写一句加1分)12、zhé;zhěng;nànyé

13、一并想要请求您14、B15、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16、《期行》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诚信。《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17、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1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十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31-36题.(13分)

【甲】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díqì)。(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孔文举:即孔融。通:通报。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3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诣门者:(2)入门不顾:

32.乙文有一通假字,请找出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_______”通“_______”

33.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陈韪说这话有什么含义

(3分)

答:

34.“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中的“仲尼”指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伯阳”指____________,是道家学派创始人.(2分)

3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的回话是否得体、在理

(2分)

36.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孔融和元方两位少年的共同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分):31、(1)前往、到(2)回头看

32、“不”通“否”

33、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优秀。陈韪是说别看他现在聪明,长大了不一定聪明,带有不以为然的意味。

34、孔子,儒家;老子或李聃。

35、略。

36、聪颖机智。(十三)阅读语段: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早②“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选自《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各用一句话归纳(甲)(乙)两则古文的主要意思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两文中加线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文叙述的内容,"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同样,根据(乙)文的叙述内容,(乙)文中的"友人"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发表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文的字词积累很重要,重点字词,例如:①期日中(约定)②入门不顾(回看头)请你根据需要,模仿例子请(甲)(乙)两文中各选出3个字词进行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

5、晋江人除了有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尚须有诚信,谦恭的为人之道,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你的真实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甲)做人应言而有信

(乙)人无信不立,真正的信义不是写在纸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

2,①与人相约日中时分不到来,就是没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仪修养.

②蔡先生重视诺言和责任,也很重视情谊.

③凭证是在心上而非仅仅在纸张上.

3,(甲)文中的友人不守信义,缺少个人素养,但知错能改.

(乙)文中的友人重诺言,讲情谊,品德高尚

4,5,略(十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①,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②”

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不常:不同寻常。②窦(dòu):孔,洞。

5.这两篇文章均出自《世说新语》,其作者是(朝代)文学家。(1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尊君在不()(4)门外戏()(5)亏齿()(6)故戏之()

7.文中的“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分)

尊君:

君:

家君:8.甲文中有两个表现“客”态度变化的词语,请找出来写在下面,并评价“客”是一个怎

样的人。(2分)

词语

评价

9.甲文中元方的回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和乙文中张吴兴的回话“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是否得体在理为什么(2分)

10.选文中的陈元方和张吴兴具有怎样共同的特点(

1分)

11.读完选文,你有怎样的感想?请谈一谈。(2分)

5.(1分)南朝刘义庆

6.(3分)(1)约定(2)才(3)通“否”(4)玩耍(5)缺(6)嘲弄

7.(3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人的敬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8.(2分)怒惭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9.(2分)言之有理即可

10.(1分)聪明机智

11.(2分)如:做人要重礼守信(做人要讲信用,懂礼貌)……(言之有理即可)(十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梁国杨氏子修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孔君平诣其父()

(3)相委而去()(4)为设果()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梁国杨氏子修九岁,甚聪慧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2.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上都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同时两文又都表现了两个儿童的特点。(2分)

13.请谈谈甲文中的“友人”对元方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态,乙文中的孔君平对杨修说话时是一种心态。(2分)

“友人”的心态:

孔君平的心态:

14.有人认为甲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有失礼仪,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9.(1)约定(2)拜访,到……去(3)丢开,舍弃(4)摆放10.(1)下车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会走进了自家。(2)没听说孔雀是您家里的禽鸟。11.B12.对话(或语言)才思敏捷(意思相近即可)13.是一种冲动失礼的愤怒心态;是一种逗弄孩子开玩笑的心态。14.允许有不同看法,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十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⑴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⑵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⑶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⑷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⑸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⑴候,拜访、问候。⑵履行,实践,做。⑶绥,安,安抚。⑷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⑸师,学习。1.解释词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不知卿家君法孤()周公不师孔子()2.“法”字在古代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⑴法令,制度;⑵方法,做法;⑶效法,仿效;⑷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2分)3.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2分)(1)(2)5.回答下面的问题(1)“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结合两文,请你评价以下元方。七年级(上)古诗文名句背诵积累测试姓名分数每空2分,共100分:1、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①畅谈丰收,表现丰收在望景象,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②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相同意境,表达喜出望外的心情的一句是③填写:明月别枝惊鹊,2、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蕴含不断学习新知识,就能达到新境界的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出自本文的成语:3、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①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②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③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⑤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目的这两句诗是: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①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是②描写幽静的景物的是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表明时光匆匆,新旧交替,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②比喻改革、事业、旅途等很顺利可用这一句:③诗中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④填写:,行舟。6、李清照的《如梦令》: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③诗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7杜牧的《泊秦淮》:①抨击、讽刺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指桑骂槐,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②填写:,夜泊秦淮近酒家。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9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两句诗告诫他、10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出自本文的成语:1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怀念的诗句是:②填写:,闻道龙标过五溪。1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时间的流逝,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②填写: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①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②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③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④填写:孤山寺北贾亭西,。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喜爱之情的句子是:。③诗中诗人与朋友把酒闲话,描绘乡村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1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16、《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⑦亚太城市峰会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⑧我们每天应该这样反省自己:⑨儒家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⑩《论语》认为“士”应该这样:(11)孔子比喻社会现象,认为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的一句是:综合专题部分以下至少写一句,每题3分,共51分,1.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七年级上册复习题答案《童趣》练习一、zhìmiǎowèijiānɡlìāotū二、(一)1略2.A(A代它B把;因为。c被;给。D代它;的。)3.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4.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5.B6.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二)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③鸟鸣;④用鞭子打。2.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3.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4.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②游山林丘壑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癞虾蟆捕虫。5.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三)1、比喻天真富有童趣。2、抬头观看如鹤的蚊子,脖子都看得僵硬了。3、有时有人4、白色素面朝天、素为平生、素不相识等。5、lì南北朝时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打了败仗,大败而逃,途中士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疑心是追兵赶到,惊慌至极。后用来形容惊慌疑惧。6、比喻天真富有童趣。7、白色素面朝天、素为平生、素不相识等。8、lì南北朝时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打了败仗,大败而逃,途中士兵听到风声和鹤鸣都疑心是追兵赶到,惊慌至极。后用来形容惊慌疑惧。(三)1、浮生六记、沈复、三白、清2、BE3、略4、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5、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6、把蚊子的鸣叫声当作雷声,当然是比喻;而蚊声无论如何也没有雷声大,所以是夸张。这句话强调了作者的“心之所向”和全神贯注,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7、例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分析:“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例如: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分析: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三、1.⑴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⑵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2.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四、8.(1分)《浮生六记》清9.(3分)(1)脖颈通“僵”僵硬(2)用鞭子打(3)果然鸟鸣(4)正10.(1分)余吾11.(2分)略12.(2分)观夏蚊如鹤唳云端的乐趣,神游山林遇“庞然大物”的乐趣。(意对即可)(2分)13.(2分)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14.(2分)耍奸卖滑,招摇撞骗,投机取巧,花言巧语;崇信法术,奉从迷信而上当受骗(意对即可)15.(2分)“驱”是因为蚊子叮咬人;“留”则因为一个孩子幼稚心灵的意趣所在。《〈论语〉十则》练习一、略二、(一)1.(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