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工艺过程确认和控制(ISO11135:2014)
李元春高级审核员1最新课件1最新课件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在工业与医疗保健机构的EO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不适用与ISO2007版相同
范围2最新课件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在工业与医疗保健机构的EO灭菌过程的开发,确部分引用标准ISO11135:201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氧乙烷医疗器械灭菌过程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ISO10993-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残留量ISO11607-1,-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ISO11737-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微生物数量的测定ISO11737-2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3最新课件部分引用标准ISO11135:201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GB18279:2000/idtISO11135:94术语34个2007版取消原来12个;ISO11135:2007术语48个,增加生物负载,化学指示物
D值/D10值,过度杀灭,过程变量等27个;ISO11135-2014术语58个比2007标准增加10个10露点、13暴露时间、18医疗保健机构、31加工组、33产品族、38重复使用医疗器械、40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44个无菌屏障系统、45个无菌状态、58个新材料。术语和定义4最新课件GB18279:2000/idtISO11135:942007版与2014版区别2007版第二部分主要为医疗机构应用指南(规范)2014版将医疗保机构已纳入正式标准范围中。具体2007版与2014版具体内容区别在后边阐述中介绍。5最新课件2007版与2014版区别2007版第二部分主要为医疗机构应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按ISO13485标准中适用条款进行文件控制
管理职责:职责权限、资源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及所需环境
产品实现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发过程、过程控制、采购、标识可追溯性、监视和测量装置、产品监视和测量产品放行。
测量、分析和改进:不合格品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安全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上述均形成文件化的程序记录。6最新课件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按ISO13485标准中适用条款进行文件控灭菌剂特征
要求:环氧乙烷
灭菌效果
识别影响灭菌效果因素
评价对材料的影响
识别人员安全,环境防护要求7最新课件灭菌剂特征要求:环氧乙烷7最新课件环氧乙烷气体的性质环氧乙烷气体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分子式为C2H4O,分子量44.05,具有芳香的醚味,常温常压下,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质,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是2.6—100%(V/V)
4℃时比重是0.884,沸点为10.8℃,其密度为1.52g/cm3EO气体从水中溢出溶解在水中,可形成二次毒性;温度高于40℃开始聚合反应,影响灭菌效果,为提高安全通常用CO2或其他惰性气体作为稀释剂,安全使用。8最新课件环氧乙烷气体的性质环氧乙烷气体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分子环氧乙烷灭菌机理EO经羟基化(-CH2-CH2-O)与菌体内蛋白质上的游离羧基(-COOH)、硫氢基(-SH)、氨基(-NH2)和羟基(-OH)等活性基团发生烷基化作用,取代不稳定氢原子,使酶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失去了基本代谢中反应基,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EO可与蛋白质上的DNA和RNA发生烷基化作用,导致微生物的灭活。9最新课件环氧乙烷灭菌机理EO经羟基化(-CH2-CH2-O)与菌体
优点:EO气体灭菌通常50-60度低温下可进行灭菌,可用于不耐高温物品,温度湿度较敏感的物品的高效消毒剂;对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均可进行杀灭;
穿透力强,可以在包装状态下进行灭菌;
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包括纯EO与EO与CO2或氮气的混合物。
缺点:
灭菌所需时间长;
毒性,可燃性,易爆;
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二次化合;EO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做出适用规定。环氧乙烷灭菌优缺点10最新课件优点:环氧乙烷灭菌优缺点10最新课件灭菌装置11最新课件灭菌装置11最新课件EO灭菌方法是目前灭菌方法中最复杂,最难控制的灭菌方法,有众多因素参与,影响EO灭菌效果影响环氧乙烷灭菌的主要因素
产品构,产品材料产品包装材料,形式产品摆放方式微生物数量,种类真空度温度相对温度浓度时间直接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重要因素12最新课件EO灭菌方法是目前灭菌方法中最复杂,最难控制的灭菌方重要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对EO杀灭效果有显著影响与灭菌时间,物体穿透能力密切相关,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D值越小及所需灭菌时间越短。温度每升高10℃,D值至少减少1/2,灭菌时间缩短一半,但当温度高的足以使EO发挥最大作用,再升高温度,杀菌作用不再加强。13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对EO杀灭效果有显著影响与灭重要影响因素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被灭菌物品的含水量,微生物本身的干燥程度及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对EO作用均有影响,EO需水才能向微生物穿透,进行烷基化反映,当湿度低于临界值(30%)微生物抗力增加,EO难以发挥作用,水分过多造成EO稀释和水解。但杀灭效果与湿度不呈线性关系(温度54.4℃)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与相对湿度对D值的影响,见下图:14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被灭菌物品的含水量,微生15最新课件15最新课件16最新课件16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浓度: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提高其浓度来增强灭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杀灭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时间越短,杀灭效果越好;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其浓度增强其灭菌效果,常用浓度450-800mg/l,最高浓度1500mg/l,超过1500mg/l,灭菌效果并不增加。17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浓度: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提高其浓18最新课件18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时间:灭菌效果的评价,以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概率来评价,同样条件下(气体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灭菌时间越长,产品中微生物存活概率越小,灭菌效果就更好19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时间:灭菌效果的评价,以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产品结构,产品材料材料不适合EO灭菌关注材料对EO吸附性考虑空气排除,湿气,EO的进出影响因素20最新课件产品结构,产品材料影响因素20最新课件产品包装---材料,形式
包装透气性
EO的进出,湿气进入
影响灭菌时间
包装完整性
假真空现象影响因素21最新课件产品包装---材料,形式影响因素21最新课件
微生物数量,种类(产品+包装)
EO灭菌过程杀灭微生物的速率与微生物数数目成正比可能产生内毒素菌体表面含有机物越多,越难杀灭产品上微生物数量,属性和污染水平,灭菌工艺验证有影响
影响因素22最新课件微生物数量,种类(产品+包装)影响因素22最新课件装载模式
影响空气排出,
EO与湿气的进入
影响热循环及穿透
产品在包装箱的放置(透气纸面对透气纸面)影响因素23最新课件装载模式影响因素23最新课件真空度
真空/压力/真空速度
真空度大小决定残留空气的多少,残留可直接阻止对EO气体,热,湿气扩散,渗透起关键作用,影响灭菌效果
对产品与包装达到安全性非常重要影响因素24最新课件真空度影响因素24最新课件灭菌过程及类型(负压灭菌、正压灭菌)25最新课件灭菌过程及类型(负压灭菌、正压灭菌)25最新课件负压灭菌26最新课件负压灭菌26最新课件评价该过程的功效产品性能物理化学性能EO残留产品再灭菌27最新课件评价该过程的功效产品再灭菌27最新课件设备设计的开发
设计输入产品要求产量评估装载模式采购要求设备设施国家标准及法规
要求设计输出设备要求图纸基础设施要求施工要求合格标准评估28最新课件设备设计的开发设计输入设计输出28最新课件过程特性
至少包括:
EO灭菌过程必需阶段
识别每个阶段过程变量,并记录
灭菌过程阶段预处理(如采用)
灭菌周期
通风(若采用)PQ应证明预处理结束产品(装载)内实际温度和湿度范围,应规定产品从预处理移出到灭菌周期开始的最大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0min温度、时间、强热风循环、装载特征、产品及其包装材料都可能影响通风效果过程和设备特征29最新课件过程特性过程和设备特征29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特征30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特征30最新课件预处理:时间,温度,湿度,移出时间灭菌周期变量:暴露时间,温度,湿度,浓度,压力灭菌周期各阶段考虑:a.空气去除:真空深度,抽真空速率,柜室(泄露)稳定期限/或保持时间,压力变化b.处理;压力上升或湿度以及蒸汽注入时压力变化速率,蒸汽注入和抽出的次数(如适用)c.EO注入:压力上升和注入EO规定的压力速率,以及监测EO浓度的方法过程特征(变量)31最新课件预处理:时间,温度,湿度,移出时间过程特征(变量)31最新D.EO暴露时间及规定条件:EO或惰性气体补偿(若采用)的压力变化,温度e.EO去除: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f.清洗:压力上升和压力变化速率去除EO真空深度和真空速率,重复次数g.空气、惰性气体进入h.通风:时间、温度32最新课件D.EO暴露时间及规定条件:EO或惰性气体32最新课件EOG气体浓度计算
通过供气浓度、灭菌器容积、通气前真空度、灭菌开始时所适用压力、灭菌器温度进行计算。使用气体:EOG20%
二氧化碳80%(根据供气单位,提供供气单EOG20.3%)灭菌条件:灭菌器内温度50℃通气前真空度-710mmHg(通入水蒸气后)通气后到适合压力1.2Kgf/cm²·G表压灭菌器内部容积8m³33最新课件EOG气体浓度计算通过供气浓度、灭菌器容积、通气前真空度1Kg/cm²=735.5mmHg1atm=760mmHg简述方法:EO浓度=(灭菌剂中EO的混合比例×44000×△p)/RT优力:P(atm)温度:T(K)灭菌器容积:V(L)气体常数:Rmol数:假设为nPV=nRT)34最新课件1Kg/cm²=735.5mmHg优力:P△p:atm灭菌剂导入到筒内引起的压力变化1atm=101.3KpaT:K气体暴露时的筒内温度1K=1℃+273R:常数0.0821atm·1/moL·K上述实例计算:
EO浓度=(0.203×44000×2.096/(0.0821×323)=706.4mg/L35最新课件△p:atm灭菌剂导入到筒内引起的压力变化应开发和记录所用设备规范包括:预处理区域(若采用),应使用蒸气加湿,充足的空气循环。确保空间温湿度的均匀性,警报系统进入移出时间监视控制温湿度手段灭菌柜特征:具备下列性能和监视能力监控,监视控制柜内时间,压力,温度和湿度手段。如参数放行,在处理期间直接测定湿度和EO浓度分析仪器。控制EO气体导入系统测量和警报周期参数偏差采取补救措施设备特征36最新课件应开发和记录所用设备规范包括:设备特征36最新课件通风区特征:去除产品/包装中EO残留,区域温度均匀性,新鲜空气补充和空气再循环的一致性和可再现结果。空气再循环设备:监测控制室温手段规范包括;设计及附件,包括材料描述37最新课件通风区特征:37最新课件新的或更改的产品、包装、装载方式以前考虑已验证产品与上述产品的等效性包装材料透气性,应使湿气和EO进出证明灭菌过程对产品最难灭菌的位置或PCD有效证明与确认的产品灭菌过程PCD之间具有等效性新产品过程确认证明与已验证产品等效性技术评审:记录证实新产品或更改产品与验证产品评价产品的复杂性材料包装和装载方式,产品生物负载或内部PCD抗力比较的证据达到规定的SAL的确认结果,可考虑产品族和加工组文件结论,产品对灭菌工艺适宜性提供证据或评估。文件审批和保存建立灭菌规范
产品定义38最新课件新的或更改的产品、包装、装载方式以前产品定义38最新课件应确认在对产品/包装具有最大挑战过程参数下,经过规定的灭菌过程,产品及其包装的安全,质量,性能符合规定要求,应考虑过程参数公差的影响;选择材料应耐受灭菌材料,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如物理强度,渗透性,物理尺寸,弹性,灭菌后应验证如允许使用多次灭菌循环,应评价对产品及其包装影响对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包括推荐灭菌参数,极限灭菌周期次数产品灭菌后进行生物学评价,建立减少EO残留措施产品安全质量和性能39最新课件应确认在对产品/包装具有最大挑战过程参数下,经过规定的灭菌过7.3微生物质量规定保持体系,确保用于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性质和产品清洁度处于受控状态,不会影响灭菌有效性。定期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物负载进行评估,对重复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对规定的清洗过程和消毒过程有效性进行评价。ISO17664给出重复性再处理所需信息ISO15883描述了清洗,消毒有效性评价的信息。清洗过程的控制和验证符合制造商说明。采用生物负载法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监视,周期根据风险分析来确定。可考虑产品族的使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记录产品定义的结果由器械制造商记录40最新课件7.3微生物质量40最新课件对新的或更改产品,包装或装载方式通过过程活动的结果建立灭菌过程规范。对灭菌过程的选择应包含能影响过程效果的所有因素;对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验证,验证过的基于过程定义再加工说明;过程定义活动应在经过IQ和OQ过程的灭菌柜内进行。使用研发灭菌柜不能替代生产的灭菌柜PQ确认;文件和纪录应支持过程特征中规定的过程参数和相关变量的有效性。过程定义41最新课件对新的或更改产品,包装或装载方式通过过程活动的结果建立灭菌过生物指示物(B1)定义:对特定的灭菌过程具有确定抗力的染菌测试系统(ISO/TS11139:2006,定义2.3)生物指示物种类(按使用特性分):条状,片状,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性能:菌种: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数量:在标准量-50%和300%之间,日常监测用的芽孢数量必须大于1.0x106规定增殖不大于0.1x106抗力:以下条件处理,D值须在2.6-5.8min内,EO浓度600mg±30mg/L相对湿度(RH%60±10%),温度54±1℃42最新课件生物指示物(B1)42最新课件生物指示物培养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培养条件:30-35℃,有氧培养B1适宜性评价:短时间运行后,B1无菌试验的阳性率,应高于产品无菌
试验的阳性率43最新课件生物指示物培养43最新课件定义:对灭菌过程具有确定的抗力,并用于评估过程性能的器材(ISO/TS11139:20062.33)。PCD对过程的挑战性应大于或等于产品中最难灭菌的部位。(是一个装置或检验包)内装微生物监测物具有确定抗力,用来评估灭菌过程。从产品族中选择相对最难灭菌的产品,如包装不同还应考虑包装影响;同时确定最难灭菌部位。或者选择另外一种产品,应确定其与最难灭菌位置之间的关联,但需要证实其适合性。
内部监视器材(IPCD),选择是决定灭菌确认成功与否的先决因素,如果选择不当,则不能证明整个产品族在已定灭菌参数下灭菌后的无菌保证水平;过程监视器材PCD44最新课件定义:对灭菌过程具有确定的抗力,并用于评估过程性能的器材(I确定方法: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或者是采用一个弱化的灭菌条件,确认产品内生物指示物(B1)的芽孢存活数量来确认。有内部PCD和外部PCD之分,内部IPCD被用来证明指定的产品已到达无菌保证水平,放置于产品内部或销售包装内的PCD。外部PCD放置产品销售包装之间或装载外表上或在支撑被灭菌物品框架上PCD是外部用来日常生产灭菌中容易进入和移出的部位。
关注:PCD包装在验证与日常控制中应保持一致。45最新课件确定方法:结构分析法45最新课件
为增强生物指示物对特定灭菌过程的抗力,在生物指示物外为阻碍灭菌因子穿透屏障系统,使用与常规的产品相同包装方式(纸塑袋)放置被灭菌产品中。灭菌确认时一般采用内部监视器材的产品装载内部位置,IPCD但常规灭菌中这方法相当麻烦,因此采用外部监测器材并将其设置于产品外部便于日常控制。46最新课件为增强生物指示物对特定灭菌过程的抗力,在生短周期选择比常规弱化的致死条件:对产品,内部监视器材、外部监视器材的抗性应在短周期中进行比较;内部监视器材抗性>产品;外部监视器材一般抗性>
IPCD1-2倍之间ISO11135:2>80%IPCD关注:所用培养基的灵敏度47最新课件短周期选择比常规弱化的致死条件:47最新课件
包括IQ,OQ,PQ识别过程评价过程关键参数过程开发和设计需要评审通过过程确认证实,过程持续生产符合预定规范的结果和产品适用的鉴定组合和客观证据构成确认
灭菌工艺过程确认48最新课件包括IQ,OQ,PQ识别过程灭菌工艺过程确认48最新灭菌确认灭菌确认安装鉴定(IQ)运行鉴定(OQ)性能鉴定PQ微生物性能鉴定MPQ物理性能鉴定PPQ49最新课件灭菌确认灭菌确认安装鉴定(IQ)运行鉴定(OQ)性能鉴定PQ无菌:无存活微生物无菌状态: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灭菌:已确认的使产品无存活微生物的过程无菌保证水平(SAL):灭菌后,在单位产品上检出存活微
生物的概率
注:SAL为定量值,通常为10-6或者10-3,将此定量值用于无菌保证时,10-6SAL数值比10-3SAL小,但大于10-3SAL的无菌保证。灭菌过程中,微生物死亡规律用指数函数表示,因此任何单位产品上微生物的存在可用概率表示。概率可减少到最低但不可能到0。相关定义:50最新课件无菌:无存活微生物相关定义:50最新课件D值/D10值:在设定条件下,灭活90%测试微生物所需的时间或辐射剂量(ISO/TS11139:2006定义2.11)
过程监视器材(PCD):
对灭菌过程具有确定的抗力,并用于评估的过程性能的器材(ISO/TS11139:2006定义2.33)相关定义:51最新课件D值/D10值:在设定条件下,灭活90%测试微生物所需的时产品族或加工组基于产品结构,材料,密度,包装或灭菌难度的相似性,将产品分组至EO产品族/加工组每一产品族应使用同一灭菌过程鉴定设定产品族注意事项通常不将灭菌时间过长或过短的产品放在同一个产品族内,或者产品以无菌屏障系统(单边装或小包装)样式不同的产品放在同一个产品族原因:增加灭菌参数设计的复杂性相关定义52最新课件产品族或加工组相关定义52最新课件PCD放置PCD应当平均分布在被灭菌物品中,但分配的位置应包括最难达到灭菌条件的位置,如温度(最低点)监控位置位置应包括灭菌柜温度监控位置,可在附近放置两个生物指示物,进行灭菌过程效果的分析,研究53最新课件PCD放置53最新课件54最新课件54最新课件55最新课件55最新课件灭菌产品装载模式:每个灭菌器应确认是确认中最重要的设定内容之一,即:相同外箱,装载方式不同,产品部位内温度,湿度有可能不一致。考虑产品生产量,产品装载的稳定性,大包装纸箱或壳体间空隙,托板面积的利用,装载体积,灭菌柜留有的空间等多因素产品族中每个产品均需制定产品装载模式,常规灭菌严格按照此模式,如产品装载的方向性(透气纸对透气纸)确认前准备56最新课件灭菌产品装载模式:每个灭菌器应确认确认前准备56最新课件模拟产品:根据产品族产品灭菌装载模式来确定模拟产品的装载模式;产品密度产品装载体积,大中包装箱之间空隙等模拟产品应能证实比确认的产品族中的装载更不利于灭菌或等同确认前准备57最新课件模拟产品:根据产品族产品灭菌装载模式来确定确认前准备57最新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温度:温度过高易使产品变形,脱落等产品的最大耐受温度
产品族中最不耐受温度的产品所对应的最高温度,应高于灭菌确认时最高温度湿度:
湿度过高对已包装产品性能及包装完整性有影响,密封性能差产品最大耐受湿度产品族中最不耐受湿度产品所对应的最高湿度应高于灭菌确认时的最高湿度确认前准备58最新课件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确认前准备58最新课件压力:
压力变化(排气,导入EO,负压与压力变化速度)过快引起包装被损或形成真空包装产品最大耐受压力产品族中最不耐受压力的产品所对应的极限范围,应大于灭菌确认时的压力范围59最新课件压力:59最新课件目的证明特定的(灭菌过程)可以持续有效的生产出符合要求无菌保证水平的产品的证据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接受准则的书面文件进行。确认过程包括:IQPQOQ确认60最新课件目的证明特定的(灭菌过程)可以持续有效的生产出符合要求无菌保确认前准备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应放置在产品内部或包装内部,分布应考虑OQ或其他测试中的冷点、热点位置。61最新课件确认前准备61最新课件62最新课件62最新课件安装鉴定IQ目的是证明灭菌柜及其附件已按规范要求安装完成,设备及辅助系统按照规范要求提供。支持文件:确认包括设备组件和操作的描述如设计规范、采购订单、客户要求、设备安装、运行和安全;确认要求:确认设备按照安全要求制造并配备了所需的设备,如安全阀,紧急电钮,确认有无对人员和操作安全的必要设备,所有运行部件得到充分保护,高温的设备必须有充分隔热和标识,对危险的边缘和棱角充分保护,机器正确固定地面上,必须容易操作,维护,清洁;材料和物体表面检查与合同一致灭菌柜内材料应光洁。63最新课件安装鉴定IQ目的是证明灭菌柜及其附件已按规范要求安装完按照图纸应确定设备,管道,仪器。仪表,流程图/布局与系统是否一致设备检查:检查设备清单,设备说明书,设备原件以确保按规范要求是否一致及满足法规要求安装:
☆柜室和门结构,密封和链接,管道结构
☆供应系统包括气体和液体,过滤器。。。
☆供电系统:稳定和持续电源
☆气体注入系统真空系统,排放系统检查监视,控制,指示或记录参数的仪表是否校准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符合构造和工程图纸要求,满足法规要求有关暴露EO环境的职业安全与健康要求的相关说明对照图纸,工艺仪表图,电路图检查已安装的结构,查安装流程图,管道工程和仪表电路64最新课件按照图纸应确定设备,管道,仪器。仪表,流程图/布局与系统是否检查、确保灭菌柜体及管路无泄漏确认与系统有关的公共设施(水,电,气)等已连接并有标识。控制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控制/电气柜的布局,控制/电气设备和接线图等已安装的设备相一致所有管路保温材料(阻燃)保温处理。法规要求:EO储存条件,适用法规要求操作规程:包括故障条件,故障显示和处理措施。根据产品的说明书或设备合同要求进行确认。65最新课件检查、确保灭菌柜体及管路无泄漏65最新课件运行鉴定OQ证明灭菌柜的性能满足设计规范的性能要求在确认前应对灭菌过程监视、控制、指示或记录所有仪表进行校准应证明安装设备能满足其操作规范的能力实施OQ证明设备在操作参数范围内运行的能力和规范操作极限下运行的能力预处理(若使用)确认66最新课件运行鉴定OQ证明灭菌柜的性能满足设计规范的性能要求66最新课预处理(若使用)确认预处理产品装载最好与灭菌装载一致,确定预处理时间至结束,记录结束后产品内温度,湿度分布,温度和湿度规定值偏差分别为<±5℃
,
<±15%仪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要求:温湿度传感器合理布局于处理区域,通过一个较长周期运行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测数据确定预处理时间注意:不同季节产品温度有所不同,预处理前温度规定是关键±67最新课件预处理(若使用)确认±67最新课件处理目的:(冷点、热点)通过导入蒸汽,给产品加温,使被灭菌的产品内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和相对湿度。产品内温湿度尽量均匀。处理方式:静态处理:先给蒸汽,再抽真空动态处理:边给蒸汽边抽真空,动态处理方式较好
68最新课件处理目的:(冷点、热点)通过导入蒸汽,给产品加温,使被灭菌的69最新课件69最新课件影响因素:真空度,真空度越大蒸汽分压越大,温湿度容易到达产品产品包装结构、密度
装载方式浓度要求
温度/湿度传感器应放置在代表最大温度差异位置
处理方法:灭菌柜内温度确定后,可以进行处理时间的确定,主要确定产品的内部温度和湿度分布,处理结束后温差在规定范围内小于±
5℃有关湿度:通常适当加入蒸汽,调节产品湿度,有利于灭菌采用蒸汽方式一次注入。温度传感器70最新课件影响因素:真空度,真空度越大蒸汽分压越大,温湿度容易到达产湿度传感器71最新课件湿度传感器71最新课件产品适应性:真空和压力改变温度和湿度变化EO气体不应对材料影响(生物学)再次灭菌:物理,化学性能高温度和残留:压力变化可能对包装影响(密封性能)灭菌循环灭菌(加入EO)保持抽真空放入空气(惰性)通风72最新课件产品适应性:真空和压力改变灭菌循环灭菌(加入EO)保持抽惰性气体代替EO,评估相应热容量灭菌周期;考虑因素真空度,条件允许真空度大,更安全效果更好,达到真空程度和速度,考虑无菌柜,柜的强度和产品包装温度:产品所耐受温度设备的能力,选定上限温度微生物学鉴定:柜内温度应低于下限温度物理性能鉴定:温度可以为上限温度,日常灭菌时,温度在二者之间可以实现一个比较大的温度公差范围,有利于日常灭菌参数管理73最新课件惰性气体代替EO,评估相应热容量73最新课件灭菌循环中EO浓度的要求通常EO灭菌浓度450—800mg/l,常见一般采用550mg/l比较适宜,例如:考虑一个比较适合的浓度,因此MPO可采用500mg/l,PPQ600mg/l,日常550mg/l(公差±
50mg/l)浓度控制:重量法,粗略计算箱内浓度压力法,基本与真实浓度抑制压力传感器74最新课件灭菌循环中EO浓度的要求压力传感器74最新课件气体暴露时间:通常使用部分阴性法、存活曲线法和半周期法来确定气体保持时间。通常采用半周期法来计算气体暴露时间。抽真空次数要求气体暴露结束后,通过抽真空使柜内吸附产品上的EO大部分被去除,一般累计真空300Kpa以上可去除产品及柜内大部分EO,保护人员操作安全,减少后续解析压力;
75最新课件气体暴露时间:75最新课件性能鉴定PQ
PQ是使用产品的确认阶段,证明设备能持续按照预定接收准则运行,灭菌过程能够使产品无菌并满足规定要求。应使用有代表性产品和材料以证明设备持续符合规定的接收准则及满足产品SAL的能力。
由严格的微生物试验和物理试验构成,在超越日常监视的条件来证明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和重现性
接受准测:规定的灭菌过程参数与微生物挑战的一致性
76最新课件性能鉴定PQPQ是使用产品的确认阶段,证明设备能持续按照
新产品或改造过的产品;包装,装载方式,设备或过程参数时应进行性能鉴定,除非提供等效性记录证实。
装载参数包括:堆叠方式,总体密度,尺寸,材料组成和使用托盘的类型,每个灭菌柜装载方式文件规定。与常规生产最大挑战的装载具有等同的最难灭菌,任何变化可影响灭菌效果,如果多种形式装载,用于PQ确认最难灭菌的装载或与已知最难灭菌的装载方式的关联性。总之确认装载方式与日常装载一致具有挑战性和代表性。77最新课件新产品或改造过的产品;包装,装载方式,设备或过程参数时应微生物性能鉴定(MPQ)目的:根据灭菌处理后BI无菌试验结果,设定评价灭菌时间(气体暴露时间)准备工作:产品或替代品准备;确认所用仪器、仪表校准;PCD准备;PCD、温湿度传感器在产品或替代品中位置试验条件:包括灭菌条件最难达到位置温度、湿度和/或EO浓度,日常参数下限,时间(整周一
半)或短周期3次;采取微生物挑战设计,通常使用PCD或最坏包装产品做产品族;
2h内将PCD取出进行BI无菌试验和温湿度传感器数据记录;根据BI无菌试验结果评价短周期或半周期时间(所有BI均无阳性)再用比短周期或半周期时间短的时间运行,确定BI无菌试验结果呈阳性。78最新课件微生物性能鉴定(MPQ)目的:根据灭菌处理后BI无菌试验结目的:通过确认的灭菌参数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方法:整周循环法内容:灭菌参数的确认(包括半周循环参数)实施步骤:产品或替代品准备
确认所用仪器仪表的校准
温度湿度传感器条件:温度,湿度,浓度时间上限,连续实施三次半周期时间,实现过程的再现性,增加至少一次全灭菌过程进行产品性能及EO残留量检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物理性能鉴定(PPQ)79最新课件目的:通过确认的灭菌参数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物理性能鉴定(PP以文件形式出具确认报告应由方案规定负责人编制,由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名确认报告按质量管理文件规定进行保管内容:描述产品(材料,结构)
包装(无菌屏障系统)材料和结构保护性包装材料和结构产品装载模式(包括灭菌负载详细情况)确认报告80最新课件以文件形式出具确认报告确认报告80最新课件供应商信息灭菌柜和灭菌周期的技术指标所有监视仪器仪表等校准有效期记录整个性能鉴定:微生物和物理验证记录确认方案/程序文件化程序,灭菌过程工艺规范过程控制极限条件文件化操作程序如采用参数放行,确认报告应明确审核和重新验证规定如采用重新加工灭菌:应确认对产品,包装的适应性考虑重新灭菌对产品功能,EO残留和/或反映的影响重新灭菌记录可追溯到初始灭菌记录81最新课件供应商信息81最新课件环氧乙烷灭菌日常监视和控制目的是为了证明灭菌产品已经满足了确认和规定的灭菌过程
应记录和保存每个灭菌周期的数据证明以满足过程规范内容:应记录和保存每个灭菌周期过程参数,监测采用生物指示物,如出现灭菌不合格按不合格程序处理82最新课件环氧乙烷灭菌日常监视和控制82最新课件灭菌前准备(进入灭菌过程的产品)产品最低温度规定装载条件预处理:
灭菌产品温度,湿度,监视应是最难达到位置并记录,应与其他产品放行数据相结合,记录预处理开始至预处理转移时间;被灭菌产品从预处理到灭菌周期开始的间隔时间。处理:柜室温度和/或保湿阶段压力上升和/或直接监视应考虑装载从预处理带入湿气的数值处理循环系统83最新课件灭菌前准备(进入灭菌过程的产品)83最新课件灭菌循环在一定真空度下注入EO和暴露时间柜内空气循环系统运行状态当使用混合气体时,为保持均匀,对微生物杀死率迫使气体循环整个柜内的温度,压力。由EO导入而引起压力上升的记录EO注入时间惰性气体注入,暴露时间EO排除,所需时间(可能每次有变化规定可接受时间)清洗期间时间和压力变化通风:时间、温度、压力变化如果日常放行的PCD与MPQ不同,日常PCD不低于MPQ84最新课件灭菌循环84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灭菌参数合格所有参数确认:参数应在灭菌过程确认后,制定的灭菌过程规范,特别是灭菌周期,温度,湿度,浓度时必须得到保证确定记录的常规处理数据符合灭菌过程规范要求。全部生物指示物测试,无菌检验合格。EO残留、内毒素、物理试验可符合要求。产品灭菌放行85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灭菌参数合格产品灭菌放行85最新课件附加过程参数:由于日常灭菌过程中出现灭菌产品过少,采用替代品填充方法进行混合灭菌最大限度保证参数可控性和重现性。箱体化学指示物:普通化学指示物仅作为未灭菌与已灭菌的区别,不能进行灭菌效果的评价
如果决定对产品重新加工,应确认重新灭菌对产品及其包装的适应性考虑:重复暴露于灭菌过程对产品功能和残留水平和/或反应的影响进行评估。进行记录,可追溯到初始灭菌记录不清楚重新灭菌对产品包装影响,产品应在灭菌前重新包装参数放行是一种未使用的BI灭菌参数符合灭菌过程规范,根据物理参数的测量和评价来确认灭菌合格ISO11135:1994参数放行,采用部分阴性法和存活曲线法ISO11135:2014采用在线分析EO浓度和直接测量柜内湿度86最新课件附加过程参数:由于日常灭菌过程中出现灭菌产品过少,采用替代目的:证明确保灭菌产品系统持续有效达到规定产品SAL评估:产品,包装,过程和设备任何变化监视产品生物负载,监测参数(按ISO11737-1)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有明显变化,评估对灭菌过程影响控制,监视灭菌过程的仪器定期校准设备保养(计划,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记录保持过程的有效性87最新课件目的:证明确保灭菌产品系统持续有效达到规定产品SAL保持过程重新验证
设备验证评审:应每年评审IQ、OQ、PQ并确定随后重新验证IQ评审大系统的设备,辅助系统,监视和控制设备,通过维护,保养设备未发生影响灭菌过程设备调整或明显变化。对日常灭菌记录通过统计技术对日常参数与确认参数进行比较评审;按规定文件化程序,在规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灭菌过程重新确认OQ一年来设备性能和工程进行评审,未发生变化,证明原先OQ结果有效88最新课件重新验证88最新课件实施OQ温度测试,将每年再确认数据与首次确认数据进行比较,再确认数据之间相互比较重新验证证明如已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OQ验证,如灭菌过程达不到产品要求SAL时应调查原因重新进行并进行风险评估,进行MPQ和PPQ以重新确认的SAL。
预处理温、湿度灭菌柜温度通风区(柜)温度对于较大的多种灭菌产品通风区如无明显变化可减少验证范围,记录应说明理由已确认原先OQ结果仍有效89最新课件实施OQ温度测试,将每年再确认数据与首次确认数据进行比PQ,包括设备IQ状态评审设备OQ状态评审证明:PCD生物负载灭菌抗力评估供应商生产区域或工作区域产品生物负载灭菌过程是否在规范内运行影响产品无菌状态灭菌过程是否发生变化。证明影响无菌状态的灭菌过程未发生变化决定PQ如何落实:可用专业判断的方法证明下次审核前无需进行微生物学鉴定产品设计
装载方式制造生产区域包装材料,结构生产设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90最新课件PQ,包括设备IQ状态评审PCD生物负载灭菌抗力评估B1或PCD无菌失败,确定是否有必要重新验证进行微生物和物理重新验证范围,三个验证方案:
全验证:包括PPQ和MPQ无需物理,微生物验证
减少MPQ/PPQ91最新课件B1或PCD无菌失败,确定是否有必要重新验证91最新课件
全验证:包括PPQ和MPQ
如产品/包装设计产生一个最坏状态条件,过程设计或设备/服务的明确变化;
无需物理,微生物验证
产品、包装、设备/服务和工艺无变动
柜室性能和工程技术合格
常规灭菌工艺运行可靠,可用专业判断方式证明下次审核前,无需进行物理或微生物再验证;
减少MPQ/PPQ
产品生物负载抗力与产品内部PCD抗力持续相适应
或提供自上次再鉴定以来没有不利变化的证据减少MPQ、PPQ最低限度一般为一个包括被灭菌物品温度和湿度测量的短周期或半周期。92最新课件全验证:包括PPQ和MPQ92最新课件建议至少每二年要进行一次MPQ和装载温度和湿度测量(MPQ/PPQ)灭菌过程规范发生变化,重新验证应包括EO残留极限确认
上述:重要的是记录决定合理性,并制定再验证评审计划至少每年一次灭菌过程是否需要重新验证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证明原先确认有效。应评估不合格对重新验证有效性的影响,记录所作决定的理由93最新课件建议至少每二年要进行一次MPQ和装载温度和湿度测量(MPQ/可能需要重新验证,但不限于:灭菌柜大修和变化(换:控制器,关键部件)灭菌柜构造变化或搬迁日常灭菌,原因不明无菌失败产品变化包装变化灭菌剂和/或其性能更改变化的评估94最新课件可能需要重新验证,但不限于:变化的评估94最新课件产品灭菌过程或装载方式变化装载密度变化产品生物负载变化(数量和抗力的材料)应重新证明内部和/或外部PCD合适性。重新评价变化后装载和装载方式适宜性进行评价,如有可能影响灭菌过程有效性变化,重新验证考虑这些变化。95最新课件产品灭菌过程或装载方式变化95最新课件过程等效性评价:AAMITIR28(26)包括:
在已确认的环氧乙烷灭菌过程中增加新产品。
评估已确认产品的变化
已确认的过程转移到不同场地或设备
评估灭菌过程等效性
过程等效性是证明同样的已验证的灭菌过程适
用于二台或多台设备的方法,不要求设备完全相同。目的:为了尽量减少PQ循环
通过过程数据分析并结合微生物学评估,可以建立过程等效
等效评价96最新课件过程等效性评价:AAMITIR28(26)等效评价96最
无论设备安装是位于同一场所或不同场所,都可以建立过程等效。建立之前应满足:至少在一个现有的系统内实施了完整的灭菌过程确认。证明并记录所有设备已按说明书要求安装并根据相应要求进行了IQ和OQ的运行。包括允许公差和过程各阶段文件。与候选设备和初始确认设备有关联的,已确认的公差相关过程包括参数极限数据分析过程等效准则97最新课件无论设备安装是位于同一场所或不同场所,都可以建立过程等A
等效性评估
实施过程分析和评估,通过比较在各自的设备中运行同样的验证过程获得的数据,建立一台与另一台设备等效性及微生物评估。过程分析与评估:预处理区与通风区的评估:除通风区不提供湿气,过程等效性准则是相同的。比较评估每种环境下,装载温度和湿度分布,至少应评估装载内温湿度的均匀性,以及这种均匀性与相应的设备点和该区域记录的控制范围之间的关系。若该台设置使用的不同设定点,或不同的控制极限,可能无法说明是等效的。如果性能数据分析得出:装载满足参数极限要求结论,过程等效成立。产品温度:EO暴露过程获得温度及其分布产品湿度处理结束时获得的湿度及其分布98最新课件A等效性评估98最新课件B过程参数灭菌周期中选定时间点的柜内湿度(处理开始/或结束)该参数可直接测量或可依据蒸汽的注入引起压力升高。灭菌周期中选定时间点的柜内过程温度,如(处理结束或EO驻留时间)。灭菌周期过程中EO保持期间选定,时间点的灭菌柜内EO气体浓度(如测量)或气体压力升高或气体重量。99最新课件B过程参数99最新课件其他可以考虑参数包括:灭菌周期选定时间的真空度(深度)和抽真空速率加湿的次数和蒸汽注入速率EO注入温度和速率以及EO使用量(重量,浓度或压力)空气或氮气注入速率过程参数的分析是用来表明这些过程在满足现有过程参数极限和任何附加的接受准则的能力方面是否等效。采用一种格式分析和汇编产生的数据,以便用于将来过程等效性确定。100最新课件其他可以考虑参数包括:100最新课件C微生物评估微生物评估过程用一短周期或半周期,以证明在所有已评估的设备内该过程有能力提供规定的产品最小无菌保证水平(SAL)其他考虑因素:灭菌场地,生产场地变化可能影响灭菌产品生物负载。结果评估:将确定不同设备是否可以等同执行。如果不同设备是等效的,通过已实施试验减少MPQ的要求,已被满足,不需要进一步验证,否则实施完整的PQ。101最新课件C微生物评估101最新课件包括:灭菌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装载和灭菌过程
变化的审核。目的:确定这些变化未影响等效性。审核:应在变化产生前进行,是变化控制过程的部分。
如果任何过程不能满足定期的等效性审核,应从清单中去除,进行重新验证。等效性保持102最新课件包括:灭菌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装载和灭菌过程等效性保持10文件候选设备评估,记录:候选产品无菌屏障系统是适宜EO灭菌是否有无菌限制因素需要注意:阻碍EO,热或湿气穿透因素识别一个适合挑战性
候选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确定候选产品密度,能够被已确认的装载结构覆盖评估无菌屏障系统对产品生物负责的影响及EO的残留水平。103最新课件文件候选设备评估,记录:103最新课件候选设备与现灭菌设备等效的全部结论应记录;包括设备完整描述、工艺过程、操作规范、校准及维护保养;全部系统和评价过程参数候选设备内加工产品条件证据候选设备与已确立能达到规定产品SAL设备等效性结论104最新课件候选设备与现灭菌设备等效的全部结论应记录;104最新课件
产品族:就确认而言:是一个被证明是相似的或等效的
产品集合,一般在MPQ时按产品的SAL分组在一起的产
品(使用同一EO灭菌过程)。
EO产品族可以由相似产品的各种组合组成产品族可由最坏状态产品(主产品)整个产品族为灭菌过程有等同的挑战性或代表产品PCD产品族105最新课件产品族:就确认而言:是一个被证明是相似的或等效的产品族10加工组是一些EO产品族的集合。加工组内每一个产品族灭菌过程是合格的。加工组共同点能代表组内产品微生物挑战,最坏状态的产品或内部PCD;同一个加工组所呈现的相同或更低的灭菌过程挑战性一旦PQ完成,加工组可用于日常灭菌产品等效性评审在每个产品族或加工组内进行可选择加工组中最坏状态产品用于验证的研究加工组106最新课件加工组是一些EO产品族的集合。加工组106最新课件产品不利影响的测定候选产品与已确认产品或PCD相比是否更阻碍EO,热或湿气渗透方面变化和区别。产品、材料和特性影响测定影响候选产品生物负载因素:
生产工艺生产方法生产区域原材料(EO残留量)无菌屏障系统影响的测定:阻碍EO,热或湿气渗透因素装载方式:装载形式结构,总体密度变化是关键因素或其他可使产品产生更大灭菌挑战性变化
如果装载结构改变或者候选产品密度大于已确认产品,那么主过程挑战装置重新确定后,过程还需要重新确认。107最新课件产品不利影响的测定107最新课件候选产品技术评估候选产品与已验证产品或内部PCD是相似的,或已验证挑战性更低,候选产品可以归入产品族或加工组。(AAMITIR28:2009(26)这结论合理性由灭菌专家来决定并记录)如果与目前验证产品或内部PCD相比,候选产品可能具有更大挑战性,不能归入已验证产品族或加工组,应进行全部PQ.PQ:候选产品代表产品建立新的产品族或加工组建立新的灭菌过程PCD建立候选产品等同已验证主产品建立新的灭菌过程108最新课件候选产品技术评估108最新课件医疗器械包装完好性评价包装系统性能试验:灭菌后的性能试验来证实用物理实验多孔材料的微生物屏障试验对包装结合处完好性评价(密封/闭合)在规定的成型和密封极限下,规定灭菌后最坏的无菌屏障系统上进行。对包装结合处完好性评价(密封/闭合)。109最新课件医疗器械包装完好性评价包装系统性能试验:109最新课件医疗器械包装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完好性物理实验:根据所用包装材料:采用不同试验方法。包装完好性试验:不透性材料:内部正压法ASTMF2096真空泄露法ASTMF2338多孔材料:染色渗透法不透性材料多孔性材料110最新课件医疗器械包装材料无菌屏障系统完好性物理实验:不透性材料多孔性医疗器械包装系统完好性评价多孔材料染色渗透法ASTMF1929(采用甲苯咹兰溶液取代罗丹明溶液,标准有配置方法)可自行配置测试溶液有方法结合处的微生物屏障:ASTMF1929111最新课件医疗器械包装系统完好性评价多孔材料111最新课件
储存和运输(环境模拟实验)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特性提供必要保护包装材料在贮存条件下,证实得到保持加速老化试验ASTMF1980(YY/T0681.1-2009)。ASTMD4169-04运输测试(跌落测试)也可自行设计测试方案。112最新课件储存和运输(环境模拟实验)112最新课件无菌屏障系统包装完好性性能试验
包装系统性能试验
评价包装系统与灭菌过程的适应性(性能试验)稳定性试验评价有效期内包装系统与器械的相适应性(性能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确定无菌屏障系统始终保持其完好性的有效期(稳定性试验)113最新课件无菌屏障系统包装完好性性能试验
包装系统性能试验113最新课包装系统稳定性试验,依据YY/T0681-2009。稳定性试验又称老化性试验、有效日期的试验。需建立试验方案确定试验计划。按计划确定使用样品数量。按计划确定试验检测时间。安排加速老化试验和实际老化试验。正确判断加速老化试验和实际老化试验的不同结果。实际时间老化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宜同时开始。依据产品性能确定有效期,与包装稳定性试验一起进行。114最新课件包装系统稳定性试验,依据YY/T0681-2009。114最需提供的信息7.1材料,预成形无菌屏障系统、或无菌屏障系统应随附下列信息—型式、规格和等级—批号或其他追溯生产史的方式—预期的灭菌过程—有效日期:如适用—任何规定的贮存条件—任何对或使用的限定(如环境条件)如适用—对重复性使用的材料和/或预成形屏障系统,保养的频次和性质7.2国家法规对预成形无菌屏障系统进入市场要求有其他信息时应提供相应的信息115最新课件需提供的信息115最新课件谢谢!116最新课件116最新课件
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工艺过程确认和控制(ISO11135:2014)
李元春高级审核员117最新课件1最新课件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在工业与医疗保健机构的EO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不适用与ISO2007版相同
范围118最新课件规定医疗器械产品在工业与医疗保健机构的EO灭菌过程的开发,确部分引用标准ISO11135:201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氧乙烷医疗器械灭菌过程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ISO10993-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残留量ISO11607-1,-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ISO11737-1医疗保健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微生物数量的测定ISO11737-2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119最新课件部分引用标准ISO11135:201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环GB18279:2000/idtISO11135:94术语34个2007版取消原来12个;ISO11135:2007术语48个,增加生物负载,化学指示物
D值/D10值,过度杀灭,过程变量等27个;ISO11135-2014术语58个比2007标准增加10个10露点、13暴露时间、18医疗保健机构、31加工组、33产品族、38重复使用医疗器械、40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44个无菌屏障系统、45个无菌状态、58个新材料。术语和定义120最新课件GB18279:2000/idtISO11135:942007版与2014版区别2007版第二部分主要为医疗机构应用指南(规范)2014版将医疗保机构已纳入正式标准范围中。具体2007版与2014版具体内容区别在后边阐述中介绍。121最新课件2007版与2014版区别2007版第二部分主要为医疗机构应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按ISO13485标准中适用条款进行文件控制
管理职责:职责权限、资源管理、人员、基础设施及所需环境
产品实现设计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发过程、过程控制、采购、标识可追溯性、监视和测量装置、产品监视和测量产品放行。
测量、分析和改进:不合格品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安全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上述均形成文件化的程序记录。122最新课件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按ISO13485标准中适用条款进行文件控灭菌剂特征
要求:环氧乙烷
灭菌效果
识别影响灭菌效果因素
评价对材料的影响
识别人员安全,环境防护要求123最新课件灭菌剂特征要求:环氧乙烷7最新课件环氧乙烷气体的性质环氧乙烷气体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分子式为C2H4O,分子量44.05,具有芳香的醚味,常温常压下,易燃、易爆的有毒物质,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是2.6—100%(V/V)
4℃时比重是0.884,沸点为10.8℃,其密度为1.52g/cm3EO气体从水中溢出溶解在水中,可形成二次毒性;温度高于40℃开始聚合反应,影响灭菌效果,为提高安全通常用CO2或其他惰性气体作为稀释剂,安全使用。124最新课件环氧乙烷气体的性质环氧乙烷气体又名氧化乙烯或氧丙烷。分子环氧乙烷灭菌机理EO经羟基化(-CH2-CH2-O)与菌体内蛋白质上的游离羧基(-COOH)、硫氢基(-SH)、氨基(-NH2)和羟基(-OH)等活性基团发生烷基化作用,取代不稳定氢原子,使酶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失去了基本代谢中反应基,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EO可与蛋白质上的DNA和RNA发生烷基化作用,导致微生物的灭活。125最新课件环氧乙烷灭菌机理EO经羟基化(-CH2-CH2-O)与菌体
优点:EO气体灭菌通常50-60度低温下可进行灭菌,可用于不耐高温物品,温度湿度较敏感的物品的高效消毒剂;对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均可进行杀灭;
穿透力强,可以在包装状态下进行灭菌;
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包括纯EO与EO与CO2或氮气的混合物。
缺点:
灭菌所需时间长;
毒性,可燃性,易爆;
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二次化合;EO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做出适用规定。环氧乙烷灭菌优缺点126最新课件优点:环氧乙烷灭菌优缺点10最新课件灭菌装置127最新课件灭菌装置11最新课件EO灭菌方法是目前灭菌方法中最复杂,最难控制的灭菌方法,有众多因素参与,影响EO灭菌效果影响环氧乙烷灭菌的主要因素
产品构,产品材料产品包装材料,形式产品摆放方式微生物数量,种类真空度温度相对温度浓度时间直接影响环氧乙烷灭菌效果重要因素128最新课件EO灭菌方法是目前灭菌方法中最复杂,最难控制的灭菌方重要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对EO杀灭效果有显著影响与灭菌时间,物体穿透能力密切相关,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D值越小及所需灭菌时间越短。温度每升高10℃,D值至少减少1/2,灭菌时间缩短一半,但当温度高的足以使EO发挥最大作用,再升高温度,杀菌作用不再加强。129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对EO杀灭效果有显著影响与灭重要影响因素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被灭菌物品的含水量,微生物本身的干燥程度及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对EO作用均有影响,EO需水才能向微生物穿透,进行烷基化反映,当湿度低于临界值(30%)微生物抗力增加,EO难以发挥作用,水分过多造成EO稀释和水解。但杀灭效果与湿度不呈线性关系(温度54.4℃)环氧乙烷气体浓度与相对湿度对D值的影响,见下图:130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被灭菌物品的含水量,微生131最新课件15最新课件132最新课件16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浓度: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提高其浓度来增强灭菌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杀灭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时间越短,杀灭效果越好;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其浓度增强其灭菌效果,常用浓度450-800mg/l,最高浓度1500mg/l,超过1500mg/l,灭菌效果并不增加。133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浓度: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提高其浓134最新课件18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时间:灭菌效果的评价,以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概率来评价,同样条件下(气体浓度,温度,相对湿度),灭菌时间越长,产品中微生物存活概率越小,灭菌效果就更好135最新课件重要影响因素时间:灭菌效果的评价,以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产品结构,产品材料材料不适合EO灭菌关注材料对EO吸附性考虑空气排除,湿气,EO的进出影响因素136最新课件产品结构,产品材料影响因素20最新课件产品包装---材料,形式
包装透气性
EO的进出,湿气进入
影响灭菌时间
包装完整性
假真空现象影响因素137最新课件产品包装---材料,形式影响因素21最新课件
微生物数量,种类(产品+包装)
EO灭菌过程杀灭微生物的速率与微生物数数目成正比可能产生内毒素菌体表面含有机物越多,越难杀灭产品上微生物数量,属性和污染水平,灭菌工艺验证有影响
影响因素138最新课件微生物数量,种类(产品+包装)影响因素22最新课件装载模式
影响空气排出,
EO与湿气的进入
影响热循环及穿透
产品在包装箱的放置(透气纸面对透气纸面)影响因素139最新课件装载模式影响因素23最新课件真空度
真空/压力/真空速度
真空度大小决定残留空气的多少,残留可直接阻止对EO气体,热,湿气扩散,渗透起关键作用,影响灭菌效果
对产品与包装达到安全性非常重要影响因素140最新课件真空度影响因素24最新课件灭菌过程及类型(负压灭菌、正压灭菌)141最新课件灭菌过程及类型(负压灭菌、正压灭菌)25最新课件负压灭菌142最新课件负压灭菌26最新课件评价该过程的功效产品性能物理化学性能EO残留产品再灭菌143最新课件评价该过程的功效产品再灭菌27最新课件设备设计的开发
设计输入产品要求产量评估装载模式采购要求设备设施国家标准及法规
要求设计输出设备要求图纸基础设施要求施工要求合格标准评估144最新课件设备设计的开发设计输入设计输出28最新课件过程特性
至少包括:
EO灭菌过程必需阶段
识别每个阶段过程变量,并记录
灭菌过程阶段预处理(如采用)
灭菌周期
通风(若采用)PQ应证明预处理结束产品(装载)内实际温度和湿度范围,应规定产品从预处理移出到灭菌周期开始的最大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0min温度、时间、强热风循环、装载特征、产品及其包装材料都可能影响通风效果过程和设备特征145最新课件过程特性过程和设备特征29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特征146最新课件灭菌过程特征30最新课件预处理:时间,温度,湿度,移出时间灭菌周期变量:暴露时间,温度,湿度,浓度,压力灭菌周期各阶段考虑:a.空气去除:真空深度,抽真空速率,柜室(泄露)稳定期限/或保持时间,压力变化b.处理;压力上升或湿度以及蒸汽注入时压力变化速率,蒸汽注入和抽出的次数(如适用)c.EO注入:压力上升和注入EO规定的压力速率,以及监测EO浓度的方法过程特征(变量)147最新课件预处理:时间,温度,湿度,移出时间过程特征(变量)31最新D.EO暴露时间及规定条件:EO或惰性气体补偿(若采用)的压力变化,温度e.EO去除: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f.清洗:压力上升和压力变化速率去除EO真空深度和真空速率,重复次数g.空气、惰性气体进入h.通风:时间、温度148最新课件D.EO暴露时间及规定条件:EO或惰性气体32最新课件EOG气体浓度计算
通过供气浓度、灭菌器容积、通气前真空度、灭菌开始时所适用压力、灭菌器温度进行计算。使用气体:EOG20%
二氧化碳80%(根据供气单位,提供供气单EOG20.3%)灭菌条件:灭菌器内温度50℃通气前真空度-710mmHg(通入水蒸气后)通气后到适合压力1.2Kgf/cm²·G表压灭菌器内部容积8m³149最新课件EOG气体浓度计算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范本 工伤
- 代理钻床销售企业合同范本
- 京东商城合同范本
- 人事中介合同范本
- 保险合作合同范本
- 前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 募资合同范本
- 2024年普洱市澜沧县县第二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工程师招聘笔试真题
- 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知识讲座
- 雷达干扰技术概述
- JBT 7901-2023 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正式版)
- 2024年南通建筑电工证考试题模拟试题电工培训试题及答案(全国通用)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
- 基于STM32Cube的嵌入式系统应用 教案
- 动画分镜头脚本设计课件
- 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登记表
- 促销主管工作计划
- 2024年管理学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手术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及预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