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一)_第1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一)_第2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一)_第3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一)_第4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吃穿住话古今

(一)吃穿住话古今

(一)1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的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2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4(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5(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6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10万多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7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8北京人的资料体质特征

北京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高突,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北京人的资料体质特征9思考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思考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10饮血茹毛的含义: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饮血茹毛的含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11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住吃穿总结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住吃穿总结12从汉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宫注意脚的方向从汉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宫注意脚的方向13从古到今住的发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砖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楼房、城堡、小高层、高层楼、复式楼、小洋楼、别墅、豪华别墅、空中花园……未来人居应该是智能型的房屋,为一年四季房屋温湿度自动调节、能源采用太阳能供应的高科技住房。从古到今住的发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砖房、14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然后在讨论讨论。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15最早使用火的年代?考古发现,二三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还处于生食时代,茹毛饮血目前发现,180万年前(西侯度)和170万年前(元谋)就有用火痕迹从生到熟的进步:更美味,更易吸收营养,不容易生病……吃的变迁与进步最早使用火的年代?吃的变迁与进步16熟食的故事开始人们不会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阳辐射或雷电引起的火和火灾一开始也引起人们的恐慌,后来人们发现,火中有被烧死的动物、被没有被完全烧焦的一些植物,味道鲜美,人们就逐渐接受了火,认为火是上天用来给他们烧制食物的。再后来是借火来御寒和驱赶野兽。再后来,他们学会储存火,比如捡来柴禾延续火的寿命。再后来是人工取火,即钻木取火。

熟食的故事开始人们不会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阳17大家知道他吗?他就是神农(炎帝)。种植和养殖大家知道他吗?种植和养殖18(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19神农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的发20神农

神农

[远古]神农氏姓名:伊耆,姜民族:华夏

职业:部落首领

地区:湖北随县

籍贯:湖北随县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神农氏,,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神农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21神农试百草炎帝神农,亦称神农氏。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不仅是传授人类播种五谷的农业祖先,也是传授人们尝百草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神农氏是一位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人,他见到人们被疾病和伤痛折磨着,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决心去寻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药物。他顶烈日、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间采集各种草木的花、实、根、叶,细心的观察形状,仔细的品尝味道,并体会服食之后的感受。这些药物,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吃下去以后,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热,有的清凉爽口,有的温润滋养;有的能止痛,有的能消肿,有的使人呕吐、腹泻,也有的让人精力倍增,甚至还有的具有强烈的毒性,服食之后,痛苦难当。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甚至威胁生命,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服食、品尝和记录。终于有一天,他掌握了几百种草药的性味和功用,把它们带给了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从此,人类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护。神农试百草22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栗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早种栗和稻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地。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23古人的谚语(1)芒种芒种,忙忙种。(2)立夏一过,栽秧割麦。(3)清明要晴,谷雨要淋。(4)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6)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7)热极生风,冷极生雨。(8)雨夹雪,半个月。(9)冬至晴,年必雨。(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古人的谚语(1)芒种芒种,忙忙种。2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25饺子的来历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饺子的来历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26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27(一)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一种交流的途径。(一)中餐餐饮文化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28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餐吧!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餐吧!29(二)西餐餐饮文化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其中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的一些方面,如,“平等”、“自由”、“卫生”、“隐私”等文化内涵。(二)西餐餐饮文化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30中西餐的利与弊中餐的利

1、中国餐桌多以圆形为主,意喻团圆和睦,主宾相携而坐,气氛温馨。尤其若逢佳节,一大家人围桌而坐,那种欢快的气氛是难以比拟的。且中餐圆桌,可以坐纳更多的人,大家间距离缩短,且每人可以夹菜的距离也相等。2、中餐不采用分盘制,其实使用餐者的距离再一次拉近,而就日常的情况来看,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食客各取所需,减少浪费。3、中餐有“让菜”的礼仪习惯。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热情好客,敬老爱幼的民族特征。比如遇到大菜,要请最长者先动筷,鱼头要对众人尊敬的主位。中餐的弊1、中餐礼仪不采用分盘制,相较西餐,其实略有不雅。比如有些外国人到现在也不习惯跟其他人夹一个盘子里的菜,因为会觉得不卫生。2、中餐礼仪中还有劝加饭菜的习惯。但有时候会使被劝菜的客人难堪无奈。大家事实上都会碰到类似已经很饱了,还被主人家劝吃这吃那的经历。中西餐的利与弊中餐的利31西餐的利1.现在中餐也吸收了一些西餐菜式的做法,很多中国厨师甚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西餐的调味品及烹饪用具来做中餐了,这使得中餐的口味更多样化,更有新鲜感了.

2.西餐讲究的是搭配,并且尽可能的不破坏食物的营养.所以这些对于只着重口味的大部份中国厨师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也在慢慢地吸取一些经验.西餐的弊1.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的,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但凡在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会自然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贵,高档次.同样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消费按每个人来说,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这么贵的价格,人们不但不觉得贵,反而乐意前往,因为到西餐厅吃饭,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西餐的利32思考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距今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屑的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考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34吃穿住话古今

(一)吃穿住话古今

(一)35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巨大威胁。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的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严寒酷36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37(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38(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39(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40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10万多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41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42北京人的资料体质特征

北京人的颧骨较高。脑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身材粗短,男性高约156厘米,女性约144厘米。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高突,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北京人的资料体质特征43思考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思考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44饮血茹毛的含义: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饮血茹毛的含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45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住吃穿总结找不同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住吃穿总结46从汉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宫注意脚的方向从汉字看古人居住出降陟高宫注意脚的方向47从古到今住的发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砖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楼房、城堡、小高层、高层楼、复式楼、小洋楼、别墅、豪华别墅、空中花园……未来人居应该是智能型的房屋,为一年四季房屋温湿度自动调节、能源采用太阳能供应的高科技住房。从古到今住的发展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砖房、48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我们吃的是熟食。然后在讨论讨论。请大家看到书P28的熟食的故事。49最早使用火的年代?考古发现,二三百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还处于生食时代,茹毛饮血目前发现,180万年前(西侯度)和170万年前(元谋)就有用火痕迹从生到熟的进步:更美味,更易吸收营养,不容易生病……吃的变迁与进步最早使用火的年代?吃的变迁与进步50熟食的故事开始人们不会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阳辐射或雷电引起的火和火灾一开始也引起人们的恐慌,后来人们发现,火中有被烧死的动物、被没有被完全烧焦的一些植物,味道鲜美,人们就逐渐接受了火,认为火是上天用来给他们烧制食物的。再后来是借火来御寒和驱赶野兽。再后来,他们学会储存火,比如捡来柴禾延续火的寿命。再后来是人工取火,即钻木取火。

熟食的故事开始人们不会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阳51大家知道他吗?他就是神农(炎帝)。种植和养殖大家知道他吗?种植和养殖5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吃穿住话古今(一)53神农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的发54神农

神农

[远古]神农氏姓名:伊耆,姜民族:华夏

职业:部落首领

地区:湖北随县

籍贯:湖北随县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神农氏,,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神农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55神农试百草炎帝神农,亦称神农氏。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不仅是传授人类播种五谷的农业祖先,也是传授人们尝百草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神农氏是一位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人,他见到人们被疾病和伤痛折磨着,心中很是不安,便下定决心去寻找可以治病救命的药物。他顶烈日、冒酷暑地在山野之间采集各种草木的花、实、根、叶,细心的观察形状,仔细的品尝味道,并体会服食之后的感受。这些药物,有的酸,有的甜,有的苦,有的辣;吃下去以后,有的使人寒冷,有的令人燥热,有的清凉爽口,有的温润滋养;有的能止痛,有的能消肿,有的使人呕吐、腹泻,也有的让人精力倍增,甚至还有的具有强烈的毒性,服食之后,痛苦难当。即使是经常会遇到可怕的毒性草药,甚至威胁生命,神农氏依然抱着为民除病的信念,没有一刻耽搁的采摘、服食、品尝和记录。终于有一天,他掌握了几百种草药的性味和功用,把它们带给了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从此,人类的生命得到了更加安全的保护。神农试百草56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禽,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栗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我国是最早种栗和稻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人们已经学会驾牛耕地和耙地。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57古人的谚语(1)芒种芒种,忙忙种。(2)立夏一过,栽秧割麦。(3)清明要晴,谷雨要淋。(4)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6)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7)热极生风,冷极生雨。(8)雨夹雪,半个月。(9)冬至晴,年必雨。(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古人的谚语(1)芒种芒种,忙忙种。58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59饺子的来历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饺子的来历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60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61(一)中餐餐饮文化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中餐文化具有绚丽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雄厚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是文化、科学、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但同样是无与伦比的餐饮文化。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一种交流的途径。(一)中餐餐饮文化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62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餐吧!让我们再来看看西餐吧!63(二)西餐餐饮文化西餐文化与中餐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