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_第1页
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_第2页
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_第3页
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_第4页
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命若琴弦—史铁生教案

高中语文小说《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案2篇,梦想对你有扶助。

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自主走进文本语言,领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研讨交流,学会筛选重要的文本信息,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目标,追求过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探讨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体验"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片断《边走边唱》(前两分钟),要求关注人物的语言。指出电影是根据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出示课题)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快速欣赏课文,简要概述故事。

2、小说陈述了一个命运故事。"千弦断,琴匣开;琴匣开,买药来;买得药,看世界;看世界,天下白。'

三、深入文本,研讨交流

分析老瞎子的心理变化,并分析变化的理由。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未断弦企盼、充实(22节)

千弦断兴奋、冲动(齐读2327节)

断弦来失落、绝望(指名朗读60-61节)

情感体验:回忆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告成后的感受。

人通常在什么处境下会万念俱灰?

探究变化理由。(分组议论)

2、老瞎子知道药方是一张白纸后,有没有将真相报告小瞎子,他是如何说的?(分角色朗读对话7087节)

3、你如何对付老瞎子的做法?假使是你,会怎样做?(分组议论,派代表发言。)

4、老瞎子的话对小瞎子起作用了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章的结尾和开头几乎一样,这样安置有什么意义?(分组朗读88-90节和1-2节)

5、老瞎子没有看到"天下白',却悟出了命若琴弦。你是否也悟出了其中的含义?结合文中富含哲理性的探讨语句来谈论。

四、超越文本,畅谈感想

1、出示西西弗斯的拓展材料,议论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联系学生实际,畅谈感悟。

五、终止全文

命若琴弦,弦牵你我!让我们一起记住史铁生的话:心弦有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让我们拉紧生命之弦,弹奏人生欢快的乐章!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安于途中》,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2、了解,联系他的生平体验,斟酌他为何能将故事写得如此震撼人心?

板书设计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过程

人生

追求目的

琴弦

过程

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案篇2

【教学设想】

1.关于文本

读完全文后,在我脑海中留下了这样几句话:

"咱们不是叫化子,咱们有手艺。'

"咱这命就在这几根弦上,'

"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以上几句话,一是表示了卑微生命保有的尊严,"咱们不是叫化子,咱们有手艺';一是点领略卑微生命存活的原动力,"命就在这几根弦上';一是喊出了卑微生命底线的崩溃,"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一是透露了卑微生命存在的意义,"命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深意:

第一,拉紧生命之弦。"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从有尊严地活着到身心俱疲地死去,可能发生在一瞬间。其中,"梦想'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与"转化酶';无论如何,一个人在任何处境下,不成失去"梦想'这一生命之礼:这是收获自苦难的硕果。

其次,过程──生命的精华所在。"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是呀,目的本来就是没有的。人的一辈子就是要被一个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这是老瞎子用一辈子心血领悟出的生命精华。这是本文要向读者透露的关键信息。

2.关于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仰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充实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一如既往地斟酌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根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如故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芒,如故坚强地向存在的萧瑟地带进发,坚强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士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情况遇的警醒和关切。(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22年度优良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以残缺之躯,卑微之力传达人性之美,生存之道及生命之光,是本文独特的视角,也是最能打动人心之处。

3.关于学生

面对这样的作品,学生学习的困难首先在于情感的渗透与共情。心理学上提倡"共情',只有处于同样的处境境遇下才能感同身受。好多沟通都务必有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够理解,才会有效果。在文本学习中,可能得提倡:先要"动情',而后才有"共情';先要"可怜',而后才有"共情';先要理解,而后才有崇敬。──这点是告成处理教材的关键。

其次个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个问题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教师向学生表示文本的方式。二是学生阅读的习惯及才能培养。三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本的落脚点。

以上两个问题是教学设计务必先解决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设计

生朗读以下这段话:

"可能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你容许不容许,我们出世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此后我们就走在了路上。我们一辈子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这两条路彼此补充彼此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