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专项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专项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专项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专项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专项课件27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课内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探索与发现《青蒿素》《一名物理学家》《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

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与发现中推动文明的进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创新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成,又饶有趣味。广阔的未知世界,正等待我们去发现和书写。

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服巢和过程,有的探讨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以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熟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阅读时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还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际回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内涵升华:科学精神(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探索与发现: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实证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探索世界时表现出的好奇心、想象力与责任感,也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实证的科学方法。青蒿素精神,是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药工作者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是中医药行业共同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其核心内容是: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1.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加来道雄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兴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而乐趣有来源于强烈的兴趣。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3.实证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兴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就无法到达真理的彼岸。①科学研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屠呦呦团队以解决疟疾的肆虐为己任。②都要有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屠呦呦对中草药有好奇心,她把这种好奇心转换成了研究的动力。加来道雄因童年时的两件事而对科学有兴趣。③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屠呦呦团队对2000种中草药的筛选做了大量的实验。加来道雄在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结构特点梳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一部分(1-4):引言,讲述获奖事由,阐述现代科学和技术及传统医学在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过程中的作用;第二部分(5-15):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叙述屠呦呦团队的科学探索和研究历程;第三部分(16-20):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第四部分(21-25):概述近年来中医药学的贡献,表达“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的观点,强化文章主题。全文结构图:思考: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①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②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行文,首尾呼应,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从获奖感言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个人经历,提出中医药学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部分叙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氧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1段)全文总括: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记叙了作者在童年的两件趣事,以及作者是如何由这两件趣事来激发自己的科学兴趣的)。二、(2-11段)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1.幻想鲤鱼“科学家”研究的局限性。2.推知人类对多维空间研究的局限性。三、(12-18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学习研究。

1.探究爱因斯坦未完成的理论。

2.建立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中国建筑的特征》一、(1-2)中国建筑的影响(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二、(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三、(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四、(18-20)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九大特征框架九大特征

总体特征(一)(二)

结构特征(三)——(五)

装饰特征(六)——(九)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木材结构斗拱举折和举架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屋顶的装饰作用颜色的选择—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说明顺序主次整体局部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说“木叶”》文本梳理:1——2:引出木叶这一概念,并从木叶延伸到“木”,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有意的一种审美追求。3:分析关键在“木”字,并明确了分析木不局限于概念,而侧重形象思维带来的美的感受。4——5:以“木”字使用的场合与带来的效果明确“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的的艺术特征,进而提出诗歌的“暗示性”。6:由暗示性拓展到“木”的另外一层暗示:颜色的暗示——干燥的微黄。7、总结“木”与“树”带来的审美差异,从而更好地深化主旨——诗歌暗示性的效果。

文本特点:1、思路清晰,说理明确,层层推进,条分缕析。2、引用大量诗句,从诗句中推论木叶内涵,重视考据。3、以木叶为突破口,阐述诗歌的暗示性特点,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是抽象的说理变得形象具体。重点是突破暗示性,从未培养学生诗歌阅读能力。文本特点

文章的标题一般直击内容,表明文章是做什么的。

文本整体的行文,一般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展开。在具体行文中,可以侧重于任何一个角度展开,在从而体现出并列、递进、正反、总分等论证结构。

在具体的段落中,一个标准的论证段包含着论点句、阐释句(对分论点进行)论据描述句、分析句(论据如何体现分论点)、回扣句。根据文章特点,可以适当删减。各环节之间存在着连接词进行过度。

科普性文章则侧重于概念的描述,重点概念的把握。严谨性、准确性是知识性读物的必备特点。实用文语言的典型特点是:严谨、朴实、准确,充满理性的力量。结合文本,选取相关语句,分析与鉴赏这一语言风格。实用类文本阅读,其语言特征与论述类文本相似,即“准确”“严密”“有序”。“准确”主要体现在词语上,体现在文本词语在“时间”“范围”“轻重”“时态”“有无”“已未”等方面表述的恰切无误;“严密”主要体现在句间关系上,体现在句子之间在“假设”“分承”“条件”“因果”“解说”“递进”等方面表述的严谨、无懈可击。6.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7.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8.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不确定性的词语,更能体系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严谨。17.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我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随后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其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应八大陷阱,比如寻找表达不绝对化的词语,大多数、至少、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等等。一、偷换概念;二、无中生有;三、曲解文意;四、混淆是非;五、混淆时态;六、因果混乱;七、以偏概全;八、张冠李戴;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自己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总结。)

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重点锻炼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自己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重复性的词语。)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用词的严谨,句间关系的严谨;对核心概念的阐述必须严谨准确。基于文本特点的阅读方法一、标题:点明内容主体、侧重二、首尾段:明确写作对象,内容概括;三、各段的首尾句。论点句和回扣句、阐释句。四、重点字词,过渡性、提示性词语:古今当下等时间词,第一第二等次序词,例如比如等列举词,多数少量大部分等范围词,几乎差不多等程度词等。基于历年考试的题型分析一、依据于实用类文本严谨性特点的选择题:1、依据于用词严谨的选择:从文本中摘取重点语句,并进行改变,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考察对细节的把握:程度次、范围词、指代词等与原文的比对。2、依据于句间关系的严谨:从文本中可以找到相应语句,进行概括性改编,一般一个选项由两个部分组成,注意逻辑关系,特别注意致使、导致、从而等暗含逻辑性词语;也要注意论点句与论据句的对应关系。3、依据内容论点与论据的严谨:论点与论据的判定,论据一定首先为论点服务;一般在第三题直接考察;也有在一二题中考察论据的其他作用。4、基于整体结构严谨而设置的论证特点、论证思路题:思路梳理;论证特点。知识性阅读对标——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采用非连续性文本形式,以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为中心话题,围绕着这一话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阐释与介绍。以关键的概念为基础,以文本中的阐释句和展开句为情境,考察对文本关键信息的检索、定位、鉴别、整合能力。出题形式:选择题面向文本的内容,考察实用类文本语言与逻辑的严谨性,选项来自文本,但时经过了加工,一般分为两部分,在做题时,既要注意每一部分是否符合文意,又要注意句间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具体题目的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处理心理、运用信息1、快速阅读:借助标题、首尾段、首尾句、核心词的解读句等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标题,把握文本的论述核心材料一《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材料二《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围绕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从今后的变现和回归内涵两个角度展开。材料一标题:《我国建筑今后新表现的趋势》————我国建筑今后应该如何发展。第一段: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中国建筑的现状)第二段:(首句)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现状的危害)(尾句)我们在建筑上虽仍需采用西洋方法,但一切为自觉的建设。(中国建筑发展的方法)第三段: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发展趋势)第四段:要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必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发展趋势)第五段: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地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发展趋势)整体结构:提出文体——中国建筑的现状: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分析问题——现状的危害: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解决问题——如何发展:三四五段。按照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围绕“中国建筑”的发展,以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先驳斥现状,在提出发展的方法和趋势;在论述中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观点的表现力。对应第四题的论证特点的题目,首先明确论证特点有哪些角度可以分析,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寻找;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这样笼统的问法是以大的角度为分条依据的。论证特点:1、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以社会现象引出,以材料引出,以名言警句引出,以设问引出;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关键是判断驳立)3、论证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