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_第1页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_第2页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_第3页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_第4页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20P13

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dangerousrockmassstabilization20182018-03-252018-04-25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D4/621目次前言 Ⅲ引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危岩分类 4危岩体规模等级划分 4危岩体类型 5危岩体的破坏形式 55危岩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6危岩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 6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划分 7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 76危岩勘查 86.1基本要求 86.2危岩调查 86.3初步勘查 96.4详细勘查 106.5施工勘查 117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 117.1试验 117.2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 128清除工程 128.1基本规定 128.2人力锤击楔裂法 128.3静态破碎法 128.4爆破法 148.5岩块运输 159支撑工程 159.1基本规定 159.2支撑体系设计 159.3施工 1610锚固工程 16ID4/62110.1基本规定 1610.2锚杆(索)设计 1610.3锚杆(索)施工 1811排水工程 1911.1基本规定 1911.2地表排水 1911.3危岩体内部排水 1911.4防渗封填 1911.5施工 1912柔性防护网工程 2012.1基本规定 2012.2主动防护网 2012.3被动防护网 2212.4引导防护网 2312.5锚杆与基础 2412.6施工 2413防治工程的优化组合 2514脚手架与防护工程 2514.1基本规定 2514.2设计计算 2614.3构造要求 2615监测 2915.1基本规定 29监测网点布设 29监测方法及内容 29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3016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 3016.1基本规定 3016.2质量检验 3016.3竣工验收 30附录A(资料性附录)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 32附录B(资料性附录)落石计算分析方法 41附录C(资料性附录)锚杆试验 45附录D(资料性附录)锚杆类型 48附录E(资料性附录)锚杆材料 49附录F(资料性附录)静态破碎法设计参数 51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石抗剪强度参数 52附录H(资料性附录)基于点云技术的危岩调查方法 53IIDD4/62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周海玲、凌成、廖培涛、俞敏、梁相盛、莫健、徐振斯、黄希明、刘振宇、杨林、梁家珲。IIIIIIDD4/621引 言技术标准工程质量防治工程充分,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已有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的经验编写而成。本标准将危岩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作为动态过程用信息反馈法贯穿整个危岩治理工程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测绘技术获取岩体表面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地质调查方法的缺点有效提高勘查精将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作为本标准组成内容。应急治理是危岩防治工程的特殊阶段,可简化勘查程序。危岩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IVIVDD4/621DD4/621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别组合、脚手架与防护工程、监测和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标准适用于中(含以下规模的危岩防治工程技术管理于大特大型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勘查难度大的中型危岩,勘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进行专项勘查设计,采取有效可靠的加强措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的版本适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214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25652地下矿用架空索道设计规范GB/T32864GB1214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25652地下矿用架空索道设计规范GB/T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127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DZ/T021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T528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3.1危岩dangerousrock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滑移等形式发生崩塌的地质体。3.2滑移式危岩sliding-typerockfall陡峻斜坡的危岩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沿倾向坡外的软弱结构面滑出坡外,产生以竖向为主的运动,终堆积于坡脚。3.3倾倒式危岩toppling-typerockfall陡峻斜坡上以垂直节理或裂隙与稳定的母岩分开的危岩体产生以竖向为主的运动,终堆积于坡脚。3.4坠落式危岩falling-typerockfall受裂隙切割或下部悬空,陡峻斜坡上危岩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脱离母体向下运动,终堆积于坡脚。3.5剥离式危岩stripping-typerockfall破碎,表面岩块在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与母岩分离,产生脱落堆积于坡脚。3.6浮石(孤石)alonerockfall等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发生以翻滚、跳跃、坠落方式离开原位置,堆积于坡脚。3.7稳定性评价stabilityevaluation害地质体稳定程度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与预测的工作。3.8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3Dlaserscanningmeasurement的坐标差,即可以获得斜坡表面的变形数据。23.9数字正射影像图DOMdigitalOrthophotoMap是对航空(或航天)相片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和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集。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DOM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逼真、获取快捷等优点,可作为地图分析背景控制信息。3.10数字表面模型DSMdigitalSurfaceModel物体表面形态以数字表达的集合,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桥梁和树木等要素的地面高程模型。3.11点云数据pointclouddata扫描或影像资料以点的形式记录,每一个点包含有三维坐标,有些可能含有颜色信息(RGB)射强度信息(Intensity)。点云数据除了具有几何位置以外,有的还有颜色信息。颜色信息通常过相机获取彩色影像,然后将对应位置的像素的颜色信息(RGB)赋予取是激光扫描仪接收装置采集到的回波此强度信息与目粗糙入及仪器的发射能量,激光波长有关。3.12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危岩区开展地质工作,编制综合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危岩区开展地质工作,编制综合报告和图件。3.13初步勘查primaryinvestigation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论证为目的的勘查。3.14详细勘查detailinvestigation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为目的的勘查。3.15施工勘查Constructioninvestigation以满足危岩防治工程设计图实施阶段为目的的勘查。3.16可行性方案设计feasibleschemedesign依据危岩勘查报告目标进行多种设计方案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论估算,提交可行性方案设计报告文件。33.17初步设计preliminarydesign对可行性设计推荐方案进行工程参数确定、结构设计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附图册及计算书、概算书。3.18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documentdesign对可行性方案设计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提交施工设计报告、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3.19动态设计法methedofinformationdesign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查反馈的资料地质结论案进行验件有较大变化时,及时补充、修改设计的思路和方法。3.20信息法information-basedmethod根据监测或施工揭露等获得信息,及时深化对危岩体的认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3.21变形监测deformationsupervision变形监测deformationsupervision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与其上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移、沉降、隆起、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周期性的或实时的测量工作。3.22工程质量检验projectqualityinspection对防治工程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并将这些特性与设计要求定其符合性的活动。3.23竣工验收completionacceptance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建设单位会同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的过程。4危岩分类4.1危岩体规模等级划分危岩体规模按表1分类。4表1危岩体按体积分类类别体积小型危岩小A型危岩0.001×1m³V小B型危岩0.01×10m³>≥0.001×10³小C型危岩0.1×10m³>≥0.01×10m小D型危岩1×1m³>V≥.1×10m中型危岩10×10m³>V1×10m大型危岩100×10m³>≥10×10m特大型危岩V≥100×10m4.2危岩体类型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分为低位危岩、中位危岩和高位危岩(见表2);危岩体按结构面和完整性分为3大类11个亚类(见表3)。表2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分类危岩体相对高度(H)H≤1515<H≤50H>50危岩类型低位危岩中位危岩高位危岩H为危岩体顶端距离陡崖坡脚高差。4.3危岩体的破坏形式依据成因机理按表4将危岩体破坏形式分为四类,即: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剥离式。见表44.3危岩体的破坏形式依据成因机理按表4将危岩体破坏形式分为四类,即:倾倒式、滑移式、坠落式、剥离式。见表45危岩体类型判定条件岩体完整程度外倾结构面或外倾不同结构面的组合线倾角危岩体类型亚类Ⅰ完整>75°或<27°Ⅰ127°~75°Ⅰ2Ⅱ较完整>75°或<27Ⅱ127°~75°Ⅱ2Ⅲ较破碎>75°或<27°Ⅲ127°~75°Ⅲ2Ⅳ破碎>75°或<27°Ⅳ127°~75°Ⅳ2Ⅴ极破碎>75°或<27°Ⅴ127°~75°Ⅴ2结构面无明显规律Ⅴ3注:岩体完整程度按GB/T50218—2014中的3.2.3确定。表4危岩体破坏形式分类破坏形式岩性结构面地貌受力状态起始运动形式倾倒式直立或陡倾坡内的岩层多为垂直节理、陡倾坡内~直立层面峡谷、直立岸坡、悬崖主要受倾覆力矩作用倾倒滑移式多为软硬相间的岩层有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坡度大于55°的陡坡滑移面主要受剪切力滑移、坠落坠落式坚硬岩层垂直裂隙发育,通常无倾向临空的结构面坡度大于45°的陡坡自重引起的剪切力下错、坠落剥离式坚硬岩层卸荷裂隙切割岩体或岩体节理发育等造成坡壁破碎。陡坡坡壁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表面岩块与母岩分离,产生脱落5危岩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防治工程等级划分危岩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应对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划分。表5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5.2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危害大、危害中等和危害小三级,见表6。表5危岩防治工程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5.2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划分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危害大、危害中等和危害小三级,见表6。6危岩体类型危岩体按所处相对高度高位中位低位Ⅳ1、Ⅴ1、Ⅴ2、Ⅴ3复杂复杂中等Ⅱ1、Ⅲ1、Ⅲ2、Ⅳ2复杂中等简单Ⅰ1、Ⅰ2、Ⅱ2、中等简单简单5.4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5.4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按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等级确定按表8。表8危岩防治工程勘查等级划分表7表6危岩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危害程度灾情险情伤亡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受威胁人数(人)可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大≥10≥500≥100≥500中等4~9100~<50010~99100~<500小≤3<100<10<100注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注3: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满足一条即可。注4:受伤人数指重伤人数。5.3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划分以危害对象、危害程度为依据,将危岩防治工程划分为三级,见表7。表7危岩防治工程分级表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城市和村镇规划区,军事设新建村镇,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危害对象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气管道和储油(气)库等。危害程度大中等小注1:工程等级的确定,根据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满足表中的一项即可。注2:规模大小确定和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规模,按建市〔2007〕86号《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二级三级三级6危岩勘查基本要求危岩勘查阶段可分为初步勘查(对应可行性方案设计)、详细勘查(对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勘查(动态设计)各勘查阶段应编制勘查大纲(勘查设计),应包含:——工程概况、勘查阶段和勘查目的;——现场踏勘;——勘查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前人工作程度;——收集勘查区域危岩的相关资料;——明确勘查内容、方法、工作量及工程布置图;——明确进度计划及完成日期;——预期成果;——编制经费概预算等。勘查应在充分分析已有资料及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勘查工作量布置应考虑危岩体稳定性当勘查工作受危岩体所处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调查、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不能满足本规范的勘探宜采用钻探、槽探及物探等方法,钻探孔布置可结合锚杆(索)的施工进行。危岩调查调查范围落堆积区。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和范围;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8工程测绘内容如下:测绘方法可采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影像测绘及人工测绘等;1:500~1:20001:100~1:500;1:500~1:20001:50~1:100结构面的产状、性质等;1:50~1:100;j)小比例尺、详细勘查用较大比例尺。初步勘查勘查应满足可行性方案设计的要求。基本查明危岩所处地质环境条件,收集勘查区危岩的相关资料。可利用无人机影像测绘或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运用点云数据建立危岩体数字表面模型;编绘H。初步勘查可适当布置勘探工作,对用于稳定性等计算的岩石物理力学等参数以收集资料为主。9初步勘查的勘查报告内容包括:序言、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危岩体结构特征变形破坏特征案建及对可能采取的工程措施图设计阶段有针对应的平面图剖面图专题图物理力学测试报告下详细勘查基本要求结合防治工程的部署,充分利用初步勘查的成果,进一步查明危岩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提供工程设计需要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稳定性评价和相关计算根据拟采取的防治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测绘工作,工程测绘应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勘探工作部署有条件开展勘探工作时,根据危岩分布特征,主勘探线沿危岩体主崩方向布置,且尽可能通过危岩体整个勘查区稳定基座岩体内危岩体最后一条控制性结构危岩体辅勘探线的布置宜平行于主勘探线布置。危岩体防治工程轴线勘探剖面的布置沿设计工程轴线布置。应查明上部边界控制结构面的宽度、长度、深度、剖面形态、尖灭层位、充填情况等。危岩体勘探点线的布设详细勘查的勘探线布置应以控制危岩体为主导,间距布置参考表9执行。表9危岩体勘探线间距要求勘查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勘探线间距不大于(m)102030主、辅勘探线上的勘探点数应以满足施工图设计为目的。主勘探线上的勘探点应能控制危岩体的主要结构构面的勘探点危岩体的规模于1主勘探线上的勘探于3个;辅勘探线上的勘探点或地质调查点总数不少于3个。危岩体勘探深度的要求勘探孔的深度应以查明危岩体基座和周边岩(土)体特征为目的,其中,水平(倾斜)垂直(倾斜)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底层危岩体控制性结构面,进入稳定岩土体的深度m。水平(倾斜)钻孔应穿过危岩体上部控制性结构面,进入稳定岩土体的深度应满足拟m。施工图设计勘查报告内容施工图设计勘查报告内容包括序结构特征学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下10测、危岩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应提交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等,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探槽展示图。施工勘查鉴于危岩多发育在陡峭的山崖,导致危岩勘查不同程度存在盲区。因此,危岩防治工程可在施工期间利用脚手架等工程开展施工勘查危岩防治应采信息法施工施工单位应配对清除危岩所揭示的地质露头、施工中出现的重大地质变化进行施工勘查,并对其作出评价论。采用信息反馈法,结合防治工程实施,及时编录分析地质资料,发现存在与原勘查结论不一致或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等新情况要的防范施,并应开展施工勘查,以查明有关地质情况。施工阶段勘查应6.2、6.3、6.4关规定,对已有勘查成果进行复核和补充。对于拟采取锚固技术治理的危岩,可结合锚固孔的施工,进一步查明主控结构面及锚固段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施工方法的意见,保障防治工程的施工适应施工勘查应提交相应的图件及勘查报告。7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试验岩体力学试验:采取控制危岩体边界的主结构面岩石试样进行岩石的重度、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天然物理力学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参数应选取结构面或两侧的岩石样探槽中取或钻孔采取岩心样。应提供岩石试样力学试验报告。有条件应开展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的,试验应符合现行GB/T50266的有关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验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可G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和缺少当地经验时,天然状态或饱和状态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根据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岩块的内摩擦角标准值结合岩体完整程度按如下规定系数折减:a)完整:0.95~0.90;b)较完整:0.90~0.80;c)较破碎:0.85~0.70。注: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执行GB/T50218。水质分析:对于受水体影响的危岩治理工程应取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分析水体对钢筋、混凝落石现场试验:对重要保护区,有场地条件时应进行现场落石滚落试验,以辅助分析落石运动轨迹及沿程破坏(包括落石自身解体破坏和对其他物体的破坏试验现场应做好安全措11危岩稳定性和落石运动分析根据结构面边界条件危岩体可能的失(滑移倾倒坠落用赤平投影及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等暴雨及地震工分析计算危岩体的稳定性。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参见A。根据历史落石或落石试验运动特可能向等计算或模拟落石运动轨迹、冲击动能和弹跳高度等,为被动防护网或引导防护网等设计提供设计依据。落石计算分析方法参见B。8清除工程基本规定本规范所指清除工程包括人力锤击楔裂法、静态破碎法以及爆破清除法。应综合考虑环境、安全及经济等因素,慎重选择清除方法治理危岩。采取爆破清除应编写专项爆破设计,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评审和审批。清除过程中应加强危岩位移监测。人力锤击楔裂法设计浮石、独石等体积较小的危岩宜采用人力锤击楔裂法。钻孔宜呈方形分布,钻孔排距宜与孔距相等,利于岩石沿钻孔连线呈直线胀裂。边缘钻孔与危岩边界距离不宜超过0.3于0.3裂的岩块适宜搬运以及减轻不慎掉落的岩块对工作平台、防护架的冲击力。钻孔深度应不小0.6~0.8倍,宜采用垂直孔。施工为保证安全和便于施工,应搭建脚手架及工作平台,脚手架顶部应高过工1.5m作平台应采用钢管紧靠危岩体搭建与危岩体底部与山和四周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材料防止碎裂岩块的冲击和掉落。脚手架的安装应满足JGJ130工作平台钢管与山体之间应采用地锚连接。钻孔前应对危岩体进行捆绑。捆绑宜采用Φ8~Φ12钢丝绳在危岩体重心高度处及其上、下部位索不宜少于三圈钢丝绳的紧度应能调危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对安全状态,又便于岩体开裂后的清理工作。捆绑钢丝绳应与地锚相连。成孔后将铁钎插入孔内,两块铁片插在两侧,使用大锤锤击的方法使危岩通过楔裂作用裂、解体。岩体开裂后宜采用风镐、大锤解小,并搬运至安全地带。静态破碎法设计对于体积较大、人力清除较困难的危岩,宜采用静态破碎法。根据岩石坚硬程度,确定抵抗线、孔间距、孔排距、孔径、孔深、破碎层次、爆破剂用药12当分层分台阶进行清除高度即台阶高度不宜超过1.2m,利于人工橇动、二次破碎、搬运。钻孔宜从危岩体临空面由外向内呈方形或梅花形布置,但应保持危岩体重心的稳定。边缘钻孔最小抵抗线不宜大0.3m,孔距和排距宜相等,宜为最小抵抗线0.8~1.0倍。孔径不宜大50mm,一36mm~42mm。钻孔角度不宜小于用每层钻孔孔底标高应设计在一个水平上,保证下一循环作业工作面呈平面。静态破碎剂浆体的水灰比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节气温和岩石强度0.30~0.40。对有裂隙渗漏的钻孔及吸水性强的岩石,应在配浆时适当提高水灰比,以免孔壁大量吸静态破碎技术参数参见F。8.3.2施工应搭建脚手架及工脚手架起通行及防护作用工作平台便搬1.5m工作平台宜比孔口1.2m~1.5m,宜采用钢管紧靠危岩体搭建与山可靠连接并成封和四周应按要求防止碎裂岩块的冲击和掉落。每清除一层危岩工作平台下移一层,层高≤1.5m,宽度≥1.0m。工作平台与山体之间宜采用钢管、地锚连接。钻孔前应对危岩体进行捆绑捆绑宜采用Φ10~Φ14钢丝绳在危岩体重心处及其上下部位置进索不宜少于松紧度应能调既能使危岩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相对安全状态又便于岩体开裂后的清理工作。捆绑钢丝绳应与岩地锚相连。当危岩体裂隙发育较破碎步采用网目200mm×200mm的柔性钢丝网从临空侧包裹危岩体施工防止危岩体受破碎剂膨胀作用后发生掉块柔性钢丝网不宜包裹受破碎剂膨胀作用发生胀裂后进行岩块的清理。宜选用震动较小的轻型凿岩机钻孔应按设计书的炮孔位置角深度毕应根据季节、气温选用静态破碎剂。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浆体不应掺杂其它化学品。搅拌后的浆体10min、5min内灌注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灌注浆体操作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及乳胶手套,填充钻孔时脸部不得正对孔口。应先灌注靠近临空面的炮孔,后按“先四周,后中央”的灌注顺序。灌浆时应连续成气温在10℃用静态破碎剂施工后可不需加覆盖(雨天除外温在10℃以下时,灌浆后宜用草帘或彩条布覆盖保温养护。产生裂纹后可用水浇缝,加快其膨胀作用。危岩胀裂后宜大风镐配合清运工从危岩临坡的外边缘开始向内清除危岩堆积在工作平台上的破碎岩块不应超过100及时将岩块搬运至安全地带码放。应清运完上一层岩块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施工。13爆破法设计应根据待应根据危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临空面、与母岩依托确定最佳炮孔位置和参数,并考虑施工的安全以及个别飞散物的防护。当在危岩体顶部采用浅在台阶形成之前进行爆破应使爆破方向指向一个临空面,并不应指向重要建(构)筑物。浅孔爆破炮孔直径应≤50mm,深度应≤5m。深孔爆破炮孔直径应>50mm,深度>5m,复杂环境深孔爆破深度宜<20m。破碎单个危岩体大块时,单位炸药消耗150g/m齐发爆破或短延时毫秒爆破。当在危岩体控制性结构面后缘布置垂直炮孔一次性爆破清除危岩体时,炮孔宜设计、钻凿当在危岩体侧面布置垂直扇形炮孔时,炮从危岩体两侧布扇形孔时,对向炮孔孔底宜交错布置,两者距离不宜小于相邻炮孔孔底距。布置在同一控制面上的炮孔,宜采用导爆索网路同时起爆,如同时起爆药量超过安全量时,宜分段起爆。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填塞长度应不小于底盘抵抗线与装药顶部抵抗线平均1.2复杂环境深孔爆破应采用毫秒延严格控制可能发生的段数重叠分段起爆时,应考虑危岩带中相互依托单体的稳定关系。8.4.2施工台阶浅台阶爆破宜按单排或多排进行布孔,多排孔宜按方形或三角形(梅花形)布孔。钻孔前应作好边坡测量放线工作,边桩点连线为钻孔轮廓线。装药前应进行炮孔验收,包括检查深度、复核抵抗线等。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加工起爆药放置起爆药包时,雷管脚线要顺直,轻轻拉紧并贴在孔壁一侧,以避免脚线产生死弯爆破应严格按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浅孔爆破总的装药(滑动面)后缘破裂孔爆破若采用药串结构药包,在加工和装药过程中应防止药卷滑落。炮孔装药后孔口未装药部分应用填塞物进行填塞,禁止使用无填塞爆破。填塞炮孔的炮泥一般采用钻屑、黏土、粗沙,不得混有碎石块。在台阶形成之前进行爆破应加大填塞长度和警戒范围。8.4.2.8深孔爆破对形成反坡或有大裂隙的部位应考虑调整药量或间隔填塞盘抵应进行处理,使其符合爆破要求。孔口抵抗线过小者,应适当加大填塞长度。装药时应确定警戒范围,警戒区边界应设置明显标识并派出岗哨。爆破警戒14岩块运输低位、体积≤3030m的危岩体破碎后宜选择简易架空运输索道将岩块运至山腰平缓地带或山脚下简易索道线路宜为直线,只设一个传动区段,不宜设置转角站。可采用单区间无支架双索单料斗往复式索道。索道两端为拉紧端与锚固端,承载索锚固端设在高吊筐与吊钩之间应有可靠的锁紧防脱装置。安装简易架空运输索道应编写专项安全施工方案。GB50127、GB12141、GB/T256529支撑工程基本规定当采用支撑技术治理倾倒式危岩及基座具有岩腔的滑塌式危岩时,应满足抗倾覆要求。支撑体重心应位于危岩重心线外侧。支撑体系设计危岩支撑体应根据支撑计算结果进行主体工程设计。C25支撑设计时,应进行支撑体地基的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GB5001020cm相关构造措施及技术要点应符合下列要求:C250.6m;C303m3m15墙、柱撑的基础嵌入岩石深度≥0.5m,墙、柱基础外边缘距坡面距离≥1.5m,如<1.5m,应采用锚杆加固。施工支撑体基础应置于完整、稳固的岩体上,并整平或凿成向山体内侧倾斜的台阶。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204危岩高位支撑时,应对脚手架自身在工作期间的稳定性进行全面计算,确10锚固工程基本规定当危岩治理采用锚固方案考虑(索(索宽宜选择当坠落式危岩体积较大,且后缘无裂隙,可使用锚固措施。对于整体性比较好的危岩体外锚头宜采用点锚,对于整体性较差的危岩体外锚头危岩体锚固深度按照伸入主控结构面计算。锚杆(索)的锚固段长宜3.0m~8.0m,锚杆自由段长度受稳定岩层界面控制,在设计中自由段伸入主控结构面的长度应≥1.5m,锚杆自由段长度≥5.0m,且应保证锚杆和被锚固结构体系的整体稳定。锚杆的布置间距应根需提供的总锚固力及单锚承载力设计值确宜根据本标准在内的相关技术规范搭钻孔根据需要可采用水钻或干钻钻钻孔预应力锚杆(索不宜筋格桩或喷网等组合作用。10.1.10锚杆(索(参见见E)选择(索设计、注浆体和传力结构及防腐等技术要求,还应GB50086锚杆(索)设计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见公式(1)计算:HN tkH

......................................(1)式中:

akcosakN ——锚杆(索)轴向拉力标准值(KN);ak16Htk锚杆索)水平拉力标准值();——锚杆(索)倾角(°)。锚杆(索)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公式(2)、(3)的要求:普通钢筋锚杆:sAKbNaks

......................................(2)fy预应力锚索锚杆(索):

sAKbNaks

......................................(3)fpy式中:A——锚杆(索)钢筋或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m);f f ypyy

——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KPa);bK——锚杆(索)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应按表10取值。b表10锚杆(索)杆体抗拉、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防治工程等级安全系数锚杆(索)杆体抗拉锚杆(索)锚固体抗拔一级2.22.6二级2.02.4三级1.82.210.2.3锚杆(索)锚固体与岩体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公式(4)要求:10.2.3锚杆(索)锚固体与岩体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公式(4)要求:lKNakaDf.....................................(4)rbk式中:K——锚杆(索)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按表10取值;l——锚杆(索)锚固段长度(m);D——锚杆(索)锚固段钻孔直径(m);frbk——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P)取值。17表11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岩石类别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a坚硬岩1500~2500较硬岩1000~1500软岩600~1200注:表中数值为锚杆长度6m的灌浆体与岩体层的平均极限粘结强度经验值。10.2.4锚杆(索)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公式(5)的要求:KNakla (dfb式中:l——锚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m);d——锚筋直径(m);fb——钢筋或钢绞线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fb——钢筋或钢绞线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a,应由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12取值。1fb单位:KPa锚杆(索)9.1.5。2m~5m10.3锚杆(索)施工(索术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86有关规定执行。18锚杆(索)类型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25M30M40水泥砂浆与螺纹钢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120014001600水泥砂浆与钢绞线、普通钢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800900100011排水工程基本规定裂隙水压力对滑塌式危岩和倾倒式危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排水应包括截减少(雨水沿裂隙下渗的封填等措施形成相相成的排水、防渗体系。排水工程以防下渗、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体尽快汇集排泄为原则。地表截沟应根据危岩体周围的地表汇流面积降雨历时和径流方向等进行危岩体中地下水危岩体中下部适当位置钻设排水排水孔以较大范围渗透结构面为宜。危岩排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排水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地表排水在(带后部设置的排水沟宜采用明沟排水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土或预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沟应进行防渗处理;截、排水沟的底宽和顶宽≥500mm,可采用梯形断面或矩形断面,其沟底纵坡≥0.3%。当截沟出水口处的坡面坡度>10%头高差>1.0m时,可设置跌水和急流槽将水流引出坡体或引入排水系统。危岩体后缘截、排水沟,应设在远离危岩体后部主控结构5m的稳定斜坡面上。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上述要求执行外,还应符合JTG/TD33中的有关规定。危岩体内部排水在设计地下排水设施前应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在危岩体下部钻设排水孔时,孔径宜为60mm~110mm,排水孔坡比>0.5%,并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危岩体支撑墙内宜安置φ60mm~φ110mmPVC管,作为排水管。内侧伸入危岩体后部的危岩裂隙或地基岩土体内,排水孔坡比>0.5%。防渗封填当危岩体顶部存在大量裂缝应采用封填技术进行缝封填的目的在于减少(雨水渗入危岩体,起利于其稳定的作用。宜用高标号高抗渗性的砂浆(M30)或细石混泥土(C20);危岩体顶部裂缝封填时,若裂缝宽度2cm用细石混凝土,岩顶部裂缝宽度小且有广泛发育时宜用细石混泥土全面浇筑,厚20cm~30cm。采用压力灌浆时,灌浆孔直径60mm~110mm,沿着危岩体后部张拉裂隙前后一定宽度按梅花桩型钻孔,钻孔应穿越主要结构面。施工排水工程施工按设计要求选定位定轴线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基础范围,进行土石方开挖。19排水设施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进行经常维护排水畅通。截水沟和排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截水沟和排水沟采用浆砌块石、片石时,砂浆应饱满;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水沟线形要平顺,转弯处宜为弧线形。排水工程的施工除应按上述要求执行外,还应符合JTGF10、JTG/TD33中的有关规定。12柔性防护网工程基本规定本方法适(剥离式危岩或对危岩体采用主动加确定危岩崩落分布分析选择防护网类型条件复杂的高宜根据斜坡针对性地设计采用相应的柔性防护网与其他防护措施配合使用实现防护工程的优化根据防护工程安全能及运动轨迹等综拟采取主动防护网或引导防护网的工程部位查明危岩卸荷带发育风化带深度采取被动防护网的工程部位能跳防护工程选用的材料及定型构件产品应满足防护网系统承载力要求满足防护工程设计使年限的防腐蚀要求。柔性防护网工程应持续进行后期维护和监测。对重要保护区要且有场地条件时宜进行现场落石滚落试验辅助分析落石运动轨迹及程破坏特征(包括落石自身解体破坏和对其他物体的破坏),试验现场应做好安全措施。应根据历史落石或落石试验运动特可能向等计算或柔性防护网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与生产厂家给定的产品使用寿命一致。主动防护网对块体较大的危岩单体提出锚杆加梅花形锚固网(见图1(a))采用梅花形布置的锚杆和锚垫板、连接相邻网片的缝合绳(丝或连接件,将柔性网片连续覆盖在坡面上形成主动防护网。矩阵式锚固网(见图1(b))采用纵横排列的锚杆和支撑绳、连接柔性网与支撑绳的缝合绳,将柔性网片覆盖在坡面上构成主动防护网。应根据勘查报告提供的危岩或潜在落石分布区域主动防护网布置范围分别向上外延伸>2m,距坡1m不宜布置主动防护网。宜根据已有工程设计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主动防护网工程设计,或13适20表13常用主动防护网的结构构成与适用条件类型型号网型其他标准配置工程设计参数适用条件梅花形锚固网GTST/65Φ25钢筋锚杆及两端应带有320mm10mm绳和φ16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50kN~80kN2m~33m~4m。单块危岩体积不大于0.5m,相邻四根锚杆所限定的防护单元内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崩落的危岩总量不大于1.5mGSS2S/250SO/2.2/50φ8φ14其他同GTS单块危岩体积不应大于相邻四根锚杆所限定的防护单元内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崩落的危岩总量不应大于2m矩阵式锚固网GQR2Q/280/4×4φ16钢丝绳锚杆,φ16支撑绳和φ128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50kN~80kN2m~34.5m。同GSS2GQS2Q/280/4×4SO/2.2/50同GSS2GAR2DO/08/300/4×4同GSS2GPS2DO/08/300/4×4SO/2.2/50同GSS2注1:未给出钢筋牌号的钢筋锚杆指最低强度牌号的钢筋可满足要求。注2:锚杆设计参数区间值应根据防护工程安全等级、坡角和地层锚固条件选定,坡角>60°或坡角>45°且防护工程安全等级为I级时,锚杆轴向拉力和长度取上限、锚杆间距取下限,地层锚固条件差(风化层或覆土层厚度超过1m)或锚固条件较差(锚固范围内的强风化层或覆土层厚度超过0.5m)程安全等级为I注3:SO/2.2/50表示钢丝直径为2.2mm、网孔尺寸为50mm的格栅网。12.2.6主动防护网安装示意图见图1。12.2.6主动防护网安装示意图见图1。(a)梅花形锚固(b)矩阵式锚固注:1——柔性锚杆;2——边界支撑绳;3——钢筋锚杆及其锚垫板;4——网孔呈长菱形的高强度钢丝网或绞索网;5——横向支撑绳;6——纵向支撑绳;7——网孔近为正方形的绞索网或钢丝绳网;8——缝合绳。图1主动防护网安装示意图21被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布置原则如下:5m(n>5)的防护工10m;当受地形条件限制而使单道被动防护网局部走向变化过大(包括水平面和铅直面内的变化5m。当相邻两道被动防护网的重叠段顺坡向间距较大时,尚应根据落石可能的运动方向增大重叠长度;1m2。(a)拉锚式(b)自立式注1:1——上支撑绳;2——柔性网;3——可能存在的中部横向约束绳;4——下支撑绳;5——钢柱;6——基座;7——地面;8——上拉锚绳。注2:拉锚式是指钢柱柱脚铰接并采用上拉锚绳稳定的被动防护网;自立式是指钢柱柱脚刚性连接的被动防护网。图2被动防护网安装示意图被动防护网安装位置处,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应符合公式(6)的要求:VV (6)k r式中:V——落石冲击平动速度标准值,宜取第97百分位统计结果(m/s);k22V——被动防护网所用柔性网的容许落石最大冲击平动速度,宜按被动防护网定型试验时的最大冲击速度提高5m/s确定。当缺乏试验数据时,则环形网取35m/s,其他网型取30m/s。12.3.5根据防护等级(能量)确定被动防护网规格,被动防护系统的规格及其构造功能见表14。表14被动防护系统的规格及其构造功能参考表类型基本构成防护能量(kJ)PD-025Φ12双支撑绳和Φ1“(每跨312侧拉锚绳(单绳,DO/08/250型钢丝绳网,Φ8缝合绳。250PD-050钢柱,带减压环的Φ16双支撑绳和Φ14“人”字形上拉锚绳(每跨6个减压环Φ16侧拉锚绳(单绳,DO/08/200型钢丝绳网,Φ8缝合绳。500PD-075钢柱,带减压环的Φ18双支撑绳和Φ16“人”字形上拉锚绳(每跨10个减压环Φ18侧拉锚绳(单绳,DO/08/150型钢丝绳网,Φ8缝合绳。750引导防护网陡崖落石较频繁且以坠落为主时,宜采用引导防护网引导落石受控运动。引导式防护网包括覆盖式和张口式3。(a)覆盖式(b)张口式注:的顶部采用钢柱、拉锚绳、支撑绳等固定方式将柔性金属网以一定角度张开的引导式防护网。图3引导防护网安装示意图宜根据勘查报告建议的坡面危岩或落石威胁区用覆盖式引导防护网时布置范围m,向两侧缘外延伸≥2m;采用张口式引导防护网时拦截部分可设置在落石弹跳高度相对较低位置处,布置范围向两侧缘外延伸>2m。距坡0.5m高范围内不宜布置引导防护网。覆盖式引导防护网防护范围上缘边坡锚固条件4所示将上缘锚杆上移并采用悬吊绳来悬挂柔性网。23图4带悬吊绳的引导防护网主要结构构成简图锚杆与基础根据柔性防护网类型和锚杆承载条件的不同,宜按以下原则选择防护网的锚杆类型:除临长层与支撑绳拉锚绳等钢丝绳类构件端部相连宜采用锚头有连梅花形锚固网的带锚垫板锚杆和被动防护网基座锚固锚杆应采用钢筋需要时采用自钻应按以下原则设计锚杆方位: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的锚杆轴向宜垂直于坡面;被动防护网用柔性锚杆轴向宜沿其所受拉力方向设置;被动防护网钢柱基座锚杆轴向与钢柱间夹角不宜超15°。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柔性防护网用锚杆的设计还应符合以下要求:柔性锚杆的锚头连接环套内应嵌套套环,连接环套钢绞线段应套装套管;主动防护网和引导防护网用锚杆以及被动防护网用柔性锚杆的锚固段长度≥1.5m,被动防护网钢柱基座锚固锚杆的锚固段长度≥0.6m;采用钻孔绳锚杆的钻孔直径不应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2.5倍如杆体全长采用了防腐蚀镀层层厚度≥6否则注浆体保护层厚度≥10mm;钻孔锚杆的注浆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M20C20。载设计值轴向抗拉承载施工的顺序组织施工。24一个连续布置的独立防护网或一组相互关联的防护网,宜在完成全部锚杆或基础放线定位主体施工作业前清除工程区域内及上部坡面影响施工安全的浮土浮应严密监测防护区域及其上部坡面危岩或孤石的稳定状态稳及时发出落石及时查明落石源和发生原检查落石源周边及沿滚落要时应及时进行处12.6.4主动防护网的锚杆施工、格栅网或承载网安装应从上向下进行,且宜随着锚杆施工向下推进,尽早进行锚杆施工区上方的格栅网或承载柔性网安装。12.6.5解开和展开卷装捆扎的钢丝绳网时,其弹开侧不应有人员。支撑绳张拉时,人员应远离支撑绳意外回弹所能波及的范围。13防治工程的优化组合危岩防治工程是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工程的理体现危岩带防治工程的宏观性与危岩单体防治的微观性相结合分考虑主动与被动防治技术的相辅相成,重视地表水的截排和地下水的导排作用。主动防治技术包括灌浆包括拦石(堤拦石栅栏以及森要使拦挡优化组合技术体现了危岩单体治理与拦挡相结合的治与防的理念将前因危岩勘查精度不高而可能将造林人类工程活拦挡结构主要针对以倾倒式危岩为主的复合型危岩体有滑移式和防治设计过程中应优化设计参数联合考虑当支撑体在危岩滑动力作用对于单一采用支撑技术治理的坠落式危岩或倾倒式危岩为防止其在随机荷载作用下失稳危岩体上布设一定数量的锚杆,作为安全储备,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在具有支撑条件量不采用清除技术清除危岩体后产生新的危岩优先采14脚手架与防护工程基本规定危岩防治工程应根据JGJ130安装使拆除脚手架按相关技术要求计算、分析脚手架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确保其安全使用。脚手架工程应采用落地式或型钢悬挑式双排及以上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工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搭4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15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等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应进行专家技术论证。25设计计算JGJ130 NNN+N (式中:N(N)N2kN,双排架取3kN;N/2取值b)脚手架作业平台应进行承载力和机械的振动和给进力的计算: N12(N)09ΣN (式中:NΣN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构造要求JGJ13014.3.2~14.3.10立杆应符合以下要求:200mm1.5m1搭建脚手架的立杆部位为不平整岩面时,应设地锚,立杆架设在地锚上;500mmф25mmGB500103m30m;1.8m1.5m;(0.1m),0.5m连山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526表15连山件布置最大间距表搭设方法高度竖向间距(h水平间距(l)每根连山件覆盖面(m双排落地≤50m3h3la≤40双排悬挑>50m2h2la≤27操作平台≤24m1h1la≤5h——步距;la——纵距。应靠近主节点设置,没有主节点的,应增加水平杆作为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300c) 24mΦ42Φ20750500250(含弯头24c) 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山件与山体之间宜采用岩壁锚连接,岩壁锚在完整岩体内的长度≥0.6m,且向下与岩壁成45°;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连山件,连山件的垂直间距≤3m;连山件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连山件长度≤4m;40m开口型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45°~60°之间;4m,脚手架纵横水平杆应顶住山体;1~2剪刀撑应符合以下要求:作业平台支架内部分别设置纵横两向竖直剪刀撑,沿支架纵、横向每≤4.5m3m斜道应符合以下要求:对于无法修建施工通道的工程,应在脚手架上搭设施工人行通道;斜道应附着外脚手架或山体设置。14.3.7型钢悬挑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型钢悬挑梁应与山体可靠锚固;C20;13.3.3作业平台应符合以下要求:按脚手板铺设的需要增加横向水平杆;除工作面外应设置防护栏杆,上下作业平台不应同时作业;271.2m作业平台应围绕危岩体搭设,宽度应≥1.5m,如有>Φ50mm的钻孔作业,宽度则应增加至2.0m1.5m2.2m搭设。14.3.9防护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脚手架的底部外侧下方应设置防护挡板,防护挡板应坚固耐用;临街或临道路搭设脚手架时,应设置双层防护棚。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脚手架临近房屋时,在脚手架和房屋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14.3.1016。表16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项次项目技术要求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与工具1地基与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观察排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沉降-102双排脚手架立杆垂直度最后验收立杆垂直度-±100用经伟仪或吊线和卷尺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总高度50m40m30mH=2H=10H=20H=30H=40H=50±7±20±40±50±80±100±7±25±50±75±100±7±50±1003双排脚手架间距步距纵距横距±20±50±20钢卷尺4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20水平仪或水平尺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105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60°角尺6扣件安装主结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α≤150mm钢卷尺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α≥500mm钢卷尺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α≤h/3钢卷尺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α≤In/3钢卷尺扣件螺栓拧紧扭力距40N.m~65N.m扭力板手282815监测基本规定纳15.1.2勘查和施工期间应做好监测工作的衔接,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15.1.315.1.4智防治效果监测时间不应小于一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30d。负责委负责监测网点布设字型、方格型、放射型。15.2.215.2.3利用勘探工程的钻孔布设。当变形具有多个方向时,每一个方向均应有监测剖面控制。监测方法及内容候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为裂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形方向、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等;误0.5GB50026掌握GB50086支撑工程宜采用压力盒感盒抬29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监测报告应以时报、日报、旬报、月报、季报或年报等形式提交。16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基本规定防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工程勘查、设计文件的规定;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16.2质量检验治理工程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16.2.2锚杆(索)CGB/T50344的有关规定。防护网的施工质量检测和评定应符合本标准及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GB50203、GB50202、GB50204竣工验收危岩防治工程竣工验收应取得下列资料:竣工验收申请、施工单位自检报告、竣工报告、参建各方工作总结报告;各参建单位中标通知书及其资质复印件;30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场地材料复检报告或委托试验报告;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锚杆(索)抗拔试验等现场检测报告;第三方治理效果监测报告(除浮石清除外);设计变更通知、重大问题处理文件及技术洽商(交底)记录;各分项、分部工程检验验收记录;施工前、中、后完整的影像资料;最终验收时应提交项目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及相应的审计报告。3131AAAA(资料性附录)危岩稳定性分析方法与评价A.1一般规定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荷载为危岩体自重、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工况可分为三种情形,各工况考虑的荷载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2,暴雨工况:考虑自重和暴雨时裂隙水压力;A.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应根据危岩范围、规模、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工程类比法对危岩的稳A.2.2危岩稳定性计算中,裂隙水压力和滑动面的扬水压力可按公式(A.1、A.2)计算:A.2.2危岩稳定性计算中,裂隙水压力和滑动面的扬水压力可按公式(A.1、A.2)计算:1V rh2 (A.1)21U rlh (A.2)2式中:V——裂隙水压力(KN/m);U——扬水压力(KN/m);h——裂隙充水高度(m),在暴雨时可取裂隙深度的1/3~2/3,对于危岩体后缘裂隙排水不畅的,在现状时按实际调查取值;l——危岩体底部与滑面接触的长度(m)。危岩稳定性计算中,地震力方向可视为水平,地震力大小可按公式(A.3)计算: QW (.式中:Q——作用于危岩体上的地震力(KN/m);W——危岩体自重(KN/m);——地震水平系数,取0.05。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式应符合下列规定:32后缘无陡倾裂隙时应按公式(A.4)计算,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无陡倾裂隙见A.1;cosQsinV)tancHF sinWsinQcos

......................(A.4)式中:V——裂隙水压力(KN/m),根据不同工况按式(A.1)计算;Q——地震力(K/式(A3——危岩体稳定性系数;c——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结构面内摩擦角标准值(°),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的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滑面倾角(°);H——裂隙贯通段上端到裂隙未贯通段段末端的垂直距离(h——结构面上裂隙贯通段的深度(m)。图A.1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无陡倾裂隙)b)后缘有陡倾裂隙时应按公式(A.5)计算,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有陡倾裂隙A.2。FcosQsinV)UtanclWsinQcosV)..................(A.5)式中:l——危岩体底部与滑面接触的长度(m——滑面倾角(°);——后缘裂隙与竖直方向的夹角(°);U——滑面的扬水压力(kN/m),根据式(A.2)计算。33图A.2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有陡倾裂隙)(双结构面见A.3;主侧结构面岩性不同时:11N1tan1cs11F

N2tan2c2

.........................(A.6)WsinQcos主侧结构面岩性相同时:(N1N2)tanc(s

s2)F 1WsinQcos

...........................(A.7)N1N2cos2sin12cos1sin12..................................(A.8).................................(A.9)式中:W——危岩体的重力(K;Q——地震力(K——双结构面交线的倾角(°);N——危岩体重力和地震力在双结构面交线上的垂直分量(NNNN在主侧结构面上的分量(KN),根据公式(A.8)、(A.9)计算;1 2cc——主侧结构面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1 2按面积加权的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2——主侧结构面内摩擦角标准值(a)0.95342——危岩体重力和地震力在双结构面交线上的垂直分量与主侧结构面的夹角;ss1

——主侧结构面的面积(m。图A.3滑移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双结构面)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缘岩体抗拉控制)见图A.4;1)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之外时:flkH缘岩体抗拉控制)见图A.4;1)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之外时:flkHh⎡Hhb⎤Fsin⎣2sin cos⎢cos()⎥⎦...............(A.10)WaQ0V⎢⎡Hh⎣sin 3sin coshbcos()⎥⎤⎦2)危岩体重心在倾覆点之内时:flkHh⎡1Hhb⎤Fsin⎣2sin cos⎢cos()⎥Wa⎦Q0V⎢⎡Hh.................(A.11)hb⎤⎣sin 3sin coscos()⎥⎦式中:h——后缘裂隙深度(m;h——后缘裂隙充水高度(mH——后缘裂缝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a——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之间的距离(mb——后缘裂隙未贯通段下端到倾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h——危岩体重心到倾覆点的垂直距离(m035flk——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4——危岩体与基座接触面倾角(°;——后缘裂隙倾角(°。图A.4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后缘岩体抗拉控制)抗拉控制)见图A.5;1flk抗拉控制)见图A.5;1flkbWa2F 3 (A.12)QhV(1h03sinbcos)注:符合意义同前。图A.5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型(底部岩体抗拉控制)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A.13A.6;36c(Hh)QtanF (A.13)WflkF

(H)

................................(A.14)Wa0Q0式中:——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依据潜在破坏面形态取值,一般取1/12~1/16,当潜在破坏面为矩形时可取1/16;0a——危岩体重心到潜在破坏面的水平距离(m;00b——危岩体重心到过潜在破坏面形心的铅垂距离(m0flk——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2c——危岩体粘聚力标准值(KPa);——危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图A.6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式(后缘有陡倾裂隙)b)对后缘无陡倾裂隙且形状不规则的悬挑式危岩按公式(A.15(后缘无陡倾裂隙且形状不规则见图A7FcH0QtanW................................(A.15)fH2Flk0Wa0Q0.................................(A.16)式中:H——危岩体后缘潜在破坏面高度(0flk——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a,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乘以03定。37图A.7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式(后缘无陡倾裂隙且形状不规则)(后缘无陡倾裂隙且形状较规则见图A8flkF

2H0

.................................(A.17)Wa0 拉拉

H2F 拉 6

拉W

0HQ H2

...........................(A.18)I I 0 (A.19)12A拉MIz...................................(A.20) yH0 (A.21)2式中:I——危岩体横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根据公式(A.19)计算;拉——重力和地震力对A点产生的应力(Ka公式(.0)计算拉——危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Ka;y——为所求应力点的纵坐标,根据公式(A.21)计算;M——重力和地震力对A点的弯矩(N38图A.8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式(后缘无陡倾裂隙且形状较规则)A.9(由上缘裂隙控制危岩稳定)A.9;flkF

2ABWaQba——危岩体重心到上缘潜在破坏面形心的水平距离(ma——危岩体重心到上缘潜在破坏面形心的水平距离(mb——危岩体重心到上缘潜在破坏面的垂直距离(mlAB——上缘裂隙未贯通段长度(m图A.9坠落式危岩体稳定性计算模式(由上缘裂隙控制危岩稳定)393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危岩体稳定状态应根据稳定系按表A.1确定。表A.1危岩体稳定状态危岩稳定性系数F危岩稳定状态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危岩类型滑塌式危岩F<1.01.0≤F<1.3F≥1.3倾倒式危岩F<1.01.0≤F<1.5F≥1.5坠落式危岩F<1.01.0≤F<1.5F≥1.5A.3.3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根据危岩防治工程等级和危岩类型,按表A.2确定。表A.2危岩体加固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建议危岩类型危岩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工况1、2工况3工况1、2工况3工况1、2工况3滑移式危岩1.41.151.31.101.201.05倾倒式危岩1.51.201.41.151.301.10坠落式危岩1.61.251.51.201.401.1540BBBB(资料性附录)落石计算分析方法1崩塌落石冲击力根据日本道路协会基于落石自由落体运动冲击力的试验数据及Hertz弹性碰撞理论得出的经验公式,并考虑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得出崩塌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见(B1~.:垂直向:⎡

2 2 3 ⎤⎢1k⎣

108G35H5sin⎥⎦水平向:

Ymax

h

tan2

22

......................(B.1)⎤⎢1⎣

108G35H5cos⎥⎦qXmax

Rhtan

.....................(B.2)45 (B.3)2式中:qXYq——分别为水平向和垂直向最大分布荷载(KG——落石质量(tkk——法向恢复系数、切向恢复系数,具体取值详见表B.1;——拉梅系数(K/m10;H——落石至碰撞点高度(mh——结构缓冲土层厚度(m——冲击力缓冲土层扩散角(°按式(B3——冲击力缓冲土层内摩擦角(°;——冲击力入射角(°;R——落石等效半径高度(mB.1.2ββ41ecosecos2nesin2tv v gt220x 0yB法向恢复系数k和切向恢复系数kt取值来源坡面覆盖层特征及场地描述kkt美国联邦公路CRSP程序极软:以拳击易被打入几英寸0.100.50软:拇指易压入几英寸0.100.55坚实:一般用力下拇指可压入几英寸0.150.65坚硬:拇指易压出痕迹,但需极用力才可压入0.150.70极坚硬:易被拇指指甲划伤0.200.75坚固:难于被拇指指甲划伤0.200.80~0.85极软岩:可被拇指指甲划伤0.150.75较软岩:地质锤尖击打可破碎,易被小刀切削0.150.75软岩:难被小刀切削,可被地质锤击打出浅坑0.200.80中等岩:小刀不能切削,可被地质锤一下击碎0.250.85硬岩:试件需要不止一下才可击碎0.25~0.300.90较硬岩:试件需要多次才能击碎0.25~0.300.90~1.0极硬岩:试件仅能被地质凿切割0.25~0.300.90~1.0Giani,1992基岩裸露0.50.95块石堆积层0.350.85岩屑堆积层0.300.70土层0.250.55B.2落石弹跳运动轨迹B.2落石弹跳运动轨迹B.2.1落石弹最大跳高度按照公式(B.4~B.9)确定:vsin2H stani.............................(B.4)2gsvsincosi2.................................(B.5)gv vii...........................(B.6)vi................................(B.7) (B.8)arcta⎜cot⎟ (.⎛e⎞⎝e⎠42式中:H ——危岩最大弹跳高度(ms——危岩弹跳最高点距离起跳点的水平距离(iv——危岩碰撞坡面后的反弹速度(/iiv——危岩碰撞坡面后的入射速度(/i0v ——危岩脱离母岩后沿x轴ms0v——危岩脱离母岩后沿yms0yg——重力加速度(ms;t——危岩坠落时间(s,由坠落初速度及具体地形按自由落体的公式试算得出;ee——岩块法向回弹系数与切向回弹B.2确定;——斜坡坡角(°——危岩运动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表B.2岩块恢复系数B.2.2落石最大滚落距离按照公式(B.10~B.12)确定:it表B.2岩块恢复系数B.2.2落石最大滚落距离按照公式(B.10~B.12)确定:it2S 0.7vgcostantand (B.10)vevsin (.1itt iltan(B.12)dr式中:tand——滚动摩擦系数,可由式(.2或表Bv——危岩碰撞坡面后沿坡面的反弹速度,即初始滚动速度(msi43碰撞系数地面岩性硬岩软岩硬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