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_第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_第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_第3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_第4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资料...."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处理量为1000m3/h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系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1〔2〕班姓名:陈新林学号:3111007481指导教师:*育英〔课程设计时间: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5日〕**工业大学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1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1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43.1根底物性数据………………43.1.1液相物性数据…………43.1.2气相物性数据…………5气液相平衡数据………63.2物料衡算……………………63.3塔径计算……………………73.3.1塔径的计算……………83.3.2泛点率校核:…………83.3.3填料规格校核:…………93.3.4液体喷淋密度得校核:…………………9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93.4.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93.4.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103.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13.5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113.6液体分布器计算……………12液体分布器的选型……………………123.6.2布液计算………………13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13填料支承装置的选择…………………13填料压紧装置…………16塔顶除雾器……………173.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173.8.1吸收塔的压力降……………………173.8.2吸收塔的泛点率………183.8.3气体动能因子…………18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183.9.1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18吸收塔主要接收尺寸选择与计算……22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244.总结……………26参考文献…………271.课程设计目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过相关根底课程及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根底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单元操作设计的根本程序与方法,得到工程设计能力的根本锻炼。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课程,学生应在过程中收集设计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设备设计任务,以到达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单元过程及单元设备设计是整个过程和装备设计的核心和根底,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典型的单元过程及装备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2.1设计题目描述(1)设计题目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及周边动力设备与管线设计(2)设计内容根据所给的设计题目完成以下内容:(1)设计方案确定;(2)相关衡算;(3)主要设备工艺计算;(4)主要设备构造设计与算核;(5)辅助〔或周边〕设备的计算或选择;(6)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及其它。(3)原始资料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废气中的SO2,废气的处理量为1000m3/h,其中进口含SO2为2%〔摩尔分率〕,采用清水进展逆流吸收。要求塔吸收效率达98%。吸收塔操作条件:常压:101.3Kpa;恒温,气体与吸收剂温度:303K清水取自1800米外的湖水。示意图参见设计任务书。⒈设计满足吸收要求的填料塔及附属设备;⒉选择适宜的流体输送管路与动力设备〔求出扬程、选定型号等〕,并核算离心泵安装高度。2.2设计要求设计时间为一周。设计成果要求如下:完成设计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完成填料塔的各种计算完成动力设备及管线的设计计算完成填料塔的设备组装图5.完成设计说明书或计算书〔手书或电子版打印均可〕目录、设计题目任务、气液平衡数据、L/G、液泛速度、塔径、KYa〔或K*a的计算、HOL、NOL的计算、动力设备计算过程〔包括管径确定〕等。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根底物性数据3.1.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30℃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1】黏度【1】外表*力为【1】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1】3.1.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Kg/mol【1】Kg/mol【1】kg/kmol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混合气体的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黏度,查资料【1】得30℃空气的黏度为【1】查得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EMBEDUnknown3.1.3气液相平衡数据查资料【5】:CA(kmol/m3)H(kmol/kpa*m3)y(kpa)5.010.74213.900.01230.42242.752.500.3796.980.01320.21221.481.500.2304.200.01380.12112.261.000.1542.800.01460.07767.860.700.1081.960.01560.05135.200.500.0771.400.01600.03423.460.300.0470.840.01790.01861.880.200.0310.560.01970.01121.130.150.0230.420.02130.0111.080.100.0160.280.02540.0060.63CA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单位为kmol/m3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平衡时的摩尔分数H30度时二氧化硫在水中到达平衡时的溶解度系数,单位为kmol/kpa*m3y30度时气相中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30度时气相中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由以上的y和*,以*的值为横坐标,y的值为纵坐标作平衡曲线,如图1.1:3.2物料衡算进口气体的体积流量G'=1000m3/h二氧化硫的摩尔分数为y1=0.09进塔气相摩尔比为Y1=y1/1-y1=0.09/(1-0.09)=0.0989效率出塔气相摩尔比Y2==0.00504进塔惰性气相流量G=(G'/22.4)(1-y1)273/303=(1000/22.4)(1-0.09)273/303=36.603kmol/h空气的体积流量VG=G'(1-y1)=10000.91=910m3/h出口液体中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2=0由图1.1平衡曲线可以读出y1=0.09所对应的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0.00252对应的液相中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为最小液气比【1】取液气比【1】故L=G55.649=2036.920kmol/h操作线方程:【1】代入数据得:3.3塔径计算该流程的操作压力及温度适中,防止二氧化硫腐蚀,故此选用型的塑料鲍尔环填料。其主要性能参数为:比外表积【4】空隙率【4】形状修正系数=1.45【4】填料因子平均值=232m【4】A=0.0942【4】K=1.75【4】3.3.1塔径的计算吸收液的密度近似看成30度水的密度:30度时空气的密度【1】【1】采用Eckert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气相质量流量为:液相质量流量为:选用型的塑料鲍尔环A=0.0942【4】K=1.75【4】【4】代入数值得:取空塔气速:塔径【1】圆整塔径,取D=0.9m则算得3.3.2泛点率校核:3.3.3填料规格校核:【4】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填料外表的润湿状况是传质的根底,为保持良好的传质性能,每种填料应维持一定的液体润湿速率〔或喷淋密度〕。依Morris等推荐,d<75mm的环形及其它填料的最小润湿速率〔〕min为最小喷淋密度喷淋密度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900mm合理。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3.4.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由图1.1曲线可以读出以下9个点所对应的y和*:点数序号yY***89%0.098900.002450.0024560.0016871300.39378%0.086960.002220.0022200.0014721336.89867%0.075270.001970.0019700.0012621412.42956%0.063830.001720.0017230.0010561499.25045%0.052630.001460.0014620.0008891745.20134%0.041670.001230.0012320.0006581742.1623%0.030930.000970.0009710.0004651980.19812%0.020410.000730.0007300.0002762202.64300.457%0.005040.000240.00024104168.404由辛普森积分法有:m与y对应的平衡液相中的溶质的摩尔分数与Y对应的平衡液相中的溶质与溶剂的摩尔比传质单元数,单位m3.4.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查资料【5】有: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液体质量通量气体质量通量气膜吸收系数:液膜吸收系数:3.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由填料有效高度取:Z’=1.3Z=6.435m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3.5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塔的附属高度主要包括塔的上部空间高度,安装液体分布器所需的空间高度,塔的底部空间高度等。塔的上部空间高度是为使随气流携带的液滴能够从气相中别离出来而留取的高度,可取1.2m〔包括除沫器高度〕。设塔定液相停留时间为10s,则塔釜液所占空间高度为考虑到气相接收的空间高度,底部空间高度取为0.5米,则塔的附属空间高度可以取为1.7m。吸收塔的总高度为3.6液体分布器计算液体分布器可分为初始分布器和再分布器,初始分布器设置于填料塔内,用于将塔顶液体均匀的分布在填料外表上,初始分布器的好坏对填料塔效率影响很大,分布器的设计不当,液体预分布不均,填料层的有效湿面积减小而偏流现象和沟流现象增加,即使填料性能再好也很难得到满意的别离效果。因而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十分重要。特别对于大直径低填料层的填料塔,特别需要性能良好的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的性能主要由分布器的布液点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布液点数〕,各布液点均匀性,各布液点上液相组成的均匀性决定,设计液体分布器主要是决定这些参数的构造尺寸。对液体分布器的选型和设计,一般要求:液体分布要均匀;自由截面率要大;操作弹性大;不易堵塞,不易引起雾沫夹带及起泡等;可用多种材料制作,且操作安装方便,容易调整水平。液体分布器的种类较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多以液体流动的推动力或按构造形式分。假设按流动推动力可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假设按构造形式可分为多孔型和溢流型。其中,多孔型液体分布器又可分为:莲蓬式喷洒器、直管式多孔分布器、排管式多孔型分布器和双排管式多孔型分布器等。溢流型液体分布器又可分为:溢流盘式液体分布器和溢流槽式液体分布器。根据本吸收的要求和物系的性质可选用重力型排管式液体分布器,布液孔数应应依所用填料所需的质量分布要求决定,喷淋点密度应遵循填料的效率越所需的喷淋点密度越大这一规律。3.6.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时,建议采用盘式分布器〔筛孔式〕液体分布器的选择:按Eckert建议值,,按分布点几何均匀与流量均匀的原则,进展布点设计。设计结果为:盘式分布器〔筛孔式〕:【5】分布盘直径:600mm【5】分布盘厚度:4mm【5】3.6.3布液计算由取设计取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3.7.1填料支承装置的选择填料支承装置的作用是支承填料以及填料层内液体的重量,同时保证气液两相顺利通过。支承假设设计不当,填料塔的液泛可能首先发生在支承板上。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由于填料支承装置本身对塔内气液的流动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填料支承装置,除考虑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外,一般情况下填料支承装置应满足如下要求:〔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支持填料及所持液体的重量〔持液量〕,并考虑填料空隙中的持液量,以及可能加于系统的压力波动,机械震动,温度波动等因素。足够的开孔率〔一般要大于填料的空隙率〕,以防止首先在支撑处发生液泛;为使气体能顺利通过,对于普通填料塔,支承件上的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积为填料面的50%以上,且应大于填料的空隙率。此外,应考虑到装上填料后要将支承板上的截面堵去一些,所以设计时应取尽可能大的自由截面。自由截面太小,在操作中会产生拦液现象。增加压强降,降低效率,甚至形成液泛[12]。构造上应有利于气液相的均匀分布,同时不至于产生较大的阻力〔一般阻力不大于20Pa〕;构造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安装和维修。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因栅板支承板构造简单,制造方便,满足题目各项要求,应选用栅板支承板。栅板两块查资料【5】(单位:mm)DRt88044025栅板1:〔单位:mm〕连接板长度270880102507270栅板2:〔单位:mm〕连接板长度303102509260如图:支承板支撑圈两块查资料【5】厚度〔mm〕8947948升气管式再分布器3.7.2填料压紧装置为保证填料塔在工作状态下填料床能够稳定,防止高气相负荷或负荷突然变动时填料层发生松动,破坏填料层构造,甚至造成填料损失,必须在填料层顶部设置填料限定装置。填料限定可分为类:一类是将放置于填料上端,仅靠自身重力将填料压紧的填料限定装置,称为填料压板;一类是将填料限定在塔壁上,称为床层限定板。填料压板常用于陶瓷填料,以免陶瓷填料发生移动撞击,造成填料破碎。床层限定板多用于金属和塑料填料,以防止由于填料层膨胀,改变其开场堆积状态而造成的流体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一般要求压板和限制板自由截面分率大于70%。本任务由于使用塑料填料,应选用床层限定板。3.7.3塔顶除雾器由于气体在塔顶离开填料塔时,带有大量的液沫和雾滴,为回收这局部液相,经常需要在顶设置除沫器。根据本吸收塔的特点,此处用丝网除雾器:3.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3.8.1吸收塔的压力降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强降,对填料塔影响较大。如果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强降大,则操作过程的消耗动力大,特别是负压操作更是如此,这将增加塔的操作费用。气体通过填料塔的压力降主要包括气体进入填料的进口及出口压力降,液体分布器及再分布器的压力降,填料支撑及压紧装置压力降以及除沫器压力降等。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可以利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压强降;横坐标为又查散装填料压降填料因子平均值操作空塔气速u=0.437m/s其它塔内件的压力降较小,在此可忽略3.8.2吸收塔的泛点率校核泛点率3.8.3气体动能因子吸收塔内气体动能因子为气体动能因子在常用的*围内。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3.9.1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取液体流速为u=2.0m/s原料泵的选择对1--1和2--2截面列伯努力方程得:选用IS8065125型泵【1】汽蚀余量:3.0~~3.5m【1】30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由于本设计中吸收剂使用的是水,因而,采用清水泵〔可用于输送各种工业用水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既简单又使用。通过计算可知,吸收塔所要求的压头不是很高,所以采用普通的单级单吸式即可,本设计中选用的型号为IS125-100-200,其具体参数如下:转速n/(r/min)流量/m3/h扬程H/m效率轴功率/kW电机功率/kW必须汽蚀余量质量〔泵/底座〕/kg145010012.5764.487.52.5100/66远处泵和管路的设计及计算90度弯头三个,进水管伸进水里,总管长l=1802.8+1.0=1803.8m钢管绝对粗糙度:3.9.2吸收塔主要接收尺寸选择与计算〔1〕进气管(管的末端可制成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取气体流速u=15m/s=54000m/h〔2〕液体出口装置对于直径1.5以下的塔,管口末端可制成向下的喇叭形扩大口,防止淋下的液体进入管内,同时还要使气体分散均匀。〔3〕气体出口装置气体的出口装置,要求既能保证气体畅通又要尽量除去被夹带的液沫,在气体出口前加装除液沫挡板。当气体夹带较多雾滴时,需另装除沫器〔4〕液体管路直径取液体流速据根管材规*,选择热轧无缝钢管,取管径为:其内径为81。〔5〕液体进口装置液体进口管应直接通向喷淋装置,可选用直管。液体出口装置为了便于塔内液体排放,保证塔内有一定液封装置高度而设计,并能防止气体短路。〔6〕封头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吸收塔的吸收剂用量计算总表表-1工程符号数值与计量单位混合气体处理量1000进塔气相摩尔比0.0989出塔气相摩尔比0.00504进塔液相摩尔分率0出塔液相摩尔分率0.00253最小液气比55.649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32.15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1.293吸收剂用量气相质量流量液相质量流量2036.9201297.5kg/h36664.56kg/h塔设备计算总表表-2工程符号数值与计量单位塔径D0.09m填料层高度6.435填料塔上部空间高度1.2填料塔下部空间高度0.5塔附属高度1.7塔高Z’8.135传质单元高度1.25传质单元数3.96总压降838.99空塔气速0.437泛点率填料计算总表表-3工程符号数值与计量单位填料直径25泛点填料因子232填料临界外表*力0.033N/m主要符号说明表-4符号意义数值与计量单位吸收因子或填料常数0.0942填料的比外表积20930℃S101.3Kpa水中扩散系数30℃S101.3Kpa空气中扩散系数2.2重力加速度9.81气体摩尔流速气体膜吸收系数液膜吸收系数液相摩尔流速泛点气速0.77气体流速0.437液相体积流量气相体积流量1003.48液体质量流量气体质量流量液体密度995.7/混合气体密度1.293/混合气的粘度水的粘度空隙率90%填料材质的临界外表*力水的外表*力填料的润湿比外表积208.96气体动能因子最小喷淋密度最小润湿速率液体喷淋密度气体的质量通量液体的质量通量4.总结刚开场看到这个设计题目时,教师给我们讲了一下设计中的一些过程,但自己脑袋里几乎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下手。向周围的同学询问她们的见解,大家的反响好似都一样——茫然!同学们在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做?我们先是反复阅读设计任务,然后查看课本,去办公室问教师,经过这些步骤后,头脑里渐渐有了设计过程的一个轮廓,尽管不是太清楚,但已经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就是和同学就去图书馆查资料,去用电脑完成文字局部的输入。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选择数据时,因为没有经历,费了好多时间,计算完成后发现不合理,这时就得回到原点,再从新选择,再计算。说实话,出现这种情况很气人,懊悔选择了原来不适宜的数据,有一种"走错一步,全盘皆输〞的感觉。这时候就用一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来鼓励自己!当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感觉时,用这句话也很管用。它几乎成了鼓励我们继续走下去灭火剂。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再烦躁,而是静下心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是体会最深的一个,因为就在我计算问题完成后,接近大功告成时,我的U盘丢了!这事要是在放在以前,我肯定会抱怨,会烦躁不安,那是自己的多大心血啊!经历了则多后,我的心渐渐的平静下来,连同学都疑心我为什么能则淡定。当我找完它所有可能纯在的地方后,就决定再重新做一份,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补救方法。在短短的两周里,我真实的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困难,也学到了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的不易。在初步设计的时候,由于二氧化硫在30度的时候的溶解度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而在计算相关参数的时候用亨利定律只能计算溶解度曲线是直线的情形,所以不能用亨利定律来计算相关参数。我们不得不通过查找文献来寻找30度时候二氧化硫的溶解度时及在各个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