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说教材《古代诗歌五首》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发审美想像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针对中考考点:背诵默写古诗词,学以致用。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首诗歌。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重点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理。三、说教法1.学情分析的基础。

七下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上有了一定2.教学方法移情法:用多媒体音乐、画面等营造浓厚的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诵读法: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唐诗音韵的和谐和凝练的语言。可以加深了解,加强记忆。设疑讨论法发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学习中的问题决教学中的重点点。比较阅读法:对比这一组唐诗,比较体裁的变化,格律的不同。比较课内外不同诗文,感受不同意向营造的不同意境。四、说学法1.课前自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2.诵读感知法学生先听范读,后反复诵读)。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4.比较阅读(过比较阅读分辨不同体裁,或者通过不同的意象表现不同的意境展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诗文鉴赏能力)。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学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歌就像是一朵艺苑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组古诗,他们的共同主题就是“登高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描写登高的古诗。学生活动:回忆以“登高”为主题的古诗,摘记老师给出的例子。课件展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设计意图】本课共有五首古诗,其中《望岳峰台歌》都与登高有关此三首诗歌编为一组以形成对比阅读强学生对诗歌的整体认识。课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快速进入学习情境。过程:一、了解课标古诗考点,熟悉古诗学习要领;二、1整体把握《望岳》所写景物和特点;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读诗就要理解诗中表现的景物特点首诗写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写泰山高大雄伟。2诵读节奏指导;•••••••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五律、五绝等字少于五字的诗句节奏分为两部分为佳。3诗句意思预习展示4知诗人,解题意;(1人杜甫了解多少?杜甫美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有著名吏三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也被后人称为“诗圣(2依次望见了哪些景象或景物?

而,

泰山脚下;由远而近;依次望见了“青未了;割昏晓;云、鸟5赏析诗中名句;(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了。示例:炼字写出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出山势的绵延无尽。修辞: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写远视觉角度)所见,总括泰山全貌。作用: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突出了其雄伟壮阔的气势。表现手法:运用烘托的手法,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2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尝试:炼字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3哲理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情感人不怕困难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能俯视一切的哲理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攀高峰。6联背景,悟诗情;背景介绍:首诗歌写于736,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后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游吴越齐赵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杜甫24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主旨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泰山巍峨的气势和奇秀丽的景色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雄心和气概卓然独立、积极向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7课堂检测;(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望岳》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中不仅写出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三、1峰》节奏朗读知道;•••••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七言诗句划分节奏,可两部分,也可三部分,根据内容来定(名称不可分开首诗划分一样。2知诗人解题意;(1全诗为这首诗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用诗中原句回答;观到了什么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听说。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2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赏诗句明诗意;(1)在现代一个很流行的词,你知道出处吗?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出处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释义: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2)在这首诗中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4联背景悟诗情;写诗背景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极推行新法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富国强兵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于1050年,当时他30,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

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力“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白天子与太阳同辉着帝王的人曾把浮云

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1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中懂得了什么?••楼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这正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鹊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小”王安石和杜甫那豪迈的气势在这两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力提高自己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教师语言下来让我们乘坐时光机穿越回唐朝早期陈子昂一起上那幽州台,感受那时陈子昂的心。《登幽州台歌》四、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课件展示:初读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完后同桌互读,互相正音。学生活动:学生赛读、齐读。教师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怆然//涕下深入理解课件展示: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课件展示:助读材料1.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元前279年共执政33年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即“幽州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2.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

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不允后子昂又向武进言听,反把他降为军曹。学生活动桌之间先结合注解理解诗歌含义后结合助读资料会作者情感。教师明确下士的明君下士的明君。“前不见自己的生命短暂己不见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业未成老一生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不然,它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设计意图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作品,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过助读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出示助读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课件展示:解诗题,知作者。陆游(1125—1210),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处于国家动乱苦难的关头文能武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学生活动:学生了解作者,自由朗读诗歌,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分析研讨教师语言: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这次游历中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给每一联起一个名字,并且描绘诗中的画面。课件展示这次游历中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给每一联起一个名字,并且描绘诗中的画面。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先完成自己负责的一联,然后集体讨论、评价、修改。教师预设:首联:农家待客图;颔联:山水田园图;颈联:喜迎春社图;尾联:月夜访友图。明晰诗意

教师在追问中明确以下问题:1.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尤其可看出农家饭食“丰盛”?表现了什么?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可看出饭食的丰盛,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2.第三、四句写什么?这“又一村”指什么?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叠叠的山岭曲曲的流水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给人以坚持不懈意不绝的启示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3.第五、六句写了什么画面?明确: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弄箫载舞异常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4.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么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背诵诗歌,迁移拓展课件展示: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2结合生活事例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的。【设计意图村》内容丰富,画面感强,通过设计“描绘风俗画”的主活动,引领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心悦的心情。教师过渡语言刚欣赏了一幅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用文字展现民俗风情画我们再来感受龚自珍的爱国情怀。学习《己亥杂诗》1.诗人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2.背景介绍。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年,正是鸦片战争

的前一年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感知诗意教师语言面请学生自由读诗看通过自读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之后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课件展示: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指名读,评读,练读,汇报交流。教师明确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体会感情教师语言:下面让我们小组合作,讨论几个问题。课件展示:1.诗人是怎样写愁绪的?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赏析这两句诗。教师明确:1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下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