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小儿抽动症_第1页
中医医案-小儿抽动症_第2页
中医医案-小儿抽动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小儿抽动症验案病案:王某,男,11岁,2014年6月15日。主诉:眨眼,皱眉,耸肩,伴咳声周。病史:患儿平素少言,食欲欠佳,多梦,大便溏薄,小便尚可,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眨眼,皱眉,耸肩伴咳声。曾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小儿抽动症,未予治疗,而来我院就诊。初诊:患儿眨眼,皱眉,耸肩伴有咳声,舌淡,苔白,脉细。检查脑电地形图示:棘慢复合波。西医诊断:小儿抽动症中医诊断:筋惕辨证审机:脾胃不足,肝木化火取穴手法: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瞳子髎、天枢、脾俞、肩井、足三里、太冲、太溪。患者取坐位,逸.30mi^<40mm与0.25mnK25mm毫针,经75%酉精局部消毒。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针与头皮成5-30度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刺入1寸,快速捻转得气,转速达00转/min瞳子髎穴快速进针得气,不做手法。天枢穴,行盘法得气效果佳。盘法一一将针身按倒,用拇、食、中三指爪甲扣住针尾,用腕力将针向左或右盘旋。脾俞穴取搓法得气。搓针法一一“如搓线之状”连续旋转360。的转针,勿使肌肉缠身,最终达插之不入,提之不出,气满自摇之境。足三里穴,斜刺2寸,进针得气,闭其下气(即压手按闭足三里下端),使针尖向上,使针感向病所(胃脘部)传导,传至膝关节时滞塞,用白虎摇头法一一“似手摇铃,进圆退方,兼之左右,摇而震之”使针感通关过节,气至病所。肩井穴、太冲穴、太溪穴,取行捻转法得气,如鱼吞钩饵之感。以上诸穴均留针40min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休息2天。第二个疗程:2014年7月1日。患儿眨眼次数减少,皱眉,耸肩减轻,咳声时作,食欲有所提升,便质成形。取穴、手法:同上,治疗一个疗程。第三个疗程:2014年7月18日。患儿眨眼次数明显减少,少有咳声,注意力仍不集中。取穴: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瞳子髎、脾俞、足三里、太冲。手法:同上,治疗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患儿眨眼基本消失,皱眉、耸肩症状明显好转,咳声消失。食纳可,睡眠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脑电地形图:正常。嘱患儿家属为患儿营造轻松的氛围,减轻患儿学习和生活压力。家长应多与患儿进行户外运动,加强体质锻炼。患儿饮食宜清淡,勿滋腻。按语中医古籍未曾出现过抽动症这一病名,但有大量相关症状的描述。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疯渐生,其瘛疯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摇不已……”故中医此证多归于“慢惊风”瘛疯”“筋惕”“痉风”等范畴,多责于肝脏。小儿又常有先天与后天不足,故又易责之于脾肾。本例患者平素少气懒言,食欲欠佳,大便澹薄,舌淡,苔白,脉细,是脾虚之象,患儿眨眼,耸肩乃肝风内动之征。故针刺脾俞以健脾益气,泻太冲,以平肝疏筋,补太溪以滋水涵木。针刺足三里,使气随针尖方向将其送至脾胃,以补益脾气,旋运中州之效,从而使清浊之气升降相宜。百会透曲鬓可镇惊开窍,前神聪透悬厘定惊醒神。上方诸穴共奏平肝健脾,调畅经络,疏通血脉之功。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中医医案精选》P327-328尚艳杰医案。尚艳杰,1965年生,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国家重点专科、学科)主任,神经电生理实验室主任,国内著名脑病及针灸专家,省名中医,省政府特贴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省卫生厅重点学科中西结合康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