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方案TOC\o"1-2"\h\u16872第一章智能化建筑设计概述 2195521.1智能化建筑的定义与发展 2274071.1.1智能化建筑的定义 2248741.1.2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289801.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2247241.2.1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原则 237221.2.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目标 3165671.3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3265421.3.1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 395351.3.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趋势 321595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 4210052.1参数化设计 4124372.2仿真分析 4256212.3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46775第三章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525863.1智能化施工设备与管理 5129383.23D打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610603.3建筑技术 623496第四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7102264.1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7248034.1.1概述 7229654.1.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优势 7206084.1.3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具体应用 791674.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7124194.2.1概述 7116354.2.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优势 7267964.2.3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 839254.3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818014.3.1概述 8160794.3.2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优势 8217724.3.3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具体应用 819227第五章智能化建筑能耗管理 9108245.1能耗监测与评估 9178265.2节能技术措施 946425.3智能控制系统 913672第六章智能化建筑安全监控 10174006.1建筑结构安全监测 10141006.1.1概述 10106336.1.2技术方案 10138826.2环境监测 10198826.2.1概述 10209266.2.2技术方案 1075606.3火灾监测与预警 11195976.3.1概述 11309786.3.2技术方案 1113579第七章智能化建筑环境适应性 11130317.1适应性设计原则 112177.2生态环保技术 12266567.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2020第八章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 1333298.1智能家居系统 13247978.2智能安防系统 13190398.3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1329324第九章智能化建筑政策与标准 14205079.1政策法规概述 14267799.2设计与施工标准 14126109.3智能化建筑评价与认证 1528616第十章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586010.1技术发展趋势 153190810.2市场前景分析 161271510.3社会影响与挑战 16第一章智能化建筑设计概述1.1智能化建筑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化建筑的定义智能化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建筑设备、系统及环境的智能化管理与优化,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1.1.2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研究、示范应用到大规模推广的过程,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1.2.1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原则(1)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实现人与建筑的和谐共生。(2)绿色环保: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环保,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3)系统集成:将各种智能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建筑设备、系统及环境的协同工作。(4)创新驱动: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1.2.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目标(1)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通过智能化设计,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行。(2)提升建筑的安全性:通过智能化设计,提高建筑的安全防护能力。(3)优化建筑的环境质量:通过智能化设计,改善建筑内部环境,提高居住舒适性。(4)降低建筑运营成本:通过智能化设计,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降耗。1.3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与趋势1.3.1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现状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理念不够成熟,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设计方法。(2)技术体系不完善,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3)市场应用推广不足,智能化建筑普及率较低。(4)标准规范不健全,制约了智能化建筑的发展。1.3.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趋势(1)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2)绿色发展:智能化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系统集成:智能化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实现各种智能化系统的高效协同。(4)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2.1参数化设计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参数化设计是指通过参数化建模方法,将建筑元素及其属性进行参数化表示,实现对建筑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灵活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参数化设计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1)构建参数化模型:通过对建筑元素进行抽象和参数化表示,构建具有高度可调整性的参数化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基于各种参数,如尺寸、位置、形状等,实现建筑形态的多样化。(2)优化设计流程:参数化设计可以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相结合,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协同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参数化模型可以实时调整建筑元素,提高设计效率。(3)智能化分析:参数化设计可以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对建筑功能、结构安全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分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为建筑设计提供有力支持。2.2仿真分析仿真分析是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设计阶段对建筑功能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以下是仿真分析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1)建筑物理仿真:通过对建筑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模拟,评估建筑物的能耗、舒适度等功能指标,为建筑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2)结构仿真:通过模拟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仿真可以应用于各类建筑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如框架、剪力墙、筒体等。(3)绿色建筑评价:仿真分析可以结合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建筑物的环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依据。2.3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加直观、沉浸式的建筑设计体验。以下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1)三维建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构建建筑模型,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内部空间和结构。(2)场景交互: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与建筑模型的实时交互,设计师可以调整建筑元素,观察建筑效果,提高设计质量。(3)虚拟施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帮助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提前发觉潜在问题,优化施工方案。(4)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师和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和功能,为建筑设计和评估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创新3.1智能化施工设备与管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施工设备与管理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化施工设备主要包括各类智能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施工机械等。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智能化施工设备与管理的技术创新。(1)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基础,通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各类参数,如温度、湿度、振动、应力等,为施工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智能传感器技术已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2)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实现对施工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等环节的自动化控制。(3)智能施工机械智能施工机械是智能化施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无人驾驶混凝土搅拌车、智能挖掘机等。这些设备具有自主导航、自动避障、远程监控等功能,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4)施工管理信息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施工管理过程,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搭建施工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3.23D打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近年来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关注。以下是3D打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1)建筑构件打印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打印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如混凝土、砖块、钢材等。这种打印方式具有节能、环保、减少人工成本等优点,有助于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2)建筑结构优化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受力情况,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实现力学功能和美学效果的统一。3D打印技术还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提高施工速度。(3)施工现场打印在施工现场,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打印出所需的建筑材料和构件,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同时施工现场打印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施工需求。3.3建筑技术建筑技术是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技术的应用。(1)施工施工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施工任务的,如焊接、混凝土浇筑等。这些具有高效、精确、安全等特点,可以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2)检测与维护检测与维护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检测、维修和保养。例如,利用无人机对建筑物进行巡检,及时发觉安全隐患;利用爬壁对建筑物外墙进行清洗、维护等。(3)智能化施工辅助系统智能化施工辅助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如利用进行现场监控,实现无人化施工;利用辅助施工人员完成复杂作业等。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有望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第四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4.1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4.1.1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施工及运维管理方法。在设计阶段,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共享与协同,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4.1.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优势(1)参数化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可以快速调整建筑设计元素,提高设计效率。(2)三维可视化: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的三维可视化,使设计师和业主更直观地了解建筑效果。(3)模型碰撞检测:在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建筑模型中的碰撞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冲突。(4)设计协同:BIM技术支持多人协同设计,提高设计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4.1.3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具体应用(1)方案设计:利用BIM软件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快速建筑模型。(2)结构设计:在BIM模型中,进行结构设计,实现结构、建筑、设备等专业的信息集成。(3)设备设计:在BIM模型中,进行设备设计,实现设备、建筑、结构等专业的信息集成。(4)模型优化:通过BIM技术,对设计模型进行优化,提高建筑功能。4.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4.2.1概述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4.2.2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优势(1)施工模拟:通过BIM技术,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方案。(2)施工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3)施工协同:BIM技术支持施工团队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4)施工安全:BIM技术可以提前发觉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降低风险。4.2.3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1)施工方案制定:利用BIM技术,制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流程。(2)施工进度控制:通过BIM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3)施工成本控制: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成本分析,实现成本控制。(4)施工质量控制: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保证施工质量。4.3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应用4.3.1概述在运维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业主实现建筑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4.3.2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优势(1)设施管理: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建筑设施的运行状态,实现设施管理。(2)节能监测:通过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3)维修保养:BIM技术可以提供建筑设施的维修保养信息,提高运维效率。(4)信息共享:BIM技术支持信息共享,方便业主、运维团队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4.3.3BIM技术在运维阶段的具体应用(1)设施运行监控:利用BIM技术,实时监控建筑设施的运行状态。(2)能耗分析:通过BIM技术,对建筑能耗进行分析,提出节能措施。(3)维修保养计划:利用BIM技术,制定建筑设施的维修保养计划。(4)信息查询与统计:通过BIM技术,方便业主查询建筑相关信息,实现统计分析。第五章智能化建筑能耗管理5.1能耗监测与评估智能化建筑能耗监测与评估是建筑行业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能耗监测体系,包括电力、热力、燃气、用水等各类能源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应传输至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能耗评估是对建筑能耗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便找出能耗高的原因,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评估指标包括建筑总体能耗、单位面积能耗、人均能耗等。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实时掌握建筑能耗情况,为能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5.2节能技术措施节能技术措施是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节能技术措施:(1)建筑围护结构优化:采用高功能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和密封材料,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减少冷暖空气渗透。(2)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3)高效设备应用: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降低建筑能耗。(4)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建筑设备的高效运行和能源优化配置。5.3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智能化建筑能耗管理的核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数据采集与传输:实时采集建筑各类能耗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进行处理。(2)能耗分析与优化:对能耗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找出能耗高的原因,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3)设备管理与控制:对建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4)能耗预警与故障处理:发觉能耗异常或设备故障,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5)用户交互与信息推送:为用户提供能耗查询、节能建议等服务,提高用户节能意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六章智能化建筑安全监控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监控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章主要探讨智能化建筑在安全监控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包括建筑结构安全监测、环境监测以及火灾监测与预警。6.1建筑结构安全监测6.1.1概述建筑结构安全监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响应、材料功能、使用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智能化建筑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与决策支持等环节。6.1.2技术方案(1)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对建筑物的应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情况,为预警与决策提供依据。(4)预警与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6.2环境监测6.2.1概述环境监测是指对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建筑物所在环境的良好状态。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与决策支持等环节。6.2.2技术方案(1)传感器技术:选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PM2.5、CO2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情况,为预警与决策提供依据。(4)预警与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建筑物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6.3火灾监测与预警6.3.1概述火灾监测与预警是指对建筑物内的火源、火势、烟雾等火灾相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觉火灾隐患,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智能化火灾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与决策支持等环节。6.3.2技术方案(1)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对建筑物内的烟雾、温度、火焰等火灾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2)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火灾隐患,为预警与决策提供依据。(4)预警与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为建筑物的火灾防控提供决策支持。第七章智能化建筑环境适应性7.1适应性设计原则智能化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原则是保证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下为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节能原则:建筑设计与施工应遵循节能原则,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环保原则:建筑设计与施工应注重环保,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4)舒适性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筑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7.2生态环保技术智能化建筑环境适应性设计中,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以下为几种常用的生态环保技术:(1)绿色屋顶: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植物,提高屋顶的隔热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增加城市绿化面积。(2)雨水收集与利用:建筑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后用于绿化、景观用水等,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3)太阳能技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绿色建材:选用绿色建材,如环保型涂料、无毒装饰材料等,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7.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衡量建筑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标准。以下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几个主要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建筑在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2)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光照、声环境等。(3)景观与绿化:评价建筑景观设计与绿化水平,包括绿化覆盖率、景观设计创意等。(4)环保材料与废弃物处理:评价建筑选用环保材料的情况,以及废弃物处理措施。(5)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评价建筑在设计、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经济效益。通过以上评价体系,可以全面评估建筑的环境适应性,为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第八章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下是对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和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详细阐述。8.1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指通过综合布线技术,将家庭内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家居设备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1)智能照明: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对家庭照明的远程控制,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色温切换等功能,提高居住舒适度。(2)智能家电:将家电设备与智能家居系统连接,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家庭生活的便捷性。(3)智能安防: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安全监控,如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提高家庭安全功能。(4)智能环境监测:实时监测家庭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调节,保证室内环境舒适。8.2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实现建筑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控,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2)门禁系统:通过刷卡、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内部人员的权限管理,提高安全功能。(3)入侵报警系统:通过红外、微波等技术,实时监测建筑内部和周边环境,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4)消防报警系统:通过烟雾、温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内部的火灾风险,发觉火情立即报警。8.3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内部设备的集成管理和控制。其主要功能如下:(1)设备监控:实时监测建筑内部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如电梯、空调、水泵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能源管理: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内部的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节约。(3)环境控制:通过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建筑内部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保证室内环境舒适。(4)信息发布:通过楼宇显示屏、触摸屏等设备,发布实时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方便居民了解外界动态。(5)紧急应对:当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时,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可自动启动应急预案,保证人员安全。通过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建筑行业将实现高效、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智能化建筑政策与标准9.1政策法规概述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些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化建筑的政策法规,如《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指导意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为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各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化建筑的政策法规,如北京市的《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规定》、上海市的《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等,以推动本地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3)行业规范与标准:建筑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化建筑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为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9.2设计与施工标准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标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以下为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的主要标准:(1)设计标准:智能化建筑设计应遵循《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保证设计合理、先进、可靠。设计内容应包括智能化系统架构、设备选型、网络架构、系统集成等方面。(2)施工标准:智能化建筑施工应遵循《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标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内容应包括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布线、调试、验收等环节。(3)安全标准: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工程安全。主要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9.3智能化建筑评价与认证为了推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品质,我国建立了智能化建筑评价与认证体系。以下为智能化建筑评价与认证的主要内容:(1)评价体系:智能化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等。评价指标包括智能化系统功能、节能环保、人性化设计、施工质量等方面。(2)认证流程:智能化建筑认证流程包括申报、审查、现场检查、整改、复评等环节。认证机构应对申报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