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Brunnstrom技术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1.gif)
![运动治疗Brunnstrom技术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2.gif)
![运动治疗Brunnstrom技术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3.gif)
![运动治疗Brunnstrom技术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4.gif)
![运动治疗Brunnstrom技术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dc2d78b81065713871350691f9e7272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
Brunnstrom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七章
Brunnstrom技术《运动治疗技术》1目录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二节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二、训练方法目录第一节理论基础2重点难点重点:
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技术;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概念;上肢、手、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难点:
Brunnstrom疗法如何与Bobath疗法配合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重点难点重点: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技术;联合反3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4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刻板的共同动作,然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将之与主观努力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半随意的共同动作,共同动作逐渐地被修正和抑制,分离为较单一的动作,最终出现随意的分离运动。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5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第Ⅰ阶段(弛缓期):急性期发作后,患肢处于软瘫状态,没有任何运动第Ⅱ阶段(痉挛阶段):随着恢复的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或其若干要素),痉挛出现
第Ⅲ阶段(共同运动阶段):痉挛进一步加重,出现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共同运动,并且共同运动达到高峰第Ⅳ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痉挛开始减弱第Ⅴ阶段(分离运动阶段):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痉挛继续减弱第Ⅵ阶段(正常阶段):痉挛消失,每个关节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第Ⅰ阶段(弛缓期):急性期发6阶段上肢手下肢Ⅰ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Ⅱ仅出现协(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屈伸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Ⅲ可随意发起协(共)同运动
可作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协同性屈曲
Ⅳ出现脱离协(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0肘90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坐位屈膝90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踝背屈
Ⅴ出现相对独立的分离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髋站立位,重心落在健腿上,在伸膝下作踝背屈Ⅵ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同时完成足的内外翻
阶段上肢手下肢Ⅰ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Ⅱ仅出现7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没有任何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原始反射→分离运动→随意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原始反射是偏瘫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常见的粗大运动模式,应根据患者恢复的不同阶段予以利用或抑制。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没有任何运动→8(一)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或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当患者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会出现相应的动作。1.联合反应的特点(1)联合反应的出现与健侧的运动强度有关:(2)联合反应与痉挛的程度有关:(3)联合反应引出的患侧运动模式是原始的共同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9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上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屈曲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患侧内收健侧紧握拳患侧抓握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外展患侧内收或外展非对称性联合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屈曲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下肢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上肢屈曲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103.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健侧下肢外展或内收时,患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的联合反应称为Raimiste反应。3.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健侧下肢外展或内11(二)共同运动共同运动:是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运动模式,当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关节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运动,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随之运动。(二)共同运动共同运动:是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一种不12共同运动模式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上肢肩胛骨回缩、上提伸展,前伸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前屈、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伸展前
臂旋后(有时旋前)旋前腕关节屈曲伸展手指屈曲屈曲共同运动模式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上肢肩胛骨回缩、上提伸展,前13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下肢骨
盆上提,后缩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屈、外翻跖屈、内翻足趾背屈跖屈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下肢骨盆上提,后缩髋关节屈曲、外展、14(三)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具备许多运动反射,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大部分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消失,当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三)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具备许多运动反射15原始反射的类型
同侧屈伸反射
交互性伸肌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TNR)
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腰反射
阳性支持反射原始反射的类型16(四)交互抑制
交互抑制:是指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时,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即当某一肢体的伸肌收缩时,同肢的屈肌则松弛,反之亦然。(四)交互抑制交互抑制:是指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17第二节
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二、训练方法(一)上肢(二)手(三)下肢(四)躯干第二节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18早期多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原始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度。为引出运动反应,多利用肢体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原始反射、交互抑制,为增强治疗作用,还要利用皮肤及本体刺激。早期多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原始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患者的19一、治疗技术(一)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1.利用联合反应2.利用共同运动一、治疗技术(一)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20(二)利用原始反射1.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3.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4.利用紧张性腰反射5.利用阳性支持反射6.利用同侧屈伸反射7.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三)利用交互抑制一、治疗技术(二)利用原始反射一、治疗技术21二、训练方法(一)上肢(二)手(三)下肢(四)躯干二、训练方法(一)上肢22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伸肘(5)利用挤腰动作进一步促进伸肘(6)半随意地伸肘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23(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在屈肘过程中治疗师施加阻力,由于健肢的过度用力,患侧上肢也可出现屈肘动作。
(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24(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伸直,治疗师抵抗健侧上肢伸展动作,通过联合反应引导患侧上肢伸展
(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伸直,25(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患者与治疗师相对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并握手做类似划船时推拉双桨的动作,向前推时前臂旋前,向回拉时前臂旋后。(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患者与治疗师相对而坐,相互交叉26(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伸肘坐位,治疗师站在其面前,用手将患者双上肢托于前平举位,让患者尽量内旋肩关节,嘱患者用力内收健侧上臂,治疗师在健侧上臂内侧向外施加阻力,患侧胸大肌可出现反应,患侧上臂亦内收。(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27(5)利用挤腰动作促进伸肘在肱三头肌有收缩之后,嘱患者伸肘,前臂尽量旋前,用两手腕背部挤压治疗师的腰。指示患者将肘伸直,用力夹住治疗师的腰。(5)利用挤腰动作促进伸肘286)半随意地伸肘在患者能完成挤腰动作后,嘱其肩关节前屈30°~45°,半随意地伸肘。6)半随意地伸肘在患者能完成挤腰动作后,嘱其肩关节前屈3029上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2)肩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旋后3)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上肢前平举4)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
(2)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2)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3)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
上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Ⅳ阶段的训练30(1)上肢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2)肩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旋后3)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上肢前平举4)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1)上肢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31(2)上肢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2)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3)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2)上肢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32
人民卫生出版社让患者屈肘时将肘紧压在身体一侧(抑制肩关节外展)由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完成患手摸嘴、摸对侧肩、摸前额、摸耳朵、摸健侧肘等。尽早地与有目的的运动相结合,如将摸嘴变成拿杯子喝水,将摸头变成用木梳梳头,将摸对侧肩变成从对侧肩上取物等。训练时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一旦诱发出正确的运动,要不断地重复,还应将这种运动感觉与有目的的运动结合,融入到功能活动训练中。人民卫生出版社让患者屈肘时将肘紧压在身体33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诱发抓握(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4)练习伸腕抓握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诱发抓握34(1)诱发抓握治疗师对屈肌的收缩给予适当地抵抗,此时患侧腕关节出现屈曲,同时手指屈肌群也会反射性地收缩。(1)诱发抓握35(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
方法一:治疗师用一手拇指使患者患侧拇指处于外展位,其余四指紧压患手的大鱼际,同时将前臂被动旋后,另一手固定肘关节,停留数秒,痉挛的手指可自动伸展。(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一:治疗师用一手拇指使患者36(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二: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另一手从患者肘关节伸肌群起始部开始,快速向患侧指尖部刷擦,当治疗师的手刷擦到患者手背时,稍向下压并加速,到患者手指处时,减轻向下的压力,迅速离开患者手指(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二: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37(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固定患者前臂近端,使上肢上举过头,嘱患者尽力伸展手指。(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固定患38(4)练习伸腕抓握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和腕支托在伸展位,叩击腕关节伸肌近端的同时嘱患者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即一边叩击一边嘱患者“抓握”、“停止抓握”,反复进行。(4)练习伸腕抓握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和腕支托在伸展位,39(二)手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拇指分离运动(2)横向抓握(二)手40(二)手3.Ⅵ阶段训练方法(1)握拳的手指可随意的伸展(2)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3)即使被拿物品与手掌接触,手指也能自如分开。(二)手41(三)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三)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42(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嘱患者健侧下肢做足跖屈,治疗师对跖屈的健足施加阻力,通过联合反应,即可引出患侧下肢屈肌共同运动。(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嘱43(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嘱患者健侧下肢做足背屈,治疗师对背屈的健足施加阻力,通过联合反应即可引出患侧下肢伸肌共同运动。(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嘱患者44(3)外展动作的引出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下肢用力外展,治疗师对其外展的健侧下肢施加阻力,通过Raimiste反应,患侧下肢也会出现外展动作。
(3)外展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下肢用力外展45(4)内收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被动或主动使患侧下肢处于外展位,健侧下肢也处于外展位,嘱患者对抗治疗师的阻力用力内收健侧下肢,通过Raimiste现象,患侧下肢也会出现内收动作。(4)内收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被动或主动使患侧下肢46(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1)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患者仰卧位,治疗师握住患者的患足使足趾被动屈曲,同时令踝关节背屈,通过此反射可引起足趾背屈、踝背屈、屈髋、屈膝、髋外展外旋。
(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1)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47(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2)下肢屈曲诱发足背屈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让患者屈髋、屈膝,治疗师在患侧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使髋关节屈肌与胫前肌收缩),随着肌力的增大,可使其进行等长收缩,同时嘱患者做足背屈运动。(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2)下肢屈曲诱发足背屈48(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①冰刺激②毛刷刺激③叩打刺激(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49(三)下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主要是纠正和抑制共同运动,促进患者出现分离运动,为行走做准备性训练。(1)髋、膝、踝同时屈曲,伴髋内收(2)髋、膝伸展,踝背屈(3)髋伸展、膝屈曲、踝背屈(4)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训练(5)踝关节主动跖屈训练(三)下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50(三)下肢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此训练是抑制下肢屈肌共同运动的训练。患者可分别在卧位、坐位、站立位进行,在此详述不同体位下的训练,余下内容仅以卧位为例。(三)下肢51(1)髋、膝、踝同时屈曲,伴髋内收1)卧位2)坐位3)站立位(1)髋、膝、踝同时屈曲,伴髋内收1)卧位52(2)髋、膝伸展,踝背屈(2)髋、膝伸展,踝背屈53(3)髋伸展,膝屈曲,踝背屈1)双腿搭桥训练2)单腿搭桥训练
3)俯卧位髋伸展、膝屈曲训练
(3)髋伸展,膝屈曲,踝背屈1)双腿搭桥训练54(4)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训练(4)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训练55(5)踝关节主动跖屈训练(5)踝关节主动跖屈训练56(三)下肢3.Ⅵ阶段训练方法此阶段要注重下肢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的训练,尽量让患者按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行走、上下楼梯、绕行障碍物等。(三)下肢57(四)躯干
Brunnstrom对躯干的训练是在早期开始进行的,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躯干的平衡能力及躯干肌肉活动。躯干肌的活动一般是先练屈肌,再练伸肌,最后是旋转肌。1.坐位躯干平衡训练2.躯干前屈及侧屈3.躯干旋转(四)躯干58小结一、基本概念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二、基本治疗技术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小结一、基本概念59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刻板的共同动作,然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将之与主观努力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半随意的共同动作,共同动作逐渐地被修正和抑制,分离为较单一的动作,最终出现随意的分离运动。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60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上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屈曲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患侧内收健侧紧握拳患侧抓握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外展患侧内收或外展非对称性联合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屈曲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下肢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上肢屈曲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61第二节
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二、训练方法(一)上肢(二)手(三)下肢(四)躯干第二节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62(1)诱发抓握治疗师对屈肌的收缩给予适当地抵抗,此时患侧腕关节出现屈曲,同时手指屈肌群也会反射性地收缩。(1)诱发抓握63(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①冰刺激②毛刷刺激③叩打刺激(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64(4)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训练(4)髋屈曲,膝伸展,踝背屈训练65(三)下肢3.Ⅵ阶段训练方法此阶段要注重下肢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的训练,尽量让患者按正常的运动模式完成行走、上下楼梯、绕行障碍物等。(三)下肢66小结一、基本概念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二、基本治疗技术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小结一、基本概念67第十七章
Brunnstrom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七章
Brunnstrom技术《运动治疗技术》68目录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二节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二、训练方法目录第一节理论基础69重点难点重点:
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技术;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概念;上肢、手、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难点:
Brunnstrom疗法如何与Bobath疗法配合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重点难点重点: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技术;联合反70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一节理论基础一、治疗原则71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刻板的共同动作,然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将之与主观努力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半随意的共同动作,共同动作逐渐地被修正和抑制,分离为较单一的动作,最终出现随意的分离运动。一、治疗原则在偏瘫的恢复早期,应用联合反应、紧张性颈72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第Ⅰ阶段(弛缓期):急性期发作后,患肢处于软瘫状态,没有任何运动第Ⅱ阶段(痉挛阶段):随着恢复的开始,患肢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或其若干要素),痉挛出现
第Ⅲ阶段(共同运动阶段):痉挛进一步加重,出现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共同运动,并且共同运动达到高峰第Ⅳ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痉挛开始减弱第Ⅴ阶段(分离运动阶段):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痉挛继续减弱第Ⅵ阶段(正常阶段):痉挛消失,每个关节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第Ⅰ阶段(弛缓期):急性期发73阶段上肢手下肢Ⅰ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无任何运动
Ⅱ仅出现协(共)同运动模式
仅有极细屈伸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Ⅲ可随意发起协(共)同运动
可作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和站位上,有髋、膝、踝协同性屈曲
Ⅳ出现脱离协(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0肘90下前臂旋前旋后肘伸直肩可屈90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活动
坐位屈膝90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踝背屈
Ⅴ出现相对独立的分离运动活动:肘伸直肩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和旋后;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髋站立位,重心落在健腿上,在伸膝下作踝背屈Ⅵ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能同时完成足的内外翻
阶段上肢手下肢Ⅰ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Ⅱ仅出现74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没有任何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原始反射→分离运动→随意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原始反射是偏瘫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常见的粗大运动模式,应根据患者恢复的不同阶段予以利用或抑制。三、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没有任何运动→75(一)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或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当患者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会出现相应的动作。1.联合反应的特点(1)联合反应的出现与健侧的运动强度有关:(2)联合反应与痉挛的程度有关:(3)联合反应引出的患侧运动模式是原始的共同运动模式。(一)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76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上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屈曲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患侧内收健侧紧握拳患侧抓握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内收、外展患侧内收或外展非对称性联合反应下肢健侧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伸展健侧抗阻或用力伸展患侧屈曲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下肢抗阻或用力屈曲患侧上肢屈曲2.联合反应的类型类型部位诱发方法患侧肢体反应对称性联合反应773.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健侧下肢外展或内收时,患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的联合反应称为Raimiste反应。3.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健侧下肢外展或内78(二)共同运动共同运动:是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运动模式,当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关节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运动,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随之运动。(二)共同运动共同运动:是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一种不79共同运动模式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上肢肩胛骨回缩、上提伸展,前伸肩关节后伸、外展、外旋前屈、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伸展前
臂旋后(有时旋前)旋前腕关节屈曲伸展手指屈曲屈曲共同运动模式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上肢肩胛骨回缩、上提伸展,前80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下肢骨
盆上提,后缩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屈、外翻跖屈、内翻足趾背屈跖屈部位屈曲模式伸展模式下肢骨盆上提,后缩髋关节屈曲、外展、81(三)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具备许多运动反射,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大部分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消失,当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三)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具备许多运动反射82原始反射的类型
同侧屈伸反射
交互性伸肌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TNR)
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腰反射
阳性支持反射原始反射的类型83(四)交互抑制
交互抑制:是指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时,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即当某一肢体的伸肌收缩时,同肢的屈肌则松弛,反之亦然。(四)交互抑制交互抑制:是指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84第二节
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二、训练方法(一)上肢(二)手(三)下肢(四)躯干第二节基本技术一、治疗技术85早期多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原始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患者的运动反应;之后再从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度。为引出运动反应,多利用肢体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原始反射、交互抑制,为增强治疗作用,还要利用皮肤及本体刺激。早期多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原始反射、皮肤及本体刺激引出患者的86一、治疗技术(一)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1.利用联合反应2.利用共同运动一、治疗技术(一)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87(二)利用原始反射1.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3.利用紧张性迷路反射4.利用紧张性腰反射5.利用阳性支持反射6.利用同侧屈伸反射7.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三)利用交互抑制一、治疗技术(二)利用原始反射一、治疗技术88二、训练方法(一)上肢(二)手(三)下肢(四)躯干二、训练方法(一)上肢89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伸肘(5)利用挤腰动作进一步促进伸肘(6)半随意地伸肘上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90(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在屈肘过程中治疗师施加阻力,由于健肢的过度用力,患侧上肢也可出现屈肘动作。
(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91(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伸直,治疗师抵抗健侧上肢伸展动作,通过联合反应引导患侧上肢伸展
(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伸直,92(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患者与治疗师相对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并握手做类似划船时推拉双桨的动作,向前推时前臂旋前,向回拉时前臂旋后。(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患者与治疗师相对而坐,相互交叉93(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伸肘坐位,治疗师站在其面前,用手将患者双上肢托于前平举位,让患者尽量内旋肩关节,嘱患者用力内收健侧上臂,治疗师在健侧上臂内侧向外施加阻力,患侧胸大肌可出现反应,患侧上臂亦内收。(4)利用类似Raimiste反应引起患侧胸大肌联合反应促进94(5)利用挤腰动作促进伸肘在肱三头肌有收缩之后,嘱患者伸肘,前臂尽量旋前,用两手腕背部挤压治疗师的腰。指示患者将肘伸直,用力夹住治疗师的腰。(5)利用挤腰动作促进伸肘956)半随意地伸肘在患者能完成挤腰动作后,嘱其肩关节前屈30°~45°,半随意地伸肘。6)半随意地伸肘在患者能完成挤腰动作后,嘱其肩关节前屈3096上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2)肩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旋后3)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上肢前平举4)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
(2)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2)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3)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
上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Ⅳ阶段的训练97(1)上肢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2)肩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旋后3)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伸展,上肢前平举4)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1)上肢Ⅳ阶段的训练1)手背接触至后腰部98(2)上肢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2)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旋后。3)肘关节伸展,前臂中立位,上肢上举过头。(2)上肢Ⅴ阶段的训练1)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99
人民卫生出版社让患者屈肘时将肘紧压在身体一侧(抑制肩关节外展)由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完成患手摸嘴、摸对侧肩、摸前额、摸耳朵、摸健侧肘等。尽早地与有目的的运动相结合,如将摸嘴变成拿杯子喝水,将摸头变成用木梳梳头,将摸对侧肩变成从对侧肩上取物等。训练时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一旦诱发出正确的运动,要不断地重复,还应将这种运动感觉与有目的的运动结合,融入到功能活动训练中。人民卫生出版社让患者屈肘时将肘紧压在身体100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诱发抓握(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4)练习伸腕抓握手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诱发抓握101(1)诱发抓握治疗师对屈肌的收缩给予适当地抵抗,此时患侧腕关节出现屈曲,同时手指屈肌群也会反射性地收缩。(1)诱发抓握102(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
方法一:治疗师用一手拇指使患者患侧拇指处于外展位,其余四指紧压患手的大鱼际,同时将前臂被动旋后,另一手固定肘关节,停留数秒,痉挛的手指可自动伸展。(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一:治疗师用一手拇指使患者103(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二: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另一手从患者肘关节伸肌群起始部开始,快速向患侧指尖部刷擦,当治疗师的手刷擦到患者手背时,稍向下压并加速,到患者手指处时,减轻向下的压力,迅速离开患者手指(2)诱发手指联合伸展方法二: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上肢104(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固定患者前臂近端,使上肢上举过头,嘱患者尽力伸展手指。(3)手指的半随意性伸展治疗师站在患者的身后,固定患105(4)练习伸腕抓握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和腕支托在伸展位,叩击腕关节伸肌近端的同时嘱患者进行手指抓握训练,即一边叩击一边嘱患者“抓握”、“停止抓握”,反复进行。(4)练习伸腕抓握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和腕支托在伸展位,106(二)手2.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1)拇指分离运动(2)横向抓握(二)手107(二)手3.Ⅵ阶段训练方法(1)握拳的手指可随意的伸展(2)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对指(3)即使被拿物品与手掌接触,手指也能自如分开。(二)手108(三)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三)下肢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109(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嘱患者健侧下肢做足跖屈,治疗师对跖屈的健足施加阻力,通过联合反应,即可引出患侧下肢屈肌共同运动。(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嘱110(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嘱患者健侧下肢做足背屈,治疗师对背屈的健足施加阻力,通过联合反应即可引出患侧下肢伸肌共同运动。(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嘱患者111(3)外展动作的引出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下肢用力外展,治疗师对其外展的健侧下肢施加阻力,通过Raimiste反应,患侧下肢也会出现外展动作。
(3)外展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下肢用力外展112(4)内收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被动或主动使患侧下肢处于外展位,健侧下肢也处于外展位,嘱患者对抗治疗师的阻力用力内收健侧下肢,通过Raimiste现象,患侧下肢也会出现内收动作。(4)内收动作的引出患者仰卧位,被动或主动使患侧下肢113(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1)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患者仰卧位,治疗师握住患者的患足使足趾被动屈曲,同时令踝关节背屈,通过此反射可引起足趾背屈、踝背屈、屈髋、屈膝、髋外展外旋。
(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1)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114(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2)下肢屈曲诱发足背屈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让患者屈髋、屈膝,治疗师在患侧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使髋关节屈肌与胫前肌收缩),随着肌力的增大,可使其进行等长收缩,同时嘱患者做足背屈运动。(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2)下肢屈曲诱发足背屈115(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①冰刺激②毛刷刺激③叩打刺激(5)足背屈动作的引出3)刺激足背诱发足背屈116(三)下肢Ⅳ-Ⅴ阶段的训练方法主要是纠正和抑制共同运动,促进患者出现分离运动,为行走做准备性训练。(1)髋、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气辐射学》课件
- 《CLL诊断治疗》课件
- 《产品品质提升》课件
- 2025年随州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气候变化应对指南模板
- 培训项目经验分享模板
- 母亲节内容创新策略模板
- 营销部季度报告模板
- 咨询业绩总结模板
- 小学转学申请书模板
- 部编四下语文《口语交际:转述》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 仓库每日巡查制度
- 学校教育数字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2024中国AI应用开发者生态调研报告-易观分析
- 2024鲁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企事业单位公建项目物业管理全套方案
- 《电线电缆介绍》课件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 汽车驱动桥桥壳的优化设计
- 《美容心理学》课件-容貌的社会心理价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