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研究方法”_练习1_概念化可能影响第三者效果的因素:1消息来源、内容媒体的可信度:信源可信度与第三者效果的强度负相关,可信度高的媒体的报道产生的第三者效果更小。信息的社会赞许性(socialdesirability):社会赞许性低的信息产生的第三者效果更明显;社会赞许性高的信息产生的第三者效果不明显,更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第三者效果,即被试认为有益信息对自己的影响更大。信息的呈现方式:被试认为诉诸感情的媒介内容(如广告)对自己的影响比对别人的大。2受众个人特质个人对资讯主题的涉入感②:对主题有强烈预存立场的受众,容易认为即使中立的报道也有偏见,从而产生负面态度,而产生第三者效果。年龄:年龄大者第三者效果显著,解释为自认为经验多,知道如何评价媒介内容,有较强的免疫力。教育程度:教育程度高者第三者效果显著,解释为教育程度高的人将自己视为专家,认为自己的抵抗力强。第三者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从“社会距离”的角度探究“第三者”的所指;检验提问顺序是否对研究结果有所影响第一者效果涉入感(involvement)被用来说明个人对事件的关注程度。比如,很多广告研究中都有使用“涉入感”一词,它难以直接看到,包括注意力、兴趣和兴奋等概念。研究者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它的可能或者设想的表征。在有些场景中,“涉入感”和产品联系在一起,在另外一些场景中,它可能指信息或是媒介的涉入感。所以,它的确切含义取决于研究场景。③之后有研究者又提出了“第二者效果”这一概念,指的是被试认为自己和他人受媒介信息的影响相同或相似的这样一种认知状况。Paul等对第三者效果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第三者效果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现象Perloff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得出的结论是:“即便采用了不同的提问顺序、提问形式和措辞,第三者效果仍是一种可靠而持久的现象。与此同时,该效果也比我们原先所想的要更受具体情景的限制。”第三者效果含义究竟为何?当人们判断媒介对别人的影响更大时,这说明了怎样的心理过程?第三者效果是方法上的人造物(methodologicalartifact)吗?就其强度而言,第三者效果是不是比我们先前所想的要更受限制,和民意及政治心理学的关联并非那么让人着迷?研究者从心理学领域汲取的理论养分也越来越多,精细加工模型(elaborationlikelihoodmodel)、自利归因偏差(self-servingbias)、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unrealisticoptimism)、自我强化偏差(self-enhancementbias)等被用来解释第三者效果产生的机理。“第三者效果”的学术贡献凸显于提供了研究认知效果的新视角,即引入了对“他人”的认知,但其研究的具体问题更多是借鉴其他领域的既有成果,自身缺乏创新。此外,第三者效果重点关注劝服信息的负面效果,这使得其研究范围更多局限于“广告”、“色情”、“暴力”和“政治传播”等领域。究戴维森把第三者效果和劝服性信息“捆绑”在一起,难道说只有劝服性信息才能产生第三者效果?研究者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研究者把视野延伸至更广阔的媒介信息,如“千年虫”问题、“减肥信息”、“重金属音乐”;有研究者主张拓展第三者效果的框架,从“第一者效果”、“第二者效果”和“第三者效果”三个层面展开研究;②有研究者尝试进行理论整合,跳出第三者效果的局限,探索更具归纳性和普适性的理论或模型;③有研究者对既有的测量被试认知的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过于概括和笼统;有研究者提出,在个人经历和人际传播中,第三者效果是否也会存在?④不过,这样的尝试更多是个体所为,要形成有冲击力的“合力”还有待时日。此阶段第三者效果研究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努力克服研究中的个体主义取向。西方主流社会心理学从一开始就是个体主义的,其研究焦点是放在个体身上,以为通过个体的行为研究就可以了解群体的行为和社会的行为。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了这一视角的局限性,他们更多地从跨文化、种族等角度研究第三者效果:祝建华认为,美国受众及效果理论具有两个基本倾向:注重个体作用而忽视社会宏观影响、强调局部细节而忘却大体。这些特点,对于研究大陆的受众研究有“隔靴搔痒”之效,并不具有特别的价值。对于知识沟(knowledgegap)、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effects)等理论而言,实证研究或许能验证这些现象在大陆的存在,但却又无助于我们对大陆受众行为和媒介效果之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从大陆社会的大局与媒介环境的整体着眼、动手。⑥“第三者效果”研究是媒介效果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戴维森之后的学者对第三者效果进行了多方研究,但研究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一)研究假定的媒介效果过分广阔和抽象戴维森考察了人们对媒介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程度的认知,却未说明“影响”所指为何,之后的很多研究者也同样未阐明“影响”的具体内涵。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研究者对媒介效果的界定较为概括,被试则可能从具体层面来理解它。若两个被试皆认为某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较大,对自己的影响较小,我们何以断言他们所说的“影响”其内涵与外延就完全吻合呢?媒介效果的抽象性还体现在效果缺乏“方向性”,简单地说,就是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好”是“坏”。研究者似乎有这样的约定俗成:负面信息产生坏影响,正面信息产生好影响。难道暴力镜头就只可能增强受众的暴力倾向,却不能警醒人们使用暴力的危害?(二)研究者对“第三者”概念的假定相当宽泛且同质在探讨“第三者”所指何人时,研究者引入了“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这一概念,指出社会距离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被概念化:第一,从“就像我”到“根本不像我”的统一体;第二,对照组的大小和同质性。①研究者常常将“第三者”界定为“其他人”、“一般的美国人”、“其他美国学生”等较为宽泛的受众群体。研究者眼中的“第三者”更类似于一个“面”,被试眼中的“第三者”则更类似于一些“点”。倘若研究者对“第三者”的这一宽泛界定是合理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担心那些媒介信息的审查员,他们接触的不良内容比普通人多,受的负面影响是不是也更大呢?(三)把媒体对事物的描述等同于被描述的事物本身研究者常常把媒体对事物的描述等同于被描述的事物本身,很少去关注两者的区别。我们注意到,“有关香烟的广告”不仅包括“推销香烟的广告”,还包括“抵制香烟的广告”;“有关色情的报道”不仅包括色情图片、电影等内容,也包括对色情内容之不良影响的抨击,前后两个层面的媒介效果显然不同。由此可见,对事物的描述并不等于描述的事物本身,有的时候,“描述”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者不应只关注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媒体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四)行为假说研究相对薄弱第三者效果广受传播学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它可能产生行为层面的影响力,不然的话它至多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但是,除去“第三者效果”与“支持审查制度”外,有关行为假设的结果是比较混杂的,“没有联系”、“有部分联系”和“有很强的联系”这三种研究结论都存在。当前的理论表明,众多的观念可能会对很多行为产生影响,故而研究者不应拘泥于考察有限的几个观念与某一行为的关系。。在他看来,第三者效应研究对象包括:1、可能影响第三者效果的外生变量: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年龄(Age)、预存立场(Pre-existingattitude)、自我评估(Self-esteem)。2、引起第三者效应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因素:自我提升的过程(Self-enhancementprocesses)、感知到的知识(perceived-knowledge)、归因(Attributions)、媒介图景(MediaSchema)、投射(Projection)、圈内/外认知(In-group/Out-groupperceptions)。3、第三者效果的内容:自我-他人的差异(Self-otherdisparities)、第三者认知(Third-personperceptions)、第一者认知(First-personperceptions)。4、对第三者效应后果的研究上,集中在审查制度(Censorship)、沉默的螺旋(Spiralofsilence)、对民意的认知(Perceptionsofpublicopinion)、对劝服性媒介的推论(Persuasivepressinference)。在众多第三者效应的研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方面是心理学成果的引入,包括精细加工模型(e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城市产业经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电子线路辅助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册《4.2.2去括号》课件与作业
-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哲学研究方法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田间试验方法与技能田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中国性学会)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2021成都市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选练及答案8
- 【名师一号】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必修1-双基限时练4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北师版数学文(陕西用)课时作业:第二章-第六节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 【大学课件】节能建筑综述
-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 2023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总结
- 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的临床研究
- 铜排设计技术规范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复习要点总结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空气能施工方案
- 中小学校园人车分流方案模板
- 常见藻类图谱(史上最全版本)
-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硫酸装置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