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宋代旅桂赏石名家与桂林石文化蒋将
在文学艺术高度昌盛的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的痴迷和支持等原因,赏石文化亦达到了一个高峰(图1)。苏轼、米芾等提出的赏石鉴赏方法流传千古;文人雅士们不仅爱石、赏石、玩石,还将自己的人格心志寄托在石上,寓意于石,同时一些描述石头的石谱也层出不穷,如《渔阳公石谱》《宣和石谱》《武林石谱》,其中杜绾的《云林石谱》是最突出的代表,是我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的一部石谱,记载了116种名石,涉及产地范围广达82个。而素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山川独特,风景怡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独具一格的景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词最早即出现于宋代,为时任桂林地方官的文人官员王正功所颂;另杜绾在《云林石谱》中将今桂林全州县的“全州石〞列为较为靠前的第37位,称其石“扣之声清越,其色若灵璧青翠可喜〞,予以高度的称道。可知在赏石文化达到黄金时期的宋代,四处奇峰怪石幽岩的桂林其独特的山水洞石风貌受到了不少名流雅士的青睐和赞誉,其中不乏赏石名家,笔者现通过遍检有关文献史料,将宋代旅桂之赏石名家考之如下,以再现他们与桂林的石文化因缘。
一、米芾。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宫,吴人,祖籍太原,后徙湖北襄阳,晚居XX镇江,其天资高迈,特性萧散怪异,举止痴颠,遇石呼为兄,世称“米颠〞。米芾官场并不得意,然能诗文,书画自成一家,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绘画上开创出一种自然平淡、逸趣横生的大写意水墨山水画风格,人称“米氏云山〞,为北宋最为标新立异、引人瞩目的画家,是文人画的突出代表人物。米芾富珍藏,精鉴赏,可以说是宋代最著名的赏石家,著有《砚史》,并提出了影响中华赏石文化千年的“相石四法〞,奠定了其在中华赏石文化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米芾对奇石异砚极为痴迷,在安徽无为为官时,将濡须河边的一块怪石搬进自己的寓所,设供桌上供品,向怪石下拜,口呼为兄,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最终竟因此被人弹劾而罢官,这就是流傳千古的“米颠拜石〞的故事。米芾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桂林地区担任临桂尉,任满后寓居桂林西山资庆寺。熙宁七年(1074)5月30日,米芾与友人游览桂林伏波山还珠洞,并题名。南宋嘉定八年(1215),在桂任官的方信孺从米芾曾孙米秀实手中借来米芾自画像真迹,刻于还珠洞(图2)。米芾在桂期间虽不长,但他事务之余,饱游了桂林一带的青山绿水、奇峰异洞,云生石上,霭出岫中,桂林这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让米芾深深迷醉,他曾作《阳朔山图》,题跋曰:“余少收画图,见奇巧皆不录,以为不应如是。及长,官于桂,见阳朔山,始知有笔力不能道者。向所不录,翻恨不巧矣。夜坐怀所历,作于阳朔万云亭。〞桂林的奇山绿水、怪石嶙岩让米芾大开眼界,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米氏云山〞及对中华赏石文化有重要贡献的“相石四法〞,想是少不了这段旅桂阅历,应为桂林鬼斧神工的山川造化所激发而出的性灵吧。
二、张孝祥。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名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善书,工诗文,尤工词,风格豪迈宏伟,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家之一,上承苏东坡,下启辛弃疾,与张元干并称为南渡初期词坛双璧,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作品。张孝祥曾作《赋王唐卿庐山所得灵璧石》一诗,在石文化方面应有一定造诣。张孝祥为官十余年,出任过多地地方官,孝宗乾道元年(1165),张孝祥来到桂林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等职,在桂期间,他重民生有惠政,声绩卓著。同时,身为名士的张孝祥亦游览了不少桂林名胜,南溪山、伏波山、象鼻山、普陀山、屏风山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踪迹,其中在乾道二年(1166)6月游览屏风山时,赋诗一首:“高岩划天门,仄径通乳穴。隈堆青螺髺,嵽嵲白玉阙。外有虎豹蹲,中恐蛟蜃蛰。东荣俯雷电,西出挟日月。万壑生悲风,六月不知热。但觉骇心目,未易纪笔舌。平生山水趣,岭海最奇绝。洞府二十四,未厌屐齿折。晚乃得游此,余地皆仆妾。同来六七士,嗜好颇相蹑。举酒酹山神,慰汝久湮灭。〞惊叹桂林独特的峻峰高岩、怪石异洞,虽探“洞府二十四〞,但“未厌屐齿折〞,发出了“平生山水趣,岭海最奇绝〞的称赞,对桂林别具一格的叠嶂秀水幽洞险壑、千姿百态的奇石怪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张孝祥也于该年改任别处,对桂林饱含深情的张孝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四年后(1170),年仅三十八岁的张孝祥在芜湖因病而逝。
三、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平江府吴县(今XX苏州)人,南宋有名大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文名显著,在南宋诗坛更是占有重要地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石湖集》《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此外,范成大还是一位有名的赏石家,他对太湖石、灵璧石、英石等名石情有独钟,范成大曾得一灵璧古石,喜不自禁,因石酷似峨眉山大峨正峰,故取名“小峨眉〞,并认为好过苏东坡以庐山命名之奇石,作诗《小峨眉歌》夸赞之,自满之情溢于言表。另外,范成大还著有赏石专著《太湖石志》,集奇石赏玩、品评、珍藏、研究于一身。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3月,被任命为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范成大来到桂林,掌广西军政大权,在桂期间,范成大整理盐政,大力奖掖文化人,修建古迹,政绩斐然。公务之余,范成大还遍游桂山漓水,考察风土民俗、物产土宜等。淳熙二年(1175)正月,范成大转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在至四川任职途中,范成大根据在桂期间的所见所闻,撰写出了《桂海虞衡志》一书,记载了当时广西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气候地貌、山川洞岩等内容,为人们了解广西、了解桂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范成大对桂林的山川洞石有着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桂林山峰独绝之处在于奇、怪,可称为天下第一:“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瑶篸,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了桂林的一些岩洞,如有名的读书岩、伏波岩、叠彩岩、白龙洞、水月洞(图3即为刻于水月洞的摩崖石刻——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并序》)、栖霞洞等,这些佳岩或高广空明,或隘狭曲转,或流水贯洞中,或寒风自岩出,洞中的美景奇石绚丽多姿,伏波岩中的试剑石汹涌江波日夜冲刷,北潜洞的石果如枣似栗,令人垂涎三尺。栖霞洞里“钟乳垂下累累,凡乳床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道出了钟乳石的形成原因,很有科学价值,可看出范成大洵为名副其实的赏石大家,其记载为研究桂林地貌特征、山石洞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四、张栻。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改字钦夫,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名臣张浚之子,南宋有名的学者、教育家、理学大师,曾主讲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并与朱熹、吕祖谦在理学界有“东南三贤〞之称。张栻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学者,亦是一位爱石者赏石家,他曾在任袁州(今宜春)太守时将袁州名石——“卢石〞改名为“介石〞,并在此嶙峋巨石旁建造了“介石亭〞,烘云托月,可见对该奇石之爱好程度。南宋淳熙二年(1175)张栻来到桂林任静江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在任上,张栻精兵简政,让人民和气相处,弘扬文化教育,大力开展了一系列文教活动,重修静江府学及虞山之虞帝庙,并请好友朱熹撰写了《重修静江府学记》《有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等文。在虞山石壁上刻《虞帝庙碑》时,工匠偶然发现一石洞,其南北对穿,环境清幽,张栻命名为“韶音洞〞,并作《韶音洞記》镌刻于石壁上,文中记载了韶音洞(图4)的长宽,洞中琳琅满目、光怪陆离的瑰石奇岩,以丰富的想象力拟作龙蛇虎豹等,再现了桂林洞石的奇异。淳熙五年(1178),治桂卓有成就的张栻改任别处。两年后(1180),张栻病逝,桂地百姓闻知无不悲伤欲绝。
五、梁安世。梁安世(1136—1195),字次张,号远堂,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及第,同榜中进士的还有范成大、杨万里等,榜首状元为张孝祥。梁安世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著有《远堂集》。史料记载,淳熙六年(1179)梁安世被任命为广西转运判官,考梁安世在桂林存有的7件摩崖石刻,有落款时间的均为淳熙七年(1180)、淳熙八年(1181),可知这两年梁安世在桂为官。梁安世乃宋代有名的赏石家,他醉心桂林山水洞石,赞普陀山弹子岩“为桂林胜游之最〞,惊伏波山还珠洞试剑石“怪石虚悬象鼻〞。梁安世在桂林所写的诗词文章等最有价值,亦是对桂林石文化最有贡献的当属《乳床赋》,这是淳熙八年(1181)夏至梁安世与人同游普陀山留春岩,并经过一番探讨后而作的。文章开门见山说道:“吴中以水为乡,岭南以石为州。厥惟桂林,岩穹穴幽,玲珑嵯峨,磊落雕锼。〞描述了处于岭南的桂林洞穴山石的独特。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对洞内千奇百怪、玲珑剔透的钟乳石进行了描绘,将其形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似牛、有的像马、有的如猴、有的若鱼……呈现了梁安世超强的联想力、广博的学识、极深的赏石造诣。另外,文章还分析了钟乳石的形成原因过程等:“石有脉其何来?泉春夏而渗流,积久而凝,附赘垂疣。……抑尝以岁而计之,十万年而盈寸,度寻丈之积累,岁合逾于千万。〞八百多年前的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有很高文学价值、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对钟乳石的形成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有很高科学价值的科学作品,梁安世这位宋代赏石名家,也注定因此文而为桂林石文化写下夺目夺目的一章。
六、朱希颜。朱希颜(1132—1200),字子渊,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在靖州永平县为官,颇有政绩。朱希颜也曾为官桂林,且是两次出任,第一次为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至光宗绍熙元年(1190),任广西转运使,其次次为光宗绍熙四年(1193)至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静江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先后共五年时间。两次为官桂地,朱希颜都为民谋事,甚有政声。文能善诗、官能为民的朱希颜也是一位在赏石文化方面颇有造诣的赏石家。两次官桂的他游赏了龙隐洞、弹子岩、还珠洞、水月洞、韶音洞等桂林名胜,称赞还珠洞“洞中风景异尘寰〞,洞里“岩石虚明碧玉环〞,他对龙隐洞情有独钟,在两次为官桂林期间曾屡屡游览、题诗,认为“桂林岩洞龙隐其最也〞,赞其“翠壁峥嵘百仞雄〞。朱希颜曾偶得两块珍罕无比、浑然天成的高州石屏,赠予好友洪迈,洪迈为南宋名臣、学者、文学家,著有《容斋随笔》,也是一位著名的赏石家,他虽无书不读,学识渊博,一生痴迷于石,但一直耻于不知何为石屏,得之后爱不释手、欣喜若狂,写下了《高中石屏记》,对石屏赞不绝口,朱希颜得到此文后,亲自作跋并使人镌刻于桂林龙隐岩,时为庆元元年(1195),使这一段石坛佳话千古流芳。
另外,宋代到过桂林的赏石名家还有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等,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有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开创江西诗派,书法为“宋四家〞之一。同时,黄庭坚也是一位石痴,他出身于赏石世家,曾说“石吾甚爱之〞,写有《新妇石》《云凌石》《坚石诗》等咏石诗。黄庭坚曾于北宋绍圣年间被贬往戎州(今四川宜宾),途中在泸州暂居了数月,为知泸州之王献可所器重,两人交往颇多,王献可为抚慰失意的黄庭坚,赠予了一块自然山水画的精致奇石,黄庭坚大喜过望,赋诗《戏答王居士送文石》一首,表达了对好友的感谢之情,此诗一出,竟带动了泸州的赏石热,刮起了一阵赏石风,也使泸州奇石享誉远近,流芳千秋,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即将泸州奇石列为图首。崇宁二年(1103)11月,黄庭坚又被贬谪,这次是被贬至广西宜州,次月黄庭坚从鄂渚一路南下,于崇宁三年(1104)5月初进入桂林市境内,曾在市区古南门前的榕湖之畔泊舟,后张栻在系舟处建榕溪阁纪念之,今建有系舟亭(图5)。黄庭坚仅在桂林停留了数天便匆促离去,留下了一诗《到桂州》:“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嶒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在慨叹桂林山川之奇之美后怅然而去,若是让黄庭坚这位大文豪、赏石名家在桂林生活上一段时日,桂林那独特的奇山异石、怪岩瑰洞莫非不会因此而更放异彩更富传奇吗?
综上,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扩展遥感监测-深度研究
- 2025年智能机器人车间场地租赁及集成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噪声传播特性分析与模拟-深度研究
- 2025年度代收代付教育培训服务合同4篇
- 机器人贴片机集成控制-深度研究
- 智能电网优化设计-深度研究
- 智能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深度研究
- 专业林业资源开发与合作承包合同范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广告位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健身房租赁合同(含会员服务)4篇
- 2024-2025学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一)(含答案)
- 202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公证遗产继承分配协议书模板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深圳小学英语单词表(中英文)
- 护理质量反馈内容
- 抖音搜索用户分析报告
-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学设计
- 供货进度计划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