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_第1页
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_第2页
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_第3页
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_第4页
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做“不焦虑”的父母(二则)周云龙

好父母只做60分

假如也给父母评分,总分值为100,好的父母是多少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早已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60分妈妈,是足够好的妈妈。

“60分妈妈〞的旧话重提,是由于留美“学霸〞张一得的自杀身亡。网民们在震惊、惋惜之余,矛头直指“一得他爹〞——广州妈妈圈里曾经的“网红爸爸〞“育儿专家〞,直言其无微不至的“完美式〞教育,不过是一种“窒息式〞教育。(《河南商报》2021-03-21)

近些年,离家出走、跳楼跳河、抑郁成疾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当事人年龄越来越小。探寻发现,孩子们的“压力山大〞,也是“三大〞:课业、学业和就业。而压力背后的最大推手,往往来自缺乏理性、缺少常识的父母,来自一群不愿让孩子输(慢)在起跑线上的成人。

“妈妈圈〞,据说是当下一个特别奇妙的存在,大家聊着聊着,突然之间,可能就聊出一个某妈压根没听过的作业,然后,她、她,还有她的心电图便开始出现异常波动,然后,便有了孩子们层出不穷、此起彼伏的“小课〞“小班〞。

你的孩子有兴趣吗?你的孩子有精力吗?你的孩子有收获吗?今天的妈妈们(当然也包括爸爸们),好多时候只遵从自己内心的诉求——我家的孩子应当怎样怎样,也盲从外部世界的召唤——人家的孩子已经怎样怎样,却忽略自家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兴趣方向、承受能力和进步空间。他们日益精细的管教,往往事与愿违地蜕变为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精准打击。日复一日,孩子是痛楚的、窒息的,父母也是纠结的、焦虑的。在紧张的亲子关系中,没有谁是舒坦的,最终也不可能有双赢。

想想当年,我们的父母什么都不懂:要不要补课?补哪门课?报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选哪个城市?找什么工作?落后、封闭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只剩下最简单的念想:让孩子吃饱穿暖,让孩子有个学上……贫苦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却赋予我们自由、开阔、冷静的成长空间。

时代的车轮日夜兼程,轰隆向前。人流,物流,信息流,川流不息。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吗?物质上的一无所有,可能令人绝望,但是穷则思变,窘境往往催生触底反弹、向上迸发的动力。信息上的一无所知,倒不最可怕,一知半解有时才误人害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更简单迷失方向,乱了方寸,直至乱了脚步。而当你是一个家长时,半懂不懂、不懂装懂,最直接伤害到的将是你的孩子。

心理学家给予高度确定的“60分妈妈〞,意思是,她不像100分妈妈,时刻关注你的需求,而保护其实是操纵你;也不像0分妈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无视你的冷暖。“60分妈妈〞,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和你并肩战斗,同时放手给你足够的空间,让你去摸索自己的人生。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过满则亏,过虑便焦。“60分妈妈〞,是一个有意义的界定。温尼科特提醒,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一个从100分逐渐变成60分的过程。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应当全心全意照料孩子,过了那个时段,父母就不妨逐渐地一点一点地淡出孩子的生活,回到自己的世界。

只做60分,确实是摆在今日广大父母、祖父母以及准父母面前一道严肃的考题。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四处长杨振峰近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则提出一个有意思的“实操方案〞:不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卸载所有微信群。你就会在淡定中高兴地过完好多年,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人。(《南方周末》2021—03—23)

只做60分,不一定就是“退群〞。“退群〞,也不一定就能逃离内卷严重的“气氛组〞。正由于如此,父母们其实可以“卸载〞更多,有形的,无形的,既是解放自己,更是拯救孩子。

别给校长写信

朋友的女儿,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干部。读高二了,他有些担忧,便庄重其事给班主任写了一封信,请女儿捎去。信的大意是:高考倒计时了,孩子学习还有短板,应当腾出精力找差补缺,不能继续参与班级管理,恳请老师谅解。

“请辞信〞,女儿并没有带到学校去,她给偷偷“短路〞了。孩子的想法是,做班干部,并不耽搁多少时间,相反能给自己一点正向的示意:管别人要“喊嗓子〞,自己先要“放样子〞。

假使老師收到朋友那封信,估计会犯难的。家长们的诉求,往往是集中统一的。初中、高中,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担任班干部,怕分心烦神,怕影响成绩,而小学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班上有个“一官半职〞,学会管理与自我管理。家长往往四处说情,可怜老师“分官无术〞,最终只好让同学们每月甚至每周轮番“执政〞。改革步伐更大的学校,每个学生都配发一个“官衔〞,全民当“官〞,皆大欢喜。

和一位大学校长吃饭闲聊,谈到今天的师生关系,他突然说到一句:最反感一些家长给他的信箱来信。

听话听音,顿觉新鲜。“校长信箱〞,其实就是一个网上邮箱,地址公开在学校官网上。我一直以为那也只是摆设。那位校长说,不是,经常有人发信过来。作为老师,他最愿意看到学生和自己文字互动,不管是共享、咨询、求助,还是吐槽、投诉、举报。而一些家长,现在也会掺和进来,有时问询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时申请考研分数的复核……字里行间,洋溢着过度关注、过度干预的焦灼情绪。最近一次,有位家长发来一信,一番客套之后,切入正题:他(她)女儿是不是该继续读博?校长到时能不能给予关心指导?

校长很是失望:二十大几的硕士生了,怎么还不能自主选择未来?二十大几的成年人了,父母怎么还在替她包办?或有可能是“偷办〞,瞒着孩子来信的。校长说,不是孩子有问题,就是父母有问题。对这类“问题父母〞的来信,他一概冷处理,不予回复。不过,心里是有感想的,难以无动于衷。

突然记起,儿子前些年去上海读本科时,报到那天,我和爱人极尽侦探之能事,找到辅导员、学院老师以及同宿舍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爱人主要担忧的是儿子的学习状态和人身安全。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第一次出远门,有不担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