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_第1页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_第2页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_第3页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_第4页
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信札概述(上)

上海图书馆素以庋藏明清尺牍丰富而著称,其中赵之谦的尺牍有87通,是首次整理公布的,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这87通信札分别是致江湜5通(一封缺上页)、王晋玉2通、胡澍1通、鲍康1通(缺上页)、潘祖荫1通(附跋文1则)、赵蔼庭10通、戴望5通、唐仁寿6通、胡培系6通(两封有缺、一封有沈尹默题跋)、宗源瀚6通、许增1通、谭献1通、倪带铭12通、方少庵2通、欧阳文卿3通、蔡耀翁3通(一封缺页)、赵子安2通、友朋同僚11通以及佚名9通,总计161纸(含名刺)。这些信札中,致鲍康、唐仁寿、宗源瀚、倪带铭、欧阳文卿、蔡耀翁等,均是第一次发现与赵之谦有书信往来,可补其生平交游。兹概述如下:

一、东瓯三叔

咸丰九年(1859年),赵之谦加入己未恩科乡试,以第三名高中举人(1)。考官甘泉汪承元对赵之谦的策问诗赋推许备至,即刻声名鹊起,“未入都而名已动公卿间〞(2)。次年,正逢咸丰皇帝三十寿庆,朝廷将特设恩科会试。赵之谦本想借乡试第三名的东风,北上入都一试身手。春月开始北行,途中听说太平军侵浙,便由重兴(淮阴附近)返归。未到家,听说太平军已退,又北上来到XX清江浦,时太平军已占领该地,只得再次仓皇南逃至海宁长安,得悉太平军已兵临杭州城下,只好改道嘉兴澉浦,经余姚回到绍兴。

万般无奈之下,赵之谦接受傅以礼的建议(3),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上旬,动身前往温州。至于是介绍他去投奔时任永嘉县令的陈宝善,还是仅建议他奔波东瓯谋食,不得而知。(4)本拟携眷同赴永嘉,其妻范敬玉心有所顾,加之赵之谦对此行的目的地——温州,很是陌生,前途未卜。所以,决定只身先行,计划“去即归〞(5),想不到一待就是将近两年,与夫人则一别成永诀。

赵之谦一路沿括苍古道,经缙云、丽水、青田而下,约在二月底抵达温州府治所在地永嘉县,即现在的温州城区,在时任温州府同知兼署永嘉知县的陈宝善署中停留,遇见久已有名的江湜,“新知遇江总,词章斗绚烂〞(6)。江湜(1818年―1866年),字弢叔、持正,一字弢尗,别署龙湫院行者,XX长洲人。咸丰七年(1857年)江湜由其表叔彭蕴章为他援例捐了个从九品“分浙试用〞的差使,来浙任职,候补浙江县丞,并在杭州都转盐运使营务处掌管文书。咸丰十年(1860年),江湜为军从事,随运使缪梓守城。二月下旬,太平军攻破杭州城,缪梓战死。江湜避居横河桥僧寺。越三日,别僧归省,步行至嘉兴。后又从苏州逃回杭州,喘息未定,太平军又破余杭,杭州再度告急。江湜只得带着弟弟江澄,于七月廿五日逃往温州投奔陈宝善,中秋前一日抵温(早赵之谦半年)。未几,噩耗传来,其父在苏州城破后,被太平军所杀,其母和一妹亦投水身亡。

江湜在温州住了一年又两个月,辅佐处理县署事务。次年十月十五日,他取道青田,逃往福州,在榕城一住就是3年。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被任命为乐清翁垟长林场盐课大使,董理盐政,寓塔山寺。次年五月,离开乐清,调杭州佐治海运。过了一年即病死,终年49岁。死前自作挽联:“天赋清才,不登上寿;

诗追变雅,自居古人。〞“穷塾师、小官吏、大诗人〞——陈衍所称道的“咸同诗坛之雄〞就这样凄凉地了却了一生。

咸丰七年(1857年),江在缪梓幕府,但此时赵之谦因其妻身体不好,未留府中,二人未能结交。次年,当赵之谦随缪梓驻守常山随军佐幕府时,江在杭州另谋他职,再次错过会晤之机。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两人才得相识于温州。赵之谦在《伏敔堂诗录后》中称:“江南畸人,浙江小官。余兄事者,长洲江弢叔。弢叔来吾浙,岁在丁巳。余知弢叔来,以戊午溧阳师之称属吏才者,故知之。辛酉,余客温州瑞安,过永嘉,始见弢叔。〞之后,两人旦夕相见,成为莫逆之交,“上下讨论〞,简札往还,因此而撰成《章安杂说》。赵之谦在瑞安画了两张有关海产异鱼图:《异鱼图》《瓯中物产图卷》,一件赠陈宝善,一件赠江湜,可见他们之间的患难之情。江湜为其中的《异鱼图》题跋。十月十五日,江湜前往福州谋生。(7)

致江湜第一通信的主要內容是赵之谦求江湜题写有关雁荡山的对联,信里有“不虚至东瓯〞句,当是赵客寓温州时所写。赵在另外一封写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十六日的信中说:“弟大约五日内来郡,仍住仁丰栈,可得数日聚。〞(8)本书第三通也提到“今日已移寓仁丰栈矣〞,刚好吻合。实际上,赵之谦到温时间是九月廿五日。(9)本书第四通信中提到“画毕即当晋郡〞,说明写信时,人在瑞安。

上述两封信中提到两个人:平叔与蓝叔,都是赵之谦的好朋友。平叔即梁衡,字平叔。咸丰十一年(1861年)与赵之谦同客瑞安(10)。《悲盦居士诗剩》中有两首诗与梁氏有关,分别是《梁平叔有约于上海拟以九月间往娶以归属余画梅花账额戏图丹桂连理复缀一诗用东坡先生松风亭下梅花诗韵不忘本旨也》与《九月二十五日同梁平叔入郡将作归计不复返瑞安矣行已迟薄暮始过永丰口占一律》。在瑞安的四个多月间,赵与梁交往颇密切,赵为梁作书画多件。

蓝叔即丁文蔚(1827年―1890年),字豹卿,号韵琴、蓝尗等,浙江萧山人。工诗词,著有《栖碧词》(11),收词55首。根据赵之谦作《蓝尗属题大碧山馆图诗以广之》诗:“今年见蓝尗,豪兴不减前。前后七八年,少壮终相悬……己未八月既望,灯下书此,但存其意而已,不足言诗也。〞可知,赵与丁相识于咸丰元年(1851年)或二年(1852年)。丁家有大碧山馆,赵之谦、李慈铭、任熊等一些名士常与往来。丁先于赵到温州府学任职,赵一到便向丁借钱纾困。两位老友在乱世之中,相聚于东海之滨,一起探讨书画文字,曾制有“三生石上赠答之墨〞(12),其情趣之相投,可以想见。从一帧任熊作《莲花图》(13)上赵之谦的补款“丁豹卿以任渭长少作贻平叔大兄〞来看,丁文蔚到过瑞安,与梁衡亦相熟,赠以任熊画作。

同治元年(1862年),赵之谦与丁文蔚重聚于福州。半年后,赵之谦再次回到温州。而丁文蔚则在闽中任职到同治六年(1867年)以后(14),而其故居大碧山馆则在战乱中盛景不再了。江湜比赵之谦大11岁,丁文蔚比赵之谦大2岁,三人都以金石书画擅名江浙,同聚温州,诗文唱酬,交往密切,以兄弟相称,时称“东瓯三叔〞,传为佳話。

第五通信中写到“住郡中十日,不得一畅谭〞,可知作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十月五日前后。赵之谦在信中与江湜探讨两件事:太平军战事与处世态度。“兄学问极纯,而凡事有粘字为祟。弟于禅未深,而静中竟能彻到悬崖撒手地位。每遇事之轇轕不开者,初念亦觉眷恋,转瞬得空,因空得忘,故险阻当前,伏枕即熟睡,无所谓忧患……吾知弢叔必定睛视,益甫必仰天笑也。〞赵劝江凡事要看得开,要“解脱〞,“勿时时忧患〞,字里行间透露出真率与机灵,也看出赵之谦在流离岁月中的激荡才情。江湜在《伏敔堂诗续录》中有一首诗《答赵益甫》,可视为此信的回音。诗曰:

嗟我念两弟,烽火见面难。

昨得书一纸,读之泪汍澜。

我方愧为兄,君愿为我弟。

何德以兄君,并以伤我意。

昨岁越州乱,君亦无家室。

无家两相像,得非兄弟耶?

同君生东南,相对穷海曲。

且算天壤间,有两江弢叔。(15)

二、缪门五子

据赵之谦儿子赵寿佺《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同知衔江西议叙知县先考撝叔府君行略》(简称《府君行略》)所述,赵之谦在任缪梓幕府时,“一时同门之士如绩溪胡丈(培系)﹑胡丈(澍)﹑溧阳王丈(晋玉)﹑余姚周丈(白山)暨武烈群公子,相与稽考辨难,质诸武烈,以定是非〞。

另据胡培系给胡澍撰《户部郎中胡君荄甫事状》中记:“培系与君客缪武烈公,前后六七年,与同门余姚周君双庚、会稽赵君撝叔、溧阳王君西垞、缪君芷汀、穉循昆季,以文章道义相切磋,数君俱负隽才,然皆雅爱君,每考古订今,搜奇选胜,非君在不乐也。〞(16)可知,王晋玉、胡澍、胡培系都是赵之谦青年时期的“战友〞,一起追随缪梓,学文习武,可称之为“缪门五子〞。

王晋玉,生卒年不详,字西垞,号瓒公,XX溧阳人。年纪恐是“五子〞中最小的,十分崇拜赵之谦。两人关系当在师友之间,因而赵之谦信中称王晋玉为“老弟〞。在佐幕期间,跟着赵之谦学写字,治《说文》。《悲盫居士诗剩》之其次首即是《答王瓒公问学六首》(剩一),作于咸丰三年(1853年),时赵之谦25岁。诗云:

于古有四民,以士为上尊。

今惟农工商,名乃实之宾。

识字务觅举,八比且称文。

如妆复如戏,鼓掌遂摇唇。

其幸自获选,否亦潦倒均。

千百约师弟,一再误子孙。

奄然死牖下,六十竟不闻。

英雄入彀中,祸甚于坑焚。

地下秦祖龙,游魂来笑人。

既劝读书取仕,又抨击八股文之害人,显得很无奈。连云港龙潭涧有块摩崖石刻记“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八日,长洲陆世潮、会稽赵之谦、溧阳王晋玉曾游其里〞,亦为两人交游之补证。

上海图书馆藏有胡澍书《说文解字部目》一卷,即是同治五年(1866)王晋玉谋刻。另何澄辑《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目》,据宋刻大徐本写定刊刻,扉页由赵之谦题字,后有王晋玉跋文,也是同治五年,说明他们都喜欢刻书,相互之间有合作。赵之谦所刻《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序中提道:“岁在辛未,溧阳王瓒公已补官上虞,寄书申约,乞岁损百金为刻书费,瓒公许我。明年壬申,得见新化邹氏《读书偶识》,欲持属瓒公。书未发,瓒公又缘事解职。〞王晋玉刻书以《说文》为主,这也佐证了他早年跟随赵之谦治《说文》的依据。本集信中内容提及《助字辨略》以及《毕九水集》,皆是文字训诂之作,即为问学往复之书。

胡澍(1825年―1872年),字荄甫、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胡澍以古学受知于督学季芝昌,补诸生。咸丰九年(1859年)登举人第,与赵之谦同年,亦从学缪梓,结交杨岘、赵之谦、戴望等人。咸丰十年(1860年),胡澍携眷逃到绍兴,与赵之谦比邻而居,两人“乱离得欢喜,团聚从患难。旅居于我室,谈笑恒彻旦。僦屋更比邻,酒食相互唤〞。(17)同年八月间,太平军兵临杭城,绍兴危在旦夕,胡澍又携眷准备返家,中途被阻隔在金华里郑一带,与赵失去联系。直至次年夏天,赵之谦在温州收到了胡澍的来信,喜出望外,立刻作诗成六百字向胡澍报告近况以及对他的思念与牵挂。同治元年(1862年)底,赵由温州北上,与胡澍、沈树镛、魏锡曾相聚于北京,旦夕相从,其乐融融。两人会试均落第,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胡澍后得友人帮助捐升户部郎中,分发XX司。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赵之谦出都返浙,九月经金陵返绍。次年,赵有温台筹款之行,他在致陈宝善的信中详述筹画印结部费的计划,信末署款为“杭州寓次灯下〞,与本书札接近。加之书写风格,大致可以猜测此信作于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初九日,时胡澍任职户部XX司。惜仅存信封,内信散佚。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至十年(1871年)正月,赵之谦虽也数次过杭州,或客居曹籀家,或往温台借钱,均未作长留。目前看到几件作于这期间的书画作品,署款常写“时客杭州〞,与此札署款略为不同,可为参考,不能简单依据。

胡培系(1813年―1888年),字子继,号坞霞,安徽绩溪人。赵之谦与绩溪金紫胡氏家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在《国朝汉学师承续记》中为胡云林撰传时写道:

之谦与培系同受业先师溧阳缪君之门,求其先世行谊至悉。时方驰意禅说,好谈清虚。自识培系,得聆绪论,管穴之窥,实启此日。

同治四年(1865年)夏,赵之谦出于对当时文坛“盛行性命之谭,满街都是圣人〞(18)的不满,准备撰写《汉学师承续记》,欲挽狂澜于即倒。在撰稿的过程中,得到了胡氏的好多幫助,往复问学,要求提供胡氏一族学者的行状与著述。除了两人关系密切外,安徽绩溪学派特别胡氏一家学风朴实,承绪汉学传统,也正合赵之谦的旨趣。所以,《续记》中胡氏家族就有十余人,为第一大宗。

本书中致胡培系六通书札时间跨度较大,约自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内容也不若前几年出现的《论学丛札》之有系统、有规模。这几通信或议家事,或论刻书,或问学术,无话不谈,尤以第三封为最,可证两人之间情同手足。信中请托胡培系于“传道之外,约略劝谕〞月乔在人情世故方面稍加历练,并为“凑集几文〞,助其归乡。“月乔〞其人待考。信中还提到他主纂《光绪江西通志》之事,称:

《通志》秋后可毕功,前半部系一手经理,似可突过前人。后半部(列传也)因中丞不愿更张,半传甚多,芜秽难忍。然旧志已是此例,颇亦相类,与无识者观之不觉也。

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赵之谦以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分发江西赴任,在刘坤一的协助下,被委办省通志局差,主修《江西通志》,前后苦干7年,成稿计185卷。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册《赵撝叔赣省通志遗稿》稿本,约有14000来字。扉页有赵之谦自题:“我尽我心录,同治十二年二月,通志局。〞“我尽我心〞四字,可谓真实写照。此志在江西省通志编纂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光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