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_第1页
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_第2页
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_第3页
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_第4页
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蛋白质营养第六章蛋白质营养1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数量、种类和排列顺序的变化,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自然界获得蛋白质,动物生产产品的本质也是将饲料中含氮化合物转化为动物机体蛋白质的过程。本章重点介绍了蛋白质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其营养功能;蛋白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及代谢的特点;氨基酸、肽和非蛋白氮的营养;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2“大头婴儿”谁之罪?安徽阜阳2003.5-2004.5事件元凶劣质配方奶粉劣质奶粉蛋白质<2%症状:婴儿营养匮乏,身上浮肿,头大,虚胖,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综合症,导致抵抗力严重下降,易感染病菌和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国家标准蛋白质>12%“大头婴儿”谁之罪?安徽阜阳事件元凶劣质奶粉蛋白质<2%症状3第一节蛋白质的概念、分类与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第三节氨基酸的营养第四节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第五节非蛋白氮和肽的营养本章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概念、分类与作用本章内容4第一节蛋白质的概念、分类与作用一、蛋白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二、蛋白质的分类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第一节蛋白质的概念、分类与作用一、蛋白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5一、蛋白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恩格斯(一)蛋白质概念蛋白质源于希腊字“proteios”,意为“基本的,第一重要的”,它参与大部分与生命有关的化学反应。

动物组织和器官在其生长和更新过程中,必须从食物中不断获取蛋白质,用于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一、蛋白质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生命是蛋白体的存6蛋白质概念: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肽键、氢键等形成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碳51.0~55.0氧21.5~23.5氮15.5~18.0

氢6.5~7.3

0.5~2.0磷

0~1.5蛋白质概念: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肽键、氢键等形成的复杂的具有三7通常所说粗蛋白质(crudeprotein,CP)是指饲料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是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的,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是饲料中总的含氮量。一般情况下,粗蛋白质中的含氮量为16%,所以凯氏定氮法测定的总氮量除以16%(或乘以6.25,为换算系数)即得到饲料中CP含量。但确切地说,不同饲料中CP的含氮量是不一样的,因此,换算系数也不一样(表6-1)。通常所说粗蛋白质(crudeprotein,CP)是指饲8

表6-1不同饲料蛋白质的换算系数饲料名称蛋白质含氮量(%)换算系数饲料名称蛋白质含氮量(%)换算系数玉米16.06.25全脂大豆粉17.55.72小麦粉17.25.83棉籽18.95.30麸皮15.86.31向日葵饼18.95.30燕麦17.25.83花生18.35.46大麦17.25.83乳及乳制品15.96.28表6-1不同饲料蛋白质的换算系数饲料名称蛋白质9饲料中存在的含氮物质的种类5-31类鸦片肽(Opoidpeptide)与吗啡受体结合后镇痛蛋白质氨络物(Ammine)氨基酸(22种)肽(Peptide)核苷酸(Nucleotides)非蛋白N(Non-proteinnitrogenous)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亚氨基酸(Iminoacid)生理活性物质(15种)普通肽生理活性肽2肌酸(Creacine)肌肉收缩时供给ATP3谷胱苷肽(Glutathione)活性氧解毒9血浆激肽(Plasmakinin)降血压、血凝、促膜渗透10激肽(Kinin)炎症、蜂毒、蛇毒等的发痛物质7-10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升血压、促激素分泌氨基酸残基脯氨酸(Proline)中性氨基酸(10种)酸性氨基酸(2种)酰胺(2种)碱性氨基酸(4种)苯丙氨酸Phne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色氨酸Tryptophan饲料中存在的含氮物质的种类5-31类鸦片肽(Opoid10一级结构:即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测序就是测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图6-1)。高级结构:肽链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和走向,包括二级结构(肽链依靠氢键在空间的卷曲,图6-2)、三级结构(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图6-3)和四级结构(大分子蛋白质亚基间的立体排布,图6-4)。(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1、蛋白质结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测序就是测11图6-1胰岛素的一级结构(Structureofinsulin)图6-1胰岛素的一级结构(Structureofins12图6-2肽键平面示意图(Peptidechain)图6-2肽键平面示意图(Peptidechain)13图6-3肌红蛋白和丙糖磷酸异构酶的三级结构图图6-3肌红蛋白和丙糖磷酸异构酶的三级结构图14图6-4血红蛋白亚基间的立体排布图6-4血红蛋白亚基间的立体排布15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动植物机体的氨基酸有18种和2种酰胺,这些氨基酸按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构成各种各样的蛋白质。2、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构型氨基酸的化学结构:一个短链羧酸的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氨基。NH2R—CH—COOH氨基酸具有两性电离特征,在不同pH溶液中可以解离为阳离子、阴离子或两性离子,不同氨基酸具有不同等电点。NH+R—CH—COO-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动植物机体的氨基酸有18种16COOHCOOHH2N-C-H

H-C-NH2RR

L-型氨基酸D-型氨基酸动植物体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化学合成的氨基酸多为D、L型混合物。D-型蛋氨酸可以通过异构酶转化为L-型参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二者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效价。对于其它大多数氨基酸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异构酶,D-型氨基酸不能被动物利用或利用率很低。

除甘氨酸外,其它氨基酸都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D-型和L-型两种旋光异构体。动植物体内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化学合成的氨基酸多为17(1)非极性R基氨基酸

CH3NH2CHCOOH丙氨酸alanine

CH3CH3

CHNH2CHCOOH缬氨酸valine

CH3CH3

CHCH2NH2CHCOOH亮氨酸leucineCH3

CH2CH3

CHNH2CHCOOH异亮氨酸isoleucine

CH2NH2CHCOOH苯丙氨酸pheylalanine

CH3S(CH2)2NH2CHCOOH蛋氨酸methionine3、氨基酸的分类tryptophanproline(1)非极性R基氨基酸CH3CH18(2)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NH2CH2COOH甘氨酸glycine

CH2OHNH2CHCOOH丝氨酸serineCH3HCOHNH2CHCOOH苏氨酸threonine

CH2

CH2

NH2CHCOOH谷氨酰胺glutamineCONH2CH2SHNH2CHCOOH半胱氨酸cysteineCH2–S-S-CH2

NH2CHCOOH

NH2CHCOOH

胱氨酸cystine

CH2NH2CHCOOH酪氨酸tyrosineOH

CONH2

CH2NH2CHCOOH天冬酰胺asparticacid(2)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NH2CH2COOH19(3)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NH3+

(CH2)4

+NH3CHCOO-赖氨酸lysine

NH

(CH2)3

+NH3CHCOO-精氨酸ArgnineNH3++H3NCH组氨酸(3)带正电荷的极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20带负电荷的极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COO-

CH2

+H3NCHCOO-天冬酰胺asparticacid

CH2

CH2

+H3NCHCOO-谷氨酰胺glutamineCOO-带负电荷的极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C21氨基酸酪蛋白卵蛋白牛肉鳕鱼粉大豆蛋白蚕豆蛋白小麦蛋白丙氨酸(Ala)3.06.75.07.5精氨酸(Arg)1.15.77.26.76.56.05.0天门冬氨酸(Asp)7.19.36.18.6半胱氨酸(Cysteine)0.31.31.1胱氨酸(Cys)0.51.0谷氨酸(Glu)22.416.515.613.4甘氨酸(Gly)2.73.05.112.5组氨酸(His)3.12.42.91.82.32.91.9异亮氨酸(Ile)6.17.06.34.112.413.59.5亮氨酸(Leu)9.29.27.76.7赖氨酸(Lys)8.26.38.26.96.36.02.1蛋氨酸(Met)2.85.22.22.81.50.81.3苯丙氨酸(Phe)5.07.75.03.49.4*7.0*7.5*脯氨酸(Pro)11.33.66.06.8丝氨酸(Ser)6.38.15.55.64.22.62.9苏氨酸(Thr)4.94.05.04.21.30.91.2色氨酸(Trp)1.21.21.11.0酪氨酸(Tyr)6.33.74.42.8缬氨酸(Val)7.27.05.04.84.75.14.0表6-3几种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蛋白质)氨基酸酪蛋白卵蛋白牛肉鳕鱼粉大豆蛋白蚕豆蛋白小麦蛋白丙氨酸(22肽(peptide):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可以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结合,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肽。OCNH小肽(smallpeptide):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肽,称二肽;含三个、四个、五个氨基酸的肽分别称为三肽、四肽、五肽,小于10个氨基酸的肽成为小肽。多肽(polypeptide):由大于10个小于50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彼此连接而成肽。4、氨基酸的连接和肽肽(peptide):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可以与另一个氨23

根据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可将蛋白质分为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simpleprotein):完全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又可分为植物来源的简单蛋白质和动物来源的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conjugatedprotein):含有非蛋白质成分的蛋白质。饲料中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是决定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二、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可将蛋白质分为简单蛋24名称来源性质氨基酸利用率谷蛋白禾本科籽实: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米精蛋白不溶于水,易溶于稀酸、稀碱较平衡,赖AA和色AA高净利用率高于醇溶蛋白醇溶蛋白禾本科籽实:如小麦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不溶水,易溶稀酸、稀碱,可溶于乙醇不平衡,赖AA和色AA低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于谷蛋白

球蛋白豆科籽实:如大豆球蛋白不溶于水,可溶于盐溶液、稀酸和稀碱平衡,赖AA和必需AA含量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1.植物来源的简单蛋白质名称来源性质氨基酸利用率谷蛋白禾本科籽实:麦谷蛋白、玉米谷蛋25名称来源性质氨基酸利用率清蛋白动物组织器官:如卵清蛋白、血清蛋白、乳清蛋白易溶于水、盐溶液、稀酸和稀碱赖、亮AA含量较多,而蛋AA含量较少消化率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球蛋白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不溶水,溶于盐溶液、稀酸和稀碱赖、色和苏AA等必需AA含量高营养价值非常高胶原蛋白软骨和结缔组织不溶于水,易被膨润而形成冻胶不平衡,甘、羟脯多,酪、蛋、组、胱、色及异亮AA少。消化性较差,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弹性蛋白肌腱和动脉血管等弹性纤维结缔组织不溶于水,也不能被膨润不平衡,甘、亮、缬高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水解,营养价值较低角蛋白羽毛、毛发、蹄、角、爪和喙不溶于水、酸、氨液及有机溶剂胱、蛋较多,赖、组、丝较少不能被动物消化酶消化,营养价值很低2.动物来源的简单蛋白名称来源性质氨基酸利用率清蛋白动物组织器官:如卵清蛋白、血263.结合蛋白质

名称来源作用核蛋白蛋白质与核酸结合的产物存在于生物的细胞核和原生质的有形成分中。核蛋白也分为两大类,即核糖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糖蛋白蛋白质与复合多糖类构成的以粘多糖为辅基的蛋白质叫粘蛋白。粘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多种组织器官中,并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脂蛋白蛋白质与脂肪或类脂构成的,高等动物血液中的脂蛋白包括α-脂蛋白和β-脂蛋白。细胞膜中的脂蛋白决定着膜的通透性。色蛋白蛋白质和有色物质构成了色蛋白卟啉类色蛋白、黄素蛋白和黑素蛋白等,它们在体内表现出多种不同的作用。磷蛋白蛋白质和磷酸结合成磷蛋白酪蛋白、卵黄磷蛋白和鱼卵蛋白等,磷蛋白是动物脑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按照氨基酸成分来说,酪蛋白是营养价值非常全面的蛋白质。金属蛋白金属离子为辅基的结合蛋白金属离子有Fe、Cu、Zn、Co、Ca、Mg等。最常见的为铁蛋白,其次锌蛋白和铜蛋白。类金属蛋白以非金属元素为辅基的结合蛋白其辅基为,如I、Br、F等。3.结合蛋白质名称来源作用核蛋白蛋白质与核酸结27(一)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饲粮中必须提供足够质和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补。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二)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酶催化、激素调节、养分和氧的运输、基因表达、保护等。

(一)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三、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二)参28(四)氧化供能

(五)转化为脂肪或糖类

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17.19KJ能量。鱼类的主要能量物质。

除亮氨酸外其它氨基酸都可糖异生为糖;所有氨基酸都可转化成脂肪。(三)动物产品的主要成分鲜肉:16%-22%无脂干物质80%鲜鸡蛋:12%干物质50%鲜牛奶:3%非脂固形物35%毛:93%(四)氧化供能(五)转化为脂肪或糖类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29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30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蛋白质的消化

单胃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在胃和小肠上部进行。酶解的化学性消化为主,并伴随部分物理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1.胃酸使蛋白质变性,其空间结构被破坏,暴露其对蛋白酶敏感的大多数肽键。2.胃酸激活胃蛋白酶。3.单胃动物消化蛋白质的酶主要是十二指肠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内切酶及羧基肽酶、氨基肽酶等外切酶。

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一)蛋白质的消化31消化酶作用位点胃蛋白酶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胰蛋白酶特异性水解赖氨酸等碱性AA提供羧基的肽键糜蛋白酶特异性水解以芳香族氨基酸提供羧基的肽键羧基肽酶(来源于胰腺和小肠腺)从肽链的羧基端顺序切下单个氨基酸氨基肽酶(来源于小肠腺)从肽链的氨基端顺序切下单个氨基酸二肽酶(来源于小肠腺)把二肽水解成游离氨基酸与蛋白质消化相关酶的作用位点消化酶作用位点胃蛋白酶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胰蛋白酶特32(刷状缘)寡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外肽酶)蛋白质胃蛋白酶α–氨基酸寡肽+二肽α–氨基酸HCl

胨、多肽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内肽酶)胃小肠大肠未消化蛋白质氨基酸、氨等尿图6-1单胃动物蛋白质的消化示意图(刷状缘)寡肽酶、氨基肽酶、二肽酶氨基肽酶、羧基肽酶(外肽酶33哺乳动物出生后24-36h内直接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游离氨基酸、二肽和三肽是主要吸收形式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进行需要钠参与的主动性转运过程氨基酸吸收速度顺序是:胱>蛋>色>亮>苯丙>赖≈丙>丝>天冬>谷。(二)吸收和转运皱折微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皮abc小肠粘膜结构a:上皮细胞、b:杯状细胞c:血管、淋巴管、神经、平滑肌等哺乳动物出生后24-36h内直接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二)吸34氨基酸通过与氨基酸转运载体和钠形成复合体后,转运入细胞膜内。氨基酸主动转运载体有四种:(1)无电荷R基氨酸载体(2)带正电荷R基氨酸载体(3)脯氨酸及甘氨酸载体(4)带负电荷R基氨酸载体吸收过程中大量氨基酸积聚于肠粘膜细胞内,然后从细胞中逐渐释放,主要通过毛细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少量通过乳糜管,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1.氨基酸的吸收和转运氨基酸通过与氨基酸转运载体和钠形成复合体后,转运入细胞膜内。352.小肽的吸收和转运

(二肽和三肽)相当数量小肽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肽酶作用下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后进入肠黏膜细胞;其余小肽通过细胞内途径进入肠黏膜细胞。

可能的三种肽的转运系统

(1)依赖H+或Ca2+浓度电导的主动转运过程,耗能(2)pH依赖性、非耗能的Na+/H+交换转运系统(3)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2.小肽的吸收和转运(二肽和三肽)相当数量小肽在小肠上皮细36具有pH依赖性的Na+/H+交换转运机制肽H+H+Na+/H+泵Na+Na+肽++pHpH肽载体细胞内细胞外一、寡肽营养理论发展历程具有pH依赖性的Na+/H+交换转运机制肽H+H+Na+/37(三)蛋白质消化吸收影响因素

1、动物因素

(1)动物的种类(2)年龄2、饲粮因素(1)纤维水平研究表明,饲粮粗纤维含量在2%~20%范围内,每增加1个百分点,粗蛋白的消化率降低1.4%.

(2)蛋白酶抑制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引起胰腺肿大。热处理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3、热损害美拉德反应

种类年龄纤维水平蛋白酶抑制因子热损害-美拉德反应动物饲料(三)蛋白质消化吸收影响因素种类年龄纤维水平蛋白酶抑制因子38(1)动物种类猪最高,蛋鸡次之,肉鸡最差。脂肪型猪比瘦肉型猪对劣质蛋白原料的消化率更高。(2)日龄幼龄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差。随着日龄的增长,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一般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性别

雄性肉鸡比雌性肉鸡对劣质蛋白原料具有更高的消化率,高品质蛋白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性别间差异较小。1.动物因素(1)动物种类1.动物因素39

(1)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蛋白质溶解度和二硫键含量等。蛋白溶解度与豆粕可利用赖氨酸含量呈正相关;胱氨酸含量高的原料,存在大量二硫键不易被胰蛋白酶水解

(2)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平衡

饲粮蛋白质含量超过需要量消化率迅速下降;氨基酸供应与动物需要越接近,氨基酸吸收利用率越高;某些氨基酸过量会拮抗其他氨基酸的吸收。2.饲料因素(1)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2.饲料因素40(3)粗纤维素含量和种类饲粮粗纤维含量提高,增加食糜排空速度,减少了与消化酶接触的时间;粗纤维吸附蛋白酶,降低酶活性,抑制蛋白质水解。果胶可以形成凝胶,阻碍消化酶与食糜蛋白质的混合。木质素可能通过与氨基酸形成疏水键发挥作用,显著降低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4)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外源凝集素、皂苷、脲酶、植酸、非淀粉多糖、低聚糖、致过敏因子等。(3)粗纤维素含量和种类41(5)饲料加工适当的热处理不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而且能够破坏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热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对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有不利影响。美拉德(Maillard)反应:蛋白质加热150℃以上,干燥的条件下蛋白质肽链上的游离氨基(如赖氨酸ε-氨基)与还原糖(如葡萄糖或乳糖)中的醛基形成了一种氨糖复合物,不能被蛋白酶消化。(6)饲料添加剂植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酸制剂、抗生素(5)饲料加工42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43(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差异。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主要以瘤胃中微生物消化为主,真胃和小肠中的化学性消化为辅。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约70%在瘤胃受微生物作用而降解,30%在肠道水解。(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与单胃动44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消化和吸收

瘤胃:蛋白质解成肽和氨基酸;合成微生物蛋白;降解为氨、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这部分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可再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氮源供应形式,能提供蛋白需要量的40%~80%。降解蛋白(RDP)未降解蛋白质(UDP,约30%)25%的瘤胃微生物—NH3唯一氮源,55%可以利用—NH3和AA,其余20%左右只能利用氨基酸和肽。原虫不能利用氨态氮,必须通过吞食细菌和其它含氮物质合成原虫蛋白质。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消化和吸收45(40%~80%)氨态氮:20%左右形成尿素;菌体蛋白:20%是核酸;过瘤胃蛋白质小肠消化率在50%~95%之间;微生物粗蛋白含量约为67%,其中80%左右为真蛋白,真蛋白的小肠消化吸收率为80%左右。(40%~80%)氨态氮:20%左右形成尿素;菌体蛋白:2462.过瘤胃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消化吸收

过瘤胃蛋白与微生物蛋白一起由瘤胃进入真胃和小肠,继续进行化学性消化。蛋白质在真胃和小肠的消化过程,基本上与单胃动物相类似,是由胃肠道分泌的各种蛋白酶和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而后被吸收。2.过瘤胃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消化吸收

过瘤胃蛋白与微生物473.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消化的优缺点1)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和必需氨基酸,满足反刍动物的维持需要,并保证一定的生产水平。168g菌体蛋白/每千克可发酵产物肉牛:满足其生长需要的65%;奶牛:泌乳周期的产奶量可达4000千克以上。2)可以利用劣质蛋白质合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利用非必需氨基酸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微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约为70%~80%,品质与豆粕和苜蓿叶蛋白质基本相当,低于鱼粉,优于大多数谷物。3.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消化的优缺点483)瘤胃蛋白质消化的缺点在于大量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双重损失。4)瘤胃蛋白质降解率不仅决定了过瘤胃蛋白的数量,也影响着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适宜的瘤胃蛋白质降解率有利于充分发挥瘤胃的消化吸收优势,避免饲粮蛋白质的浪费。表6-5不同饲料原料蛋白质降解率比较类别降解率(%)饲料原料A80±10酪蛋白、大麦、小麦、菜籽饼粕、向日葵饼粕、青草B60±10豆饼粕(加热)、棉籽饼粕、亚麻饼粕、青干草、青贮料C40±10玉米、肉骨粉、压扁的大麦D≤30鱼粉、肉粉、羽毛粉、血粉、压扁的小麦、甲醛处理精料3)瘤胃蛋白质消化的缺点在于大量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被微生物491.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可溶性蛋白质更易于在瘤胃降解。酪蛋白降解率95%,玉米蛋白降解率仅为50%。二硫键有助于稳定其三级结构,降低蛋白质降解率。2.精粗料比例(1︰2.4~2.64)增加饲粮精料比例,降低了瘤胃液pH值,抑制细菌繁殖,饲料蛋白质降解率低,降低瘤胃NH3浓度,导致总微生物蛋白产量降低;增加饲粮粗料比例,提高瘤胃pH值,促进微生物繁殖,饲料蛋白质降解率高,提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过高的粗纤维营养价值低,也不利微生物发酵。(二)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因素1.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二)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503.能氮同步释放保持瘤胃中能量与氮源的释放在速度和数量上匹配,是提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关键。脲酶抑制剂和包被处理对氨态氮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尿素等非蛋白氮降解速度快,产氨高峰时间集中,应用时应注意补充快速降解型碳水化合物(淀粉)。4.采食量和饲喂频率

随着采食量的提高,饲粮蛋白质在瘤胃的降解率显著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为每天8.2kg和12.9kg时,饲粮蛋白质的降解率分别为71%和55%。在低进食水平情况下,增加饲喂频率可降低瘤胃蛋白质降解率。3.能氮同步释放4.采食量和饲喂频率515.饲料的加工与贮藏

加热、甲醛处理、包被等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降解蛋白的比值下降,非降解蛋白量增加。加工与贮藏不当,可能导致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热损害,即饲料中蛋白质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半纤维素结合生成类似于木质素的聚合物,不能被反刍动物或瘤胃微生物消化,通常称为“人造木质素”(Artifactlignin)。该聚合物中含有的氮,称为“酸性洗涤不溶氮”(ADIN-aciddetergentinsolublenitrogen)。饲料在相对湿度70%和温度60℃条件下贮藏,产生酸性洗涤不溶氮最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热损害最严重,例如青贮饲料。在反刍动物饲料中,酸性洗涤不溶氮不能高于10%。5.饲料的加工与贮藏加热、甲醛处理、包被52消化道体蛋白的合成特殊含氮化合物的合成

(嘌呤、嘧啶、激素、酶等)产品物质的合成

(肉、奶、蛋等)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质

(进入尿素循环)氨基酸库氨基酸进入循环后在组织中,主要的去向为: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消体蛋白的合成特殊含氮化合物的合成

(嘌呤、嘧啶、激素、酶等53食入蛋白质氨基酸体蛋白NH4+

NH3

NH4+鸟氨酸循环尿素α-酮酸糖及其代谢中间产物脂肪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三羧循环CO2

H2O

激素卟啉嘧啶嘌呤尿酸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食入蛋白质氨基酸体蛋白NH4+NH3NH4+鸟氨酸循环尿54A.氧化脱氨基作用(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COOHCHNH2RCH=NHCOOHRCOOHRCH=O+NH3AA氧化酶AA脱氢酶氨基酸亚氨基酸α-酮酸B.转氨基作用氨基酸+α-酮戊二酸α-酮酸+谷氨酸C.联合氨基作用:先转氨基,再氧化脱掉氨基(一)氨基酸的分解代谢A.氧化脱氨基作用(1)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COOHCHNH55不是主要的氨基酸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的终产物是CO2和相应的胺某些胺类物质在动物体内有特殊的生理作用(2)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3)氨的去向生成谷氨酰胺:是机体内运输和贮存氨的主要方式形成尿素:哺乳动物的主要排氨方式形成尿酸:禽类的主要排氨方式直接排出氨不是主要的氨基酸分解代谢途径(2)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3)氨56鸟氨酸循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生成尿素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在肝脏中进行,是一个循环性的反应过程,称为鸟氨酸循环。A.氨甲酰磷酸的生成CO2+NH4+H3PO4+氨甲酰磷酸合成酶OH2NCOPOH2NCOP鸟氨酸+转移酶瓜氨酸H3PO4+B.瓜氨酸的生成(4)尿素的生成机制鸟氨酸循环:哺乳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生成尿素排出体外,这一57C.精氨酸的生成D.精氨酸的水解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酶琥珀酸合成酶精氨琥珀酸精氨琥珀酸精氨酶琥珀酸裂解酶精氨酸延胡索酸+精氨酸H2O+精氨酸酶+鸟氨酸尿素+C.精氨酸的生成D.精氨酸的水解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酶琥58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相应的α—酮酸经由脱氨基作用的逆反应得以生成的,例如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也可以由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转变而来,例如甘氨酸可由丝氨酸而来,谷氨酸可生成部分脯氨酸、羟脯氨酸、鸟氨酸和精氨酸;还可以由必需氨基酸转变而来,例如由苯丙氨酸氧化生成酪氨酸,由蛋氨酸合成半胱氨酸和胱氨酸。部分氨基酸动物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需通过饲料来提供。(二)氨基酸的合成代谢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相应的α—酮59细胞核体蛋白质活化mRNA模板氨基酸tRNA形成多肽链(三)组织蛋白质的合成细体蛋白质活化mRNA模板氨基酸tRNA形成多肽链(三)组60动物机体合成新的蛋白质时,老的组织蛋白质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相当一部分又可重新合成蛋白质。(四)蛋白质周转代谢示踪氨基酸肝脏胰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肾脏肌肉心脏皮肤L-[14C]亮氨酸10314171453534378913L-[14C]赖氨酸1238144683932179720*每日合成量占组织器官蛋白总量的百分比。引自Kirchgessner,M.(1992)表6-7生长猪一些器官蛋白质周转速度*动物机体合成新的蛋白质时,老的组织蛋白质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61影响因素蛋白质合成速度蛋白质降解速度蛋白质净合成量营养限饲降低降低降低自由采食增加增加增加营养缺乏降低增加负增长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显著增加增加增加蛋白质过量降低增加降低环境热应激增加增加降低低温应激降低降低降低疾病消化道疾病降低降低降低消耗性疾病降低增加降低激素水平甲状腺素促进促进促进皮质酮激素促进促进促进胰岛素促进抑制促进生长激素促进无影响促进儿茶酚胺不影响促进抑制胰高血糖素抑制----抑制表6-6影响蛋白质周转的营养和非营养因素

影响因素蛋白质合成速度蛋白质降解速度蛋白质净合成量营养限饲降62一、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二、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三、氨基酸的缺乏和过量四、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质第三节氨基酸的营养一、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第三节氨基酸的营养63(一)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aminoacids,EAA;Indispensibleaminoacids)是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由于代谢途径的差异,不同动物所需必需氨基酸的种类略有不同(见表6-8)。家禽甘氨酸的需要量大,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是的必需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不能由体内代谢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64表6-8不同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比较氨基酸缩写人猪禽牛鲤鱼鼠狗猫甘氨酸Gly.××○×○×××谷氨酰胺Gln×△××××××脯氨酸Pro×△○×××××精氨酸Arg.×△○××△△○组氨酸His.△△○×○○○○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色氨酸Trp.○○○×○○○○○: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表6-8不同动物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比较氨基酸缩写人猪禽牛鲤鱼65(二)半必需氨基酸(semi-essentialaminoacids,SEAA)

是指机体内以必需氨基酸作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反应是不可逆的,饲粮中补充半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对应的必需氨基酸。由蛋氨酸合成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由苯丙氨酸氧化生成酪氨酸;由甘氨酸合成丝氨酸。半胱氨酸或胱氨酸、酪氨酸以及丝氨酸就是半必需氨基酸。(二)半必需氨基酸是指机体内以必需氨基酸作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66(三)条件性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essentialaminoacids,CEAA)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源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精氨酸对高产母猪和断奶仔猪谷氨酰胺对仔猪和肠道损伤动物组氨酸对妊娠母猪脯氨酸对哺乳仔猪甘氨酸对家禽蛋氨酸对高产奶牛或快速生长肉牛(三)条件性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在某一生长阶段或生理状态下,内67(四)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aminoacids,NEAA)动物机体内可以合成,不必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饲粮是满足动物对非必需氨基酸需要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内源合成是饲粮不足部分的补充途径。

日粮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木桶原理理想蛋白实际蛋白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四)非必需氨基酸动物机体内可以合成,不必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68(五)限制性氨基酸(limitedaminoacids,LAA)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需要量相比,差距较大的氨基酸。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五)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饲粮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6913应用玉米,豆粕和鱼粉配合仔猪日粮,当蛋白质满足需要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并没有满足需要。好比这个木桶,有些木板超过桶的边缘,有的只有桶的一半。13应用玉米,豆粕和鱼粉配合仔猪日粮,当蛋白质满足需要时,第70限制性氨基酸顺序的计算示例氨基酸豆粕生长猪需要含量/需要限制性次序赖氨酸2.450.753.27二蛋氨酸0.640.203.28三含硫氨酸1.300.433.04一苏氨酸1.880.483.92五色氨酸0.680.145.04九缬氨酸1.950.503.88四苯丙氨酸2.180.445.01八异亮氨酸1.760.414.35六亮氨酸3.200.714.49七精氨酸3.120.2910.67十一限制性氨基酸顺序的计算示例氨基酸豆粕生长猪需要含量/需要限制71表6-9常见饲料原料对于猪和家禽的限制性氨基酸顺序饲料原料猪肉鸡蛋鸡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第三玉米LysThrIleu/CysArgLysIleuLysIleuArg小麦LysTrp/CysMetLysArgIleuLysIleuVal大麦LysThrTryArgLysThrLysIleuVal麸皮ThrLysCysLysIleuThrIleuLysVal玉米蛋白饲料TryLysMetLysArgMetLysIleuTry玉米蛋白粉TryLysCysLysTryArgTryLysCys豆粕CysMetTryMetCysTryMetCysTry棉籽粕TryCysMetMetCysTryMetCysTry菜籽粕TryMetCysMetTryCysTryMetCys表6-9常见饲料原料对于猪和家禽的限制性氨基酸顺序饲料原料72限制性氨基酸主要针对的是全价配日粮,而不是单一的饲料原料:例如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时,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但是,当以玉米+花生粕型日粮时赖氨酸则成为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主要针对的是全价配日粮,而不是单一的饲料原料:73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取决于动物种类、生长阶段和饲料类型。在其他营养物质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动物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原料相互搭配和合成氨基酸添加,可以解除该限制性氨基酸作用,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取决于动物种类、生长阶段和饲料类型。74概念:是指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浓度过高情况下,影响其他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

拮抗的作用机理肠道吸收过程中转运载体的竞争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转运载体的竞争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等(aminoacidantagonism)

二、氨基酸之间的拮抗概念:是指饲料中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浓度过高情况下,影响其他75(一)赖氨酸与精氨酸。(二)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支链氨基酸)。(三)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过量丝氨酸使苏氨酸脱氢酶和苏氨酸醛缩酶活性提高。。(四)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等存在转运载体竞争。(五)过量组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鸟氨酸可以提高精氨酸酶活性。氨基酸之间拮抗的几个例子(一)赖氨酸与精氨酸。氨基酸之间拮抗的几个例子76(一)必需氨基酸的缺乏

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与蛋白质的缺乏表现症状相同。幼龄动物食欲减退和废绝,成年动物采食量代偿性增加;生长速度下降,饲料利用率变差,出现负氮平衡。肉畜肉禽出栏时间延长,成为僵猪和僵鸡;蛋禽蛋重下降,产蛋率降低等。体内酶和激素合成速度减少,血清蛋白浓度降低;有时出现贫血、脂肪肝、水肿等症状。此外,色氨酸缺乏,可以导致白内障;苏氨酸和蛋氨酸缺乏可以造成脂肪肝;赖氨酸缺乏鸟类羽毛变形等。三、氨基酸的缺乏和过量(一)必需氨基酸的缺乏必需氨基酸的缺乏与蛋白质的缺乏表现症77表6-10饲粮必需氨基酸不足对生长鸡的影响

处理粗蛋白(%)日增重(克/天)采食量(克/天)日增重/蛋白质摄入量1.玉米+豆饼14.7491023.32.处理1+补充限制性氨基酸15.7651103.83.处理1+补充全部氨基酸13.7661124.5*处理2,实际上是添加蛋白质以补充不足的氨基酸。*处理3,添加合成的氨基酸以补充不足的氨基酸。表6-10饲粮必需氨基酸不足对生长鸡的影响78氨基酸满足、缺乏、过量1:极度缺乏,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2、3:缺乏为第二、三限制性氨基酸4、5:满足需要6、7:过量8:严重过量17C234568氨基酸满足、缺乏、过量17C23456879(二)氨基酸过量表现出毒性作用

不同种类氨基酸毒性差异很大。蛋氨酸的毒性远远大于其它氨基酸。饲粮蛋氨酸超过0.7%时,过多的蛋氨酸会降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氨基酸的毒性可能与该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关。饲粮中加入5%的赖氨酸或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也会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和严重的生长障碍。(二)氨基酸过量表现出毒性作用不同种类氨基酸毒性差异很大。80(一)基本概念1.氨基酸平衡

指的是饲粮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与动物需要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一致性程度。2.氨基酸不平衡

饲粮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与动物需要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一致程度很差,氨基酸不平衡。四、氨基酸平衡和理想蛋白质(一)基本概念1.氨基酸平衡2.氨基酸不平衡四、氨基酸平衡81AB10065氨基酸平衡A满足需要时AA平衡B不满足需要时AA平衡氨基酸不平衡C蛋白质合成量决定于最短桶板117C234568AB10065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不平衡17C23456882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833.氨基酸的互补

不同饲料原料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上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两种或多种饲料原料的搭配,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个别原料氨基酸组成上的缺陷,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总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3.氨基酸的互补不同饲料原料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上存在很大差84例如:玉米+豆粕饲粮对家禽缺乏蛋氨酸,而玉米蛋白粉蛋氨酸含量较高。原料蛋氨酸(%)赖氨酸(%)豆粕0.632.69玉米蛋白粉1.491.03在玉米+豆粕的饲粮中加入一定量的玉米蛋白粉,可以补充蛋氨酸的不足。例如:玉米+豆粕饲粮对家禽缺乏蛋氨酸,而玉米蛋白粉蛋氨酸85家禽日粮氨基酸互补示意图:木桶理论B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日粮B桶:饲养标准:Met、LysA桶:MetA桶:Lys100%90%110%A玉米-豆粕日粮异亮色氨酸赖氨酸蛋+胱苏氨酸甘氨酸精组亮苯丙缬甘氨酸苏氨酸蛋+胱赖氨酸色氨酸异亮亮精苯丙缬组家禽日粮氨基酸互补示意图:木桶理论B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86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874.理想蛋白质(idealprotein,IP)

是指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与畜禽氨基酸需要完全一致的蛋白质。理想蛋白质不但必需氨基酸之间比例完全平衡,而且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比例也完全平衡。动物对理想蛋白质的利用率为100%。理想蛋白模式的本质是氨基酸间的最佳平衡模式,以这种模式组成的饲粮蛋白质最符合动物的需要,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AB100654.理想蛋白质(idealprotein,IP)是指氨基885、反刍动物的氨基酸需要反刍动物本身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但瘤胃微生物能合成宿主几乎全部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对于高产奶牛或生长速度很快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合成的氨基酸的数量和质量则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必须以过瘤胃蛋白的形式补充。过瘤胃蛋氨酸可以提高肉牛增重速度和奶牛产奶量。5、反刍动物的氨基酸需要反刍动物本身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但瘤89(二)理想蛋白质的表达形式

理想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必需氨基酸之间比例,为了便于推广应用,通常把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其相对需要量定为100,其它必需氨基酸需要量表示为赖氨酸需要量的百分比,称为必需氨基酸模式或理想蛋白模式。选用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的理由:(1)赖氨酸通常是动物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2)赖氨酸主要用于蛋白质沉积,受维持等影响小;(3)赖氨酸与其他必需氨基酸间不存在相互转化关系;(4)赖氨酸的分析方法比蛋氨酸等更为准确。(二)理想蛋白质的表达形式理想蛋白质中最重要的是必需氨基酸90(三)不同畜禽的理想蛋白模式

表6-11畜禽理想蛋白模式的比较种类生长猪蛋鸡肉鸡火鸡鸭0-6周6-14周14-20周产蛋期0-3周3-6周6-8周Lys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Met+Cys5570.683.388.985.977.572.070.657.783.2Trp1620.023.324.421.919.218.020.015.419.1Thr6680.095.082.270.366.774.080.060.866.3Leu80117.6138.3148.9114.1112.5118.0117.6115.4132.6Ile6170.683.388.978.166.770.070.665.477.5Val6472.986.791.185.968.372.072.972.388.8Phe+Tyr87117.6138.3148.9125.3111.7117.0117.6107.7143.8His2930.636.737.825.029.230.030.635.443.8Arg34117.6138.3148.9106.3120.0120.0117.696.494.4(三)不同畜禽的理想蛋白模式表6-11畜禽理想蛋白模式91生长猪AA平衡模式生长猪AA平衡模式92家禽AA平衡模式家禽AA平衡模式93生长猪可消化AA平衡模式生长猪可消化AA平衡模式94生长猪不同阶段可消化AA平衡模式生长猪不同阶段可消化AA平衡模式95肉鸡不同阶段可消化AA平衡模式肉鸡不同阶段可消化AA平衡模式9617C234568日粮氨基酸的平衡A100理想选择BA10065不可取选择现实选择17B23456810017C234568日粮氨基酸的平衡A100理想选择BA10097一、单胃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二、反刍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第四节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一、单胃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第四节蛋白质营养价值评98(一)粗蛋白质CPCP反映饲料或饲粮含氮物质的总量,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配合饲粮的基础指标。测定方法简单,应用广泛。(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饲料中蛋白质能够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是饲料总蛋白质减去粪中排出的部分。即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乘以消化率。饲料可消化蛋白质含量是表达蛋白质质量的指标之一。一、非反刍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一)粗蛋白质CPCP反映饲料或饲粮含氮物质的总量,是99表观生物学价值(ABV)指动物沉积氮与吸收氮之比

食入氮-(粪氮+尿氮)ABV=─────────×100%食入氮-粪氮真生物学价值(TBV)在ABV基础上从粪氮中扣除内源的代谢粪氮(MFN),从尿氮中扣除内源尿氮(EUN)

食入氮-(粪氮-MFN)-(尿氮-EUN)TBV=───────────────────×100%食入氮-(粪氮-MFN)BV反映了蛋白质消化率和可消化蛋白质的平衡。BV高,说明饲料中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组成与动物需要更接近。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表观生物学价值(ABV)指动物沉积氮与吸收氮之比食入氮100表6-12不同饲料对猪的表观生物学价值(BV)饲料BV饲料BV鸡蛋96小麦麸64牛奶92生大豆64鱼粉76-90棉籽64肌肉75玉米54-60大豆(热处理)75豌豆48马铃薯71 小麦谷蛋白40酵母70蚕豆38谷物64-67明胶25表6-12不同饲料对猪的表观生物学价值(BV)饲料BV101指动物体沉积的氮与食入的氮的比

沉积氮食入氮-(粪氮+尿氮)NPU=─────×100%=──────────×100%食入氮食入氮也可以应用BV×氮的消化率.净蛋白利用率是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指标,既反映了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性,也反映了消化产物中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状况。(四)净蛋白利用率(NPU)指动物体沉积的氮与食入的氮的比102(五)蛋白质效率比PER体增重(g)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g)PER=是动物体增重与食入蛋白质或氮的比例

蛋白质效率比也是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指标,与净蛋白利用率相比,用体增重代替了蛋白质或氮的沉积量,更为简单、直观。(五)蛋白质效率比PER体增重(g)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g103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104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净蛋白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化学比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缺陷:

都不具有可加性,反映的是单一饲料的营养价值,不能预测几种饲料配合使用时氨基酸互补效果,从饲粮原料的营养价值也不能推测出饲粮的营养价值。在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时存在片面性,目前已很少使用。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净蛋白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化学比分和必105(六)氨基酸含量是目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料配方时经常使用的指标之一,是饲料中氨基酸的化学分析值。具有可加性,可以反映饲料氨基酸平衡状况,但不能反映饲料蛋白质的消化性。(六)氨基酸含量是目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饲料配方时经常使用的106(七)可消化氨基酸(digestibleaminoacids)

是摄入的饲料氨基酸减去粪中排出的氨基酸。按照排泄物收集部位的差异,可分为回肠末端可消化氨基酸和肛门可消化氨基酸。按照是否从粪氮中扣除内源氨基酸分为真可消化氨基酸和表观可消化氨基酸。(七)可消化氨基酸(digestibleaminoaci107氨基酸消化率(%,aminoaciddigestibility):可消化氨基酸与采食氨基酸的比×100%可消化氨基酸(digestibleaminoacids)表观可消化氨基酸(apparentdigestibleaminoacids,ADAA):食入氨基酸与粪中排出氨基酸的差ADAA=AAintakeAAinfeces-真可消化氨基酸(Truedigestibleaminoacids,TDAA):从ADAA中扣除内源排泄氨基酸后的氨基酸量TDAA=ADAA-EAA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ilealapparentaminoacidsdigestbility,IAAAD):IAAAD(%)=(AAintake-IAA)/AAintakeX100氨基酸真表观消化率(ilealtrueaminoacidsdigestbility,IAAAD):IAAAD(%)=[AAintake-(IAA-EAA)]/AAintakeX100氨基酸消化率(%,aminoaciddigestibil108标准可消化氨基酸(%,standarddigestibleaminoacids):采用不同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差异较大,难以准确估计。应用无氮日粮法测定内源氨基酸排泄量,使在用不同蛋白质饲料原料是扣除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相同,减少误差。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真可消化氨基酸称为标准可消化氨基酸。标准可消化氨基酸(%,standarddigestible109(八)可利用氨基酸(availableaminoacids)

特指动物摄入饲料中可以被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那部分氨基酸。这部分氨基酸与氨基酸摄入量的比值称为饲料的氨基酸利用率。在家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通常采用可利用氨基酸和氨基酸利用率。(八)可利用氨基酸(availableaminoacid110采用粗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蛋白质当量及酸性洗涤不溶性氮来评定蛋白质营养。旧体系(粗蛋白质体系)缺点:没有考虑到饲料中的蛋白质已经被微生物改造了;饲料粗蛋白质质量差异被微生物利用后缩小了,可能还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表观消化率误差大;粪蛋白来源于日粮的比例不一样。二、反刍动物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采用粗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蛋白质当量及酸性洗涤不溶性氮来111Mitchell(1951)提出,以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为基础主要缺点表现在:没有考虑饲粮蛋白质在瘤胃中可以分为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质(UDP)两部分,以及瘤胃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数量和效率。没有区分真蛋白(TP)和非蛋白氮(NPN)的营养价值,导致对非蛋白氮的营养价值估计偏高。没有反映微生物蛋白和非降解蛋白进入小肠后,被吸收氨基酸的数量和组成。到达小肠后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粗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很难准确评定饲料蛋白质的价值和需要量。(一)粗蛋白质体系和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Mitchell(1951)提出,以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为基础112将饲粮蛋白质分为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质(UDP)两部分。将RDP进一步划分为快速降解蛋白(QDP)和慢速降解蛋白(SDP),分别用尼龙袋技术和微生物标记技术测定瘤胃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优点:该体系较好的反映了蛋白质在瘤胃中的消化代谢过程,而且考虑到了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及其合成效率,强调饲料中RDP对瘤胃微生物的可利用性和UDP在真胃和小肠中的可消化性。(二)英国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RDP-UDP)体系将饲粮蛋白质分为降解蛋白(RDP)和非降解蛋白质(UDP)两113MP指瘤胃饲粮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吸收的量,与小肠可消化蛋白质的概念相同。代谢蛋白质体系包括以下参数:(1)瘤胃可降解蛋白质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为100%,吸收蛋白质的40%在代谢中损失掉。(2)提出了尿素发酵潜力(UreaformationPotential,UFP)的概念和相应估测公式,估算饲粮中尿素能被利用的量。(三)美国可代谢蛋白质体系(metabolisableProtein,MP)MP指瘤胃饲粮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吸收的量114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115第六章蛋白质营养(NXPowerLite)课件116(四)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

CNCPS将化学分析法和反刍动物的消化利用结合起来,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和计算机模型化,可以精确估测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康奈尔的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将微生物划分为两类,发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微生物和发酵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的微生物。(四)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CNC117SC细菌仅利用氨作氮源,而NSC细菌可利用氨、氨基酸和肽等氮源。根据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度,将碳水化合物分为4个部分。将蛋白质划分为非蛋白氮、真蛋白和不可利用氮三部分,并进一步将真蛋白分为三部分:快速降解部分、中速降解部分和慢速降解部分。SC细菌仅利用氨作氮源,而NSC细菌可利用氨、氨基酸和肽等氮118德国可降解蛋白质体系法国小肠可降解蛋白质(PDI)体系中国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瑞士小肠可吸收蛋白质体系北欧小肠可吸收氨基酸(AAT)体系北欧瘤胃蛋白质平衡(PBV)体系荷兰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五)其他蛋白质评定体系

主要区别在于对蛋白质降解率的测定方法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估测参数的差异,德国和美国的体系将在生长动物营养需要一章中介绍。

德国可降解蛋白质体系(五)其他蛋白质评定体系主要区别在于对119表6-13不同国家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新体系的有关参数比较(1)参数新体系英国法国德国北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微生物粗蛋白/饲粮降解粗蛋白0.8-1.00.900.95变化0.900.8-1.0>1.0变化微生物粗蛋白/可消化有机物质0.1300.1260.1610.1650.1400.095-0.1700.143微生物粗蛋白/代谢能8.48.110.110.39.66.1-11.0--微生物粗蛋白/可消化碳水化合物---0.179----微生物粗蛋白/可发酵有机物质-0.145----0.150.168微生物真蛋白/微生物粗蛋白0.750.800.730.700.800.800.750.80微生物真蛋白的消化率0.850.800.900.850.800.700.850.80表6-13不同国家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参数120参数新体系英国法国德国北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饲粮非降解蛋白的消化率0.640.55-0.950.660.700.53-0.80变化变化变化体组织蛋白(氨基酸)/吸收氨基酸--------维持1.00-0.800.670.700.670.70产奶0.680.640.800.750.650.700.640.70生长0.590.28-0.680.80-0.500.70-0.65产毛0.26---0.150.60--表6-13不同国家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新体系的有关参数比较(2)参数新体系英国法国德国北欧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中国饲粮非降121一、非蛋白氮的营养二、肽的营养第五节非蛋白氮和肽的营养一、非蛋白氮的营养第五节非蛋白氮和肽的营养122(一)非蛋白氮化合物(NPN)

粗蛋白中除了真蛋白质外,还包括游离氨基酸、肽、酰胺、生物碱、有机碱、氨、尿素、尿酸和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统称非蛋白氮(NPN)。NPN中氨基酸、肽、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对动物的营养价值与真蛋白质相同。尿素等其它非蛋白氮对反刍动物营养价值较高,对单胃动物营养价值很低。一、非蛋白氮的营养(一)非蛋白氮化合物(NPN)粗蛋白中除了真蛋白质外,还包123

表6-14常见饲料中非蛋白氮的含量

牧草苜蓿玉米(籽粒)总氮mg/100gDM299828421390相对含氮量

总氮100100100肽

0.17游离氨基酸13.918.50.99氨1.00.60.07酰氨2.92.6

胆碱0.50.10.12甜菜碱0.61.10.01嘌呤等2.21.30.05硝酸盐2.41.3

其它NPN化合物6.43.50.59青饲料中非蛋白氮占总氮的30%~60%,青贮饲料30%~65%,块根块茎类饲料50%左右,青干草15%~25%,谷物和豆科籽实一般低于总氮的15%。

表6-14常见饲料中非蛋白氮的含量

牧草苜蓿玉米(籽粒)总124尿素含N46%三聚氰胺含N66.6%缩二脲含N41.7%尿素含N46%三聚氰胺含N66.6%缩二脲含N41.1251.反刍动物利用NPN的目的和原理(二)非蛋白氮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饲喂NPN的目的2)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代替高价蛋白质饲料,在不影响或提高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