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_第1页
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_第2页
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_第3页
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_第4页
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整治实施操作手册TOC\o"1-2"\h\u4122第1章土地整治概述 485451.1土地整治的定义与意义 4114281.2土地整治的目标与原则 423685第2章项目前期准备 5274102.1项目立项与申报 5274712.1.1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土地整治项目的初步设想,明确项目目标、内容、规模、投资估算等。 550222.1.2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论证,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效益及潜在风险。 5229262.1.3立项审批: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建议书,提交至有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 5238902.1.4申报材料准备:根据立项审批要求,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相关政策文件等。 5232262.1.5申报审批:将申报材料提交至有关部门进行审批,获得项目批准文件。 5276672.2勘察设计与方案制定 5287432.2.1勘察调查:对项目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5317772.2.2编制项目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529822.2.3设计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537262.2.4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208322.3资金筹措与政策支持 6180422.3.1资金筹措:根据项目预算,制定资金筹措计划,争取投资、社会资本、金融贷款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 635622.3.2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包括土地政策、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 6258742.3.3财政资金申请: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向财政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6128292.3.4资金监管: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6678第3章地籍调查与测量 672923.1地籍调查 6218433.1.1调查目的 6239883.1.2调查内容 666733.1.3调查方法 6230233.1.4调查程序 669503.2土地测量 7301993.2.1测量目的 7264543.2.2测量内容 7138823.2.3测量方法 7100393.2.4测量程序 7100343.3数据处理与分析 7109083.3.1数据处理 7250193.3.2数据分析 7220103.3.3数据应用 721335第4章土地平整工程 861814.1土地平整设计 8290524.1.1设计原则 848364.1.2设计内容 8308084.2土地平整施工 8136044.2.1施工准备 863244.2.2施工方法 8153224.2.3施工管理 8219734.3工程质量与验收 9304154.3.1工程质量要求 970574.3.2验收标准 9227624.3.3验收程序 95623第5章水利设施建设 9224545.1水源工程 9243725.1.1工程目标 9318015.1.2工程内容 9321565.1.3技术要求 9223555.2输水工程 10151025.2.1工程目标 10241245.2.2工程内容 10265485.2.3技术要求 1061145.3排水工程 10284265.3.1工程目标 1026035.3.2工程内容 1040745.3.3技术要求 103699第6章土壤改良与土地利用 11255946.1土壤改良 11119556.1.1土壤调查与评价 11288086.1.2土壤改良措施 11310376.1.3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 1161356.2土地利用规划 11263486.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142286.2.2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与原则 1141496.2.3土地利用规划布局 11237956.2.4土地利用规划实施 1139786.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159516.3.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291836.3.2农田土壤改良设施建设 12195056.3.3农田道路建设 12318316.3.4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230081第7章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 1277807.1植被恢复技术 1248727.1.1植被选择与配置 1286737.1.2植被恢复方法 12161257.1.3植被抚育与管理 1268867.2生态防护与固沙工程 12319727.2.1生态防护工程 1219037.2.2固沙工程 13248747.3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318087.3.1监测内容 13242057.3.2评价方法 1354347.3.3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 1312212第8章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管理 137538.1施工组织与管理 13180928.1.1施工组织设计 1348268.1.2施工队伍组织 13146248.1.3施工现场管理 14294508.2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 1460278.2.1施工进度计划 14271358.2.2施工质量控制 14201448.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4308858.3.1安全生产 14281888.3.2环境保护 14353第9章项目监测与评价 15172869.1土地整治效果监测 15175139.1.1监测目的 15312939.1.2监测内容 15174029.1.3监测方法 1599959.1.4监测周期 15305089.2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15113229.2.1评价指标 15103549.2.2评价方法 16324029.2.3评价结果运用 1612889.3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16234439.3.1评价指标 16196759.3.2评价方法 16169539.3.3评价结果运用 16201459.3.4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 1619200第10章项目总结与经验推广 163139010.1项目总结 17846410.1.1项目背景回顾 172586110.1.2项目实施过程 171169910.1.3项目成果评价 17990910.2成果归档与资料管理 172060610.2.1成果归档 171098110.2.2资料管理 17457310.3经验交流与推广运用 171692310.3.1经验总结 172736010.3.2经验交流 171875610.3.3推广运用 172161910.3.4培训与宣传 17第1章土地整治概述1.1土地整治的定义与意义土地整治,简而言之,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与优化利用的一种活动。具体来说,它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施工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质量等方面进行改善,以实现提高土地产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目标的过程。土地整治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整治有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还能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保障生态安全。1.2土地整治的目标与原则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原则。土地整治应结合区域实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衔接,保证整治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治措施,保证整治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保护优先原则。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退化,保证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4)农民利益优先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受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5)科技创新原则。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土地整治的科技含量,保证整治工程质量和效益。(6)长效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保证整治成果的可持续利用。第2章项目前期准备2.1项目立项与申报项目立项是土地整治实施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明确项目目标、规模、范围及可行性。为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需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立项与申报:2.1.1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土地整治项目的初步设想,明确项目目标、内容、规模、投资估算等。2.1.2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论证,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效益及潜在风险。2.1.3立项审批: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建议书,提交至有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2.1.4申报材料准备:根据立项审批要求,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相关政策文件等。2.1.5申报审批:将申报材料提交至有关部门进行审批,获得项目批准文件。2.2勘察设计与方案制定项目立项后,需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与方案制定,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2.1勘察调查:对项目区域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收集相关数据资料。2.2.2编制项目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2.2.3设计方案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2.4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保证项目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3资金筹措与政策支持为保证土地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做好资金筹措和政策支持工作。2.3.1资金筹措:根据项目预算,制定资金筹措计划,争取投资、社会资本、金融贷款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2.3.2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包括土地政策、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2.3.3财政资金申请: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向财政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2.3.4资金监管: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第3章地籍调查与测量3.1地籍调查3.1.1调查目的地籍调查是土地整治实施的基础工作,旨在查清土地权属、界址、地类、用途等信息,为土地整治提供准确的权属数据和基础资料。3.1.2调查内容地籍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登记资料整理等内容。3.1.3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踏勘、查阅档案、询问权利人等方式进行地籍调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1.4调查程序(1)制定调查方案;(2)收集相关资料;(3)开展现场调查;(4)整理调查成果;(5)提交调查报告。3.2土地测量3.2.1测量目的土地测量是获取土地整治项目区地形地貌、界址位置、地类分布等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为项目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3.2.2测量内容土地测量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测量等。3.2.3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GPS、水准仪等现代测量设备,结合数字地图、遥感影像等技术进行土地测量。3.2.4测量程序(1)制定测量方案;(2)布设控制网;(3)开展外业测量;(4)内业数据处理;(5)提交测量成果。3.3数据处理与分析3.3.1数据处理(1)对地籍调查和土地测量数据进行整理、校核、归档;(2)建立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更新;(3)根据需求,制作相关图件和报表。3.3.2数据分析(1)分析土地权属、地类、地形等数据,为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提供参考;(2)评估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整治目标和措施制定提供依据;(3)结合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提出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3.3.3数据应用将数据处理与分析成果应用于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为政策制定、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交易等提供数据支持。第4章土地平整工程4.1土地平整设计4.1.1设计原则土地平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4.1.2设计内容(1)地形分析: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为土地平整设计提供依据。(2)设计标准: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土地平整的设计标准。(3)设计图纸:绘制地形图、平面图、断面图等,明确土地平整工程的施工范围、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4)工程技术方案:根据设计标准,制定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包括土地平整方式、施工工艺、排水设施等。4.2土地平整施工4.2.1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2)采购施工材料、设备,保证质量合格。(3)办理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4)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等基本情况。4.2.2施工方法(1)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土地平整施工。(2)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土地平整,保证施工质量。(3)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4.2.3施工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2)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施工效率。(3)定期对施工进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4.3工程质量与验收4.3.1工程质量要求(1)土地平整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农业生产需求。(2)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工程安全、耐用。(3)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4.3.2验收标准(1)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保证工程质量。(2)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工程量、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3)验收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提交验收报告。4.3.3验收程序(1)项目单位组织初验,对工程质量、工程量等进行初步验收。(2)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3)验收合格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第5章水利设施建设5.1水源工程5.1.1工程目标水源工程建设旨在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区灌溉、人畜饮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1.2工程内容(1)水源地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设置水源保护区界碑,禁止在保护区内从事污染水源的活动。(2)水源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塘坝、地下水井等水源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高水源地供水能力。(3)水源调配: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5.1.3技术要求(1)严格遵循相关水利工程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2)采用先进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技术,合理确定水源工程建设规模和布局。(3)水源工程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2输水工程5.2.1工程目标输水工程旨在将水源安全、高效地输送到项目区,满足灌溉、人畜饮水等需求。5.2.2工程内容(1)输水渠道建设:包括渠道设计、衬砌、加固等,保证输水渠道的过水能力和稳定性。(2)输水管道铺设:合理选择输水管道材料、管径和布局,保证输水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3)泵站建设:根据项目区地形、高程等条件,合理配置泵站设备,提高输水能力。5.2.3技术要求(1)遵循相关水利工程规范,保证输水工程质量和安全。(2)采用先进的输水工程设计技术,优化输水线路、降低输水损失。(3)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保证输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3排水工程5.3.1工程目标排水工程旨在降低项目区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3.2工程内容(1)排水渠道建设:包括排水沟、排水渠等设施的建设,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2)排水设施配置:设置合理的排水井、泵站等设施,提高排水能力。(3)排水管道铺设:合理选择排水管道材料、管径和布局,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5.3.3技术要求(1)严格遵循相关水利工程规范,保证排水工程质量和安全。(2)采用先进的排水工程设计技术,优化排水系统布局,提高排水效率。(3)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地质等条件,合理确定排水设施规模和数量。第6章土壤改良与土地利用6.1土壤改良6.1.1土壤调查与评价对拟整治区域进行详细的土壤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度等特性,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6.1.2土壤改良措施根据土壤调查与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1)生物改良: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化学改良:针对土壤酸碱度、盐分等问题,采用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进行调整;(3)物理改良:通过深翻、松土、排水等措施,改善土壤通气、水分状况。6.1.3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在土壤改良过程中,定期进行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保证土壤改良效果,为土地利用提供优质土壤资源。6.2土地利用规划6.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析拟整治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及其分布、面积、利用效率等。6.2.2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与原则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资源合理配置等原则,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6.2.3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根据规划目标与原则,结合地形、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保证土地资源高效利用。6.2.4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工作要求等,保证规划落地实施。6.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6.3.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设计农田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水源涵养等系统,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和排水能力。6.3.2农田土壤改良设施建设建设农田土壤改良设施,如有机肥施用、深翻松土等,提高农田土壤质量。6.3.3农田道路建设规划设计农田道路系统,提高农田通达度,便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6.3.4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水土保持、农田林网建设等措施,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第7章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7.1植被恢复技术7.1.1植被选择与配置在选择植被种类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结合土地整治目标和生态功能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优先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本土植物,注重乔、灌、草结合,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植被体系。7.1.2植被恢复方法(1)直接播种:适用于土壤条件较好、植被易生长的区域。(2)植苗造林:适用于土壤贫瘠、植被难以自然生长的区域。(3)容器苗造林:适用于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特殊土地类型。(4)植被混凝土:适用于城市景观绿化及生态修复工程。7.1.3植被抚育与管理加强植被抚育管理,保证植被生长健康、稳定。主要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除草等。7.2生态防护与固沙工程7.2.1生态防护工程(1)植物防护:采用植被恢复技术,提高地表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2)工程防护:结合地形地貌,设置挡土墙、护坡等工程措施,防止土地退化。(3)生物与工程结合防护:将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防护效果。7.2.2固沙工程(1)物理固沙:采用沙障、风网等物理措施,降低风速,减少沙尘暴发生。(2)化学固沙:利用化学材料,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风蚀能力。(3)生物固沙:通过种植固沙植物,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7.3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7.3.1监测内容(1)植被覆盖率:反映植被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2)土壤质量:监测土壤养分、结构、微生物等指标,评价土壤健康状况。(3)水文状况:监测地表水、地下水位及水质变化,评估水资源状况。(4)生物多样性:监测植物、动物种类及数量,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7.3.2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合监测数据,对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1)指标体系评价: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2)模型评价:运用生态模型,模拟预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3)专家评价: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结合现场考察,进行综合评价。7.3.3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根据监测与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优化实施方案,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为政策制定、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8章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管理8.1施工组织与管理8.1.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项目特点、施工条件及工程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平面布置。8.1.2施工队伍组织施工队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项目施工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施工队伍应合理配置各类专业人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8.1.3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考勤、施工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保证施工质量。8.2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8.2.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明确施工顺序、施工周期、关键节点等。施工进度计划应合理可行,保证项目按期完成。8.2.2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材料采购、验收、保管和使用等环节,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2)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工艺质量。(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施工质量问题。(4)施工验收质量控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施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8.3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8.3.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2)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安全处理:建立健全安全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处理安全。8.3.2环境保护(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2)环境保护设施:合理配置环境保护设施,保证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3)环境保护监测: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监测,及时发觉和整改环境问题。(4)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第9章项目监测与评价9.1土地整治效果监测9.1.1监测目的土地整治效果监测旨在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质量提升及整治工程成效,为项目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9.1.2监测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监测;(2)土地质量变化监测;(3)整治工程进度及质量监测;(4)整治效果满意度调查。9.1.3监测方法(1)遥感监测;(2)地面调查与观测;(3)统计分析;(4)问卷调查。9.1.4监测周期根据项目规模和特点,确定监测周期。一般建议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监测,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监测频次。9.2土地利用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