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_第1页
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_第2页
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_第3页
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5-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原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学校美术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新课标将学习领域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观赏·评述”、“综合·探究”四大板块。但评论以欣赏为基础,评论的水平实际上主要是理解、鉴赏的水平,所以评论也可纳入观赏,即“观赏·评述”学习领域;应用既包括观赏又包括创作。为简明起见,我们习惯把同学的美术实践概括为观赏与创作两类,而把美术课分为创作课或专题观赏课两类。

按这种分法,我省中、学校美术老教材中,创作课的课时量占去总课时的92.9%,而专题观赏课只占7.1%。那是不是意味着美术观赏课教学不重要呢?不。我们认为美术观赏教学很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比创作教学更重要。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专题观赏课也好、创作课中包含的随堂观赏也好,对观赏教学的讨论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很多陈旧的观点仍束缚着观赏教学水平的提高。美术学习几乎成了美术创作的同义词。那么,在有限的专题观赏课和创作课的观赏环节中,我们的观赏教学水平低在哪里呢?低在内容贫乏、方法落后等,我在下面加以反省。

(一)观赏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贫乏

观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它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现实的观赏教学内容贫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美的观赏经常局限于较浅层次;二是忽视对形式美的观赏。

先看对内容美观赏层次不高的问题。

内容美包括两个层次:较浅的层次犹如的“题材”,指作品的选景(即画者描绘的物象、场景等)及其意义;深层次一般成为“主题”,指对这些生活(物象、场景等)及其意义的理解、评价、态度和情感,它是更重要的内容美。

现实教学中,由于很多老师自身观赏水平有限或者对观赏教学理解不够,在课堂上大量时间用于描述、解说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场景(即题材),而对作品的主题未作深化挖掘,或者点到为止。前几年我在江中听过一位高级老师在上高中三班级《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观赏时,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内容、画面、构图、笔墨等作了细致的介绍和描绘,而对主题即范宽在画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古代文人绘画思想(教材中予以强调的)却一语带过,不痛不痒。高级老师在高中尚且如此,学校和学校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重内容美忽视形式美的问题。

内容打算形式,这是“题材打算论”、“主题先行论”者全都的解说。近十几年来,这“两论”构筑的壁垒被打破,很多美学家、艺术家都熟悉到形式美打动、吸引观众的重要性。特殊对观赏过程而言:首先,形式美是打动、吸引观众,启动观赏过程的关键;其次,作品的内容是要由形式来表达的,观众只有在感受、理解了形式美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感受、理解作品的内容美(对众多现代化派作品的观赏尤其如此);再次,美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很多抽象形式本身的“意味”就是内容而无需附加另外具象的内容(抽象派的作品就是代表)。所以,我们认为,就观赏教学而言,指导同学对形式美的观赏极为重要。美术新课程标准就要求“熟悉与理解线条、外形、颜色、空间、明暗、肌理、质感等美术语言,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像熟悉、理解与运用的东西就都是关于形式美的。在观赏教学中假如不高度重视同学把握这些形式美的要素与组织原理,又怎能让同学在创作中去运用它们呢?

但现实的美术教学,由于老师本身的艺术修养不够或太“突出思想”,许多老师严峻忽视了对作品形式美观赏的指导。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去年在学校上一堂《诗情画意》观赏山水画的示范课,我通过讲解、组织同学争论等方法,具体介绍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及其特点,而对形式美只提了一句:“画家用润泽的笔触,抓住祖国山水的特色,着重描绘了山林、溪流和苍古的老房”,至于颜色如何艳丽、清爽而不失凝重、沉稳,形体如何层次分明、刚柔相济,线条如何张弛有度、富于韵味,构图为什么选择仰视角度等等,却都被我忽视了。如此,祖国山水的美在画中毕竟是什么呢?不清晰。之后一位同事在给我评课时说了一句你的课听起来挺像历史课嘛,这句话点拨了我,我是忽视了绘画的形式美,而这正是我们专业体现之处。再如,上《印学话西泠》观赏课,老师对篆刻作品描绘的文字内涵、独特的文化价值、社会进展背景细作分析解说,而对篆刻的形式美(材质、刀法、线条、刻制、印泥等)却没下功夫,这和一堂政治课、历史课又有何不同呢?

好的观赏教学应当重视指导同学观赏作品的形式美。要让同学充分感受、体验美术作品各形式要素的美,包括线条美、结构美、肌理美、材质美、形象美、颜色美、构图美、空间表现的美、明暗对比的美等等;结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虚实变化;让同学理解后成为他们丰富的审美阅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同学审美情趣,提高同学的观赏力量,使他们成为高雅的观赏者。

2.教学方法落后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同学的主体性,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构建主义的教育理念,其重点思想之一就是高度强调只有让同学主动学习才能实现学问、方法、态度的内容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实的美术观赏教学做到这一点好像很难。我们经常在观赏课中滔滔不绝地叙述或展现范作、幻灯、录像等,同学却只是静默的听众或观众,很少有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也不作评价;而在创作课中,原来观赏环节就没有多少时间,老师一旦轻描淡写几句带过,同学就更没有机会发表看法了。如此观赏教学,同学只有“听”和“看”,没有或很少有说、议、评、写等其他观赏实践的机会,导致同学的观赏力量差也就不足为怪拉。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观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意同学的乐观参加,努力激发同学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老师叙述为主的弊端,乐观探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着重培育同学把握美术观赏最基本的方法,不断提高同学的观赏和评述的力量,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的依据。”看来,审美最终还是要同学自己去内化,老师无法包办代替,只能在激励、引导、指导点拨上下功夫,让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体验和领悟。

不管老师讲得多么“正确”,他究竟只讲出了自己对作品的一种感受、一种理解。可同学与老师不同,甚至同学个体之间也不同,为什么不让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阅历说出或写出各自的感受和理解呢?只有鼓舞他们大胆的想、自由的表达,审美活动才能深广的开展,他们才能真正被作品的美所打动并引起共鸣,老师也才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实现对同学观赏过程的指导。而这一切恰恰符合美学、艺术心理学原理:对一件作品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