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_第1页
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_第2页
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_第3页
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_第4页
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朗新科技研究报告一、深耕电力信息化二十余年,业绩展现强韧性深耕电力能源领域近25年,以B2B2C模式,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1)公司深耕能源行业近25年,通过完整的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燃气集团、光伏电站等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沉淀中台能力和平台产品,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市场化发展和服务的创新升级;2)公司通过构建自有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深度开展能源需求侧的运营服务,携手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支付宝、银联、城市超级APP等入口,为终端用户提供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包括家庭能源消费、电动汽车充电、能效管理等服务,促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和场景化。赋有“独角兽”基因,实控人行业积淀深厚,准确洞悉产业与技术机会。1)截至2022年9月,公司第一大股东YueQiCapitalLimited(IDG系)持有约1.28亿股,占比达12.20%;蚂蚁科技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和云钜创投为第三、五大股东,占比分别为11.07%和6.05%。2)公司实控人为徐长军和郑新标,徐长军曾就职华北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并被借调至电子工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办公室,参与国家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工作。两人于1996年创办朗新科技,行业积淀深厚,对新技术、产业新机会把握精确。目前,公司业务板块划分为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和互联网电视:能源数字化:为公司基本盘,增速维持强韧性。1)在电网行业,公司为国家电网、等大型客户提供用电服务核心系统等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参与电网物联采集平台、负荷管理平台等大数据创新应用建设,同时为电网提供充电桩代运营、综合能源运营等。目前,客户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超过2.7亿电力终端用户。2)2021年,公司能源数字化收入23.71亿元,yoy+34.99%,毛利率为43.97%。2022H1,能源数字化收入4.32亿元,yoy+6.94%,毛利率为39.95%。能源互联网:面向多场景,实现高速增长。1)公司与支付宝等入口合作构建互联网生活缴费场景,研发自有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目前已为超过3.85亿居民用户提供水电燃热等“查询·缴费·账单·票据”线上闭环服务,覆盖全国400多座城市,连接5400多家水电燃热机构,日交易笔数近600万,日活超过1370万。2)公司第三方聚合充电服务平台“新电途”,通过支付宝、高德、微信、百度等入口为新能源车主提供“多快好省”充电服务。截止2022H1,平台累计接入充电运营商超500家,与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头部运营商合作,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50万,服务车主超380万,累计充电近15亿度,并围绕聚合充电开展需求响应、市场化售电、光储充一体化等运营试点。3)公司“新耀光伏云平台”以能源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全面化监测、智能化告警、AI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精细化运维等提高电站发电效率。截止2022H1,平台累计接入各类光伏电站超18000座,装机容量近10GW,并开始试点分布式光伏与充电桩等用户负荷、用户侧储能等需求侧场景结合。4)此外,公司以能源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通过集成研发BSE智慧节能系统,提供建筑能源管理、动力能源中心运行控制等综合能源服务,平均节能效率达15%以上,并可减少运维人员投入。5)2021年,公司能源互联网收入8.48亿元,yoy+43.58%,毛利率为52.80%。2022H1,能源互联网收入4.24亿元,yoy+58.50%,毛利率为54.58%。互联网电视:以终端产品带动平台运营,增速保持稳定。1)公司与运营商中国移动、牌照方未来电视及地方广电形成伙伴关系,共同服务互联网电视用户。公司作为技术服务提供商保障业务规范、高效运营和良好用户体验,负责互联网电视平台建设、系统维护、运营支撑、大数据分析、业务推广、售后及客服等保障家庭用户的正常收视,并基于用户活跃度参与分成。公司采用“云”+“端”形式,终端产品为平台运营业务早期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帮助平台运营完成最初的用户沉淀,随着平台业务的发展和终端市场生态的完善,智能终端业务正逐步独立发展。2)2021年,公司互联网电视实现收入14.20亿元,yoy+36.60%,毛利率为36.88%,2022H1,互联网电视收入7.52亿元,yoy+18.28%,毛利率为31.09%。2022H1业绩实现稳健增长,预计下半年电网项目将加速推进。20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8亿元,yoy+23.01%,归母净利润1.91亿元,yoy+61.13%,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yoy+7.08%,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综合毛利率39.66%,同比下降2.01pct,上半年部分省市电网客户项目推进延迟,6月起快速恢复,整体看仍保持稳健,预计电网业务在将加速推进。研发投入维持高位,市场开拓增加销售费用支出。1)2022H1,公司研发费用达2.69亿元,占收入比为16.72%,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公司的技术壁垒。2)销售费用达1.59亿元,YOY+47.73%,占收入比为9.86%,系新电途业务在市场开拓方面新增投入。3)其余费用方面,管理费用率为7.94%,财务费用率为-0.18%,整体费用管控较好。二、能源数字化基本盘稳健,营销2.0抬升增速中枢2.1“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近3万亿,配用电为智能化重点环节新型电力系统需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信息化、智能化为大势所趋。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信息化投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2021年,我国风、光累计装机占比超过25%,发电占比则超过10%,伴随供给侧大规模风光集中并网、需求侧电气化比例大幅提升,电网投资将出现结构性转变:一是电网投资将持续向配电网倾斜;二是基于电力物联网建设相关的智能化、信息化投资占比会大幅提升。通过能源数字化的信息化熵减平抑能源物理系统的热力学熵增,可解决新能源消纳带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十四五”两网资本开支近3万亿,历年看兑现性较强,预计智能化投资规模超过3500亿,用电和配电环节为智能化重点。“十四五”两网规划资本开支近3万亿,投资兑现性较强。1)“十四五”国家电网预计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为5012亿元。建设投资规模约6700亿元。2)同时,历年看,电网公司计划投资的兑现性较强,以国网为例,近年来年度实际投资额与计划额基本一致,部分年份还会追加投资,2022年夏季多地发生电力短缺,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电网可能会追加部分投资,提高区域间电网协调、负荷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两网资本开支聚焦转型,智能化投资比例超过10%。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智能电网投资重点在变-配-用领域,解决提升电网自动化水平,安全高效运行电网等痛点,其中2016-2020年电网总投资可达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则达1750亿元,占比达到12.5%,按照此比例进行推算,“十四五”期间两网智能化投资规模可超过3500亿元。配电和用电环节为智能化投资重点,合计占比超过50%。2009-2020年,国网智能化总投资约3841亿元,其中用电环节投资1185亿元,占比达31%,配电环节投资892亿元,占比达23%,且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比例在持续上升。输配电价制对电网投资有强支撑,长期确定性较强。我国自2015年开始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长期看,电网盈利来源将从统购统销价差转向输配电价。按照《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试行)》,发改委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办法核定输配电价,每三年核准一次,由于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投资对电网稳定性有重要正向影响,本周期内相关投资将作为下一周期输配电价准许成本的重要构成,会对投资意愿产生支撑。长期看,电网投资确定性较强。2.2先发优势明显,营销2.0推广有望抬升增速中枢营销为电网核心盈利环节,核心系统为刚需。1)无论在统购统销价还是输配电价下,电网盈利最终来源于用电需求,而与用电场景对接的营销环节则是电网盈利的核心。2)电力营销核心系统面向电力用户提供办电、保修、缴费等服务,为电网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受理、计量计费、收费账务等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分析决策等服务,核心系统为电力营销部门的刚需,在此基础上,各网省衍生出智能营业厅等功能。主要竞争对手为东软集团与中电普华,公司具备产品、客户等优势:东软集团:1)业务覆盖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外包、安全加密等,涉及行业包括电厂、电网和煤炭石油等,技术出色,抗风险能力强,但在电力客户贴身服务能力较弱;2)相比之下,朗新与其技术水平相当,但核心主业明确与电力相关,业务链条延伸充分(如管理咨询、信息化运维、缴费渠道等),服务能力更强。中电普华:1)国网信通子公司,提供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和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等。属国网系统内企业,市场准入、项目信息等有优势,国网项目由其总包,但在国网以外缺乏市场动力。2)相比之下,朗新营销服务市场从国网发展到南网、电力集团等,从国内发展到国外,客户类别和数量更多。营销核心系统定制化程度较高,业务具有强粘性,竞争格局形成后较为稳固。1)由于各省市存在电源结构、电力市场等方面差异,在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上也有其特征。例如,四川以水电为主,同时存在跨区域特高压外送,需在营销系统中考虑该特征,而浙江、山西、山东等省市已开展电力现货市场,计费、结算规则都与长协市场下有所不同,因此营销系统设计也存在差异。2)核心系统与营销部员工深度绑定,形成操作习惯,同时由于用电服务属于电网盈利中心环节,营销系统常与其他环节,如配输电等配合,对用电服务领域的Know-how要求极高,系统切换难度极大。公司先发优势明显,市占率稳定在40%。公司服务电力领域超20年,核心产品用电服务营销系统也具备国网、南网等大型客户,由于存在较高的切换成本,统一采招对供应商资质、经验相当重视,市场格局一旦形成较难改变,公司在用营销核心系统市占率稳定在40%左右,完成卡位。营销2.0推广在即,增速中枢或迎来抬升营销2.0实现技术和业务逻辑迭代,客单价有望提升。1)技术逻辑看:营销2.0系统为国网基于“云大物移智链”新技术重构的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构建“业务+数据”双中台。其中:业务中台汇聚贯通跨专业领域的业务与数据,支撑前端应用敏捷迭代,满足市场业务的快速变化需求;数据中台实现营销数据资源全量纳管、共享贯通,提供灵活报表、客户标签、数据挖掘等营销数据服务。2)业务逻辑看: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新增售电公司等电力用户主体,同时现货市场改变电力交易频度与规模,电力回归商品属性,需更新系统业务逻辑。营销服务更加多元化,如复工率分、授信辅助等。3)场景案例看:以业扩为例,在营销1.0阶段,供电方案由客户经理根据个人经验编制,客户无法获知设备物料清单、工程造价、工程进度等信息。营销2.0系统则利用中台交互,实现供电方案图像化辅助编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快速编制多套个性化供电方案供比选,增强科学性,提升工作效率。江苏、浙江和安徽完成营销2.0上线,预计2023实现全国推广,有望抬升公司数字化业务增速中枢。根据江苏电力报、国网信通公众号等披露,江苏于2021年1月完成系统上线,约半年后完成全业务产品交付上线,浙江于2022年5月上线。安徽于2022年7月上线,标志着营销2.0全网统一软件具备全网推广应用的条件,也是全面推广实施的起点。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完成浙江试点项目建设,并参与多个省的营销2.0推广实施。而按照国家电网计划,营销2.0替换周期在5年左右(2019-2023年),考虑到期间受等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营销2.0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开,2024年或完成全业务产品交付上线。考虑到系统技术与业务复杂性增加,预计能源数字化业务增速中枢将有所抬升。营销2.0系统替换投入预计超80亿元,未来两年内将集中释放。2020年4月,中电普华中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19年营销系统2.0统一设计服务项目,中标金额3.26亿元。国家电网下辖27个网省,按照每个网省投入3亿元进行计算,则仅考虑替换阶段,投入规模便达到81亿元。由于目前已完成落地的试点仅3个,未来两年内将进行全面替换,而公司在营销1.0阶段份额约40%,综上,我们预计,仅考虑营销2.0替换,公司未来两年潜在收入空间可接近30亿元。用电领域Know-how与能力实现迁移,卡位电网负荷管理,为电网业务基本盘注入弹性。1)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2022年迎峰度冬前,各地基本建成负荷管理系统,力争负荷控制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负荷的5%,到2025年达到20%以上。2)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目前公司已参与多省市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我们预计,在明确的负荷控制能力目标下,未来三年内将持续为公司能源数字化业务贡献收入。三、新电途实现倍数级成长,成长拐点将近3.1供需错配为充电行业痛点,聚合模式为终局选择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提升,2025年有望突破2500万辆。2022年上半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台,相比2021年底增长超过30%。而根据艾媒咨询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2672万辆。充电桩保有量快速上升,车桩比有待进一步下降。1)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的基础配套设施,近年发展迅速。2022H1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52.8万台,相比2021年底增长33.2%,2017-2021年CAGR达52.2%。2)车桩比从2017年的7.2下降至2022H1的6.6,未来仍有改善空间。假设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500万,彼时车桩比为5:1,则预计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约500万台,2021-2025年GAGR接近35%。充电运营头部集中度减弱,长尾特征更加显著,或加剧供需矛盾充电运营存在区域与厂商分割。充电运营因土地特性较为分散,目前供给端市面上充电APP众多,早期市场开拓过程中存在较多竞价行为,导致利润空间压缩;同时需求端由于充电运营的区域分割,导致消费者需多个运营商间切换,体验较差。国内运营商市场长尾特征趋于明显,产生对充电桩区域分割,出现供需矛盾。据EVCIPA披露,截止2022年6月底,各充电运营商总计拥有公共充电桩约152.8万,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分别占有28.7、28.4、19.6万台,CR3为50.2%,但这一数字相比2021年末有明显下降,CR5、CR10情况类似。聚合充电是解决供需矛盾的终局模式,“强者恒强,强者愈强”。1)聚合充电模式在B端充电运营商与C端消费者间引入新的B端聚合商,对运营商而言,减少分散消费者带来的服务成本和获客压力,对消费者而言,减少切换成本和搜寻成本,提升充电体验,催生出聚合商的盈利空间。2)更多C端流量是B端运营商接入意愿的保障,更多B端运营商接入是C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而同时具备深厚B端资源与庞大C端流量的聚合商,将享受上述内生交互的商业红利,快速扩大其规模,对两端吸引力也将不断强化。3.2新电途完成倍数级成长,盈亏拐点将近C端流量汇集,链接互联网与城市超级流量入口。1)公司新电途平台已与支付宝、高德地图等超级流量入口达成强强合作,实现支付宝/高德一键扫码充电;2)公司与城市超级流量入口合作,如2021年4月与无锡城市超级APP“灵锡”实现贯通,全面接入无锡市公共充电桩。据公司官网披露,截止2021年5月初,公司拥有40多座城市的数字城市应用,后续将继续拓展与城市超级APP间的深维度合作。B端资源整合,打造运营商“朋友圈”。1)新电途主要负责整合车、桩、场等产业上下游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是第三方中立平台,不构成对充电运营商直接竞争,且拥有数亿用户流量,充电运营商接入意愿较强。2)新电途持续扩大“朋友圈”,广泛接入各级充电运营商,形成全国“一张网”,截止2021年底,新电途已累计接入充电运营商超400家,实现和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云快充等头部运营商平台互联互通,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32万,服务新能源充电车主超过210万,累计充电量超8亿度,其中2021年充电超6.3亿度。聚合充电业务完成倍数级增长,验证模式优势,前期投入亏损正逐渐收窄,有望迎来盈亏拐点2022H1聚合充电量突破8亿度,市占率达10%。截至2022H1,新电途接入充电桩约50万台,服务新能源车主约380万,Q2单季净增长超过80万,22H1聚合充电量近8.3亿度,约为2021年同期的8倍,公共充电市占率达10%。营销补贴效率不断提升。为应对市场发展与竞争,“新电途”在扩大平台充电桩资源连接的同时,也对新能源车主开展市场营销和补贴投入,让用户体验到更加“多快好省”的聚合充电服务,培养用户心智。22H1“新电途”平台经营亏损对净利润影响约2800万元,目前营销补贴效率正在不断提升,Q2亏损较Q1有所减少。四、虚拟电厂抬升成长天花板,公司综合基因极佳4.1虚拟电厂迎来千亿级市场,资源聚合为竞争关键新能源出力与负荷存在错配,支撑能力不足。1)发电侧看,电网对运行安全和稳定有严格要求,而新能源依赖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较高,以光伏为例,其出力高峰出现在中午,而用电负荷高峰一般出现在晚上,存在错配,导致对负荷的支撑能力不足。2)用电侧看,目前电力用户正从单一的消费者转变为混合形态的产销者,以充电桩为例,截止2022年6月末,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52.8万台,同比增长65.5%,充电桩功率较大,其数量的大幅增加也会提升负荷压力,在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下,发电出力与用电负荷的错配情况也会更加严重。虚拟电厂为先进的区域性电能集中管理模式,把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等多种可调负荷结合,通过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对可调资源进行调控和优化。对内:将相对分散的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等进行聚合协调与优化控制,局部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对外:等效为可控电源,既能作为“正电厂”向电网系统供电,也能作为“负电厂”消纳电网系统电力,灵活实现削峰填谷。降本: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600亿元,既满足环保要求,又可降低投入成本。虚拟电厂聚合商基于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收入进行分成,现货市场为商业模式落地关键。1)虚拟电厂主要商业模式依赖电力交易。电源型虚拟电厂参与电能量市场,通过峰谷价差获得收益,或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获得收益等;负荷型虚拟电厂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过渡期可通过聚合可调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等。2)现货市场是价格信号形成的关键,参与市场交易潜力巨大。目前,部分地区对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节实施补贴,但补贴较难长期维持,会存在退补趋势,因而市场化的交易价格将决定未来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节的市场收益。在成熟现货市场下,量价能够全面放开、充分波动,在加速市场对虚拟电厂价值认知的同时,也将打开更大盈利空间。虚拟电厂运营市场规模或超千亿:尖峰负荷测算:2017年,我国主要电网尖峰负荷为9.3亿千瓦,2021年则达到11.9亿千瓦,CAGR约为6.5%,按此增长率外推,预计2025年和2030年尖峰负荷分别可达到15.3和21.0亿千瓦。2025-2030年虚拟电厂运营市场规模或超过千亿。假设2025年和2030年响应比例为5%和10%,且考虑到空调、充电桩等大功率用电器数量增加,尖峰负荷时间从50小时上升至100小时;假设度电响应价格从5元退坡至2.5元,且运营商与可调负荷所有者的收益分成比例为0.5,则2025-2030年虚拟电厂运营市场空间累计可达到1108亿元。我国尚处起步阶段,试点项目为主,部分地区明确补贴标准。1)据36氪研究院,我国虚拟电厂仍处起步阶段。根据《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2019年起,我国陆续有虚拟电厂示范项目落地。2)2021年以来,我国出台大量虚拟电厂支持政策,部分省市也明确落地方案或补贴标准。2021年7月,广州市出台《广州市虚拟电厂实施细则》,明确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节的补贴标准。2022年6月,山西能源局发布首份省级虚拟电厂实施方案,明确入市流程、技术规范等要求。从现有项目经验看,虚拟电厂需要具备聚合、控制、交易等三方面能力:聚合能力:聚合为基础能力。需尽可能地接入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优质可调设备以及有调节能力的优质负荷,并基于设备机理、业主用能需求等know-how进行可调性分析,确定调整的时间、方式和预期效果。控制能力:控制为核心能力。虚拟电厂需保证各类策略和指令可被执行,如对储能充放的实时控制,对关键可调设备的启停或功率等。不仅需要技术保障,也和商业能力紧密相关。商业能力:交易为主要的商业能力。目前电力市场改革仍在推进,交易品种在逐渐增多。虚拟电厂需基于对接入资源的know-how和对市场的判断,参与电量交易、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寻找最优策略。国内格局较分散,资源聚合为竞争关键。1)虚拟电厂聚合可调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具有一定区域性特征;并且,由于我国电力市场仍在推进,虚拟电厂商业模式尚未落地,多数项目也仍在试点,难以出现份额较大的运营商。2)聚合资源是虚拟电厂的基础,且存在强规模效应。潜在的虚拟电厂运营商,目前也通过接入充电桩、锅炉、分布式光伏等进行布局,如朗新科技的新电途平台接入约50万台充电桩,新耀光伏云平台接入分布式光伏容量达10GW等,国能日新利用其虚拟电厂运用平台接入锅炉负荷等。当前看,资源聚合能力为竞争关键。4.2负荷侧:充电桩为极佳可调负荷,能源运营场景持续验证国内负荷型虚拟电厂先行的可能较大。从虚拟电厂发展类型看,我国发展负荷型虚拟电厂可能性较大,原因如下:1)我国分布式电源以就地消纳为主,2021年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值仅4.5%,电源侧虚拟电厂的潜在资源较少,且“削峰填谷”的价值也难以充分体现,作为对比,我国社会用电量不断提高,发展负荷侧的可调负荷资源较多,同时,需求响应等也在推开试点,负荷侧对资源聚合的价值认知更充分;2)从试点项目看:大多以聚合充电桩、锅炉等可调负荷为主,负荷型虚拟电厂相对成熟;3)从进入门槛看:电源型虚拟电厂将承担类似电厂的角色,或涉及发电资质、并网资质,门槛极高,而负荷型虚拟电厂则多与区域内电力公司对接,参与电力交易或需取得售电资质,门槛相对较低。为什么充电桩是极佳的可调负荷?1)充电桩数量多,接入基础较好,同质化程度高有利于标准化接入。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50万,且大多充电桩已连接到运营平台或聚合平台,接入基础较好,且运营商在长期充电服务中积累大量充电Know-how,了解车主充电习惯,能够进行可调性分析。此外,由于充电桩同质性较强,相比于商业楼宇等复杂场景,标准化接入的条件更好。2)负荷时段相对灵活,启停便利,可调性较强。根据中国储能网,2020年新能源私家车月均充电7.4次,次均充电时长3.15小时,纯电动网约车月均充电20-30次,次均充电时长约1.5小时。因此,平均来看,新能源车每日充电时间占比不到1/10,通过充电电费定价调整、营销运营等,存在调整车主充电时段,在高峰期节约负荷以参与电力交易或响应的可能。同时,充电桩在设备启停、功率调整等方面也相对简单,可调性较强。接入充电桩份额提升,可调负荷加速聚合。截至2022H1,新电途平台接入充电桩约50万台,较2020年的10万台增长4倍,占公共充电桩总数比从12.4%提升至32.7%。据朗新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目前新电途已覆盖全国超9成的在运营公共充电桩,是业内首个全面链接国网、南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5大头部运营商的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智慧停车布局下,车位建桩或贡献可观增量。1)公司智慧停车通过软件平台和SaaS服务帮助完成停车场数字化改造,未来或通过运营参与分成;同时,公司也在G端积极拓展城市级停车平台建设运营,已在云南曲靖、山东滕州等实现落地。2)根据公司公告,按照孙公司众畅科技的口径,截至2021年末,众畅科技停车管理平台客户数量(含物业集团及城市)31个,物业集团主要包括融创、长城、雅生活、阳光城、和泓等,城市覆盖南昌、大足、滕州、荆州等,停车平台共覆盖约9000个停车场。3)未来电动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若按车位建桩,并接入公司平台,将贡献可观增量。电网接入Know-how、渠道等皆有优势,获得售电牌照加速布局。1)虚拟电厂接入将涉及复杂的电费结算、电量采集等营销环节流程,公司为国家电网、等提供用电服务核心系统等解决方案,服务电力客户覆盖全国22个省市,无论是营销Know-how,还是接入渠道,都有天然优势;3)目前,公司也在逐渐成为可调负荷与电力公司的中间纽带,例如“新电途”平台2022H1预购电超3亿度等,将持续提升电网接入的优势。2021年12月,邦道科技获得售电公司牌照,可参与需求响应、电力交易等,加速能量运营布局。能源运营场景持续验证,经验积累实现卡位。1)公司在用电营销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对用电行为的理解深刻,在切入能源互联网业务后,能源运营经验也加速积累。2)以聚合充电场景为例,“新电途”接入充电桩不断增多,充电量不断提高,平台上沉淀的用户数据也在不断增加,帮助公司了解更全面的新能源车主行为模式,例如习惯充电场站、充电时段、价格敏感性等,并为面向车主的能源运营提供条件。新电途也正在围绕聚合充电场景开展需求响应、市场化售电、光储充一体化等能源运营服务试点,将形成典型的能源互联网平台服务场景。同时,能源运营也将提升充电场站对平台的粘性,扩大充电桩接入规模,进一步提升资源聚合能力。4.3电源侧:分布式光伏持续接入,光伏云商业模式或迎质变较早启动光伏云建设,性能获认可。“新耀光伏云”自2015年启动建设与运营,是接入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营监控管理平台,通过全面化监测、智能化告警、AI故障诊断、大数据分析、精细化运维等核心能力,以智能化手段提高电站发电效率,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低成本运营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2019年11月,光伏云入选浙江省第三批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也是唯一的新能源行业云平台。首创光伏领域SaaS和租户服务模式,降低用户投入门槛,强化竞争壁垒。更低的门槛,更自主的选择。光伏云在国内光伏领域首创SaaS和租户服务模式,改变以往光伏监控系统重投资传统,采用“一平台多产品”技术方案,保证按需使用功能,同时数据安全和数据隔离保证多租户使用,降低风险。光伏云提供多种服务套餐,可根据需求和预算自主选择,目前按装机容量收取相应年度服务费。加速Know-how积累,构筑竞争壁垒。光伏电站接入平台后与软件服务交互,产生数据沉淀,帮助平台更好理解需求与痛点,进行产品更迭,及相关增值服务开发,提高客户粘性。分布式光伏持续接入容量近10GW,接入率约8%,场景拓展打开盈利空间,切入绿电交易或完成商业模式质变升级。公司光伏云平台在国内分布式光伏接入规模位居前五,已累计接入各类光伏电站超18000座,装机容量近10GW,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止2022H1,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126.8GW,则接入率约8%。而根据公司2022半年报,目前公司已开始试点分布式光伏与充电桩等用户负荷、用户侧储能等需求侧场景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能源运营业务发展。未来接入电站以外主体拓展新场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