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草原,喜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熟悉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1.课前沟通: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地。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日,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漂亮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留意把句子读通顺,不熟悉的字请教同学。思索: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表达在哪些方面?

依据学生答复,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为闻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特别美丽,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得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1)词语比拟:“空气是那么(清鲜、清爽),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现,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宽阔的意境。

(2)假如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情愿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画”。

(2)图片展现,感情朗读,体会“优美”的感觉。

“这种境地,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拟:

①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感受,由于被草原的漂亮风光沉醉了,所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四周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开心,令人赞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认真品尝、专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久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观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潇洒”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潇洒”: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潇洒”?

(3)感受潇洒: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憧憬的呀!

(4)表现潇洒:你能否读出这种潇洒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沉醉;行车的潇洒,令人憧憬;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索: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忱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依据学生答复,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招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忱

(2)你能否仔细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适宜。

5.沟通小结: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招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忱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忱?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叙述:看,热忱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忱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忱?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忱还缺乏以表达)。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刚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假如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感动、兴奋之情。

盛情招待:

(1)仆人们拿出些什么招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工程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宠爱的传统工程,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现。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妙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剧烈的蒙古舞蹈依旧盘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忱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招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妙,是那样和谐,人们总盼望美妙的瞬间能永久定格,永久珍藏。假设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美丽的句子。

2.背诵课文其次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憧憬古代文明,喜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熟悉本课9个生字,积存新词和美丽的句子,搜集、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预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坎坷荒僻的道路上却消失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今,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很多国家便开头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讨论规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日,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观察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答复教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宏大的路呢”?宏大表达在哪里?

5.小组合作争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楚地排列事实以证明。

6.鼓舞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情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情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眠国使节见面的局部,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根底上,进一步开掘:两国人民友情表达在什么地方?

(2)沟通、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眠国(今伊朗)方面:等候之远──边疆线上;等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概,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220多人;等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高傲;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眠国交战,见安眠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留意鼓舞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情,这怎能不是一条宏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宏大之路,除了由于这是一条友情之路,还由于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沟通、生发。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进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宏大还表达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汲取外来文化的特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白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如同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宏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宏大的路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