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八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学问引导学生发觉、总结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简洁的小数加减法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把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看法,争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PPT(超市图片)

师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里呀?(超市)

对,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们街上也刚刚开了一家超市,你们去过吗?(去过)教师前两天也去过呢,今日,教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前两天从超市里买来的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看来同学们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声地告知教师,你想知道吗?(生大声答复)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在黑板上标好价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师:教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呢,大家喜爱这些东西吗?(喜爱)师:好,假如待会儿哪位同学表现很棒的话,教师就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嘉奖给他们,不过,要想表现好的话首先得和教师一起解决几个问题。

二、新授

1、出示PPT,生观看尺子和毽子的价格,并让生用前面学过的学问独立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师:看到它们的价格,有同学有疑问了,教师买这两样东西一共给了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呢?

2、这就是我们今日马上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朗读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师板书:1.2+2.5=,师: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合理即赐予鼓舞表扬)

4、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前边学习的元角分的学问来计算出它的结果呢?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

5、反应。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3元7角。

(2)1元2角加2元等于3元2角,3元2角再加5角也是3元7角。。........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头,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根底。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根底,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表达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娴熟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根本的计算力量。因此,本课的重点应当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看、探究,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合作沟通和语言表达力量。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会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依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纳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感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洁,享受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问的兴趣。

2、嬉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表达。由于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当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表达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表达了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育了学生相互合作沟通的意识,在共同争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音乐是陶冶人心灵的神丹妙药,是调整心情的有效工具。也为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乐曲中进展操作。并以掌声表扬的方式鼓励学生多思索、多发表意见。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育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看图画,共同争论,在自主探究中把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学问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嬉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学问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育学生共同合作,相互沟通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预备

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写有口诀的盒子;主题图、表格、苹果树。

五、教学程序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2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把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看图画,探究、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依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看图画,思索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鱼(条)123456

三角形(个)612

②、依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依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依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把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2、学以致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学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稳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3、为了更好地稳固所学学问和检查学生的把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嬉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嬉戏中有所稳固,有所收获。如:①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②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③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三)结课。

1、完毕语(师):同学们,今日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学问,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提醒课题。

2、学问伸展。这时,课以接近尾声,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数学学问的魅力所在。可以这样提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再次把学生带到另一个高潮。

小学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41页例2,练习九第3~7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把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较娴熟地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索,增加思维的敏捷性,培育学生有序思索的习惯。

3.在探究问题中,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敏捷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小黑板

一、复习引入课题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体积公式:V=13SH

教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抽学生简要表达圆锥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求圆锥的体积,应当知道哪些条件?

让学生弄清要求圆锥的体积应当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用投影仪出例如2。

一煤堆的底面周长18.84M,高1.8M,这个煤堆近似一个圆锥体。预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M3煤重1.4吨)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理解题意。用投影仪出示问题。

(1)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情?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要求这堆煤的质量,必需先求什么?

(3)要求煤的体积应当怎么办?

(4)这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终求什么?

教师鼓舞学生独立思索,教师适时点拨。

反应: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题意。

教师抽学生表达思索过程,要求语言简洁,思路清楚。

在反应过程中,尽量多抽几个学生表达。

通过争论,使学生明白,这题的关键是求出圆锥形煤堆的体积,也就求出了煤堆的质量。

教师抽学生上台板算。

板书:

煤堆的底面积: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体积: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辆)答:……

教师:最终的结果为什么要取整数局部再加1?

让学生明白装了4辆车后,剩下的虽然不够装一车,仍旧要用一辆车装,因此要取整数。

教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不知道底面积的状况,这时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2.小结

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需知道底面积和高,假如只知道底面半径、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要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学会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三、稳固练习

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42页第3题

观看图形,独立解答。抽二生上台板算。

让学生理解此题应先算出圆锥的底面积,才能求出容器的体积。

2.解答教科书第42页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反应说出思索过程。

通过这一题的练习,体会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3.解答练习九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沟通,展现思索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体积不变进展解答。

4.进展练习

有一个底面周长是31.4DM,高9DM的圆锥形容器里装满了黄豆,现在要把这些黄豆放入另一个高9DM的圆柱形容器里,刚好装满。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有多大?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依据条件查找中间问题。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小组内沟通,探讨解决方案。

反应:学生用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弄清解决这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豆的体积不变,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这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教科书练习九第5题,第7题。教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更熟识了。知道圆锥和圆柱的学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有序思索,敏捷运用学问。

例2……

煤堆的底面积:3.14×(18.842×3.14)2=3.14×9=28.26(M2)

煤堆的体积:13×28.26×1.8=16.956(M3)

1.4×16.956÷5≈5(辆)答:

小学数学教案篇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存了一些感性的阅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熟悉简洁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挨次进展编排,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忙学生识别方向。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熟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熟悉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把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布满制造与探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

教学重点:

把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忙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一样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得意,又乖巧懂事,常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清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假如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快乐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依据刚刚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小学数学教案篇6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展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识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探究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忙同学们回忆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学问,了解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退学生对数学学问的生疏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根底上,强调新、旧学问的融会贯穿。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根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拟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推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受了一个从模糊到准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生自己的共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最终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2.通过观看、猜测等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育学生间合作力量、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其次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展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由于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假如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连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日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预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头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觉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学问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沟通,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准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消失不愿参加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教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篇8

具体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阅历的根底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娴熟地口算8、7、6加几。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比拟、抽象及概括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对学问的迁移类推力量。

3.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特别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刚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当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