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课件】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授课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家国一体,利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做法,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拓展了统治空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血缘关系也不断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也很难继续维持。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战国取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空间定位时间定位时空定位前476前256东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前475前770平王东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秦灭东周前221统一六国周敬王卒一部春秋战国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国家间战争史。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所有的诸侯国和王国都反复卷入战争之中,现存的文献和文物记录了其中762次国家间战争。

——王日华《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相关性统计分析》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统编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

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

的局面及其意义。变诸侯纷争变法运动社会之变应变之策政局政治家课程结构壹社会之变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1、背景: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十六》)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

周王室由于贫弱而不得不放弃天子的尊严,向诸侯伸手去“求赙”、“求金”、“求车”。(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周室衰微,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渐丧失,控制力日渐削弱。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2、概况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东周前476年战国公元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5年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3、影响: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大夫夺权,兼并频繁,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道德沦丧、上下失序、社会混乱,兼并频繁。思考:“战国”时期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①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一、政局之变:列国纷争3、影响:②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扩大。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②北部民族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①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①新图例:长城交流、冲突各民族进一步交融②北方部族数量减少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二、夷夏之变:华夏认同1、表现

【历史纵横】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影响:华夏族发展壮大,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为国家走向统一创造条件。三、经济之变:经济发展1、农业进步铁农具牛尊思考1:春秋战国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新的变化?有何影响?①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牛耕也得到推广。②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分布图新变化影响: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繁荣。三、经济之变:经济发展2、工商业繁荣思考2: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发展有哪些重要特点?造车行业(《周礼·考工记》)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春秋战国各国货币①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②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私营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史记·货殖列传》变社会之变应变之策政局之变:列国纷争,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经济之变:铁犁牛耕、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形成;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和个体小农兴起。?变法运动(改革家)百家争鸣(思想家)贰应变之策一、各国应对:变法运动(战国)1、背景(必然性)材料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思考:变法运动为什么会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有何效果?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经济长足发展。②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和打击旧贵族势力的需要。③兼并战争日益剧烈,诸侯希望增强自己实力。2、目的:富国强兵3、效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一、各国应对:变法运动(战国)4、成效最显著: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经济军事政治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①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②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特点顺应历史潮流;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力增强。加强了对地方控制,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国家组织能力。

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

——《韩非子·定法》问题探究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不部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

②改革措施行之有效。③商鞅坚持推行新法。

④秦孝公的大力支持。高考试题回顾◆(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D二、各家应对: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春秋后期)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公元前551—前479年)思想主张思想教育核心政治“仁”——关爱他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以身作则、道德感化)其他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有教无类”(意义:打破文教垄断,推动私学发展)相传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二、各家应对:百家争鸣1、孔子和老子(春秋后期)(2)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观点收藏在著作《老子》一书。思想主张朴素唯物论核心朴素辩证法政治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人法地,地不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二、各家应对: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战国)(1)背景:①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②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③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学术相对宽松自由。(2)概况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阴阳家邹衍墨家墨子法家韩非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崇尚逍遥自由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韩非学习聚焦: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始建于齐桓公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在兴盛时期,稷下学宫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尤其是荀子,曾经三次担任过学宫的“祭酒”。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更为可贵的是,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二、各家应对: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战国)(3)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