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的介绍_第1页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的介绍_第2页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的介绍_第3页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的介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的介绍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穿破石(中药材植物名:畏芝)(植物科目:桑科)又名:牵牛入石。植物名:畏芝。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扳援状灌木,山地或树林中常有扳援其他树木上,在山沟、小溪的岩石丛肿也有生长。分布:广东中部和南部,北部都有生长。其他热带亚洲、澳洲、东非洲亦有。入药部分:根部。采集期:全年。采买地点:从药材公司购入。性味:性微凉、味淡。功能:祛风、活血散瘀、舒筋活络、去湿火。主治、用量和用法:1、苦上肺痨,配伍用;2、湿火腰痛: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3、酒湿脚痛:干根2两、花生仁1两,清水煎服;4、四肢酸痛:干根2两,加鸡脚煎服;5、跌打,配伍用。验方:(治跌打积瘀肿痛方)穿破石1两、千大锤5钱、入地金牛根5钱、五爪龙5钱、韩信草5钱、血见愁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方解)凡跌扑伤,易患积瘀、肿痛。本方以穿破石通络,千大锤祛流行气,五爪龙活血消肿,入地金牛止痛,韩信草去瘀生新。络通,瘀去;肿消,痛止,其病自除。(方歌)跌打破石可无忧,千大锤与入地牛,五爪龙与韩信草,散瘀还加血见愁。参照资料:《临床合用中药》本品与铁色金等药配合为“铁破汤”,治肺结核咯血有效。穿破石的介绍形态特色编写第1页共5页常绿灌木,高2-4m。直立或依附状;根皮橙黄色;枝灰褐色,圆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别;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圆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黄色,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基本信息编写地理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丛中。印度、缅甸、越南有分布。主治:风湿筋骨痛、跌打伤害、腰肌劳损、贫血头晕、四肢麻木、月经不调等。药名:穿破石【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ChuānPòShí【又名】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岭南采药录》),黄蛇(《广东中药》)。【本源】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第2页共5页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原形态】①小柘树,又名:奴柘(《本草拾遗》),隈枝(《益部方物略记》),隈支(《纲目》),葨芝(《云谷杂记》),构棘、九层皮、假荔枝、猴欢乐、山荔枝,黄金刺、鸟不踏、老鼠刺、饭团竻、野梅子。常绿直立或依附状灌木,高2~4米。根皮娇嫩,黄色。枝灰褐色,圆滑,皮孔散生,具粗壮、直立或微弯的棘刺,长5~10毫米。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径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状,结果时增大,径约1.8厘米,花被片4,顶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达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②柘树,详"柘木"条。【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表面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精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零散;栓皮零散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微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不用根者为佳。【化学成份】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性味】淡微苦,凉。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③广州队伍《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④《广西合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第3页共5页【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难过,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伤害,疔疮痈肿。①姚可成《食品本草》:"治疮疡疥癣。"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③《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④《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⑤《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⑥《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⑦广州队伍《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⑧《广西合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⑨《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⑩《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湿热痹,疔疮痈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性状鉴别】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黄色或橙红色,具明显的纵皱纹及少许须根痕。栓皮薄而易零散。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黄色,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黄色,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药理作用】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μg/ml。体内抗菌试验表示,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恩赐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比较组多半动物死亡时停药,可显着延长感染小鼠的多半存活时间。[1]附方编写①治肺痨,风湿: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第4页共5页③治伤害: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致多年不瘥: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候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临床应用编写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桃半斤,葫芦茶3两,加水浸过药面煮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0毫升,加白糖300克及防腐剂,静置过滤。每次45毫升,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轻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72例,临床治愈35例(急性黄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转25例(急性黄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