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课件_第1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课件_第2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课件_第3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课件_第4页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一,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哲学与历史不同处理(陈献章、胡适、冯友兰)孔子的时代状况与个人努力孔子的诸多方面、深刻内容及深远影响(仁者爱人、仁智统一、忠恕之道、中庸之行、道德政治化、达观人生、理性人生、重学习重教育、群己关系上重群体重律己、义利观上义以为上、贫贱穷困逆境时固穷孔颜之乐、虽贫而乐富而好礼、过错上闻过则喜、自我反思)一,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哲学与历史二,孔子的身世、经历与后世家族出生、特征经历(成长、求学、入仕、游历)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的起伏:木铎—既圣、集大成—素王—黑帝之子—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元)--至圣先师(明清)—教主—打孔家店—批林批孔—国学《论语》热二,孔子的身世、经历与后世家族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三,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几种观点:仁,礼,和,中庸,仁义仁的时代背景:礼崩乐坏、重建周礼仁的定义:仁者爱人仁的来源:亲亲为本、孝悌为本仁的范围:不问马、作俑无后仁的培养: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行为:忠恕、中庸、克己复礼(克己奉公、无间然)三,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几种观点:仁,礼,和,中庸,仁义仁古意:身与心(东夷民风、地域性)说文解字:从人从二(群己关系)孔子:仁者爱人、德治孟子:仁政(道德政治化、反对率兽食人)仁之于父子、为民父母(家国一体)仁古意:身与心(东夷民风、地域性)礼乐《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磐襄入于海。”《史记•礼书》:“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备三归。……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仁近于乐,义近于礼。”(礼记.乐记)礼乐《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礼乐:孔子礼对于政治、对于个人:关系国家兴衰、关乎个人成长不知礼,无以为君子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齐桓公欲封禅泰山,管仲劝止孔子说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周礼尽在鲁、《左传.召公二年》: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礼乐:孔子礼对于政治、对于个人:关系国家兴衰、关乎个人成长礼、乐:孔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礼、乐:孔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郭店竹简《六德》中也有“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庄子》中有“礼乐仁义”、(《庄子.骈拇》)“仁义礼乐”、(《庄子.天道》)“仁义礼乐”、(《庄子.天下》)“圣智仁义。”(《庄子.田子方》)荀子也提到了几次四:“礼义忠信”、(《荀子.议兵》)“仁义法正”、(《荀子.性恶》)“仁义礼善”、“仁义礼乐。”(《荀子.大略》)《管子》中也有“仁义礼乐”。(《管子.任法》)相对而言,以上诸子都涉及到了仁义礼乐,为什么呢?中国哲学的实质开端四,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三大德:仁、智、勇:

“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有仁。”“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智统一:德才兼备、学教统一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论语.述而》)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乎!”(《孟子.公孙丑上》)四,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三大德:仁、智、勇:“仁者必有仁智统一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兮,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仁智统一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就个体而言,学不厌之智涉及知识、教不倦之仁涉及道德,仁且智就表明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并且道德优于知识,这种结构应该影响到了后来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德才兼备”、“做人与做学问”等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应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正面上说,仁且智说明理想人格要求很高、很全面,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二者缺一不可;从反面上,仁与智的分离、有仁无智或有智无仁都有所缺陷,“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并且仁对智的优先决定了德的缺失(无德、缺德)其缺陷会更明显。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就个体而言,学不厌之智涉及知识、教不仁智统一就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而言,“学”涉及自我、“教”涉及他人,“学”且“教”就涉及自己与他人(群己关系);学不厌还说明对自我要求很高、教不倦还说明对他人有宽厚仁爱之心,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人的宽厚仁爱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这种结构应该影响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重要影响。从正面上说,自己能不断努力、趋于完善,还能成人之美、帮助别人;从反面上,不能自己不思进取、志趣低下,还怂人作恶、己所不欲施与别人。仁智统一就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而言,“学”涉及自我、“教”涉及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仁智分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智的重要及局限:

“知者利仁”、“未知,焉得仁?”“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仁智的其它角度:亲与贤、道与术、道义与功利孔子的成人之道:仁智统一仁智分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仁智统一:后世理解除“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外,《孟子》中还有关于仁与智的材料。“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梁惠王下》)(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公孙丑下》)宽泛来看,孔子的“仁且智”不但孔子当时弟子承认、孟子承认,就是在荀子也承认,荀子讲“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荀子.大略》)另外,荀子还看到了仁与知结合的必要:“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管子》:“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子.枢言》)当然,后二者中是“智且仁”、而不是“仁且智”,需仔细体会。仁智统一:后世理解除“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对智的批评在儒道之间,如果儒学对“智”的局限性还只是有所认识、有所警惕的话(因为儒家还讲智的合理性),道家对“智”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则基本上是一再强调、一再批评的。如《老子》开篇就言知识(名言)的局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四十八章)其它又讲“以智治国”的局限,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老子》十九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六十五章)

对智的批评在儒道之间,如果儒学对“智”的局限性还只是有所认识对智的批评“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子.扬权》)可以看到,韩非受到了老子贬低、否定“智”的影响,并且韩非还从“智”与“术”、“物众”与“智寡”角度对“智”进行了批评。“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武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难三》)“力不敌众,智不尽物。”(《韩非子.八经》)“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运》)对智的批评“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对他人的评价:仁还是智孔子是仁且智、黑格尔称孔子是智者孔子称管仲“如其仁”孔子话原为“如其仁”,对其解读不同、结果也不同。蒙文通先生说孔子对管仲“独许其仁,则以亡国之祸大而戎狄之痛深”。(参见蒙文通:《先秦诸子及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而俞椒则改“仁”为“智”。“读杨子吾子篇曰‘如其智,如其智’,而知《论语》‘如其仁,如其仁’非孔子之许管仲以仁矣。”(参见俞椒《诸子平议.序》,中华书局,1954年版)杨泽波教授认为“从‘伦理心境’的内在性看,孔子不可能称许管仲为仁”。(参见杨泽波:“释‘仁’”,载于《孔子研究》,1995年2期,P3—12)荀子讲“管仲之为人,力功而不利义,力知而不力仁,野人也”。(《荀子.解蔽》)对他人的评价:仁还是智孔子是仁且智、黑格尔称孔子是智者仁智统一仁智统一的历史影响、历史变迁: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做人优于做学问孔门四科德行第一、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冯契)、德艺双馨、武德、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台湾德智体群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仁智统一仁智统一的历史影响、历史变迁:仁智统一历史影响、历史变迁:德行优先: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留名)无德(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时民无德而称焉)缺德(曹操唯才是举、宁愿我负天下人、极端猜忌,是枭雄、是白脸)仁智统一历史影响、历史变迁:中西比较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知识优先—知识就是力量—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效率优先孔子:仁智统一、道德优先—批智反智—知识越多越反动—公平优先(仁智统一没有做好,仁智分离却讲的过多)关系:公元前500年差之毫厘、之后谬以千里冲突:奇技淫巧还是坚船利炮—师夷长技以制夷(自认为道德还是优越的)关联:西方对“智者”评价也不高黑格尔认为孔子只是世间的“智者”中西比较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知识优先—知识就是力量—优胜劣董仲舒《必仁且智》篇,“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狷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以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过耳。……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韩愈:“圣人之于人,犹父母之于子。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虽有而未之知,不智;仁与智且不能,又乌足为圣人乎?”(《韩愈全集.进士策问十三首.其十三》)董仲舒《必仁且智》篇,“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重要:立身(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未知焉得仁、不学礼无以立)、言说(不学诗无以言)、文质彬彬、知言知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滕文公上》)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卫灵公》)学习范围:文献学习与广泛求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入太庙每事问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重要:立身(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开端:不知之知、承认非生知、阙如知情意结合:好学乐学(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废寝忘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反对画地为牢、终身学习(五十学易)“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

自暴自弃而不为是不对的、过分期待而助长也是不对的;画地为牢当然是不对的、功亏一篑也是不可以的,

五,认识论:孔子与学习知识的开端:不知之知、承认非生知、阙如认识论:孔子与学习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善于反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告往知来、一以贯之学习与教育:学不厌教不倦、有教无类、当仁不让师、师生互动学习与应用:知行、言行(听其言而信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讷言敏行但言出必行、恶夫佞者、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正名、学习政治化:必也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认识论:孔子与学习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善于反省、举一反三、六,孔子的政治思想道德政治化:为政以德、为国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刑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等级制:上行下效、德风德草、身正、反对僭越君主:君主责任重大,上好礼则民敬,上好义则民服,上好信则民用情臣子:以道事君(与法家不同,但后来儒法合流:都是等级制、都重视君主)君臣适当互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民:庶富教、足食足兵民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举直措诸枉则民服、无德之称、修文德、萧墙之祸实例:孔子主政鲁国三个月,民风大变、齐国大恐六,孔子的政治思想道德政治化:为政以德、为国以礼、道之以德齐道德伦理化重孝:孝即是政治,“《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孝与忠:“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到孟子更明显:家国一体(为民父母)、忠孝仁义(可能性与复杂性)道德伦理化重孝:孝即是政治,“《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七,礼礼的重要性:“不学礼无以立”(个人)“为国以礼”(国家)对国家“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传)对个人(如孔子不厚葬颜回、刘邦)“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中国传统与礼: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礼教杀人孔子时代的现实:礼崩乐坏(老子: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孔子对礼的认识:“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对礼的贡献:重建礼的基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具体措施:克己复礼为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七,礼礼的重要性:“不学礼无以立”(个人)“为国以礼克己闵子骞:克己以为家。孔子“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相对在孝上孔子不讲舜)大禹:克己以为国。孔子:禹,吾无间然矣颜渊:克己以好学。孔子:贤哉回也克己闵子骞:克己以为家。孔子“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礼如何理解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钱文忠礼如何理解礼与革命正名、自上而下、反对僭越、反对革命激进商汤伐夏桀而有“惭德”,武王伐纣是“未尽善”。孔子讲“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认为保持住自上而下的政治秩序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条件,反之政治秩序就会出现紊乱。他还讲“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看到了自上而下的政治活动不但需要政治措施的正确、也需要政治君主形象的完美,这实质上就是要求一位仁君。对自上而下秩序的强调对于树立君主权威有很大帮助,孔子讲“三畏”中就包括“畏大人”。

礼与革命正名、自上而下、反对僭越、反对革命激进礼与革命对君主而言,孔子讲政治必须处理好“君臣、父子”方面的关系,这似乎表明孔子对君主的职责进行过一定思考,齐景公感叹“信如君不君,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这已涉及到“君不君”[1]的问题。当然,由于更重视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稳定性和树立君主权威的需要,孔子对“君不君”的问题可以说没有进行过细致思考、或者说在努力强调等级制自上而下合理的预设中,往往很难再设想君主是一个“不合格”、甚暴虐的君主。

[1]在《国语.齐语》中管子有:“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在《国语.晋语》中有:“君君臣臣,是谓明训。”礼与革命对君主而言,孔子讲政治必须处理好“君臣、父子”方面的礼与革命这表现在涉及到暴君和暴君之国时,孔子以“乱邦不入,危邦不居”、“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的方式来消极处理;就是劝谏,孔子在家中也是劝说有度(“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在国上也是行为有度(“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没有再进一步发展。由于只考虑了仁君而缺乏对暴君的相应思考,孔子对君主制的设定体现了一定的简单化和理想化。简单化往往缺乏对君主的全面认识;而理想化则往往缺乏现实性而不能对现实中出现的暴君及相关错误进行纠偏,这种情况到了孟子有了重要改变。礼与革命这表现在涉及到暴君和暴君之国时,孔子以“乱邦不入,危礼与革命孟子继续孔子“政者正也”的思路,他讲“惟仁者宜在高位”,(《离娄上》)“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在强调等级上君主重要性的同时,孟子还展开了对君主相对客观而全面的分析。“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离娄上》)随着对君主认识的客观化和全面化,就出现了革命的问题。礼与革命孟子继续孔子“政者正也”的思路,他讲“惟仁者宜在高位不讲革命—革命合法—谨慎革命专制的一个标志是不承认君主有过(恶),亦不允许臣民称其过(恶)、更不允许臣民以革命的方式纠正君主的过错,这无疑是单方面的以理想来掩盖事实。董仲舒虽然对暴君进行一些纠偏,“有道伐无道。”(《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但已经不敢正面提及革命、而是假借天谴的变通方式,表现了道德对君主约束力的减小。韩愈不惜自贬以抬高君主形象,提出了“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韩愈集.拘幽操》)这种值得玩味的话。不讲革命—革命合法—谨慎革命专制的一个标志是不承认君主有过(八,孔子的天人观、历史观天道:天与道德、天生德、知天命、畏天命、子不言怪力乱神、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天丧予、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吾谁欺欺天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鬼神、祭祀:“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虽疏食菜羹,必祭,必斋如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天道与人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对天命鬼神基本上采取了阙疑和淡化的态度,这种态度为孔子把重心放在人(而不是天)、放在内在道德(而不是外在感性、宿命)上提供了可能,确立了儒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基本特征。

八,孔子的天人观、历史观天道:天与道德、天生德、知天命、畏天天命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慎终追远合理性:前(相对于夏商)、后(相对于道佛宗教及迷信,儒学非儒教,宗教狂热不明显)、左右(相对于墨家对人的功利化及实用化理解,儒学具有一定人文色彩,如孟子批评夷子虽是墨家却厚葬)局限性:与神秘、蒙昧联系不断(如神化孔子、神化君权),厚葬、久葬经常受到批评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荀子: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易传: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墨家:批评儒学“执无鬼而学祭礼”天志明鬼、用天而非命、夏道不如周道、批评别人未必胜过别人天命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慎终追远历史观历史观:损益史观、吾从周(孔子殷人)、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孟子:治乱史观)历史观历史观:损益史观、九,《论语》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篇目:20篇论语热论语加算盘:日本涩泽荣一相关: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学与现代化:如何对待物质、功利、商人挑战:如何对待知识九,《论语》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十,其它孔子与父子互隐: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但孟子肯定会窃负而逃乐而忘天下周孔(仁智)—-------孔孟(仁义)孔颜之乐:君子固穷、贫而乐师生关系:平等、互动、相长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朋友十,其它孔子与父子互隐: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但孟子肯定会窃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直有优点:“友直”(论语季氏)“孰谓微生高直?”(论语公冶长)直还有缺陷:孔子“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论语阳货)“质直而好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野哉由也”“不学礼无以立”“为国以礼”老子:“直而不肆”(58章)“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国詘。”《管子.戒第》“是其家而非人之家”(《墨子.尚同下》)、“大夫各爱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家”(《墨家.兼爱上》)

法家孝经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直有优点:“友直”(论语季氏)“孰谓微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丘认为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然后才可以有‘仁’的品质,但是,真性情,真情实感还不就是‘仁’,它是‘为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其充足条件。因为真性情、真情实感可能失于偏激,所以必须对于真性情、真情实感有所加工。好像一块美玉,它的素质是美的,但是还必须对它进行琢磨,才可以成为一件完全的器物。这就是加工。”“对于人说,他的真性情、真情实感,是自然的礼物。加工是社会对于他的琢磨,加工的目的是使个人与社会相适应,不相矛盾,而相协和。琢磨的方法就是学‘礼’。”分别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第153—154页。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丘认为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然后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鲁国直者是父子互隐,但楚国直者却是父子互证。其它还有晋国的申生死不怨父[1]、齐国的匡章不欺死父、鲁国的闵子骞芦衣顺母、楚国的石渚主动代父受过。

[1]《国语.晋语》记载:人谓申生曰:“非子之罪,何不去乎?”申生曰:“不可。去而释罪,必归于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恶,取笑诸侯,吾谁乡而入?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弃君去罪,是逃死也。吾闻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若罪不释,去而必重。去而罪重,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无勇。去而厚怨,罪不可重,死不可避,吾将伏以俟命。”[2]《吕氏春秋.王道.高义》记载: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於是乎伏斧锧,请死於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鲁国直者是父子互隐,但楚国直者却是父子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从历史的角度,基本早于孟子的郭店竹简《五行》中就有“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之爱人,仁也”。从逻辑的角度,墨子看到由于人们优先爱家而不免“是其家而非人之家”、“乱异家以利家”的情况,因而主张理想的兼爱立场;孟子则站在宗法社会中主张维护现实的差等秩序;后来的《孝经》则既讲“爱亲”、又讲“不敢恶于人”,显示了对前人立场进行了吸收、调整、综合。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孟子本人当然可以主张亲情大于礼法、由此而极力主张舜“窃负而逃”,但这并不必然代表其他儒者就简单附和孟子、更不可能代表其它非儒学派不会不严厉批评孟子,如非儒的法家韩非不但认识到“父之孝子,君之背臣”(《韩非子.五蠹》),还谈到“智子疑邻”以说明亲情的泛滥难免扰乱正常的理智、从而显露自己认识的狭隘和对邻里关系处理的不当;如孟子后来的儒家《孝经》中(不但讲孝而且)还强调“父有诤子”的重要性。宽泛来看,法家的批评使我们看到亲情之外的礼法(理智)因素也不可忽略,只注意家庭亲情会妨碍正常的国家礼法秩序;《孝经》既强调亲情(孝)又强调礼法(诤),其处理显然表现得较为全面和成熟。

《韩非子.说难》有“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大体说明亦情亦理最好,情感的过分突出可能会对理性有所影响;对自己家人相信自然可以,可简单到只相信自己家人亦难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也可以看出,韩非子所举的这则寓言故事对儒家(特别是孟子)过分重情、重家是很有针对性的。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如孟子本人当然可以主张亲情大于礼法、由此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批判现实与维护现实:“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可见孔子在面临选择时,其优先选择的是道义不是地域。这样,既使道义运行于故土及故土以外、使得道义能够普遍化,又使道义在各个地域都保持了优先、使得道义能够始终居于优先地位。

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批判现实与维护现实: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和“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孔子未必赞成父子互隐孔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周孔----孔孟理想人物:周公(制礼作乐、兼夷狄驱猛兽、仁且智、周公之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制礼作乐、仁且智(周公之才之美、周公之过)“悦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嵇康:“以周孔为关键”(《难自然好学论》)“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何承天:“中国之人,禀气清和,合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李世民:“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贞观政要》韩愈:“平生企仁义,所学皆孔周”“读六艺之文,以探周公孔子之意”“讲说周孔孔子,乐其道。”“柄任儒术崇丘轲”(石鼓歌)批林批孔批周公、当代周公、邓颖超命谷牧建孔子基金会周孔----孔孟理想人物:周公(制礼作乐、兼夷狄驱猛兽、仁且群己关系:集体主义为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必要孔子:鸟兽不可与同群、不仕无义(不同于隐者)孟子: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无父无君是禽兽荀子:牛马为人所用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此群不是自然之群、而是社会之群,即结成社会群体,如明分使群)孔子两次说过“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论语.宪问》)即孔子认为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和“修己以安百姓”上尧舜做得可能还有些不够,因此在“圣”上多少有些问题孔子对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十分赞赏,因而两次称“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群己关系:集体主义为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必要集体主义:孔孟差异两种本:本源之本与本末之本推己及人中的平等与差等(孔子:君子小人、伐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邻人斗不救)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人我平等、甚至别人优先、克制、自制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典型的推己及人、推己及人与本末之本大体相通)当群己、人我发生不可得兼矛盾时:孔孟如何选择?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主义:即不管自己是乐还是忧,不管自己是达还是独,不管国家是兴还是亡,都应该是集体优先。孟子不如孔子新现象:历史国家犯错误、国家赔偿集体主义:孔孟差异两种本:本源之本与本末之本群己关系:集体主义如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可能:礼(社会外在的普遍稳定的礼法与自我内在的自觉主动的反省认同)政治中的集体主义与一般人际关系间的集体主义群体中的互动与平等(即使是抽象平等)群体中的互谅互让、克制(克己复礼为仁、恕道)对维护群体典型的赞扬: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周公吐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古:大禹、闵子骞-----------曹操今:洪战辉--------------------范跑跑∕范美忠、马加爵群己关系:集体主义如何采取集体主义:群的可能:范跑跑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范跑跑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范跑跑2008年6月6日,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发表博文《“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文章首先列举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指出:“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多数却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文章指出:“对精英来说,最大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众所唾弃!”“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

范跑跑2008年6月6日,网络评论家郭松民发表博文《“范跑跑范跑跑2008年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专访,认为:“在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说明这是基本的道德,而范美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严格来讲道德规范和法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王教授还认为在这次大地震每个人都必须进行强制捐款:“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他们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范美忠)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范跑跑2008年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中范跑跑2008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我看范美忠之跑》的评论,文章认为:范美忠宣称“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是荒诞的,因为,第一,在那种情况下,作为教师的范美忠若能坚守岗位、组织学生有序撤退,或许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第二,就算只有一个学生因范美忠坚守岗位而逃出生天,而范本人牺牲了,但由于学生比他年轻得多,仅仅从生命的长度来算,这个学生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就很可能远高于范美忠的存活所保有的幸福量。同时,因为范美忠的行为会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会让后来的人不幸福,所以,范是“打着自由之理念,打着自由的旗号否定美德与高尚,不仅是对自由的严重误识,更是对自由的亵渎!”

范跑跑2008年6月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自由理念不容亵渎—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凤凰网发表评论《范美忠老师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指出:“我们一直在被谭千秋、瞿万荣这样的老师感动着,因为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师德如山”。范先生痛恨现行的教育体制,希望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一点新意这一点我们双手欢迎,可我们不希望看到是灾难面前您第一个逃跑的样子。一个人的思想再活跃,再前卫,可如果连一点点起码的师德都没有,连一丝人情味都没有了,那也只能是一个虚伪的思想家。”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凤凰网发表评论《范美忠老师卑鄙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著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表博客评论《此时此刻,必须把“范美忠”钉上历史耻辱柱》,文章指出:“震区的救灾工作还在关键时刻,许多条生命还埋在废墟中,在这个时候,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冲上去,救人!一切妨碍救人的言行,都必须视为“反人类”行为。如果在战争年代,可以被当场枪毙。最后,作者表示:在这一关键时刻,如此卑劣的“范美忠”必须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以正视听!”

杨泽波讲温家宝命令空军跳下去范跑跑2008年6月12日,著名反腐作家陆天明发表博客评论《范跑跑2008年6月14日,凤凰网博友朱光兵晚对光亚学校的电话采访记录,采访纪录显示:“教育部门已经正式通知我们,将范老师的教师资格取消,范老师无教师资格,就如司机没有驾驶证,所以我们也不能再聘用他了”。学校的老师同时表示:“老师大部分认为他言论不当,不配作一个老师了;学生当中,也有说他好,也有说他不好的。但主要是学生家长反应强烈,表示不希望我们学校有这样“连母亲都不顾”的人来教他们的孩子。”范跑跑2008年6月14日,凤凰网博友朱光兵晚对光亚学校的范跑跑2008年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是由他所在的学校自主决定的,而非教育部官方指令。王旭明声明,教育部未发出任何要求取消范美忠任教资格的通知。但根据他目前了解的情况,范美忠所在的学校确实已对其发出解聘的正式书面通知。范跑跑2008年6月1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记者范跑跑2008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在接受《信息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辱!对学校开除他,我们表示赞成!”,同时,王书记表示:“范美忠毕业离校之后,就曾经在网上将他所认识的北大的老师轮流骂了一遍。在学校时他不好好学习,对老师也十分不恭敬!”众叛亲离范跑跑2008年6月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春梅在范跑跑2008年6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镇江发表演讲时指出:“除他(范美忠)外,没有第二个老师跑!”,钱教授最后指出:“跑”却“不能辩解”,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羞耻感。“范跑跑”不仅跑了,而且面对那么多的媒体还“辩解”了,最要命的是“还用从北大学到的知识来辩解!”

如何理解知识(智)?范跑跑2008年6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镇江范跑跑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对范美忠事件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同日下午,范美忠对此表态:自己不崇高,也不想崇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无耻。2008年6月26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

反面形象有作用却无地位(如有也是反面地位)如曹操范跑跑2008年6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范跑跑在汶川大地震中扔下学生逃生的“范跑跑”范美忠目前受聘于北京开华教育公司,担任该单位的潜能开发研究院人文素质讲堂讲师。

2008年12月28日上午,与范美忠签订聘任书的学校发表声明,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任教上岗时间。该校表示,虽聘用范美忠的决定没有错,但对“社会对范美忠存在广泛争议认识不足”。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到校任教上岗”。

范跑跑在汶川大地震中扔下学生逃生的“范跑跑”范美忠目前受聘于范跑跑2008年6月15日,新京报发表吴稼祥评论:《“范跑跑”亵渎“自由”》,文章指出:“范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并不是一条木船上的普通乘客,而是有权利责任关系的法律主体:范老师代表学校对学生行使监护权,同时也有监护责任;学生们被家长委托给学校享受被监护权。在发生有生命危险的灾难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监护人有责任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助自己的被监护人。这种情况下的救助责任,和军人在战场上的责任没有两样。”“自由是与责任对称的。没有责任的自由只能是兽(猎杀)的自由或鼠(逃跑)的自由,而绝不是人的自由。”范跑跑2008年6月15日,新京报发表吴稼祥评论:《“范跑跑马加爵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高考,以高分考取一本云南大学;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为部督A级杀人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终年23岁。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马加爵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马加爵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主观上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在整个犯罪过程中,马加爵杀人犯意坚决,作案手段残忍;杀人后藏匿被害人尸体并畏罪潜逃,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严惩。马加爵的辩护人关于马加爵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的辩护意见虽然符合事实,但马加爵罪行极其严重,对其不予从轻处罚。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作出裁定,核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马加爵云南省高级法院经复核认为,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马加爵的忏悔夜已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绪像飞。几年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但我此刻却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我很平静,但到了这种境地,试问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两个月前我的身份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一名即将进入社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毕业生,家人和国家都对我寄予厚望,而我本人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地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母校在整个云南省当中是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看好的,这些我都从师兄师妹(老乡)和老师那里打听得很清楚了,所以很多报纸上所渲染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我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马加爵的忏悔夜已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马加爵的忏悔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的身份是国家给予的,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经过十二年努力奋斗而得来的,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毁了这一切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人云: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偶然!

马加爵的忏悔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的身马加爵的忏悔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四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么?

马加爵的忏悔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马加爵的忏悔我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备了一小木条来惩罚学生。在众多学生当中我是最顽皮的了,但大概是四年级吧,这位老师开始对我疼爱有加了,尽管我仍然是那么顽皮,因为他发现我有小聪明。所以说,我对学习感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是拜这位严厉而又负责任的老师所赐。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您是我的启蒙老师啊。

唉,往事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甜蜜。

马加爵的忏悔我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马加爵的忏悔我高中时的那位班主任是一位仁慈有爱心而又负责任的人。我再也找不到什么华丽的词语来刻画他了——要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清晰全面地表述完全是很难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我们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六点整都来到我们宿舍来催我们起床做早操,因为好几个人很不自觉,常赖床不起。有一个学期我对班主任说我不想做早操,想多睡点儿好养足精力学习,老师也马上答应了。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就仅我有这个特权。这位老师讲课详细,我私底下总觉得太过花费时间,觉得很多细节是没必要一一细点。但我终于明白,老师面对的不只是我,而是全班同学。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各人有各人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他是对全班同学负责啊!有人说小事情才是最感人的。这样的小事真是太多了,但我却描述不出来,只知道它们感动了我很多,很多。马加爵的忏悔我高中时的那位班主任是一位仁慈有爱心而又负责任的马加爵的忏悔还有很多人都让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内疚,但我不想一一写出来,以免像流水账,所以这样做就是很不负责任了。

这篇短文取名“忏悔”,除了想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以对所有受到伤害的人有个交代之外,还想以此警醒世人,千万不要犯罪,凡事要三思。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要明白——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你最亲最爱的人!

马加爵的忏悔还有很多人都让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内疚,但我不想马加爵的忏悔其实,我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父亲母亲对我从小就疼爱有加,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为家乡争光。他们为我含辛茹苦了几十年,而我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多么地沉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不起……

马加爵

2004年4月6日马加爵的忏悔其实,我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父亲母亲对我从小马加爵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他因为贫困而受到的“歧视”,和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甚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马加爵的量刑应予从宽。

李玫瑾教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李教授的这一反驳是成立的。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而现行的法律,也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在犯下此种罪行后,仅仅因为贫穷就可以减轻处罚。马加爵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洪战辉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亲妹妹死了,父亲疯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6年!

2005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洪战辉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洪战辉洪战辉说:“我会牢牢记住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成立一个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他强调说,这个基金是责任基金,而不是一般的爱心基金。我想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人,等到那些人成功以后,他们也把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新注入这个基金。

“我想告诉那些处于贫困中、挣扎中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你自己。”洪战辉高兴地说,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年底,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现在也有了消息。我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静心、无悔、无愧地走完这一生。洪战辉洪战辉说:“我会牢牢记住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要成立一洪战辉的名言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家庭,还有对社会。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

我的生活是从没有希望中走出希望的。

不仅要感动,而且还要行动,是立即行动!

苦难的经历不是我们博得同情的资本。

奋斗才是最重要的!贫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通过奋斗改变贫穷的劣势才是最重要的!

洪战辉的名言我会坚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对自己、对洪战辉的名言如果大家把我当作偶像,那说明大家都没有做到,那就是我们的悲哀。

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

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不必要感天动地。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

洪战辉的名言如果大家把我当作偶像,那说明大家都没有做到,那洪战辉的日记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我不说什么是坚强,但我会做出坚强;我不说什么是幸福,但我会让你们看到幸福。

想养活一个人其实很简单,有些人养一条小狗的支出就足够了。

我虽然今生不能做北大的学生,但我一定会到北大讲一堂课。(注:给范美忠上课?)

我一直在想我们河南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外界这样评价。直到今天我突然明白,所有的问题都不是河南人的问题,而是我们中国人的问题!

洪战辉的日记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孔子谦谦君子形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乐道好学、为之不已,对自己:做人求知上乐道好学:朝闻道夕死可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言行上:讷言敏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做事上:主忠信、敏事慎言、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对别人:积极:立人并达人,消极:忠恕积极:见贤思齐,消极:见不贤内自省(非幸灾乐祸)、积极:成人之美,消极:不是怂人作恶积极:与其进、与其洁,消极:不与其退、不保(褒)其往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孔子谦谦君子形象:严以律己、宽以待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过错:对事不对人“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恶称人之恶者”、“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对自己过错:闻过则喜不文过饰非、三省己身、“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不迁怒,不贰过”、“过则勿惮改”(学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对他人过错:“赦小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过错:对事不对人“吾未见能见其过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过错,补充:犯错应立刻改:孟子论偷鸡贼理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大恶犯众怒: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反对道听途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阳货)反对好好先生:乡愿德之贼也!(阳货)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好仁者恶不仁者(里仁)要之,批评人、批评过错是必要的,但批评时要慎重、要真实、要有利于改过自新。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过错,补充: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别人评价:君子坦荡荡、人不知而不愠、内省不疚不忧不惧(内省不咎与内省后反击:孔孟有差异)对地位: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学而优则仕(子张)对名声:重名声、重内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知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别人评价:君子坦荡荡、人不知而不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成功失败: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意志力:弘毅、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路)、对富贵贫贱: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固穷(卫灵公)、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董仲舒杨国荣三年不窥园贫而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成功失败: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孔颜之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孔颜之乐的“核心是超越感性的欲求,在理想的追求中,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孔颜的这种境界将精神的升华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幸福不仅仅在于感性欲望的实现,从而凸现了人不同于一般生物的本质特征。”[1]

杨国荣:《孟子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5页。孔颜之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于父母:孝敬父母非养犬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有别乎?)、游必有方、色难、几谏(事父母几谏)对于邻居: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原宪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雍也)对于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颜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对学生:后生可畏、当仁不让于师、贤哉回也!孝哉闵子骞!吾与点也、过犹不及、画地为牢、鸣鼓而攻之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于父母:孝敬父母非养犬马(今之孝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对于社会:积极参与奉献社会、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学会分析: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独立判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志向高远: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孔子谦谦君子与和谐群体关系义利观:义以为上为何义以为上?义有自身价值、可以独立,利没有自身价值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智之于仁、感性之于理性、利之于义,都不独立孔颜乐处、何陋之有义利观:义以为上为何义以为上?义利观:义以为上如何义以为上?义中取利:“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宪问)不取不义之利:“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何对待合义之利:合义之利与利之大小“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尽职尽责:尝为委吏如何对待穷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义利观:义以为上如何义以为上?志承认人有自己的志气、志向,且十分重要。人而无志不知其可也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微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