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_第1页
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_第2页
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_第3页
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_第4页
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

第一篇: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2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全册教案下载2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

(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

4×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ab+c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ab+c2=(a+b)2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3.△ABC的三边a、b、c,若满足b2=a2+c2,则

=90°;若满足b2>c2+a2,则∠B是

角;若满足b2<c2+a2,则∠B是

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

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

⑴c=

。(已知a、b,求c)⑵a=

。(已知b、c,求a)⑶b=

。(已知a、c,求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

4、5

32+42=

525、

12、1352+122=1

327、

24、25

72+242=2

529、40、41

92+402=412……

……19,b、c

192+b2=c2

第二篇: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下载2

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下载2

23.1图形的旋转(2)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先复习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对应点概念,接着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

∴∠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

∴AE==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4练习

1、2.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

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KLM是正方形

∴AB=AD,AK=AM,且∠BAD=∠KAM为旋转角且为90°

∴△ADM是以A为旋转中心,∠BAD为旋转角由△ABK旋转而成的

∴BK=DM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66复习巩固4综合运用

5、6.2.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

A.50°

B.210°

C.50°或210°

D.130°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3.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

二、填空题

1.在作旋转图形中,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2.如图,△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中的△ABD绕A旋转42°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其中BD=_________.

3.如图,自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分别交BC、CD于E、F,•∠EAF=45°,在保持∠EAF=45°的前提下,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移动时,BE+•DF•与EF的关系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O,M为边上任意一点,过OM随意连一条曲线,•将所画的曲线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角度都是90°,这四个部分之间有何关系?

2.如图,以△ABC的三顶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两两不相交的扇形,•则图中三个扇形面积之和是多少?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点,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OAF与△OBE重合吗?如果重合给予证明,如果不重合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C2.A3.D

二、1.相等

2.△ACE图形全等

CE3.相等

三、1.这四个部分是全等图形2.∵∠A+∠B+∠C=180°,

∴绕AB、AC的中点旋转180°,可以得到一个半圆,

∴面积之和=.3.重合:证明:∵EG⊥AF

∴∠2+∠3=90°

∵∠3+∠1+90°=180°

∵∠1+∠3=90°

∴∠1=∠2

同理∠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

∴△ABF≌△BCE,∴BF=CE,∴OE=OF,∵OA=OB

∴△OBE绕O点旋转90°便可和△OAF重合.

23.1图形的旋转(3)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第三篇:[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案(36份)人教版25

19.2.2.2一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思想求一次函数解析式;2.能通过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四、教学难点

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过渡】【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k和b的关系,并学习了如何简单的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现在,我给大家一个题目,大家画出它的图象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y=x-5的图形。

【过渡】这个图形,大家都是如何画出来的呢?(学生回答)

【过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将其变式为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根据两点法画出图象就行,相信大家都能准确的画出。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了。如果题目中先给的是图象,我们该如何去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呢?反过来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具体的点,你能求出它的解析式

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过渡】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检测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课件展示问题。

1、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3,2),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B)A.y=x+1B.y=-x+5C.y=-x-5D.y=-x+1

22、一次函数y=2mx+m-4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的值为(D)A.0B.2C.-2D.2或-2

3、如图,是某复印店复印收费y(元)与复印面数(8开纸)x(面)的函数图象,那么从图象中可看出,复印超过100面的部分,每面收费(A)

A.0.4元B.0.45元

D.0.5元C.约0.47元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1.待定系数法

【过渡】如何根据图象,或者是图象上的点来求函数解析式,我们直接根据例题来进行讲解。课本例4。

【过渡】通过对题目的解读,我们知道,既然这两个点是图象上的点,那么,这两个点就必然适合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解出k、b的值。

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过渡】我们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设出,然后将过直线的两点的坐标代入这个解析式中,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就能够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未知数k、b,自然就得到了我们的解析式。

【过渡】像这种我们先设出解析式,然后求解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过渡】对于我们的一次函数来说,我们一般设为y=kx+b即可。那么待定系数法求解的过程谁

能总结一下呢?

(学生回答)

第一步:设,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称一次函数的通式)第二步:代,代入解析式得出方程或方程组.第三步:求,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k,b的值第四步:写,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过渡】简单的总结为四个字:设、代、求、写。

【过渡】通过课堂开始我们的问题,以及刚刚的例4,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函数解析式到图象,还是从图象或点到解析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体现出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过渡】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分段问题,如电费的标准等,在这种情况下,函数的图象及解析式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范围分开考虑,这种函数我们一般称为分段函数。

我们跟着例5的解答来了解一下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吧。讲解例5.【过渡】从题目中,我们看出,付款金额与种子价格有关,而价格又与购买量有关,因此,我们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购买量来分析问题。

【过渡】这种按照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函数为分段函数,它的图象也是由几个组成,但是同样的,我们能从这些图象中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三)重难点精讲

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般步骤是:

(1)先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先设y=kx+b;

(2)将自变量x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进而写出函数解析式。

注意:求正比例函数,只要一对x,y的值就可以,因为它只有一个待定系数;而求一次函数y=kx+b,则需要两组x,y的值。

(四)归纳小结

1、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2、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分段函数的意义。

(五)随堂检测

1、若一次函数y=-x+b的图象经过点(3,2),则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B)A.y=x+1B.y=-x+5C.y=-x-5D.y=-x+1

2、若A(-2,3),B(1,0),C(-1,m)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m的值为多少?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由于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3=-2k+b;0=k+b;解得:k=-1,b=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将(-1,m)代入得:m=2。

3、已知一次函数y=(a-1)x+2(a-1)(a≠1)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3OA=2OB,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令x=0得,y=2(a-1),由图象可知a-1>0,所以OA=2(a-1),令y=0得,0=(a-1)x+2(a-1),解得x=-2,所以OB=2,

又3OA=2OB,可得6(a-1)=4,解得a=,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

4、为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了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7立方米时,每立方米收费1.0元并加收0.2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超过7立方米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城市污水处理费,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立方米),应交水费为y(元)。

(1)分别写出用水未超过7立方米和多于7立方米时,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某单位共有用户50户,某月共交水费541.6元,且每户的用水量均未超过10立方米,求这个月用水未超过7立方米的用户最多可能有多少户?

解:(1)未超出7立方米时:y=x×(1+0.2)=1.2x;

超出7立方米时:y=7×1.2+(x-7)×(1.5+0.4)=1.9x-4.9;(2)当某户用水7立方米时,水费8.4元。

当某户用水10立方米时,水费8.4+5.7=14.1元,比7立方米多5.7元。8.4×50=420元,

还差541.6-420=121.6元,121.6÷5.7=21.33。

所以需要22户换成10立方米的,不超过7立方米的最多有28户。x最大可取27。

六、板书设计

一次函数

概念例题练习

七、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作业:预习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1

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授教学媒体

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过程

方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让一位学生同时将碱液喷在纸上)

【投影展示】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l-10

【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或许你对化学怀有许多疑问和好奇,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消除你的疑问,领略化学魅力。

设置情境,感知化学的存在和重要:

【播放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三峡工程……

【总结】我们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

探讨化学研究对象及什么是化学:

【设问】那么化学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学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l.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

【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不仅研究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自然界原来不存在,而是科学家们后来根据需要研究创造出来的物质吗?

【总结介绍】塑料、许多药物、合成纤维…都是通过化学手段创造出的物质。

介绍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纤维、尼龙绳的性质与用途(配图片)。

【提出问题】你能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吗?

【深化理解】同学们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层的一些知识和用途,在化学中我们要从水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和变化规律来研究它。就像了解一个人,我们要了解他的本质,化学就是从最根本的组成结构研究物质,再到它的性质用途,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物质服务人类。

了解化学发展史:

【设问】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引导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4页相关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发展史。

①萌芽阶段:古代(火、陶瓷、造纸…)②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④现代,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化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

⑤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提问】通过我们以上的学习你认为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应怎样形容?能否举例说明?

【总结】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探究】

【设问】设想如果没有了化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结论】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提问】怎样学习化学?根据你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将如何学习化学?

【指导】化学和物理、生物一样,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过程重要注重实验,做到仔细观察、规范操作…。

【总结】化学学习方法: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课堂整理: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反馈:展示习题。

布置作业:查资料完成有关化学小论文参考题目: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2、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③小结④预测。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交流。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师:现在我想问问小朋友想去哪里举行夏令营呢?大家的想法现在不统一呀,可是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__。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是的,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进行初步的预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同时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会看统计图、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进行初步的预测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知。

师:

1、马上就要到六一了,老师想举办联欢会庆祝一下,要庆祝首先就要布置布置我们的教室,征求大家的意见,布置成大家都喜欢的颜色样式,那就要准备彩色的纸,大家一起动手。

2、那就要先来说说你们喜欢的颜色吗?(叫几个学生说一说)

3、说一说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了,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喜欢颜色)

师:刚才我听见有小朋友说喜欢红色,也有小朋友说喜欢蓝色,还有小朋友说喜欢粉色,到底老师要准备一些什么颜色的纸,来动手布置我们的教室才能让大家都满意呢?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1、举手表决2、投票3、统计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统计一下。(板书课题)二、亲历体验、探索新知。1、投票选举,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家最喜欢的?(投票选举)

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选票,请你写上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的,然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之后放进投票箱里,明白了吗?(学生很快的完成投票过程)2、统计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师:(1)同学们都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投了一票,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呢?(一张一张统计)

(2)我们可以找一个唱票员,来读出选票,那么其他同学该干什么呢?(找一张纸记录)

老师已经帮你们准备了统计表,你们可以在评选表的相应的位置记录。(大屏幕展示统计表)

(3)那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记录呢?(正字等方式)

(4)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好,我们先请上来一位唱票员,谁愿意?(筛选一名同学)请唱票员选一名小助理一起完成唱票工作。

(5)先试一张票,看学生能不能正确记录,如果能就叫学生继续唱票直到结束。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喜欢什么的多,喜欢什么的少呢?

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生1:画出横、纵轴,标清名称。生2:从下往上画。

生3:一个格代表1个人。

师: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想想办法,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一下吧。(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后开始绘图,教师巡视并在适当的时候把画得正确的条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并请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得想法。)

(让学生继续完成自己的统计图,老师继续巡视。)

4、展示统计图。

教师选一些统计图在大屏幕上全班展示,并请同学点评,老师点评。

5、分析统计图。

(一)数据的分析

1、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超市要想生意好,你认为要具备哪些条件?

3、小结:大家说的真好,可以成为出色的分析人员。在刚才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先确定调查的范围,然后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很多同学采用了划正字的整理方法),然后把结果表示出来(这次我们采用的是统计表的形式),最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

1、统计完学习用品,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名字叫做“剪刀、石头、布”会吗?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共玩6次,每玩一次胜者得十分,负者得0分,平了各记5分,把每次得分填在统计表中并算出总分。

2、游戏规则和统计表。

3、游戏开始

4、汇报得分情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讨论了很多内容。你也来整理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请你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填入统计表。计划并进行统计。

1、江北中心小学各年级人数统计表

2、我家一个月的开支统计表

3、班图书角(图书)统计表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玻璃球作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1、会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个物品的质量。

2、经历用选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的过程。

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有趣的测量活动,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体有多重。

教具准备: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币、生活用品等。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孩子们,这是多少钱呀?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

有一天,小红和小丽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钱,去商店买同一种一元10个的玻璃球,售货员给了小红10个,给了小丽9个,售货员这样做对吗?公平吗?嗯,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公平的。他们都应该买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红有10个,也应该给小丽10个。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衡器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就是我们要来认识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种。

二、自主探索(一)、探索新知1、认识天平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台天平,咱们来观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针和两个托盘组成的……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探究点1: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判断苹果和梨,哪个轻?哪个重?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请孩子们掂一掂,通过你的感受来说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来猜一猜,把他们天平的托盘上,会有什么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